中学生青春期叛逆该怎么办

中学生青春期叛逆该怎么办
中学生青春期叛逆该怎么办

中学生青春期叛逆该怎么

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生由于焦躁、偏执、自卑、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造成出走、自残、自杀等事故的比例呈直线上升趋势,“红灯”频现。某市一名中学生做错事遭受老师和父母的责骂而跳河自杀。来自上海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在全市8个区2500多名中小学生中,有5.85%的学生曾有过自杀计划,24.39%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生活中,一些学生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大打出手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中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限制了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据报道,近几年我国青少年中有心理问题的约3000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方面——29%的初中生有厌学心理;

考试方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

情绪意志方面——41%的初中生情绪波动性大,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另外,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心理等。

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分布上,高中生多于初中生,女生多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会给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带来许多困扰,甚至还可能影响危及到社会。许多研究表明,诸如敌对、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往往就是引发攻击、暴力冲突,甚至青少年犯罪等反社会行为和精神失常的内部原因。

二、中学生不健康心理成因分析

1、特殊年龄阶段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18岁,属于“青春期”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此时他们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由于学习、人际交往的困难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困惑,使他们心理出现异常,极易引发心理疾病。

2、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迅速发展,但对大多数学生仍存在着升学压力,学校教育也已应试为主。由于课业负担很重,考试频繁,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

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常常仅以传授知识为主,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对学生的偏激行为只一味批评指责,甚至挖苦讽刺或惩罚,学生得不到尊重。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一些学生由于逆反心理支配,无论教育者用心如何,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另一些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教师如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即使能培养出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生教育中仍然是是败的。

3、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当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在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也有许多家庭由于父母关系或两代之间紧张对子女造成影响,家庭不健全给子女带来心理压力。得不到家庭的正确引导,学生们便在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走向偏移,自己的身心发展易出现问题,也增加了学校教育的困难。

4、社会环境的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相互激荡,拜金主义、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有所抬头,加之一些媒体对博彩致富,腐败典型以及社会负面问题不适当宣传等,导致相当一部分的趋利心态严重,极易对世界观,人生观,人生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使中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甚至潜移默化为犯罪的心理动机和起因。一些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娱乐场所,无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由于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没有专职的教师,我们很难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并不是我们就应该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而是应该在我们能做到的基础上,尽全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⑴学校方面:要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

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实施的基础。其次,既要开展专业心理教育活动,也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⑵教师方面: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完美自我,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平等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a.要求班主任结合班级活动开展心理活动

班主任应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班务工作中去。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利用主题班会或班级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

b.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科任老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在教学中确立情感目标,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赏能力、情感陶冶同时活跃起来。语文课中的表情复述、课本剧排练,数学课中对数学美的鉴赏,都能达到此目的。

c.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针对性进行辅导

建立中学生“心理档案”,有助于教师发现和诊断学生个人或班集体存在的心理障碍与行为困扰,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端倪,使老师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都市30中就率先建立了中学生“心理档案”。这就像一份“心理成长记录册”,一份学生心理“病历”,每一个老师都可以根据它对孩子“对症下药”。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学生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为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父母应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在心理、行为方面尊重孩子,不走极端,并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同时,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中学生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社会各界也应关心中学生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只有为中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强中学生心理宣传与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案例

案例简介: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本周张女士打来电话:“儿子,16岁,高一,成绩退步,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听讲,性格倔强,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经常和老师顶撞,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学校常因为头发不符合学校要求,不按时完成作业及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顶嘴,坚决不承认错误。对于有的老师说了一些过激的话,那这门课就干脆上课睡觉,不听讲,作业不写。”不知该怎么办? 咨询师分析 该生的行为是青春期以后出现的。原来学习较好。许多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发生的变化是父母没有预料到的,过去和父母的关系很可以,现在对立起来,动他的东西不可以,回来爱呆在自己的房间。在这一时期,亲热的爱抚动作,说教和唠叨会使他们反感,过多的限制和粗暴的指责会激起他们的反抗。他们有的把老师和父母当作敌人,他们的批评和教育当作是和自己过不去。他们要争取自己的权利和独立。经过咨询该孩子逆反的原因: 1、青春期的孩子对老师和父母的反抗,认为是英雄主义。 2、家庭的不良的教养方式:孩子得不到父爱,母亲不了解孩子的内心变化和需要,对孩子简单粗暴,遇到问题是训斥和打骂。 3、个别老师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没有处理好孩子所犯的错误。 心理辅导主要从下面几点着手: 1、从小到大,无论生活、学习、交友,妈妈没有一样不干涉的,什么都是他们说了算,,但妈妈不让孩子发表任何意见,感觉没有一点自由。可见,父母过于专制的管教,引起了张某的敌对情绪。家长改变方式方法,多沟通,和风细雨,

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责骂,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尊重孩子的意见。 2、教师:避免直接批评,不要当众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以柔克刚,个别耐心交谈帮助,多发现优点,多鼓励和欣赏。 3、本人的自我调节:心理咨询师辅导,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交流沟通,让他认识自己,理解老师和父母,慢慢走出逆反的情绪。 4、多阅读伟人科学家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走出心理误区。 辅导效果:孩子逆反心理逐渐消除,情绪平稳,学习进步。

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怎么办

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怎么办 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怎么办,一直是家长们面对的教育难题,管的松了怕孩子走上邪路,管的严了亲子关系就紧张,让家长很头疼烦恼。叛逆是青少年成长必然出现的现象,家长要科学对待,来听听晨枫教育对于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怎么办的建议吧。 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怎么办,家长可以这样做: 1、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主权 孩子在长大,会寻求自主权,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这是成长的必然现象。家长们要正视这种现象,要给予孩子们更多自主处理事情、解决困难的机会。自己可以“退居二线”,给子女们出谋划策,提供一些成熟的建议,但要把最后的决定权交还给子女。 2、不要怕孩子犯错 每个人都会犯错的,失败乃成功之母,犯错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家长不要怕孩子犯错,孩子们或许会因为自己错误的判断,作出错误的决断,受到一定的挫折和打击,这种失败的经验 对于孩子是宝贵的,他们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经验。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做坚强的后盾,避免孩子受到严重的伤害,或者做一些违反道德、违法犯罪的事情。 3、做孩子朋友,降低自身的地位 在面对逆反期的孩子们,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父母的角色上,对孩子颐指气使。不妨先降低自身的地位,去做孩子的朋友,像去朋友一样和孩子相处,给予孩子尊重和平等。这样才能能够帮助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我们父母的“指令”才会真正被孩子所认同和尊重,并起到有效的作用。 4、改变粗暴的管教方式和态度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秉承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所以很多家长总是喜欢用命令的口吻、“粗暴”的管教方式来处理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这极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引来孩子一次次的叛逆和挑战。父母要改变的粗暴的管教方式和态度,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引导、少批评,尊重孩子的想法。 5、家长要多跟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 家长应该常与孩子沟通,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试着了解彼此,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大人应有的行为与态度中,试着解开束缚,与孩子来个忘年之交,彼此的代沟也会降到最低。青少年也不应把父母排斥在外,结自己一个机会,并试着调适自己的态度与情绪,如果真的无法控制,后来也应该道歉,这样家庭的气氛才不会搞僵了。

青春期孩子叛逆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

李锋教育叛逆专题https://www.360docs.net/doc/6415948305.html,/wtzl/pnzt/青春期孩子叛逆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 许多时候,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缺少的可能不是钱,不是房子,不是环境,而是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这绝对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秘密武器。走进家庭教育,不是为别的,就是要寻找这一“秘密武器”。 -----------------顾晓鸣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A、家长:“孩子小学时很懂事乖巧,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厌烦我,摔门而走。这段时间老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把门插上,不知道弄些什么。星期天不吃早饭就被几个男男女女的同学叫走了,问去干什么了,也不说。我为她做了这么多,还不领情。” B、家长:今天早上“战争”终于爆发了,我老公用皮带打了儿子,但儿子的变化,真的伤透了我们的心。这个学期由于成绩的退步,青春期叛逆期脾气的增大,你跟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真的是软硬不吃。这段时间早上起床要叫好几遍,也没反映,照睡他的觉,今天居然说不去上学了,我听了真是晴空霹雳,心酸呀!养了他14年,今天居然说了这样的话,请大家帮我想想办法,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作为家长我真的很失败。 C、家长:我女儿最近简直疯了,满屋子都是那个歌星的照片,吃饭、走路、甚至睡觉嘴里也唱着那个歌星的歌。家长说一句就跟你急,说两句就不再理你了。真没办法,孩子大了,管不了了,随他去吧。 D、学生张某,上中学后不久父母就发现孩子突然变了,把头发染成了红色,妈妈给卖的衣服也不穿了,自己搞了些新奇怪状的服装。任凭父母怎么说,都摆出一副洋洋得意,不以为然的神情,把家长气的要死。 E、陈某,男,13岁,初一学生。进校时,学习成绩中上,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课堂上,爱插嘴,以显示自己的能力,爱钻牛角尖。 再来看看学生的心声(学生作文) 青春,是一个花季,而我们告别了童年的时光,成为一个个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年。 青春,想象中本应是充满活力充满阳光的,而珊珊来迟的青春期却带来了孤单,独立,我们的活力,阳光中多了叛逆。 青春的叛逆是可怕的。 进入青春期的我们,自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渴望自主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渴望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而爸爸妈妈过多的干预和唠叨总会让自己很厌烦,哪怕是爸妈多一句的叮咛,都是一种啰嗦。我们随着年龄长大,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心里积攒了好多秘密,想找一个“谁”来诉说,这个“谁”又会是谁?想告诉父母,却又不愿接近,认为他们思想老套,落后,不能够理解我们;想找一个朋友,却又不知道朋友会不会出卖自己,会不会认为自己话多;想写在日记本里,却又担心父母偷窥,虽然法律有明文规定,不许偷看他人隐私,但父母是长辈又是监护人,小小的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自己充满了矛盾,因找不到倾诉的对象,而将自己渐渐封闭,很少与别人交流。往往造成为了一点小事儿冲动,对别人大发脾气,自己也因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类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类 孩子进入初中后,开始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而现实是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因此逐渐进入逆反期。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不厌其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逆反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 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因此,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结果造成孩子的对抗情绪。 专家建议,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父母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父母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这话不假。上了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 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规律决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 01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问题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问题 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再不听话,父母们似乎总有办法“收拾”他们。不管方法是软是硬,反正孩子们总会很容易就能消停下来——至于是否很快又反复,另当别论。但是,当孩子们逐渐迈向青春期的门槛,孩子的叛逆问题越来越棘手了。 一般女孩在10岁前后、男孩在12岁前后,就会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大量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的悲剧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个年龄段前后。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冲突。 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强制的、严厉的、简单粗暴的家长作风式的教育,当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让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换言之,不能与孩子眼下的心理特征相匹配。 家应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也应是孩子最亲密的最可依恋的对象,而孩子不愿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时间,甚至离家出走,他一定有他不情愿的理由。先不要想孩子怎么不听话,先静下心来,从家长自身方面找原因,从长期的教育方式上入手。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也增强了,他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和情感安慰。他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家庭环境来容纳他的成长。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温暖平和的成长环境,依然采用过于严厉的、简单说教的方式,那么,这就是在激发孩子的逆反心,把孩子逼向家长期望的

反面,最终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 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远的将来,你将可能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如何去应对。 第一,从生活入手去改变。 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多以自我意识觉醒为表现。他们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甚至犯一些错误,这都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首先生活上父母应注意让孩子独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否则事事代劳,反而会与他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增强相矛盾。 其次,要从权威的影响向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父母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性渐渐丢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 再次,要耐心持久地与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接近孩子,发现优点,给予鼓励,并学会“示弱”,为孩子创造超越家长的机会,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局限学习方面),都要夸赞,进一步引向学习。注意万不可只重视学习并对孩子的要求顺势拔高,这样容易使孩子出现比较持续和厉害的不满情绪,影响与孩子的一切交流。 第二,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样,牵着孩子按自己设计

处理孩子青春期叛逆 专家提11点建议

处理孩子青春期叛逆专家提11点建议 青少年正值叛逆期,常令许多父母伤透脑筋。有的父母过于严厉或唠叨让孩子更加叛逆,有的父母又过于民主,以为将孩子当朋友对待可以增加亲子关系。但美国一位教育作家艾伦?瑞特伯格(Ellen Pober Rittberg)撰文指出,教育青少年还是需要一些规范和伦理。以下摘录部分原著以飨读者: 1.你的青春期孩子不想把你当朋友。他们所需要的是你能成为他们可靠又负责的榜样,值得他们尊敬。而不是穿着紧身牛仔裤或印有口号T恤的时髦人士。2.不要与青少年辩论。如果他们想辩论,建议他们加入辩论俱乐部。如果你跟着青少年的逻辑走,你会口干舌燥,耳朵和神经都会受损。青少年需要了解不就是不。当你的孩子两岁时是否经常说“不”?现在轮到你来说了,特别是当你的孩子想要从事的行为是危险的,或可能对他们未来的成绩,社交或工作前景有负面影响时,一定要坚持说不。 3.不要为青春期孩子买车。如果你买了车,保证很快地这辆车就会遭到破坏。应该让他们自己赚钱买车,或者出部份的钱。原因是“得之于易,失之于易”。容易到手的东西,往往比较不会珍惜。人往往对花大钱买的东西会比在廉价市场买的东西更加珍惜使用。况且,若孩子的驾驶安全知识不足的话,汽车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会更大。 4.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即使他们非常笨拙。在一些运动中,笨拙的孩子不会被排除在外。参加运动能发展孩子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使他们愉快地成为团队的一员。你也可以知道孩子课后在哪里,更好知道孩子的行踪。 5.用良好的方法让学校了解你。如果你被要求到学校进行讲话,你的青春期孩子将会感到很自豪。如果你可以为学校烘烤糕点,尽可能做好吃一点。如果你不能做糕点,可以到商店内购买一些现成品。 6.你的孩子需要遵从家规,否则他们将变得懒散,他们的房间也会又脏又乱。一些良好的家规包括:不能在厨房以外吃东西﹔除非家中有成年人,否则不能带外人回家﹔不能直呼家长名字,不能向家长提出无理建议等等。良好的家规可以培养孩子正向、积极的人生观与规律的生活习惯。 7.让他们去工作,除非他们的学业占据了所有时间。为什么?就像上一条所说,如果放任他们,他们将变得懒散。此外,家庭中还可能遇到困难时刻。要穿好

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

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 亲爱的一起欢乐成长的朋友们: 你们好~ 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叛逆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找出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更好地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如果我们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能针对孩子的不同问题和矛盾,找到恰当的方法去帮助孩子理性应对,就可以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在经历叛逆期时,很奇怪,不可理喻,家长怎么做都没用,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 2-4岁,鸡蛋碰上石头 第一“反抗”期 反抗: 顾名思义就是说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从言行上给予对方有声或者无形的反对。拿到家庭教育中来,就是孩子情绪反作用在家长身上,在家长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张力。 对于2— 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弄的家长急了,就吼孩子两嗓子。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在指挥命令无效状态下,给孩子几巴掌,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还有的家长一安排孩子做什么事,孩子马上说不,或者干脆坚持自己的想法,任凭家长怎么讲道理,怎么说劝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干脆暴打一顿。 看到这些现象,我经常会想到:孩子有时像“鸡蛋”,家长抓在手里,任凭你怎么用力,鸡蛋都不会破—— 家长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而有时看到一些家长那种强行想改变孩子的粗暴的作法,我感觉更像“石头”——冰冷、无情、生硬。 追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并不难找出原因: 原因之一:我要表达,我有想法 对于2— 4岁左右的孩子,从最初的吱吱呀呀对大人们来说所有点不知所云,到清晰说出来话来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这说明宝宝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他们的话有时更倾向于描述所看到眼前的事—— 尽管有时很“夸张”,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 尽管有时无法“兑现”。但是由于宝宝们掌握的字、词汇量很少,无法真实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又不认真观察,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家长

青少年叛逆期的心里特征

青少年叛逆期的表现 青少年正处于心里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年人把自己当“孩子”,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自己的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他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他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是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以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是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方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时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主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 三是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为,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文,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叛逆心理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小军的叛逆心理直接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自从和父母关系僵化后,它的成绩不断下降,性格变得孤僻,又易暴怒,与老师、学生的关系不融洽。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讲课讲稿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 为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 家长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不接受老师的教导、常与老师顶嘴、和老师对着干等现象。个别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 在家,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一方面是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一方面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指责、劝告,给这些学生带来的感觉是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因此,他们也不愿意理解和尊重别人,甚至会做出过激行为。当然,过激行为的发生,不仅仅是外界的刺激这一方面因素所能引起的,还有学生本身的心理健康程度,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关注。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与别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思维模式,也就有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家长该选择合理的沟通方式,和孩子一起度过解决青春期困惑。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大约为11,12岁至15,16岁,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的转折期,也是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学生有逆反心理是正常现象。我们的家长需要多一些耐心。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所以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的知识应该提前有更多的学习和认识,以便做到防患于未然。当你的孩子青春期悄悄来临的时候,那时你还能坦然面的孩子的叛逆,欣喜面对孩子的叛逆,以免遇到问题不知所措,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 一正确认识青春期 a青春期特点

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发展非常复杂,充满矛盾,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复杂及这些矛盾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剧变化。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 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现象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身体的急速成长,性机能的快速成熟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也就是成人感。具有成人感,便以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人平等相待;有了成人感便要求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与尊重。由于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幼稚的童年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实际上是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处于半成熟,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这是发展中的矛盾,是人生必经的矛盾冲突,这是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叛逆期的孩子放弃学业怎么办

叛逆期的孩子放弃学业怎么办 孩子厌学判逆有轻和重之分,轻的孩子厌学判逆是一切正常的反映,难以避免;重的孩子厌学判逆则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趋势,务必造成重视。叛逆期的孩子放弃学业怎么办? 1、家长要协助孩子对事情造成自学能力。 可以用感情鼓励法、自身发觉法、探讨分析法、实践活动操作方法等都能使孩子造成巨大的自学能力。孔子曰:“知之者比不上好之者,好之者比不上乐之者。”对每一个一切正常的孩子而言,规定学习培训原本便是一种必须,但学习培训枯燥乏味,必定压抑感孩子的求真冲动,伤害到孩子的学习培训主动性。 2、家长要更改不合理的教育理念。 孩子假如常常挨父母的责骂和处罚,就会造成厌学情绪。家长应当为孩子造就溫暖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摆脱厌学情绪很重要的一点是开展心里健康文化教育,家长让孩子了解到自身并不是各层面都差。 3、用赏析而不是苛刻的目光去看看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放弃学业怎么办?假如父母能从各个领域器重孩子,而不是严厉打击和抵触得话,孩子的信心就会提升,能感受到父母的接纳和认同,亲子沟通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进。

4、释放出来孩子本性,让孩子情绪释放压力。 如今孩子还小,喜爱玩。你需要陪孩子一起玩,在玩的全过程中具体指导他写作业,跟孩子讲话心态要柔和,无论他犯错什么都不要对他闹脾气,那样你才可以变成他的盆友,他也会想要听您得话。十分关键的是,看待孩子一定要细心。 5.以公平重视的盆友式的方法与孩子沟通交流。 常常要想指责、斥责孩子的情况下,先想一想:我这话说出来,孩子会有哪些体会?是否会损害孩子?孩子能接纳吗? 针对以前给孩子导致的损害,家长要有胆量向孩子认错并真心实意致歉,那样一方面家长与孩子的心以贴得更近,另一方面家长的楷模功效也有益于孩子认清和纠正自身的缺点。叛逆期的孩子放弃学业怎么办 作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承担责任。文化教育时刚柔相济,留意具体方法,细心仔细,孩子的发展也会一帆风顺的。 11年来在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帮助指导下,按家庭教育的道法术的结合,成功帮助近5000个孩子重新回到学校上课。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

当今的青少年,往往虽未进入社会,但却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然而他们的年龄、心理、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社会阅历和社会实践都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距离,表现出一种不适应,常常处于一种困惑的矛盾胶着状态。孩子不知道叛逆的危害,父母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叛逆的孩子,下面我们给找一下叛逆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年龄与生理条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这主要是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同时,也和青少年知识经验不足以及思维的片面性有关。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他们不久之前毕竟还是小孩,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青少年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于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第二,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青少年时期,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发展。在认知问题上,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认识。同时,许多青少年,由于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动机不同,在认知过程中,受每个人内部环境的不同影响,造成青少年在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转到社会所要求的行动上来。因而极易产生叛逆心理。 第三,好奇心的驱使。青少年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你越禁止,我越要干。禁止的事物带有神秘色彩,引起猜疑推测,所以寻根究底,小作尝试。 第四,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之社会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在论证不足的情况下,固执已见,走向极端。这些青少年往往自尊心、虚荣心很强,但却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把教育者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损伤。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对立面上,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在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 第五,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层次的生理、安全需要,开始跃进式地大幅度向高层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阻碍,从而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挫折和心理冲突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必然,由于各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反映出来的强度大小也不尽相同。纳川教育总结,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人,能够正确对待一切事物,比较容易调节自己的情绪,有能力把自己心理冲突的频率减弱,保持正常平静的心理状态。然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有时难于正确对待一切事物,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结果,挫折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不断扩大,反控制情绪膨胀,“逆反心理”就会随之而来。 第六,过分强调自我,偏激和片面地看问题。因为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做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批判态度。当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表现欲望受到妨碍时,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孩子青春期叛逆 家长如何应对

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长如何应对 前不久,伊宁市的李女士给记者打电话说:“我儿子去年刚上中学,现在性格特别叛逆,在学校对抗老师,在家不听家长的话,我该怎么办,” 另一位中学生家长说,他的儿子不仅有早恋的迹象,而且还模仿大人喝酒、吸烟,经常偷着上网吧打游戏,家长说多了,孩子竟以离家出走相要挟。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很懂事、很听话。可是上初中后就不一样了: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脾气越来越不好,开始顶嘴,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整个一叛逆的形象。这时,有些家长感觉对孩子的教育颇为棘手:打骂不行,放任不得,孩子又听不进说教。那么,该如何面对和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孩子,7月6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州友谊医院专家王磊。 压力增大形成叛逆 王磊说,我国把11—12岁定为青春期早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难管,所以国外也将其称为“狂躁期”、“困难期”等。 王磊说,由于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的增大,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孩子很容易在认知、理解、运用等环节产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碍,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往往会激发他们潜意识的反抗,刺激他们对外界采取抗拒行为,形成叛逆。王磊给记者讲述了一系列实例。 孩子甲反映,父亲的教育有问题,他说希望父亲不要老用怀疑的眼光看待自己。 孩子乙告诉妈妈:“不要以为大人的话都是对的,我的话有时也是对的。” 孩子丙的心声:希望爸爸、妈妈不要老夸奖别人的孩子,也不要老是说自己的孩子有多笨。 孩子丁对爸爸说:“看到你那泄气的眼光,我越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王磊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变化引发心理变化,他们遇事开始思考,形成并不成熟的主见,对父母的话开始怀疑。而父母在权威动摇后,一时难以适应,又不愿降低身价,调整教育方法去面对孩子,对此,孩子便心生抗拒,让家长觉得难以调教。 家教有法可循 王磊认为,面对这些处在十字路口的孩子,家长的教育要更加耐心、细心和用心。 (一)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家长应辩证地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伺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正确引导。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他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管的孩子,在几次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等家长发现时,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权利给孩子 王磊称,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知识讲解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 家长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一,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不接受老师的教导、常与老师顶嘴、和老师对着干等现象。个别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 二,在家,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 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一方面是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一方面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指责、劝告,给这些学生带来的感觉是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因此,他们也不愿意理解和尊重别人,甚至会做出过激行为。当然,过激行为的发生,不仅仅是外界的刺激这一方面因素所能引起的,还有学生本身的心理健康程度,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关注。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与别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思维模式,也就有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家长该选择合理的沟通方式,和孩子一起度过解决青春期困惑。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大约为11,12岁至15,16岁,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的转折期,也是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学生有逆反心理是正常现象。我们的家长需要多一些耐心。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所以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的知识应该提前有更多的学习和认识,以便做到防患于未然。当你的孩子青春期悄悄来临的时候,那时你还能坦然面的孩子的叛逆,欣喜面对孩子的叛逆,以免遇到问题不知所措,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 一正确认识青春期 a.青春期特点 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发展非常复杂,充满矛盾,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复杂及这些矛盾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剧变化。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现象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身体的急速成长,性机能的快速成熟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也就是成人感。具有成人感,便以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人平等相待;有了成人感便要求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与尊重。由于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幼稚的童年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实际上是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处于半成熟,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这是发展中的矛盾,是人生必经的矛盾冲突,这是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3.心理闭锁性和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怎样教育叛逆期的中学生

怎样教育叛逆期的中学生 中学生怎样面对叛逆期?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烦恼。今天我的讲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们怎么处 1、我理日渐麻烦的人际关系 2、青春期我们的性心理特点及其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讲第一个问题:怎样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交往问题。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我们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三类:朋友和同学、老师以及父母。 我们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点: 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 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 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又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 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 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有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那么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至U底该怎么与人交往呢?哪些人更受欢迎呢?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一个群体中的人交往的形式可以分出这么几个类型: ⑴小团体,指二三个或四五个交往甚密、义气相投的同学,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指的就是不欢迎其他同学的参与,不大与其他同学接近。 ⑵人缘型,就是在班级中最受欢迎的人 ⑶嫌弃型,就是班级中最不受欢迎的人 ⑷首领,是指在一些活动中自然涌现出的能担负领导这些活动的同学。 ⑸孤独者,就是很少与他人来往,他人也很少与其交往的人 ⑹互拒者,指相互怀有敌意或歧视的同学。 人缘型是班上的明星,令人羡慕。他们在班上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美,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应该说,内心里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得人缘”,但是不少同学对此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如有的人以为人缘就是会拉关系,有的视为哥儿们义气,还有的觉得是讨好卖乖,等等。 其实,研究表明,人缘型的学生之所以受同学欢迎,是由于他们有受人喜欢的个性品质: 1尊重他

给叛逆期孩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 最近爸爸妈妈和你的关系有些僵,可能当面我们也讲不好,所以爸爸妈妈学着写这一封信,请你耐心看完,有些什么想法,比如我们写得不对的地方,或者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希望你能告诉我们,写一封信给我们也行。 今天我们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家长与他们的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方法,我们感到后悔和自责,原来我们与你的关系变成现在,主要责任是我们。你快15岁了,进入青春期,这是所有孩子必须经过的成长过程,你的反应是绝大部份孩子都会有的,现在需要是我们要学习如何去适应你的成长,如何去与你沟通。 孩子,我们尽最大努力照顾和培养你。我们希望你今后有愉快幸福的一生。我们是平常人,自认为不是那种非常优秀的家长,我们教育孩子的经验也是从空白开始学习,随着你的成长而提高,有时我们的水平还落后于你的成长速度,你还记得吗,比如你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变得贪玩,拿家里的钱去买校门口的玩具,甚至有一天早上不肯上学,从校门口跑到旁边的楼顶上。这些变化,让我们措手不及。所以,在关照和教育的过程中,肯定会犯了一些错误。我们有脾气,有时还很固执、尤其是爸爸,他成长的家庭子女众多,爷爷奶奶忙于糊口,根本无暇家庭教育,爸爸从小学开始住校,基本没有家庭教育的一点借鉴。我们有时也会在坚持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同时,在感情上伤到了你,我们请你原谅,我们向你道歉。 现在我们也正在学习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我们一定会改进与你的沟通方式。每当我们看到一些孩子(就象羽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亲亲热热,我们就非常羡慕,就回想你小时候的美好时光。现在希望我们能亡羊补牢。希望你也理解我们,看到我们的改变,让我们重新成为幸福和睦的一家人。 爸爸会尽力改掉易怒的脾气。我们也希望你也学会尽量控制你的脾气,学会调节情绪。妈妈也多次提醒你一定要学会控制你的怒气,否则我们非常担心这样今后会让你吃亏。这样的例子社会上举不胜举,包括你的舅舅也吃过和老师斗气的亏,受到本可以避免的处分,差点不能入党不能当高校老师。 说到学习,其实我们也很矛盾,中国的教育体制如今就是这样,我们非常反感但无力改变,心痛你学习的辛苦,但还是要硬着心肠催逼你,让你听了就很烦,我们自已也觉得啰嗦。就象一个家长说过,“我给你一个快乐的童年,谁给你一个幸福的人生!”,诚然,凭你的聪明,考上一所一般的大学是不难的,但我们看到那些来妈妈单位来应聘的大学生,就算是三峡大学这所中等水平大学的毕业生,50多人竞争一个月薪只1200元的岗位,被用人单位象选白菜一样挑肥选瘦地挑来挑去,我们就替他们心酸。生活不易啊。同时我们也看到好大学毕业的有能力的人,过着稳定、体面、有前途的生活。有时我们也无可奈何地自我安慰:每个人过什么样的人生是命中注定。但是你是我们最亲最爱的孩子,我们多么希望你今后的生活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所以在学习上我们恨不得将所有的好经验教给你,替你找出学习中的不足让你去修正改进,有些学习上的事情反复讲,现在想是有些啰嗦,希望你能体谅我们的心情,不过我们现在也在改正,你看现在学习上的事情我们知道你嫌我们讲得太多,我们现在讲得少了,不是不愿意讲了,而是忍着不敢讲了(虽然我们心里还是着急)。好多生活上的细节我们也管得少了,也应该少管了。希望你在逐渐脱离父母管教的同时,在学习上

10中学生青春期叛逆 (上)

中学生青春期叛逆(上) 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生由于焦躁、偏执、自卑、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造成出走、自残、自杀等事故的比例呈直线上升趋势,“红灯”频现。某市一名中学生做错事遭受老师和父母的责骂而跳河自杀。来自上海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在全市8 个区2500 多名中小学生中,有5.85%的学生曾有过自杀计划,24.39%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生活中,一些学生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大打出手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中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限制了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据报道,近几年我国青少年中有心理问题的约3000 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29%的初中生有厌学心理;考试方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41%的初中生情绪波动性大,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另外,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心理等。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分布上,高中生多于初中生,女生多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会给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带来许多困扰,甚至还可能影响危及到社会。许多研究表明,诸如敌对、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往往就是引发攻击、暴力冲突,甚至青少年犯罪等反社会行为和精神失常的内部原因。 二、中学生不健康心理成因分析 1 、特殊年龄阶段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18 岁,属于“青春期”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此时他们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由于学习、人际交往的困难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困惑,使他们心理出现异常,极易引发心理疾病。 2 、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迅速发展,但对大多数学生仍存在着升学压力,学校教育也以应试为主。由于课业负担很重,考试频繁,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常常仅以传授知识为主,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对学生的偏激行为只一味批评指责,甚至挖苦讽刺或惩罚,学生得不到尊重。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一些学生由于逆反心理支配,无论教育者用心如何,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另一些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教师如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即使能培养出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生教育中仍然是是败 的。 3 、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当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在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