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校准记录

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校准记录
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校准记录

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校准记录

校核:检测: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1.采样工作流程 1.1监测项目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2.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3现场采样前准备 1.3.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1.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1.3.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 1.4.气态污染物 1.4.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5颗粒物采样 1.5.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5.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参数。 1.6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副架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修改要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完整版)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使该设备在两次检定间隔内能保证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相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应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2 核查内容 通用技术要求、流量示值误差。 3 核查依据 3.1 大气与颗粒物组合采样器使用说明书。 3.2 《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56-2000。 3.3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43-2011。 4 核查条件 4.1 环境条件:温度:10~35℃;湿度:≤80%RH,电源电压187—242V,49—51Hz。 4.2 皂膜流量计:使用流量200Ml/min—2000mL/min,允许误差不大于±1%。 4.3 中流量校准器:应包括100L/min这个流量点,在此点流量相对误差应不超过±1%。 4.4 温度计:范围0—50℃,分度值不大于0.2℃,示值误差不大于±0.5℃。 4.5 气压计:测量范围87—105KPa,允许误差±100Pa。 5 核查要求 5.1 通用技术要求 仪器应结构完整,各部件齐全并能可靠连接,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缺陷。仪器接通电源后,各按键、开关旋钮应调节灵活、正确,数字显示的仪器应显示清晰,不缺少笔画。 5.2 计量性能要求 流量示值误差:不超过±5%FS。 6 核查方法 6.1 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 按5.1的要求,目视、手动检查。 6.2 流量示值误差(气态) 6.2.1 对普通型气路选取上、中、下3点流量值;对恒流型气路只检定恒流点。 6.2.2 用皂膜流量计测定测量,方法如下:被检仪器的入口与皂膜流量计的出口

相连,仪器稳定后,分别调节采样流量到相应检定点,通过皂膜流量计测得实际流量Q (mL/min ),同时记录实验环境气温和气压。 6.2.3 将Q 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流量Qs 为: Q s =Q ×T s ×T P P P s V ?-)( (1) 式中:Q s —标准状态下的流量,mL/min ; Q —实际流量,mL/min ; P —检定环境大气压,KPa ; P V —与检定温度相应的水饱各蒸气压,KPa ; P s —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101.315 KPa ; T —检定环境下的热力学温度,K ; T s —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温度,293.15K 。 6.2.4 每点测3次,取3次的算术平均值,按(2)式计算检定点示值误差,取最大检定点示值误差[δa]max 。 δa= %100?-s s Q Q Q (2) 式中:δa —检定点示值误差; s Q —某一检定点标准状态流量算术平均值; Qs —标准状态下的流量。 6.3 流量示值误差(颗粒物) 6.3.1 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工作点为100L/min 。 6.3.2 取下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安装上一张洁净滤膜。将中流量校准器与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连接,确保气路密封不泄漏。严格遵守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操作规定,采样器通电后,将采样流量调至采样器工作点。 6.3.3 将中流量校准器与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相连接后,启动采样器运行10min ,读取中流量校准器的读数,重复测量10次。 6.3.4 按公式(3)计算流量示值误差。 δ= %100?-Q Q Q o (3) 式中:δ—检定点示值误差;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方法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方法 1.原理: 由于采样器采样时其实际流量会可能与采样器本身流量计指示值存在误差,为控制这种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采样时须对采样器进行期间核查。 皂膜流量计是用于核查大气采样器的装置,通过测量肥皂液形成的皂膜经过皂膜流量计的时间,来计算出气体采样器的实际流量。 2.核查前物品准备: 温湿度计、空盒气压表、秒表、计算器、大气采样器核查记录表、其他必备用品。 3.核查操作步骤: 3.1大气采样器气密性检查: 开启采样器电源,将流量调至0.5L /min 位置,用手堵住采样器进气口,浮子应立即加到零位并不再跳动。 3.2按图示顺序连接好采样器 3.3检查整个系统确保不漏气。 3.4将配制好的浓度合适的肥皂液(或洗涤灵液),加适量于橡皮球内并套好。 3.5 捏一下皂膜流量计下面橡皮球,使皂液面与皂膜流量计进气口接触,形成皂膜,气体 推动皂膜缓缓上升,重复多次,使一个皂膜能通过整个皂膜流量计管而不破裂(注意:如果 同时产生多个皂膜,应以其中一个为准),用秒表记录通过上下刻度线间的时间, 以上操作应重复三次,计时误差小于0.2 秒, 并将结果记录在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记录表(见附表1)中。 3.6 用同样的方法,对采样器的另一个通道进行核查。

4.核查结果 4.1 按下式计算采样器实际流量Q S。 Q S=V s/t X 60 式中:QS -- 采样器实际流量,单位:mL/mi n; S ----- 空气体积,即二刻度间的体积,单位:L; 三次测定的时间平均值,单位:s。 4.2按下式计算实际流量Q与采样器流量指示值Q的相对误差△: △ =( Q— Q) /Q X 100% 4.3 结果判断 当△三土5%寸,大气采样器核查合格,可以继续使用,否则不能继续使用。 5.核查周期 正常使用时检定后XXX—次。对仪器的测量性能有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核查。 核查周期各个检测方法可能要求不同,有的甚至要每次用前核查。请按检测方法要求确定。 7. 记录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记录表。 附表 1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记录表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大气采样器检定装置

大气/粉尘采样器检定装置操作维护规程 1设备简介 本仪器是针对目前环境监测中所用的大气、大、中流量TSP、烟气、烟尘、粉尘等采样仪(包括自动监测站)的校准要求,采用微电脑主机进行检测和数据处理,分别用校准的红外光电皂膜流量计,校准的红外光电皮膜流量计,校准的微差压传感器孔口流量计分别对流量进行检测。经计量部门标定,可确保量值传递的准确性、一致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采样仪及其他同参数范围仪表的现场计量校准。设计新颖、结构紧凑、精度高、体积小、便于携带;微电脑程序控制,数据自动处理,汉显操作提示;可贮存、查询和打印检测结果。 2主要技术参数 (0.1~1200)L/min、准确度±1.0% 3 操作规程 3.1线路连接 3.1.1皂膜流量计作标准时的线路连接 取下皂膜管上端磨口盖,用注射器将配置好的肥皂水注入到红色胶囊中。胶管一段连接红外传感器上端出气口,另一端连接被检设备。 3.1.2皮膜流量计作标准时的线路连接: 将胶管一段连接标准器顶部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被检设备。(负压连接方法) 将胶管一段连接标准器进气口,另一端连接被检设备。(正压连接法) 3.1.3小孔口流量计作标准时的连接方法 小孔口值适用于负压气路的测量和校准。装上小孔口下端对应的校准连接件,并和被检仪器气路入口连接,带载校正。 3.1.4大孔口流量计作标准时的连接方法 大孔口流量计只适用于负压路的测量和校准。先装上孔口下端的压板,再与大流量TSP采样器连接,带载校正,先与取压气嘴处压力作表前压测量,再将取压气嘴与仪器主机的气嘴连接,测量被检仪器流量。

4注意事项 校验装置的微压传感器最大承受压为2kpa,表前压传感器最大承受压力 最大承受压为35kpa,若超载将损坏传感器;校验装置带有的玻璃管在使用 中不要触碰,连接气路时,轻受力,以防损坏。清洗管时只需要清洗内壁, 揭开上端磨口盖,用仪导管伸入管内注入适量的洗涤剂和水,用试管刷清洗。 本装置时精密仪器,应轻拿轻放,按照实验室要求存储和维护。 5特殊情况的处理 无法调整的故障,执行《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同时,质量监督员对仪器异常时的数据追述,如发现已经报出的数据可能受到影响时,则执行《不符合监测工作控制程序》。 6计量检定要求 6.1 检定要求为一年一次。 6.2 检定单位:有资质的检定单位。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 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

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1)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 2)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 3)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附加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 4)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有错划掉,盖监测人印章。 6、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后,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二、采样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方法定稿版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方 法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方法 1.原理: 由于采样器采样时其实际流量会可能与采样器本身流量计指示值存在误差,为控制这种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采样时须对采样器进行期间核查。 皂膜流量计是用于核查大气采样器的装置,通过测量肥皂液形成的皂膜经过皂膜流量计的时间,来计算出气体采样器的实际流量。 2.核查前物品准备: 温湿度计、空盒气压表、秒表、计算器、大气采样器核查记录表、其他必备用品。 3.核查操作步骤: 3.1大气采样器气密性检查: 开启采样器电源,将流量调至0.5L/min位置,用手堵住采样器进气口,浮子应立即加到零位并不再跳动。 3.2按图示顺序连接好采样器 3.3检查整个系统确保不漏气。 3.4将配制好的浓度合适的肥皂液(或洗涤灵液),加适量于橡皮球内并套好。 3.5捏一下皂膜流量计下面橡皮球,使皂液面与皂膜流量计进气口接触,形成皂膜,气体推动皂膜缓缓上升,重复多次,使一个皂膜能通过整个皂膜流量计管而不破裂(注意:如果同时产生多个皂膜,应以其中一个为准),用秒表记录通过上下刻度线间的时间,以上操作应重复三次,计时误差小于0.2秒,并将结果记录在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记录表(见附表1)中。 3.6用同样的方法,对采样器的另一个通道进行核查。

4.核查结果 4.1按下式计算采样器实际流量Q S 。 Q S =V S /t×60 式中:Q S ——采样器实际流量,单位:mL/min; V S ——空气体积,即二刻度间的体积,单位:L; T ——三次测定的时间平均值,单位:s。 4.2按下式计算实际流量Q S 与采样器流量指示值Q的相对误差△: △=(Q S -Q)/Q×100% 4.3结果判断 当△≤±5%时,大气采样器核查合格,可以继续使用,否则不能继续使用。5.核查周期 正常使用时检定后×××一次。对仪器的测量性能有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核查。 核查周期各个检测方法可能要求不同,有的甚至要每次用前核查。请按检测方法要求确定。 7.记录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记录表。 附表1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记录表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可编辑修改word版)

1目的 为使该设备在两次检定间隔内能保证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相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应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2核查内容 通用技术要求、流量示值误差。 3核查依据 3.1大气与颗粒物组合采样器使用说明书。 3.2《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56-2000。 3.3《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43-2011。 4核查条件 4.1 环境条件:温度:10~35℃;湿度:≤80%RH,电源电压187—242V,49—51Hz。 4.2皂膜流量计:使用流量 200Ml/min—2000mL/min,允许误差不大于±1%。4.3中流量校准器:应包括 100L/min 这个流量点,在此点流量相对误差应不 超过±1%。 4.4温度计:范围 0—50℃,分度值不大于0.2℃,示值误差不大于±0.5℃。 4.5气压计:测量范围 87—105KPa,允许误差±100Pa。 5核查要求 5.1通用技术要求 仪器应结构完整,各部件齐全并能可靠连接,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缺陷。仪器接通电源后,各按键、开关旋钮应调节灵活、正确,数字显示的仪器应显示清晰,不缺少笔画。 5.2计量性能要求 流量示值误差:不超过±5%FS。 6核查方法 6.1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 按 5.1 的要求,目视、手动检查。 6.2流量示值误差(气态) 6.2.1对普通型气路选取上、中、下 3 点流量值;对恒流型气路只检定恒流点。6.2.2用皂膜流量计测定测量,方法如下:被检仪器的入口与皂膜流量计的出口

? 相连,仪器稳定后,分别调节采样流量到相应检定点,通过皂膜流量计测得实际流量 Q (mL/min ),同时记录实验环境气温和气压。 6.2.3 将 Q 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流量 Qs 为: Q =Q×T ×(P - P V ) (1) s s P s T 式中:Q s —标准状态下的流量,mL/min ; Q —实际流量,mL/min ; P —检定环境大气压,KPa ; P V —与检定温度相应的水饱各蒸气压,KPa ; P s —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101.315 KPa ; T —检定环境下的热力学温度,K ; T s —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温度,293.15K 。 6.2.4 每点测 3 次,取 3 次的算术平均值,按(2)式计算检定点示值误差,取最大检定点示值误差[δa]max 。 δa= Q - Q s Q s ? 100% (2) 式中:δa—检定点示值误差; Q s —某一检定点标准状态流量算术平均值; Qs —标准状态下的流量。 6.3 流量示值误差(颗粒物) 6.3.1 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工作点为 100L/min 。 6.3.2 取下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安装上一张洁净滤膜。将中流量校准器与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连接,确保气路密封不泄漏。严格遵守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操作规定,采样器通电后,将采样流量调至采样器工作点。 6.3.3 将中流量校准器与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相连接后,启动采样器运行 10min ,读取中流量校准器的读数,重复测量 10 次。 6.3.4 按公式(3)计算流量示值误差。 δ= Q o - Q ? 100% Q (3) 式中:δ—检定点示值误差;

大气采样器的检定校准误差来源的数据分析及不确定度评定

大气采样器的检定校准误差来源的数据分析及不确定度评定 摘要受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化发展影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大气问题关乎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要想加强环境保护效果就必须首先做好环境监控,而大气采样器便是进行大气污染监控所经常要用到的一种采样工具。本次研究重点针对导致大气采样器出现误差的主要因素展开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有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大气采样器;误差;不确定度;环境保护 近年来一到秋冬季节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就会出现大量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这一现状情况下国家环保部门对于大气污染也愈发重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力度也变得十分迫切。在开展环境检测工作时经常要用到大气采样器,这一种工具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性。因此,从计量部门的角度而言开展好对大气采样器的检定校准工作也变得异常重要。下文主要分析了大气采样器检定时示值误差不确定度的响应因素。 1 测量方法 在开展大气样本采集时首先需将被检测采样器入口直接和皂膜流量计出口直接连通,对采集到的样本流量做出调控直到所对应的检测点预备采样流量处于平衡状态,基于智能电子皂膜流量计内获取被测量点在标准工作状况下的流量水平,并与被检测大气采样器流量点展开对比分析,进而获取到所对应检测点的采样流量示值误差。在实际测量时可确定出数学模型: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代表示值的误差量,单位采用%表示;代表检定点的流量值,单位采用mL/min表示;代表检定点基于标准水平下的流量平均值,单位采用mL/min表示。依据相关大气采样器国家标准,对采样器开展检定工作,需首先确定鉴定结果不确定受影响的主要因素,其中主要就包括了:真实流量测量所获得的不确定度,由于出现温度偏差而造成的不确定度,大气压强测量等多项内容。从本质上来说在具体的工作开展时,测量不确定受到影响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其所用到的测量方法也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将影响因素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减小大气采样器的标准示值误差,更加准确的获得被检测流量计的整体不确定性程度[1]。 2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及评定 2.1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在开展大气环境样本采集研究时,其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途径包括了以下几点,即:①重复性的样本测量影响;②环境温度的影响;③大气压力的影响; ④标准器本身的不确定度影响;⑤被检测采样器为数显型最低分辨率。

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目录 (一)氟化物采集与计算 (二)硫酸盐化速率采集与计算 (三)大气降水采集 (四)二氧化硫溶液富集采样与计算 (五)氮氧化物溶液富集采样与计算 (六)灰尘自然沉降量采集与计算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小时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测定。 2、一般事项 测定方法中共同的一般事项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3、方法要点 空气中氟化物与浸渍在滤纸上的氢氧化钙反应而被固定,用电极法测定,求得石灰滤纸上氟化物的含量,反映在放置期间空气中氟化物的平均污染水平。 4、器材 4.1石灰滤纸法标准采样装置 4.1.1采样盒:外径13厘米,内径12.6厘米,高2.5厘米(不含盖)的平底 塑料盒,具盖及塑料环状长垫(外径12.5厘米,内径11厘米)。 4.1.2防雨罩:采用盒口直径30厘米、盒高90厘米的搪瓷盒,盒底用铁皮焊 一个直径13厘米、高3厘米的圈,可安装采样盒。 5、操作步骤 5.1取一张石灰滤纸,平铺在平底塑料采样盒底部,用塑料环状长垫压好滤纸 边,再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条沿盒边压紧,将滤纸固定好,盖好盒盖,携至采样点。 5.2采样时将装好石灰滤纸的采样盒的盒盖取下,采样盒装入采样防雨罩的盒

底铁圈内并固定,使石灰滤纸面朝下暴露在空气中。 5.3样品放置时间为七天至一个月。放样品和收样品时应记录核对放样品地 点、采样盒编号及放、收样品时间(月、日、时)。 5.4收样品时,取下采样盒并旋紧盒盖,携回实验室。 6、计算 )/(S×n)×100 氟化物[μgF/(100cm2.d)]=(W-W 式中:W-样品石灰滤纸中氟含量(μg) -空白石灰滤纸中平均氟含量(μg/张) W S-样品滤纸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cm2) n-样品滤纸在空气中放置的天数,准确至0.1 天。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含硫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的测定。 2、一般事项 测定方法中共同的一般事项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3、方法要点 碳酸钾溶液浸渍过的玻璃纤维滤膜嚗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酸雾、硫化氢等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测定生成的硫酸盐的含量,计算硫酸盐化速率。其结果以每日在100cm2碱片面积上所含三氧化硫毫克数表示。 4、器材 4.1塑料皿:内径72mm,高10mm。 4.2塑料垫圈:厚1-2mm,内径50mm,外径72mm,能与塑料皿紧密配合。 4.3塑料皿支架:将两块120×120mm聚氯乙烯硬塑料板成900角焊接,下面 再焊接一个高30mm,内径78-80mm的聚氯乙烯外管,外管上钻孔眼,互成1200,各眼距塑料板面15mm,使用时将塑料皿倒装在支架的聚氯乙烯外管内,用三个铜螺栓固定塑料皿。 5、操作步骤 5.1将碱片毛面向下放入塑料皿,用塑料垫圈压好边缘,装在塑料袋中携至 现场,采样时使滤膜面向下固定在塑料皿支架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