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档资料

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档资料
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档资料

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家校合作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家校合作模式是将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两种力量相结合进行协同教育的模式。青少年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现在家校合作的模式在实际的运用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家长过度的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他们认为教育孩子的任务是学校的,所以没有认真关注孩子在学校里的状态。另一方面学校也同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问题归结于家庭原因,并且老师也没有对孩子日常的家庭表现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虚无状态。

2.合作的方式过于单一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方式,按照家长参与的层次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低层次的参与,这种参与的主要合作方式有参加家长会、检查学生作业、家庭通讯、访问学校等。第二,高层次的参与,主要合作方式有: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课外活动、参与学校募捐资金活动、经常性的家访、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家庭作业等。第三,正式组织上的参与,如家长的咨询委员会就是这种参与的

合作方式。通过以上三种分类的描述可以看出,我国的家校合作方式仅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并且合作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家长会和学校通讯录的形式出现,制度上缺乏相应的保障,组织上缺乏必要的管理,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其计划性和系统性比较差。

3.合作的内容狭隘

家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所以其内容应该是丰富和全面的,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等全部内容。但是实际状况却并非如此,学校的主要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特别关注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家校合作的内容过于窄化,削弱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4.缺乏连续性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活动在时间上断断续续,在内容上没有做到前后呼应,这样并不能够有效提高合作效率,此外家校合作活动还缺乏一贯性。

二、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原因及分析

1.学校的封闭性限制了家校合作的有效进行

当前小学的家校合作形式比较单一、信息交流比较单向,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学校教育的封闭性。人们往往将教育和培养人的任务赋予给了学校,而且学校长期以来独自承担了这个职责。这使得许多家长存在一种自己被隔离在学校之外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育是全面的系统工程,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孩子自我教育共同组成,其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至关严重。家庭教育与学校形成优良的合作机制,以达到更好的教育实效,这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共识。 一、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学者刘力由浅入深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形式上的参与”,参与方式有:开放日、家长会、家长联系本等,参与的性质是:单向的,由学校安排,家长处于被动地位。二是“人际的参与”,参与方式有:经常性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参与的性质是:双向交流、互动,交流气氛较为亲密。三是“管理式的参与”,参与方式有:参与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参与的性质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 根据这一分类理论推导,目前我校的家校合作方式,以第一种第二种参与居多,整体上来说属于低层次的参与,如定期召开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电话联系等。 二、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家校合作的研究不深入,没有形成理论以指导实践;学校缺乏对家长的引导,家长一直处于配角状态,家长只有倾听、默认和接受批评的义务,发言或者是向学校建言献策的机会很少;学校对各班级家长会等家校合作形式所取得的效果未有专业化、全面化的监管。 教师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学习;针对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与家长取得全面沟通,错过教育家流的最佳时机。 家长参与家校合作活动不积极,除非是学校要求请家长,大凡不会主动参加家长会或其他家校合作的形式;积极参加家校合作这部分家长对自身权利与义务认识不明确,学校叫怎么做就这么做;部分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我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 三、提高小学家校合作实效性的应对策略

浅谈家校合作的几种方式

浅谈家校合作的几种方式 【论文摘要】家校合作是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通过家校合作交流与方法沟通,对促进学生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方法多种多样,交流式、指导式、对话式是我们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方式。 【关键词】家校合作方式 【正文】 “教育从来都不仅仅是学校的专利,完美的教育需要家校社会的良好互动”,“家校合作并不是中国的创新,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程度的关注。美国早在1900年就建立了‘家长教师协会’,1993年第25届盖勒普民意调查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如果家长积极参与其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可能更出色’”。 今天,我们开办了家长学校,构建了家校合作网络,期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最大限度的有机结合,达到1+1>1∶1。正如教育学生离不开个别教育一样,尽管我校的家长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指导家长教育学生的方法,但面对一些“问题”孩子,家长仍然束手无策;有些孩子在家庭、学校之间充当“滑头”角色,打着对方的旗号欺骗家长老师,这就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个别沟通与合作了。无论是家访、请家长来学校还是家长咨询等其它形式,都需要我们本着教育学生、促其成长的宗旨展开。 一、交流式——将心比心。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与行为习惯,家长要知晓孩子在校情况,离不开教师家长之间的交流了解。这种交流,不是家长的“诉苦”,当然也不是老师的“告状”,双方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共同担当,以全面了解的方式看待学生,转移目前的关注点——问题出现时可不就是只看到缺点吗? 将心比心地互相沟通,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情况,还有助于增进教师家长之间的好感与友谊。我班王×同学在校表现一直不错,在老师心目中是一个自尊心强、遵守纪律、负责人、懂事听话的女孩子。一次通过谈话我了解到,她在家与在学校的表现却大相径庭,自私霸道,与长辈时常顶嘴,周末看电视到深夜……我与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希望她在家也能做一个好孩子,也许是因为我了解了她不为人知不好意思的一面,也怕无颜面对同学,在家的表现后来好了许多。 请家长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沟通老师和家长的思想,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强化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一种合力,对症下药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治理”,以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当然,请家长来学校更离不开将心比心的交流谈话。面对我校大班额教学的现状,不用老师详加描绘,家长们早已对孩子做了教育:老师们一天面对七八十名学生,很是辛苦,你要多体谅老师,养成好习惯,少让老师担忧。自然,老师将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如调皮捣蛋、拖欠作业等情况告知家长,双方就能够共同开展教育。

(完整版)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课题

《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第二小学田儒翠 一、研究背景 对现代家校合作中出现的新矛盾的认识使然。家校合作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基本途径。受社会开放、市场化趋势及教育自身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家校关系更显复杂化,家校合作出现了多种新矛盾:由于家长认识到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参与未来竞争的重要条件,所以不断抬高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的教育责任不断淡化,许多家庭将子女的教育责任一股脑儿推向学校,仅将自己定位于子女衣食住行的供应者、教育费用的负担者、学校教育的评价者或指责者的角色。学校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发展的多重压力,其责任被过度强化,“教育者替代父母的关系”变得更为明显;同时因学生“不合矩”的表现、学业成绩不良、教育难度增加及教育效果不佳,学校容易将责任归咎于家庭。 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共识使然。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美国为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研究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2007年就启动了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北京市东城区什锦花园小学《关于家校合作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报告》中让就我们分享了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特点以及合作、沟通的几种基本形式。 对我校家校合作现状的反思使然。我校举办的家长培训、家长会展示活动、开放日活动等一系列家校活动,因为有设计、有意义、有品位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家长参与其中生动感受学校教育,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状态。但就现代家校合作角度来看,我们只是注意到了单向交流,或向家长展示、或向家长提出配合要求,还缺乏全面的合作意识,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错失了许多良好的家长教育资源。其次,有一部分家庭对孩子教育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类家庭的家长对孩子抚育有着一定的研究和规划,他们摒弃以往单纯的配合、被动的局面,期望能与学校就教育思想达成共识,教育方式协调一致。

家校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校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为什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 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 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今天,青少年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 业。 的 一、搭建家长教育平台提升家庭育人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 建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 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要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实现家校共育,提升家长 的育儿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1、精心办好“家长学校” 古往今来,渴望儿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学校应精心开办“家长学校”。

2、创新“家长会”形式 为了给家长全面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更主要是为家长们提供交流育儿的经验,学校创新家长会的举办形式,富有成效地开好家长会。 3、书面向家长推介育儿方法 为了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学校还采取书面的方式,向家长推介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醒注意事项。 二、密切家校信息交流实现施教步调一致 “一花一世界,一物一菩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到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是丰富的、充满活力的。作为学校与家庭,责无旁贷必须共同教育好孩子。要教育好孩子,家校就要拓展沟通渠道, 1、 2、 3、 4 5 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孩子的异常表现,如果老师及时家访,与家长直接沟通,问题就能得到妥善解决。 三、创新共育活动形式注重合作共育实效 一个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昭示着祖国的未来。学校主导下的共育,要创新共育形式,注重合作施教的实效,让孩子健康成长。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着)一文指出:“明天的教育要试图使家长能够直接参与学校结构,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并共同实施。”这是密切学校与家庭的发展性策略。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调查报告 摘要: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合作,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显特色的,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关键词:农村小学家校合作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可以再局限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农村教育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更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密切配合,再也不能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脱离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脱离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完整的教育。一、家校合作概念界定 家校合作是一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双向循环活动,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学生是该活动围绕的中心。家校合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家校交流、家长教育、家长参与。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家校合作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主要有如下四个作用: 1、有利于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达成一致。通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帮助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最大限度地协调与统一。 2、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家校合作可以使双方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互

补,保证青少年儿童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 3、家校合作有利于保证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家校之间通过密切合作、相互学习,能保证教育方法、教育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 4、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紧密合作,互相配合,避免社会环境中一些不健康、不利于青少年走向社会化的东西乘虚而人.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三、家校合作的形式 目前,家校合作的形式较之以前,多了不少,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家校联系手册 2、电子通讯,包含网络通讯和电话联系。 3、家访 4、学校活动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如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学校等等。四、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1、渠道单一,频率不高。 家校合作的沟通方式应当是多渠道、全方位的。但笔者对梅墟小学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后,得知梅墟小学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校讯通、书面通知、电话联系、家长会、家访这五种,而且使用频率都不高。 2、内容狭窄,深度欠缺 家校合作所涉及的内容应是相当广泛的,所有与学生成长、教育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应包含其中。但在农村,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基本只局限于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心理层面考虑甚少。

家校合作调查报告

家校合作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实状态,发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建立有效家校合作的机制,课题组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制定了针对学生、教师(班主任和非班主任)和家长的三套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三套,在我校范围内发放,具体情况如下: 学生问卷发出200份,回收188份,有效问卷188份; 教师问卷(班主任和非班主任)发出100份,回收85份,有效问卷85份; 家长问卷发出100份,回收95份,有效问卷95份。 以上调查问卷的回收,达到有效样本基数。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很多,有来自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不同人群的;也有产生于教育观念、传统习惯和客观条件的。总体看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自行其事,相互脱节,有限的联系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问题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注什么? 调查问卷反映出:家长比较多地关注的学校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占71%),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品质,如刻苦程度等方面。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关注很少。 而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关注最多的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占近50%)。“问题学生”的产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基本上体现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有问题。可见老师们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更多的是注重这些学生在教学管理方面的负面影响。 二、教育面临共同的困惑: 家庭教育中,36%家长认为是理解孩子是最大的困惑,在学校教育中,53.8%的教师认为了解学生的成长很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问题,都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心理状态,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与学生的沟通”,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 同时,学生普遍认为(占40%),与家长、老师难以沟通,或者沟通也没有效果。这个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待进一步了解。 三、对家校合作的看法: 家长和教师普遍认为,家校合作非常有必要(占88%),认为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达到教育的目的。特别是教师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家长的教育配合关系很大。 学生对于家校合作的态度,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50%的学生赞同,50%的同学不赞同。其中的原因,有待进一步底调查和讨论。 四、家校合作的现状: 虽然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家校合作很重要,但是目前家校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家校合作的基本形式是家长偶尔与老师进行电话联系。电话联系便捷灵活,节约时间,但也存在一定缺点。其他有效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大多数教师(近50%)认为有必要主动与家长联系,而且79%的老师希望家长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但是由于时间与精力问题,经常主动联系家长的不是很多,往往是在“问题发生”时,与家长采用电话联系。 另一方面,90%的学生不喜欢家长经常来学校了解自己的情况。预计可能的原因: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存在误区;对教师反映情况后果的担心;现行的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影响等等。其真正的原因有待进一步了解。可见这是家校合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家长、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现状:

谈谈如何做好家校合作

谈谈如何做好家校合作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我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不少家庭的教育方法与学校恰恰相反,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主动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保障。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呢?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 一、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家长,平等沟通 班主任完成家校联系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家长。这也是对班主任道德修养的一条重要要求。班主任如何尊重理解学生家长呢?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要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更不要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其次,要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要尊重学生家长对学校及班主任老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评估意见。第三,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要一视同仁,礼貌待人。 二、善于结合家长,共同研究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无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这就要求班主任结合学生实际,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身体发育、智力潜能、行为习惯、基础知识等方面进行讨论,取得共识,然后找出孩子目前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再讨论教育方法。有些学习、纪律等一贯不太好的学生,其家长大都很忙,平时很少过问孩子在校的情况。孩子一出问题,被班主任请来,回去就“教育”一下。教育的方式就是打骂。根据这一状况,班主任要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制度,与家长一起订出目标要求,促使家长由原来的瞬间教育行为变成长期教育行为,由原来的打骂为主和教育方式改变为耐心说服教育。 三、有效指导家长,提高素质 给予家长适当的教育方法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各种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向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指导:(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3)指导家长“关心孩子”。孩子作为成长中的人,既需要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需要关注的目光、倾诉的对象。家长既不可“重智轻德”,也不可“重物质,轻精神”。

家校合作的具体方法

家校合作案例及其思考 ——徐子琦家长记得魏书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都会在那得到答案。”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老师而言,相对于做家长的来说又何尝不是。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及时沟通,是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的关键。 记得刚刚升入五年级,我家孩子回家后,就看电视、玩手机、不抓紧写作业,总是要等我们快回来了才开始写。由于时间晚了他写作业就非常马虎,错误很多,我们检查后常要重写,很晚才睡。后来我们就让孩子奶奶负责督促,可是孩子不听老人的话,经常顶嘴,不仅对待作业总是马马虎虎,而且每天放学以后也是改错很晚才出来,并且有段时间我们叫他重写他也不愿意了,还和我们顶撞起来,气得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就找到高老师来讨教。听了我们的话,高老师这才知道他会钻大人空子,还敢与熟悉的亲人不讲道理、顶撞他们。高老师和我们说:“徐子琦在校可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很多道理不用多说,他就明白,只是自控能力稍微差了些。今天听了你的话,我这才发现他在家还有另一面。为什么你不早和我联系呢”我们也只好说说:“我们怕麻烦老师。再说孩子要面子,一听说我们要找老师谈谈就认错,还哀求我们,所以我们也就算了。今天实在感到没办法了才向您反映。”经过片刻的思考,高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建议:首先我会找时

间找徐子琦谈心,并在学校督促他写作业和改错。其次希望我们给孩子定一个放学回家后的规定,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作业,在规定时间内看电视,玩游戏。一定时间内孩子坚持做到了要给予表扬或奖励(让他看动画片;购买他喜欢的玩具、图书;带孩子外出旅游……),如在规定期没有完成任务则可以不要他完成,书面写出情况让其交与老师,请老师裁定。再有当孩子在家出现错误后如不接受家长教育并改正的话,一定要及时与老师联系,共同使劲帮助他及早认识、及早改正,不要总顾及面子。现在的孩子很喜欢表现,他们都愿意听到赞扬声,特别是在学校里,在班集体中,他们更愿意听到老师的赞赏,看到同学们的羡慕。但在家中,他们是父母的中心,是长辈的太阳,于是他们就毫无顾及地为所欲为了。这确实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联系,建立强大的家校联合教育体系,使孩子保持家校的一致性。另外善用他们的表现欲和荣誉感,巧加奖罚,使其明理。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着急,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能有所获,和孩子打交道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善于利用孩子心理,动之情,晓之理,必要时还要责之巧。听了这些话,我们不住点头,决定配合高老师,一定要治好他的毛病。经过一段时间,直到现在,我家孩子已经基本能够回家主动完成作业,并能够及时改错。 案例反思: 通过以上这个案例我觉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手段和态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校与家庭之间分别进行教育,不能形成合力,达不到教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妥,以致很多学生在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方面存在问题。我区部分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不同于城市学校,也不同于农村学校,是处在两者之间的独立群体。这方面的研究就其现实性来说很值得研究。 标签:城乡结合独立群体家庭教育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它的主要社会特征是:经济较为发达,外来人口多,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以及不同文化素质的人群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在本论文中,城乡结合地区特指烟台开发区。 二、研究的必要性 从大方面讲,我区部分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不同于城市学校,也不同于农村学校,是处在两者之间的独立群体。生源十分复杂:绝大部分是菜农、农民、进城务工者的子女,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妥,以致很多学生在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方面存在问题。立足实际情况,我确立这一论文题目,旨在引导家长利用家校合作搞好家庭教育,从而促使学生成长。如前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就其现实性来说很值得研究。 三、合作的现状 1.学校方面 我们学校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建立了非常好的平台,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1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纽带,也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对某些教育问题达成共识的最佳时机。 1.2举办家长开放日。我们学校在每学期中期会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请家长们参观学校的环境、班级和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和学生取得的荣誉,让家长对学校有个全面的了解。让家长们走进课堂,看看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让

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

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在全面竞争的同时也要求相互合作的时代,教育面对这种纷繁变化,已无法局限于学校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在社会参与教育的力量中,家庭教育的参与对中小学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家校双方是否建立起有效的合作,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努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们今天召开这个家长会的的目就是来共同研讨当前家校合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伴随着家校合作的不断深入,结合家校合作的工作实际,也参照我本人的一些经验,对当前家校合作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谈几点思考: 一、学校教育的局限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使家校合作成为必然 (一)学校难以单独承担教育的全部重任,这是学校教育本身的局限。 学校教育的制度化和正规化,一方面显示了教育的成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实践中有着诸多的局限。 1.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对影响学生的校内环境进行控制,但却难以对校外环境进行控制。当前的情况是学生早晨8:00到校,下午4:00放学,除去吃饭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也就是说,一天当中学生有3/4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度过的,这段时间若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补充,学生在这段时间的教育将成为真空,单单依靠在学校的教育,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从这点来看,面对着教育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学校“孤掌难鸣”。 2.一个完备的人应该是由各方面合格素质构成的社会人。即使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所能够给予学生的主要还是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传承,而学生要成为一个健康成长、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生活磨炼、社会锻炼,也就是说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必须要在生活当中、在社会大课堂当中进行锤炼。只有这样,一个人的情感、意志、品格、能力等多方面非智力因素才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要全面落实因材施教还有一定的困难。在学校里,一个老师往往需要面对数十名学生,在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有研究表明,对于完全陌生的一名学生和老师来说,他们要彼此了解、彼此熟悉、建立起成熟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生活大概需要6周的时间。一个老师,即使他非常努力,一般也很难做到透彻地了解每一位学生。这样一来,再加上教育资源本身的限制,就对老师很好地落实因材施教、实施个别教育带来了现实的困难。教育是学校的事,教育是社会的事,更是每位家长的事,面对问题,我们不能紧张,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而应该要用自己的行动去积极构建家校合作的联合优势。 (二)家庭是实施个性教育的主战场,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最大优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展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奠基性、血缘性、灵活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和功能,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将给孩子打上深深的烙印。

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教学内容

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京华小学张红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影响孩子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家庭单方面教育都对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不利。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家校合作是就是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互促进。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更体会到应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和家长应多沟通、多探讨,与其联手,共同打造孩子的美好未来。 一、构建尊重、合作的双向关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方面,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家庭单方面教育都对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不利。家校合作是融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这两个方面的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那么如何建立并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1、教师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之后,会有一个深化合作、建立信任感与认同感的过程,这个情感的建立需要家长对教师提供服务的质量、作用等方面内容的深化认识,也包括教师自身信誉、实力的深化认识。 2、教师对家长的影响力问题。作为合作关系主体之一的教师,在彼此合作中应当有所影响,但如何将这种影响适用于合作对象,使家长在教师

的影响之下形成长期的合作。这种影响力的产生,不仅仅是依赖于教师单方面的服务,也与家长的心理有密切的联系。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有很多,每种方式的目的都应该是形成教师和家长平等、相互指导的氛围,从而形成双向的、尊重的、诚实的和丰富的交流。 二、把握好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由于学校和教师在家校合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家校合作是否有成效,关键要看学校和教师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家校合作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成效。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最常用的方法,它为教师了解家长、家长了解学生和家长之间相互了解和学习提供了平台。家长会不同于家访,它是一个集体活动,因而组织协调工作很重要,必须合理选择时间,精心安排内容、形式。于是,我经常会把家长会开成是学生作品的展示会;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评价会;科学育人的提高会;互动互学的交流会;解决问题的研讨会。每次家长会家长们都怀着喜悦来,揣着希望走,使家长会真正发挥作用。 当然,仅凭几次家长会的沟通是不够的,所以我还特别重视家访。我们班有一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为了作业可是吃了家长的不少苦头:轻则谩骂,重则体罚。在一次家访中他的妈妈忧心地说:“老师,我是没有办法了,这孩子居然说我再打他,他就离家出走。”于是,我和他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在谈话中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倔强的孩子,家长超打他就越犟,在与他谈话将要结束时,我告诉他:如果你能连续一周完成作业,老师将把一份惊喜送给你。在我悬念的诱使下他竟真的连续一周完成作业,当他闪动着迷茫的大眼睛问我:“老师,你送我什么惊喜?”时,我一把握住他的双手高兴地说:“报喜去!”而紧接着我看到的就是一幅孩子、家长乐开怀的感人情景。

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品文档6页

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 当前对家校合作尚无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我国教育学者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1]学校与家庭是平等的,互助的,都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美国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将家校合作的内涵扩展到家庭、学校、社区合作。总体而言,家校合作主要有三个内涵:第一,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第二,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第三,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家校合作能够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单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家庭教育更科学,学校教育更灵活。 二、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 家校合作被边缘化。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家校合作都被置于学校事务的边缘,认为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学科教育、德育工作,而不是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或者是处于提高学生成绩的角度进行家校合作。在这样的家校合作中,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属,家长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仅仅是按照学校要求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或者道德管教。这样的家校合作不仅失去了调动家长积极性的机会,而且还使得家长过分重视孩子智力教育,忽视人格教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应试环境下,严重的升学压力使得教师不愿意再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家访,网络互动;另一方面,学校相比于家庭有着教育专业的自信与权威,教师受过系统的教育专业训练,因而更相信自己的专业教育能力,家长由于没有能力教授孩子系统的学科知识,在教育上

只能依附于学校。 2. 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少实效。当前部分学校的家校合作的形式仅仅是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也较固定,以介绍学生成绩为主。另外还有一些合作形式如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学校等,这些合作表面上看丰富多彩,实际上却缺乏实效性。开放日时学校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排演节目,组织活动,只为完成任务,至于深层次的交流根本无暇顾及;亲子活动能够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提供亲子共同体验的机会,本该深受家长学生的喜爱,但许多学校的亲子活动并没有经过精心策划,而是照搬他人,一层不变,不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仅仅作为一种文娱活动开展,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抵制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家访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这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来说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家长委员会需要相对优秀并积极的家长主动地参与,而一些文化程度较低或者较被动的家长就会被排斥在委员会的大门之外;家长学校尽管能够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教育方法,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学校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内针对不同的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3. 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家校合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学校忽视家长的反馈与家长资源的开发,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互动交流,家长会成为成绩通知大会,家长委员会成为家长代表报告会,网络平台成为发送作业平台。 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家校合作观,不理解家校合作的真正内涵,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家校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此外,在

研究论文:浅析家校合作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34215 基础教育论文 浅析家校合作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 建议 当前,人们在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虽己形成一定共识,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当前家校合作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 强化合作观念是前提 北师大郑日昌教授认为: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家庭和学校的氛围,而至关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任务。可以说,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家长的素质,而家长素质所包含的诸多成份中,观念是核心成份。 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合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全体教职工要掌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

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对已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经常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它们是否潜含着拒绝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味。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已有水平,并不断地修正,消除一切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学校内部障碍,营造良好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此外,要注意捕捉在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开设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组织专家与家长座谈,现场交流、互动、解疑;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请优秀家长介绍孩子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合作。 2 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促进家校合作的保证 学校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协同构

家校合作研究报告(最新)

《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临溪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家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首位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如果得不到家庭教育的良性配合,就会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一度出现了偏差,前者被赋予了过多的教育职能,后者则相反,被一定程度的矮化。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审视自身,在家校合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家校合作是协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竞争与合作、新科技革命、转变与跨越的时代,面对学校教育的理想与挑战,思考家庭教育与民族未来的关系,再看看今日儿童的现状,学校单方面已无力应对,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这种努力的目的不仅在于学校能够生存、发展下去,而且更直接地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因此,来自家庭方面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庭教育质量不高,与学校教育的协调不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手段和态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校与家庭形不成教育的合力,也

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我们对学校的现状做了认真的分析:我校招收的学生有本地生,也有不少外地借读生。在工作中,通过与家长的接触,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着误区。经常听到老师们反映:某某家长说了,孩子考不好就是老师没本事;孩子的学习就应该由老师管,否则我们上学干吗呀;当有时孩子出现了问题,老师向家长反映时,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当着老师的面对孩子就是几巴掌;当孩子在校内与同学发生了摩擦,放学后,家长堵在校门口,厉斥当事学生,为自家孩子出气;也有些家长在老师面前说的头头是道儿,回家后依旧不管孩子,特别是外地借读生的家长,他们多以做小买卖为生,精力上确实达不到,从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此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感觉到老师们的服务意识还不够,教育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与家长合作的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鉴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决定在家校合作教育方面进行探索。 (二)家校合作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大到理念,具体到授课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作业设计,都与过去的传统教育有着很大区别。我们的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还是肤浅的。如果课程改革的实施没有家长的支持配合,将很难顺利进行。如新课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着力扭转过去重知识灌输的现象。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与以往有了改变,机械重复的练习少了,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性作业多了。家长就不理解了,嫌教师布置的作业少了,便叫学生10遍20遍的抄写生字。对于学生的评价,学校按课改理念全面评价学生,而家长只关注

家校合作措施与成效

合作共育英才携手助力发展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儿童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校在此方面做出了以下探索: 一、健全家校合作的制度及组织建设 1、建立对家长的培训制度。对家长培训的目的,一方面要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校,培训家长对学校教育设计、教育理念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家长从自身的角度和立场来帮助学校推进教育方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建立家长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学校的制度。家长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各种情况后,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对学校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反馈形式可告知家长委员会,也可直接用书面形式投递到家长意见箱或口头向“校长接待日”的领导陈述。学校将对家长反应强烈的问题作出解释和改进。同时恳请家长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学校积极采纳家长的建议。 3、实行家长委员会制度。热心家校教育合作的家长代表,可由家长们选出或学校推荐,其职责主要是沟通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渠道,向家长们宣传学校,向学校反映家长们的意见,并协助学校组织家长参与活动或协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冲突。 4、建立组织机构。为确保家校教育合作的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学校要建立由校长牵头,教导处、教研组及部分

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家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依靠德育工作网络,推动家校合作常规工作的组织实施。 5、成立家长学校。详细制定培训计划和操作流程,确定每一阶段的培训主题和课程,保证培训的规范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6、组建家长工作委员会。从家长中选派代表组成的家长工作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改革,作为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桥梁,既可以协调家长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协调学校做好家长工作,又可以发挥学生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智慧和才能。 二、多措并举,拓展家校合作途径 1、定期召开家长会。按照《小学管理规程》规定,学校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一年级一般在刚入学时,毕业班一般毕业前夕,其它年级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酌情定时。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教改的成果及举措告诉家长,也可介绍一些科学的育人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交流,老师和家长把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相互通报,也可让学生参加,让他们亲身感受老师和家长都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操心,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自主教育的意识。 2、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作为家长,往往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学校举行“对家长开放日活动”就给家长提供了机会。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班级布置,检查教师常规教学工作(备、教、辅、批、考),翻阅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资料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更是出于社会的需要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虽然目前我们的家校合作已经有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将对这一方面进行一述。 一、分析家校合作的现状,探索其内在根源 误区之一: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作为家校合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在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笔者归纳了一下有这样几种认识偏颇的类型: ①“经验老道型”。 这类教师大多已工作多年,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经验体系,见过的家长多,经历的事情也多。这本是一种极可贵的教育资源,但却不能合理地应用,而把这种教育资源视为一种“教育资本”,动不动就打电话带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话里藏话地讽刺、挖苦、训斥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无地自容,觉得很没面子,又碍于教师的面子不好发作,便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于是学生家长在教师办公室打孩子、揪耳朵的现象屡见不鲜。或许我们可以嗤之以鼻:这家长什么素质?且看这现象背后的根源是教师教育的“失策”,与家长不能很好的沟通与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欠缺,更是认识的偏差。 ②“不管不问型” 这类教师自感工作压力大,身心疲倦,不愿意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觉得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学校的工作、会议、业务学习、备课、改作业、辅导已忙得不亦乐乎,谁还有精神去管学校以外的事。很多教师常年不跟家长联系,除了一年两次的家长会和开学报名时与家长照个面,其他能省则省。跟家长谈那么多干吗?只要不出安全责任事故,太太平平、相安无事就阿弥陀佛了。还有人去搞什么家访?八成是精力太过旺盛了。追其根源,不得不承认,我们许多老师,包括我们自身何尝没有这样思想的影子,教师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当然,重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崇尚乐业奉献的精神也是社会、学校所需做的。我们不得不疾呼,要给教师减负,让他们从繁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在适合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温顺迁就型” 这类老师大都是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树立起自己在家长、学生面前的威信,常感到工作被动,于是面对家长的横加指责和不合理要求常常温顺迁就。究其根源,我认为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特别是对于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范生急需这方面的指导。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是一门学问,很讲究技巧和方法,不能只凭一股热情就能把事做好,需要学习《心

现代家校合作的策略与措施探析

现代家校合作的策略与措施探析 学术界在家校合作的涵义上至今尚未作一个统一的界定。在英语中,通常用“家长参与”来表达家校合作的意思,常见的词语有“parent involving (parental involvement)(家长参与)”,其他相关的还有“parent participation(家长参与决策)”,“home-school cooperation ( 家校合作)”,“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educational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等[1]。美国霍普金斯大学(Hopkins University)“家庭-学校-社区合作”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将家校合作的涵义扩展为“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强调了三者对孩子负有共同的责任和对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学者马忠虎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联合对学生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能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使家长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的指导[2]。周丹认为,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家校合作既是一种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理念,也是一种处理两者关系的行为模式[3]。 笔者认为现代家校合作是指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并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与社会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这种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追求和谐即保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现代家校合作的目标与归宿。所谓“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的力量和成果相互交流和汇集。现代家校合作之“现代”的涵义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家校合作的各方所处的时代及其背景;二是指与传统的家校合作相对应的特征;三是蕴含了对家校合作中的各方素质与个体特质的特殊要求。 实践表明:现代家校合作不仅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学校、家庭、社会自身的优越性和避免其局限性的理想途径,是科学引导现代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重要抓手,也是营造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成长环境的工作平台,还是让家庭、孩子受益,使学校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成功的多赢举措。其研究和实践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的必要手段,是家长充分发挥其参与权的重要体现。 国外学者设计的家校教育合作的方案中,运用了许多不同的策略。其中直接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称之为直接策略,即家长在家庭中参与青少年儿童的学习活动,包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进行对话和思考的活动,指导家庭作业进行语言、音乐和艺术活动,提供学习用品等;与教学和学习活动并不直接有关,但是支援教学活动的称之为中介策略,即学校与家庭广泛接触沟通,例如使用各种联络方式向家长说明学校情况和学生的进步,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参观、旅行活动,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研讨会,参加学校政策的讨论,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教育活动称之为边缘策略,如家庭提供青少年儿童营养、健康和安全等基本的生活条件,家长参与对学校事务的管理并提出建议,学校帮助家庭联系社区资源,提供给家庭和学生一些服务和赞助等。 当今世界各国对家校合作都十分重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对家校合作的要求不同,合作的方法、措施等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前苏联十分重视家校教育合作。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必须是经常、具体的,由家长委员会、家庭和学校协助委员会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就是家校教育合作的典范。他们开展各种各样具体的家校教育合作活动,深受学生们欢迎;在法国,在每个学年开始的第二周或第三周,每班都要召开一次由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会议。教师要把本学年将要实现的教学计划、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时间的大致分配、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全部通报给学生和家长,以便家校之间更好地配合;德国学校重视课外、校外活动,经常利用家长的学术专长和专业经验,组织他们帮助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在日本,市镇村都设有社会教育主事,协调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和关心。社会教育设施不断充实和增加,如“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儿童文化中心”等,以此作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联系的纽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学校方面(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和态度、学校对家校合作宣传不当和方法的欠妥)、家庭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