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汪曾祺论文

关于汪曾祺论文
关于汪曾祺论文

题目:民族心灵与性灵之诗意抒写—管窥汪曾祺笔下的人物形象

系(部):新闻与法学系

专业班:汉语言文学0501班

姓名:汪慧娟

学号:20051401019

指导教师:陈迪文

2009年5月日

民族心灵与性灵之诗意抒写

—管窥汪曾祺笔下的人物形象

The poetry Writing of the nation's Soul and spirit

—Glimpse of the characters described by Wang Zengqi

摘要

作为衔接现当代文学的作家,汪曾祺自觉而有意识地实践着小说的诗意建构.他用饱含温情的笔调几近真实的记录着自己周遭随处可见的人群,至亲、乡邻、师友,甚或寻常市井之徒、乡野村夫。他诗意的抒写着“小人物”的希望与绝望,抒发着单纯而唯美的民族情结。那些或挑萝把担,或巧手技能,或擅书惜画的小人物们深入人心,是中国文学人物长廊里最常见却又别有韵致的风景。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角色,在他笔下是最传统最本真的民族心灵与性灵的最佳诠释,闪烁着最健康的人性美。在他的诗意抒写下,掩盖在那些小人物身上的尘土被一点一点吹落,还原本真。本文将以汪曾祺小说中颇具代表性的“小人物”为依托,寻迹于他的乡俗与师承的成长之旅,在其传统思想与外来文化的交融的现代意识中,管窥其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人文理想与民间意识等,从而发掘出其更深层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汪曾祺民族心灵与性灵诗意抒写“小人物”

Abstract

As the convergence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writers,Wang Zengqi consciously practice and poetry construct a novel. Full of warmth and realth, he records his own people around them can be seen everywhere,Loved ones、Nneighbor、Mentorship,or unusual Ichii People,Countryside. Expressing his poetic of "little" hope and despair,a simple expression of aesthetic feeling of the nation. Or those who choose to Tam Smith, or hand skills, good book or painting little pity the people who is a promenade where people of Chinese literature but do not have the most common landscape. It is precisely these inconspicuous role is described in his most traditional peoples of the soul and true spirit of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st glowing human health United States. Writing in his poetry, the cover up the little guy in those who are bit by bit the dust down, it really was. In this article, I will be fairly representative Wang Zengqi novels of the "little guy" based on tracing the rural folk in his growth and training from the brigade, in their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foreign modern consciousness, the image of View of its characters a reflection of the humanistic ideals and civil consciousness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reality of its deeper significance.

Key words: Wang Zengqi Heart and soul of the nation Poetic Writing

“little guy”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绪论 (1)

1 汪曾祺笔下人物形象分析 (2)

1.1 记忆里的乡里乡亲 (2)

1.1.1 至亲至爱 (2)

1.1.2 杂色乡邻 (3)

1.2 求学谋职时相识的各色人士 (4)

1.3 俗世红尘中的的性情男女 (5)

1.4 国难时期的梨园子弟 (6)

1.5 人性关照下的另类角色 (6)

2 汪曾祺构建“异质性”民间缘由剖析 (8)

2.1 淳朴乡情的耳濡目染 (8)

2.2 校风师承的自然熏陶 (9)

2.3 生活际遇的人生感悟 (9)

2.4 传统思想与外来文化的交融 (10)

2.4.1 传统文化的渗透及晚明文人的影响 (10)

2.4.2 现代意识的冲击 (10)

3“小人物”之民族心灵与性灵 (11)

3.1 民族文化心理的诗意与生存 (11)

3.1.1 儒家文化的平常心 (11)

3.1.2 中西方文化视阈中的“小人物” (12)

3.2 人性与人情的诗意抒写 (13)

结论 (14)

致谢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 (17)

绪论

被标榜为“中国最后一位仕大夫”的汪曾祺,以其颇具“中国味儿”却又独特的创作风格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坛。而他笔下那些美而健康的人物形象亦丰富着中国文学人物画卷,并熠熠生辉。师承沈从文偏好描录故乡小事身边凡人的叙事情结,并“继承了传统小说民间基质中描写‘江湖’空间或市井的生活场景的传统[1]”,与同时期以宣扬崇高政治理念为对象不同,他更多的是书写“引车卖浆者”的生活。其深刻的主旨是向人们揭示那些原本单纯而美丽的民间“原生态”及其蕴藏着的极朴实的生命意识。有人说,他记录的是一个颇富有“异质性”的民间世界。

汪曾祺的小说回避了“大叙事”,用诗意的情调抒写着“小人物”人性美的篇章,不疾不徐地絮说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富有传统民俗民风的环境中,赋予那些人物健康与美的心灵与性灵——良善而率真,倾诉着自己希望生活着的这整个世界处处充满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对此,多有证可寻。有人称赞说,他的小说里的人物“你写的那些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支柱。[2]”他自己也多次说到:“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3]”

由其自身个人特质而决定,他对待自己笔下的那些人物,并没有像鲁迅写阿Q 类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没有像“十七年”小说中那样去弘扬革命主义和英雄精神,而只是极其诗意地剥落掩盖在他们身上的灰色外衣,发掘潜藏在他们内心的真、美、善,渲染着属于普通人的美丽人生。多早有人感受到,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我们民族心灵与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诚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4]”。因而,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几乎代表了我们某一阶层的民族精魂,是一个划时代的文化符号。

正缘于有感于此,本文将以其笔下丰富的人物形象为依托,管窥我们民族心灵与性灵之美好景观,洞察其蕴藏的人文意义,希望以此来探寻我们的民族内涵,深切感受汪曾祺的情旨文心。

1 汪曾祺笔下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是汪曾祺小说的第一主角。他很多的作品都直接是以人名为题的,而最常出现在他笔下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寻常百姓。那些最简单朴实的小人物,被他诗意地安置在富含魅力的民俗民情之中,抒写得温润而纯美。那些源于生活的美质,在他平淡直冲的叙述里流光溢彩。

1.1 记忆里的乡里乡亲

汪曾祺的大多作品都是以故乡江苏高邮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作为小说的背景,似乎那里不仅有他童年生活的所有记忆和怀念,还寄托了他最初的美好梦想。小说中那些可爱可感的小镇乡民,大抵都是汪老经由回忆串联起来的稍作修饰或就是原籍原味的乡里乡亲,亲切而真实。

1.1.1至亲至爱

这一部分人物在汪曾祺的生命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地位,在其小说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分量。当然汪曾祺是将那些回忆里的亲切面容进行了艺术加工了的,保留其骨血精气,再糅杂进作者自己的情感寄语,从而生成了小说中八分真二分虚的人物形象,在故事里更是在生活中。

其中《钓鱼的医生》中刻画的医生王淡人颇有其父汪菊生的风范,可以说他想要缔造的就是记忆中的慈父。小说将一个安平乐道、助人为本的乡村医师安置在清苦但闲适淡泊的生活意境中,自给自足,善良而真诚,在洪水中冒着危险救人。汪曾祺将他的简单人生装点得意犹未尽,将自己从父辈那里发掘并认同和承继的美好人性想望,自觉不自觉地付诸于所写人物形象之中(特别是这类褒扬关照下的人物),看似平实记录却寄予了作者美好的劝诫为善的人生理想。

另一代表性人物形象便是《珠子灯》里的孙家大小姐孙淑芸。小说里的孙小姐嫁给了王家少爷王常生,两口子感情非常好,可惜夫婿英年早逝,离世前劝她“不要守节”。但为了恪守封建思想的贞操观,维护家庭的“荣誉”,她必须选择年轻守节。不久她病了,什么也不做了,躺了十年便死了。这一人物的原型其实也是汪曾祺身边的至亲,是对他很好的年青守寡的二伯母。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的传统女性,善良而温婉有礼,本应是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又一寻常女子,却连这样可怜的机

会也被无情命运夺走了,几乎是孤独终老。这样善良的女子也终究是敌不过命运的摧残,蹂躏了自己透明美丽的女儿心,活得不为人知的阴暗凄苦。汪曾祺的笔调是温和的,并没有像一般作家那样尖锐地触破甚至抨击封建礼教之类的,更多的是去勾勒出平凡人的隐忍与自我饮痛,读来却更令人痛惜不已。

1.1.2杂色乡邻

汪曾祺另一部分故里小说里描叙的主人公则多半是川流于市井、忙于生计、安身立命的普通人,他们虽然大多是不起眼的角色,甚至似乎不值一提,但却是中华大地芸芸众生的主体。汪曾祺看到并写出了他们作为人的一切,包括日常生计、寻常消遣,悲喜怒骂、小行小善,活着的精神支柱——希望绝望……

他的直接以故乡命题的《故里杂记》、《故乡人》等是最典型的托寄乡情的文字。而其中鲜活着的人物形象却是像地保李三、终日纳鞋底的孤寡老人侉奶奶、瓦匠等,这类普普通通的角色一般是难以吸引常人眼球的,但却在汪曾祺的字里行间时有出现。他没有居高临上、冷嘲热讽、鄙夷蔑视,有的只是看似平淡却异常温情的语调关怀着他们谋生的辛楚、叙说着他们劳作的悲欢、玩味着他们无伤大雅的“小聪明”。

汪曾祺还描写过很多跑江湖、卖艺的人,如船上卖唱的露水夫妻、卖膏药为生的王四海。他们辛辛苦苦,却也只能够勉强维持温饱,有时为了些少得可怜的“薪酬”,甚至不得不靠虚意迎合看客听众、编些谎话设些小骗局。诚然,作者有时也会用并没有恶意却近乎谐谑的笔调写写他们“演砸了”时的尴尬,使小说凭添一种幽默,却也道出了这其间难以言说的辛酸与无奈。他极善于捕捉那些属于平凡人却意味深长的人生片断和瞬间,譬如写王四海选择了脱离武术班子与“貂禅”过活在一起;人们倾心于宝应人编造的奇闻趣事而忽略和谅解他的瞎编乱造;露水夫妻于风尘之旅中偶然邂逅同行又被无常的命运拆分为阴阳两隔,本无意于两人世界的温情和欢爱,有幸拥有了又失去,而生不如死的那种伤痛是无法承受的,令人动容。这些平凡世界中的苦与乐在作者不紧不慢的叙述中铺陈开来,使读者不自觉中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同情与感同身受的悲喜。

而汪曾祺笔下的乡里人之所以真实可感,令人有爱也会有些许不满,是因为他还特别擅长描摹人性中善恶美丑各色情感交揉的形态,写出现实生活中众生复杂的生存状态。他总是用一句话、一个动作的细节描绘便可使整个人物的形象异常鲜活、

立体可感,甚至骨相俱出。比如说其小说中的联军团长指向活其妻儿命的陈小手背后的枪;素来只吃草炉烧饼的八千岁在遭受八舅老爷讹诈欺辱之后突然喊出的“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异秉》中的小伙计听王二的“大小便分解”之后匆忙上厕所的反常举动等等,都是写人的点睛之笔,引人深思。这一点一勾中,就将那些人物内心世界的或美或丑或善或恶展露无遗了。

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值得颂扬的是其《岁寒三友》、《鉴赏家》等小说中关注的人与人之间的彼此扶助的真情真意。《岁寒三友》中最要紧的一笔在结尾处,靳彝甫卖掉了平生最爱的三块田黄救助贫病寒窘中的两位朋友,作者在行文中流露了自己浓浓的赞赏之意。《鉴赏家》叶三作为穿门越户卖果子的小贩被画家引为知音,并表现出对季匀民画作的真心珍视,令人想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情缘。这里抒写的是“小人物”的高雅情操,更透着一股子真。

1.2 求学谋职时相识的各色人士

汪曾祺出于书香门第,自然很早就开始入学接受教育了,并且19岁那年他就离家外出求学谋生了,于是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各色人群。对于有着一颗何其敏感的文人之心的汪曾祺,在其漫长的求学谋职之旅中,自然会将其目光投向这更广更宽的视野中发掘出更多更复杂的人性之灵。

这其中他的良师益友们也时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但大多并不集中,均散分布在一些文字间。而相对集中突出写其师友的就有《日规》里的同学蔡德惠和《徙》教师的高北溟之类的。前者体现了知识分子坚强的品格和坚实的操守,颇具激励作用。文末当蔡德惠因肺病倏然逝去时,其性格乖僻的高教授那种被自责和愤懑的复杂情绪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向一个短暂而寂寞的生命致意。绝对不仅出于友谊,更多的是一种敬意,对蔡德惠身上那种任何外界压迫都无以撼动的庄严而优美的活法的欣赏,对那种置个人得失乃至生死于身外的超然的认同与钦佩。而《徙》中的高北溟是以作者的一位老师为模特。这是个耿直、志存高远却一生困顿的知识分子,那句“辛夸高岭桂,未徙北溟鹏”是其人生的贴切写照,这其中汪曾祺津津乐道的是高北溟不惜克扣自己和家人、竭力完成恩师谈甓渔遗著的出版,汪厚基对高雪的一片痴情等。那些难以磨灭的美好情感,都寄托着作者对不完美的人世的自信和乐观。

另外,一直在其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角色,仍然是随处可见的生活在底层的

小人物们。譬如在《老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是那个身份卑微的校警老鲁。他只是一个普通退伍士兵,没有“知识”,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是随遇而安的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但在他身上,有来自平民的质朴,有生活历练带来的世故,有一些活动的生活智慧。我们可以闻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存心态。

再一个触动,是在《七里茶坊》中坝上坝下民工的出场,是那样三句话:“他们真辛苦!”“咱们也很辛苦。”“中国人都很辛苦啊!”这其中包含了多少复杂的情感体验啊!这是中国劳苦大众对自己和同一阶级的同情与关怀。也许民工们不会想太多,或者只是很自然的喟叹,又或者只是小说作者给他们安排的这样一个意识过程。但写出这样简简单单的三句话,从某个侧面表现了作者本人的人生体验和俗世关怀。这可以说是作者满怀义愤的三声悲叹,也可以说是他对芸芸众生的同情和抚慰,是对劳苦大众人生体验的感同身受,是对其苦难之中相互的扶持与关爱发出由衷赞美。

1.3 俗世红尘中的性情男女

这一类的代表自然是《受戒》和《大淖记事》里塑造的情爱男女——英子和明海、巧云和十一子。小说中的人物纯真唯美得几近童话和传奇,但却又亲切可触。或许在汪曾祺的心目中,健康积极和谐的人情、正确的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模样。而他在这些不像小说的小说里构建的这个单纯而美丽的世界,是最为世人所称道的。

《受戒》是“文不对题”的,但这也正是其出彩之处。名有“戒”,却实则写一群不受佛门清规戒律束缚、不受封建礼教规约的和尚,而只是单纯地经营着一种生活,他们极大限度地保留着人类“原生态”的质朴与纯真的本性。而其中尤其亮眼的是纯情的英子与明海,孩童期的纯真,杂糅着羞涩与勇敢的青春宣扬。当然更美的是他们生活着的那个世界,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毫无杂质的想念。

而《大淖记》的核心情节是巧云和十一子的爱情遭际。作家把两人备受煎熬的爱情写得倍加难能可贵,与明海和英子的朦胧初恋有着不一样的情趣和韵致。更别致的是作者通过对未受封建礼教教条腐蚀的大淖边的劳动者们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与帮助,甚至骄傲的认同来诠释了自己的爱情观与价值观。那些民众对两性关系最为简单宽容的理解态度,纯粹的支持两情相悦的态度是这些本色本分的人最真实的反映。而正是他们成就了巧云和十一子的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这些俗世中的“异质”人士,寄予了作家最认同的美丽人性理想。

1.4 国难时期的梨园子弟

在北京京剧院任编剧的汪曾祺,自然是结识了不少舞台上下的梨园子弟,于是也出品了一系列以其为主人公的小说。多半是勾画那些不温不火的小角色在舞台下的脸谱,是他们作为普通的人的生活状态。鲜于其扮演的角色的吹拉弹唱,是真实的柴米油盐的过日子。

在《晚饭后的故事》、《云致秋行状》等小说中,作家将那些人物一生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追求编辑成一些“故事”、“行状”甚至“胡闹”来行文成叙,那些情感与体验在真实人生文革这一大背景中丰满与变迁。他写京剧导演郭庆春,是将其安置在这样一个场景中:晚饭后安坐阳台,于微醺中追忆往昔,由其自己去回忆似乎还间或评析那些过往的日子。这个角色是算不得梨园行里推崇的那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典范,没有成角的天赋,只是生活所迫的选择。卖过西瓜破了嗓子却在机缘巧合中攀上了个干部老婆做了干部、当了导演,从此左右逢源,却也颇游刃有余,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对于他本人而言自然是值得自满自得的,于是安享“夕阳无限好”。但日子也是偶会有波澜惊起的,与旧情人几次意外的邂逅,甚至尽力帮忙其女儿,隐约激起了他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难以言传的无奈与遗憾。毕竟,人生并非完整而又完美的。

而云致秋一生最“贴切”的写照便是那副挽联:“跟着谁,傍着谁,立志甘当二路角;会几出,教几出,课徒不受一杯茶。”这个老好人,善于周旋,几乎能与各种人打交道,当然前提是与人为善,却也算不得是那种八面玲珑的范儿。而将他置于文革这一特殊时期,那套“小心干活,大胆拿钱”之类原本在梨园行通行的作人准则不管用了,他被社会遗弃甚至批判了,于是找不到生活方向,抛弃了他自己原来的做人准则,做了一些不知其所以然的事:三件“揭发”、“泄密”之事。可想而知,事过境迁之后自然没有好结果,甚至连平生最爱且最拿手的“教戏”的活儿都没得做,如此潦倒终了,似乎活得不知所谓。

1.5 人性关照下的另类角色

汪曾祺的小说里不仅仅是描写了健康、自然的人性之美,同时也刻画了一些被扭曲、被压抑的人性。相较于随遇而安,也有不一样的人生选择。

说到被扭曲和压抑的人性,最具代表性的是《小婊婊》里写的那场姑侄之间的

乱伦之恋中饱受煎熬的男女主人公。自始自终,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犯罪感、羞耻感和挥之不去的惶恐,特别是女方,于是以悲剧收场。这类人在汪曾祺的笔下是不多见的,在他追求健康的诗心里多是善而美的。因而在这里,他十分小心地描绘这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没有使这不伦恋陷入污秽,甚至获取了读者对他们的同情。

另一类是《薛大娘》中完全不受礼教约束、率性而为的主人公。作者认为,薛大娘这类的人“身心都很健康”,她们的性格“没有被扭曲、被压抑”,“舒舒展展,无拘无束”“是彻底解放的,自由的人”。由此可见,他那看似平缓的甚至几乎不带褒贬倾向的抒写,是想要宣扬一种自由的人格。这其中暗含了作者对率真的个性主义追求的羡叹,甚至对生命活力的叹咏。其实在汪曾祺那些大胆的用性爱题材表达反抗戒律与禁忌的那些越轨破戒的性爱小说中,都有一共同的特征:真正敢于蔑视戒律率性而为的,几乎全是女性。于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偏爱。

再有一类是孩童,其实这一角色在汪曾祺的笔下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他的那些故里小说就是在儿童的视角下成文的。而这里提到的《钓人的孩子》里写到的小孩,是与金钱有关的。那“钓人的孩子”以一张钞票戏弄路人且乐此不疲,看似只是小孩的完乐,却是很不可爱的举动,可见金钱对人的扭曲,甚至波及到孩童。这里汪曾祺必是痛心疾首,笔尖沉重!但字面上,这种心情是不易为我们所见的。他依然是不愿意将人性刻画得丑陋,尤其是原应天真无邪的小孩子。

在他书写的这些人群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些纯朴友爱的普通人,良善而富有性情。之所以有这么一群人鲜活在其小说世界中,是因为汪曾祺追求的是人性与人情中最自然的美。也正是在这种审美观照下,他笔下的小人物们几乎都是心地善良而率真洒脱的。他将小说中的人物安置在一个大的民间环境中,在那魅力无穷的民风民俗中,那些善良的人们“诗意地栖居”着,内心盛满富足与安心。他们大多待人真诚善意,不会对别人有无谓的争议,真实的活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几乎无大欲无大求。汪曾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人群里,感受着他们本真的生活姿态。或许生活窘迫,或许处境艰难,抑或情感受挫,但他们大多人都一贯保持着积极应对、热爱生活的心态,也正是这群人诗意的抒写着自己的生活。而汪曾祺在其笔墨纸砚中,所要表述并极力讴歌的正是这样一种饱含诗意的人生意境又或者叫做生命存在。

2 汪曾祺构建“异质性”民间缘由剖析

记得余华曾经说过:一个好斤斤计较的作家笔下的人物也会多多少少有些好斤斤计较。原话我记不得了,意思大抵是说,作品大多人物形象的性格内涵可以反射出作家本身的性格内倾。而在于汪曾祺,也可以说是“文如其人”的。同他自身人格的塑造一样,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随之保留着一贯的真、善、美追求。当然,那群人也是在各种环境下成长发展的,并非一成不变的。

2.1 淳朴乡情的耳濡目染

遥望汪曾祺的故乡高邮,那是个历史悠久的好地方。那些县城人家店铺、乡风民俗等,构成了汪曾祺儿童时代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而在其性格塑造中,他的故乡、家人均是很重要的启蒙影响因子甚至保留一生。他的祖父教他识字书法,祖母给她讲故事(他祖母讲的那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颂扬真善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还有位诗人曾外祖父,母亲也颇有才,而父亲自更不必说了,以至于其文字里时常有父亲的身影出现。于是,他书香门第而又家世清白。

这幽然水乡,这温暖善意的人情包围,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汪曾祺人格中最坚韧亦最朴实的美好品质的发展基础。可见,其偏好“小人物”的源头由来已久,而他童年的生活经历是最初的触动。诚如郁达夫所说“除了自己的之外,实在另外也并没有比此再真切的事情[5]”。可见任何作家都会有意识的或多或少的在其作品中流露出他人生经历的某些印记。而汪曾祺同样认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童年生活是起决定作用的。[6]”由此可见,他的对小人物的关注是与其童年经历不可分离的。他曾说“我小时候的环境,就是生活在这些人当中,铺子里的店员,匠人,做小买卖的这些人……[7]”汪曾祺出身在那个小城水乡,有机会接触到的几乎都是小人物,形形色色、各行各业,但这丝毫不能阻挡他满怀的好奇心。他用儿童的视角和心态去打量着熟悉或陌生的人群,看到他们身上不可抹去的不凡之处。

因此,即使远离了家乡的若干年之后,汪曾祺脑海里一一闪现的依然是这些亲切而熟悉的小人物。家乡的水汽氤氲,家乡的笑脸铺面,那些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是他童年记忆里不可或缺的部分。于是,我们才可以看到诸如淡泊助人的医生王淡人、全心帮巧云和十一子的大淖人那般可亲可爱的人物形象。

2.2 校风师承的自然熏陶

前面提到,他自小就接受了入学教育,19岁更是外出游学。而其中在西南联大度过的那些青春岁月在那个以自由校风闻名的名校,他结识了很多的名师良友,受益一生。而其中最为直接和影响最深远的自然是其师沈从文。

他曾评说自己的老师沈从文:“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8]”而其实,这句话换一些名词或说法放在汪曾祺自己身上也是合适的,可见两人的风格是多么的相似。沈从文经常说“要贴到人物来写”,于是汪曾祺几乎一直以来把它奉为“小说学的精髓”。当然,他是作了自己的理解了的:“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是派生的,次要的。[9]”由此可见其小说的构建,其对人物形象的重视。

而他的作品大多讲叙的是“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表现的是对民间凡俗人群中闪耀的美与善的褒扬。这般艺术风格的选择大抵也是受了沈从文影响的。沈从文说过:“我们面前许多事都使人痛苦,可是却不用悲观。骤然而来的风雨,说不定会把许多人的高尚理想,卷扫摧残,弄得无影无踪。然而一个人对于人类前途的热忱,和工作的虔诚态度,是应当永远存在,且必然能给后来者以及大鼓励的![10]”因而,在汪曾祺的创作中,他从不忍心让美的一切事物在读者面前被毁灭,总是给人以希望和美感的!最典型的就是在《受戒》和《大淖记事》中塑造的人群,在他诗意的审美关照下,那些人物生活在他美丽的文字间,自由率真而洒脱,几乎不然尘埃。

2.3 生活际遇的人生感悟

纵观汪曾祺一生的际遇,也可谓是历经坎坷。少小背井离乡,又身逢乱世。在抗战、反右、文革等政治漩涡中俯仰沉浮,也算是尝尽了人情冷暖,饱览了人生百态,但他的那课诗心却一直鲜活跳跃。无论是在昆明时的勉强度日,还是被下放时的精神打压,都没有改变他诗意的生活态度。他用自己温情的心态关怀着身边人的小世界,目光所及亦满是坚强与善良的过活。他用笔下的各色人物传递着其“随遇而安”、“皮实”的人格韧度。而他笔下最有故事的就是文革,他将自己对文革的态度(又或许并无态度只是陈述)付诸于笔下的人物形象中,那些梨园子弟的生活百态,处处有迹可寻,像他书写云致秋等人时的语调。

2.4 传统思想与外来文化的交融

毋庸置疑,汪曾祺对小人物的深切关怀还与他对中国文化的推崇与外来现代意识的接受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的交互相融更是汪曾祺小说的文化底蕴之所在。

2.4.1 传统文化的渗透及晚明文人的影响

中国大多文人都是或多或少的接受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熏陶的,而汪曾祺从小就颇为推崇的主要是系统的儒家文化的教育。对于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富于人情味的经典思想,汪曾祺是从情感上甚至深入骨髓的接受了的。而他所过活的天地里也处处充斥着作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中那种爱人民本的思想,那些关乎“人情”的俗世生活,正契合作者所热爱的积极的人道主义追求。在这温情的文化氛围里,汪曾祺自然会将自己如水的目光投射到民间,关注到他身边那些市井小民的温爱之情,从中寻找出平民百姓安然而“皮实”生活姿态。在他的大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儒家思想逻辑,譬如在《复仇》中的那位少年最终放弃仇恨,选择善待他人从而善待自己的仁爱之心即可彰显他的文士诗心。

此外,汪曾祺颇为认同晚明文人的文学追求。那些文人们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市井平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灵世界。晚明文人一反往日文人瞧不起市井小民的态度,不仅和这些人交朋友,还将设置为其作品中的主流人物并予以褒扬。其中对汪曾祺最有影响力的不得不提到归有光,多善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却字字饱含深情,叙说了对家园、亲人、乡邻的眷恋,情感细腻、真挚。小事处见真感情。而汪曾祺取身边市井平民小事,“小人物”、“小叙事”的文学追求正与其相契合。2.4.2 现代意识的冲击

他的小说既民族又现代,这与其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作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西南联大的图书馆里,他读过很多外国作品,如伍尔芙、契科夫、阿索林等,而其中尤以阿索林影响深刻。特别是在人物描写上,阿索林也尤其善于描写传统匠人、卑微劳动者,这与其偏好是一致的。散文化的白描,随性的行文,将那些小人物的平实生活抒发得几近诗意盎然的艺术手法更是汪曾祺极其激赏和推崇的。而汪曾祺深深有感于这类作品的美质,这与其文学理想与追求是极其相符的,他自己内心里想的念的也就是这些人与事。于是他的文学选择于斯,笔下写的就是他自幼熟识的那些人与事,甚至那些社会底层挣扎的小人物。他将所接收的西方现代意识加注在那些小人小事上,塑造了一个民族而现代的“异质”世界。

3 “小人物”之民族心灵与性灵

从以上各方面的概述来看,汪曾祺小说中朴实无华的美质,在于对我们民族心灵与性灵的发掘与传扬,他以近乎虔诚的态度来抒写着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把人看做是自由率真、平等和谐的生灵,并始终将民间意识作为一种主题原型,给世人构建了一个集风俗民情、人生智慧为一体的民间地域,并且诗意盎然。

3.1 民族文化心理的诗意与生存

对于人的生存的关注,特别是民间大众的生存的关注,并非仅仅局限于某一时间段或某一人群,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课题。而大多文人是怀揣诗心去解读这一重大课题的,至于汪曾祺,更是这一传统的延续。

3.1.1 儒家文化的平常心

我国几千年来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对民众宣扬的是一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温柔敦厚”的审美原则,提倡人们保持平常心,尤其肯定的是对“真”与“善”适度的理性认知。而受儒家中和文化精神影响的汪曾祺一直认为文学创作应有益于世道人心,应该给人以希望,而不是绝望。他自觉不自觉地将劝世之声融入其作品中,那些小人物却是包含着极大教化意义的。他醉心的民间民俗里的人物大多具有重义轻利、爱众爱人的儒家传统人文主义理想。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教民思想,几近教条,甚至融入了中国民众的骨血。人们遵循着约定俗成的“果报”逻辑、“随遇而安”的心态、同情自己也善待身边人。人们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平静的生活着,没有过多的奢望,也没有过多的悲伤,人与人大多相处得平静而安详,友善而真诚。人们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朋友间同甘共苦,如《岁寒三友》中的三位患难与共的朋友;夫妻间相濡以沫,如露水夫妻在危难中的相持相扶;乡邻间同舟共济,如《大淖记事》中锡匠们的团结一致。

另外他还有一颗诗旨文心,认为生活的样子,就应是作品的样子。他的诗意、美、欢乐皆存在于生活之中。于是人在汪曾祺的笔下被还原为本然状态,真真实实。无论是对贤人、能人、义士还是怪人,他都以积极的人道主义情怀予以关心、尊重和欣赏。他评价世人的标准相当简单,只要能满足个人正当需要,任何社会制度、道德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无可非议。其间处处可以窥见儒家文化中和思想的稀释溶解。

3.1.2 中西方文化视阈中的“小人物”

现在看来,在中外文化人物的长廊中,小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类文学形象,几乎随处可见,但是其最初最广泛的作为一个形象群体被人们所关注是在十九世纪的俄国。从普希金开始,俄国许多作家如契诃夫、果戈理等,都满怀人道主义情怀关怀小人物的命运。笔者对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们,或“哀其不幸”;或“怒其不争”,又或者两者皆有。有些抱有十二万分的怜悯,有的却也批判得锋芒毕露,间或又有对他们的生活与精神双重重荷予以善意的嘲讽。他们都将小人物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去勾描,无形中赋予了人物形象以民族意识或生命形态。

同样是面对苦难而沉重的现实,中外作家似乎都不谋而合地看到了生活重担加诸于小人物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重荷。而在中国这一特殊的文化背景视阈中,现代文坛上的作家则一方面承袭了明清小说和近代以来小说中的小人物叙事传统,一方面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对小人物投以特别的中国情感的关注目光。一部分作家,满怀着人道主义精神,对他们发出同情却更狠的质疑和批判。这类的代表人物,自然是我们的“民族之父”——鲁迅。他的悲愤使其作品笼罩着灰暗,令人叹息。这类作家的比例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内,几乎占据着主流地位。而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也一直备受世人关注,且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他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小人物的悲剧性存在,在那些动荡不安的年月,小人物们根本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似乎总是在夹缝中苟延残喘着。纵观中国文坛,从开山之祖鲁迅到老舍巴金等名作家,再到路翎等人,关于小人物悲剧的书写绵延不断。但也有另一类作家,代表性人物自然是汪曾祺的老师沈从文先生,他们自然也是看到了小人物们的艰苦与卑微,但更多的则是闪光于小人物身上甚至骨子里的善良与淳朴。他们在民间风俗的酝酿中,在水乡流动的风情中,发掘出那些乡镇小民特有的美。他建构的那个美丽的“湘西世界”是梦一般的地方,而那里的人儿(尤其是翠翠类的)也多是美丽不可方物。

而师承沈从文的汪曾祺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在他笔下也出现了善良淳朴的小人物形象。也有悲情的苦情的成分,但更多的是那份和谐与美。汪曾祺在他的笔下也塑造了一系列落魄者的形象,如《老鲁》中以教书勉强为生的知识分子,他们时运不济,生活中似乎也是看不到什么希望的。但在这些悲剧性的小人物身上,汪曾祺依然是乐观而明朗的。而他倾注最多感情的肯定是那些有着健康优美人性,对生活

满怀乐观的人。这也就使得汪曾祺笔下的小人物形象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人物风貌。作为一个生活的挚爱者,他用自己独特的诗心感知着周围的世界,在小人物的平凡命运中,挖掘生活中蕴藏的美与诗意。为了追求完美,甚至不知不觉失去艺术真实:一些过于严峻和残酷的情况,譬如联军团长向陈小手举起手枪,八舅太爷把八千岁逮起来等,他都设法遮掩,处理得平淡一些,用平实甚至美的文字书写。他将更多的笔墨放诸于抒写人们心灵与性灵的美,写那些真实的生存姿态,并诗意盎然。当然,我们依然能阅读到潜藏其中的深刻。

3.2 人性与人情美的诗意抒写

我们在汪曾祺的作品中经常能感受到温暖的力量,慈悲与智慧,是坦然面对苦难的典范,慰藉人心的语调更有一种接近宗教的感人文学品质。他写的那些寻常百姓身上往往蕴藏着最大的生存智慧:人只要妥善安置自己的良心,没有杂念只管穿衣吃饭,自然而然也就生活的心安理得。这种“随遇而安”的超脱与自在,是那些小人物最本能的人生选择。他们也无时不在积极地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善良而率真!最可爱的便是《受戒》中的那群将和尚当做一种职业去经营的人们,他们不仅吃肉赌博,存钱娶老婆,更是自由自在丝毫不受拘束。

当然,他无时不在展示美与健康的人性,将那些肆意恣睢的生活状态放置到广阔的民风民俗中,用轻缓而诗意的语调叙述着关照着那些小人物们。作为一个传统又现代的抒情人道主义者,汪曾祺时常用温爱与诗意的目光注视着他的那些小人物们。他一再表明自己追求和谐的美,其实质是指诗意与生存的高度统一。他不同于很多人总是把诗意和生存分解,一方面把诗意只是看做艺术;另一方面又把生存只是看做劳作,两者几乎毫不搭界。但实质上是诗意使我们的生存成为真正的生存,诗意与美的创造使我们生存。在汪曾祺构建的“异质性”民间世界里,诗意与美就是生活本身的模样,他将诗意糅杂进琐碎的生活中。而他笔下的小人物们,正是这一解读的最佳代言人:他们率性、善真、诗意的生存并抒写中国本土特有的民族心灵与性灵,不违背自己的内心,坚定立场。这也就是汪曾祺小说创作的过人之处和深刻之处。本着这一文学追求,他在自己不断的创作中竭力发掘民间劳动中蕴藏的美与诗意。他那抒情的笔调,在特有的民间民俗里,塑造了一个健康的群体,营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生存空间。

结论

在这个速食年代,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追逐着名利与金钱,渐渐抛弃了平淡生活的概念,忽略了身边的“凡人小事”,甚至采取根本不予理睬的态度。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现代化、科技化冲击之外,似乎根本没法体验人与人之间单纯的情感,甚至于忘却了这样一种美好的情感归宿。而汪曾祺的意义就在于唤醒人们潜意识里的温情,唤起人们对身边小事的关注,对身边人的关心。在阅读他时,我们将自觉不自觉地有感于他小说中人物所传递的真、善、美,重温往昔的单纯美好,禁不住泛起自我美化的念头。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的那些“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他自觉不自觉地注重自己的作品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于是字里行间透着劝诫之意。他的作品散发出儒家主张的仁爱,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但绝非单纯的沉溺于唯美的享受,更多的是传达诗意的生存态度。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环抱希望,相信一切会好的,书写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自信与达观。本文正是想借此激发正在日趋消逝的民族心灵与性灵的美好品质,那些良善而率真。在其平淡充实的文气中徜徉着游弋着,我们能更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既传统又现代的文人们带给现代人的冲击与触动。

本文在汪曾祺诗意的审美观照下,饱含诗心的笔调里,富含诗味儿的文本中,解读了他笔下人物形象的诗意盎然的生活。在这样诗意的生存状态中,良善的心灵美与率真的性灵美,感化与熏染,我们自己的内心也将充溢得诗意盎然!

致谢

从开始到现在,费时费神,终于要完成这大学里最后的一份作业了。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将为我的大学四年划上最佳的休止符。这是一段典型的痛并快乐着的日子,充实了我大学里最后的学习生活。这场专业知识的“终极”考验,令我着实纠结了好一阵子,但也为自己学有所用而高兴。

这份答卷的最终完成,离不开很多人的帮助。当然,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陈迪文。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陈老师一直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的定稿,陈老师都给与了我悉心的指导和鼓励。同时还要感谢江少川教授和成杰老师对我论文设计尽心的指导。特别提出感谢的是一位学长——宋瑞锋同学,给予我很多建议和帮助。

另外,还要感谢同我一同奋战的方涵辅导员和同学们,给予我不断前进的力量!总之,想要感谢我身边所有的人。

坚持就能成功的作文[坚持而成功的作文素材]

坚持就能成功的作文[坚持而成功的作文素材] 坚持是成功的基础,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坚持是一种信念,为了现实理想而努力奋斗;坚持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它让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取得成功!以下是分享的坚持而成功的作文素材,一起来和看看吧。 杨长林,56岁,重庆金谷集团董事长。1980年开始经商,1993年成立金谷集团,在涪陵区等地从事房产开发;xx年通过开发天赐温泉正式进军温泉产业。目前企业净资产超过6亿元。 1999年初,有一天,在日本 __的一处温泉景区内,杨长林手握一杯清酒,半躺在树林掩映的汤池里,一边欣赏着周围的花草假山、奔跑的孔雀,一边感叹说:“要是把这个温泉搬回重庆,该多好啊!” 这个念头,让当时已在房产和酒店业颇有建树的杨长林突然迷上了温泉。半年后,他到铜梁收购了一个温泉---古西温泉。没想到,花了上千万投资后,才发现附近有一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 第一次受挫并没有动摇杨长林搞温泉的信心。

“老板不是有毛病吧?公司的生意做得好好的,偏要去拿这么多钱来挖洞洞耍!”搞温泉一上来就连遭三次失败,让一些员工和朋友对杨长林的举动有了“看法”。杨长林心里也开始有些动摇了。 xx年初,杨长林召集公司员工和有关专家,在自己经营的白市驿“重庆第一垂钓俱乐部”内召开了一个大会。大会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公司搞温泉两年的失败教训以及下一步的安排。” 在草拟的大会发言稿里,杨长林已作好了对自己“决策失误”道歉的准备。然而,一张地图的意外出现, __改变了大会的原来的意思,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杨长林的命运。 就在大会开始前1个小时,一位著名的地质专家,突然不请自到,拿着一张地质结构图,找到了杨长林。 “听说您四处在打温泉井,可您知道吗?就在你的脚底下,就有形成于2.3亿年前的三迭纪嘉陵江组岩层,具有数万年矿化龄的天然温泉?在这里打井,我有 __的把握挖出温泉。”专家说道。 这次,杨长林又动心了。

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第二章创新题型精练专题二群文通练五欣赏一位作家风格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小说阅读)

群文通练五欣赏一位作家风格——汪曾祺散文化小说 (小说阅读) 微导语汪曾祺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于当代文坛,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是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小说的主要风格:以回忆为主;结构上情节因素弱,插入成分多,风俗描写多;语言简洁干净,不重修饰,文白相间,节制而富有弹性;着重表现和谐、乐观的色调和善良、美好、健康的人性。他的小说,有一种悠然、散漫、自由的味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职业 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壁虱药!虼蚤药!” 壁虱即臭虫。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将军的马。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

倾“庙”之恋:毕飞宇解读汪曾祺《受戒》,金句迭出

倾“庙”之恋:毕飞宇解读汪曾祺《受戒》,金句迭出 有时候,读一篇好的书评不亚于读一篇好的作品。 《受戒》很著名,是汪曾褀先生标志性的作品,简单,明了,平白如话,十分地好读。 小说写的是什么呢?自由恋爱。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小伙子。就这么一点事,一个具备了小学学历的读者都可以读明白。 可我要提醒大家一下,千万不要小瞧了“平白如话”这四个字,这要看这个“平白如话”是谁写的。在汪曾褀这里,“平白如话”通常是一个假象,他的作品有时候反而不好读,尤其不好讲,——作者并没有刻意藏着、掖着,一切都是一览无余的,但是,它有特殊的味道。 01、篇章与结构 《受戒》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明海和小英子,他们相爱了。有趣的事情却来了,这个有趣首先是小说的结构。让我们来数一数吧,《受戒》总共只有15页,分三个部分。它的结构极其简单,可以说眉清目秀。每一个部分的开头都是独立的一行,像眉毛:第1个部分,“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顺着“出家”,作者描写了神职人员的庙宇生活,篇幅是十五分之七,小一半; 第2个部分,“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沿着“英子家”的这个方向,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农业文明里的乡村风俗,篇幅是十五分之六,差不多也是小一半; 第3个部分,“小英子把明海接上船”,“上船”了,爱情也就开始了,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水面上私定了终身,篇幅却只有十五分之二。这样的结构比例非常有趣。我敢说,换一个作者,选择这样的比例关系不一定敢,这样的结构是畸形的,很特殊。 就篇章的结构比例来说,最畸形的那个作家可不是汪曾褀,而是周作人。关于周作人,我最为叹服的就是他的篇章。从结构上说,周作人的许多作品在主体的部分都是“跑题”的,他的文章时常跑偏了。眼见得就要文不对题了,都要坍塌了,他在结尾的部分来了小小的一俏,又拉了回来。这不是静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很惊险,真是风流倜傥。 鲁迅的结构稳如磐石,纹丝不动。可周作人呢?却是摇曳的,多姿的,像风中的芦苇。

汪曾祺经典散文精选摘抄

汪曾祺经典散文精选摘抄 【篇一:汪曾祺经典散文精选摘抄】 【 - 摘抄】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 小说的传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欢迎大家 阅读。 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 1. 我初学写小说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的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着不像真人说的话。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 交谈的。” 2.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3. 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 是形式、是技巧。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 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语言具有 文化性。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的美不在一 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成论王羲之字,看来参 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有关。好的语言正当 如此。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4. 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 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 枝头。 5. 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 没有水,也有水的感觉

6. 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 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 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 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 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 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 车票,都叫做“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 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 个滑车。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 7. 1948年3月,香港出了一本《大众文艺丛刊》,撰稿人为党内外 的理论家。其中有一篇郭沫若写的《斥反动文艺》,文中说沈从文“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这对沈先生是致命的一击。可以说,是郭沫若的这篇文章,把沈从文从一个作家骂成了一个文 物研究者。事隔30年,沈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却由前科学 院院长郭沫若写了序。人事变幻,云水悠悠,逝者如斯,谁能逆料 这也是历史。” 8. 国子监,现在已经作为首都图书馆的馆址了。首都图书馆的老底 子是头发胡同的北京市图书馆,即原先的通俗图书馆--由于鲁迅先生 的倡议而成立,鲁迅先生曾经襄赞其事,并捐赠过书籍的图书馆;前 曾移到天坛,因为天坛地点逼仄,又挪到这里了。首都图书馆藏书 除原头发胡同的和建国后新买的以外,主要为原来孔德学校和法文 图书馆的藏书。就中最具特色,在国内搜藏较富的,是鼓词俗曲。 9. 新校舍大门东边的围墙是“民主墙”。墙上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壁报,左、中、右都有。有时也有激烈的论战。有一次三青团办的壁报有 一篇宣传gd党观点的文章,另一张群社编的壁报上很快就贴出一篇 反驳的文章,批评三青团壁报上的文章是“咬着尾巴兜圈子”。这批 评很尖刻,也很形象。“咬着尾巴兜圈子”是狗。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一) 达·芬奇画蛋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二) 被认为是傻子的科学家 本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童年时并不显得聪明,3岁时才学会说话,父母因而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学后,有位老师对他父亲说:“你的孩子将是一事无成”,甚至勒令他退学。16岁时,他报考苏黎世大学,又因成绩差而名落孙山。但他并不恢心。通过勤奋学习,成了杰出的物理学奠基人。曾有青年问他是怎样成功的,他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学习、工作,Y代表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三) 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四) 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0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五)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

受戒赏析

风俗、童趣、人性 ——《受戒》赏析 《受戒》原载《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后收入《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是汪曾祺在八十年代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汪曾祺是一位老作家。其创作受过多方面的影响。汪曾祺曾说自己是沈从文的“入室弟子”,自然深受其影响。此外,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废名,外国作家契外国作家契珂夫等,都给他较大的影响。年轻时,其小说有现代派的痕迹,大量地运用了意识流。八十年代以后的创作,他有意回到现实主义,回归民族传统。因此,他的新作大都带有强烈的乡土特色,并以其浓郁的人情味、健康的人性美和动人的风俗画的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注目和欢迎。其中,《受戒》就是最有影响的一篇。 作品分析: 主题小说描写了少年明海到荸荠庵当和尚的一段生活经历,通过明海的所见、所闻、所作、所感,以及他与小瑛子之间的淳美爱情,细腻逼真地展现了高邮地区的风物、习俗和人情之美,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美好善良的感情,还热切地讴歌了健康、现实的人情和人性。 人物形象明海和小英子是小说着墨最多,最为引人注目人物。明海是一个相貌清秀,性格乖巧的男孩。由于家贫,十三岁就到荸荠庵出家了。他之所以选择当和尚,是因为和尚“可以吃现成饭”,还“可以攒钱”,甚至可以还俗娶媳妇。在荸荠庵,明海无忧无虑地度过了四年的光阴,然而这四年光阴令他最难忘的不是吃斋念佛,而是与小英子朦胧的恋情。在初赴荸荠庵的船上,小英子就暗暗喜欢上了明海,她把自己吃剩的半个莲蓬头扔给明海,明海便“剥开莲蓬壳,一颗一颗吃了起来”。后来,明海与小英子天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干活,两个人心照不宣,都在心里喜欢对方。四年后,明海去受戒,到善因寺去烧疤,另一张当和尚的“合格文凭”,小英子去接明海,告诉他说:“你不要当方丈”,“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海则大声地回答:“要!”小说相当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明海情感变化的过程。 小英子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女孩。和谐宽松家庭环境,养成了她天真、善良的童心,而平日里的劳动又使她形成率真、大胆的性格。当她喜欢上明海之后,不满足仅仅与对方暗中相恋,而是以大胆热烈又不过分暴露的方式,向明海传达自己心中的秘密。先是想办法让母亲认明海做干儿子,再让全家人喜欢上这个灵巧的小和尚,是其成为自己家庭的一员。在平时与明海一起劳动、玩耍时,“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碰明海的脚”,使明海对她这种貌似无意实则有心的举动早已了然于心。在挖荸荠之后,她留在田埂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串美丽的脚印把明海的心搞乱了。四年后,明海要去受戒,到善因寺去烧疤,小英子摇船接明海回来。在路上,她明确的告诉明海:“不要当方丈”,自己要嫁给他“当老婆”。既表现出少女对爱情执著、大胆的追求,也展现了她美好的心灵。 艺术特色与其他同时代的小说相比,汪曾祺的《受戒》表现出了鲜明、独特的风格,使广大读者耳目一新。也许这篇小说太不像小说了,或者根本就不是小说,既没有集中的故事情节,也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只是有一些平淡的情景和人物素描。但偏偏就是这种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阅读兴趣,人们不禁惊讶地问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马云坚持不懈作文素材】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五篇

【马云坚持不懈作文素材】坚持不懈 的作文素材五篇 【--父亲节祝福语】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一) 达·芬奇画蛋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二) 被认为是傻子的科学家 本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童年时并不显得聪明,3岁时才学会说话,父母因而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学

后,有位老师对他父亲说:“你的孩子将是一事无成”,甚至勒令他退学。16岁时,他报考苏黎世大学,又因成绩差而名落孙山。但他并不恢心。通过勤奋学习,()成了杰出的物理学奠基人。曾有青年问他是怎样成功的,他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学习、工作,Y 代表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三) 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四) 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0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五)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

文学类文本汪曾祺《钓鱼的医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直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飘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飘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飘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体,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生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克就“各凭良心”了。有的送来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扇子、月饼、莲蓬、天竺果子、腊梅花。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王淡人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去年、今年,他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但是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

汪曾祺散文好句及赏析

汪曾祺散文好句及赏析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汪曾祺散文好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汪曾祺散文好句及赏析1 1、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2、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3、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4、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5、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6、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7、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

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8、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 9、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10、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 11、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 12、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 13、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 14、若我在临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绿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无从说,说不好的美丽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遥远的举杯致意。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许它流去又流回,改头换面千千万,我认取你一如初见。 15、他(闻一多)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 16、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下来也可以。不写下来,就记住(真

执着作文之执着坚持作文素材

执着坚持作文素材 【篇一:关于坚持的写作素材 (3000字)】 再挖一锹便是水 珲春三中九年10班金鑫 还记得是07年的中考作文题,是一幅漫画:漫画里的主人公在那 里挖井,足足挖了五口井,却没有一口挖到水。但每一口都距水只 有一步之遥。只要再挖一锹便是水了?? 回想古今,哪一位成功的伟大人士不是在不懈的坚持下而成功。如 果没有爱迪生挖井般的努力,又那里来的电灯为我们带来光明;如 果没有瓦特挖井般的执着,又那里来得蒸气机为我们带来便捷;如 果没有拿破仑挖井般的坚持,有那里来的法兰西的强盛。他们的成 功并不是偶然,而是认准一个目标为之努力,为之执着,为之坚持。将一口井直到挖出水方才停止。所以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 反观漫画里的主人公,他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他缺少了坚持不 懈的精神。有了这精神你能将腐朽化神奇,没了这精神就算你是天 纵奇才也是枉然。同样是残疾人,有一些人只会去乞求别人的同情。而有一些则会逆着风微笑,他们会用百倍的努力去坚持,去奋斗。 张海迪亦是如此,她让生命放出了眩目的光;海伦也是这样,她让 生命开出了美丽的花;霍金不也是吗?他让生命里的灰暗变成了久 远的光明。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的共同点只有一个那便是坚持。坚持下来便是水滴石穿,坚持下来便是铁杵成针,坚持下来便是绳 锯木断。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只要坚持便会成功。成功的定义也许 不是坚持,但没了坚持便一定不会成功。再一次回到井的问题上: 你一直向下挖不见得会有水,但不挖却一定没水 坚持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井就在你面前,如何挖?怎么挖?便要看 你了。 关于“坚持”的名言材料 名言警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钱学森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什么 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困难,以达到预 期的目的. ----爱迪生

汪曾祺小说《陈泥鳅》阅读答案

汪曾祺小说《陈泥鳅》阅读答案 陈泥鳅 汪曾祺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又过半天,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 他在通湖桥下住。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 他也好义,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闸炸了,炸得粉碎。船碎了,人掉在水里。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事主家里求到时,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点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 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淹死会水的。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问也不踏实。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怎么知道是女尸?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围观的人都不知这女尸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但也都知道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 公益会的人去找陈泥鳅。 陈泥鳅来了,看了看。 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是多了点。我有急用。这是玩命的事!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就这一下。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 大家都说:十块就十块吧!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 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只听见嗖地一声,女尸冲出来了。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大家伙发了一声喊:好水性!

坚持 作文素材

【意林故事】沙漠中的旅人缺水而被困在沙漠里的两个旅人,一个旅人要抓住最后一线希望去找水,便将自己的水袋交给同伴说,你一定要耐心等待。临行前他拔出一支手枪:“里面有 5 颗子弹,你每隔一小时就向天空打一枪,这样我就不会迷失方向,找到水便能循着枪声返回你身边了。” 同伴等啊等,等枪里还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他还没有回来。一种深深的恐惧和绝望吞噬着他的精神和灵魂,他将最后一颗子弹打进了自己的胸膛。其时,他的同伴刚刚向一位赶骆驼的老人讨到了水,当他寻着枪响的方向找到原处时,看到了同伴的尸体。就差一步,他没有等到。一篇报道说一对下岗夫妻几经商海的沉浮与磨难后还是陷入了“绝境”,最后一个已成交的客户也迟迟不能兑付他们货款,在各种沉重的压力聚拢之时,他们绝望了,打开煤气抱着三岁的女儿自杀了。几日后,一个人登门感觉情况不对,才报了警,发现了这个悲剧。这个人就是他们的最后一个客户。原来他刚刚把拖欠的一笔不小的款额汇入他们的账号,想要通知一声时,电话无论如何也联系不上,

才亲自登门。这笔款足够让那对夫妻东山再起……就差一步,他们没有等到。大多数时候光明距我们仅差一步,只需———再坚持一下。 高考作文素材:高考作文素材: 坚持第一千零十次推销凡是去过“肯德基“店的人,都会看见店门口的一座塑像,那是一位外国老人,身穿白西装,样子和蔼可亲,他说是桑德斯上校。他是全世界最大的速食炸鸡连锁店的创始人,一个 65 岁才开始创业的人!桑德斯上校退役后身无分文,拿到平生第一笔救济金只有 105 美元。他问自己:我到底还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呢?我能为人们做出什么贡献呢?他冥思苦想,突然想起一个秘方,那是一个炸鸡的秘方,人人都喜爱它。我何不把这个秘方卖给哪家餐馆,教他们如何制作?在那以后的两年里,桑德斯驾着自己的那辆“老爷车”,穿着可笑的白西装,踏遍了美国的每一个角落,逢人便推销他的秘方。他被拒绝了 1009 次,直到1010 次,才听到第一声“同意”。多少年后,“肯德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炸鸡连锁店。

汪曾祺《陶虎臣》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陶虎臣 汪曾祺 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一一磅!”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炝仗了。 阴城是一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的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做“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 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 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 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两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地点:阴城。 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片。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忽然,上万双眼晴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陶虎城点着焰火了! 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边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飞来许多马蜂——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日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汪曾祺《受戒》赏析

曾经,不止一次地置身于《受戒》中的桃花源,在这里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原始的乌托邦,一个宁静美妙的世外桃源,并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它! 那是一片理想的乐土,确切的说,这是一个原始的乌托邦,在庵赵庄人们的心中,和尚和种地,织席,箍桶,画画等行当没什么不同,他们都是自由平等的职业人,与世道的艰辛,人生的苦涩都无关。如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家乡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样子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从这家人的日子,就可看出庵赵庄芸芸众生的一斑。 至于荸荠庵里的僧侣生活就更令人向往了,完全没有一般佛门寺庙里清规的羁绊。这里的和尚只要会一点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梁黄忏之类,从此就可以吃现成饭,可以赚钱,可以还俗,可以娶亲,还可以买田置地,过优哉游哉的神仙日子。庵里的老师傅终日枯坐念佛,不问世事,在那“一花一世界”里沉醉。大师父仁山是“当家的”,管着经账,租账,债账三本帐簿,平日在庵里从不穿袈裟,经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着他那黄色的圆肚皮,光脚踢踏着拖鞋;其他两位师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最让人诧异的是他们吃肉从不瞒人,甚至过年的时候就在大殿上杀猪,这里的和尚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祥乐时光,这哪里是一个“佛门净土”,分明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 就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中,我们的小主人公小明子和小英子相遇了:小明子他面如朗月,声如钟磬,聪颖好学,在随舅舅出家做了和尚渡船时,遇上了小英子,渐渐的,他们就成了好朋友,明子经常上小英子家,就这样,他们间朦胧的初恋就悄然萌生了,他们一起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刺绣;他们一起栽秧,放牛,割稻子,看打场,特别是他们挖荸荠后回家的一段白描,“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多美的描写啊,把少男少女初恋时的心态描摹得曲尽其妙,婉而成章。最是最后他们一道进城,一个去善因寺受戒,一个给家里买东西,他们同坐一条小船,一道归去来,最后终于逼出了小明子的心里话:希望小英子做他老婆。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此沉静,如此美好,人就会不自觉地与环境浑然一体,产生无限遐想,《受戒》,世外桃源般的梦境,让我无限向往! 《受戒》是乡土自然清新得不容许一粒灰尘的呼吸,它把一直在其中自自在在行走.生活.哭哭笑笑.说话的故事的淳朴人们的美揭发出来,带着不留余地的罪恶,让读者徒然心羡怅然向往那种原始的自由和恣意。它激起的更多的是对那种迥然不同的美的遥不可及的遗憾,深沉到伤及人的自信。作为狭隘空间中的文明人,我们少有超越理性的天性,那些被称为冲动和错误,或是蒙上了不真实的色彩,所以猛然间停住脚面对一片梦般叫你心有戚戚的美的影射时,才发现有种天赋很早就被遗弃了。这是来自《受戒》的暗示。

坚守作文素材

“坚守”作文素材 1、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2、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就如中国一句古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有人从《华严经》曾多次被提及的初心一词凝练了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没错!只有不忘初心,不忘信念,才能到达我们所冀望的终点。 3、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时刻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尤其在此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就被浮云遮蔽了双眼,忘了初心。 孔方曾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经过万般努力踏上仕途,他曾经承诺要当人民的好公仆,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初心。然而,在将要有一段美好前程的时候,他终究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在他接过不义之财的同时,他也就忘记了初心,种下了罪恶的种子。结果可想,他锒铛入狱。当然,并不是每个政府职员都受不住诱惑,忘记初心,绝大部分的他们依然不忘初心,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事,最终为官清廉,受人民拥护。 由此可见,始点的相同,终点的不同,不在于外界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在于你是否能做到不忘初心,不违本意。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其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针对的不仅仅是个体,还有国家。当我国的GDP 在直线上升的同时,你是否会注意居民CPI指数也在居高不下?你是否会留意到菜价、房价、车价也在接近爆表?你是否会关注到雾霾、PM2.5让好空气变得好奢侈?......请问,中国,你还记得你的初心吗?要的是经济飞速增长吗?要的是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和美国吗?不,不是的!我们要的是人民幸福和谐的生活,要的是国民能在环保、文明、和谐的环境下安居乐业!若忘记初心,我们国家最终也只能变成徒有华丽空壳的城堡。 唯不忘初心,坚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对人民生活质量的保证,我们国家定能达到希冀的终点富强、繁荣、和谐的中国! 5、朋友,不管遇到什么,或晴天,或雨天,或富贵,或贫穷,或受挫,或得意,都请不忘初心。谨记,唯不忘初心,方得初心。 6、他是一个神话,一个物理世界的传奇人物;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他开启了科学历程的新纪元。但有一次他失败了。在想黑洞研究的过程中,他中途放弃了。因为这个问题的结论与他预想的相反。可是就在几年之后,他的这一结论却成为另一位物理学家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依据。他懊悔地说:“我本

汪曾祺《受戒》中民俗文化语言翻译赏析

汪曾祺《受戒》中民俗文化语言翻译赏析 汪曾祺《受戒》中民俗文化语言翻译赏析 汪曾祺《受戒》中民俗文化语言翻译赏析 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的汪曾祺,对中国传统文化由衷地热爱,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创作上他追求回归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他则着力强调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他的小说《受戒》,就体现出以上特点。原文句子结构并不复杂,基本都是短句,但大量地方性特色语言,民俗词汇,民歌小调及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给翻译增加了不少困难。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相同的生活环境,经历和人类认知的普遍共性决定了语言间的可译性;然而中西文化间在政治,宗教信仰,价值观,文化传统和风土民情间的巨大差异又造成两种语言间的词汇空缺及两种语言间的可译性限度。异化与归化则是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才出现的一对新名词。归化则是将原文中独特的异域文化内容,化归为译入语自身明白流畅的表达,尽量减少译入语读者的陌生感。然而,在理论上,只讲异化和归化两个极端及其对立是不正确的。异化归化的辩证统一才是事实和真理,也就是异化和归化都有个适度和分寸。具体从语言角度看,对中国民俗文化语言的翻译可有以下策略:1.音译;2.音译加注;3.直译;4.直译加注5.意译。本文将对比赏析汪曾祺《受戒》两个英译本(1.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出版中英对照版,译者不详;2.四川外语学院杨纡凡硕士论文《受戒》翻译报告)中民俗文化语言的翻译策略。 首先,对小说名“受戒”的翻译两个译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外研社版译文采取了意译法,将其译为“the love story of a young monk”;杨将采取偏直译的方法将其译为“ordination”。“受戒”“bEing prohibited into monkhood”是佛家文化中出家的一种仪式,“ordination”“神职授予”不仅保持了与原文的形式对等还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文化背景。“the love story of a young monk”则是在译者对小说内容做出整体考虑后得到的译文,摆脱了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可以当笑话看的散文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我一直讨厌散文,不止是因为考试要考,而且还因为呆板无趣,看着想让人睡觉,每次看着看着都是迷迷糊糊,让人讨厌。所以我的书架上什么书都有,就是没有散文集,。像什么朱自清﹑老舍﹑巴金等人的散文实在是除了被迫才读几篇,否则几乎不看,因为这是在太无聊了。 但是,相比之下我认为汪曾祺的散文要比其他人好多了,他的散文轻松自在,而且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丝隐秘的幽默,让人嘴巴一咧,会心一笑。他的手法很有意思,总会在文中一些微妙的地方加上几句看似文不对题的几句话,却又在无意间把文章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在这本书中他的《跑警报》很有意思写出了西南联大在昆明时逃飞机轰炸时的许多趣事,当预行警报的灯笼挂出,人们从驿道撤入郊区的深山老林,警报响起后,男生手里提了一大袋零食在宿舍门口等人,直到女生出来了以后上去“嗨”一声以后欣然地并肩走出后门带着闲适的心,嘴里啃着零食,又因为是跑警报所以不能悠哉悠哉的,得带一些危险感,但还是显得不紧不慢。让人不得不感慨道:“原来跑警报也可以这样” 又比如说《五味》他用了风趣的笔法写出了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以及一些趣闻,比如山西人的酸,四川人的麻辣,无锡的甜,当然包括全国各地的人都喜欢的臭豆腐。是的,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当我仔细回想一下后,也就发现原来《舌尖上的中国》应该是根据这篇文章改变的吧。我当然也喜欢他的《端午的鸭蛋》就连上课时也很想知道老师到底是怎样上这节课的。 我比较喜欢的还有《多年父子成兄弟》,一对父子之中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那无与伦比的“孩子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早春的时候带着一大堆孩子在田野上狂奔,“我”初恋时,父亲在一旁给我出馊主意,这种父亲哪里能够看见:如此民主而且回去理解孩子,从孩子身上学会不怕担干系,只是本着同学有难就要两肋插刀的的淳朴精神而去帮助他们。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 我真的很喜欢这个作家和他一样幽默自在的散文,自由自在让人一看上去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理解,他并没有苦心去钻研如何写,同时也不用我们广大的读者去钻研如何读,只是像饭后的水果让人心里甜滋滋的,只是需要一颗轻松自在的心。篇二:读《汪曾祺散文》有感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暑假,我买了一本《汪曾祺的散文》。本想在闲暇之余读这本书消磨时光,那知道却对其手不释卷。 《汪曾祺散文》描绘了各个地区风情,人物特色,民风习俗,以及地方特产,这一切,都使人耳目一新 人物传记,上到文学家,下至普通平民,一切都是汪曾祺先生所接触的人。我印象最深的是《吴大和尚和七拳半》这个故事。书中描写了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含辛茹苦的吴大和尚和矮的出奇的七拳半。他们都是旧社会的普通平民,他们都有烧饼店,却拥有不同的故事,吴大和尚开烧饼饺面店,有妻小,本来是个幸福的家庭,结果他的妻子跑了,留下了他孤单一人看家;七拳半是个体户,他也有个烧饼店,而且生意兴隆,作者对其充满了期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