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最新进展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当代最精密的机械产品之一,由于航空发动机涉及气动、热工、结构与 强度、控制、测试、计算机、制造技术和材料等多种学科,一台发动机内有十几个部件和 系统以及数以万计的零件,其应力、温度、转速、压力、振动、间隙等工作条件远比飞机 其它分系统复杂和苛刻,而且对性能、重量、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环境特性又有很 高的要求,因此发动机的研制过程是一个设计、制造、试验、修改设计的多次迭代性过程。在有良好技术储备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新的发动机尚要做一万小时的整机试验和十万小时 的部件及系统试验,需要庞大而精密的试验设备。试验测试技术是发展先进航空发动机的 关键技术之一,试验测试结果既是验证和修改发动机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发动机部 件和整机性能的重要判定条件。因此“航空发动机是试出来的”已成为行业共识。 从航空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试验来分类,可分为部件试验和全台发动机的整机试验, 一般也将全台发动机的试验称为试车。部件试验主要有:进气道试验、压气机试验、平面 叶栅试验、燃烧室试验、涡轮试验、加力燃烧室试验、尾喷管试验、附件试验以及零、组 件的强度、振动试验等。整机试验有:整机地面试验、高空模拟试验、环境试验和飞行试 验等。下面详细介绍几种试验。 1进气道试验 研究飞行器进气道性能的风洞试验。一般先进行小缩比尺寸模型的风洞试验,主 要是验证和修改初步设计的进气道静特性。然后还需在较大的风洞上进行l/6或l/5的 缩尺模型试验,以便验证进气道全部设计要求。进气道与发动机是共同工作的,在不同状 态下都要求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量匹配和流场匹配,相容性要好。实现相容目前主要依靠 进气道与发动机联合试验。 2,压气机试验 对压气机性能进行的试验。压气机性能试验主要是在不同的转速下,测取压气机特性 参数(空气流量、增压比、效率和喘振点等),以便验证设计、计算是否正确、合理,找出 不足之处,便于修改、完善设计。压气机试验可分为: (1)压气机模型试验:用满足几何相似的缩小或放大的压气机模型件,在压气机试验台上按任务要求进行的试验。 (2)全尺寸压气机试验:用全尺寸的压气机试验件在压气机试验台上测取压气机特性,确定稳定工作边界,研究流动损失及检查压气机调节系统可靠性等所进行的试验。 (3)在发动机上进行的全尺寸压气机试验:在发动机上试验压气机,主要包括部件间的匹配和进行一些特种试验,如侧风试验、叶片应力测量试验和压气机防喘系统试验等。 3,燃烧室试验 在专门的燃烧室试验设备上,模拟发动机燃烧室的进口气流条件(压力、温度、流量) 所进行的各种试验。主要试验内容有:燃烧效率、流体阻力、稳定工作范围、加速性、出 口温度分布、火焰筒壁温与寿命、喷嘴积炭、排气污染、点火范围等。 由于燃烧室中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一套精确的设计计算方法。因此,燃烧室的研制和发展主要靠大量试验来完成。根据试验目的,在不同试验器上,采 用不同的模拟准则,进行多次反复试验并进行修改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因此燃烧室试 验对新机研制或改进改型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试验。

工程测试技术期末练习题

测试技术:是测量技术与试验技术的总称。 测试:动态侧量,静态测量 测试系统的组成:传感器,中间变换装置和显示记录仪 信号的分类:确定性信号、确定性信号是指可以用精确的数学关系式来表达的信号 随机信号、不能用精确的数学关系式来表达,也无法确定的预测未来任何瞬间的精确值信号。 周期性信号是按一定周期T重复的信号 非周期信号是没有重复周期 时间和幅值都连续是模拟信号,都离散是数字信号, 信号的描述:时域和频域(任何一个信号都可以用时域和平域进行描述) 周期信号:傅立叶级数~离散频谱 非周期:傅立叶变换~连续频谱 持续时间无限的信号都属于功率信号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以下特点: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 1/10法则:通常把幅值下降到最大幅值的1/10时所对应的频率作为信号的频宽,称为1/10法则。 周期信号的强度用峰值、均值、有效值和平均功率来描述。 时间尺度特性(比例特性):信号在时域压缩k(k>1)则在频域中频带加宽,幅值压缩1/k倍,信号在时域扩展k(k<1)则在频域中频带变窄,幅值增高。 随机信号的描述:均值、方差、均方根 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1)自相关函数为偶函数 (2)当τ=0时,自相关函数具有最大值,且等于信号的均方值 (3)周期信号的自相关函数认为周期信号 (4)若随机信号中不含有周期成分,当τ趋于无限大时,均方值趋于信号均值的平方自相关函数的应用:(1)检测信号回声(反射) (2)检测淹没在随机噪声中的周期信号 频率相同的两个周期信号的互相关函数仍是周期函数,其周期与原信号相同(同频相关,不同频不相关) 理想测试系统线性最好。 静态系统的特性指标: 1、灵敏度——是指单位输入量所引起的输出量的大小。当测试系统的输入x有一增量 △x,引起输出y发生相应的变化△y时,则定义: S=△y/△ 2、线性度——标定曲线与拟合直线的偏离程度。 3、分辨力——仪器可能检测出输入信号最小变化量。分辨力除以满量程称分辨率。分 辨率是指能引起输出量发生变化时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负载效应:在实际测试工作中,测试系统和被测对象之间、测试系统内部个环节之间相互联接并因而产生相互作用。测量装置的接入,多数情况下要从被测对象内部吸收能量或功率,就成为被测对象的负载。或者说后接环节总是成为前面环节的负载。 减轻负载效应的措施: 对于电压输出的环节,减轻负载效应的方法有: 1、提高后续环节即负载的输入阻抗; 2、在原来两个相连接环节之间,插入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的放大器。 3、使用反馈或零点测量原理,使后面环节几乎不从前面环节吸收能量。例如,使用电位差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试卷与答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试题1 一、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 静态测量 和 动态测量 。 2.测量结果与 被测真值 之差称为 测量误差 。 3.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 ,改善非线性,进行 补偿。 4.为了 温度变化给应变测量带来的误差,工作应变片与温度补偿应变片应接在 桥臂上。 5.调幅信号由载波的 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 携带信号的信息。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 ,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 。 7.信号的有效值又称为 ,有效值的平方称为 ,它描述测试信号的强度(信号的平均功率)。 8.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 ,后者频谱特点是 。 9.为了求取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和 。 10.连续信号()x t 与0()t t δ-进行卷积其结果是:0()()x t t t δ*-= 。其几何意义是 。 二、 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直流电桥同一桥臂增加应变片数时,电桥灵敏度将( )。 A .增大 B .减少 C.不变 D.变化不定

2.调制可以看成是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 )。 A 相乘 B .相加 C .相减 D.相除 3.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A .相关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傅氏级数 4.下列函数表达式中,( )是周期信号。 A .5cos100()0 t t x t t π? ≥?=?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X射线荧光分析 X-Ray Fluorescence X射线的产生和特点 特征X射线 L壳层由L1、L2、L3三个子能级构成;M壳层由五个子能级构成;电子跃迁必须服从选择定则N壳层由七个子能级构成; X射线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 ?直线传播,折射率约为1 ?具有杀伤力 ?具有光电效应 ?散射现象

–相干散射:散射线能量不变,与入射线相互干涉。 –不相干散射:入射线部分能量传递给原子,散射线波长变长,与入射线不相互干涉。 ?吸收现象 X射线的吸收现象 ?X射线在穿过被照射物体时,因散射、光电效应、热损耗的影响,出现强度衰减的现象,称为X射线的吸收。与物质的厚度、密度、入射线强度有关。 突变点λ(波长)称为吸收 限 原因:X射线将对应能级的 电子轰出,使光子大量吸收。?X射线吸收现象的应用 ?阳极靶镀层,获得单色X射线 ?X荧光的特点 荧光X射线的最大特点是只发射特征X射线而不产生连续X射线。试样激发态释放能量时还可以被原子内部吸收继而逐出较外层的另一个次级光电子,此种现象称为俄歇效应。被逐出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俄歇电子的能量也是特征的,但不同于次级X射线。 ?波长色散型X荧光光谱仪 ?分析原理 当荧光X射线以入射角θ射到已知晶面间距离d的晶体(如LiF)的晶面上时,发生衍射现象。根据晶体衍射的布拉格公式λ∝dsinθ可知,产生衍射的入射光的波长λ与入射角θ有特定的对应关系。逐渐旋转晶面用以调整荧光X射线的入射角从0°至90°,在2 θ角度的方向上,可依次检测到不同λ的荧光X射线相应的强度,即得到试样中的系列荧光X射线强度与2 θ关系的X射线荧光光谱图 X射线衍射分析 X Ray Diffraction X射线衍射的理论基础

2.声学测试技术及进展

LMS 声学测试与分析——声源识别

目 录
1 2 3 4 5 6 LMS 总体声学解决方案 LMS 声源识别技术 LMS 声源识别产品 LMS 传统声全息技术 LMS HDCam 声学照相机 LMS 内场声源识别技术

声学试验涵盖哪些领域? 与客户需求有什么样的相关性?
这个声音正常么? 为什么听上去不舒服? 声品质
回放/滤波,心理声学指标, 客观及主观评价
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声源识别
声强 – 波束成型 声全息 – 声聚焦 车外 & 车内噪声源识别
根源是什么? 声源? 传递途径? 声振耦合分析工程
传递路径分析 声源量化排序 声振耦合模态分析
Intensite dBA 91 90 89 88 87 86 85 84 83
需要用什么样的材料来 降低噪声?
材料及部件测试
吸声,传递损失 驻波管法,现场试验法,试验室法
产品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声功率 & 通过噪声
声压法 & 声强法 试验室内,车内,试车场
是否满足产品质量目标? 声学分析仪
声级计,Leq连续等效声压级,倍频程, 响度,语言清晰度,..
3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08

LMS 声源识别技术

声源识别
为什么要做声源识别? 声压测试无法解释分析各个声源的贡献量? 测试声压不能分析声能量是如何传播流动的?
Intensite dBA 76 75 74 73 72 71 70 69 68
声压图显示出有3个声源 而实际上只有2个声源 (干涉)
声源识别需要专门的技术 声强法 (一般来说仅适合于稳态声源) 远场波束成型 (+声聚焦) 近场声全息 (+声聚焦)
5 copyright LMS International - 2008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讲解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观测5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目的 1、用同时分析法观测5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并与其傅立叶级数各项的频率与系数作比较。 2、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设备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TKSS-A型或TKSS-B型或TKSS-C型: 2、双综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1、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以用一系列频谱成整数倍的正弦函数来表示,其中与非正弦具有相同频率的成分称为基波或一次谐波,其它成分则根据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 2、 3、 4、。。。、n等倍数分别称二次、三次、四次、。。。、n次谐波,其幅度将随谐波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无穷小。 2、不同频率的谐波可以合成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反过来,一个非正弦周期波也可以分解为无限个不同频率的谐波成分。 3、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用傅立叶级数来表示,级数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频谱来表示,不同的非正弦周期函数具有不同的频谱图,各种不同波形及其傅氏级数表达式如下,方波频谱图如图2-1表示 图2-1方波频谱图

1、方波 ()?? ? ??++++= t t t t u t u m ωωωωπ7sin 715sin 513sin 31sin 4 2、三角波 ()?? ? ??++-= t t t U t u m ωωωπ5sin 2513sin 91sin 82 3、半波 ()?? ? ??+--+= t t t U t u m ωωωππ4cos 151cos 31sin 4212 4、全波 ()?? ? ??+---= t t t U t u m ωωωπ6cos 3514cos 1512cos 31214 5、矩形波 ()?? ? ??++++= t T t T t T U T U t u m m ωτπωτπωτππτ3cos 3sin 312cos 2sin 21cos sin 2图中LPF 为低通滤波器,可分解出非正弦周期函数的直流分量。BPF 1~BPF 6为调谐在基波和 各次谐波上的带通滤波器,加法器用于信号的合成。 四、预习要求 在做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教材中关于周期性信号傅立叶级数分解的有关内容。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50Hz 的方波信号,并将其接至信号分解实验模块 BPF 的输入端,然后细调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该模块的基波50Hz 成分BPF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14页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 录 实验一 电阻应变 片 的 原 理 及 应 用………………………………………………………………3 实 验 二 电 容 式 传 感 器 的 原 理 及 应 用……………………………………………………………8 实 验 三 光 纤 传 感 器 原 理 及 应 用…………………………………………………………………11 实 验 四 光 电 和 磁 电 传 感 器 原 理 及 应 用 (14) 实验一 电阻应变片的原理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2. 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3.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二、实验设备: 双杆式悬臂梁应变传感器、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5V 电源、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万用表(自备)。 三、实验原理: ㈠ 单臂电桥实验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ε?=?k R R (1-1)

式中 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如图1-1所示,将四个金属箔应变片(R1、R2、R3、R4)分别贴在双杆式悬臂梁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悬臂梁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1 双杆式悬臂梁称重传感器结构图 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悬臂梁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可将应变片串联或并联组成电桥。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如图 1-2 所示 R6=R7=R8=R 为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起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 R R R R E U ??+?? = 211/4 0 (1-2) E 为电桥电源电压; 式 1-2表明单臂电桥输出为非线性,非线性误差为%10021??? -=R R L 图 1-2 单臂电桥面板接线图 ㈡ 半桥性能实验 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如图1-3所示。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只应变片的阻值相同、应变数也相同时,半桥的输出电压为 R R E k E U ??=??= 220ε (1-3) 式中 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 l ?=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E 为电桥电源电压。 式 1-3表明,半桥输出与应变片阻值变化率呈线性关系。 图1-3 半桥面板接线图 ㈢全桥测量电路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 术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当代最精密的机械产品之一,由于航空发动机涉及气动、热工、结构与强度、控制、测试、计算机、制造技术和材料等多种学科,一台发动机内有十几个部件和系统以及数以万计的零件,其应力、温度、转速、压力、振动、间隙等工作条件远比飞机其它分系统复杂和苛刻,而且对性能、重量、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环境特性又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发动机的研制过程是一个设计、制造、试验、修改设计的多次迭代性过程。在有良好技术储备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新的发动机尚要做一万小时的整机试验和十万小时的部件及系统试验,需要庞大而精密的试验设备。试验测试技术是发展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试验测试结果既是验证和修改发动机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发动机部件和整机性能的重要判定条件。因此“航空发动机是试出来的”已成为行业共识。 从航空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试验来分类,可分为部件试验和全台发动机的整机试验,一般也将全台发动机的试验称为试车。部件试验主要有:进气道试验、压气机试验、平面叶栅试验、燃烧室试验、涡轮试验、加力燃烧室试验、尾喷管试验、附件试验以及零、组件的强度、振动试验等。整机试验有:整机地面试验、高空模拟试验、环境试验和飞行试验等。下面详细介绍几种试验。 1进气道试验 研究飞行器进气道性能的风洞试验。一般先进行小缩比尺寸模型的风洞试验,主要是验证和修改初步设计的进气道静特性。然后还需在较大的风洞上进行l/6或l/5的缩尺模型试验,以便验证进气道全部设计要求。进气道与发动机是共同工作的,在不同状态下都要求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量匹配和流场匹配,相容性要好。实现相容目前主要依靠进气道与发动机联合试验。 2,压气机试验 对压气机性能进行的试验。压气机性能试验主要是在不同的转速下,测取压气机特性参数(空气流量、增压比、效率和喘振点等),以便验证设计、计算是否正确、合理,找出不足之处,便于修改、完善设计。压气机试验可分为: (1)压气机模型试验:用满足几何相似的缩小或放大的压气机模型件,在压气机试验台上按任务要求进行的试验。 (2)全尺寸压气机试验:用全尺寸的压气机试验件在压气机试验台上测取压气机特性,确定稳定工作边界,研究流动损失及检查压气机调节系统可靠性等所进行的试验。(3)在发动机上进行的全尺寸压气机试验:在发动机上试验压气机,主要包括部件间的匹配和进行一些特种试验,如侧风试验、叶片应力测量试验和压气机防喘系统试验等。3,燃烧室试验 在专门的燃烧室试验设备上,模拟发动机燃烧室的进口气流条件(压力、温度、流量)所进行的各种试验。主要试验内容有:燃烧效率、流体阻力、稳定工作范围、加速性、出口温度分布、火焰筒壁温与寿命、喷嘴积炭、排气污染、点火范围等。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原子吸收灵敏度:也称特征浓度,在原子吸收法中,将能产生1%吸收率即得到0.0044 的吸光 度的某元素的浓度称为特征浓度。计算公式:S=0.0044 x C/A (ug/mL/1%) S——1%吸收灵敏度C ——标准溶液浓度0.0044 ——为1%吸收的吸光度 A——3 次测得的吸光度读数均值 2. 原子吸收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 小浓度或最小含量。通常以产生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2?3倍时的测量讯号的浓度表示。 只有待测元素的存在量达到这一最低浓度或更高时,才有可能将有效分析信号和噪声信号可靠地区分开。 计算公式: D = c K S /A m D一一元素的检出限ug/mL c ――试液的浓度 S ――空白溶液吸光度的标准偏差 A m――试液的平均吸光度K――置信度常数,通常取2~3 3.荧光激发光谱:将激发光的光源分光,测定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 以I F—入激发作图,便可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分子能够吸收200 ~ 800 nm光谱 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源于价电子或分子轨道上电子的电子能级间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量测定,辅助定性分析(如配合IR)。 5 ?热重法:热重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TG基本原 理: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常伴随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有助于研究晶体性质的变化,如熔化、蒸发、升华和吸附等物质的物理现象;也有助于研究物质的脱水、解离、氧化、还原等物质的化学现象。热重分析通常可分为两类:动态(升温)和静态(恒温)。检测质量的变化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热天平(图1),测量的原理有两种:变位法和零位法。 6?差热分析;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 术。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 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在DAT试验中, 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转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如: 相转变,熔化,结晶结构的转变, 沸腾,升华,蒸发,脱氢反应,断裂或分解反应,氧化或还原反应,晶格结构的破坏和其它化学反应。一般说来,相转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7.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 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导致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经过样品的光透过率T%寸波数或波长

现代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南京理工大学 现代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 现状及趋势 指导老师:黄晓华 姓名:卢敏学号:0801500425 2011/5/24 自动检测技术已成为实现生产自动化的重要保证和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代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一、现代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检测自动化是提高生产效率, 减轻劳动强度, 节省人力的重要措施是保证产品质量, 实现检验的最好方法也是质量控制自动化的重要基础。因此, 自动检测技术已成为实现生产自动化的重要保证和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动检测的对象是指生产自动化技术中,所经常遇到的各种物理量位移、长度、速度、转矩、温度、流量、压力、湿度、粘度、水份等以及对工作机械运转状态生产设备的异常状态产品的在线监视等进行检测。 自动检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它应用物理学中各种基本效应和电子学的各种最新成就, 采用各种传感器件将被测非电量, 直接或间接地转换成电量来进行测量。并通过对电敏信号的处理,送给自动控制系统以实现自动控制。而这种控制的精度, 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于检测的精度。 随着近代物理学新成就的取得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集成技术的发展, 又给自动检测技术提供出更先进的检测手段。使人们认识各种现象和规律的深度在精确度、灵敏度以及测量范围等方面正愈加深广。近年来, 检测技术发展很快,主要表现在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的发展, 使检测精度、范围、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等都得到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检测对象与领域在不断增加和扩大。除较多用于工业连续生产过程外。在空间技术, 能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等新领

域都得到发展。其中以遥感、遥测技术在宇航、卫星及空间实验室等技术中的发展尤为迅速。近代物理学中新的物理效应的应用,使检测手段在不断增强。如用激光、红外、超声、微波、各种谱线及射线等原理, 研制出各种新的传感器件。电子技术, 特别是半导体材料及工艺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小型轻量的半导体传感器件。与集成组件结合将传感器、放大器和运算器一体化,使检测装置小型化、固体化和数字化。譬如, 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一种新颖的摄象器件一电荷祸合器件简称, 则是将光电转换、信息存贮及读取装置均集中在一个支承片上的半导体表面器件,成为一种名符其实的固态摄象器件。它在摄象领域里, 用作图象传感器自动检测中用作特殊的摄象机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点。自动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在线检测零件尺寸、产品缺陷、装配定位等;离线检测零件参数、尺寸与形位公差、品质参数等。现代工程装备中,检测环节的成本约占50—70%。军事上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比如夜视瞄准机系统就是利用非冷却红外传感器技术。国防领域是先行官,比如利用卫星红外线监测系统探测和发现敌人导弹的发射并追踪导弹的飞行轨道。在航天领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比如火箭测控检测火箭状况、姿态、轨迹;飞行器测控检测飞行器姿态、发电机工况,控制与操纵等。自动检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日俱增,海啸预报、智能电子警察监测系统、自动收费系统等等。自动检测技术更是社会的物化法官:检查产品质量、监测环境污染、查服违禁药物、识别指纹假钞、侦破刑事案件等等。自动检测技术在机械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实验报告 学号:0801130801 学生: 俞文龙 指导老师:邓春萍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工艺 一、实验目的 通过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实验,了解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和检查方法及应变片在测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电阻应变片实质是一种传感器,它是被测试件粘贴应变片后在外载的作用下,其电阻丝栅发生变形阻值发生变化,通过阻桥与静动态应变仪相连接可测出应变大小,从而可计算出应力大小和变化的趋势,为分析受力试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QJ-24型电桥、万用表、兆欧表、电烙铁、焊锡、镊子、502胶、丙酮或酒精、连接导线、防潮材料、棉花、砂纸、应变片、连接片。 四、实验步骤 1、确定贴片位置 本实验是在一梁片上粘贴四块电阻应变片,如图所示: 2、选片 1)种类及规格选择 应变片有高温和常温之分,规格有3x5,2x4,基底有胶基箔式和纸基箔式。常用是3*5

胶基箔式。 2)阻值选择: 阻值有120欧,240欧,359欧,500欧等,常用的为120欧。 3)电阻应变片的检查 a.外观检查,用肉眼观察电阻应变是否断丝,表面是否损坏等。 b.阻值检查:用电桥测量各片的阻值为配组组桥准备。 4)配组 电桥平衡条件:R1*R3 = R2*R4 电桥的邻臂阻值小于0.2欧。 一组误差小于0.2% 。在测试中尽量选择相同阻值应变 片组桥。 3.试件表面处理 1) 打磨,先粗打磨,后精细打磨 a. 机械打磨,如砂轮机 b. 手工打磨,如砂纸 打磨面积应大于应变片面积2倍,表面质量为Ra = 3.2um 。应成45度交叉打磨。因为这样便于胶水的沉 积。 2)清洁表面 用棉花粘积丙酮先除去油污,后用酒精清洗,直到表面干净为止。 3)粘贴。涂上502胶后在电阻应变片上覆盖一薄塑料模并加压,注意电阻应变片的正反面。反面涂胶,而正面不涂胶。应变片贴好后接着贴连接片。 4)组桥:根据要求可组半桥或全桥。 5)检查。 用万用表量是否断路或开路,用兆欧表量应变片与被测试件的绝缘电阻,静态测试中应大于100M欧,动态测试中应大于50M欧。 6)密封 为了防止电阻应变被破坏和受潮,一般用AB胶覆盖在应变片上起到密封和保护作用,为将来长期监测做好准备。 五实验体会与心得 本次亲自动手做了应变片的的相关实验,对应变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贴应变片组成电桥,认识并了解了应变片的粘贴工艺过程,以及对应变片在使用之前是否损坏的检查。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了应变片在试验中的作用,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2020年7月整理)《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程试卷答案.doc

一、选择题:(8分/每题1分) 1. .当X射线将某物质原子的K层电子打出去后,L层电子回迁K层,多余能量将另一个L层电子打出核外,这整个过程将产生(D)。 A. 光电子; B. 二次荧光; C. 俄歇电子; D. (A+C) 2. 有一体心立方晶体的晶格常数是0.286nm,用铁靶Kα(λKα=0.194nm)照射该晶体能产生(B)衍射线。 A. 三条;B .四条;C. 五条;D. 六条。 3. .最常用的X射线衍射方法是(B)。 A. 劳厄法; B. 粉末多晶法; C. 周转晶体法; D. 德拜法。 4. .测定钢中的奥氏体含量,若采用定量X射线物相分析,常用方法是(C )。 A. 外标法; B. 内标法; C. 直接比较法; D. K值法。 5. 可以提高TEM的衬度的光栏是(B )。 A. 第二聚光镜光栏; B. 物镜光栏; C. 选区光栏; D. 其它光栏。 6. 如果单晶体衍射花样是正六边形,那么晶体结构是(D)。 A. 六方结构; B. 立方结构; C. 四方结构; D. A或B。 7. .将某一衍射斑点移到荧光屏中心并用物镜光栏套住该衍射斑点成像,这是(C)。 A. 明场像; B. 暗场像; C. 中心暗场像; D.弱束暗场像。 8. 仅仅反映固体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的物理信号是(B)。 A. 背散射电子; B. 二次电子; C. 吸收电子; D.透射电子。 一、判断题:(8分/每题1分) 1.产生特征X射线的前提是原子内层电子被打出核外,原子处于激发状态。(√) 2.倒易矢量能唯一地代表对应的正空间晶面。(√) 3.大直径德拜相机可以提高衍射线接受分辨率,缩短暴光时间。(×) 4.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可以告诉我们被测材料中有哪些物相,而定量分析可以告诉我们这些物相的含量有 什么成分。(×) 5.有效放大倍数与仪器可以达到的放大倍数不同,前者取决于仪器分辨率和人眼分辨率,后者仅仅是仪器 的制造水平。(√) 6.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一样必须严格符合布拉格方程。(×) 7.实际电镜样品的厚度很小时,能近似满足衍衬运动学理论的条件,这时运动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衬度像。 (√) 8.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衬度和透射电镜一样取决于质厚衬度和衍射衬度。(×) 二、填空题:(14分/每2空1分) 1.电子衍射产生的复杂衍射花样是高阶劳厄斑、超结构斑点、二次衍射、孪晶斑点和菊池花样。 2.当X射线管电压低于临界电压仅可以产生连续谱X射线;当X射线管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就可以产生 连续谱X射线和特征谱X射线。 3.结构振幅用F 表示,结构因素用2 F表示,结构因素=0时没有衍射我们称 结构消光或系统消光。对于有序固溶体,原本消光的地方会出现弱衍射。 4.电磁透镜的像差包括球差、像散和色差。 5.衍射仪的核心是测角仪圆,它由辐射源、试样台和探测器共同组成测角仪。 6.X射线测定应力常用仪器有应力仪和衍射仪,常用方法有Sin2Ψ法和0o-45o法。 7.运动学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是双束近似和柱体近似。 8.电子探针包括波谱仪和能谱仪两种仪器。 三、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形状因子——由于晶体形状引起的衍射强度分布变化,又称干涉函数。

颗粒测试技术的进展与展望(任中京教授重要报告全文)

颗粒测试技术的进展与展望(任中京教授重要报告全文) 颗粒测试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任中京 ( 济南大学颗粒测试研究所 250022 ) 摘要:本文简述了当今颗粒测试技术六个方面的进展,对颗粒测试技术的近期发展趋势作了简短的展望,提出了七个颗粒测试领域需要统一认识的基本问题,对促进颗粒测试技术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abstract: the advance of nowadays particle measuring technology is described briefly from six aspects, abbreviated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particle measuring technology in the near future is narrated, seven essential problems that need be recognized uniformly in particle measuring field are put forward, a few proposes that can b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for particle measuring technology are brought forward. 关键词:颗粒测试;技术进展;发展趋势;基本问题;知识产权 1 前言 随着颗粒技术的发展,颗粒测试技术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本文就目前颗粒测试领域的新进展,谈一点个人的浅见,请各位指教. 本文谈及的问题有:颗粒测试技术进展、颗粒测试技术展望、颗粒测试的基本问题和促进颗粒测试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2 颗粒测试技术进展 近年来颗粒测试技术进展很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光粒度测试技术更加成熟,激光衍射/散射技术,现在已经成为颗粒测试的主流. 其主要特点:测试速度快,重复性好,分辨率高,测试范围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激光粒度分析技术最近几年的主要进展在于提高分辨率和扩大测量范围. 探测器尺寸增加,附加探头的使用扩大了测量范围;多种激光光源的使用、多镜头、会聚光路、多量程、可移动样品窗的使用提高了分辨率,采样速度的提高则进一步改善了仪器的重复性. 英国马尔文公司GM2000系列激光粒度仪采用高能量蓝光辅助光源和 汇聚光学系统,测量范围达到0.02?2000微米,不需更换透镜. 贝克曼库尔特公司采用多波长偏振光双镜头技术将测量范围扩展到0.04?2000微米.代表了当前的先进水平. 国产的激光粒度仪在制作工艺和自动化程度上尚有 欠缺,但大多数在重复性准确度方面也达到了13320国际标准的要求. 目前激光粒度分析仪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米氏理论模型可以提高仪器的分辨率,但是需要事先了解被测样品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才可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测试结果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测试系统和计算模型,更加取决于样品的分散状态.激光粒度仪对样品的分散要求是,分散而不分离. 仪器厂家应更加注意样品分散系统设计. 尽量避免小颗粒团聚,大颗粒沉降,大小颗粒离析,样品输运过程的损耗,外界杂质的侵入. 对于不同样品选用不同的分散剂和不同的分散操作应该引起测试者的注意.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用“双踪示波比较法”测量简谐振动的频率 1. 实验目的 一、 了解“双踪示波比较法”测试未知信号频率的原理; 二、 学习“双踪示波比较法”测量简谐振动的频率; 三、 学习用 DASP 软件的频率计功能测试简谐振动的频率。 2. 实验原理 双踪示波比较法是采用双踪示波,同时看两个信号波形,其中一通道是已知频率的参考信号,另一通道是待测信号,通过对波形进行比较来确定简谐振动信号的频率。 双通道并行同步示波或采样信号,采用相同的采样频率f s, 所以,时间分辨率 1/S t f ?=相同,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反映到波形上就是一个周期内的采样点数N 不同, 信号的频率为: 1f N t = ? 用光标读取已知频率为f 0参考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点数N1再读取待测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点数N2, 则被测信号的频率为: 1 02 x N f f N = 根据所测频率可以计算当前电机的转速:60x n f = (转/分钟) 3. 实验步骤 一) 、用双踪示波比较法测试简谐振动的频率 1、 开机进入 INV1601 型 DASP 软件的主界面,选择“双通道” 。进入双通道示波状态进行波形示 波。 2、 安装偏心激振电机,偏心激振电机的电源线接到调压器的输出端,把调速电机安装在简支梁中部,对简支梁产生一个频率未知的激振力,电机转速(强迫振动频率)可用调压器来改变,把调压器放在“60”档左右,具体调节以信号方便观察为准,注意调压器电压不可调的过高,以免烧坏电机。调好后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要再改变电机转速。 3、 将 INV1601B 实验仪的内部信号源输出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速度) 。将速度传感器布置在激振电机附近,速度传感器测得的信号接到 INV1601B 实验仪的第二通道速度传感器输入口上。 4、 INV1601B 实验仪功能选择设置旋钮置第二通道速度输入“速度”档。 5、 软件中“纵坐标尺度调整”选择“自动”档,以便观察波形;“两通道光标移动”选择“自动” ,可以分别对两路波形进行相关操作。 6、 采样频率可以使用“虚拟仪器库”内的“自动 SF 装置”设置。 7、 调节 INV1601B 实验仪信号源频率,振动稳定后,按鼠标左键,停下来读数,把光标移到第一通道一个波峰处,读取最大值所对应的点号 NC 值,记作' 1N ,向右移到相邻的峰值处读取相应的点号 NC 值,记作 ''1N ,第一通道正弦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点数 '''111N N N =-(移动过程中可使用“移动光标”悬浮窗中的图标来选取波峰点) 。

航空发动机仿真测试方案

航空发动机仿真测试方案 挑战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其性能对飞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等原因,在实际发动机上进行实验一般比较困难,而较多的是在实验室设备上进行试验。但是,对于新型的发动机的开发及测试,如发动机供油系统的测试,以及控制系统的测试,基于传统实验测试台架,既无法实现系统部件的性能测试,更无法在闭环的动态环境下进行控制系统综合性能的测试,这样使得开发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测试和验证手段,将会给型号的研发过程造成不可预计的障碍。 基于上述客观条件的限制,提出建设发动机系统设计建模、仿真分析、动态测试和综合验证的一体化设计、分析和验证环境,通过一维离线仿真、半物理实时仿真、三维仿真等对发动机系统进行充分的功能和性能测试,以便在设计阶段就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与缺陷,减少实机测试和实验次数,缩短型号研发周期,从而节省开发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可靠性。 解决方案 针对飞机发动机系统从设计开发到试验验证全过程的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飞机发动机系统的整体架构、仿真分析和验证发动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解决方案的整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解决方案框架 在管理计算机中,部署了多学科系统设计分析工具PROOSIS及专业的TURBO模型库,TURBO 库中包含超过70个发动机专业元件,如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及喷管等,可用于建立涡喷、涡扇、涡轴、涡桨等各种发动机系统的模型,并进行参数化、敏感度分析、优化计算;设计点、非设计点计算;稳态、瞬态计算等,协助进行系统研发初期的动态性能指标确定并作为半实物仿真的环控系统对象模型。PROOSIS完美的多学科耦合分析,可以在同一个模型中综合分析控制、机械、电气、液压等耦合状况;

(完整版)材料分析测试技术部分课后答案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部分课后答案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物理0901 除夕月 1-1 计算0.071nm(MoKα)和0.154nm(CuKα)的X-射线的振动频率和能量。 ν=c/λ=3*108/(0.071*10-9)=4.23*1018S-1 E=hν=6.63*10-34*4.23*1018=2.8*10-15 J ν=c/λ=3*108/(0. 154*10-9)=1.95*1018S-1 E=hν=6.63*10-34*2.8*1018=1.29*10-15 J 1-2 计算当管电压为50kV时,电子在与靶碰撞时的速度与动能以及所发射的连续谱的短波限和光子的最大动能. E=eV=1.602*10-19*50*103=8.01*10-15 J λ=1.24/50=0.0248 nm E=8.01*10-15 J(全部转化为光子的能量) V=(2eV/m)1/2=(2*8.01*10-15/9.1*10-31)1/2=1.32*108m/s 1-3分析下列荧光辐射产生的可能性,为什么? (1)用CuKαX射线激发CuKα荧光辐射; (2)用CuKβX射线激发CuKα荧光辐射;

(3)用CuKαX射线激发CuLα荧光辐射。 答:根据经典原子模型,原子内的电子分布在一系列量子化的壳层上,在稳定状态下,每个壳层有一定数量的电子,他们有一定的能量。最内层能量最低,向外能量依次增加。 根据能量关系,M、K层之间的能量差大于L、K成之间的能量差,K、L层之间的能量差大于M、L层能量差。由于释放的特征谱线的能量等于壳层间的能量差,所以K?的能量大于Ka 的能量,Ka能量大于La的能量。 因此在不考虑能量损失的情况下: CuKa能激发CuKa荧光辐射;(能量相同) CuK?能激发CuKa荧光辐射;(K?>Ka) CuKa能激发CuLa荧光辐射;(Ka>la) 1-4 以铅为吸收体,利用MoKα、RhKα、AgKαX射线画图,用图解法证明式(1-16)的正确性。(铅对于上述Ⅹ射线的质量吸收系数分别为122.8,84.13,66.14 cm2/g)。再由曲线求出铅对应于管电压为30 kv条件下所发出的最短波长时质量吸收系数。 解:查表得 以铅为吸收体即Z=82 Kαλ3 λ3Z3 μm Mo 0.714 0.364 200698 122.8 Rh 0.615 0.233 128469 84.13 Ag 0.567 0.182 100349 66.14 画以μm为纵坐标,以λ3Z3为横坐标曲线得K≈8.49×10-4,可见下图 铅发射最短波长λ0=1.24×103/V=0.0413nm λ3Z3=38.844×103 μm = 33 cm3/g 1-5. 计算空气对CrKα的质量吸收系数和线吸收系数(假设空气中只有质量分数80%的氮和质量分数20%的氧,空气的密度为1.29×10-3g/cm3)。 解:μm=0.8×27.7+0.2×40.1=22.16+8.02=30.18(cm2/g) μ=μm×ρ=30.18×1.29×10-3=3.89×10-2 cm-1 1-6. 为使CuKα线的强度衰减1/2,需要多厚的Ni滤波片?(Ni的密度为8.90g/cm3)。1-7. CuKα1和CuKα2的强度比在入射时为2:1,利用算得的Ni滤波片之后其比值会有什么变化? 解:设滤波片的厚度为t 根据公式I/ I0=e-Umρt;查表得铁对CuKα的μm=49.3(cm2/g),有:1/2=exp(-μmρt) 即t=-(ln0.5)/ μmρ=0.00158cm 根据公式:μm=Kλ3Z3,CuKα1和CuKα2的波长分别为:0.154051和0.154433nm ,所以μm=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