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第三版读书笔记(一)

地球概论第三版读书笔记(一)

地球概论第三版读书笔记

简介

《地球概论第三版》是一本介绍地球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材,适合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第一章: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地球的形成:

–天体碰撞和凝聚

–地幔和地核的分化

•地球的演化: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第二章: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地球科学的三大研究方法:

–实地观察和野外考察

–实验室分析和模拟

–数学和计算机模型

•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学科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物质组成

•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壳、地幔和地核

–区分内地球和外地球的界面

•地球物质组成:

–元素和化合物

–岩石和矿物

第四章:地震和地震波

•地震的发生和机理:

–地震带和地震中心

–断层和弹性波

•地震波的类型和特征:

–纵波和横波

–体波和面波

•应用地震波进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和地震预警

第五章:板块构造和大地构造学

•板块构造理论:

–构造板块和板块边界

–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

•大地构造学方法:

–测量地球形状和大小

–测量地球重力场和地磁场

•应用板块构造和大地构造学研究地球的演化和自然灾害

第六章:地质年代和地球的历史

•地质年代划分:

–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

•地球历史重要事件: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Earth Impact事件和生灭大事件

•应用地质年代和地球历史研究地球的演化和资源勘探

总结

本书介绍了地球概论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对地球的形成、演化、构造、历史等方面的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第七章:地表和水文地质

•地表地貌类型:

–山脉、高原、丘陵、平原等

–冰川、沙漠、海岸等特殊地貌

•水文地质特征和应用:

–地下水和地下水循环

–水资源的评估和开发利用

第八章:矿产资源和矿床形成

•矿产资源的分类和特征: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

–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

•矿床形成机制和类型:

–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岩浆矿床等

–应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方法勘探和评价矿床

第九章: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环境地质和环境演变:

–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地质灾害治理和预防

•地质灾害类型和特征:

–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应用地质灾害评价方法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风险

第十章: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和全球变化研究:

–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气候、海洋、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全球变化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系统模型:

–描述和模拟地球物理、生物和化学过程

–应用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系统模型研究全球变化和环境影响

总结

本书介绍了地球概论中与地球科学相关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地表和地下、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地球科学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地球科学对我们生活和未来的影响。

地球概论第三版-金祖孟编著-全部习题答案..

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 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 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 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 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 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 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 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 子午圈与地平圈:S、 N;子午圈与天赤道:Q、Q′ 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 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 黄赤交角(ε=23°26′) 2.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 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 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 α)、黄道坐标系(β, 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 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 2.8当δs=h s,t s= A 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 2.9已知:S=t?=αQ=6h38m,t★=21h50m,故根据公式:S=t★+α★有:α★=-15h12m(8h48m) 2.10t=2h39m 2.1190°-35°+ε=78°26′,90°-35°+ε=31°24′ 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β)、太阳黄经(λ)、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α) 春分(?):0°、0°、0°、0h;夏至(?):0°、90°、ε、6h 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 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α) 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 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 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 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 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

地球概论第三版读书笔记(一)

地球概论第三版读书笔记(一) 地球概论第三版读书笔记 简介 《地球概论第三版》是一本介绍地球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材,适合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第一章: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地球的形成: –天体碰撞和凝聚 –地幔和地核的分化 •地球的演化: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第二章: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地球科学的三大研究方法: –实地观察和野外考察 –实验室分析和模拟 –数学和计算机模型 •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学科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物质组成 •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壳、地幔和地核 –区分内地球和外地球的界面 •地球物质组成: –元素和化合物 –岩石和矿物

第四章:地震和地震波 •地震的发生和机理: –地震带和地震中心 –断层和弹性波 •地震波的类型和特征: –纵波和横波 –体波和面波 •应用地震波进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和地震预警 第五章:板块构造和大地构造学 •板块构造理论: –构造板块和板块边界 –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 •大地构造学方法: –测量地球形状和大小 –测量地球重力场和地磁场 •应用板块构造和大地构造学研究地球的演化和自然灾害 第六章:地质年代和地球的历史 •地质年代划分: –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 •地球历史重要事件: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Earth Impact事件和生灭大事件 •应用地质年代和地球历史研究地球的演化和资源勘探 总结 本书介绍了地球概论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对地球的形成、演化、构造、历史等方面的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第七章:地表和水文地质 •地表地貌类型:

地球概论第三版答案

地球概论第三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 1.1 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 1.2 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 2.1 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 2.2 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 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 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 2.3 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 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 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 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d 黄赤交角(ε=23°26′) 2.4 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 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 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 第二赤道坐标系(δ, a)、黄道坐标系(b, l)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 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 2.7 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 2.8 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 2.9 已知:S=t^=aQ=6h38m,t★=21h50m,故根据公式:S=t★+a★有:a★=-15h12m(8h48m) 2.10 t=2h39m 2.11 90°-35°+ε=78°26′,90°-35°+ε=31°24′ 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b)、太阳黄经(l)、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a) 春分(^):0°、0°、0°、0h;夏至(a):0°、90°、ε、6h 秋分(d):0°、180°、0°、12h;冬至(g):0°、270°、-ε、18h 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a) 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 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 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 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 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 3.1 恒星--(如同太阳) 发光:质量巨大/中心温度很高/热核反应/能量释放; 光谱信息:表面温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方向, 确定恒星光度,比较视亮度,推知恒星距离等。 3.2 亮度与光度--恒星的明暗程度,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视星等与绝对星等--亮度等级(m)和光度等级(M)。 M=m+5-5lgd(d指该恒星的距离),因为大部分恒星的距离都在10秒差距之外,故有M>m。 3.3 (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夜半中星) 3.4 0等星。5.1等,天空全黑时可见

地球概论(第三版) 第五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地球和月球)参考答案 P151复习与思考 1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分别与月球的本影,半影何为本影有关;为何月食仅与地球的本影有关?为什么没有月环食? 答:因为地球本影远远大于月地距离,并在月地距离处,地球本影的横截面平均直径(9212KM)比月轮平均直径(3476KM)大得多的缘故。所以月食仅与地球的本影有关。也没有月环食。 2当地球上发生月偏食时,在月球天空将发生什么现象? 答:月球天空发生日全食或日偏食。 3在地球上,有可能在午夜观测到日食吗?在哪里? 答:有可能。是在北极圈到北极,南极圈到南极的范围内。 4本书图5—5表示发生在北纬45度冬季,日没前不久的一次日全食过程。认真分析图中的各种因素,然后仿照该图的设计,另绘一幅表示发生在南半球同纬度夏季日出后不久的一次日全食过程。(提示:南半球的周日运动是逆时针方向) 答:如图所示 ①天赤道向北倾斜,天南极为仰极,即在南半球。 ②天赤道与地平圈交角,即为当地余纬,故为45°S。 ③太阳周日圈(赤纬)在天赤道以南,故为南半球的夏季。 ④日月在东南方升起。

2009年7月22日早上8h10m日全食过程。(四川康定30°N) ①天赤道向南倾斜,天北极为仰极。可知是在北半球; ②天赤道与地平圈交角即为当地余纬,故纬度为30°N; ③太阳周日圈(赤纬)在天赤道以北,故北半球正值夏季; ④日月正在地平东方升起。

5什么叫食限?食限的大小决定于什么?什么叫食季?食季的长短取决于么? 如果日偏食限为17°,试求其食季的日数。 答: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者相冲)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食限大小决定于黄白交角的大小,月地距离和日地距离的远近。 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取决于食限。 如果日偏食限为17°,其食季的日数是(17°×2÷59′=34.57日) 6发生日食的次数比月食多,为什么对一地来说,看到月食的次数比日食要多?答:这是因为。月食时见食的地区广,日食地球上只有狭窄地带可见。 7若今年8月发生月食,那么,明年7月可能发生另一次月食吗?今年10月有可能吗?为什么? 答:明年7月可能发生另一次月食。今年10月不可能,多次月食需要在年初、年终发生一次。 8 如果黄白交点停止移动,而黄白交角变得同黄赤交角一样,那么,日月食条件 将有怎样的改变? 答:食季固定,食限变小。(白道与赤道平行)

GIS教学大纲2012

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21111102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 英文名称:Geography Informat System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 44 实验学时:20 学分: 4 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科学本科 先修课程:地图学、测量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制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总学时为64,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GIS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征、数据采集方法、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空间分析技术与空间建模、数据输出、GIS开发、GIS工程组织、GIS 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实验教学贯穿GIS数据处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对GIS的理解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GIS相关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GIS数据处理流程的技术方法和技巧;初步具备用GI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为后续与GIS相关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熟练操作和使用2到3种流行GIS软件。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围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践应用能力(“三基一用”),制定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强调新思维、新突破。实践教学要明确实践应用能力(地理数据采集、数据编辑、数据管理、分析和输出五项基本能力)地位和作用,结合地方实际开展能力培训。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以理论考试和实验测试、课堂质疑和小论文、读书报告等形式为主要测试手段,以教、研、讨等互动形式为主要课堂组织形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拟在3年内实现双语(中英文)教学模式(英文原版教材),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词汇积累,为以后的学术交流和文献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要求 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绪论 ·GIS基本概念·GIS组成、功能与应用·GIS研究的内容与相关学科·GIS发展历史 第二章:空间信息基础 ·地理空间数据描述方法·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质量 第三章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空间数据源·空间数据采集·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 第四章空间信息分析 ·空间信息分析模型·空间信息分析方法·数字地面模型及应用 第五章GIS产品输出 ·空间信息输出系统·GIS产品类型 第六章GIS工程与标准化 ·GIS工程·GIS标准

地球概论第三版金祖孟编著_全部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第三版金祖孟编著_全部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 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 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 西方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 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 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 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 E、W;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ε=23°26′)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 2.8当δ=h,t=A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 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已知:S=t=Q=6h38m,t★=21h50m,故根据 公式:S=t★+★有:★=-15h12m(8h48m)2.10t=2h39m 2.1190°-35°+ε=78°26′,90°-35°+ε=31°24′ 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 太阳赤经()春分():0°、0°、0°、0h;夏至():0°、90°、ε、6h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 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