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1.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正)”号可以省略,如+4可以写成4。

2.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负)号不能省略。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有些是约定俗成的,比如: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上升为正,下降为负;零上为正,零下为负;海平面以上为正,海平面以下为负……

有些是相对的,比如:如果向东为正,那么向西就为负……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先定一个基准,然后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高于或低于基准的那一部分。比如:把某次考试成绩90分作为基准,超过的分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分数用负数表示……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整理及典型题型:“负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资料

一负数的初步认识一、正、负数的意义和写法 1.认识温度的单位。 温度计左上方的“℃”表示左边的刻度是摄氏度;右上方的“℉”表示右边的刻度是华氏度,摄氏度和华氏度都是温度的计量单位。 2.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1)在温度计上,以0℃刻度线为分界线,0℃刻度线上方的刻度表示零上温度;0℃刻度线下方的刻度表示零下温度。 (2)零上30℃记作:+30℃或30℃,+30读作:正三十;零下30℃记作:-30℃,-30读作:负三十。 3.+25℃和-25℃表示的意义。 +25℃表示温度比0℃高25℃,-25℃表示温度比0℃低25℃。 4.正、负数的意义。 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5.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1)写正数时,加“+”或省略“+”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带“+”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的“正”字也要省略不读;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用正、负数表示盈亏情况,一般用正数表示盈利,负数表示亏损。 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方向走的路程。 例:小明向东走40米,记作+40米;向西走40米,记作-40米。 3.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平均海拔高度为0米,比.海平面高的用正数表示 ..........,.比海平面低的用负数表示 ...........。 三、借助直线上的点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1.理解表示正、负数的直线。 (1)直线上标有表示0的点。 (2)在0的右边,向右等距离地标有1、2……各点;在0的左边,向左等距离地标有-1、-2……各点。 (3)对应的正、负数到 ........0.的距离相等 .....。 2.明确直线上的数的大小关系。 (1)0的右边都是正数,0的左边都是负数;0右边的 重点提示: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易错点:0是正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易错题: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错因分析:上升和下降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但上升不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不一定用负数表示,要看题目中的规定。 答案:✕ 知识巧记: 正数负数两兄弟, 0的两边来站立; 盈亏升降显神奇, 意义相反要牢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归纳 正、负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1.以0°C为标准,零上20°C,温度比0°C高20°C,可以记作+20°C;零下20°C,温度比0°C低20°C,可以记作-20°C。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平均海拔高度为0米。比海平面高8844.4米,称为海拔8844.4米,可以记作+884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记作-155米。 3.像+20、+884 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4.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正数的读、写方法:写正数时,加“+”或省略“+”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加“+”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的“正”字也要省略不读。 6.负数的读、写方法: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读负数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盈亏情况。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向相反方向行走的路程。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2千米。 借助直线上的点体会正、负数的大小 1.直线上0右边的都是正数,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负数。 2.在直线上,越往右,数就越大;越往左,数就越小。 3.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负数反而越小。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归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沿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通过平移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要用相对应的底和高相乘。 3.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h = S÷ a 4.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求底。a = S÷h 5.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 一组邻边的长度和× 2。 6.周长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三角形的面积 1.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2.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S=a×h÷2 3.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h=2×S÷a 4.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底。a =2×S÷h 5.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并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6.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都相等。 梯形的面积 1.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负数的认识 ( 知识点梳理+巩固练习)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 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 知识点梳理: 1、正负数的读写方法:(1)写正数时,加“+”或省略“十”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 ,加“十”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十”的“正”字也要省略不读。(2)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一”,读负数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2.(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3.( )数都大于0,( )数都小于0。 4、水结冰的温度是(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5、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 ,海拔8844.4米,记作( ),读作( ),表示( )。海拔负872米,记作( ),读作( ),表示( )。 6、数轴知识。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先读一读,再把下面各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0 8 - 2.5 + 309 - 698 +34 正数 2.一潜水艇所在高度为-60米,一条鲨鱼在艇上方10米,鲨鱼所在的高度是( )米。 3.下图是大楼电梯内的面板,这座大楼的最高层是( )楼,最底层是( )楼。 4.电梯上去了16层,又下来了13层,上去可以用+16来表 示,下来用( )表示。 5.某日,徐州市的天气情况为多云转晴,气温是一7℃~2℃, 西北风4~5级。这天徐州市的最高气温是( ), 读作( ),最低气温是( ),读作( )。 6.金星的表面温度可达四百八十摄氏度,四百八十摄氏度写作( );海王星云顶的温度是零下二百一十八摄氏度,零下二百十八摄氏度写作( )。 7.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 ,海拔高度为+450m ,表示( ),海拔高度为-102m ,表示( )。 8.比较大小 31

-3○-4.5 -1.5○- -1○0 9.青青从学校往东走了80米,记作+80米,再往西走100米,这时她离学校的距离记作( )米。 10.某天报纸刊登的天气预报说今天的气温是-10℃~4℃,这表明白天的最高气温是( )℃,夜间的最低气温是( )℃;昼夜温差是( )℃。 二、判断题。 1.任何一个负数都比正数小。( )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 3.因为“4”前面没有“+”号,所以“4”不是正数。 ( ) 4.上车5人记作“+5人”,则下车4人记作“-4人”。 ( ) 5.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 ) 三.下图中每个小格代表1米。 西 东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1)若小明向东走3米记作+3米,则小明向西走6米记作( )米。 (2)小明从0走到5,小明向( )走了( )米。 (3)小明从0开始,先向西走4米,再向东走8米,这时小明的位置表示为( ) 米。 (4)小明从0开始,先向东走6米,再向西走12米,这时小明的位置表示为( )米。 四、选择。 1、如果规定前进、收人、盈利为正,那么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18米表示后退18米 B. -80元表示盈利80元 C.-4万元表示支出4万元 2.下面关于“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0是正数 B .0是负数 C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 )和( )大于负数,( )和( )小于正数。 A .正数 B.负数 C.0 4.下列各数中,最接近0的是( )。 A .-3 B.-1 C. 2 D. 5 23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4单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判断:所有的数除了正数,就是负数。() 2. 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负得越多,数值越小。 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在生活中,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 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 盈利(+)、亏损(-);收入(+)、支出(-); 南(+)、北(-);上升(+)、下降(-) 注:-2和2到0的距离相等,但方向相反。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5.求两数之差: ①两数同号:先去掉符号,再把两数相减; ②两数异号:先去掉符号,再把两数相加。 如:-10℃比-5℃低5℃,6℃比-6℃高12℃。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必须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①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②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如下图: △ADE、△BDE、△BCE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BDEC面积的一半;△AOD与△BOE的面积相等。 3.平行四边形拉伸和平移问题: (1)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面积也变大。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平移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综上:拉伸时,周长不变,长方形的面积更大; 平移时,面积不变,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更长。 三角形的面积: 1.公式推导: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观察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相等。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a×h÷2。 2.两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两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3.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 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2倍。 梯形的面积: 1.推导公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a、b和h分

五上数学知识点1-5单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1、像+4、19、+8844.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都大于0。像-4、-11、-7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正数一定大于负数。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日常生活中的一组相反的量中,如果一个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个可用负数表示;如:盈亏,收支,方向,增减等,盈利用正数表示,则亏本用负数表示;收入用正数表示,则支出用负数表示;增加用正数表示,则减少用负数表示…… 4、两个正数或两个负数相差多少,只要去掉正号或负号后用大数减去小数;※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差多少,只要去掉正号和负号后把两个数相加。 初步认识数轴:(1)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2)-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2.面积单位: 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一个生活小区、校园、广场等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hm2)。 测量和计算大面积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表示一个国家、省市、自治区、湖泊的面积时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km2)。 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h m2)平方千米(km2) 1平方千米 = 100公顷 = 1000000平方米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 1吨 = 1000千克 1千克 = 1000克 4.容量单位:毫升(ml)升(L) 1升 = 1000毫升 5、(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S = a×h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讲解负数的初步认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负数的初步认识 1. 引言 在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将会第一次接触到负数的概念。对 于许多学生而言,负数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适应。但是,理解负数的概念对于日后学习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都是至 关重要的。 2. 什么是负数? 负数是指小于零的数,它在数轴上的位置位于零的左侧。在实际生活中,负数常常表示欠款、温度下降、坐标轴中的左侧位置等。 3. 负数的加减法 在初步认识负数的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负数的加减法。负数和正数相 加时,可以将其看作为正数的减法,而负数和负数相加时则不难理解 为两个负的整数加起来。同理,负数的减法也可以转化为加法来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负数的运算规则。 4. 负数的实际应用 负数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天气温度的变化、银行账户的资 金流动等。通过实际的例子来演示负数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这一概念,并认识到负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个人观点 对于许多学生而言,负数的概念可能会带来一些困惑和挑战。但是,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负数的知识。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耐 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对负数的正确认识和应用能力。 6. 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讲解的负数的初步认识,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负数的概念和运用,从而为将来更深层次的数学学 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思考与总结,我对负数的认识也更加丰富,认识到负数在数学和 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希望通过努力,学生们也能够轻松掌握负数 的相关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文章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讲解负数的初步认识进行了全面的 评估和探讨,结构清晰,深入浅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现在我们来进一步探讨负数的概念和运用。负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 概念,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轴上的位置、数的大小以及数的加减法。 让我们回顾一下负数的概念。负数是小于零的数,它在数轴上的位置 位于零的左侧。通过数轴的形象呈现,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负数的大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负数的初步认识 知识点一: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及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1、认识温度单位:左上方的“℃”表示在左边刻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右上方的“℉” 表示右边刻度的单位是华氏度,我国通常用“℃”来计量温度。 2、认识温度计上的摄氏温度:温度计上,“0”表示零摄氏度,液面在“0”上方表示比0℃高,是零上温度,指向几,就是零上几摄氏度;液面在“0”下方表示比0℃低,是零下温度,就是零下几摄氏度。 3、温度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零上温度在数前加“+”(正号),读作正,或者不加符号;零下温度在数前加“-”(负号),读作负。零摄氏度直接写作0℃。 知识点二: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及正、负数的意义 1、通常规定海平面的平均海拔高度为0m,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是确定正数和负数的标准。 3、正负数的意义:像+20、+88、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负数前面的“-”不可以省略。 4、0的特殊性: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一: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盈亏情况 1、盈利和亏损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情况下,正数表示盈利,负数表示亏损。 2、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等也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表示,通常收入、上升、增加用正数表示,支出、下降、减少用负数表示。 知识点二: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向相反方向行走的路程 向东走和向西走、向南走和向北走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如果规定向一个方向走为正,那么向相反方向走为负。 知识点三:借助直线上的点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1、在一条直线上,用0表示分界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 2、在直线上,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负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 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0左边是负数,0右边是正数。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 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正负数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面积也变大。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法:等积变形):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拼成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4、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h÷2 5、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 6、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7、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8、一个社区、广场、公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 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时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9、面积单位换算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0、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S=a×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

五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单元整理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在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负数的初步认识。 这是一个对学生来说非常有挑战性的主题,因为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他们可能只接触过正数,而对于负数的概念可能感到陌生甚至困惑。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 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负数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负数 1.1 什么是负数 负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比零小的数字,用于表示欠债、亏损、负向移动等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概念也经 常出现,比如气温为零下几度、银行账户出现透支等情况。了解负数 的概念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1.2 负数的表示方法 在数轴上,正数通常位于原点的右侧,而负数则位于原点的左侧。数 轴上的每个点都对应着一个实数,这样就形成了整个数轴都可以表示 实数的图像。通过数轴,我们能更直观地理解负数的概念,比如-3表 示比0小3个单位的数,-5表示比0小5个单位的数。

1.3 负数的性质 负数和正数之间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性质,比如相反数的概念。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当且仅当它们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比如-3和3就是互为相反数的例子,它们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以上是对负数的初步认识,通过简单的介绍和解释,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负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一些特殊性质。接下来,我们将对负数的运算、应用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行探讨。 二、负数的运算 2.1 负数的加法 在负数的加法中,我们需要注意符号的运用。当符号相我们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并保持原符号;当符号不我们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减,并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比如-3+(-5)=-8,-3+5=2。 2.2 负数的减法 负数的减法可以看作是加上相反数,比如a-b可以看作是a+(-b)。我们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来进行运算,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苏教版丨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及能力提升训练附答案

苏教版丨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及能力提升训练附 答案 第一章负数的初步认识 1.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 2. 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 的数小。 3. 在生活中,0 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 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南(+)、北(—);上升(+)、下降(—)……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0℃;-10℃比-5℃低 5℃,6℃比-6 ℃高 12℃。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细心填写。(每空 1 分,共 34 分) 1.(1)生活中通常把零上 10℃记作( )℃,零下 8℃记作( )℃。 (2)如果运出货物 11 吨记作-11 吨,那么+23 吨表示( );如果支出 113 元 记作-113 元,那么+235 元表示( )。 (3)如果小明向南走 200 米记作-200 米,那么向北走 300 米记作( )米;小华 走了-800 米表示她向( )走了( )米。 (4)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在高出海平面 3260 米的山 上,记作()米;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比海平面低11095 米,记作( )米,读作( )米。 2.在 45,2,3,-2,0,+20,-20,1 中,( )是正数,它们都比 0( ); 2 ( )是负数,它们都比 0( )。 3.水结冰时的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一壶水已经烧至92℃,再升高()℃就达到沸点。 4.记录下面的情况时,一般用正数还是负数?请填写在括号内。 (1)结账时有了盈余。() (2)收到保险公司的赔款。() (3)扣了分数。() (4)某市人口出生率降低。() )g,实际每袋5.一袋盐的外包装上标着“400 g±5 g”,这袋盐的标准质量是( 最多不超过()g,最少不低于()g。 6.某班学生体检测体重,体育老师为了记录方便,将体重 58 千克的小杰记作+

五上数学第1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及易错题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正、负数的教学,培养数感,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 1、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三、教学难点: 1、体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来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四、主要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 正负数及零的意义:像+20,+8848,+3260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422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初步认识(二)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像零℃以上与零℃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初步认识数轴:(1)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2)-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知识点一: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1、盈利和亏损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向东走和向西走、向南走和向北走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如果规定向一个方向走为正,那么向相反方向走为负。 3、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等也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表示,通常收入、上升、增加用正数表示,支出、下降、减少用负数表示。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总结】一,温度计 摄氏度的符号:℃ 华氏度的符号:℉ 华氏度=32+摄氏度x 1.8 1, 温度计的看法:先找到0刻度线,再找液面对着的刻度,读出数据。0以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上20℃记作:+20℃ 0以下温度,用负数表示。零下20℃记作:—20℃ 正号记作“+”读作:正 负号记作“—”读作:负 2,温度计的温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温度越低。 例如:20℃高于10℃—10℃高于—20℃ 温度从高往低排列:20℃>10℃>0℃>—10℃>—20℃ 3,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4,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5,这一天的气温是—5℃~~2℃,这天的温差是(7 )℃.

二,海拔:规定海平面的平均海拔高度为0米 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 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4.4米,记作:+8844.4米 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注意: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例如:+20 也可记作20 但,负数前面的“—”一定不能省略. 例题:甲地海拔—40米,乙地10米,甲乙两地地势相差(50 )米. 三,数轴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 0左边的都是负数,0右边的都是正数 数轴上的数,越往右(箭头方向)数越大;越往左数就越小. 例如:3>1>0>—1>—2>—3 四,常见的表示方法: 1,盈亏问题 盈利:用正数表示,记作+ 亏损:用负数表示,记作— 收入:用正数表示,记作+ 支出:用负数表示,记作— 2,方向问题 若规定向南走20米记作“+20米”,则向北走10米就记作负“—10米”3,上升50米记作“+50米”下降20米记作:“—20米” 4,标准质量包装:500±10克,表示此物体标准质量为:500克,最多不超过510克,最少不低于490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练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 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 在生活中,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南(+)、北(—);上升(+)、下降(—)……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6℃比-6 ℃高1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认真填一填。 1、-10℃读作( ),表示 ( );以海平面做0米,+405.8米读作( ),表示( )。

2、如果运进货物8.5吨记作+8.5吨,那么-9.6吨表示( )。如果支出980元记作-980元,那么收入1050元记作( )。 4、用正负数表示下面的数量。 (1)汽车到站后下去10人记作-10人,那么上来20人记作()。 (2)如果-20元表示亏本20元,那么盈利100元记作()。 (3)世界最高城市拉萨的平均高度高于海平面3658米,记作()米;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低于海平面11034米,记作()米。 (4)比零下3摄氏度高6摄氏度记作()摄氏度。 5、如果乐乐向东走50米,记作+50米,那么笑笑走“-5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6、温度计0刻度线以上表示( ),0刻度线以下表示( ),( )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

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篇一: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负数的认识知识点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零上16℃记作+16℃,读作正十六摄氏度; 零下16℃记作-16℃读作负十六摄氏度。知道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 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 存入2000 元用+2000 元表示,那么支出了 500 元就用-500 表示。向东走3m 记作+3m,向西走 4m 记作-4m。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记住正负数的概念。像-16、-500、-3/8、-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3/8 读作负八分之三。+16, +200,+3/8,+6.3…这样的数叫做 正数。正数前面可以加“+”号,也可以省去“+”号。+6.3 读作正六点三。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位置越靠左的数越小,位 置越靠右的数就越大。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负数都在 0 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 0 小,而正数都比 0 大,负数都比正数小。 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如:-8<-6。 【篇二: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 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

的单位。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联 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 学思想和方法。教材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 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 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 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二、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①通 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②要 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③要让学生经历公 式推导的完整过程。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 路。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⑥要 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 的活动线索。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 法运算的理解。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 述数据方面的特点。(2)基本技能: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真题演练)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1、正、负数的意义。 像+2、十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2、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1)写正数时,可以加上“+”号,读出“正”字,也可以省略“+”号,不必读出“正”字。 (2)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一”号,读负数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3、正、负数的应用。 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一、选择题 1.(2021秋·江苏徐州·五年级统考期末)在0、9、﹢17、21、﹣0.38、59中正数有()个。

A.2 B.3 C.4 D.5 2.(2022秋·江苏镇江·五年级统考期末)仔细观察下图,数轴上A点所表示的数是()。 A.0.4 B.0.6 C.﹣0.4 D.﹣0.6 3.(2023春·江苏连云港·六年级校考期末)一瓶橙汁饮料的外包装上标有“净含量:±克”字样,下面()可能是这瓶橙汁饮料的净含量。 5005 A.494克B.496克C.506克D.508克 4.(2023春·江苏盐城·五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温度中,适合表示冰箱冷冻室温度的是()。 A.10℃B.﹣10℃C.0℃ 5.(2022秋·江苏宿迁·五年级统考期末)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首次明确提出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A.祖冲之B.刘徽C.华罗庚 6.(2022秋·江苏南京·五年级统考期末)第一小学冬锻节开始了,在女子一分钟跳绳小组赛中,如果琳琳跳了127下,记作﹢7下,那么菲菲跳了118下,应该记作 ()下。 A.﹢8 B.﹣2 C.﹣18 D.﹢2 二、填空题 7.(2022秋·江苏常州·五年级校考期末)玲玲测得一天中几个不同时刻的气温。照样 +”元表示存入现金500 8.(2023春·江苏连云港·六年级校考期末)银行存折上“500 元。若客户从银行取出35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 9.(2020秋·湖南邵阳·五年级统考期末)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平均分是90分,把

(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负数的初步认识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 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 在生活中,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南(+)、北(—);上升(+)、下降(—)……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6℃比-6 ℃高12℃。 第二章多边形的面积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如下图: △ADE、△BDE、△BCE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BDEC的一半; △AOD与△BOE的面积相等。想想为什么? 4.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6.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法:等积变形):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移动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8.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9.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0. 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 =1000000平方米。 11. 一个社区、校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是就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2. 农村地区常使用“亩”和“分”作土地面积单位,1亩=10分≈667平方米,1公顷=15亩。 13. 面积单位换算进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