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报第六单元

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报第六单元

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报第六单元

第一篇:1111数列,啥玩意啊?

1111数列,听起来是不是让你感觉很神秘?但是实际上,它只是一个

非常简单的数列罢了。这个数列就是由一堆1111组成的,比如说:1111,1111,1111,1111……就是1111数列的前几项。那么,这个数

列究竟有什么特殊性质呢?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数列每一项都是相同的,而且是由数字1组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把1111数列写成这样:1,1,1,1,1,1,1,1,1,1,1,1……这样看,不就是很容易理解了吗?

第二篇:数轴与正负数,究竟是神马关系?

大家在数学学习中,一定知道了数轴和正负数,那么它们之间是有什

么联系的呢?

其实,数轴是用来表示数的相对大小位置的。而正负数则是用来表示

物品的损益关系的。所以,当我们用数轴表示正负数的时候,就可以

看到不同的数在数轴上所处的位置。比如说,正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是

在0的右边,而负数则是在0的左边。而0则是数轴的原点。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数轴来更直观的了解正负数的特性。

第三篇:小学奥数里的大人物

虽然我们还只是小学生,但是我们也能认识一些小学奥数里的大人物!比如说,哈宝钦先生、章家敦先生等等。他们都是小学奥数的知名教

育家,为小学奥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哈宝钦先生是小学奥数的开创人,他曾经创立了小学奥数学堂,培养

了大量的优秀数学人才。而章家敦先生则是小学奥数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小学奥数课程的设计上有着很高的造诣。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

他的小学奥数教育家,都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就让我们

一起向这些大人物致以崇高的敬意吧!

第四篇:学会运用角谷定理,数学不再难

角谷定理是一种关于正整数变换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快捷地计算出

某些数字的变化情况。具体来说,这个定理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数经过

几次变换后会变成1。

其实,使用角谷定理并不难。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正整数n,然后进行如下操作:如果n是偶数,就将它除以2;如果n是奇数,就将它

乘以3加1。然后,我们再次进行这个操作。重复上述步骤,直到n变

成1为止。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字序列,它称为n的

角谷序列。

如果你学会了使用角谷定理,就可以更快捷地完成一些数学计算了。因为这个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找到某一个数字经过多少次变换后会变成1,从而避免了繁琐的计算过程。所以,学会了角谷定理,数学就不再难了!

第五篇: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揭示数学的奥秘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是哥德尔在1931年提出的一种关于数学基础理论的定理。它的核心内容是:在任何一个形式化的数学系统中,都存在着某些命题无法被证明。

这个定理的意义非常深远。它揭示了数学体系的某些奥秘,表明数学系统的完备性是无法被证明的。同时,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它表明了人类的智力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因为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总会存在那些无法被证明的命题,这也是人类智力无法征服的领域。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发现,让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揭示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报第六单元

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报第六单元 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报第六单元 第一篇:1111数列,啥玩意啊? 1111数列,听起来是不是让你感觉很神秘?但是实际上,它只是一个 非常简单的数列罢了。这个数列就是由一堆1111组成的,比如说:1111,1111,1111,1111……就是1111数列的前几项。那么,这个数 列究竟有什么特殊性质呢?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数列每一项都是相同的,而且是由数字1组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把1111数列写成这样:1,1,1,1,1,1,1,1,1,1,1,1……这样看,不就是很容易理解了吗? 第二篇:数轴与正负数,究竟是神马关系? 大家在数学学习中,一定知道了数轴和正负数,那么它们之间是有什 么联系的呢? 其实,数轴是用来表示数的相对大小位置的。而正负数则是用来表示 物品的损益关系的。所以,当我们用数轴表示正负数的时候,就可以 看到不同的数在数轴上所处的位置。比如说,正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是 在0的右边,而负数则是在0的左边。而0则是数轴的原点。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数轴来更直观的了解正负数的特性。

第三篇:小学奥数里的大人物 虽然我们还只是小学生,但是我们也能认识一些小学奥数里的大人物!比如说,哈宝钦先生、章家敦先生等等。他们都是小学奥数的知名教 育家,为小学奥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哈宝钦先生是小学奥数的开创人,他曾经创立了小学奥数学堂,培养 了大量的优秀数学人才。而章家敦先生则是小学奥数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小学奥数课程的设计上有着很高的造诣。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 他的小学奥数教育家,都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就让我们 一起向这些大人物致以崇高的敬意吧! 第四篇:学会运用角谷定理,数学不再难 角谷定理是一种关于正整数变换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快捷地计算出 某些数字的变化情况。具体来说,这个定理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数经过 几次变换后会变成1。 其实,使用角谷定理并不难。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正整数n,然后进行如下操作:如果n是偶数,就将它除以2;如果n是奇数,就将它 乘以3加1。然后,我们再次进行这个操作。重复上述步骤,直到n变 成1为止。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字序列,它称为n的 角谷序列。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教案 六、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数存钱罐里的钱”和“购买文体用品”两个活动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学生熟悉的活动,是他们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本单元通过“小小存钱罐”来认识小面额和大面额的人民币,通过“购买文体用品”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单元的重点不是放在记忆元、角、分的进率上及互换方法上,而应放在购物活动中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上,体会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之间进行等值兑换的不同方法。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一年级小学生比较缺乏独立购物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创设“购买文体用品”和课外活动“小小售货员’,组织学生再模拟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进行算钱、付钱、找钱等的实际操作,体验付钱或找钱的多样性,体会应付的钱,找回的钱、花了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 1.素材的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现实性强。

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存钱罐使每一孩子的秘密,里面到底存了多少钱,时刻牵动着他们的心。本单元的学习就以他们所熟悉“小小存钱罐”为话题切入,学生看到这一素材,立刻会感到亲切,从而引起学习兴趣。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按材料来分,有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有“元”“角”“分”为单位的人民币。为了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单元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集中安排认识。 3.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认识人民币是为了使用人民币,反过来再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也可以徐金兑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 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10角,1角=10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 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建议: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检测卷第六单元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最新修订版) 苏教版一年级(下)第六单元使用 (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计算题。(共30分) 1.直接写得数。(18分) 45+8= 70-3= 6+54= 28+30= 61-5= 34+5= 86-50= 52-6= 39+7= 63-8= 26+8= 49+4= 74-7-20= 46+20-8= 9+66+10= 31+7-25= 99-59+6= 87-5-7= 2.用竖式计算。(12分) 43+39= 91-45= 60-37= 7+83= 76-67= 55-8=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找规律填数。 7、14、21、28、( )、( ); 80、72、64、56、( )、( )。 2.在○里填上“>”“<”或“=”。 52-8○42 36+7○40+3 4+28○40+28 50○56-8 67-6○67-7 35+8○53-8 3.一个数十位上是8,个位上是6,这个数是( ),这个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大( )。 4.根据算式“38+27=65”,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数。

65-38=( ) 65-27=( ) 5.明明有20元的人民币,买了两支9元一支的钢笔,明明用了( )元,应找回( )元。 6.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6=21 ( )-6=27 63+( )=71 三、选择题(在正确答案的“□”里画“√”)(每题3分,共18分) 1.下面哪道算式的得数是六十多? 51+7□ 76-9□ 23+32□ 2.如果“l7+□>25”,□里面应填怎样的数? 8□比8小的数□比8大的数□ 3.苹果有32筐,梨的筐数比苹果多得多,梨可能是多少筐? 32筐□ 36筐□ 84筐□ 4.王老师和张老师带着39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选( )座的汽车比较合适。 大客车45座□中巴车39座□小汽车4座□ 小明和小红一共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38节□76节□ 66节□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题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情境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3+5= 4+3= 5-4= 8+1= 7+2= 9-6= 2+6= 7-3= (指名学生说算理,进一步强调计数单位。) 2、观察计数器提问: (1)30里面有几个十?80里面有几个十? (2)7个十是多少?4个十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你想走进鲜花盛开的苗圃看看吗?请你把看到的、发现的秘密悄悄地告诉身边的小伙伴。(同桌交流) 师: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3、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小组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6、摆小棒:先摆一捆,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览室》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阅览室(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编写说明 教科书通过阅览室的场景,引入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学生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科书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探究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前两个问题是探索算法,是教学的重点;最后一个问题的应用,是在前两个问题基础上的抽象和提升。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教科书借助图、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引出学生熟悉的减法数量关系,并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探索整十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重点突出了把1捆小棒拆开是10根,计数器十位上的1个珠子拨到个位上是10个珠子,强调“借1当十”的道理。 ·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学习竖式计算。脱离计数器直接用竖式计算整十数减一位数,这

是上一问题的抽象和提高。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一般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这个问题既是巩固应用,又是拓展提高。 试一试 ·收了多少个玉米? 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熊弟弟收了多少个玉米”这一问题。在比多少的背景下理解减法的意义,解决有关问题,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说一说,下面的计算对吗?如何修改? 通过对错例的分析与订正,掌握用竖式计算减法的方法。 呈现两种错误的做法,一种是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比减数个位上的数小,学生用减数个位上的数去减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另一种是学生忘记减去借走的“1”。 ·淘气是这样算的,看一看,说一说。 借助数线进行直观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帮助学生理解“35-8”的计算方法,直观感受减法与“往回数”的计数策略的内在联系。 教学建议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统计表,通过横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4.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5.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写字”“发饮料”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材第62页)时,借助发书的场景,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一共有多少本书”“左边有多少本”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为了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教材第62页“做一做”)。之后,让学生看图,通过思考,想出得数。教学中,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图书馆》同步检测2(附答案)(附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加与减二——小小图书馆》 同步检测1(附答案) 一、 二、用竖式算一算。 27-9 = 60-8 = 三、看谁推得快。 四、一共有40颗糖。 五、

六、小货车一次只能装50箱水果,一辆小货车能一次都运走这些梨和苹果吗?为什么? 七、想一想,填一填。 八、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4 - 2 9 3 8 九、小巧、小军和小丁参加乒乓球比赛,比赛前,每两人要握1次手。现在小巧 握了2次手,小军握了1次。你知道小丁握了几次手,是和谁握的吗? 部分答案: 一、56 52 54 53 55 51

二、18 52 三、90-2 = 88 90-4 = 86 90-6 = 84 90-0 = 90 90-1 = 89 90-8 = 82 90-3 = 87 90-7 = 83 四、40-2 = 38(颗) 五、36-8 = 28(张) 六、44+8 = 52(箱),52 ﹥ 50,所以不能一次运走。 七、30 27 八、 提示:本小题的答案不唯一。 九、小丁握了1次手,是和小巧握的。 学生每日提醒 ~~~~~~~~~~~~~~~~~~~~~~~~~~~~~~~~励志名言: 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9、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0、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一年级数学下册简单手抄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简单手抄报 在一年级开学的最初两个月,家长们尽量抽些时间听孩子说说数学,看看孩子们做的手抄报。店铺为一年级师生整理了一年级数学下册手抄报,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简单手抄报1 一年级数学下册简单手抄报2 一年级数学下册简单手抄报3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数一数 本单元主要是让小朋友结合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或人,数出1-10各数,并能用相应的点子图来表示物体或人的个数。重点是说清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难点是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在数数时要按一定的次序,可边数边打标记,及时检查,不重复不遗漏,注意物或人的数量与点子数量的一致。 第二单元:比一比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重点是掌握一般的比较方法,比如在比较物体的长短或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简易天平进行判断。难点是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可以采用先分组比较,比出轻重,再将每组较重的物体进行比较的方法。 可以采用仔细观察、适度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 总之,比较时要结合具体情境,常用基本的方法,活用简单的推理,巧用灵活的策略。 第三单元:分一分 本单元主要让小朋友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是按照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难点是

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确定分类标准对小朋友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常用的分类标准有:颜色、形状、用途等,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第四单元:认位置 本单元是让小朋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重点和难点是辩认左右方位。要求把小朋友自己作为判断的主体,用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来说明相关情境中的物体哪个在哪个的左边,哪个在哪个的右边。 1.注意学会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 )的( )面是( )”,另一种是“( )在( )的( )面”。如:○◎△☆□●,“△的左面是( )”,我们先盯准△,再伸出左手,看△的左边应该是(◎);“□在☆的( )面”,我们要盯准的是☆,再伸手看□的方位,□应该在☆的( 右)面。要学会根据题目确定观察的标准物,适时伸出左手或右手比一比,多多思考与表达。 2.当人或小动物排成一队时,脸所朝着的方向就是前面,而背对的方向就是后面,这是约定俗成的。 3.多留心生活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多思多问,逐渐领悟。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本单元主要是1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等。小朋友通过学习要理解10以内各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与计算打好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数的含义、写数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数表示的是几,还是第几。 1.数数、认数、读数可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使小朋友感觉到数就在我们身边。如:一天上几节课,第几节是数学课;认识钟面上的哪些数;乘几路公交车等。 2.熟练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会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0以内的数。理解>、<和=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和=,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数学符号,尤其是选择>或<时,要特别注意“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及时进行检查。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对简单图形的认识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简单图形。 3、体验简单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对简单图形的认识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简单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课时】 3课时。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抽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 2、注重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能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知道名称。 2、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3、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能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知道名称。 【教学难点】 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积木、橡皮、砖块、粉笔盒。 【学习方式】 讲解、引导。 【教学过程】 环 节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1、小组活动,分积木。设计学生喜欢的情玩积木分类:挑一挑将学过学生可以搭一搭、摸一摸。活动,以激发学境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木挑出 2、各自汇报分的方法(可按不生兴趣入手一方 创来。设同的标准分类)面复习以前学过 的知识,另一方 面让学生初步感 受物体面的特 点。 (一)教学例1 1、摸一摸1、学生用手摸一摸挑出的长方让学生在摸一摸体和正方体,并说说有什么感觉。的活动中初步感 2、印一印(可自由发言)受长方体和正方 2、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面蘸体面的特点,在 3、描一描 4、比一比印泥印在纸上。 3、印的同时沿着边描一描。 印一印的活动 中,初步感受面4、收集印、描出的图片比一比在体上,通过描 5、分一分有什么感受。一描再次体验面 6、议一议5、按自己的感受把这些图片分在体上,通过比一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2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二)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2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二)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教材第6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五第5、第6题。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法。 课件、投影、小棒等。 1.口算。(投影出示) 36+2= 70+29= 60+15= 48+50= 4+81= 91+7= 23+40= 9+20= 20+23= 15+3=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8+6= 7+9= 8+4=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教学例2。 (1)用课件演示联欢会场景。

老师描述:在联欢会上,同学们唱歌跳舞表演节目,老师给他们搬来了饮料。(课件显示桌上的一箱饮料有28瓶,零散的有5瓶,一名女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 (2)求“一共有多少瓶”。 ①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8+5。 板书:28+5 ②分小组讨论怎样计算28+5。 ③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甲组代表回答:28+5可以这样算,先把28根小棒凑成30,从5根里面取出2根,凑成30根后,再用30根加上剩下的3根是33根,所以28+5=33;也可以先把5分成2和3,用28加2等于30,再用30加3等于33。因此算出了有33瓶。 老师板书: 28+2=30 30+3=33 乙组代表回答:28+5,我们是这样算的,通过摆小棒,把单根的合并,8加5是13根,满了10根打一捆,20+10=30,30+3=33,所以28+5=33;还可以先把28分成20和8,8+5=13,再用20+13=33,通过摆小棒想到了28+5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8+5=13 20+13=33 同学们分小组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28+5=33。 2.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2题。 在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老师板书: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重要知识点总 结(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3=5 表示:2个一加 3个一等于 5个一,就是 5。 20+30=50表示:2个十加3个十等于5个十,就是50。 70-30=40表示:7个十减3个十等于4个十,就是4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 可以了。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1)不进位 25+2=27 25+20=45 先算:20+20=40 再算:40+5=45 先算:5+2=7 再算:20+7=27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要注意个位上的数和个 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相同数位的上数才能直接相加 (2)进位 24+9=33

24+9=33 先算:4+9=13 再算:20+13=33 先算:24+6=30 再算:30+3=33 ★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不满十,十位的数不变;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 1。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1)不退位 35-2=33 35-20=15 先算:5-2=3 再算:30+3=33 先算:30-20=10 再算:10+5=15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要注意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 相同数位的上数才能直接相减 (2)退位 36-8=28 36-8=28 先算:10-8=2

再算:26+2=28 先算:16-8=8 再算:20+8=28 ★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够减,十位上的数不变, 是不退位减法。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 1(作十),是退位减法。 4、小括号 10-2-3=5 先算:10-2=8 再算:8-3=5 10-(2+3)=5 先算:2+3=5 再算:10-5=5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5、解决连加问题 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1)加法解答 6+6+6=18(个) (2)列表解答 6、解决连减问题 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含答案)

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一、认真审题,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24分) 1.用计数器计算25+8,计算个位5+8=13时,在()位上拨一颗珠子,()位上拨()颗珠子。 2.根据右边的竖式计算73-28时,个位上3减8不够减, 在十位上借“1”后,个位上要算的是()减8。 3.比42少9的数是(),比75多7的数是()。 4.在里填上“>”“<”或“=”。 35+165192-2492-4254+1853+19 64+88235+4737+45100-2420+36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3550-()=8()-8=32 48+()=5442-()=15()-17=36 6.在里填上“+”或“-”。 756=6943=7229389=47 6628=3856=39172738=65 7.荣德小学开展以“红心向党”为主题的作品展,收到绘画作品67件、书法作品25件,共收到作品()件。 8.一(2)班有28个女生和29个男生,老师拿来47个球,每人一个,()发。(填“够”或“不够”) 二、仔细推敲,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2分) 1.想一想,下图表示的算式是哪个?()

①28-8 ②28-9 ③28-1 2.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①54-8②32+9③63-18 3.下面错误的竖式中,哪一个是忘记加个位进上来的“1”的?() ①②③ 4.关于100-52,下面()的想法是错误的。 ①100-50=50 50-2=48 ②100=99+1 99-52=47 ③ 5.龙龙已经背诵了26首诗,还剩8首诗不会背诵。?如果用“26+8”来解决,可以补充的问题是()。 ①还剩几首诗 ②已经背诵了几首诗 ③龙龙一共要背诵几首诗 6.下图表示的不是40-28的是()。 ①②③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人民币的认识备课

第六单元小小存钱罐 ----人民币的认识 课题: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科书第57—62页,小小存钱罐 教材分析: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 1元、1角、1分人民币。 教学措施:

本单元内容生活性很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和钱打交道,但是具体到元、角、分的转换运算学生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教师应多创造情境重点讲解元、角、分的简单计算。通过当堂达标、自主练习、同步训练、单元检测题等措施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信息窗1—小小存钱罐(课本57-5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人民币,纸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二、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习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在教学中借助直观模型,在操作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提供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分层设计作业。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3-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3-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具体设计体系如下: 五、课时作业

图书馆 基础性作业 用竖式算一算 64+8 = 6+47= 29+8= 6+56=明明上午做了24道数学题,下午做了8道,一天共做多少道题? 电池箱里原来有35节电池,我又放进去7节,回收箱里现在有多少节电池? 发展性作业 为美化教室,一年级小朋友养了16盆花,二年级小朋友比一年级多养了4盆。二年级小朋友养了多少盆花? 我们班男生有26人,女生有25人,每人吃一块面包,选()号面包合适。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关于加、减法计算的编排。 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

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例如35+30,先算30加30得60,再算60加5得65。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学生不了解这一点,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材采取了两种情况对照着出现,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又利于减少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教材出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如口算24+9,一是先算4加9得13,再算20加13得33;二是把9分成6和3,24加6得30,30加3得33。教材中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比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且,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的形式,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笔算时,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减,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减的道理。 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对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已经初步掌握。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因此,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结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在练习中出现的。如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先编入了整十数连加、连减,又编入整十数加、减混合与整十数、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课前预学作业 1.口算下面算式(原创) 5-4= 6+3= 3+4= 9-5= 8-3= 7+2= 2.5个十是( )。 8个十是( )。 40里面有( )个十。 70里面有( )个十。 二、课中共学作业 3. 课堂探究单 4.想一想:怎样计算30-20=()呢? 当堂训练: (一)基础过关

5.看图写得数。(课本62页“做一做”1题) 6.计算(根据课本63页第1题、第2题改编) 20+30= 30+40= 80+10= 9+30= 70+7= 50-20= 70-40= 90-80= 80-80= 95-5= (二)变式提升 7.看图列算式(引用课本63页第3题) 8.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有设么发现?(根据课本62页“做一做”2题和63页第4题改编) 3+2= 4+5= 6-4= 1+3+4= 9-4-3= 30+20= 40+50= 60-40= 10+30+40= 90-40-30= 9.解决问题。(引用课本63页第5题)

(三)智慧拓展 10.(引用课本63页思考题) 三、课后延学作业 11.你能用10、20、30、40、50、60这几个数组成下面的等式吗?(原创)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一、课前预习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原创) 20+20= 20+7= 30+50= 40+5= 60+30= 30+8= 想一想: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目,你有有什么发现? 二、课中共学作业 课堂探究单

跟进练习: 3.先用小棒摆一摆或计数器拨一拨,再计算33+4和33+40。 当堂训练: (一)基础过关 4.计算下列各题,(根据课本64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改编) 5+3= 2+6= 40+50= 30+10= 60+30= 35+3= 2+86= 43+50= 30+15= 60+37= 5.(引用课本66页第1题) 35+4= 42+3= 5+23= 7+21= 35+40= 42+30= 50+23= 70+21= (二)变式提升 6.(引用课本66页第2题) 64+30= 93+4= 5+31= 58+20= 86+2= 20+67= 45+30= 4+72= 7.(引用课本66页第3题) (三)智慧拓展 8.解决问题。(原创) 一(2)班有 15 人参加书法小维组,4人参加美术小组,20人参加音乐小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材目标: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4.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5.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写字”“发饮料”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