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航空复合材料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论文

高职航空复合材料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论文
高职航空复合材料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论文

高职航空复合材料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校企合作航空复合材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要求,针对航空复合材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基地构成、设备建设等问题,提出并论证了符合航空复合材料行业特点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of aviation composites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pported by central finance,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positioning,base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construction and other issues, this paper proposed and argued the s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program which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pace composite.

关键词:高职教育;复合材料专业;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osite specialty;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84-03

0 引言

随着世界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越来越要求薄壳体、大承载、高速度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求高性能、轻重量、低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一、总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院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它承担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专业研究及技术开发、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考核、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功能,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基地。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保障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彰显办学特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创新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使所有开设的专业都能够满足实训要求。针对学校原有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本着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双方共同自愿的前提下,共同行使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 三、建设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先进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实训基地的设计和建设的方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实验实训设备要注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核心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 2.生产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环境、场地、布局以及设备配置要仿照企业典型产品或典型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在保证实践性教学有效进行的同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综合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实训基地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开放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社会服务的基地,达到互惠共赢。 四、建设标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以系统集成、搭建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平台为重点,充分体现基础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因此应符合以下标准: 1.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比较先进的仪器设施。 2.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精通业

空中乘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及方案

空中乘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及方案一、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社会需求 空中乘务(艺术表演方向)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它涉及、酒店、艺术表演、形象设计等专业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故此,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今天,它无疑有着很强的市场吸引力。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十分看好,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各大航空公司大规模的招聘人才,更是将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向高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交往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对运输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南昌作为中部经济的崛起中心、高等的密集地,航空服务的规模和水平都需要不断提升。航空企业表示,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正是顺应这个社会潮流而新建的专业。该专业立足于现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面向市场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多种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面向社会,放眼世界,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和发展自己,为培养出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掌握多种先进技术方法的高素质、高质量航空服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前进,通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 该专业必将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二)专业建设的基础 1、教学团队 航空服务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兼教师55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外聘兼职教师16人。 (1)专任教师。职称结构: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20人,助教8人,高级职称比例为29%。专业带头人3人。 (2)外聘教师。有学历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0人,能工巧匠3人。 2、教学条件 空中乘务、航空服务专业目前拥有:客舱礼仪体能实训室1 个,社交茶艺实训室1个、仿真多媒体视听室1个、高标准形体练 功房6个、卡拉ok演唱室1个、多功能语音室1个、形象造型设 计室,才艺展示厅1个,常年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等省内机场建立 起规范的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任务为导向,以行 动为动力,坚持“做学练演”合一的2+2+1人才培养理念,即二年 艺术素养+二年民航基础+一年定岗实习。实行“3+1+1”的证书 结构,即学生五年在校时间,要考取英语、计算机、普通话3个基

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基金项目:上海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A0201-00-031-109)阶段性成果。 在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中,教学性实训和校外实训是实践环节的两种常见方案,校内生产性实训是以上两种方案的必要补充。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意义、特点等进行研究,对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进行有效探索,旨在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酒店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 0引言 酒店管理专业不同于一般的纯理论性学科,而是以服务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训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能否搞好实训关系到酒店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完整性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企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关系到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实训体系可以分为教学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按照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训。教学性实训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包含的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生产性实训即在学校实训基地准备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让学生能够在其中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并创造价值。校外生产性实训是指走出学校的集中性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目前国内大部分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训两个环节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而校内生产性实训环节还处在探索阶段。 1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教学性实训和校外实训的必要补充 一方面,教学性实训通常以模拟实训室为主,虽然能够完成一些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但存在真实性差、实训环境缺失、练习因子呈样本状、情境非立体化和过程断链等弊端,容易造成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片面性,影响实训效果与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尽管酒店管理专业都非常重视校外实训环节,也和校外企业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如上海商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首创上海市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喜达屋亚太酒店与度假村国际管理集团、洲际集团等建立了长期而又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但是通常情况下,实际的实习效果和预期的实习目标之间还是会存在某些偏差。如学生实习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实习生角色转变慢,不能很快适应酒店的工作节奏;酒店分岗挫伤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初入酒店产生人际关系障碍等等。 而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较好地克服上述两个环节存在的各种问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摘要]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发生 器、整合机,反映高职业院校办学方向、教学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意义十分重要。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文章就实训基地的功能与任务、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与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校内外基地的关系、基地组织与管理等作了有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与学术型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技能习得的高仿真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发生器、整合机,反映了高职业院校办学方向、教学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是保障和促进职业院校开展创新活动、培养技能型人才、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物质基础。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关键部分和基础环节。要从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只有突出实验、实习和实训环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就不可能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教学步骤,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是使学生由课堂和书本知识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的重要桥梁,是开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条件。

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方案 序言 农业既是人类社会的“母亲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

化”,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湖南是农业大省,湘潭是农业强市。湘潭生物机电学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坚守中等农业教育阵地,是全省现存唯一的农业类普通中专。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紧密对接本地农业,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为“母本专业”引领农业类专业发展,学校成为省级示范性中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现代农艺专业成为国家重点支持专业,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及其所属的农业专业群为依托、以校园和校办农场为载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 为把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和示范性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地服务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湖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湘教发〔2014〕176号)等文件精神,参照本省、本市“十二五”规划,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产业背景 中国是农业大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湖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水稻、茶叶、油菜和柑橘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素有“鱼米

XX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

XX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 2017年9月

为深入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等7部门《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湘政办发〔2012〕45号)精神,大力推进我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对接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重点对接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发展需求,以职业院校主体或特色专业为依托,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成规模”,融产学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全省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根据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结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区域板块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全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2、校企共建。探索实施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并全程参与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互通、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 3、协同推进。以实训基地设备、技术不断更新为重点,校企协同开展实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统筹基地功能发挥,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

平和运行效益。 4、开放共享。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面向职业院校和社会开放,接受行业企业指导,开展交流合作,承接职业院校师生实习实训、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充分发挥基地使用效益。 三、建设目标 从2014年起,三年内全省共立项建设60个左右“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建设模式。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与规模以上企业(指工科类)深度合作为基础,以一个主体、特色专业及所属专业群为依托,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中厂”模式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必须签署协议,明确资源配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财产管理、师生实训等方面的责权利,并共同制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契约”为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基地参与合作的企业应具有一定的生产或经营规模,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三年内企业对基地建设资金或设施设备的投入应占到基地设备设施总投入的60%以上,且企业规划对基地的总投入文科类基地不低于100万元,工科类基地不低于200万元,中职学校可适当降低;基地具有较强的实体化运作能力,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或拥有自办产业或开展行业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所有制产权明晰、以学校为主体,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

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摘要:工学结合形式多样,其中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有效、可控的途径。文章就其机制、现状、策略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以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实施工学结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基本范式。各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根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有效实践途径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学结合模式多样,其中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一种实践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业已成为职教界的共识。但在实践层面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就目前而言还存在很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全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机制尚未配套成熟,特别是尚未形成产学全面合作的体制与机制;二是由于学生职业能力、企业生产任务、产品质量与效益等因素的制约,使校外实训基地对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缺乏积极性;三是高职院校现有的传统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要求有较大差距,仅靠现有的实训基地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参与顶岗实践的机会。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实行自主经营。与原有校办工厂相比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自主经营与管理,学校可以避免经营企业的压力,集中精力办学;与校外实习基地相比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拉近了校企合作的距离,建立了明确的校企合作机制,明确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约定,加强了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深度融合,使“校门对准厂门,课堂衔接车间”,实现“递进式”能力培养,利于为企业提供“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研究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研究 高职院校在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符合时代要求,满足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同时,必须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环节的提升和必要设备的建设,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和企业科技发展的进程为标准,以实际需求为依据,建立有针对性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要求实现无缝接轨,能马上学以致用,是体现高职院校培养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在社会需求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标签:高职院校实训基地 目前笔者所在某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和学院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努力建设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示范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的正常运转状态,实训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将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在生产实践中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还能培养学生对岗位的理解能力,职业规范化的训练能更好的培养其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1 以“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校企共赢”的模式,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以培养学生“电气安装”和“自动化设备维护”能力为核心,与当地知名企业一起,采用“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校企共赢”的模式,建成了2条生产性实训车间,即“PCB板制作及SMT实训室(车间)”和“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车间)。设备以学校为投资及管理主体,以企业标准化生产车间为标准进行建设,以企业的真实产品作为学生实训的内容,实现校企共赢,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其主要设备和预算如表1。 2 以“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为标准,改造传统实训室,推动课程改革 现在高职的教学模式都在提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别是一些工科类专业。以我院现有的数模电实训室、模拟电路实训室为例,都是按照传统的“以课程模式”进行建设的,基本上是在试验箱上进行一些实验,无法满足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所以,我们把这些传统实验室按照“能力模块要求”,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标准,对他们进行改造,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以此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3 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教学和实训基地管理能力,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年度安排教师培训经费10万元参加SMT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培训等。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办法(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明确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与任务,为学生实训及教学、科研、生产、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基地内涵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根据专业实际,与行业、企业社会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或者虚拟工作空间内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中,对接专业与岗位,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实习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引入企业相关资源,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变消耗性实习实训为创造效益的生产性实训,还可面向市场、社会和企业,开展生产、加工、设计、科研、培训等业务。 二、建设目的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真实、更有效、更接近于未来实际工作岗位的学习环境和过程,确保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要求,使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岗位的要求相吻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团队精神,提高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提供平台和途径。 三、基本要求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要求。以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产品、项目、流程)为载体,企业、行业标准化操作过程为框架,遵循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系统地设计实训项目体系。实训内容应以生产性实训为主,实训项目

的开发应注重以下方面:基于工作岗位基本能力的实训项目;基于企业真实产品生产的实训项目;基于企业真实业务流程的实训项目;基于企业真实管理流程的实训项目等。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环境要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实训基地中的设备配置和布局应尽量贴近企业的真实生产场景,教学环境按照企业生产工序流程设计;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名称、功能、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安全责任等规章制度参照企业规章制度设计。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要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文档资料要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文档资料主要包括: 1.基地概况类:经费投入情况、基地设备台账等设备情况、合作的对象、主要内容、利用率及社会经济效益等。 2.实训项目类:生产性实训项目清单、实训项目资源库(包括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实训教材或学生工作手册、源自于企业的产品库、元器件库及相应的技术文件资料库等)。 3.管理制度类:实训基地按照本管理办法第三部分第3点的要求,制订的管理制度。 4.教学文件类: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标准、实训教学计划、生产性实训项目考核标准、学生实训手册、教师指导手册等。 (五)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立项等其他要求参照《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学院实训基地管理的相关办法规定执行。

关于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和实训车间)文化建设方案

关于进一步完善数控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意义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是中职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实训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推行和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当前职业学校、专业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质量的竞争,而本质上其实际也是文化的竞争。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为提升学校专业办学水平和特色,在校内构建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或构建支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文化,但都还停留在浅层次、简单宣传布置和最基本的设备布局上,并没有对校企合作基地文化内涵建设作过深度的思考。 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训基地进行有效管理、高效运行的根本要求,是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上水平、上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学习、生产效率。先进的特色文化是专业的灵魂,是师生凝聚力的源泉,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品牌专业立足的根基。 针对重形式轻内涵、重物质轻企业师资引入、重实训轻生产、雷同化明显无特色、校企文化脱节等文化建设不足或误区,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的思想与能力、,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示范、引领作用,特此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和生产车间)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二、建设理念与思路 围绕我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评价模式改革实施要求,结合“思想品质好、技术技能强、口才文章秀、体格心理康”的校园文化精神,均衡考虑涵盖师生精神面貌、心理环境、文化传统、专业特色等多种文化的理念,重点加强企业仿真文化的建设,提升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品位,强化职业素养和现代企业文化精神培育功能,真正实现实习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即“校企文化”)的融合。 完善并建成以“精技”为核心,塑造职业特色鲜明的“精益求精、品质为先”的数控专业特色文化,构建一个“心善、嘴甜、手勤、脑活、技高、体健、忠诚”七位一体的机械工程部特色文化体系,全面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性格、提升学生就业竞争的“软实力”。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等物质文化建设。 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是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层面,也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 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共赢合作,在原来1000万实训设备条件基础上再添置普通车床6台,数控车床6台,数控铣床3台,普通立式铣床15台,磨床15台,线切割4台,加

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

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喜”与“忧” 摘要: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特点是:政府、学校、企业协作共建、资源共享,“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目前大多数由政府扶持企业共建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已初步建成,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但这些示范性实训基地,还存在着适用性不强、软硬件不配套、开放力度不够、实训师资短缺、管理水平不高等总是有待改进。 关键词:共享型实训基地;企业化管理;准市场化运作 江苏省高职院校在政府的扶持下,依托行业优势坚持校企合作,创办了若干个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性、共享型”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的“流通现代化工程实训基地”,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的“江苏省直机关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等。这为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社会、辐射周边,实现江苏“两个率先”,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喜”、“忧”参半。 一、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成就 共享型实训基地是政府发挥统筹协调功能,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集中资金投入建设的实训I基地。共享型实训基地面向职业教育、劳动力培训、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桥梁、社区教育和服务的窗口、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结合的平台。 在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各职业院校积极贯彻了这种明确的建设思想,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其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实训基地内部实行集中管理,实现了资源共享 从目前实训基地管理看,优势比较明显的是一种集中管理模式,也就是将学校所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全部集中管理,成立实训中心或工业中心。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基地,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由院领导统筹,由主管教学的院领导分管,成立了“流通现代化工程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由实训中心会同系部制定,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 实训中心在深入研究现代流通服务业特点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单一实训室模式,将原来各系部、专业的独立的实验、实训室进行了功能上的优化和整合, 依托校园网实验管理系统,创建了集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工程——“流通现代化工程实训基地”,下设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财务与投资、市场营销、现代商务策划、旅游与会展等七个实训中心,并通过学院畅通的网络平台,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将各个不同功能的实训室集成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院内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避免了重复投资,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二)初步实现了“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的共享型机制 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就是在学院内以实训中心主任为部门经理,建立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部分子中心可采用租赁制,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训方式与实训过程企业化,实现科学管理。 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是指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加强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确保实训教学优质高效;全面向社会开放,微利经营,缓解我国教育资源不足以及资源分散的矛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流通现代化实训基地”是一种与企业、兄弟院校协作建设的模式。协作单位为实训基地提供兼职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备选型、实训教材建设、实训质量评价;企业的富余设备和最新设备优惠租赁给学院,向协作院校提供就业信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在“流通现代化实训基地”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流通现代化实训基地”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

生产性实训基地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 实施方案 任务(项目)编号:XM-2 任务(项目)名称: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所属任务大类名称: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主持人:姜锐

项目主持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序言........................................................................................................... - 1 -一、建设基础与建设成效 ........................................................................ - 3 - (一)建设背景................................................................................. - 3 -(二)建设基础................................................................................. - 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 7 -(四)建设成效................................................................................. - 9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 10 - (一)建设思路............................................................................... - 10 -(二)建设目标................................................................................ - 12 -(三)标志性成果............................................................................ - 13 -三、建设内容........................................................................................... - 14 - (一)总体规划............................................................................... - 14 -(二)具体举措................................................................................ - 15 -四、建设进展、经费预算及验收要点 .................................................. - 22 - (一)建设进展............................................................................... - 22 -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丁金昌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就如何提高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模式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作一阐述。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特征;主要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并不多见。这里,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笔者认为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2.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

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

XX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项 目建设可行性方案 1

为深入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等7部门《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湘政办发〔2012〕45号)精神,大力推进我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对接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重点对接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发展需求,以职业院校主体或特色专业为依托,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成规模”,融产学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全省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根据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结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区域板块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全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2、校企共建。探索实施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并全程参与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互通、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 3、协同推进。以实训基地设备、技术不断更新为重点,校企协同开展实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统筹基地功能发挥,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益。 2

4、开放共享。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面向职业院校和社会开放,接受行业企业指导,开展交流合作,承接职业院校师生实习实训、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充分发挥基地使用效益。 三、建设目标 从2014年起,三年内全省共立项建设60个左右“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建设模式。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与规模以上企业(指工科类)深度合作为基础,以一个主体、特色专业及所属专业群为依托,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中厂”模式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必须签署协议,明确资源配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财产管理、师生实训等方面的责权利,并共同制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契约”为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基地参与合作的企业应具有一定的生产或经营规模,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三年内企业对基地建设资金或设施设备的投入应占到基地设备设施总投入的60%以上,且企业规划对基地的总投入文科类基地不低于100万元,工科类基地不低于200万元,中职学校可适当降低;基地具有较强的实体化运作能力,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或拥有自办产业或开展行业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所有制产权明晰、以学校为主体,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 2、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形成“校企联动、合作育人、协作 3

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中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重要和最显着的特征就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岗位针对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实习活动,实训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训实习必不可少活动场所。 一、实训基地要素分析 实训基地从宏观、静态层面具有五个要素。主要有实训基地的存在空间、经费来源(包括用房和设备的所有权)、经营主体、活动领域(实训实 习活动的内容)、社会价值(主要指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要使职业学校 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实训基地不仅仅是资金筹措、设备添置等筹建问题,更是一个运行机制的创新问题。从实训基地的社会价值,可以分为“教学型”实训基地和“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一般,“教学型”实训基地开展的是“消耗性”实训实习活动,“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开展的是“生产性”实训实习活动。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 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现状分析 1、设备情况 目前,机械与电子技术中心下设子中心的设备资产情况如下:

2、场地情况 二、建设方案 1、建设总体思想 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相关专业的特点突出技术服务和技术研究的理念。在建设中,通过部分硬件设备的投入,形成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校内硬件环境,利用校内实训场地和设备的资源,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体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思路,并为构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奠定一定的硬件基础。通过“软件”建设,实施“教、

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凸显中心的示范作用。 2、各子中心硬件建设方案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心 该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数控加工为切入点,吸引企业的部分生产任务和产品的开发业务,从而在满足学生实训的前提下,实现与企业工作业务的结合。 该中心主要的加工设备设备包括数控车床4台、数控铣床5台、加工中心1台(3轴),从设备的配置来看,除了2台数控车床和1台加工中心为07年采购的设备之外,其余均为05年采购的产品,主要功能是满足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训工作。目前已通过在现有场地中开辟一块技术开发区域的方式,初步实现了将产品设计和产品加工规划在一起的场地布局。 在吸引企业生产任务的目标上,因校内设备数量不够,在承接企业批量生产任务上不具备优势。若要在硬件设备上投入较多的数控设备,一方面资金缺口大,另一方面场地条件限制明显,故在资金和场地有限的条件下,不适合在硬件设施上投入较多的设备。 从另一角度看,由于本中心已经初步建立产品开发环境,并具有加工中心设备,在承接企业小批量生产任务和企业产品开发和试制方面具备有利条件。故在硬件投入上,投入少量高端加工设备,从而达到吸引企业的目的。 具体投入情况如下(按划拨的基地建设费用进行预算) 2)电子技术中心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按照三部委办公厅《关于申报2011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46号))及附

件《2011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遴选基本条件》等有关文件精神,在全面分析近年来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面对专业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经过系统的调研、论证,并结合本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方案,作为指导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制造业取得快速发展,其经济总量不断增大。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全面接轨,正在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加工制造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加工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支柱性产业。预计未来几十年,加工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天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聚集地为目标,发展壮大以现代制造业为龙头的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国家宏观产业政策支持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区加工制造业十分发达。宝坻区政府早在2007年就把加工制造业和现代设施农业确立为我区优先发展的主导性产业。目前,我区机械加工制造企业有200余家,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7家,在建大型企业4家,从业人员达7000余人。据了解,总投资达11亿元的新实丰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兴凯埃泰克有限公司、联德机械有限公司即将落户于宝坻区天宝工业园区。加工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为专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中、高级新型技能人才的短缺,特别是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基本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已成为制约加工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学校的发展,特别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规模、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受到了宝坻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快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