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复习要点

富贵不能淫复习要点
富贵不能淫复习要点

《富贵不能淫》复习要点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答: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答: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4,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答: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答: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7,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答: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8.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9,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答: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新归纳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 一: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 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 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 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 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 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 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 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三、生字难字(略) 四、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富贵:指有钱有地位。淫:使……迷惑。 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居所。得志,与民由之:实现; 实行。

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是:这。 焉得:怎么能。威武:威胁暴力。 五、结构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六、习题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不能淫》课程教学设计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泱泱中华,岁月沧桑。多少悲与喜,多少胜与败,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一些朴素的哲学思想,却宛如皓月当空,历经无数轮回,依然散发着光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这篇课文中,看一看什么是“大丈夫”,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颇有所获。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yǎn rǔ wù fū 公孙衍.往之女.家无.违夫.子 2、朗读节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多种形式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 三、疏通课文。 1、重点词语解释。 岂:难道。诚:确实。大丈夫: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安居:安静地生活。熄:这里指战火熄灭。 是:这。焉:怎么、哪里。得:能够。为:是,称得上。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丈夫:男子。 冠: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命:训导。之:去,到。戒:告诫。女家:指夫家。女,同“汝”,你。 戒:谨慎。夫子:妻子对丈夫的称呼。顺:顺从。正:正理。 2、课文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

《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文学常识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注释: 1、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2、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4、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居(2):住所。 5、得志:得,实现。 6、与民由之:由:实行。之:代志向。 7、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 8、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9、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形容意志坚定。移:使??????改变。 10、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意思是: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威武:威胁暴力。屈:使……屈服。 三、结构、内容、写法: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问题探究: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文中哪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像公孙衍与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 文学常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编著的。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 《富贵不能淫》 一、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二、一词多义 戒:往送之门,戒.之 (告诚) 居: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 必敬必戒. (谨慎) 居天下之广居. (住所) 之:母命之. (代词,她,代指女儿) 道:妾妇之道也(道理)住送之.门 (动词,去、到) 独行其道(道路) 三、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真诚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直,正义 四、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 2.贫贱不能移. (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 3.威武不能屈. (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五、课文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标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六、问题探究 1.主题思想: 《富贵不能淫》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先直接反驳,对景春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再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孟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与孔子并称“”。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 1、解释:富贵:淫:居天之下广居: 得志,与民由之:独行其道:安居:熄: 是:焉得:威武:无违夫子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翻译:(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大丈夫的做法: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大丈夫的操守: 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习题练习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4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6.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7.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10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11.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点 1、注音: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2、通假字:往之女家 3、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今义: 4、一词多义: (1)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第二个:

《富贵不能淫》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富贵不能淫》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义。 2.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但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分析内容 提问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明确: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提问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明确:“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提问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明确: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公开课教案】《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诚熄命戒.正由道淫移屈)、虚词(焉),并背诵名句。 2.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3.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学习重点:目标1、目标2 学习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指导背诵。 教学流程 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作者简介 ppt3-4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2.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圈点出不会读的字及不会解释的词,生成问题。

3.解决学生存在的读音识字问题。教师展示ppt5—9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女.家(rǔ) 富贵不能淫.(yín)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命:教导、训诲。 戒.之:告诫。女家:指夫家。夫子:指丈夫。 正:准则,标准。由:遵循。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乱,迷惑。移:动摇。屈:使屈服。 古今异义 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命运) 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面) 词类活用 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通假字 女.家:女同“汝”,你。

4.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交流点拨】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Ppt10 4.翻译重点句子。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交流点拨】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交流点拨】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交流点拨】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交流点拨】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二、文本精读深层探究 1.熟读课文,思考: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新归纳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新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 一: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三、生字难字(略) 四、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富贵:指有钱有地位。淫:使……迷惑。 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居所。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实行。 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是:这。 焉得:怎么能。威武:威胁暴力。

五、结构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六、习题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1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

21 富贵不能淫 原文和译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是妇女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 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 主张。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常识 孟子(约前372 年~约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一)古今异义 1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母命之 3.以顺为正者 4.富贵不能淫 (二)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戒之曰。省去主语“母亲” 2.判断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大丈夫”的标准。 (1)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2)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3)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主旨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解释,明确了孟子关于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激励人们要坚持正道、不畏强权。

2017-2018八上教案《孟子-富贵不能淫》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2017.12.5初二(5)公开课赵令福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3、学习文章的说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流畅雄辩的说理风格。 2、通过点拨和合作探究,理解孟子的思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大丈夫”的含义,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孟子散文的特点。 难点:学习文章的各种说理方法。明白“大丈夫”的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语有云: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已经。驷马: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由四匹披甲的马所驾的战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骏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大丈夫能屈能伸(大丈夫能屈能伸是一句经典名句,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那究竟“何谓大丈夫?”,两千多年前孟子对此做过精辟的阐述,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孟子去了解他笔下的大丈夫。 二、解题 本文选自《孟子译注》,出自《滕文公下》,题目是编者加的,源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的“富贵不能淫”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指代大丈夫)迷惑。 三、走近孟子 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人称“亚圣”。主张“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等。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与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了解孟子思想: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诸候国纷争不断,群雄逐鹿。 统治者过着“庖有肥肉,厩有肥马”;的生活;而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上不够奉养父母,下不够养活老婆孩子;年成好也要终身困苦,遇上凶年饥岁,更免不了要饿死)。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力图达到“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四、朗读全文,注意语音与停顿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五、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翻译课文。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同桌可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富贵不能淫 优秀教案

富贵不能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 【教学难点】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设计意图:从“大丈夫”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走入文本。 二、自主预习。 1.作者资料。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提出了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2.知识链接。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3.字词积累。 [广居]:宽大的住所。儒家用以喻仁。 [正位]:中正之位。 [大道]:正道。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

[得志]:实现其志愿。 [由]:循着。 [淫]:使昏乱。 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的习惯,生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朗读顺畅,停顿正确。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读懂文意。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本,了解文本意思。 四、再读课文,研读感悟。 1.大丈夫的做法是什么? 明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是什么? 明确: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大丈夫的操守是什么? 明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明确: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5.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6.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5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下”。

2020版部编教材《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二、教材注释: (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冠:行冠礼。 (6)命:教导、训诲。 (7)戒之曰:戒:告诫。必敬必戒:戒:谨慎。 (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 (12)与民由之:由:遵循。 (13)淫,使惑乱,使迷惑。移,使改变,使动摇。屈,使屈服。 三、教参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

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人之道。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四、字词归纳: (一)通假字 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二)古今异义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2.子.未学礼乎(古义:你。今义:儿子。) 3.丈夫 ..之冠也(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4.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今义:放纵。) (三)一词多义 丈夫之 .冠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父命之.(代词,指“丈夫”) 往送之.门(动词,去,到) 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戒.之曰(动词,告诫) 2.必敬必戒.(形容词,谨慎)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助动词,能够) 3.得.志(动词,实现) (四)词类活用 1.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2.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3.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4、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 五、重点语句翻译: *(1)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

《富贵不能淫》教案

《富贵不能淫》教案 《富贵不能淫》教案 范文一 1、知识与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你们 的心目中,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大丈夫?那我们今天就随着孟子的脚步,看看亚圣心中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 二、审题辩题 请学生看看标题,重点看“淫”的解释。 点拨学生本文的文体,只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三、了解作者 作者孟子的介绍,师可适当补充。 四、读文识字 诵读课文,对准字音,把握节奏 采取全班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方式,重点对停顿、重音、语气进行指导。 五、理解内容

借助注释、工具书对课文进行疏通文意,个别不理解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六、探求中心 (1)从景春的话中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 (2)孟子对景春的观点是否赞同?原因有哪些? (3)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4)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5)谈谈自己心中的大丈夫? 1、孟子不认同景春的观点,那他的反驳分为哪几个步骤呢? 第一段写景春的论述用反问句表述论点,然后概述现象作为论据。第二段孟子的辩驳,先是反对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从反面论述,接着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树靶子景春的观点 后批男子加冠 顺妾妇之道 女子出嫁 富贵不能淫 再立大丈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范文二

教学目标: 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启发法 3、讨论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俗话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是否男子和大丈夫之间可以划等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看看孟子心中何谓大丈夫。(板书:富贵不能淫)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 三、关于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一部书,相传为他与弟子所作。 四、预习检测,朗读展示。 1、听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注意部分字词读音。 yín yǎn guàn rǔ

人教版八上《富贵不能淫》知识清单

《富贵不能淫》复习学案整理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孟子,名,字。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大师,被尊称为“”,与孔子并称“”。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大力提倡“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出“性善”论。 2.《孟子》是记录言行的著作,共篇。宋朝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字词解释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岂.不诚.大丈夫哉 2.安居而天下熄. 3.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是:焉: 4.丈夫之冠.也 5.父命.之 6.子.未学礼乎 7.无违夫子 .. 8.以顺为正.者 9.得.志 10.与民由.之 11.独行其道: (二)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屈: (三)通假字 往之女.家 (四)一词多义 1.居:居.①天下之广居.②居①:居②:。 2.戒:(1)戒.之曰:(2)必敬必戒.: 3.之:(1)丈夫之.冠也:(2)父命之.; (3)往送之.门(4)妾妇之.道也; (5)与民由之. 4.其:(1)独行其.道(2)必先苦其.心志 四、重点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五、内容梳理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 2.大丈夫的做法: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大丈夫的操守: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答: 4.文中哪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 六、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1分)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贵不能淫教案

富贵不能淫 (一)诗文导入: 屏显: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看一组诗文: ﹝高祖﹞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汉·《史记·高祖本纪》 大丈夫,遇真诀,须要执持心猛烈。——唐·钟离权·《赠吕洞宾》 “所谓大丈夫,动合惊乾坤。——唐·皮日休《七爱诗·李太尉(晟)》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唐·任华的《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大丈夫兮兼文武。——宋·宋太宗《缘识》 大丈夫儿,冰肝玉胆,砺山带河。——宋·葛长庚《沁园春·大丈夫儿》“尔辈杀吾未晚,大丈夫视死若归,无名而死,然亦可惜。”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十有没有发现共同点? 对,都谈论一个共同的话题——大丈夫如何为?今天,我们穿越千年的 历史,回到战国中期,看看孟子是如何论述此话题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到129页。 (二)读文通意 1.学生朗读课文两遍,读顺文句。 2.学生关注特殊词语,读通语句。 关注虚词:全文仅只有140字,却有13个“之”,请结合文章,说说“之”的用法。 关注通假字:女 关注使动用法:淫,屈,移, 3.学生齐读全文,读明句读。 关注对话内容,关注语气词,关注整齐句式。 (一)解读“大丈夫”

同学们,在学第一章的是,我们借助朱熹的“熟读”和“精思”的方法,读通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天老师又再次借助的朱熹的学习方法,大家请看大屏幕: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子语类·学五·读书法下》这次的学习的方法是疑,就如陶渊明所言,疑义相与析,所以,请问同学们,读完此文,你们有什么疑问的吗? 而老师有几个疑问: 1.全文提到多个人物,你能说说他们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哪个思想流派? 纵横家:纵横学派起源于苏秦取得六国相印的合纵和张仪连六国而事秦的连横。合纵即联合各国攻打秦国,连横即各个国家与秦国联合。纵横学派的特点是以口舌为武器进行外交对抗。他们认为战争会使人类发生大量死亡,而如果把军事换成外交,把武器换成三寸不烂之舌,也一样能取得与战争同样的效果。 口述:纵横家,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在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其祖乃鬼谷子,战国时人,籍贯不详,以隐于鬼谷而得名。曾授苏、张、孙、庞四大弟子,皆战国时风云人物。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孙衍和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纵横家智谋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定的国际形势的产物,其兴也快,其衰也速。在汉代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以后,纵横家智谋就很难再有用武之地了。虽然历代都有余音,但却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了。 景春:刘熙曰:“景春,孟子时人,为纵横之术者。” 阅读推荐:《乱世搅局者:战国纵横家集团的鼎盛时代》 2.在本文中,儒家和纵横家开始一场关于“大丈夫”话题的论辩,似乎针锋相对,语气强烈,请看他们的对话: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