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中考模拟卷(初中三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中考模拟卷(初中三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中考模拟卷(初中三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中考模拟卷(初中三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中考模拟卷

本卷总分为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答案一律做在答题卷上。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一、书写(4分)

漂亮的书写,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你在答题中努力做到书写的准确、工整、美观。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今年“五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黑马:指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B.“豆腐渣”工程往往是腐败的孪生兄弟。(豆腐渣:指质量差。)

C.民办高校争吃“教育蛋糕”。(蛋糕:喻经济利益。)

D.小轿车的车价会不会高台跳水? (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运动项目。)

2、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B、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

D、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3、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3)

,草色入帘青。

(4)苟全性命于乱世,

(5)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4、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3分)

示例:潇湘馆丫环紫娟葬花《红楼梦》人物:林黛玉

(1)儿童游戏精神虐杀鲁迅作品:《》

(2)倒拔垂柳五台山镇关西《水浒传》人物:

(3)航海小人国辛辣的讽刺英国历险小说主人公:

5、探究题(3分)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只要写出你的一点探究结果即可,多写不加分)。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探究结果: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4分)

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5分)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洌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①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②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

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③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7.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①滞重()

②冷洌()

8.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时的心情?(2分)

9.“春天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3分)

10.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再从你的积累里,写出一句与主旨句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2分)

11.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或以谈感悟理解,后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一画线句(标有序号)作批注。(2分)

示例: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批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选语句()——[批注]

12.春天的绿意和生机让人兴奋,而更让作者深思,动容的却是春天穿越寒冷抵达的过程。就这一点,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4分)

(二)(15分)

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了的。

宋朝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诗的素质。他的后人说他小时侯是在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诗文后才开始写诗的。稍大后,靠借书来

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毛泽东曾介绍他五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并且告诉身边的同志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曾指出:“应该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又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前人的这些实践和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精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精读和背诵有助于你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你的学识。

我自己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深深感到,对于有些重要著作,必须反复阅读,甚至达到“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中的观点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我曾多次有过这样的体验:想用某书中某一观点说明某一问题时,发现那个观点在自己的记忆中并不清晰,又没有作下笔记,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我后来下决心精读背诵了一批重要著作,这种“找不到钥匙”的现象才大大减少了。

精读和背诵典范著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第一,可以吸取典范作品的先进思想和美学理想,充实自己写作的内容。第二,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使自己笔下消去简陋,增添文采。第三,可以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加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古人将这个规律总结为:多下苦工夫读些书,作文时就会从容不迫。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中的“理想的效果”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15、选出与毛泽东、列宁有关读书的论述意旨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6、“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中的“门”和“钥匙”各比喻什么?(3分)

(1)“门”

(2)“钥匙”

17、第三自然段的几个论据是依据什么顺序排列的?(用文中的一个短语回答)(2分)

18、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3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8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➀舍鱼而取熊掌➁死亦我所恶➂所欲有甚于生者➃故患有所不辟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1.本文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2分)

22.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2分)

➀读完本文,你想到了哪句与本文观点一致的诗句?并写出诗的题目与作者。

➁读完本文,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概述其事迹。

选第题,联想:

(二)(8分)

董永,少偏孤➀,与父居,肆力田亩➁,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➂。

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➃,父丧收藏➄,永虽小人➅,必欲服勤➆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➇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➈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➀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➁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➂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➃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➄收藏:收养。➅小人:贫穷无知的人。

➆服勤:勤劳服侍。➇尔:这样,如此。➈缣:细绢。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凌空而去(2)与钱一万

(3)知其贤

(4)天之织女

24.借助注释翻译下面句子。(2分)

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25.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迪?(2分)

五、写作(50分)

26.根据要求作文

也许你常常感叹自己缺少美:或长相不俊美,或身材不健美,或衣着不华美,或举止不够时尚美,或言谈缺乏流畅美,或歌声没有旋律美……然而,某一个事物、某一个人在那一瞬间给了你触动,让你睁开了发现的眼睛,你发现:原来自己也是美的。

拿起笔,写出你发现自己美的经历,让我们分享你欣喜和快乐。

要求:可叙可议,可夹叙夹议;材料具体,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D

2、(2分)C

3、(6分)(1)随风直到夜郎西(2)黑云压城城欲摧(3)苔痕上阶绿

(4)不求闻达于诸侯(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3分)(1)《风筝》(2)花和尚鲁智深(3)格列佛

5、(3分)生于安乐,不能发现看似平常而又安逸的生活中潜在的挑战,必然危机四伏;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必然赢得竞争,成为时代的弄朝儿;生活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适应人们,但人们必须学会时时处处适应生活。(答一点得满分,多答不加分。)

6、(4分)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5分)

7.①zhì②liè(各1分)8.激动、颤栗。(2分)9.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在涪江边散步时思考(体味)涪江在抵达嘉陵江(汇入长江)前的艰辛历程(3分,其它相近的答案,视概括准确、语言通顺酌情给分)10.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2分)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只要能强调“过程”重要性,均给2分。

例如: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④马克思的“……只有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11.共2分,所作批注,合乎要求,视贴切、精彩、深刻、独到、通畅程度酌情给分。

12.共4分,要求表现“重视过程”,视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的情况酌情给分。

(二)(15分)

13、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2分)

14、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学识;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3分)15、B(2分)

16、某一问题;某一观点(3分)

17、古今中外(2分)18、例证、引证、喻证(3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8分)

19、(1)放弃,舍弃(2)厌恶(3)比

(4)通“避”,躲避。(2分)

20、(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生命,选取正义。(2分)

21、舍生而取义;“舍鱼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或用“鱼”和“熊掌”作比喻)。(2分)

22、(1)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毅《梅岭三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如:文天祥宁死不降元;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2分)

(二)(8分)

23、(1)离开(2)给(3)他(4)的(4分)

24、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2分)

25、(1)知恩图报(2)好人有好报(3)恪守诺言(4)孝敬长辈(写出两点即可)(2分)

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中考模拟卷

一、书写(4分)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

2、

3、(1)

(2)

(3)

(4)

(5)

4、(1)

(2)(3)5、

6、A

B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5分)

7、(1)

(2)

8、

9、

10、

11、选()题,[批注]

12、

(二)(5分)

13、

14、

15、

16、

17、

18、

四、文言文阅读(16分)(一)(8分)

19、(1)

(2)

(3)

(4)

20、

21、

22、选题,联想:(二)(8分)

23、(1)

(2)

(3)

(4)

24、

2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