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2009届学士学位论文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

学设计与开发

学院、专业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学生姓名崔娜

学号200504417008

指导教师姓名李晓岩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年月日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网络的开放性,多样性及高效性为开展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本文在对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作者对网络主题探究模式----WebQuest进行了研究。作者设计开发了一个WebQuest模板,并利用此模板进行了以《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解决》为主题的案例开发,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高质量的WebQuest设计和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webQuest利用网络为教师、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大量的资源,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师生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为评价和成果的展示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对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webquest、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

Abstract:Probing study is a kind of study way which the present course reform in our country advocates.The opening,varie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network have offered unprecedented superior terms for launching the probing study based on network.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urrent situation,directed by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heory of cooperation study,the author studied WebQuest,which is a probing mode based on network.The author designed and opened up a WebQuest template and developen the case“prevention and solution of computer virus”making use of it.It aim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s,develop students’advanced thinking ability and form the learning way of independence,cooperation and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WebQuest design of high quality and the parctice guided by advanced https://www.360docs.net/doc/642399898.html,ing the website,WebQuest provides large quantity of resources to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start exploring activities,broad room to students for cooperation learning and eq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a firm stage for evaluation and achievement display.It can act as a instruction to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state of web.

Key words:webquest、Information Technology、cooperation learning、learning methods of exploration

目次

1导论 (3)

1.1、问题的提出 (3)

1.2、国内外的现状 (3)

1.2.1 国外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3)

1.2.1 国内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4)

1.3、研究课题目标、内容和意义 (8)

1.3.1 研究的目标 (8)

1.3.2 研究的内容 (8)

1.3.3 研究的意义 (8)

2 webquest概述 (8)

2.1、webquest概念 (8)

2.2、webquest模式 (9)

2.2.1 情境 (9)

2.2.2 任务 (9)

2.2.3 过程 (9)

2.2.4 资源 (9)

2.2.5 评价 (9)

2.2.6 结论 (10)

2.3、Webquest的理论基础 (10)

2.3.1 建构主义理论 (10)

2.3.2 合作学习理论 (11)

2.3.3 教学策略 (11)

3 webquest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12)

3.1、webquest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形式 (12)

3.2、基于webquest的信息技术教学 (13)

3.3、webquest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 (14)

4 webquest教学设计案例设计 (14)

4.1、网页设计的技术和特点 (14)

4.2、网页设计的案例 (15)

5 本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1)

1 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重点。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它需要丰富集约的教育教学资源,需要可以充分对话的学习环境,需要记录学习痕迹的信息工具和便捷的学习成果展示场所,而网络恰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已成为目前人们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1995年,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伯尼·道奇 (BernieDodge)教授提出了webQuest模式,即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它提倡学生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专家、搜索数据库、了解最新的报道,并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001年我国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大力倡导在各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目前90%以上的中小学校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己经成为一种共识,顺应了信息时代的要求。

本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主要通过对WebQuest模式的理论研究、基于计算机教学的主题网站开发、应用,探索一条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WebQuest 模式,通过在实践中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修正、在实践中发展,逐步把握这个模式,从而应用这一模式,来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1.2国内外现状

1.2.1国外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美国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是根据地方分权的原则进行的。各州、甚至一州之内的各学区、各学校均保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决定权。他们的课程大多由州及校董事会或家长委员会规定实施原则,然后再由授课教师根据己定的原则编制、挑选教材,安排上课时间,进行教学、评价与研究改进。因此,美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也参差不齐,不同学区不同学校都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但各校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还是基本一致的,即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美国大部分的中学都实施了程度不同、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教育。

美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计算机意识。主要培养中学生对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有一大致的了解。另一个内容是计算机程序设

计,通过学习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使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完成一定的任务,培养逻辑运算和抽象思维能力。

英国于1995年将“信息技术”的概念拓展为“信息与传播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开始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作用和网络资源的开发使用,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工具支持学习和提高传播交流的能力。

为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英国教育机构及时高速学校课程体系结构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信息技术教育向其他学科教学广泛渗透,使学生能经常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树立牢固的信息观念。

日本是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为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获取、选择、整理、创造和传递信息的基本能力,其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已达较高水平。1986年4月,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要把“信息运用能力”摆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加以培养,一再强调教育要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教育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育应当承担的任务在于“积极、认真地培养学生具有应用信息的能力”。

新加坡的信息技术教学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推行“教育电子簿”试验。1999年,新加坡教育部开始推行“教育电子簿”试验计划。电子簿实际上就是一种针对中小学教学需要而制作的具有能够完成学习、作业、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等功能的便携式电脑。其目的在于通过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乐趣和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被理解为上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课,也不能被理解为是一种对各种软件产品的“使用”的教育。各国的信息技术课的价值定位,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信息技术教育从一门纯工具性课程变成一门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1.2.2 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特点

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以普通中学整体改革为背景的,课程共设置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和“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5个选修模块。

2000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并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教育部又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

程”。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

2003年2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出台,并确定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开始实验高中新课程方案。同年7月,教育部核准五家出版社根据新课标编写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并于秋季将这五套教材推进实验区进行课改实验。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迅速掀起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讨论、学习的热潮,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渐渐注重研究新课程的目标,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学习并总结更多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成功案例。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确定为课程目标,改变了原有的“技术本位”的观念,又进一步提出了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的理念,增加了许多人文素养的内容,使信息技术教学理念由原来的混乱走向有序,从随意走向规范。

可以看出,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己经摆脱了传统的课程模式,充分借鉴和接受了外国的课程模式,并在体现自身的特色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充分体现了新的教育知识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指导作用。我国的课程已经从原来的过分追求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开始探索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策略。

总的来看,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跳跃性大、更新快。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教学科目,其内容的变化是极为频繁的,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继之而来的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更新,也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无论对施教者,还是对受教者都存在一个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潮的重新认识与提高的问题。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地设计并优化教学方案,并以指导者身份,积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实践,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顺利步入不断更新的知识海洋。

2)技术性高、实践性强。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技术性高、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特别是软件应用,不能单凭课堂讲解就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操作,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3)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

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中学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4)利用网络技术环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因为计算机课堂有良好的硬件条件,教室随时可以联网,就更能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愿望,而且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课堂,这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条件将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相结合,形成一个开放的、共享的、无交流障碍的学习共同林。另外,信息技术教师更可利用技术条件,发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潜在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2、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接受还需时间。虽然多数教师认可新课标的思想性和前瞻性,对新课改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由于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师们以往的教学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们接受起来遇到很多困难。随着教师依据新课标而进行的研究增多,他们关注的层面多元化了后,反而造成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组织不起正常的课堂教学来。他们期望多一些可供参考的优秀教案。由此可见,对于信息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贯彻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这需要专家和一线教师进一步地沟通。

有教师反映教材的可操作性差,有的觉得现有教材中章节设计过于简单,有的对如何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存有疑问,感到一节课要任务讲解、操作演示,时间己经用得差不多了,相关知识与阅读材料里面的知识要点不知如何处理。有些学生对新教材也不太理解,他们反映:“我们上的是语文课吗?怎么总在不停地讨论、总结方法?”不可否认,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师还没有做好迎接课程改革的准备。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似乎关注技术本身更多一些,缺少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规律的深入理解,加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没有形成较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又不断变化,给教师们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就目前来看,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未能胜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学生对新课标也存在困惑。在采访北京市清河中学时,几位初二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整整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Excel制表和W6rd文档。其中的一位学生说:“我自己家里有电脑,老师没教之前我就会用,而现在也得在课上听讲,课下做作业。”另外的几名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是从一

点不会开始的,学起来稍嫌吃力,学校上机时间短,家里又没机器。这种学生水平上的参差不齐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目前,关于“信息技术课应教给学生什么”有几种很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人认为应教给学生应用软件的使用,有人认为应该谈及编程等高深的技能,还有人认为重要的是信息素养,即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加工信息的思维以及整合利用信息的策略等才是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分析一下当前的教学现状,以下几点引人深思:

L)信息技术课=电脑培训?

什么是信息技术,难道学生会用电脑打印文件、制表格、画几幅图就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果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去上几个月的电脑培训班就能做得到,又何必学校从小学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呢?信息技术课应该有别于电脑培训班的,应用软件的学习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全部,更不是目的。电脑软件的升级换代日新月异,如果是这样,岂不是现在教会学生的知识,等到他们用时已经过时了吗?费了很大力气训练学生一些行将淘汰的技能,则是教育的一种浪费。诚然,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应该从学科学习中得到锻炼,不能把信息技术的内涵理解得太狭隘。

2)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无论是强调信息技术课的应用性还是创造性,它所涉及的只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方面,从这个角度说,这些都不是信息技术课最重要的内容。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才是关键。毕业后,一部分学生会从事计算机应用类职业,一少部分学生会涉及软件编程,但大多数学生却是在运用网络查阅信息。电脑作为网络时代的信息传媒(硬件),人们查询、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将变得十分重要。

3)教研问题

我们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层次比较低,研究的焦点往往局限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至于在教材、教法、评估考试等环节,其研究基本是空白。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还不太成熟,管理体制也不太健全,很多地方是由教育行政部直接管理的。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体制,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教学研究的渠道,没有形成教学研究的风气,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与外界联系较少,在孤军奋战。目前,很多省一级教研室都没有设置专职或兼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因此,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教研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开办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报纸和杂志,多组织和参加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会议等。要加强中学计算机课程建设,参照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系统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理论研

究,提出明确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手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体系,这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当务之急。

1.3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意义

1.3.1研究的目标

本文以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工Dreamweaver技术,设计一个WebQuest模式的主题网页。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高质量的WebQuest设计和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参与设计网页、制作多媒体作品、参与网络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操作能力。

1.3.2研究的内容

本文通过对WebQuest模式的背景、现状、结构的阐述,肯定了此模式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实践中现存的问题。本人把WebQuest引进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开发和应用WebQuest,探索适合计算机教学的模式。

1.3.3研究的意义

WebQuest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这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WebQuest模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WebQuest模式为教师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一种途径。目前,网络被看作是信息资源的空间,基于资源的学习成为研究的热点。WebQuest利用网络为教师、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大量的资源,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师生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为评价和成果的展示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对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 WebQuest模式概述

2.1 webquest概念

WebQuest有2个水平层次:短周期WebQuest和长周期WebQuest。短周期WebQuest是专门为1~3课时的课程单元设计的,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的获得和整合,在每个短周期WebQuest结束的时候,学习者需要处理大量新信息并最终形成对这些信息的认识。长周期WebQuest一般将持续1周到1个月,在3课时以上,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的拓展和提炼,在完成了一个较长期WebQuest以后,学习者对知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能够将知识进行某种方式的转换和迁移,学习者通过制作一些可供他人在线或离线交互使用的多媒体作业来证明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了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避免漫无目的任意冲浪,每个WebQuest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它赋予学习者以明确的方向,给学习者一个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须的、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而且还告诉他们

未来的评价方式,以及概括和进一步拓展课程的方式。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情境(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courses)、评估(Evaluation)、结论(Conclusion)等6个部分(关键属性)

2.2 WebQuest模式

1情境

情境部分需要实现两个目的:第一,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所选主题应与学生过去的经验相关、与学生未来的目标相关,所创设的情境要具有吸引力且令人感兴趣。

2任务

任务部分要阐明学生在完成WebQuest时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WebQuest所设计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应该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作为WebQues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完成WebQuest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更高级的思维技能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这些高级思维技能包括创造性、分析、综合、判断和问题解决等。由教师设计任务,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其集中精力调动各种能力完成任务,并为进一步的交流和互动奠定基础。3过程

过程部分描述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经过的步骤。在WebQuest的过程模块中,教师给出学的建议。在建议中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要扮演的角色或者所要采用的视角进行描绘,也可提供学习建议及人际关系建议。过程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建构知识的脚手架,促进学生实现高水平的认知。它呈现给学生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通过收集、整理信息来回答,这些问题应该促使学生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概括出主要问题,并进行比较、判断和综合。在实施过程模块时,教师应引导并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努力提高思维能力。

4资源

资源部分是一个由教师选定的,将有助于学生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其中大部分资源是作为超链接指向万维网上的信息。学生使用的所有链接都由教师预先设定。资源经过了预选,防止学生在网上迷航。相对于信息的搜索,WebQuest 更侧重于信息的使用。WebQuest采用了网页的形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但绝不排斥信息来源的其它渠道。可以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网上的发现,非网络性的资源也可以使用,包括录像、录音、书籍、讲座、实地考察等方式。

5评价

对基于WebQuest这样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形式,从评价的目的上来说,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评价的重点来看,应关注学生

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表现,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从评价主体来看,可以是学生本身、教师、家长、同学等等。从评价方法来看,难于通过纸笔测验来加以评价,而需要用评价量规表来考察学生的不同方面。从评价的内容看,可以是学生学习表现、书面作业、多媒体作品、网页和其它类型,而每一项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价,标准必须是公正的、清晰的、一致的,并且适合特定内容。

6结论

在结论部分教师要对整个活动进行经验总结,鼓励学生对过程进行反思,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其它领域拓展其所得经验。在这一部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2.3 WebQuest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1.1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体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构建的,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建构主义下的情境教学就是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的。WebQuest 模式为学生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通过学生和教师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使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建构主义者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ogotsky)提出的“最近发展区”(proXimalDevelopmentZone)理论出发,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并建构知识,这就是支架式教学策略。它主要有接收、转换和输出三个步骤。学生在WebQuest活动中接收教师为其设计的支架后,最后要输出支架,完成任务达到教学要求。1.2.基于建构主义的师生观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知识的呈现者,应该重视学生本身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WebQuest中课程的内容由师生共同构建,它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这样的角色始终贯穿于webQuest的六个部分。

1.3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①学习者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活动式探究者”“意义和知识的建构者”。②WebQuest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建构主义主张给学生一些完整的任务,学生要分析需要哪些知识和方法,需要先完成什么,后完成什么,这在webQuest得到体现。网络主题探究学习作为一种生成性学习,学习的具体内容不确定,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丰富的知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2、合作学习理论

WebQuest中采用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的教学方式,体现出了合作学习的思想。合作学习的创始人约翰逊兄弟提出了合作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混合编组、积极互赖、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小组自评。WebQuest活动中每个学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角色,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完成任务。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这几个要素。WebQuest小组活动中,学生必须是积极互赖的一一每个学生都应该与小组成员相互依赖,共同合作,否则凭个人力量是不可能圆满完成任务的。每个学生的成功必须取决于同伴的成功,这就是积极互赖的旨趣所在。显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合作学习策略是我们在网络模式的学习中最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策略,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互促互进,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一种教学策略。在WebQuest实践中,合作学习策略贯穿始终。

3.教学策略

在WebQuest实践中用到多种教学策略,十字交叉形策略、小组评价策略、反思策略是WebQuest中常用到的。十字交叉形策略是通过为学生建构具有多种角度和观点的情境,引导学习者从多个不同角度交叉学习、理解某一概念,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达到全面理解的目的。小组评价策略有两种涵义:一种是学习小组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另一种是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在WebQuest中,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成绩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察和测验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小组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平时在论坛里的表现,缴交作业的时间、数量和质量,与人合作的能力等。为此,在WebQuest “评价区”里制定了对相应内容的评价标准和等级。学生可以及时地依据小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反思策略是教师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的策

略,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是一种有效的深化认知的手段。在WebQuest实践中,要求学生反思既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在学习结束后,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检查所做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是否合理,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3 webquest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3.1、webquest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形式

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对高科技人才的需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让学生学有所用。

1.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的学科分类进行了科学的调整。由于各学科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极大地制约了这些能力的培养,因此,信息技术己被各学科的教师所重视,并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学科的课堂上。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动手能力的训练的特点也需要其他学科内容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在熟悉的知识环境中获得明确的任务以达到训练动手能力的目的。这种双向渗透可以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优势互补。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和基础学科的课程整合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展示平台,教师利用计算机播放自己找到的录像资料及一些板书,计算机的实质是一个播放器。第二阶段,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就是教师做CAl课件,利用课件来辅助教学。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较少。现在,我们提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把学生作为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主体,把计算机作为获取、处理信息的工具来使用。这大大加强了学习的效率,使学生能有效的完成基础学科的学习。这种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就是webQuest。

2.WebQues是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方式

webQuest是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伯尼·道治(BemieDo内e)和汤姆·玛蒂(TomMQrch)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计划。目前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表现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webQuest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习者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实施和完成webQuest。经过分析综合得到的信息,使学习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

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目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使用信息,并帮助学习者分析、综合和评价。WebQuest的优势是可以让学习者更合理地使用时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WebQuest是一个以探究为取向的活动。webQuest根本目的在于架设从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过渡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2、基于WebQuest的信息技术教学

根据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的分类,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四种:1、基于课堂讲授的“问题一探究”教学,即Learn-from。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性学习,简称网络主题探究(WTI),典型代表为webQuest。3、基于因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型教学。4、基于主题学习网页开发型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倡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协作性的学习,所以,webQuest模式在广大中小学课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这是一种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虚拟导师与现实导师相结合;虚拟学伴和现实学伴相结合;网上资源和教材相结合,是一种网络新课程与教学设计和应用的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可以针对授课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在研究中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WebQuest就是这样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学习者所需要的多数信息来源于互联网(Web)。相对于收集信息而言,WebQuest关注的重点是信息的使用,用来支持学生在“分析、综合和评价”级别上的思考。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和交流,处理不很明确的信息”。这种学习方式提倡学生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专家、搜索数据库、了解最新的报道,并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_L 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主题探究式教学(webQuest)是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主题探究式学习。将webQuest在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时,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作用,创设一个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网络探究性学习网站的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软件开发过程,往往需要多种开发环境的支持。这个网站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学课件,而是教学的平台,课内课外都可以使用的平台,并且是真正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这一网站平台中和其他同学既是伙伴又是竞争对手,部分进步较快的学生不仅要和同伴协同发展,又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教师上课用到的教案和课件都提前发布到网站上去,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案做出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任意交流,可以上传自己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以及帮助教师来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

其次,可以利用各种认知工具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提出:计算机网络特征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有了这样一个基于网络的平台,以后无论教师进行任何主题的学习,都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是一个长期协作学习的过程。在基于网络主题探究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制作的网站不仅仅是供来观赏的作品或仅仅是教学课件,因此充分利用网站虚拟社区的交流功能正是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策略的体现。因此,探究如何将webQuest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去是一个新的课题。

3.3、WebQuest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其教学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完成既定任务的学习实践活动。因而其思维往往受到一定的禁锢,形成习惯性接受的思维定势,缺乏创造性,自主性。而在国外,则普遍采用“WebQuest”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教与学的交互性更有利于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网络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可以充分体现信息传播的往复性和三元性(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要求,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WebQuest教学模式可以方便的运用信息技术,采用WebQuest 教学模式将学科知识反映出来,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丰富了教学手段,并且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兴趣,实在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我们当前的教学情形。

四、WebQuest教学设计案例设计

4.1、网页设计的技术和特点

本设计主要采用静态网页技术,静态网页技术是一种主要通过HTML标记语言,按一定的格式整合各种媒体,如图片、文字、声音等,结合WEB服务器实现信息的网络发布的技术。常见的制作静态网页的工具有Dreamweaver、FrontPage 等工具。在WebQuest中网页呈现部分主要通过静态网页制作技术来表现。其主要特点有a.生动活泼的页面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b.依托课程标准,通过学情分析,确定学习任务,设计探究过程 c.展示、分享学生的劳动成果,建立评价标准。d.交互学习的界面,提供师生交流的机会。以讨论、E-mail的形式,提供即时性与错时性两种交互学习环境。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评论、答疑,使之成为课堂学习与课后辅导的有力补充。e.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提炼网络信息,并提供专题资源库。f.利用局域网进行方

便快捷的作品上传9.模块化结构,适于学生和其他教师按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

4.2、网页设计的案例

4.2.1流程

a.确定适合于webQuest的主题

b.分析网络主题探究学习的内容,确定探究学习目标

c.收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d.分析学习对象的特征,确定教学策略

e.利用模板进行网页设计

4.2.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解决》的WebQuest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宏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沟通与分享的个性品质,增强独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全面、清楚地掌握计算机病毒知识,消除对计算机病毒的恐惧感,而且对计算机软硬件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以后学习更加复杂、抽象的计算机知识打好基础。

道德目标:培养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明确在信息社会中个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为人类造福、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观念;不利用高科技制毒、传毒并向他人传播防毒、治毒的科学知识。教学准备:

1、创设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积极课堂

在第三章中己谈到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学习环境,创设一个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积极课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建立一个网络探究性学习网站。网站内容可包括“专题知识区”、“专题资源库”、“专题协作性学习平台”、“师生专题论坛”、“学生成品展示”和“校外专家指导”等部分。这样,学生根据Pl地址,可以随时登陆虚拟的网络学习社区。

2、选择真实主、有意义的任务

WebQuest要求呈现给学生一个真实、有趣、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计算机病毒是人们常谈论的话题,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的任务也激发了学生的一种社会使命感和道德意识,学生非常愿意解决这个使他人以至整个杜会都困扰的难题。

教学流程设计:

导言: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便、快捷,但信息的高速流动也为病毒的传播提供多宽广的途径,病毒已成为计算机的痛疾,无法得到彻底治愈。尤其

是每年4月26日爆发的CIH病毒让全球的电脑用户惶恐不安,当天,只要一开机,病毒程序就会立即发作,破坏硬盘分区表,全面毁灭硬盘上的所有数据文件。前不久,本校一位教授中了“求职信”病毒:同时“中招”的还有一位作家,数十万字的作品被病毒吞噬一空……

任务:

在4月26日即将来临之际,要求学生调查全体师生对病毒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并为他们设计一套方案,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电脑病毒的危害性并提前预防电脑病毒的侵袭。

教学资源:

可以使用如下资源来协助你完成研究:

l、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http://www.antivirus一china.。https://www.360docs.net/doc/642399898.html,/

2、瑞星反病毒资讯网:

http://www.rising.。https://www.360docs.net/doc/642399898.html,/

3、《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642399898.html,.en/netelass/wlfg/23.htm

4、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病毒防治专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642399898.html,.en/ztbd/eomputer八ndex.asp

5、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十一条:

https://www.360docs.net/doc/642399898.html,/2004/05/14/19853.htm

6、法律桥: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642399898.html,w一https://www.360docs.net/doc/642399898.html,/LAW/20051/1521262982871.html

7、中国病毒流行列表

http://www.antivirus一https://www.360docs.net/doc/642399898.html,.en/head/liebiao.htm

8、计算机病毒防治教程:

ttp://www.vipen.eom/SoftView/SoftView_27047.html

教学过程:

学生仔细阅读导言和任务,了解课程的内容。教师把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学生可以采取自由结对的方式分组,同时老师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适当调整。在分好的小组内,由成员共同决定每个人扮演什么角色。每个成员一旦有了角色,就要作好使用上面提供的资源进行研究的准备。学生也可以使用、WebQuest中没有列出的资源,但要记住与小组成员共同分享交流。

第一阶段:认识问题

A.支架问题:

教师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需要向其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对以有知识的回忆和未学知识的渴望。例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计算机病毒”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生物病毒吗?

2、为了掩人耳目,病毒程序在计算机内怎么藏身?

3、如果一张有病毒程序的盘拿到计算机上使用,会不会给这台计算机也带

来病毒?

4、计算机内染了病毒之后,是立即发作吗?

5、为什么把这种程序称作“病毒”?

6、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什么影响?

B.框架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把这六个侧面的问题细化为“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

第二阶段:分工合作、收集信息阶段

由于真实情境中问题比较复杂,凭单个学生的力量是不可能解决的,因此合作学习必不可少。在本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本着学生自主结合的原则,共分成四个小组,着手解决四个子问题:

1、了解病毒的基本知识(定义、存在形式、传播途径及危害性等)

2、了解最新病毒及防范和补救措施

3、调查学校师生对病毒知识的了解程度

4、调查当前流行的杀毒软件和用户使用杀毒软件的情况。

学生们在明确各自要解决的子问题后,前往各处收集信息。第一小组的同学采用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和网上搜索的研究方法进行。第二小组的同学采用专家访谈和网上搜索的研究方法,学习到了许多最新病毒的补救措施第三小组的同学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学校的部分师生进行调查。第四小组的同学采用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走访软件经销商,记录下了当前流行的各种杀毒软件的销售情况以及他们的优缺点及使用方法。

第三阶段:筛选信息,运用收集到的信息设计子项目方案

教学活动重新回到课堂,师生们相互讨论各个小组收集到的信息。各小组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重组。

第四阶段:分享交流大家的信息,合作学习生成总项目阶段

各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以用自制的展板,或把收集到的信息做成幻灯片和网页展示给大家。各小组在掌握了自己小组收集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也认真学习其它小组收集到的知识,并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许多电脑小知识,这些都是平时他们想都想不到的。最后,大家把这些零碎的知识贯穿起来,各小组都可以设计一套“计算机病毒防护及解决方案”。

第五阶段:学生主动生成渴望解决其它问题的需求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面对的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主动生成了和多门学科相关的问题,不仅有计算机知识,还包括人文科学、语言、政治等相关学科的问题。例如学生对win2000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的安装、CMOS参数的设置、注册表的修改及恢复等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和领会学生们的这类学习愿望,及时为学生创造解决这些问题的学习情境。此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要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动手做,并为他们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持。

评价:

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 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设计全集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技能方面: 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 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续表

八、板书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启动Excel 二、认识Excel窗口 三、几个概念 1.单元格 2.工作表

3.工作簿 三者的关系:单元格组成工作表组成工作簿。 四、建立简单的工作表 五、保存文件 六、退出Excel

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技能方面: 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 1.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修改数据的方法。 3.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三、教学难点 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八、板书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勐库中学信息技术 初一年级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基础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编码方式。 2、使学生能进行数制的转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教学过程 1、引言 信息时代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才能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也叫信息的编码,这是

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编码方式。 十进制和二进制 向学生分别介绍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的特点。 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因为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这种运算,所以老师必须一步一步讲清楚,让同学掌握数制转换的方法。 除2取余 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1] 把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 ∴17(10)=10001(2) 让学生练习:11 =(2) (10) 92(10)=(2) 129(10)=(2) 136(10)=(2) 248(10)=(2) 注意: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如果十进制小数不能用有限位二进制小数表示时,那么可以根据对精度的要求,选取一定的

初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学生介绍 自己了解 的计算机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 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 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 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 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 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人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初二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初二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

全新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全新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 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认识 Word 执行时间:2012年____月____日星期___ 总序第____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难点】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 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 (1)“开始”按钮;(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书中第95页练习1(写出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 4.新建Word文档 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 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6.保存文档 教师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7.退出Word 如果退出Word,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 启动Word,要求将练习3以“笑脸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①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在该段后会产生一个回车符,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②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DOC”;③Word中所有操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菜单中的选项实现,工具按钮可简化操作。 五、布置作业用Word写一篇日记。 【板书】 认识Word 一、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二、启动Word 三、认识Word窗口 四、新建Word文档 方法一:“文件”/“新建”/空白文档/“确定”。 方法二:使用“新建”工具按钮。 五、输入文字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再按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结束。 六、保存文档 1.保存文档 方法一:“文件”/“保存”/输入文件名/“确定”。 方法二:使用“保存”工具按钮。 2.另存文档 七、退出Word 【教学后记】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与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问题应该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本堂教学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版本】 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教材分析】 本课是针对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的设计。本节内容体现的课程内容标准条目是: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采用图表方式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规律并直观形象地表达统计结果,并形成报告。【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高一新生,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学会了电子表格的制作,能够借助简单的函数运算来分析数据。且刚学习过“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会使用工具软件Word加工处理文本信息等,这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表格的基本修饰方法。 ②理解用图表来表现信息的特点与意义。 ③能根据表格数据关系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2.技能目标 ①利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能根据需要修改图表。 ②能够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 ③能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并采用适当的方式组织信息,表达观点。 3.情感目标 ①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重点: ①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②根据任务需求,利用合适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方式表达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以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文档)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 识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建议1课时。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的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接受、处理、发布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

础。...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一点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等基本常识,应该从实践和理论这两个角度来讲。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网站的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的设计(高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教学课题 的设计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以欣赏为主线,介绍设计思想,使学生初步了解设计的整体构思。 2、了解网页设计的关联知识 技能目标: 、了解设计的基本流程 2、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化创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整体构思 四、教材容分析

本节课容为高中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容,它是进行网页制作的前提工作,其重点在于创建的几个步骤,即设计的整体构思。在这部分容中,要求动脑思考的容比较多,所以对于本节课容只在于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完整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暂时只要他们能够策划出简单的就可以了。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上学期,他们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字处理软件的应用,掌握了上网的相关操作(如:接入Internet、浏览网页,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收发电子等等),通过观察,他们对上网很感兴趣。很多学生曾问我:老师,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呀?是谁做的呀?怎样发布到Internet上的呀?那些动画是怎么做的呀?等等。由此可见,他们对的设计也一定有兴趣、有信心。为了使本节课容更好的让学生吸收,我特提前(上节课)给他们介绍了FrontPage软件(包括菜单的介绍、创建站点)。 六、教学方法及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场所以及采

2017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集苏教版

动画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4)理解动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2.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画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亲手用动画软件制作一幅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获得动画制作中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通过下载动画素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欣赏动画的素养;通过了解动画制作软件并尝试制作动画,培养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实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画原理的理解。 2.难点:GIF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是动画的一种古老表现形式。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形象闻名世界,“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也深受大众的喜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的生日贺卡、搞笑短片、MTV、网页广告、益智游戏等极大地丰富了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动画形式的广告、趣味小品和宣传短片。 2.讲授新课 (1)演示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并介绍动画的分类。 ①播放国产传统动画的视频片段,介绍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动画艺术大师对世界动画文化艺术的贡献。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与1920年。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国外的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在技术上有了较大进步。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 课时十七第一节数据收集与录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Excel中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等有关概念。 3.掌握工作簿的建立、保存和打开等操作。 4.掌握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某种工具进行统计。在Office2003中,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方便地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学习成绩,人口,,运动会奖牌统计等等。 教师展示“2006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相关信息表格。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图中各国代表团所得的奖牌总数进行排序,美化,做成右边漂亮的表格。 2、介绍Excel窗口界面 Excel它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能进行数据的输入、计算和输出,能够用形象化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处理功能,能实现数据筛选、排序、数据查询和分类汇总等统计工作,其工作簿共享功能使多个用户能同时处理同一个工作簿。Excel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的电子表格软件。 特点: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 教师可以个人信息资料表格为例,分析Excel窗口,请学生先观察分析,并与Word的软件界面进行对比,找到窗口组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此处要强调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工作区、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介绍Excel中的“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标签栏”等窗口组成情况。 3、学生实践建立通讯录 (1)启动Excel让同学们回忆以前Word软件是如何启动的,再进行尝试: ①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 :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 :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 :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女口,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 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制作者:张义万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对象: 初二年级学生: ◆具备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懂得Word的启动、保存和退出。 ◆熟悉Word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word中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综合操作方法。 ◆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 ◆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有自己特色的贺卡, 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文档中插入各种不同的对象,如图片、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的过 程,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用Word软件来制作电子贺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获得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知识的同时,体会在word中综合文字、图片等的处 理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使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插入对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的格式(色彩搭配、位置摆放) 设置。

成功之处: 1、教学引入设计新颖,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常用 的数学函数的使用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意识。 3、本节课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不足之处: 1、在学生做完画圆程序,加入有交互性的InputBox函数和画圆语句时,老师可以讲得更少些。而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总结InputBox函数的两个参数的作用,效果会更好。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全集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 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技能方面: 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八、板书 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如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要求学生讨论在Word 中怎样绘制这个表格。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 学生讨论在Word中如何绘制 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 预期效果与备注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应 用Word字处理软件,绘制需要对 数据进行大量计算的表格很不方 便。 图1-1

教师布置任务:在Exce 1中制作一张初一(2)班成绩统计表(第3页例1中的表格)。 5 .保存文件 教师讲解:在Exce 1中保存文件的方法与Word中保存文件的方法相同,Excel系统自动为文件添加 的扩展名为 a . ? xls。 教师要求学生把新建的表格以“成绩表”为文件名保存。 三、课堂练习 完成书中第5页课后练习1、2。 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①单元格是工作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单元格中可以输入各种数据。②工作表是由单元格组成的,一个工作簿中可以有多张工作表。③Excel以工作簿为文档文件,文件的扩展名为“ xls”。 五、布置作业 通过查阅报纸、期刊等方法制订一张组装电脑的报价表,要求写清各种配件的名称以及价格,取好给出多种方案。 学生上机实践,在Exce 1中制 作一张初一(2)班成绩统计表。 学生学习保存文件的方法,并 完成任务。 学生上机实践。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小结。 学生在处理表头时会出现问 题,教师应及时给出提示。 学生可以掌握在Exce 1中保存 文件的方法。 学生可以完成保存文件的任 务。 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 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板书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启动Excel 二、认识Excel窗口 三、几个概念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教学设计 学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第三课数据统计与分析 执教: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1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工作表的特征和功能; (2)知道用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工作表进行基本数据的统计; (2)能利用公式或函数来进行数据的统计; (3)会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管理数据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统计、分析和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灵活的使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把工作表中函数的应用确定为重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函数的搜索和对数据整体的分析。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在11岁~12岁。他们思

维活跃,且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普遍薄弱。其学习动机主要是兴趣型,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较浓。但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许多操作已比较熟练,但知识不全面;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了解较少;少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四、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的分析。 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更好的发挥。教学策略的设计注重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1、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求知欲; 2、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引导学生通 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借助多媒体优势设计巩固练习,使练习具有典型性、生动 性、目的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初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心的喜怒哀乐;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我们的身边与大量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对我们有用的,因此我们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那么处理信息又是如何的呢,首先是获取信息再处理信息最后输出信息。(板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苏教版

第八单元动画制作动画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4)理解动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画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亲手用动画软件制作一幅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获得动画制作中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通过下载动画素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欣赏动画的素养;通过了解动画制作软件并尝试制作动画,培养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实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画原理的理解。 2.难点:GIF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是动画的一种古老表现形式。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形象闻名世界,“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也深受大众的喜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的生日贺卡、搞笑短片、MTV、网页广告、益智游戏等极大地丰富了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动画形式的广告、趣味小品和宣传短片。 2.讲授新课 (1)演示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并介绍动画的分类。 ①播放国产传统动画的视频片段,介绍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动画艺术大师对世界动画文化艺术的贡献。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与1920年。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国外的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在技术上有了较大进步。1961年-1964年,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一部长达120分钟的规模巨大的作品,它创造的孙悟空形象闻名全世界。 1979年,王树枕、严定宪、徐景达导演的《哪吒闹海》,1980年徐景达导演的《三个和尚》等动画片,都是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②播放计算机平面动画和三维动画,使学生在感受动画艺术性的同时,体会动画的技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主题八畅游因特网任务一准确地搜索信息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主题八。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搜索到自身所需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网络信息的基础条件,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发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工作原理,了解并正确使用“关键字”,掌握基本搜索技巧,并能根据信息需要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新生在网络知识、能力方面的群体差异,如原就读于城镇小学的学生学校及家庭都拥有电脑,能经常上网,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能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资料查找,而原就读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信息化建设较落后,对网络特别是网上信息查找较为陌生,教学需由浅入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能在实践中掌握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并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能主动探求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 过程与方法:能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字进行合理选择和提炼,掌握一些适合自己学习和操作的搜索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搜索引擎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极大便利;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关键词的选择技巧、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搜索技巧。 (一)激情导入 1.播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十二生肖》片段,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自己的生肖传说。(学生动手搜索并七嘴八舌说出自己所属生肖传说。

教案--初中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