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解析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解析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解析

第三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

第一节自然、结构与符号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

一、新进化论

1936年,《人创造了自己》,提出了考古学上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化的三段说。

提出了“新石器时代革命”、“城市革命”等术语:来描述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

使进化论得以从“蒙昧”、“野蛮”等民族中心主义色彩浓厚的描绘中解脱出来

试图树立起唯物主义的文化进化史观。

认为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进步,而且世界各种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

1959年发表了《文化的进化》,该书是进化思想的总结;

怀特认为文化尽管是一种超有机体,但也可以通过能量测算来计算其发展过程。以能源的获取作为标准。这是构成怀特与摩尔根的不同之处。

(摩尔根,以食物和生产工具作为进化的标志和衡量的尺度)

文化的进步意味着每人每年利用能量总量的增长或利用能量的技术效率的提高。

文化发展的公式:C=E ·T

C代表文化(culture),E代表人均年利用能量(energy),T代表能源开发的工具与技(technology)的效率;

怀特认为文化是由技术、社会、意识形态三大体系构成的,其中技术体系决定另两个体系。

(1)单线进化论,主张所有的社会都要经历类似的发展阶段,只存在阶段的差别。

(2)文化相对论,与单线进化论完全相反,强调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和独特性,否认各种文化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阶

(3)多线进化论,即他本人的立场,既主张进化,但又考虑到文化相对性。

斯图尔德认为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相似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线索。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也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

斯图尔德提出文化三要素观:即资源、技术、劳力。资源和技术是基础,借着人类的劳力使它们得以结合。在人类试图在环境压迫下求得生存的努力中,劳力是常备的工具,而且几乎所有的社会都必须面对内地的社会压力和外地的环境限制。

怀特和柴尔德与古典进化论者一样关注的是全人类社会的整体进化,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特定社会。他们坚持的是单线进化论的理论。

斯图尔德主张多线进化论。

塞维斯和萨林斯走中间道路,将怀特和斯图尔德的理论进行综合和调和,提出了“一般进化”和“特殊进化”并存的观点。一般进化是怀特的普遍进化,特殊进化是多线进化。

塞维斯根据社会组织复杂的程度将文化划分为五个阶段:队群、部落、酋邦、国家以及工业社会。

(五)哈里斯和拉帕波特的文化唯物论

文化唯物论是文化生态学的分支,主要倡导者是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论实际是文化生态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体。1980年出版的《文化唯物论》代表了该理论的成熟。

马文·哈里斯认为任何文化现象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都有其客观现实的基础。任何采取神秘主义态度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拉帕波特,文化唯物论的另一位主要代表人物。他分析焦点不再是进化本身,转向了用特定文化中特殊因素的适应或系统维护功能来解释这些因素的存在。即把兴趣从环境如何刺激(或阻止)社会和文化形

态的发展这个问题,转到了社会和文化形态如何维持与环境的既存关系的方式。

(六)

新进行论和古典进化论都强调社会和文化的进化和发展。新进化论也拥有一些超越古典进化论的理论创见和方法创新:

(1)新进化论引进了更多的自然科学概念和方法。

(2)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认为文化进化是由人类心智的能力所决定,而新进化论的角度更广,提出了更为全面的看法。

(3)在文化变迁的路线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坚持单线进化,而新进化论同时还重视文化进化的多线性和特殊性。

(4)在研究方法上,新进化论不再受限于古典进化论那种过于抽象、过于包罗万象的宏大理论倾向,开始重视具体的民族的文化变迁的研究。事实上,由于结构功能学派田野工作方法的影响,具体的、整体的民族志研究已成为新进化论研究的基础。

二、

(一)列维-

他部分吸收了“结构”的思想,但其关注点不是经验的社会结构,是人类的思维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关于结构的理论创见分以下几点:

(1

(2)分类就是创造秩序,就是按照二元对立规则来寻求事物之间的

(3

(4)符号体系反映人类的意识结构,而意识结构可以抽象成结构模

(5)结构模型有深浅两个层次。与经验现象同构的是浅层结构;深层结构不为意识所及,反映人类的普同心性。

(二)发现文化的深层结构

结构分析的方法:

列维-斯特劳斯将社会结构模式划分为:

有意识模式、无意识模式、机械式模式、统计学模式

有意识模式:也称“家乡式”,是指当地人根据自己对当地社会的认识向向人类学家提供的情况。

无意识模式:是指人类学家不能直接观察到,当地人也没有意识到的真正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人民一般所能认识到的社会现象只是浅层的结构,并不是社会的真正结构。社会的真正结构是人们所不能认识到的,需要人类学家的分析和概括才能发现的深层模式。

结构层次的转换:

他将语言学的转换定律应用于人类学的研究中,他认为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都深藏着一种内在的、支配着表面现象的结构,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寻找这种内在的结构。

(三)列维斯特劳

列维斯特劳斯的三角形式的研究——亲属关系理论、神话逻辑、图腾分类

他受到法国社会决定论、英国结构—功能论、索绪尔和雅各布森的结构语言学、符号学等多种理论的影响。

它在哲学自传《忧郁的热带》中提到的“三个情人”:地质学、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结构主义从人类学迅速影响到了其他学科和领域,但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反对结构主义的回应。质疑结构主义否认有意识的主体/个人在社会和文化过程中的相关性,同时也质疑结构主义否认历史或“事件”对结构是否存在重大影响。

三、

从本质上讲,象征人类学(symbolic anthropology)就是把文化当成象征符号加以探讨的人类学思想和研究进路。象征人类学的关键词是符号,尤其是“公共符号”。

四、公共符号:指的是事物、关系、活动、仪式、时间等,也就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的人们赖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情感的交流媒体。象征人类学比较有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大流派,格尔兹和斯奈德,特纳和道格拉斯。

格尔兹和斯奈德:提倡从符号体系来解释人类行为。

格尔兹受韦伯影响,明显代表了主要关注“文化”运作的早期美国人类学的一个转变。

特纳和道格拉斯:受英国结构功能论的影响,强调符号体系研究的同时关注符号与社会结构的既分离又相互印证的关系。

特纳受杜尔干影响,代表了主要关注“社会”运作的早期英国人类学的一个转变。

格尔兹

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大学期间他主修文学和哲学。先后受到克拉克洪、帕森斯的思想的影响。1956年,他在分析了此前几年在印尼的人类学田野工作中所获得的资料基础之上,完成了具有浓厚民族志色彩的《爪哇宗教》,1960年后,他对印尼的巴厘和爪哇等地进行了系统的田野调查,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一种深度的文化理论。

著作:《文化的解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

格尔兹理论体系中的关键词是“理解”,是在解释之上的解释。

格尔兹认为,文化不是封闭于人们头脑之内的某种东西,而是存在于

公共符号之中,透过这些符号社会成员彼此交流世界观、价值取向、文化精神(ethos)以及其他观念,并传承给下一代。

斯奈德深受帕森斯的影响,主要致力于对文化这个概念的关注。

(二)

特纳受训于英国结构功能论的格拉曼支派,这个支派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为要分析的问题为稳定是如何在构成事物常态的冲突和矛盾之上被构建和维持的。

要分析的问题为稳定是如何在构成事物常态的冲突和矛盾之上被构建和维持的仪式机制

阈限(liminality)、边缘(marginality)、反结构(antistructure)、交融(communitas)等

玛丽·道格拉斯:强调符号结构和社会结构同时并重,主张把符号—语言法则的分析贯穿到社会分析中去,揭示社会运行的象征逻辑。两个主要关切点:象征和社会

最能代表道格拉斯理论成就的的是《洁净与危险》。

第二节

结构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派

一、结构马克思主义

结构马克思主义(structural Marxism)就是结构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主

要在法国和英国得到发展

1965年,阿尔杜塞和巴利巴尔发表《〈资本论〉读后》一书,标志着结构马克思主义的出现

认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决定力量不在于自然环境或技术,而在于社会关系结构。尽管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生态学的考虑,但却将其纳入对社会和政治的生产组织的分析

反对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分离,

张物质关系和仪式形态的互相维持、调和与结合

除了强调经济生产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之外,还强调从社会再生产关系角度来探究社会和文化

缺陷:

将文化概念简单化为“意识形态”,虽说分析者能够将文化观念和社会关系的特定结构关联起来,但却显得过于极端,而且还导致了新问题的产生,即如何将意识形态与更为广泛的文化观念联系起来。其次,由于它主要从神秘化的角度来看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倾向,这使得该学派几乎所有的文化或意识形态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功能主义的色彩,因为这些分析的目的就是显示神话、仪式、禁忌等是如

何维系现存秩序的。

二、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后仍然相当活跃。

代表人物:

沃勒斯坦、弗兰克、沃尔夫、哈特

政治经济学派的主要理论灵感来自政治社会学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低度发展理论”。

结构马克思主义主要关注规模较小、分散的社会或文化,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人类学研究方式;政治经济学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大规模的区域性政治经济体系。政治经济学派主张,对非西方社会和文化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对其传统社会文化模式的探讨,还必须考察这些模式被冲击、渗透、改造,甚至消灭的过程。

(二)政治经济学派民族志的特点

政治经济学派吸收了文化霸权等概论,注重阶级意识、文化变迁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历史描述。

(1)不同地方文化的单个描述无法全面反映现代的文化潮流和现实,离开了世界政治经济背景就无法准确地研究边缘社会的象征体系和

文化形态。

(2)尝试在区域、民族和全球的政治经济场域中探讨文化的差异。

(三)政治经济学模型的缺陷

政治经济学模型过于强调经济因素,太多强调工资、市场、资金联结、经济剥削、低度发展等。很少论及这些经济关系所涉及的权力、管制、操纵、控制之类的关系。因而如奥特纳所说,政治经济学不够政治。

三、

20世纪80年代,人类学的研究方向从理论模式的探索转向对行为者的实践和实际理念的研究。这个转向旨在解决社会理论中长期未决的课题,即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实践理论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传统社会文化描写的信念上的表现。实践论关注的理论问题是结构与人的关系,力求在结构与人的行动之间探讨辩证关系和人的能动性。

实践论的主要倡导者:

英国社会理论家吉登斯、法国人类学家布迪厄、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和奥特纳等。他们都关注两套相互关联的术语:一套是实践、应用、行动、互动、活动、经验、展演;另一套则是关于做这些事的人:媒介、行动者、人、自我、个体、主体。

实践理论解释的就是一个给定社会和文化整体(系统)之形式和意义的产生、再生产及变迁。

对布迪厄来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宇宙观、社会结构、认

知的集体表象、文化解释体系等。

XXXXXXXXXXXXXXXX

实践既是策略性的个人行动,也是文化再造和社会秩序重塑的途径实践含义非常广泛,可以指任何人所做的事情,即人类行为的所有形式,而这些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具有一定的社会含义

实践理论主张,行动或实践是一个实用主义的选择和决定,或是主动的谋划与规范。

人的行为与体系之间关系的两大问题:

即体系如何影响行为?

同行为如何创造体系?

布迪厄承认文化对行为具有最深刻、最系统的影响,对行为者的世界观、理念、情感等有制约作用。

同时又认为文化对行为的制约有局限,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文化也是人的创造物。

萨林斯认为,复制社会文化体系的不是社会化和仪式,而是日常生活的实践。这些实践体现了组织和支配体系的时空和社会秩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常规不仅受到内在组织原则的制约,而且还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原则。

萨林斯认为,把不合规范的实践视为阶级斗争不能解释问题。

到底什么驱使了人们的实践--自利益理论

第三节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

一、

20世纪60年代,西方思想界出现了一个质疑权威、质疑科学主义、质疑结构的思潮。这个内容庞杂、主张繁多的思潮被统称为“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主要诉求的是“质疑”,或者说德里达所倡导的“解构”。

就人类学来说,在结构主义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同时,人类学领域开始出现三种自我批:

首先,反思人类学的传统田野工作调查实践、关于田野工作的认识论及其作为一种社会科学方法的地位

其次,对人类学在处理与传统部落(殖民化)的关系,以及与其自身的调查过程和学科史有关的历史背景、系统性社会不平等和权力等课题时,所表现出的不敏感或无能进行批评,尤其表现为对人类学与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的历史关系的质疑。

最后,重新阐释人类学的文化分析概念对欧洲哲学(尤其是阐释学),及其对传统观念和传统民族志写作的影响。

这些自我批评的理论根源部分来自马克思主义和阐述学。

这些反思、质疑和讨论最终促成了后现代思潮在人类学领域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声势浩大的“写文化”大争论。

人类学似乎已经不再能够完成其传统任务,提供“异文化”生活的整体、客观描述。这无疑把传统人类学通过田野工作所建构的权威放在了被质疑的位置上,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人类学者应当描述

质疑权威,尤其是西方白人男性的权威;

质疑宣称能得到完全代表真理的知识的科学主义,认为理论并不等于现实;

质疑集体意识的存在,认为意义在互动过程中得以产生;

质疑所谓的价值中立及文化研究中“象牙塔”的存在,凸显出写作的政治这个问题;

高举相对主义,质疑宏大叙事,兴起小叙事。

将后现代主义简约表述为:质疑是基调,解构是手法,政治被凸显。

二、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人类学领域产生了所谓的后现代人类学,但是后现代人类学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用法:

一种是指结构主义之后力图摆脱结构概念影响的后结构人类学;另一种则是指一种对人类学学科功能和性质的本位问题加以质疑的人类学潮流,也被称为反思人类学。

反思人类学的特点:

其一:在认识论意义上,反对把人类学知识当成脱离于社会和政治经济之外的“纯粹真理”,承认人类学者在材料整理和意义解说上的主观创造性;其二:在研究和写作方法上,主张把知识获得过程中人类学者的角色作为描写对象,并给予被研究者自己解说的机会。

大力倡导反思人类学的主要人物:克利福德、马尔库斯、费舍尔、布恩等人。他们主要从三种社会理论那里得到灵感,马克思主义(一)反思人类学的反思和创建新文本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民族志文本加以分析、解剖和批评。

反思人类学的第一个批评对象就是自马林诺斯基以来人类学界所坚持的研究范式,“科学的参与观察者”模式。

“全观性”(totality)的叙述结构。

批评者指出:

长期以来人类学者采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没有对这些方法本身的有效性进行思考,从而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问题和矛盾

另一个批评对象是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模式。他们指出,解释模式与传统民族志的“客观”模式不同,专注于从社会成员的观点来理解象征符号。但问题在于,这种模式通过与被研究者的移情(empathy),好像研究者本身从背景中完全消失了。

后现代人类学反思传统民族志方法,其主张被称为“实验民族志”

把人类学者和他们的田野工作经历当作民族志实验的焦点和阐述的中心;对文本进行有意识的组织并讲究艺术性;把研究者当成文化的“翻译者”,对文化现象进行阐释。

三、理论范式多元化与人类学重构

(一)人类学的重构特点与趋势

特点:不再简单地区分“我们”和“他们”,或者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不再恪守“传统与现代”的简单二分法。

多点(multisites)田野工作

“空间反思”

趋势:对全球化和地方的研究,生物学与文化的研究

(二)

哲学思潮对人类学理论的影响,特别是对:

进步论(progressivism)、原始论(primitivism),德国理想主义(idealism)自然法则论(natural law)等。人类学与哲学的关系十分紧密。

三组根本性问题:

(1)文化与人性;

(2)个体与群体;

(3)科学与人文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解析

第三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第一节自然、结构与符号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 一、新进化论 (0柴尔徳的文化进化史观 1936年,《人创造了自己》,提出了考古学上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化的三段说。 提出了“新石器时代革命”、“城市革命”等术语:来描述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 使进化论得以从“蒙昧”、“野蛮”等民族中心主义色彩浓厚的描绘中解脱出来 试图树立起唯物主义的文化进化史观。 (二)怀特的文化进化标准 认为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进步,而且世界各种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 1959年发表了《文化的进化》,该书是进化思想的总结; 怀特认为文化尽管是一种超有机体,但也可以通过能量测算来计算其发展过程。以能源的获取作为标准。这是构成怀特与摩尔根的不同之处。 (摩尔根,以食物和生产工具作为进化的标志和衡量的尺度) 文化的进步意味着每人每年利用能量总量的增长或利用能量的技术效率的提高。 文化发展的公式:C= E ? T

C代表文化(culture), E代表人均年利用能量(energy), T代表能源开发的工具与技(technology)的效率; 怀特认为文化是由技术、社会、意识形态三大体系构成的,其中技术体系决定另两个体系。 (三)文化史解释一一观点(斯图尔徳) (1)单线进化论,主张所有的社会都要经历类似的发展阶段,只存在阶段的差别。 (2)文化相对论,与单线进化论完全相反,强调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和独特性,否认各种文化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阶段。(3)多线进化论,即他本人的立场,既主张进化,但又考虑到文化相对性。 (四)斯图尔徳的文化牛态学 斯图尔德认为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相似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线索。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也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斯图尔德提出文化三要素观:即资源、技术、劳力。资源和技术是基础,借着人类的劳力使它们得以结合。在人类试图在环境压迫下求得生存的努力中,劳力是常备的工具,而且几乎所有的社会都必须面对内地的社会压力和外地的环境限制。 怀特和柴尔德与古典进化论者一样关注的是全人类社会的整体进化,

人类学史复习提纲

人类学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人类学-是自然史的分支,是研究人类和人类种族的学问"。更简明地说,人类学可以称为"人的科学"。它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自然人,第二部分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换句话来说,是研究社会人的科学。 人类学可以划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人类学的观点一般以英、美两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学者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其研究领域应包括人类的体质、心理、文化、社会、语言、民族、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庞杂。在他们那里,传统上习惯于将人类学划分为两大部分,即研究人类自身体质特征的体质人类学和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特征的文化人类学。狭义人类学是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和俄国,人类学一词传统上却仅指体质人类学,日本的一些人类学研究机构也仅限于研究人类的体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他们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学"这一概念,认为人类学是专门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同时也包括对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的研究。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死于公元前322年。他不仅是用"人类学"这个名词的第一个权威,而且在上古时期,对于人的研究在亚里斯多德那里达到了顶点。他奠定了动物学的基础,创立了"生物阶梯"的思想。按照他的这一思想,一系列生物体的地位逐渐升高,呈阶梯状排列。亚里斯多德是绝对没有进化论思想的,但是他提出的生物以阶梯形式排列的原则对于后来18世纪进化论学说的发展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亚里斯多德在确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涉及人与动物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方面的论点。但是在对人手作用的评价上,他认为人之所以有手是由于智慧所致,从而明显地表现出其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地方性的知识"-这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写了一本叫做《地方性知识》的书。这种"地方性知识",以区别于其它知识形态,特别是实证论者假定的"普遍性"知识形态。在格尔兹看来,知识的性质是地方性的、多元的,因为人们生活所凭借的符号系统是特定的、地方化的、分殊性的,借助这些符号系统的作用,意义结构才得以形成、沟通、设定、共享、修正和再生。这个系统的作用,是甄别日常行为的意义和类别,地方性知识力图维持这些特定的意义系统,并根据它去组织行动。 4、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科学,包括研究过去和现代人体的一切发展和变异 5、赫胥黎-达尔文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是一位杰出的英国博物学家,他在动物学、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学的许多领域都具有很深的造诣。他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达尔文关于类人猿接近于人类的正确判断,并且重点探讨了人类在动物界中的位置问题,在实践中发展了达尔文主义。赫胥黎在人类起源认识史上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的观点,向宗教神学提出勇敢的挑战。 6、新达尔文主义学派-以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和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人为代表的学派。该学派的学者提出了种质选择论,强调对遗传变异的选择作用,因而是对达尔文选择原理的一个重要的说明。达尔文主张生物的渐变进化,而新达尔文主义者在广泛的实验中发现了自然界中的另一种进化方式---骤变进化。这一概念的引入,对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另外,该学派还创立了基因论,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生物遗传变异的机制,使进化论研究有可能深入到细胞实验的层次。但是,由于新达尔文主义是在个体水平上研究生物进化的,而实际上进化是群体范畴的问题,因此,该学派在解释生物进化时,在总体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_New

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

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 彭文斌 郭建勋 [摘要]仪式是作为学科的人类学界定自己的一大支柱,长期以来吸引了学人们广泛的兴趣。由于仪式文化现象的多维性与复杂性,学界对仪式的研究一直众说纷纭,神话-仪式学派、心理学派、结构-功能学派、现象学派、实践-表演学派等应运而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仪式进行阐释。本文根据近年来海内外的相关成果,对仪式研究的诸种学术取向作一简略梳理。 [关键词]人类学;仪式研究;神话-仪式学派;仪式-心理分析取向;社会结构-功能学派;宗教现象学派;仪式研究的实路表演学派 作者简介:彭文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郭建勋,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民族学博士, 研究藏族社会与文化。四川成都610041

会、教区或相似地点举行的庆典和礼拜”。“Rite”则是“指举行礼拜的特定方式,它在各地的乡下举行”。到1910年第十一版《不列颠百科全书》时,有关仪式的现代定义才问世,它综合了泰勒、兰格、弗雷泽等的观点。阿萨德(Asad)认为,“仪式(ritual) 被看做规范化行为的一个类型,它象征或表现了某种东西,而且由此与个人意识和社会组织形成了不同的)联系”。[3]人类学对仪式的专业定义各式各样,各有千秋。有强调仪式中的表演与转换因素的,如波比·亚历山大所言: 就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方面说,仪式是按计划进行的或即兴创作的一种表演。通过这种表演形成了一种转换,即将日常生活转变到另一种关联中。而在这种关联中,日常的东西被改变了。[4] 而在著名的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经典定义中,他更注重仪式的规范与信仰成分,他将仪式描述为: 用于特定场合的一套规定好了的正式行为,它们虽然没有放弃技术惯例,但却是对神秘的(或非经验的)存在或力量的信仰,这些存在或力量被看做所有结果的第一位的或终极的原因。[4] 值得注意的是仪式认知过程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作为分析性的专门性词语,仪式出现在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它被确认为人类经验的一个分类范畴里的概念,其本意是将欧洲

人类学10大理论

杜尔克姆 尔干 杜尔凯姆 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流派 ●第一节古典进化论 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 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 2、殖民贸易的促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1、生平与著述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 泰勒是第一个从科学意义上给文化下定义的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 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 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泰勒主张,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

民大民族学人类学2001-2009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民大民族学人类学2001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01年 人类学理论 简答: 1简述莫斯的交换理论 2.简述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 论述: 1试述功能学派的理论要点、并分析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学术观点的异同。2试述米德萨摩亚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有关问题的争论。 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人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单填空 1.整体论 2. 文化相对主义 3. 意义(meanings ) 4. 濡化 5. 人类学包括-- 分支A._B._C._D._ 6. 写出家庭术语的下分类别(3 种为限)A._B._C._ 简答 1.解说人类学如何研究文化的变迁(原因、过程、结果) 2.人类学宗教研究涉及宗教的起源、宗教的仪式及其功能的象征理论等,试说明之。 3.举出1940 年代几位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出版的田野工作代表作(3 本为限),并说明每本书主要依据的理论和作品大意。 04年 人类学概论 一填空 1 弗思(RaymondFirth)是____国人类学家,他六十多年前发表的______,1944年由中国学者____先生翻译成中文.

2 _____是美国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实生活中意义. 3 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_____和______.,这一学派通常被称为_____ 4 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他 人文化. 二名词解释 <西太平洋航海者> 亲属称谓核心家庭成丁礼"船货运动"摩尔根 语言的谱系分类图腾信仰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古典进化论? 2 功能学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 什么是生态人类学? 4 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论述题 人类学包括哪些分支,其内容如何?你认为研究人类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原始文化> 莫斯(marcel Mauss)许琅(火字旁的)光多线进化论<文化的解释> 二简答题 1传播学派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提出了什么主要理论? 2人类学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三论述题 1 试论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和理论缺陷. 2 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得克里夫-布朗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 3 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 05年试题

(完整版)文化人类学理论试题1

民族学2005级文化人类学理论考试试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10分,2分/题) 1、。在民族学的早期专著中,《原始婚姻》一书尽管作出地结论并不可靠,但是在当时地时代影响很大。该书的作者是。 2、在同一阶段内文化为适应生境而提高其适应度的进化,结果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异种文化,这种进化属于进化。 3、苗族血缘认定、通婚界限的界定、财产继承、祖灵归属都以苗族父子连名制命名法为基础,请问以上相关文化因子结成的功能关系属于关系。 4、借鉴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中“语言”、“音位”、“言语”概念,提出文化也是一种语言,它也可分为两层:表露在外具体社会文化现象相当于言语;现象背后潜藏的无意识结构相当于语言。 5、自然条件对文化的影响力在透过社会时,要经过该社会的 三重加工。在经过此三重加工时,因不同民族自身的特点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这就是相同的地表条件,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的根本原因。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鲍亚士学派 2、原始文化 3、文化 4、索绪尔 三、简答题(共30分,10分/题;4道题中任选3题) 1、摩尔根认为人类的家庭是如何发展进化的? 2、怀特如何描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化? 3、为何往往落后民族反而超前,成了后起之秀? 4、民族与种族有哪些区别? 四、论述题(共40分,从两个题中任选一个完成) 1、结构功能主义其基本理论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理论有何利敝得失? 2、为什么说地理决定论是错误的?

民族学2005级文化人类学理论考试试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10分,2分/题) 1、。在民族学的早期专著中,《原始婚姻》一书尽管作出地结论并不可靠,但是 2、在同一阶段内文化为适应生境而提高其适应度的进化,结果创造出千姿百态 3、苗族血缘认定、通婚界限的界定、财产继承、祖灵归属都以苗族父子连名制 4借鉴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中“语言”、“音位”、“言语”概念,提出文化也是一种语言,它也可分为两层:表露在外具体社会文化现象相当于言语;现象背后潜藏的无意识结构相当于语言。 5 不同的文化。这就是相同的地表条件,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的根本原因。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鲍亚士学派(补) 鲍亚士学派的理论基点为文化独立论,即文化是一个独立完整,不依赖地理、经济、社会而存在的自然实体。正因为文化是具体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 无法简单评论,所以必须一个一个地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该学派还提 出了文化平行发展论和“辐合论”。文化平行发展理论提出各民族文化不相连贯,只是相对独立的演进;“辐合论”说明表面相似的文化现象,其来源 可以截然不同。因此该学派重资料,轻推导,力图使资料搜集严密完整化, 使文化的内涵丰富化和多元化 该学派对民族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显著的有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区域论、文化模式和综合决定论。文化相对主义立足于文化具体观的系统认识,是反种族和民族歧视的利器,动摇了欧洲中心论民族学体系。文化区域论反对文化中心的形而上学推理。文化模式是文化分类研究的一种有益尝试,表明了民族分类研究的可能性,是当代文化谱系和族际关系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学考题

北京大学 2005年人类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8*5=40): 1.格尔兹 2.文化霸权 3.差序格局 4.进化论 5.历史具体主义二.简答题(15*4=60): 1.英国功能学人类学与以前人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简述布朗的单系血统。 3.试述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大家庭与小孩子的关系。 4.简述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有关“功能”的不同解释。 三.论述题(25*2=50): 1.试述20世纪中国人类学史的基本演变线索。 2.试论礼物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2005年人类学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8*5=40): 1.地方性知识 2.跨文化比较 3.文本 4.民族语言学 5.参与观察 二.简答题(15*4=60): 1.试述人类学进化论的方法论。 2.试述历史材料在民族学中的价值。3.说明海外民族志和家乡民族志在知识论上各有什么优点? 4.简述主位方法的基本含义。 四.论述题(25*2=50): 1.Ethnography可以称为“田野志”吗?为什么? 2.试述民族志方法应用于中国研究时遇到的问题? 2004年人类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10 *4 社区后殖民主义结构人类学库拉圈 二简述15*4 1.《忧郁的热带》中作者所宣称的人类学立场? 2.简述《江村经济》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3.人类区域关系档案的内容 4.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的内容 三论述25*2 1.努尔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的立论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证明的? 2004年人类学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10 *4

1.年龄组制度 2.人类学的整体观 3.局内人观点 4.家乡民族志 二简述15*4 1.解释人类学的方法论特点 2.民族中心主义持续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3.人类学亲属符号表示联合家庭和多偶制家庭 4.后现代人类学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25*2 1.跨文化研究在人类学中的地位如何 2.现代民族志的缺失何在 2003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一:概念解释 1.涂尔干 2.费孝通 3.格尔茨 4.传统 5.社会结构 6.象征人类学 二:简述题 1.简述博厄斯的人类学理论贡献 2.简述新进化论 3.简述结构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4.简述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5.什么是文化相对论 6.简述埃文思-普里查德的人类学观 三:论述题 1.举例论述人类学何以是文化批评 2.论述经济全球化对没个民族文化的影响 3.试论利奇的过程理论 人类学方法一:概念解释 1.民族志电影 2.民族中心主义 3.田野工作 4.客位研究法 5.拉的克里夫_布朗 6.遗留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实验民族志的基本特点 2.简述仪式研究的社会人类学视角 3.简述比较研究对人类学的意义 4.简述参与观察所获资料与文献资料的几本差异 5.什么是格尔茨解释人类学的“深描” 6.简述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的研究方法 三:论述题 1.试论《努尔人》的方法论意义 2.人类学的概念是这样建立的 3.试论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对人类学方法论的主要贡献 2002年试题一. 概念解释 1.进化论 2.博厄斯 3.米德 4.结构主义 5.利奇 二. 简述题 1.简述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 2.简述宗教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政治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应用人类学 知识点整理

《应用人类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应用人类学的名称 应用人类学(applied anthropology)丹尼尔布林顿(美国人类学家)1896 拉德克里夫布朗(英国功能主义)1930 实用人类学(p r a c t i c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g y)马林诺夫斯基1929“科学的人类学应是一门实用的科学。它的任务不在于阐明这些和那些制度的起源史,而在于指出这些制度在某一社会中的作用。不是为了更确切的描述,而在于教会与这些民族有关的殖民当局和企业主,为了更适当地达成自己的目的,应该如何去对待这些民族。” 行动中的人类学(a n t h r o p o l o g y i n a c t i o n) 戈顿 布朗 行动人类学(a c t i o n a n t h r o p o l o g y)索尔塔克斯(美国)、1940末50末“建立为人民使用的人类学家”直接去研究人民在社会文化变迁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呼吁人类学家站在人民的一边。 发展人类学(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t h r o p o l o g y)霍姆伯格 因为他主要从事社区发展研究 人类工程学(a n t h r o p o l o g o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埃利奥特 查普尔 主要是对社会现状进行改革核对将来社会进行规划。 辩护人类学(a d v o c a c y a n t h r o p o l o g y)决策人类学(p o l i c y a n t h r o p o l o g y)过去应用人类学多为社会中没有权利的族群或人们辩护 近年来多从事政策研究有关 2、概念 在承认人类社会不断向进步的方向发展的前提下,把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社会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改善和改进人类社会不尽满意的地方,以促进人类社会想进步方向发展的学科。同时也从事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石奕龙课本说法) 是人类学研究领域,也被认为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的责认为是人类学的应用研究。应用人类学是一门在承认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下,把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社会的认识和知识,应用于改善社会现状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 3、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基础研究、纯理论研究、基本研究、基础理论研究) 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认识各种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阐明其根本原理,沉声新的理论知识的研究。 在广泛意义上认识有关的客观对象。成果以理论形式出现。有较大普遍性。目的是认识本质和发展规律。总而言之,是一种知识的获得。“不带价值观念”“价值中立态度” (2)应用研究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的应用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为认识和进一步改造克尔观世界,产生新知识提供新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介于基础研究和开发活动之间的中间环节。 目标在于,当以基本假定、理论构成的政策态度转变为行动时,帮助吧基础研究的成果

人类学理论流派复习资料整理

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新大陆的发现,殖民统治扩张开阔了西方的民族志视野。2)启蒙运动,自然法、社会契约论讨论赋予了“野蛮人”新的认知价值: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化;人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高尚的野蛮人——早期的民族学作品大都出自一些法理学家之手,通过想象他者来确立变革的合理性。3)生物进化论:人类文化的差异被理解成文化进化的差异,人类的多样性被赋予时间意义,具有了新的学术价值,通过想象他者来确立自己的优越性,解释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为什么有不同的境遇。4)知识生产的制度化:学会、刊物、大学职业化。 进化论学派 基本论点:代表人物:巴斯蒂安、泰勒、摩尔根。1、主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而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是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2、人类心智的一致性决定了文化进化的普同性,能把文化推向相似的发展阶段。3、文化的异同所反映的不过是文化所处的进化阶段的的差异,进化速率上的差异。4、文化的异同被赋予了时间意义,人类的差异被理解成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差异。 缺点和局限:首先,他们在解释人类文化现象的时候,只考虑文化现象发展的顺序,不考虑文化现象的其他联系和规律。其次,进化论派大多数把欧洲文化当作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高阶段,而把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冠以蒙昧、野蛮、落后的帽子,因而不免有欧洲中心主义的思想。最后,进化论者把文化的相似性的根源看做是人类心理的一致性,显然忽视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理与生态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作用。 泰勒:1、英国人类学之父,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第一个在近代科学意义为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2、在《原始文化》中,泰勒主要研究的是原始民族精神文化特别是宗教信仰、神话和传说的产生于发展。在此书中,泰勒透彻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基本思想,即全人类的思想是基本相同的。泰勒提出了两大原则,他认为这两条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原理,第一,“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拿一些相同的原因解释相同的现象。”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人和本性的普遍相似性,另一个是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第二,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和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他把各阶段的文化依次顺序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系列,认为所有的社会都要经过从蒙昧到野蛮再到文明的三个基本阶段。3、泰勒的宗教理论:首先,他明确了什么是宗教,泰勒认为最好“把神灵信仰判定为宗教的基本定义”,这个定义是文化人类学史上关于宗教的第一个定义。其次,泰勒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与产生,提出了万物有灵论,认为宗教起源于梦、死亡的思考和解释,它是一个心理的、认知的解释。4、泰勒的婚姻家庭理论:首先,泰勒研究了“回避”习俗,认为居住模式与回避习俗两者之间存在着粘附,即妻子家庭对丈夫的回避是与同妻居联系在一起,反之,丈夫家庭对妻子的回避也是与同夫居想联系的。其次,泰勒讨论了父系继嗣、母系继嗣、双系继嗣问题,这些继嗣包括家族名称、财产、地位与权力的继承。在此,泰勒又一次提出了人类社会是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发展转变的。第三,泰勒对还“产翁“习俗进行了研究,称这种行为为滑稽的行为,同意人类学家巴霍芬的观点,认为”产翁“习俗产生于亲子关系纽带出现转折的社会中。第四,泰勒还研究了抢婚习俗和外婚制,认为外婚制与亲属分类制度相联系。5、泰勒的人类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比较法、残余法和统计法。

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何明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何明教授从艺术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建构、溯源和分类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演讲。艺术的人类学研究必要性可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艺术边界的消解和艺术的文化建构来分析。人类学研究艺术之必要性包括作为文化产品的艺术、作为生活方式的艺术和作为价值观念的艺术。艺术特质提供的可能性在于艺术的情境性、艺术的表达性和艺术的呈现性。从理论范式提供的可能性来看,首先是美学(艺术学)理论范式的转向:德国古典哲学演绎范式的终结;其次是人类学理论范式的转向: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终结。 对艺术人类学的溯源可以追溯到古典人类学的艺术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前工业社会的艺术和艺术的起源、现代人类学的艺术研究:非西方小型社会的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后现代人类学的艺术研究:人文主义方法论与工业社会的艺术研究、对非西方社会艺术资料的援用:探求艺术及审美的起源与构拟艺术史、对人类学理论的征用:建构新的艺术研究范式、从批判理论到后现代理论:艺术研究向社会文化的延展及其与人类学的趋近等六方面。 另外需要把艺术问题置于人类学视野下思考,沃尔夫冈·伊瑟尔(Welfgand Iser)就曾说过:“文学人类学的任务是双重性的:第一,它旨在回答接受理论所遗留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我们为什么迷恋于阅读;第二,文学尽管是虚拟的,但在体积程度上向我们提示了我们人类自身构成的某种东西。”虚构、想象、表演、转换、模仿、游戏、象征等理论范畴建构起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埃伦·迪萨纳亚克(Ellen Dissanayake)的研究更趋近人类学。她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理论起点,通过引用有关艺术的大量民族志资料和自己在斯里兰卡、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异文化生活近20年的体验经历,探索艺术与审美行为的起源和表现形式的最初显现,“寻找所有传统甚至是所有艺术——舞蹈、音乐、文学语言、表演和视觉艺术——中潜在的原则。” 如果从艺术切入研究文化和人的问题,可以看到有三方面的需求:突破演绎理性的束缚而直面与把握生活及其中的艺术实践;突破实证理性的羁绊而深入体

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1

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1、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 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持续殖民的过程,欧洲人越来越多地面对在体质和文化上都与他们迥异的人群,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2)人们对于是否应将这些非欧洲人视为“真正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无法确切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体质和文化的差异;(3)当时流行的解释基于传统的宗教观点,不是根据系统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就在这时,一些学者开始寻求其他可能的解释,而进化论就成为了挑战神学传统的首选,并进而发展成为人类学历史上第一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1859年,达尔文(Charles Darwin)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释了其生物进化论。1871年,他又发表《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明确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猿猴的观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 启蒙哲学崇尚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提倡理性、自然、利益、秩序和进步。在这些社会思想的影响下,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提出了社会进化论。这样,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为代表的社会进步观,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道构成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两大思想来源。 2、谈谈泰勒等人的“残存法”和信仰研究中的进化论。 泰勒认为,文化的演进主要表现为“理性的进步”,而人类看待世界的三种方式:巫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科学的方式,代表人类理性进步的三个阶段。残存,就是仪式、习俗、观点等,被习惯势力从它们所属的社会阶段带入到新的社会阶段,于是成为这个新文化由之而来的较古老的文化的证据和实例。这样,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作为文化的历史证据的这些残存,就可以追溯发展的历史,从而重建文化的演进过程。 泰勒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万物有灵论或泛灵论(animism)。泰勒认为,万物有灵论是宗教的最初形式,并据此构成了其进化图式的宗教发展史。先民们开始是对人的灵魂的信仰,后来延伸到动物、植物以及高山、大河等无生命的物体,形成范灵信仰。之后,范灵信仰发展成祖先崇拜,然后再到精灵崇拜,再到多神崇拜,最后发展为一种一神崇拜。 3、说明传播论的要点及其局限性。 传播论的要点:(1)相信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认定文化采借多于文化发明;(3)认为不同文化间的性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4)认为进化论忽略传播迁徙,并从传播的角度重构人类文化史。 传播论的局限性:传播论以分散的特质及其机械的组合来解释文化,甚至试图构建文化史的方法,遭到了激烈的批评。这些批评者们认为,社会文化是超有机整体,有其自身的结构和面貌。因此文化研究者必须考虑文化自身的主体和能动性,承认社会文化有选择、排斥及整合外来文化要素的能力,而不能任意地对文化进行拆分和组装。 4、试指出文化与人格研究的的要点并作简要评述。 博厄斯历史学派内部的一些年轻的学者主动从其他学科吸收知识而提出了文化模式论。这些人类学者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学派,心理学派。将文化模式论用于解释人与文化的关系,就形成了文化与人格理论。 他们认为,个人是通过对文化的学习、适应来掌握应付环境的手段的,因此文化对人的个性、认识和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5、杜尔干对人类学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杜尔干认为,社会虽然来自个体的整合,但已经超越了个体,拥有独特的性质而构成一个实体。他坚决反对依据个人或心理因素来解释社会的做法,并强调社会现象只能依据对社会本身的研究来解释。 除了社会整体论和社会决定论之外,涂尔干的理论中对人类学有普遍影响的概念是集体意识或集体观念。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cience)是指某一特定的社会的大多数人所

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流派

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流派 ●第一节古典进化论 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 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 2、殖民贸易的促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1、生平与著述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 泰勒是第一个从科学意义上给文化下定义的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 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 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泰勒主张,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界是不断发展、逐步进化的,而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社会当然也是不断发展、逐步进化的。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发展与进化是有其固有规律的,这些规律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说明。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文化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轨迹,了解文化概念与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各个不同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重要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同时,批评地吸收各派的理论方法,注重国外理论对国内学者学术成果的影响,即外国的理论如何应用中国的研究实践,从而,达到对理论方法的掌握。 第一章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要点:1、什么是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2、什么是文化。3、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4、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5、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研究社会文化的部分叫文化人类学,研究体质的部分叫体质人类学。文化是渗透有人类意识的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这里的意识指:人类为生存长期同自然同社会斗争的经验积累)。人类不同人群的交往始于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和欧洲烈强以掠夺财富的活动分不开。“殖民地人的管理和教育”、制定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不同族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生存与发展)服务,都离不开人类学理论的应用。社会学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行为的一门学问,而这些关系与行为背后的指导因素却是一系列的文化观念。两门学科是对人类生存系统“软环境”的不同侧面的研究。一个注重具体的行为(社会学),一个注重抽象的理念(文化人类学)。 第二章进化论在人类学的地位 教学要点:1、文化进化论的主要观点。2、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3、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4、进化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5、各个学界对进化论的评批观点。6、进化论对我国学界的影响及建国以来的建树。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人类学学科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及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是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 巴斯蒂安:三个概念(1)、人类心理一致说(相同的心智过程)。(2)、民族概念(自身发展一定的思想、文化模式、文化特征)。(3)、地理区域概念(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历史上的有时传播形成各个具体的民族概念)。 巴霍芬:原始宗教,据罗马法和希腊古代文献,研究原始社会家庭史的问题。第一:杂婚。第二:母系。第三:母亲具高威望。第四:因男性要分配财产,后逐发展成父系的一夫一妻制。 麦克伦南:承认社会进化,认为人类都是从蒙昧时代向前发展;现在的野蛮民族的状态相当相当于人类发展进化的最初阶段;社会可以用发展进化的尺度来衡量高低,作进化分类。(杂交、母权早于父权)外婚(集团内禁止通婚)、内婚(集团内可以通婚)。抢婚(战争、杀女婴)。 拉伯克:用进化观点叙述了原始时代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婚姻家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 第一章人类学要义 第一节何为人类学 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 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 章节要点: 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 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人类学主张把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视为一个动态的整体,从过程的、功能的、综合的(人的生物——文化系统)、认识论的和方法论的出发点考察人类社会,以下不断认识田野工作中的较小的社区和更大的人类社会之总体。上述人类的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和整体性等,也和田野工作、参与观察以及民族志一样成了人类学的几个重要学科标记。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解析

第三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 第一节自然、结构与符号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 一、新进化论 ( 1936年,《人创造了自己》,提出了考古学上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化的三段说。 提出了“新石器时代革命”、“城市革命”等术语:来描述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 使进化论得以从“蒙昧”、“野蛮”等民族中心主义色彩浓厚的描绘中解脱出来 试图树立起唯物主义的文化进化史观。 认为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进步,而且世界各种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 1959年发表了《文化的进化》,该书是进化思想的总结; 怀特认为文化尽管是一种超有机体,但也可以通过能量测算来计算其发展过程。以能源的获取作为标准。这是构成怀特与摩尔根的不同之处。 (摩尔根,以食物和生产工具作为进化的标志和衡量的尺度)

文化的进步意味着每人每年利用能量总量的增长或利用能量的技术效率的提高。 文化发展的公式:C=E ·T C代表文化(culture),E代表人均年利用能量(energy),T代表能源开发的工具与技(technology)的效率; 怀特认为文化是由技术、社会、意识形态三大体系构成的,其中技术体系决定另两个体系。 (1)单线进化论,主张所有的社会都要经历类似的发展阶段,只存在阶段的差别。 (2)文化相对论,与单线进化论完全相反,强调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和独特性,否认各种文化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阶 (3)多线进化论,即他本人的立场,既主张进化,但又考虑到文化相对性。 斯图尔德认为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相似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线索。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也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

第三章 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2

第三章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2) 1、新进化论“新”在何处? 总结起来看,新进化论与古典进化论具有一个原则上的共性,即强调社会和文化的进化和发展。但同时,新进化论也有一些超越古典进化论的理论创见和方法创新:(1)新进化论引入了更多的自然科学概念和方法,如能量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极大丰富了人类学内涵。 (2)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认为文化进化是由人类心智的能力所决定的,而新进化论的角度更广,提出了更为全面的看法。 (3)在文化变迁的路线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坚持单线进化,而新进化论同时还重视文化进化的多线性和特殊性。 (4)在研究方法上,新进化论不再受限于古典进化论那种过于抽象、过于包罗万象的宏大理论倾向,开始注重具体的民族的文化变迁的研究。 2、关于文化进化论的人类学理论模式有哪些? 关于文化进化论的人类学理论模式有:古典进化论、传播论、新进化论。 3、结构主义的理论源头及其基本论点是什么? 就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渊源来说,他受到法国社会决定论、英国结构-功能论、索绪尔和雅各布森的结构语言学、符号学等多种理论的影响。 结构人类学所关注的结构,并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甚至也不是一种经验实体或社会现实,而是指在经验实体之下存在的一种深层模式。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人们一般所能认识到的社会现象只是浅层的结构,并不是社会的真正结构。社会的真正结构是人们所不能认识到的,需要人类学家的分析和概括才能发现的深层模式。 列维-斯特老实还将语言学的转换定律用于人类学研究,认为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都深藏着一种内在的、支配者表面现象的结构,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就是寻找这种内在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的永久性贡献就在于它简洁地指出,尽管社会文化现象非常复杂、繁多,甚至极度的无序,但在其中蕴含着某种深层的统一和系统性,只有极少的一些原则在起作用。这是一种象征体系决定论,它相信人类行为乃是由文化的深层结构所决定的。 4、何谓结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结构马克思主义(structural Marxism)就是结构人类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主要在法国和英国发展。 结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式借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概念,将生产方式当成生产者、非生产者和生产工具的结合形态,同时注重生产方式中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5、什么是解释人类学? 格尔兹提出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解释”,而且是“在解释之上的理解”(understanding over explanation),而这通常被称为“解释人类学”(interpretative anthropology)。格尔兹认为,文化不是封闭于人们头脑之内的某种东西,而是存在于公共符号之中,透过这些符号社会成员彼此交流世界观、价值取向、文化精神以及其他概念,并传承给下一代。因此,人类学者的工作就不在于用“科学”的概念套出“文化”的整体观,也不在于想结构主义者那样从多样化的文化中推知人类共通的认知语法,而在于通过了解“土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