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晚清小说的艺术特点

1.许多谴责小说,尤其是那些著名的“谴责小说”,最早发表都是在报刊上连载

的,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说文体,即“连载小说”。

2.因为与报刊有密切的联系,“时事化”构成了晚晴谴责小说的一个特点,在小

说中常见到晚晴的社会情势,

3.小说的“时事化”促成了晚晴谴责小说的“新闻化”。小说家像记者写新闻那样

创作小说,但所写也可以不是刚发生的“新闻”,而是过去的“新闻”

4.晚晴谴责小说为了迎合读者的心理,在小说中表现出趣味,使得小说家容易

向猎奇的方向发展,变成搜罗话柄,供读者以“谈笑之资”。

简述清末文学启蒙与文学革命发生的关系

1.梁启超,黄遵宪等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

反对拟古复古。

2.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地位和社会作用

3.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成“报章体”

4.白话文运动以裘廷梁为主要代表,提倡“崇白话而废古文”。

5.晚晴文学改良运动是近代一次影响颇大的文学改良运动,产生了一批有影响

的白话谴责小说。“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晴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诗界革命: 19世纪末由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等维新派提出来的,其目的正是要解决诗歌为维新改良服务的问题。黄遵宪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出新体裁;梁启超1899年发表<夏威夷游记>提倡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进行诗歌创造,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小说界革命:1902年11月,《新小说》杂志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小说界革命"的开始。

首先,梁启超强调了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打破了千百年来鄙薄小说的传统偏见。

其次,提倡小说界革命,将小说创作纳入资本主义社会改革的轨道,并为小说作出新的分类,为新小说的创作题材揭示了广泛而现实的内容范围

第三,揭示了小说具有"浅而易解"、"乐而多趣"的艺术特点,分析了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量。

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是产生于清末民初的一个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流派,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用来命名。从1912年至1917年,是其繁盛期,以言情小说为主,情调和风格偏于通俗,徐忱亚《玉梨魂》为代表,(以章回小说为主,并具有较强的古文气息后备鲁迅等左联人士抨击。)

鲁迅:

《呐喊》与《彷徨》

1.普遍民众的愚昧麻木

2.展示了觉醒者的精神孤独

3.对封建统治者和封建卫道士虚伪人格和陈腐思想的批判

4.对虚伪人格的批判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

1.批判性和否定性,鲁迅说杂文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食物,立刻给予反响或

抗争

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的关照下,呈现出犀利与深刻:批判针芒始终针对人的

灵魂

3.思维起点是具体的个别的人与事,然后用其思想的穿透性开掘其间所蕴含的

普遍意义

4.具有极强的主观性,鲁迅说自己的杂文“不过是将我所遇到所想到所想说的

一切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都用笔写下来”

5.杂文语言充满自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学八事》是胡适1917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chu)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 1916年底,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将其《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稿寄给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发表在第2卷5期上。接着,陈独秀在下一期刊出了自己撰写的《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进行声援。翌年,1918年5月,鲁迅又在该刊第4卷5期发表了《狂人日记》。于是,中国现代文学迈出了艰辛的第一步。(《文学八事》和《三大主义》的关系,不需记住)

三大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雕琢---平易阿谀---抒情陈腐---新鲜

铺张---立诚迂晦---明了艰涩---通俗

文学八事:

1.不用典

2. 不用陈套语

3.不讲对仗,文当废骈,诗当废律

4.不避俗字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词

5.须讲求文法之结构

6.不作无病之呻吟

7. 不模仿古人,话语须有我在

8. 须言之有物

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前期,胡适.陈独秀等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后,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的热烈响应,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思想还是被禁锢的很深,所以文学革命的主张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发难者甚至感到有点寂寞

双簧信(1919)

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前期,胡适.陈独秀等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发难者甚至感到有点寂寞.于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模仿旧文人的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会籍,然后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因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追求个性自由的时代,周作人在1918年的新青年上发表了《人的文学》,倡导爱智信勇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

周作人 1918年发表《人的文学》,倡导爱智信勇

周作人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就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

在周作人看来,所谓“人”,不是世间所谓“天地之性最贵”,或“圆颅方趾”的人,乃是说“从动物进化的人类”。其中有两个要点,一是“从动物”进化的,而是从动物“进化”的

“从动物”指的是人身上残留的兽性

“进化” 指的是理想的人性,区别于兽性的神性

周作人热内人的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到完全满足,凡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该排斥改正

人类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的基础

1918《平民的文学》

特征:1以普通问题写普遍的思想与事实,不必写英雄豪杰的事业,普遍的男女是大多数,更为普遍,更为切己。

2.以真挚的文体,记录真挚的思想与事实,既不坐在上面,又不立于下风,人类的事,便是我的事

PS平民文学不是通俗文学,不是慈善文学

五四运动后产生了许多的文学派别,社团和不同的文学风格

1.文学风格

乡土文学

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比较多的受到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他们关注农民的破产,封建思想与陋习;代表作家作品有:彭家煌的《怂恿》,王任叔的《疲惫者》,邰静农的《地之子》等:另一脉,以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田园牧歌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几年间形成的一种小说或题材,是指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等生活问题;1919年上半年新潮文学初显露,下半年冰心的《两个

家庭》《斯人独憔悴》形成风气,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将其推向高潮。

自叙传小说:

自叙体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形式是“自传体”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作家。创造社作家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其作品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作者不着意于通过任务的性格刻画,以某种思想意识教化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郭沫若(创造社的核心人物)把这种小说的美学追求称为“主情主义”。

语丝体的特点(1924)

1.提倡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随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同时又不失

其含蓄,蕴藉的风度

2.融合英国随笔和中国古代笔记的笔法,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主要形式。

2.文学派别和社团

文学研究会:

1921年,由郑振铎,沈雁冰,周作人等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研究会奉行的原则是:“反对把文学作为消遣品,也反对把文学作为个人发泄牢骚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反对唯美派脱离人生的“以文学为纯艺术”(与创造社的观点相反)的观点。

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产生了一批所谓“问题小说”。主要刊物为《小说月刊》

创造社:

创造社是与1921年7月成立,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成,主要刊物为《创造》、《创造周报》,强调“为艺术而艺术,为文学而文学”;郭沫若“我们所同的,是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文艺活动罢了”。表现出浪漫主义和

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自叙传小说多为创作社作家所作)

《女神》的思想艺术特征

1.成功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大我”精神,他是“开辟洪荒的大我”,即是“五

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2.这个“大我”表现为彻底的破坏精神和大胆的创造精神,在毁灭“旧世界”

的同时,去创造一个“新境界”,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毁灭

3.这个“大我”不懈地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这与“五四”时期的文化思

潮是一致的。

4.不仅表现出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和雄奇瑰丽的风格,也创造了自由诗的

形式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征

1.对于“自我”进行了大胆的,真切的描写

2.有浓重的感伤爱怜情怀

3.注重对个人感受的描写,小说的章节故事性不强,呈现出散文化的特点

4.对性心理进行大胆的描写

小诗派

1922年前后小诗盛行,冰心、沈尹默、郑振铎以及湖畔派诗人,周作人认为,小诗是指现今流行的一行和四行的新诗。这种小诗在形式上似乎有点新奇,其实只是一种很普通的抒情诗。自古以来便已存在,本来诗是言志的东西,虽然也可以用以叙事或说理,但其本质以抒情为主。特点:短暂的情绪,抒情诗;来源:印度,日本俳句;

语丝社

语丝社从1924自1930年,以《语丝》周刊为依托,围绕着鲁迅和周作人,倡导“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继承了《新青年》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和鞭挞社会丑恶与黑暗的精神传统。以散文,杂文为主,具有幽默,辛辣的战斗精神。

语丝体的特点(1924与语丝社同时出现)

3.提倡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随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同时又不失

其含蓄,蕴藉的风度

4.融合英国随笔和中国古代笔记的笔法,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主要形式。

学衡派

学衡派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1922年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代表人物为当时南京东南大学的教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鼓吹文言优于白话,诬蔑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宗旨: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新月诗派(1928)

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格律诗理论主张,认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起初,他们多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主要刊物有《新月》,《新月诗选》

闻一多新诗艺术特征: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气质,爱国主义贯穿创作,成为基调,早在清华学生时代所作的《李白之死》《红荷之魂》成功运用了传统诗歌题材和形象词汇,歌颂他心中的理想和爱情。

回国之初的《祈祷》《七子之歌》用炙热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谐的音律表现诗人的自豪感。

死水时期的创造比较往期题材更为广泛,思想深沉,充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北洋军阀的暴行,闻一多不仅喜用浓重的笔墨描绘形象渲染气氛,尤其擅长大胆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在配上和谐的音阶,整饬的诗句使他的诗歌成为一幅完整的艺术品。

新格律诗

又称现代格律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1926年,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系统地表述建立新格律诗的具体主张,要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押韵,每行诗的“音尺”数要相等,由调和的音节产生整齐的诗句。经过这样的倡导,格律诗成为新诗中的一种体裁。

(新格律诗派也叫新月派诗)

争论的开始

革命加恋爱

1927年的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却掀起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潮。许多作家兼革命家都试图以小说为媒介,追诉他们一度参与的政治活动,并思考随之而来的得与失。叶绍钧(叶圣陶)的《倪焕之》。蒋光慈的《短裤党》,白薇的《炸弹与征鸟》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些小说家以19世纪欧洲写实主义小说为范例,经营长篇叙事。在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平凡的角色如何凭借自身的力量来应对历史的流变。除此之外,他们更标举革命爱情,并机遇改革现实的使命。

革命文学论争

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以及自身世界观等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面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判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以及宗教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

这一论证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争论,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证中鲁迅推翻普列汉诺夫《艺术论》

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为鲁迅,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左联”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

中国诗歌会是在左联领导下的群众诗歌团体,1932年成立,主要成员穆木天,蒲风。任务是:“研究诗歌理论﹐制作诗歌作品﹐介绍和努力於诗歌的大众化”。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随后广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都成立了分会,并先后出版诗刊

京派与海派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海派产生于三十年代的上海,他是新文学世俗化和商业化的产物;早期的海派文学关注市民的日常生活,过度的描写都市性爱小说,注重文学形式的创新,作品的可读性;早期代表作家有张资平,叶灵风等人,后期的海派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等人。

由于抗战的原因作家们最终联合了起来

文协全称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周恩来,陈立夫等名誉理事,郭沫若,矛盾,巴金等理事;全国设立数十个分会,会刊《抗敌文艺》。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巴金后期小说艺术特征

1.对传统文化的劣根性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

2.全面地描述了北京的市民生活,既有老牌北京人,又有新派北京人,还有底

层北京人

3.具有强烈的京味儿

4.小说语言精湛幽默,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幽默大师

《寒夜》

寒夜的思想价值与艺术特征

1.《寒夜》的现实主义笔触更为深入细腻,它虽然仍然采用了家庭生活的题材,但所描写的不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家庭的重大事故,而是反应了几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与生老病死。这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巴金现实主义艺术功力的深入与发展

2.《寒夜》的艺术结构更加浓缩了人物关系更加集中,更注重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强化了展示人物的感情起伏。《寒夜》是一部出色的人物心理剖析小说,而且往往是把人物的心理变化糅合在对话,叙述,激情,场景和动作之中,显得更为深刻,自然。

3.从巴金创作的风格来看,《寒夜》的笔触由巴金以往作品中的那种充满激情的呼叫和直接的控诉,转变为一种深沉的批判和冷峻的剖析。

其他知识点

朱自清早期散文特点:

1.感情真挚深厚,富于至清“父子之情,夫妇之情,儿女之情”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是早期散文的艺术风格,朱自清是写景高手,善用比

喻,通感等手法写景状物,表达情感

3.在布局构思上缜密精巧,篇幅不长,但甚见匠心

4.早期散文语言精美,清幽细腻,爱用叠词,形成散文的节奏感和韵味感。象征派诗歌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将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联系,完全把诗歌看做是觉得艺术。

特点: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含义难清。讲究比喻

代表作: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新感觉派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卷试题.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复习资料 贾文丰 河南电大 二 OO五年十一月

前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1)》的考试范围为课本内容。考题类型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即填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同学们在答题中要注意简答题与论述题 的根本区别:论述题必须有要点、举例、分析(甚至是自己的独到见解),而简答只答要点即可,不用展开分析。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中牢记“全面复习,重点掌握” 八个字,在全面复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本资料的内 容。这里所要说明的是,本资料的论述题“提示”内容不 是唯一的,仅供参考,同学们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发挥。 最后预祝大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贾文丰 2005年 11 月

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 一、填空 1.鲁迅,原名,字,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我国文学的奠基人。[周树人;豫才;现代]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 树人和。[周作人] 3.散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 家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 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肥皂;四铭] 4.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天演论》] 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 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 烦。”[眉间尺] 6.爱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离婚] 7 .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8.鲁迅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他 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上是一个食人民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现当代文学总结

现代三十年(1917-1949) 1917-1930 “人性”的人——文学革命/人的文学 1930-1937 国家/阶级&“人性”的人 1937-1949 国家/阶级的人——革命文学 1、五四文学革命:1917 主要动力、主题、阵地、棋手 五四文学革命: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直接动力:五四新文化运动 主张: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阵地:《新青年》 棋手: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主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创造社 2、主要文学社团:创造社、文学研究会兴起时间、文学主张、代表作家 五四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01: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 创造社1921-06:郭沫若、郁达夫、田汉 人生派(文学研究会):朱自清、周作人 倡导“为人生而艺术” / 写实主义 主张抒写人生的“血和泪” 浪漫派(创造社):郭沫若、田汉 倡导“为艺术而艺术” / 浪漫主义 倡导诗歌形式“绝端的自由”,真正表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 3、主要文学流派: 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基本主张) 新月诗派:闻一多、徐志摩、卞之琳 主张:(1)不满诗歌的散文化倾向,追求情感节制、格律严谨、本质醇正的诗(2)主张诗歌应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新诗流派整合;新月派分化 (1)政治抒情诗:关注现实,用艺术图解政治殷夫、蒋光慈、钱杏邨 (2)现代派:关注内心,执著于对诗歌艺术的开掘戴望舒、何其芳、废名、卞之琳(3)较好地结合现实与艺术:臧克家、艾青、田间 京派小说(风格、代表作家) 废名、沈从文、萧乾、卢焚、林徽因等 人文小说-- “京派”:坚守五四人文精神,与政治斗争保持距离;情感内敛节制 京派与海派: 1、文化地缘因素:农耕文明——商业文明(工业、金融) 2、代表作家与文风: 京派:“礼失而求诸野”的边缘写作 田园风味与挽歌情调——经典雅致 海派:左翼、通俗文学、媚俗文学 奔腾现代西方文化的先锋潮流——时尚新奇 新感觉派(代表作家、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刘呐鸥:新感觉派的开山作家 代表作《都市风景线》 穆时英: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完整word版)现当代文学备考题库

一、填空 1、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陈独秀、胡适、《新青年》)2、鲁迅的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狂人日记》) 3、巴金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是由三部中篇组成的。(《雾》、《雨》、《电》) 4、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 (《卓文君》、《王昭君》、《聂荌》) 5、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代表诗人。(“现代派”) 6、艾青,现代著名诗人。一诗抒发了对抚育他的保姆的深 情的追怀。(《大堰河我的 保姆》) 7、现代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日记体小说和长篇小 说。(《莎菲女士 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8、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韵味。他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和话 剧。(《骆驼 祥子》、《茶馆》) 9、张天翼是现代文坛杰出的作家。他写的短篇小说不仅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的名篇,还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讽刺、《华威先生》) 10、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和短篇小 说 。(《子夜》、《林家铺 子》) 11、赵树理是中国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12、中国当代文学是指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史。(1949)

13、舒婷是新时期的新诗潮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 有、 。(《致橡树》、《双 栀船》) 14、《人生》的作者 是。 (路遥) 15、《尘埃落定》描写的是族的事。(藏) 16、《林海雪原》的作者是。(曲波) 17、顾城的《一代人》中有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是: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8、林语堂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他用英文创作的长篇小 说曾获诺 贝尔文学奖提名。(《京华烟云》) 19、张恨水是通俗社会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精练、明白晓畅,其代表 作是三十年代销售量最大 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 20、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长篇。(通讯) 二、选择题 1、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 C A陈独秀《文学革命论》B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C胡适《文学改良刍议》D周作人《平民文学》 2、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是胡适的() D A《新潮》B《少年中国》C《尝试集》D《终身大事》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 A A文学研究会B新潮社C少年中国社 D创造社 4、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B A《孔雀胆》B《屈原》C《虎符》 D《高渐离》 5、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是() A A《新青年》B《时事新报》C《小说月刊》 D《京报》 6、下列哪一个不是老舍笔下的人物() C A祥子 B觉慧 C四凤 D鸣凤 7、下列哪部小说不是金庸的() B A《连城诀》 B《萍踪侠影录》C《飞狐外传》 D 《白马啸西风》8、8、《海瑞罢官》是()的作品 A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关于“现代” 二、分期问题 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 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表现对象: 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 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②创作手法: 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 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 ③重视思想理论 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 传:感悟式、评点式 (2)联系 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 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 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 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 3、小结: 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 重视学习、吸收、借鉴 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 二、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 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 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 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 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 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 自我的认识动力 “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发展。 3、文学现代化首先变革的几个方面: (1)文化机制的变革 ①印刷、著作等相关法律保障文学活动 ②报刊、书籍、现代出版业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填空题归纳(部分)

1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艺体制语境主导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周扬第一次在文代会所说,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文艺的方向。 2类史诗小说:,梁斌的《红旗谱》、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以及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可归入这一类。 3 50年代具有典型“类传奇性”的长篇小说主要有:曲波的《林海雪原》、刘流的《烈火金刚》、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至的《敌后武工队》等。 4 成长小说”这一概念最初是俄国理论家巴赫金所提出的。50、60年代“成长小说”的代表是杨沫的《青春之歌》、欧阳山的《三家巷》和高云览的《小城春秋》 5 茹志鹃50、60年代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1978年又选编出版了小说集《百合花》. 《百合花》(1958)是茹志鹃的代表作品,被称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如愿》《静静的产房》叙述建国后生活,与他人构成冲突,人在时代中精神变化。 6从1961年至1962年,文艺界出现了一股历史题材创作的短暂潮流。代表性的有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的《杜子美还家》、《鲁亮侪摘印》、《顾母绝食》;冯至的《白发生黑丝》等。7“文革”期间的“地下小说”并不多,从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文学史地位考察,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赵振开的《波动》、靳凡

的《公开的情书》、礼平《晚霞消逝的时候》等最有代表性。 8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是最早被冠以“史诗“评价的十七年小说。9曲波的《林海雪原》的传奇特征与战争的残酷险恶结合得最为巧妙,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10赵树理50年代以后有短篇小说《登记》《求雨》《“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张兴来》 《互作鉴定》以及长篇小说《三里湾》。 11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12李准代表作:《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 13柳青第一篇长篇小说《种谷记》,第二篇《铜墙铁壁》代表作《创业史》,主要人物:新人梁生宝与他的父亲梁三老汉。 14梁斌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三部长篇组成。 15杨沫《青春之歌》以主人公林道静得人生轨迹为主线,讲述了与余永“才子佳人爱情“,卢嘉川的“英雄救美”爱情,和江华的“政治爱情“ 16 50年代初开始,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方纪的《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罢》,和路翎的《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洼地上的“战役”》等手批判。 17 50年代后,“干预现实“的小说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写爱情,婚姻题材的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丰村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复旦倪伟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考试总结

复习思考要点(2014秋季) 本复习内容适用于选倪伟老师的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同学,仅供参考!荧光部分表示考试最终涉及的内容,2014秋考试的两道大题目分别是:比较萧红的《生死场》和沈从文的《边城》、赏析穆旦的《我》(考试时会用ppt给出诗歌的中英文版)话说我们这次考萧红是因为正好碰上《黄金时代》大热,据说往常一般会考有关鲁迅的= =;诗歌的话其实上课也着重分析过,懂? 第一讲 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概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界定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 时间: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完成 空间:东西文化大碰撞中发展起来的走向世界的文学 主题:改造民族的文学 美感特征:悲凉的总体美感特征,焦灼感 第二讲 1、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里概括的文学革命的宗旨是什么?怎么理解这一宗旨? 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宗旨是建设“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若要造国语,先须造国语的文学”,提倡文学革命就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胡适明确地把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联系在一起。简单地说,白话文运动的目标是要突破文言文这种精英语言的束缚,以在下层阶级中流行的白话口语为基础,创建一种现代国语,进而创建一个世俗语言的共同体。对白话文之国语地位的确认,就是对现代性之世俗化原则的确认,对古文作为书写语言和印刷语言之地位的否定,就是对古老帝国及其文化的否定。可见白话文运动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语言的变革来推动中国完成从前现代的帝国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 白话文运动的理想目标是实现言文一致,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难以彻底实现的理想。“言文一致”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反复谈论的一个话题。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都曾提出过“言文一致”的理想。吴稚晖等清末无政府主义者更主张要废弃

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学综合真题 1999年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左联 2、论语派 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代表人是林语堂,代表刊物《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是一个标榜“性灵文学”的文学流派,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发生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论争:发生于1934——1935年,这是一场关于“性灵文学”的论争,论语派的代表人物是林语堂,他强调自我表现的文学观,强调人的性灵,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面对世界纯采取逃避的态度,鲁迅等左翼作家这样指责林语堂、周作人的性灵文学的实质,“在风沙面前,虎狼成群的时候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地平滑,这是十足的抚慰劳人的圣药,麻痹民族灵魂的麻醉性的作品”。 3、东北作家群 产生于30年代中期,指九一八事变后一批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内地的青年作家所形成的创作群体,主要代表: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人,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关东粗犷的气息,并表露了他们所承载的亡国之苦和顽强的反抗精神,从而形成了一幅使人震颤、愤懑的图画,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这批青年作家,有的并未加入左联,然而,他们以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创作与左翼文学连接起来,显示出东北人民的生活力量和抗争信念,其中萧红是最富才情,备受瞩目的一个女作家。 创作特征: 群体意识,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正确对待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成为时代愿望的体现者和时代思想的表达者 题材选择与形象塑造大多选取沦陷区血腥的故事和浴血奋斗的场景,集中写日寇的暴行,人民的苦难和人们的抗争,塑造受难者和反抗者的群像 风格基调,粗犷雄浑的格调,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力,大多抒发悲哀,愤怒,豪迈的激情,作品呈现出的强烈的主观性。 在小说体式,风格方面的探索远胜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代表作家:萧红 4、好一计鞭子 5、海派 6、新写实小说 二、论述 1、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精神状态分析 2、以《再别康桥》为例谈谈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 3、80年代寻根文学与20年代乡土文学的异同比较 4、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 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 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 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 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 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 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 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二、知识点: 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 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 绍钧、许地山等12人。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 被称为"人生派"。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 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9年2月该 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 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 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病状",因封建思想没有完全从人们头脑中清除,加上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尚不十分彻底,因此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窥测这种精神的病 容且时时警戒。 7、美文: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 术性的。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其风格是"真实简明"。"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 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 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析题大全

1.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A.鲁迅把自己的形象特征赋予其笔下的魏连殳,“原;B.吕纬甫和魏连殳的行为,如受母亲之命给早夭的弟;2.鲁迅小说成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和高峰的主要原因;A.比起同时代的作家,鲁迅年长许多,个人经历和体;B.鲁迅的艺术修养,非常丰富;3.《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A.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 鲁迅 1.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是如何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的? A.鲁迅把自己的形象特征赋予其笔下的魏连殳,“原来他是一个短小瘦削的人,长方脸,蓬松的头发和浓黑的须眉占了一脸的小半,只见两眼在黑气里发光”。B.吕纬甫和魏连殳的行为,如受母亲之命给早夭的弟弟迁坟,为祖母送葬遭流言冷眼,都是鲁迅的遭遇。C.魏连殳对孩子和青年的殷切关爱和希望,也是鲁迅曾经持有的热烈心态。 2.鲁迅小说成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和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比起同时代的作家,鲁迅年长许多,个人经历和体验远为丰富,他对世道人心的思考,显然要老辣得多。对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接受,则加强了他的思想深度和韧度。 B.鲁迅的艺术修养,非常丰富。鲁迅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并且出版了国人所写的第一部《中国小说史略》,又广为涉猎世界文学,具有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借鉴。 3.《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形象的异同。 A.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史的和民族的意义,前者倾诉的是对数千年之吃人民族与吃人自我的冷峻思考与“救救孩子”的热切呼唤,并且由此追问狂人最后的“回归” 之蕴含何在。后者则是以弱国子民的心态,迫不及待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吁。B.两者的不同则在于,鲁迅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关联上,是时代的先行者如何唤起那些沉睡的国人,是重在理性的层面上进行灵魂的拷问:郁达夫则是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向着最隐秘的性心理和性生理,进行深入的发掘,爆发出“赤裸裸的自我”,美丑杂陈,正误皆现。 4.鲁迅的杂文特点除了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以及具有严谨论述、绵密说理显示出强大的逻辑力量,构成了文章强烈的论战风格之外,还有哪些主要特点? A.鲁迅杂文中生动具体的描绘往往造就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在勾画出某种人物或现象的特征的同时,也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饱满,意义也更为深邃隽永。B.鲁迅杂文中讽刺笔法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从而达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境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总结

一、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主题揭示官僚主义现象,从个人体验和感受为出发点,通过个人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现叙述人心路历程的成长小说。 二、人物形象 刘世吾有理想,有能力,麻木淡然,逃避,内心痛苦,被同化,是颇有深度的复杂的官僚主义者,小说表现了从革命者蜕化为官僚主义者的过程。 性格的复杂性1,对现实情况十分了解却麻木冷漠就这么回事条件成熟论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分析包含着一种可怕的冷漠。2有领导能力懂得领导艺术520游行3生活在时常有热情显现对年轻人真正的关心喜欢看书4真实写出她内心的痛苦小铺夜谈5老练而不圆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条件成熟论成绩基本论都是借口。 林震是正在成长的青年共产党员形象,热情单纯富有理想朝气蓬勃思想不成熟冲动个人主义倾向 三、艺术特色 1构思巧妙,结构严谨,矛盾错综复杂。采用主副线的结构,以中心人物为纽带,展示了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组织部的内部斗争。 2 人物个性鲜明突出,人物间相互对比映衬 3叙述充满讽刺性又不失幽默。

茶馆 主题1通过茶馆的变迁和王利发一生的遭遇,通过和这个茶馆有牵连的各种人物的沉浮,盛衰,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揭示出中国的苦难的人民的血泪心酸。 2 通过大茶馆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衰落,破败,展示出旧中国病入膏肓,每况愈下的世态众生图,表达了要葬送三个时代的深刻主题。 3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艺术构思 一、使用“反描法”生动而精炼的描述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 会。戊戌变法后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抗 战后的国统区以灭亡写新生 二、采用“侧面冲突法”来表现主题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 首先,中国的茶馆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次旧中 国的茶馆是一个五方杂处的地方,各色人等自由出入,各个阶层及各个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必然会在 这里有所反映小小的茶馆成了大中国的一个窗口,是旧 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三、采用“人像展览式”的方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 画人物。人物分成三类1主要人物自壮年到老年贯穿 全剧2反面人物父子相承推动情节3无关人物召之即 来挥之即去。

现当代文学题目整理

填空题略 名词解释: 九叶诗派、文协、孤岛文学、“主观战斗精神”、《生死场》、东北作家群、后期浪漫派、中国诗歌会、《雷雨》、 问答题: 1、为什么说《故事新编》是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 2、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3、简析夏衍戏剧《上海屋檐下》的艺术特色? 4、说明林语堂散文的艺术特色? 5、简析《围城》的多重主题意蕴? 6、举例说明九叶诗派的诗歌艺术特色? 论述题: 1、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比较曹禺戏剧与夏衍戏剧的不同? 3、与鲁迅等作家创作的农村题材小说相比,赵树理小说对中国新文学的新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4、比较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对土改描写的异同? 5、试析艾青诗歌的诗美品格? 6、举例分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名词解释: 1、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以《诗创造》(1947年7月创刊)、《中国新诗》(1948年6月创刊)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聚集了一群以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人为代表的“自觉的现代主义者”。他们主要在《诗创造》、《中国新诗》上发表作品,在风格上形成了一个流派。1948年11月,《诗创造》、《中国新诗》被国民党查封,九叶诗派活动告结束。过去称为现代诗派或新现代诗派(后期现代诗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40年代九人诗集选《九叶集》,后文学史上才有九叶诗派之称。 《九叶集》派诗歌的内容 (1)诗人从不同侧面叙写人民的苦难、觉醒和斗争,凝聚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的爱。 (2)基于爱、自由、幸福和解放的思想感情,表现在人们的内心是民族意识的觉醒,外在是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与愤怒。二者结合起来,便形成了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即抗战时期的时代精神。 (3)无情揭露和控诉国民党的反对统治。 (4)抒写诗人对光明和理想的执著追求。 (5)暴露新旧交替时期知识分子复杂矛盾的心态,对知识分子与小市民中存在的个人主义给予无情的鞭笞。 2、文协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纲要(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第二十三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一、三次文代会(时间、地点、中心议题)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召开,会议由郭沫若提议,毛泽东到会讲话,朱德致贺词,周恩来做政治报告。 这次大会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 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讲话》为新中国文艺 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 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 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第二次全国文 代会 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在北京召开。中心议题:繁荣创作,批评错误倾 向。 3、第三次全国文代会 1960年7月23日~8月13日在北京召开。 中心议题:确定文学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总结经验教训。 二、50年代初,三次大的批判运动 1、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导演、编剧:孙瑜演员:赵丹教育家:陶行知 2、1954年对俞平伯《红 楼梦》研究的批判 代表人:俞平伯李希凡、蓝翎(后来发展到批判胡适的唯心主义)文批的表现:“打棍子,扣帽子,抓辫子” 3、1952~1955年对胡风文学思想的批判 典型:人物、题材、风格、现实主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980年得到平反(平 反的只是人,不包括文学思想) 到1985年彻底平反梅志——《胡风传》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最新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64353508.html,)*电大考试*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茅盾的《腐蚀》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的长篇小说。 2.沈从文的作品展示了“两个文学世界”,一是“都市世界”’一是“”。 3.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和《桥》被看作是的代表作。 4.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的格律化运动,以“建筑美、音乐美、图画美”为审美标准,探索新格律诗的写作。 5.在《“京派”与“海派”》说:“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而已”。 6.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三大杰作之一的《》。 7.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有三篇小说,即《银灰色的死》、《沉沦》和《》。 8.胡适既是白话新最早的实践者,也是当时重要的诗歌理论家,他的《》一文被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 9.1923年,闻一多在《》上发表了两篇关于《女神》的评论,一是《<女神>之时代精神》,一是《<女神>之地方色彩》。 10.有人认为,曹禺的《雷雨》和《原野》中有不少经不起认真推敲的细节,如周冲的年龄和的反常行为。 11.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又可分为“浮躁凌厉”与“”两种。 12.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近20部散文集,除16部杂文集和1部书信集外,还出版有散文诗集《》和散文集《朝花夕拾》。 13.在老舍小说的“市民世界”中,除了经常出现的老派、新派和正派市民形象外,还有一类属于城市底层的形象系列。 14.郭沫若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诗集《女神》为代表,第二阶段以历史剧《》为代表。 15. 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有通俗作家,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老舍。 16.英国青年诗人抗战后曾到西南联大讲授《当代英诗》,向青年学生介绍叶芝、奥登、里尔克等诗人的现代诗艺。 17.鲁迅最后一部小说集是由8篇历史小说组成的《》。 18.小品文在30年代也极为繁荣,等人大加倡导的幽默闲适小品更是风行一时,1934年甚至被称为“小品文年”。 19.在卞之琳的《慰劳信集》和的《滇缅公路》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奥登诗歌艺术的影响。 20. 被称为“闲话”散文的第一家,他的散文大都是以“闲话”风格为旨趣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在30年代新出现的散文作家中,以写作杂文著称的新人是( )。 A.丽尼B.缪崇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