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本的巧用

错题本的巧用
错题本的巧用

“错题本”的巧用

安阳市自由路小学赵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已经讲过的题,而且也让学生整理在错题本上,可是还是有许多同学继续出错这种情况,我对此也是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但收效甚微。我痛定思痛,认真反思认为这种现象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知识不够扎实,对老师来说是指导学生不到位,特别是在使用错题本方面还存在漏洞。用好错题本有利于防止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我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研究,甚至只是为了好看,应付学校,敷衍了事,所以才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为了能让错题本发挥更好的作用,我在指导学生巧用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学生认识到错题本的重要性

错误也是财富。发现错误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很多人来说,做题的时候,错的虽然很少,但是,我们往往因为错题少或者错误原因简单而忽视了它。一个错误就是一个盲点,减少错误的关键是改变对待错误的态度。所以对错误一定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错误才会越来越少。用好错题本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对待错题、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思维品质、改正粗心的毛病,准确理解知识、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二、错题本记录形式巧安排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错题本在记录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我让学生平时准备好一把剪刀,一瓶胶水,简单的题目可以手抄,复杂的题目剪贴,这样节省了学生整理的时间。为了便于记忆,有利于加深印象,通过视觉的刺激强化知识的巩固、理解。我的学生都有一盒彩色笔,用黑、红、黄、绿、蓝色分别记录错题的分类符号、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易混易错点,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启示、心得体会等。我还让学生在记录内容上有轻有重,错题分类整理,记录有略有详,重点题目后面还要留出适当空白,为以后找到更好的方法留下拓展空间。

三、错题本记录内容巧分类

错题记录并不是把做错的题目全部整理在本上,而是让学生搞好题目的筛选、分类。通过分类,可以避免重复的无效或低效劳动,快速找出错误的原因,有利于以后的复习、巩固、消化。我在指导学生整理时将错题大体分为三类。

1.粗心型:我让学生用“!”做标记。这类的题目本来会做,但由于粗心做错了,重点只记出错的原因。如:审题不清或不到位的原因,题目看错错在哪里,步骤落漏漏了哪步,计算失误危害有多大等等,时时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再粗心。

2.半懂不懂型:有些题目学生看起来似曾相识,但答案似是而非,难以确定,侥幸做对的我让学生用“?”做标记,说明知识掌握不扎实,要把相关的知识记下来弄清楚。犹豫、迟疑拿不准做错的,我让学生用“??”做标记,说明不只是知识点模糊,而且解题

思路也不清晰,解题方法没有学会,一定要重点整理,进一步理解教材,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出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

3.完全不懂型:对自己不会但老师一点就透的题目我让学生用“×”做标记,不会的原因可能是思路问题,不会应用所学知识,整理时切忌丧失警惕性,要重点理清老师的解题思路,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对自己不会需要老师反复讲解才弄明白的题目,我让学生用:“××”做标记,重点整理,一定弄明白此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如何运用,如何审题,如何挖掘潜在的已知条件,如何进行知识迁移,今后如何解答类似的题目,做到举一反三。

四、错题本巩固成果巧使用

错题本不能只抄不看,更不能束之高阁,否则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通过错题整理训练学生思维习惯、思维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才是目的。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错题中“淘金”,巧用错题本巩固、消化、拓展所学知识,并让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开阔视野、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我的具体做法是:

1.经常阅读

错题本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做到“同一个错误不能犯两次”。为此,我要求学生在单元总结和考试之前,拿出错题本,浏览一遍,订正错误,强化解题思路,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品质,成绩会有大幅提高。

2.相互交流

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加上基础不同,每位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有差异,通过交流错题本,学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扬长避短,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类错误,达到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的目的。

3.在错题中淘“金”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通过经常阅读和相互交流错题本,学生可以逐渐改掉不良的做题习惯,并且能不断积累解题的方法,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通过巧用错题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大幅度提升。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