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控制系统导论

1、控制系统方框图

2、常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分类方法

2.1 按信号的传递路径来分

2.2 按系统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不同来分:恒值、随动、程序。

2.3 按系统传输信号的性质来分:连续、离散。

2.4 按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不同来分:线性、非线性。

3、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稳定性;(2)快速性;(3)准确性。

4、自动控制被控量变化的动态过程:

(a) 单调过程(衰减或发散); 。

(b) 衰减振荡过程;

(c) 等幅振荡过程(一般视为不稳定);

(d) 发散振荡过程(不稳定)。

第二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的基本形式

(1)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2)传递函数和脉冲传递函数;(3)方框图和信号流图;(4)响应曲线;(5)脉冲响应函数。

2、传递函数的定义;传递函数的阶次、零点、极点、根轨迹增益、增益的求法。

3、用复阻抗法求电路的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

4、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和阶跃响应

5、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简化

6、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r(t)作用下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3)n(t)作用

下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4)系统的总输出;(5)闭环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6)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典型输入信号

2、动态性能指标

3、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t = T,c(1T) = 0.632 c(∞)

t = 2T,c(2T) = 0.865c(∞)

t = 3T,c(3T) = 0.950c(∞)

t = 4T,c(4T) = 0.982c(∞)

4、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1)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2)二阶系统动态特性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3)不同阻尼比时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4)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调节时间

5、高阶系统的响应

(1)(闭环)主导极点概念

(2)应用主导极点概念把高阶系统近似为低阶系统

6、稳态误差

(1)系统类型;(2)稳态误差系数;(3)稳态误差的计算;(4)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有差或无差跟踪特点。

7、劳斯稳定性判据

(1)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2)应用劳斯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1、频率特性的概念: 幅频特性;对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2、典型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和伯德图)的绘制。

3、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和伯德图)的绘制。

4、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应用。

5、控制系统的稳定裕度: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PID 三参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第七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1、采样过程及其数学描述

(1)理想单位脉冲序列: (2)采样信号e*(t)可以表示为两个函数的乘积:

(3)采样过程的拉氏变换:

(4)香农(shannon)采样定理。

(5)采样周期大小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

2、信号恢复

零阶保持器及其传递函数。

3、Z 变换理论

(1)Z 变换:

(2)Z 变换的性质:线性定理;实平移定理;终值定理。 )

()()(ωωωj G j e

j G j G ∠=∑∞

-∞=-=

n T nT t t )

()(δδ∑∞

=-=0n )n ()()(*T t nT e t e δ*0()()∞

-==∑nTs n E s e nT e ∑∞

=-==0*)()]([)(k k z kT x t x Z z X

(3)Z反变换:部分分式法。

(4)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及其求解:迭代法;Z变换法。

4、脉冲传递函数

(1)定义及求法。

(2)串联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

(3)闭环离散控制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或输出的求解。

5、离散控制系统分析

(1)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2)双线性变换法。

6、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参考习题

1-3、1-4;

2-1(c)&(d)、2-6、2-8、2-12、2-13

3-1、3-3、3-4、3-6、3-7、3-9、3-11、3-13、3-15、3-16、3-17、3-21、3-22、3-23、3-24、3-28、3-38、3-39

5-1、5-2(1)、5-3、5-6、5-9(1)&(2)&(3)、5-11(1)、5-13、5-24(1)&(2)

6-2、6-3、6-5(1)、6-6、6-7、6-8、6-11、6-16

1、单片机的概念,MCS-51的特点,字长,引脚数等。

2、指令概念,伪指令。

3、寻址方式(重点)。

1、单片机并行口个数,功能。

2、机器周期,时钟周期。

3、ALE、PSEN,EA引脚功能。单片机存储最大特点是什么?单片机怎么识别不同类型的存储器的。

4、工作寄存器组。

5、程序寄存器各位的功能。

6、MCS-51外部存储器的连接,地址的分配。如:2764(8K)、6264(8K)与单片机的连接方式。

1、指令系统

2、程序结构:顺序结构、分支、循环。

1、外部中断的作用,定时器中断的作用,怎么开中断,关中断等。(重点)

2、定时器T0的工作方式,TMOD,计数初值的计算。如例4.4。(重点)

3、串行口工作方式寄存器是什么?

1.I/O扩展方法

2、键盘电路。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20091334023张杰 作为一门电子信息类的学生,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求我们能够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加之自己对单片机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程。第一节课老师的一些理念我非常的认同,比如一门课程要把握这门课的整体框架,即这门课多的灵魂所在,毕竟我们学的东西很多,如果不每天使用这些,一段很长的时间以后我们又能够记得多少呢,把握一门课的整体框架很重要;还有就是老师强调的就是要培养自己快速学习的能力,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要学,我们所处的IT行业新知识的更新速度更是飞快,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许多知识技能都要从头开始,一个人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应有的技能……当时我就暗暗高兴,觉得选修这门课时明智之举。 没有拿到书以前我所认为的子偶那个控制原理就是讲一些自动控制的某些方法,等接触到这门课程才发现这门课程用到了还多的方面的基本知识,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这门课程讲的是一些控制原理的一些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的思路,一些数学模型,以及线性系统的分析…… 本书的第一章对自动控制原理做了一个概述,正如老师所讲,学一门课程要先了解这门课程的整体结构,反馈的控制就是本书的重点,其基本原理是取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以不断地修正被控量与输入量之间的误差,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任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连续、离散、线性、非线性等)及特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时域法、频域法等)和设计方法等。这就是本书的整体框架。 第二章刚开始讲的就是《信号与系统》的主要内容,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规则和性质,这是自动控制原理的基础与基本的数学工具。在给定的最小RLC无源网络中了解了线性微分方程的建立以及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以及求解方法。接着是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再次加强了传递函数的概念,我们接下来研究的好多性质都是围绕传递函数进行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和信号的流图这节中我是真正掌握了控制原理图的读图方法,解答了我以前学《信号与系统》与系统时读不懂结构图的困惑,顿时豁然开朗。方框图和信号流图的变换和化简讲了好多的性质,对我们以后读懂结构图打下的基础,其中有许多法则在这里就不列出了,毕竟这不是这篇课程总结的目的。我感觉有个梅森公式很有用,有了这个公式,我们以后在解题时就可以省去好多的不必要浪费的时间,直接套用公式就可以求出传递函数,对解大题时分析思路有很大的帮助。 在确定系统的数学模型之后,我们可以用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或频域分析法来分析线性系统的性能,第三章讲的就是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首先应掌握典型的输入输出信号,以及什么是动态和稳态过程以及它们的性能。重点是线性连续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一阶系统的分析是指一阶微分方程作为运动方程的控制系统,需要掌握的内容是一届系统对典型输入信号的输出响应。二阶系统是指以二阶微分方程作为运动方程的控制系统,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例,分别研究了欠阻尼的单位阶跃响应,临界阻尼,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的萌芽:自动化技术学科萌芽于18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如何进一步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被提到了议程。 特点:简单的单一对象控制。 1. 经典控制理论分类 线性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采样控制理论 2. 现代控制理论 3. 大系统理论 4. 智能控制理论 发展历程: 1. 经典控制理论时期(1940-1960) 研究单变量的系统,如:调节电压改变电机的速度;调整方向盘改变汽车的运动轨迹等。 ?1945年美国人Bode出版了《网络分析与放大器的设计》,奠定了控制理论的 基础; ?1942年哈里斯引入传递函数; ?1948年伊万恩提出了根轨迹法; ?1949年维纳关于经典控制的专著。 特点: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率域法,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而对复杂多变量系统、时变和非线性系统无能为力。 2.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研究多变量的系统,如,汽车看成是一个具有两个输入(驾驶盘和加速踏板)和两个输出(方向和速度)的控制系统。空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复杂的控制问题,用于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性指标提出了极严格的要求。并推动了控制理论的发展。 ?Kalman的能控性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 ?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 ?贝尔曼的动态规划。 特点: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研究“对输入-多输出”、时变、非线性系统等高精度和高复杂度的控制问题。 3. 大系统控制时期(1970s-) 各学科相互渗透,要分析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大系统控制理论是一种过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动态系统工程理论,研究的对象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系统。 如:人体,我们就可以看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体温的控制、情感的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选择和填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 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 如果被调量随着给定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控制系统叫( ) A. 恒值调节系统 B.随动系统 C. 连续控制系统 D.数字控制系 统 2. 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 3.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 )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 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输出量 B. 输入量 C. 扰动量 D . "r 亘. 设定量 4. 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 A.给定兀件 B. 放大兀件 C. 比较兀件 D . 执行兀件 5.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 B. 相乘 C. 加减 D. 相除 6. 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 A.执行环节 B. 给定环节 C. 反馈环节 D . . 放大环节 7. 主要用来产生偏差的兀件称为( ) A.比较兀件 B. 给疋兀件 C. 反馈兀件 D . 放大兀件 8. 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G s _ 1 2s +1 s e , 则该可看成由( ) 环节串联而成。 A.比例.延时 B. 惯性.导前 C. 惯性.延时 D. 惯性.比例 10 . 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 A.输入 B. 引出点 C. 比较点 D. 传递函数 11. 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贝U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论文

自动控制 摘要:综述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情况,指出自动控制理论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即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最后指出,各种控制理论的复合能够取长补短,是控制理论的发展方向。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动控制理论自创立至今已经过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为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于50年代趋于成熟的经典反馈控制理论;第二代为50、60年代在线性代数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理论;第三代为60年 代中期即已萌芽,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运筹学、信息论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智能控制 理论。经典控制理论(本质上是频域方法)和现代控制理论(本质上是时域方法)都是建立在控制对象精确模型上的控制理论,而实 际上的工业生产系统中的控制对象和过程大多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变结构、不确定性、多层次、多因素等特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自动控制专家和学者希望能从要解决问题领域的知识出发,利用熟练操作者的丰富经验、思维和判断能力,来实现对上述复杂系统的控制,这就是基于知识的不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的智能控制。本文将对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情况及基本内容进行介绍。 1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自动控制是指应用自动化仪器仪表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 自动地对仪器设备或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指标。对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一些恶劣环境下的控制操作,自动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自动控制理论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从19世纪M a x w e ll对具有调速器的蒸汽发动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 1、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按其输入量的变化规律特性可分为_恒值控制_系统、随动系统和_程序控制_系统。 2、传递函数为 [12(s+10)] / {(s+2)[(s/3)+1](s+30)} 的系统的零点为_-10_, 极点为_-2__, 增益为_____2_______。 3、构成方框图的四种基本符号是: 信号线、比较点、传递环节的方框和引出点 。 4、我们将 一对靠得很近的闭环零、极点 称为偶极子。 5、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有反馈控制方式、_开环控制方式和_复合控制方式_。 6、已知一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t e t g 5.16)(-=,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7、自动控制系统包含_被控对象_和自动控制装置两大部分。 8、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的其中五种形式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__差分方程_、脉冲传递函数_、__方框图和信号流图_。 9、_相角条件_是确定平面上根轨迹的充分必要条件,而用_幅值条件__确定根轨迹上各 点的根轨迹增益k*的值。当n-m ≥_2_时, 开环n 个极点之和等于闭环n 个极点之和。 10、已知一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 t e t g 25.13)(-=,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_ _。 11、当∞→ω时比例微分环节的相位是: A.90 A.ο 90 B.ο 90- C.ο45 D.ο 45- 12、对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可归纳为_稳定性__、_快速性_和准确性三个方面, 在阶跃 响应性能指标中,调节时间体现的是这三个方面中的_快速性___,而稳态误差体现的是_稳定性和准确性_。 13、当且仅当离散特征方程的全部特征根均分布在Z 平面上的_单位圆 _内,即所有特征根的模均小于___1____,相应的线性定常离散系统才是稳定的。 14、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系统的是 D.普通数控加工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 1.开环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反馈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 (A )偏差;给定量 (B )给定量;偏差 (C )给定量;扰动 (D )扰动;给定量 ( ) 2.自动控制系统的 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A )稳定性 (B )动态特性 (C )稳态特性 (D )精确度 ( ) 3.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222 )()(5)(dt t r d t t r t c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4.系统的微分方程为)()(8)(6)(3)(2233t r t c dt t dc dt t c d dt t c d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5.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dc t dr t t c t r t dt dt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6.系统的微分方程为()()cos 5c t r t t ω=+,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7.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ττd r dt t dr t r t c t ?∞-++=)(5)(6 )(3)(,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8.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2t r t c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9.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 2186)()()(2+++==s s s s R s C s G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 (A )t t e e 2,-- (B )t t te e --,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有多种表现形式:传递函数、方框图、信号流图等。 ; ; )()()()(t e t c t n t r )()()()()()(s s s s s H s G en n e ΦΦΦΦ; P32 (自动控制原理p23) 2-17 P33 解: (e) 42 32121123 211)(G H G G H G G H G G G G s ++-+= Φ; P37 (p73) 2-21 试绘制与题2-21图中系统方框图对应的信号流图,并用梅森增益公式求传递函数C (s )/R (s ) 和误差传递函数E (s )/R (s ) 注:P21(2) 依据系统方框图绘制信号流图 首先确定信号流图中应画出的信号节点,再根据方框图表明的信号流向,用支路及相应的传输连接信号节点。步骤如下, (a)系统的输入为源点,输出为阱点; (b)在方框图的主前向通路上选取信号节点,即相加点后的信号和有分支点的信号,两信号是同一个 题2-21图 系统方框图 题2-1 7图 控制系统方框图 题2-17解图 控制系统简化方框图

信号时只作为一个节点; (c)其它通路上,仅反馈结构求和点后的信号选作节点; (d)最后,依据信号关系,用支路连接这些节点。 解:图(a)信号流图如题2-21解图(a)所示。 计算C (s )/R (s )和E (s )/R (s )过程中,关于回路和特征式的计算是完全相同,可统一计算。 回路 111H G L -=,232H G L -=,213213H H G G G L -=; 特征式 21312132123111H H G G H H G G G H G H G ++++=?。 计算C (s )/R (s ): 前向通路 3211G G G P =,342G G P =; 特征子式 11=?,1121H G +=?; 2 131223111134321)1(1) 1()()(H H G G G H G H G H G G G G G G s R s C ++++++=; 计算E (s )/R (s ): 前向通路 11=P ;21342H H G G P -=; 特征子式 2311H G +=?,12=?; 2 131223112 13423)1(11)()(H H G G G H G H G H H G G H G s R s E ++++-+=; P38 (p73) 2-22 试用梅森增益公式求题2-22图中各系统信号流图的传递函数)(/)(s R s C 。 解:(b) 6543211G G G G G G P =,654372G G G G G P =,6813G G G P =,68174G G H G P -=; 121H G L -=,242H G L -=,363H G L -=,45434H G G G L -=, 4185H H G L =,56543216H G G G G G G L -=,5654377H G G G G G L -=, 56818H G G G L -=,568179H G G H G L =; 3219282523231219 11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 i -++++++-=?∑=; 11=?,12=?,24431H G +=?=?; ? ++++=)1)(()()(244321H G P P P P s R s C ; 题2-21解图 系统信号流图 题2-22图 系统信号流图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题

《 自动控制原理B 》 试题A 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 (1) s s +,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D )。 A .(1)0s s += B. (1)50s s ++= C.(1)10s s ++=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2.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C )。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 3.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B )。 A.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 的真分式; D.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4.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C )。 A .当时间常数较大时有超调 B .有超调 C .无超调 D .当时间常数较小时有超调 5. 如果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无穷大,则此系统为( A ) A . 0型系统 B. I 型系统 C. II 型系统 D. III 型系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__稳定性、快速性、__准确性___。 2.对控制系统建模而言,同一个控制系统可以用不同的 数学模型 来描述。 3.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为 开环控制 和 闭环控制 。 4. 某负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路的传递函数为()G s ,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为()H s ,则系统 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H s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1()() G s G s H s + 。 5 开环传递函数为2(2)(1) ()()(4)(22) K s s G s H s s s s s ++= +++,其根轨迹的起点为0,4,1j --±。 6. 当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减小时,在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最大超调量将 增大 。 7.串联方框图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串联传递函数之 积 。 三、简答题(本题10分) 图1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框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自动控制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 ) 。 (分数:1分) A.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 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正确答案:A 2、 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 (分数:1分)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正确答案:D 3、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 。 (分数:1分) A. s(s+1)=0 B. s(s+1)+5=0 C. s(s+1)+1=0 D. 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正确答案:B 4、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 。 (分数:1分) A. 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 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 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的真分式; D. 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B 5、

非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当输入信号为R(S),则从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为 ( )。 (分数:1分) A. E(S)=R(S)*G(S) B. E(S)=R(S)*G(S)*H(S) C. E(S)=R(S)*G(S)-H(S) D. E(S)=R(S)-G(S)H(S) 正确答案:D 6、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 (分数:1分) A. 判断稳定性 B. 计算输入误差 C.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 求系统的根轨迹 正确答案:C 7、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 (分数:1分) A. 输入 B. 引出点 C. 比较点 D. 传递函数 正确答案:D 8、 已知 ,其原函数的终值 ()。 (分数:1分) A. 0 B.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21016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函数变换、模拟电路、电路分析 总学时数:76 学分:4 适合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机械自动化、电器自动化、通信、包装工程等专业 (一) 课程教学目标 自动控制理论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侧重于理论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介绍了自动控制技术从建模分析到应用设计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内容十分丰富。通过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应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以便将来胜任实际工作,具有从事相关工程和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有关自动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包装工程等专业、工科及相关理科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并具有对简单连续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初步设计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

本方法,如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状态空间分析法、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等基本方法等。为各类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打好基础。 (三) 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及特点、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熟练掌握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或梅森公式以及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和表示方法,初步掌握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和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3、熟练掌握暂态性能指标、劳思判据、稳态误差、终值定理和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利用这些概念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分析,初步掌握高阶系统分析方法、主导极点的概念。 4、熟练掌握根轨迹的概念和绘制法则,并能利用根轨迹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偶极子的概念以及添加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熟练掌握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系统频率特性Nyquist图和Bode图的画法和奈氏判据,掌握绝对稳定系统、条件稳定系统、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稳定裕量、频域性能指标的概念,以及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6、熟练掌握校正的基本概念、基本校正方式和反馈校正的作用,初步掌握复合校正的概念和以串联校正为主的频率响应综合法,了解以串联校正为主的根轨迹综合法,掌握常用校正装置及其作用。 (四) 教学学时分配数

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 1.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 1.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 1.3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 1.4 对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 1.1.1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被大量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环境监测、交通管理、科研开 发、军事领域、特别是空间技术和核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各种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尤其在人类不能直接参与工作的场合,就更离不开自动控制技术了。自动控制技术还为人类探索大自然、利用大自然提供了可能和帮助。 1.1.2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 ?1945年之前,属于控制理论的萌芽期。 ?1945年,美国人伯德(Bode)的“网络分析与放大器的设计”奠定了控制理论的基础, 至此进入经典控制理论时期,此时已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用于导弹、卫星和宇宙飞船上的“控制系统的一般理论”(卡 尔曼Kalman)奠定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多输入-多输出、多参数系统,高精度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空间模型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提出了最优控制等问题。 ?七十年代以后,各学科相互渗透,要分析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自动控制 理论继续发展,进入了大系统和智能控制时期。例如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就是以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信息论、仿生学等为基础的自动控制取得的很大进展。 1.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2.1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反馈控制理论 ?图中为放水阀,为进水阀,水箱希望的液位高度为。当放水使得水箱液位降低而被 人眼看到,人就会打开进水阀,随着液位的上升,人用大脑比较并判断水箱液位达到时,就会关掉。若判断进水使得实际液位略高于,则需要打开放水而保证液位高度。 ?在这个过程中,人参与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填空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填空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输入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扰动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 G1(s)+G2(s) (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2 , 阻尼比=ξ 20.7072 =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220s s ++=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衰减振荡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1050.20.5s s s s +++ 。 6、根轨迹起始于 开环极点 ,终止于 开环零点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 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K s s Ts τ++ 。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1()[()()]p u t K e t e t dt T =+?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1[1]p K Ts +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 稳态性能 性能。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D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A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C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A ) A 、 型别2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教案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1.本章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时域分析方法。 2)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3)使学生学会利用代数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 4)掌握稳态误差计算; 5)掌握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单位斜坡响应、单位脉冲响应的分析方法; 6)掌握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单位脉冲响应的分析方法; 7)掌握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性能指标计算; 2.本章讲授的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应用代数稳定性判据、稳态误差计算、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性能指标计算。 3.本章的教学安排 本章讲授10个学时,安排了5个教案,实验学时2学时。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掌握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性能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教案3-1] 1.主要内容: 1)时域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时间响应概念及其组成 2)典型输入信号 1)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2)控制系统稳定的条件; 2.讲授方法及讲授重点: 本讲首先介绍时域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通过二阶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的响应过程曲线来介绍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概念,从而使学生了解时间响应的含义。重点介绍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包括脉冲信号、阶跃信号、斜坡信号和抛物线信号,说明信号的特点、在实际中选用典型输入信号的方法。 强调控制系统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然后介绍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稳定的条件及判定方法。重点介绍控制系统稳定的条件并做简单的推导,得出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系统特征方程无正实根的结论。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讲解各种形式的例题,使学生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3.教学手段: Powerpoint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4.注意事项: 在讲授本讲时,注意讲清楚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的推导; 5.课时安排:2学时。 6.作业: 书后p88 习题3-1,3-2。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库

自动控制原理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 A.系统综合 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系统设计 2.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 )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 B.最小幅值 C.相位变化率 D.穿越频率 3.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4. 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 A.圆 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 5. 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 动机可看作一个( ) } A.比例环节 B.微分环节 C.积分环节 D.惯性环节 6. 若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为2) (5 10+s s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 .2 C 7.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52 5)(2++= s s s G ,则该系统是( ) A.临界阻尼系统 B.欠阻尼系统 C.过阻尼系统 D.零阻尼系统 8.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不变,提高ωn ,则可以( ) 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9. 一阶微分环节Ts s G +=1)(,当频率T 1=ω时,则相频特性)(ωj G ∠为( ) ° ° ° ° 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 > A.振荡次数越多 B.稳定裕量越大 C.相位变化越小 D.稳态误差越小 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516178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 ( ) A.稳定 B.临界稳定 C.不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 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1(++=s s s k s G ,当k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20 C 13.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25103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 有( ) .1 C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填空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 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输入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扰动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 递函数为()G s ,则G(s)为 G1(s)+G2(s) (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阻尼比=ξ 0.707=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220s s ++=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衰减振荡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1050.20.5s s s s +++ 。 6、根轨迹起始于 开环极点 ,终止于 开环零 点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K s s Ts τ++ 。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1()[()()]p u t K e t e t d t T =+?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1[1]p K Ts +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 稳态性能 性能。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D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A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 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C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 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A ) A 、 型别2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 1、常见的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自动控制原理中,对线性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3、给出梅逊公式,及其中各参数意义。 4、举例说明什么是闭环系统?它具有什么特点? 5、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6、幅值裕度,相位裕度各是如何定义的? 7、画出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方框结构图? 8、减小稳态误差的措施主要有? 9、闭环控制系统由哪几个基本单元组成? 10、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有什么影响? 二、计算题 1、已知系统输入为i u ,输出为o u ,求出传递函数)(/)()(s U s U s G i o =。 2、试简化下图所示系统方框图求其传递函数: 3、已知某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t t e e t c 10602.12.01---+=, 试求:(1)系统传递函数 ()() s R s C (5分) (2)确定系统阻尼比ξ、无阻尼振荡频率n ω。

4、设某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 0161620128223456=++++++s s s s s s 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若不稳定求其不稳定特征根个数。(利用劳斯判据) 5、RC 无源网络电路图如下图所示,试列写该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Uc(s)/Ui(s)。 6、试简化下图所示系统方框图求其传递函数: 7、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所示: 当0=f K 、10=a K 时,试确定系统的阻尼比ξ、固有频率n ω和单位斜坡输 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8、已知系统如下图所示,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9、RC 无源网络电路图如下图所示,试列写该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Uc(s)/Uc(s)。 i u c u 1C 1R 2R 2C X r X c 10 S(S+1) 0.5S+1 G 1 G 2 G 3 H 1 H 2

《自动控制原理》专科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自动控制原理是空间工程类、机械控制类、信息系统类等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的大类技术基础课程。由于自动控制原理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将本课程设置为大类技术基础课,对培养懂技术的指挥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所覆盖的知识面较宽,既有较深入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有较广泛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它在学员知识结构方面将起到加强理论深度和拓展知识广度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本课程将在注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入自动控制发展中的、学员能够理解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取舍各种主要理论、方法的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与案例的关系,以适应为部队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适当引入和利用Matlab工具来辅助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复杂计算与作图、验证分析与设计的结果;本课程应该既使学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它们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又要促进学员养成积极思考、长于分析、善于推导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课程采用“一纵三横”的设计思路,具体来说,“一纵”就是在课程讲授中要求贯彻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及设计方法这条主线;“三横”就是在方法讲授中要求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稳准快三个字是分析的核心,也是设计的归宿。在课程讲授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即对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注意理论联系专业实际,例子贴近生活,注重揭示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注意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注重发挥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在课程学习中,注重阅读教材、完成作业、课程实验及讨论问题等四个环节,深刻理解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2.一个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控制装置和控制对象 3.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量和给定值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4.根据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形成闭合回路来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根据信号的结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根据给定值信号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信号的形式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5.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6.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 7.对复杂系统的方框图,要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梅森公式 8.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9.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10.信号流图中,节点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叠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输出支路。 11.从控制系统稳定性要求来看,系统一般是具有负反馈形式。 12.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是环节。 13.系统方框图的简化应遵守信号等效的原则。 14.在时域分析中,人们常说的过渡过程时间是指调整时间 15.衡量一个控制系统准确性/精度的重要指标通常是指稳态误差 16.对于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17.若单位反馈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其稳态误差ess为常数,则此系统为0型系统 18.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无超调 19.一阶系统 G(s)= K/(Ts+1)的T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越长。 20.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r、调整时间tS等反映出系统的快速性。 21.二阶系统当0<ζ<1时,如果ζ增加,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将减小。 22.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ξ保持不变时,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越大,系统的超调量σp不变 2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 ess=0 24.衡量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的时域性能指标包括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 25.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I型系统、II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数来分类的。 26.二阶系统的阻尼系数ξ=时,为最佳阻尼系数。这时系统的平稳性与快速性都较理想。 27.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性能。 28.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29.如果系统中加入一个微分负反馈,将使系统的超调量减小。 30.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可用劳斯判据判断。 31.主导极点的特点是距离虚轴很近。 32.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幅角条件为∠G(s)H(s)等于±(2l+1)π (l=0,1,2,…) 33.如果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离虚轴越远越好。 34.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特征方程的阶数/开环极点数,起始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零点。 35. 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时,在该交点处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系统阻尼为0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及专业软件课程实习 题目名称:三阶系统分析与校正 年级专业及班级:建电1402 姓名:王杰 学号: 141504230 指导教师:许慧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16 年 12月 27日

一、课程实习的目的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和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 (2)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3)学会使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4)学会使用硬件搭建控制系统; (5)锻炼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控制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控制相关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课程实习任务 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s)=K/s(0.1s+1)(0.2s+1) 分析系统是否满足性能指标: (1)系统响应斜坡信号r(t)=t,稳态误差小于等于0.01; (2)相角裕度y>=40度; 如不满足,试为其设计一个pid校正装置。 三、课程实习内容 (1)未校正系统的分析: 1)利用MATLAB绘画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和闭环零极点图 2)绘画根轨迹,分析未校正系统随着根轨迹增益变化的性能(稳定性、快速性)。 3)作出单位阶跃输入下的系统响应,分析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4)绘出系统开环传函的bode图,利用频域分析方法分析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开环振幅)。 (2)利用频域分析方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校正方案,要求有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Matlab计算值比较。 (3)选定合适的校正方案(串联滞后/串联超前/串联滞后-超前),理论分析并计算校正环节的参数,并确定何种装置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