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中的“传统文化”,特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当代文化。

本课题把“优秀传统文化”定位在:根据小学生个性特长、兴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如德育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智育中的经典诵读等;美育中的民乐、书法、国画、剪纸、优秀传统艺术欣赏等;体育中的棋艺、武术等),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对自身道德规范、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并能够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让学校的每一个人内化为个人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立足于“学校”,着眼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定位在“实践与探究”,寻求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和解决方法,以期达成提高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目的。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对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扬、教育都不遗余力。主要做法有:一是思想重视。很多国家,在面临“古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建设”如何协调统一的问题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全面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则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

的道路,比如日本、韩国、意大利等,二是营造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例如,日本的小学里面都有一个雕像——孩子背着一捆柴,手里拿着中国的《大学》。三是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比如,日本的茶道、花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女孩子的必修课。四是各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些国家的成功实践,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但是,别国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中国农村的实际,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之路,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在中国近年来,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一是很多学校、纷纷通过开设诵读班、兴趣班、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形式,进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二是各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总体而言,形式较为单一,范围较为狭小,内容相对狭窄,似乎更多集中在文学、德育方面,对于传统艺术的教育普及涉及较少。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也略显滞后。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不尽如人意。

受应试教育惯性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仍然重视不够,普及不够,导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一定程度上弱化。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扭转,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民族文化将会淹没在一片外来文化之中。所以,很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到了濒临拯救的边缘。

2.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座富矿,是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比如,通过阅读传统经典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智力,涵养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学习传统体育,比如武术操,可以健康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学习传统绘画、民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千年传统文化,滋养当代学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价值

1.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国人的根。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漠视,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中国,各种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直接导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每况愈下。因此,迫切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

3.通过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4.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每一位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立足课堂教学,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新模式、新途径。

八、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拟创新点

1. 研究假设

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策略的构建等途径,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髓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素养,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民族意识,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他们烙下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培养学生成长为“一个生活在和谐世界中的完美的人”,成长为21世纪承担复兴民族大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栋梁之材。

2. 拟创新点

创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相融合”的理论体系;创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行为习惯”有机结合的方法、策略和途径。

九、课题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思路

沿着现状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实践研究的思路展开。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在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和方法。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观察、个

案研究等方式,搜集资料,对目前在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作出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借鉴先进经验,为探索在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论。

3.行动研究法:针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课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三)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6年5月至2016年6月(启动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3)填写课题申报表;

(5)出台课题立项评申书及实施方案,开展好专家引领等活动探索、进行教师、家长、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培训。

2、第二阶段: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

(1)制定分学段分年级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组织实施,初步进行传统文化与学校现有活动及学科教学的整合。

(2)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托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建设高标准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显明的精品学校,

(4) 阶段性工作小结。

3、第三阶段:2017年7月至2017年8月(总结、结题、评比阶段)

(1)搜集各种研究材料,形成系统的报告;(2)参与研究人员的个人总结;

(3)开好总结、结题会,表彰先进个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