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成功的衡量标准

企业信息化成功的衡量标准
企业信息化成功的衡量标准

企业信息化成功的衡量标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已经演变成信息化管理,由信息化系统去代替企业管理制度的监督与执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行精细化管理。现在大部分的企业已经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一旦信息化系统瘫痪,那么整个业务就无法开展,所有的事情只能等信息系统恢复正常。一个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免人情化,按照制度严格执行,这个就必须借助于企业信息化,但是还是有很多企业投入了巨大费用促使管理信息化却没有收到效果,判断一个企业信息化成功的标准目前也没有量化的指标,甚至有些企业员工已经形成了离不开计算机的场面,一上班很自觉的登录自己要使用的信息系统,没有电脑就基本做不了事情了这样的场面,但是还是说信息化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本文就信息化的成功评价标准提出一些粗浅观点,以供参考。

1 数据能否及时取得并且真实有效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企业管理一切都以数据为基础,所有的决策也必须依赖于数据的真实有效。着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盈利,靠的就是所有决策以数据为基础,让数据说话,数据是决策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在的很多企业,领导要什么数据,下面的人就忙开了,层层传达再层层上报,统计员的任务就是负责收集下属各单位数据然后汇总,这就导致了领导要一个数据往往要等一段时间,对市场的把握就会有所偏颇。所以实施企业信息化,数据能否及时取得并且真实有效是衡量信息化是否成功的第一个标准。因为只有依靠信息化才能使得各项经营数据能够及时取得并且真实有效。

信息化数据的最终展示主要就是决策支持系统,也称商业智能系统,聚焦取火,聚焦企业数据资源,图文呈现全景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商业智能系统是将企业中各类业务运营系统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此系统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撑,需要企业建立数据中心,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构建商业智能系统的数据环境,根据数据生成各类分析报表,分析报告,可视化、数字化的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信息,给企业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系统根据数据完成一系列分析,通过数据表、图表化等展示。但是商业智能系统同样需要数据,没有数据商业智能系统就没有意义。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还是停留在运营层层次。企业主要关注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挖掘企业决策者管理智慧。因此,目前企业的ERP系统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数据的及时取得,通过高效的挖掘、钻取等手段追溯数据,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的发现漏洞、问题,快速调整战略决策,最大程度减轻决策者决策偏差。

2 管理能否避免人情化操作

实现全面风险与内控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是目前各大企业的重点工作,这些依靠信息化实现是最理想的方式,从而避免人情化操作,一般来说,风险管控系统的应用主要能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能够形成企业上下统一的内部控制管理标准,并通过规范化与系统化的业务流程及控制节点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2)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将所有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3)避免企业重大损失,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通过电子化的手段汇总整理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手册、文档,避免在工作中翻阅大量文字资料,提升工作效率。

(5)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与跟踪以满足合规要求,并定期审核内控流程的执行有效性,生成内控评估报告。

(6)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改善企业控制环境,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效率。

在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有制度不执行人情化操作是企业管理的一大难点,制度在中国并不缺乏,但是最后的执行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很多的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制度执行不到位。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保证企业管理制度执行,很多企业都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由计算机执行制度的落实,最后的考核由计算机数据来评定,制度的落实也由计算机去监督,避免人情化操作,因为信息化系统只会按照设置好的业务流程去流转,环环相扣,但是这同样需要信息化手段和领导人的坚定意识,所以信息化成功的第二个标准就是能否避免人情化操作,堵住制度漏洞,各类考核等基本依靠信息化系统完成。

3 是否够简单实用

现在在国有企业,信息化也是必然趋势,不会使用电脑已经成为现代文盲标志之一,但是电脑技术也是一门相对专业化的学科,不是很多人能够全部掌握的,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企业运转也正常,但是信息系统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首先得找软件开发商开发软件,还要初始化,初始化后还需要手工和信息系统两套并行一段时间后才能完全摒弃掉手工操作,按照心理学人是有思维定势的,谁也不希望去改变自己延续多年的习惯,因为那意味着改革变动,只要有改革变动就会有利益的涉及,有部分人的利益肯定会受到损失,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复杂,但是展现在用户面前一定要很简单,最好是从没用过电脑的人都能很快接受,系统能默认的就默认,能自动计算的就自动计算,只有系统够简单实用具体的操作用户才会很快接受,才会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等信息化系统用习惯了,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甩掉手工操作,所以信息化成功的第三个标准就是是否够简单实用,就像平板电脑I-PAD那样,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水平高低,很快能玩得转,而且有足够的兴趣去玩。

4 取得的经济效益

有句话说: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早死。这个其实有失偏颇,有些效益是无形的,比如提高工作效率,原来没有信息化时候要5天完成,现在上了信息化2天就能完成,虽然实际看到的钱没省,但是省出来的时间的的确确是看得到的,那么量化为数字就可能是本来一个部门要3个人的可能信息化以后只要2个人了,计算机代替了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人工成本就应该算是信息化带来的效益。还有些企业上资金管理系统,企业就类似于一个银行,把下属单位的闲置资金拿出来贷款给需要资金的企业,按照同样银行利息结算,这样不仅省了企业本身财务费用,也充分发挥了资金的合理调配。本来不上资金系统,有闲钱的企业资金躺在银行账户拿着低利息,而缺资金的企业却是找银行去高息贷款,钱都给银行赚走了,而资金信息化上了以后,正好可以把两方面结合,闲钱拿来给缺钱的企业去合理调配使用,大大降低企业银行财务费用,这也是取得的经济效益,所以信息化成功的第四个标准就是要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提高管理水平,甚至可以利用信息化赚钱,如果信息化只是一味投入没有产出,那么就不能算是成功,当然有些无形的效益是看不到的,但是实际上无形的效益是可以转化为有型的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于信息化系统的成功与否。

5 各项关键业绩指标有无改进或提高

早期信息系统应用的效果无外乎提高计划的实现率、数据的准确率、库存周转率等等。二十一世纪,这些指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评价,还需要用各种关键业绩指标(KPI)来考核评价,如投资收益率、市场占有率、资金周转次数、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股东或受益群体的收益增长率等等;这些关键业绩指标在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阶段,完全可以把现有的数据作为基础,实施信息化后,根据实施效果再去检查规定的各项关键业绩指标有无改进或提高,这些改进和提高是不是实施信息化后的效果,或者是信息化在提高或者改进这些关键指标中是否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信息化成功的第五个标准就是各项关键业绩指标有无改进或者提高,如果改进的主要原因不是信息化的实施,那么信息化的实施就可以说是不成功。

6 结束语

对于信息化,国家已经很重视,也出台了相关制度。比如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里面就详细定义了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级别,从A级到E级。

A级:企业信息化已经实现全面集成与协同,信息化可以有效改造和提升企业价值链,提高创新竞争力,信息化已经全面融入企业的管理、生产、运营活动。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

B级:企业信息化基本实现内部系统、功能和上下游的集成,信息化已经全面应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运营活动,并开始优化和深化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

C级:信息化手段、工具在企业内部已经比较广泛应用,基本实现内部协同和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D级:企业内部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已经开发建设了业务应用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但未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不能集成共享。企业信息化处于国内平均水平,其中部分应用达到先进水平。

E级:信息化应用以单机和局域网为主,主要用于替代人工简单劳动,局限在小范围应用和单业务的管理信息电子化,做到局部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企业信息化处于国内一般水平。

就企业信息化来说,A级是最终目标,但是企业十之八九都是认为信息化不成功,实际上信息化不是万能,它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而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却把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定的很高,接近于完美,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完成目标就可以说是成功,但是这个目标在很多企业却是不明确的,或者是不断变化中,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际目标,所以就导致了信息化项目不成功,企业可以一步一步来,实施信息化项目可以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必须可以量化,要预先设置考核达到目标的评价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每成功一步再继续实施后一个项目,不成功就绝不上新项目,这才是实施信息化项目的正确方法。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完整版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对于如何按照"建设有效益信息化"的要求,正确引导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指标比较效益效能 能否围绕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这一目标,来设计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关系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效能指标,以弥补原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对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直线式理解带来的偏差。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 一、企业信息化的要素与范畴1.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 企业信息化是对信息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潮流的响应。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在于,继续解决改革与发展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生产方式从工业粗放经济向信息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与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这场革命的生产力基础,是代表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革命,改革的范围从农村、城市,扩展到全球化。它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2.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从实践经验的初步概括中,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归纳为以下定义: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不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验收 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2006、2007、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正如沃尔顿所坚持的:“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

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1973);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1996); 店内的广告采用沃尔玛的视频网络(2000); 第二次启动电子商务网(1999); 在Sam’s Club测试RFID系统(2001);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001); 实施高级销售规划系统部件和财务报告系统(2001); 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因特网数据标准(2002)。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 个重要分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为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 过长时间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提出了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企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综述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分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为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过长时间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提出了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其中《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业经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印发全国试行。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南。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为了正确和客观地评价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它从宏观上指导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微观上,使企业更准确地认识信息化的内涵,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为企业信息化具体实施提供切实的帮助。同时也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状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作用 ·评测信息化水平 ·咨询、校验 ·避免浪费和错误 ·为企业信息化保驾护航 ·规避风险 ·引导IT服务商的行为 ·为评级提供依据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 ·符合中国国情 ·承认企业的特别的、个性化的信息化需求特点 ·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 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修改)

一、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 这里介绍国家信息产业部制定得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共22项,如表9—1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得计算方法如下. 1.信息化重视程度(分) (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得地位:最高领导者就是一把手,得lOO 分:就是二把手得70分;就是三把手,得50分;就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得级别设置: A: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CIO得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计算方法:若A为0分,则该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A+B得分为该要素得得分。

(3)信息化规划与预算得制定情况 A: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得信息化规划,得0分。 B: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得信息化预算,得0分。 计算方法:将A与B得得分相加。 本指标总分:(1)、(2)、(3)得得分相加除以3。 2.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信息化投入总额得计算口径包含软件、硬什、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培训、聘用专业IT技术人员发生得直接费用)、通信设备投入(通用设备、维护费用投入)。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 (近三年平均得本企业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100% 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得,可以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 3.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 计算机拥有量得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得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与工作站,并包括主频在75MHz(含)以上得PC机。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本企业拥有得能够正常运转得计算机总量/员工总数)×100 4、网络性能水平(分) 企业网络得出口带宽小于128K(含)得30分:在128K~512K(含)之间得50分:在512K~2M(含)之间得7O分;在2M~10M(含)之间得80分;在10M~100M(含)之间得90分;在100M以上得100分。 5.计算机联网率(%) 计算机联网率得统计口径与指标3相同。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接入内部网得计算机总量/本企业拥有得能够正常运转得计算机总量)×100% 6.信息采集得信息化手段覆盖率(%) 企业在进行政策法规、市场、销售、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6个领域得信息采集时,信息化手段占有重要位置得,每覆盖一个领域得16分;全部覆盖,得100分. 7.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 本指标计分方法: 如果没有建立基于Intranet/Extranet得企业网,得0分。

【生产管理】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DOC 88页)

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DOC 88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22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 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 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 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性 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三、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可以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基本指标具体填报内容,见《企业信息化基本数据采集表》(另发)。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信息化重视度(分) (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

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 首席信息官(CIO )职位的级别设置: a) 正式设置CIO 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 CIO 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计算方法:a)项得0分,则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将a)和b)的得分相加。 (3) 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 a) 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得0分 b) 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得0分 计算方法:将a)和b)得得分相加。 本指标总分:(1)、(2)、(3)的得分相加除以3。 2. 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信息化投入总额的计算口径包含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培训、聘用专业IT 技术人员发生的直接费用、通讯设备、维护费用投入。本指标的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 10050% 产投资比重 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近3年平均的本企业信? 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的,可以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 3. 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 计算机拥有量的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的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和工作站,并包括主频在75MHz (含)以上的PC 机。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 100员工总数 运转的计算机总量 本企业拥有的能够正常?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xx: “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 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 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 2006、2007、 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xx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 正如xx所坚持的: “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

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xx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 (1969); 存货管理系统 (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 (1973);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 (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 (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 (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录入人: cosoo 公布日期:2005-4-26 来自:转载/ 扫瞄140次 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动身,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形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进展。 2、简约性 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形,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 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连续性 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刻上连续,而且能够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差不多指标 差不多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要紧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差不多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差不多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判和认证。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三、企业信息化差不多指标运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差不多指标能够依照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差不多进展状况。具体权重依照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差不多指标具体填报内容,见《企业信息化差不多数据采集表》(另发)。 企业信息化差不多指标的运算方法如下: 1. 信息化重视度(分) (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的级别设置: a) 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 CIO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运算方法:a)项得0分,则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将a)和b)的得分相加。 (3)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形 a) 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得0分 b) 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得0分 运算方法:将a)和b)得得分相加。 本指标总分:(1)、(2)、(3)的得分相加除以3。 2. 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一览表

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一览表 类别制度名称制度要求说明 规划类信息化规划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信息化规划的制定、审批、推进落实等工作信息化预算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企业及下属企业信息化专项预算编制、上报 审批、预算资金使用监管、预算完成情况总结等工作 运维类 网络运维管理制度用于规范总部及下属企业网络扩容、网络安全运检、 网络问题排查、网络紧急恢复等工作 故障处理管理制度用于规范总部及下属企业故障处理工作,该工作包 括:故障受理、故障排查、处置任务发放、故障处理、 故障处理结果满意度调查等。制度中规定了事故处理 相关责任方及相关奖惩条例 信息安全检查制度用于规范总部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工作,进一步明 确检查内容及安全性达标要求 数据中心机房管理制度用于规范数据中心机房的运维管理工作,包括:设备 检查、出入检查等 IT资产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企业总部及下属企业的IT资产登记、配置 变更、资产报废等管理工作 考核类信息化整体绩效评估考核制 度 用于规范企业整体及下属企业的信息化绩效考核工 作,制度中明确规定、考核方与被考核方、相关责任、 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等内容 信息化组织绩效考核制度用于规范总部及下属企业信息化组织的绩效考核工 作,制度中明确规定、考核方与被考核方、相关责任、 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等内容 信息化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用于规范总部信息化人员(包括信息化相关领导)的 绩效考核工作,员工的工作能力缺乏系统化、透明化 的考评指标,为有效考核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 鞭策其不断提升专业水平,需要建立并推行信息化岗 位考核制度,该制度要与员工技术岗位职称、绩效工 资相匹配 信息系统使用规范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企业各级业务管理人员正确使用信息系统, 进而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 信息化项目管理类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用于规范总部及下属企业信息化项目招标、投标、谈 判、定价、签约等工作 项目采购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信息化项目的采购管理工作,明确相关责任 方及奖惩条例 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信息化项目的资金申请、资金审查、项目结 算、追加资金申请工作 项目资料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信息化项目相关资料的登记、归档、交验、 使用等工作 项目人员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信息化项目的人员管理工作,包括:乙方项 目人员资格审查、人员信息备案、驻厂人员考勤管理、

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

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 作者: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2年10月22日本文选自:中国计算机用户-赛迪网 2002年10月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正式推出了中国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以全面评估中国境内各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该体系第一次将“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要求以评价指标的形式落到实处,并第一次提出从效能角度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咨询,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本刊从《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摘录了部分内容,以供参考。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旨在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该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三部分组成。

基本指标是反映信息化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指标,是对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的标准化客观定量分析,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内容如表。该体系第一次提出把“效益指数”作为评测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基本指标计算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总分计算方法:I=∑(Pi*Wi),I表示指标体系的总得分;Pi表示第i个指标的得分,各指标的满分都是100分;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所有指标权重的和为100%。 权重表将基本指标划分成5个大类,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每一类的权重设计为:战略地位:10%;基础建设:20%;应用状况和效益指数:50%;人力资源:15%;安全:5%;各个指标的具体权重,以权重表(另发)形式落实。 二.重点效益指数计算方法: 1. 库存资金占用率(%): 数据采集的跨度不得超过3年。 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全部流动资金; 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的计算方法为: 指标分值: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80%以上得100分,降低60%以上得80分,降低50%以上得60分,降低20%以上得20分,降低20%以下得0分。 2. 资金运转效率(次/年):数据采集的跨度不得超过3年。 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增长幅度的计算方法为: 指标分值为: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是原来的5倍以上得100分,3~5倍得80分,2~3倍得60分,1~2倍得20分。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作者:————————————————————————————————日期: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2006、2007、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正如沃尔顿所坚持的:“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1973);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1996); 店内的广告采用沃尔玛的视频网络(2000); 第二次启动电子商务网(1999);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doc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构建稳定、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信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建设(以下简称“四统一”)的原则,以防止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三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是全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四统一”的原则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应用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等)的建设与升级。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五条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编制。 第六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研究审定后实施,其作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应编制与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相 1

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备案。 第三章统一标准 第八条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集团公司所有信息化项目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体系,原信息系统必须按统一标准进行更新。 第四章统一计划 第十条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依据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实际需求,编制年度信息化建设建议计划,经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审核,报集团公司批准后列入子(分)公司和集团公司年度工程计划。 第十一条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严禁计划外项目发生,未列入计划的项目一律不予拨付资金。 第十二条已下达计划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或需要追加投资的,应当按照计划申报程序报批。 第五章统一建设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和项目需求单位共同负责建设,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不得自行建设和 2 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严把需求管理关。需求单位负责提供项目的建设目标、详细的业

{信息化方案}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

(信息化方案)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 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于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于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关联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 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壹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 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和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性 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于时间上延续,而且能够于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情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情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三、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能够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情况。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基本指标具体填报内容,见《企业信息化基本数据采集表》(另发)。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信息化重视度(分) (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壹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 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的级别设置: a)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CIO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计算方法:a)项得0分,则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将a)和b) 的得分相加。 (3)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 a)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于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 文的信息化规划,得0分 b)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于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 文的信息化预算,得0分 计算方法:将a)和b)得得分相加。 本指标总分:(1)、(2)、(3)的得分相加除以3。 2.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信息化投入总额的计算口径包含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培训、聘用专业IT技术人员发生的直接费用、通讯设备、维护费用投入。本指标的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 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的,能够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 3.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 计算机拥有量的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的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和工作站,且包括主频于75MHz(含)之上的PC机。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 4.网络性能水平(分)

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失败案例

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失败案例 11工商管理27 陈敬仁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阐述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并要求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初步评价。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失败案例,熟悉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基本流程,并对案例进行评价。 二、实验内容 成功的案例(雅戈尔) 雅戈尔作为国内服装行业的代表,雅戈尔能够从1979年的一个由2万元资产构成,十多名知青起家的乡镇小厂,发展成为当今位列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榜单的第30位,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第一位,信息化的助力可谓功不可没。从2000年起,雅戈尔凭借十年持续不断的信息化建设,行进在了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前列。同时,十年的投入与积累,也使其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2001年,雅戈尔提出了“决战在终端”的战略,在全国设立了162家分公司、投资了十几亿元,开设了400余家自营专卖店、2000多个商业网点,构成了庞大的终端销售网络。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运行这个网络,雅戈尔与中科院合作,启动并实施“雅戈尔数字化工程”,于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由此诞生。 在这项战略中,雅戈尔希望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术,逐步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此同时,规划雅戈尔集团总体应用需求,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环节,建立沟通雅戈尔集团上下、内外联系的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最终提高雅戈尔集团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及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在具体战术上,雅戈尔的信息化体系走的是设计总体框架,即贯彻和执行将单一系统单元外包给IT厂商的思路,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CIO韩永生称之为“组合式信息化之路”。 历经十年建设后,雅戈尔信息化已经具备了以采购、生产、配送、零售于一身的集成信息系统,已然成为了业内的典范。 失败的案例(雀巢) 1997年10月,雀巢美国分公司召开ERP项目誓师大会,由50名高层业务经理和10名高级IT专家组成实施小组,目标是制定一套对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都适用的通用工作程序,所有部门的功能──制造、采购、会计、销售等,都必须抛弃过去的旧方式,接受新的“泛雀巢”思维。1998年7月,其中四个模块(三个SAP模块和Manugistics模块)要求在2000年之前完成。虽然事先制定了进度表,但由于一些代码修改及千年虫问题,在匆忙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出现了大量的新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反叛心理在不同阶层中开始滋生。员工的抵制情绪源于项目启动时犯下的一个重要错误:主要利益相关者小组中没有来自那些受到新系统和业务流程直接影响的团体的代表。所以,结果就如同雀巢美国分公司副总裁兼CIO杰丽?杜恩所描述的那样,“我们总是令销售部和其他部门的领导大吃一惊,因为我们带给他们的东西与他们并没有实质性的利害关系。”杜恩称之为她犯下的近乎致命的错误。2000年初,项目实施陷入混乱,工人不知道如何使用新系统,甚至连新的工作流程都不

(技术规范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前言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目前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规范; ——第3部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规范; ——第4部分:协同产品商务系统(CPC)规范; ——第5部分:供应链管理系统(SCM)规范; ——第6部分: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规范; ——第7部分:企业信息化监理规范; ………… 本部分为第1部分。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2.1 验收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的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接受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2.2 需方acquirer 为自己或为另一个组织采购软件产品的组织。 2.3 批准approval 需方的授权代表对开发方的项目计划、设计或其他方面表示满意并可能作为下一阶段工作基础而签署的书面文件。这种批准并不能解除开发方对满足合同要求的责任。 2.4 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或CSCI的组织结构,标明它的组成,这些组成的接口和它们之间的操作概念。

2.5 开发阶段build 1)软件的一个版本,它满足完整的软件所要满足的全部需求的一个特定的子集。2)开发满足特定需求子集的软件版本所经历的时间。 注:术语“开发阶段”和“版本”之间的关系依赖于开发方;例如,可以通过几个版本来实现一个开发阶段,一个开发阶段也可以发行几个并行的版本(如在不同的地点),或者将它们用作为同义词。 2.6 计算机数据库computer database 见数据库。 2.7 计算机硬件computer hardware 能接收和存储计算机数据的,对计算机数据执行一系列系统性的操作的,或能产生控制输出的设备。 这类设备能实现基本的解释、计算、通信、控制或其他逻辑功能。 3 总则 ERP产品设计遵从以下原则: ——底层设计高度集成化,各类数据、计算、共享高度统一,不同于单类应用的简单连接; ——产品采用先进和稳定的IT开发平台,系统稳定、安全、灵活、可扩充;——在各种行业有丰富的实用案例; ——软件提供者本身的业务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保证产品持续发展,服务持续提供; ——符合相关制度和法规,适合企业管理和人文文化特点。 为达到以上各项原则,应在产品研发、实施、服务、产品功能各方面建立相关的标准工作方法和内容。 4 ERP产品研发技术要求 产品研发应严谨、科学,整个体系应具有完整、灵活、严谨、高效的特性,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反应的速度,保证工作的延续性,保证各类产品问题的可追溯性,及各类过程控制文档与记录的保存。以下为产品研发最基本流程的框架描述,过程中的文档摸版未提供,可根据需要由各企业自行设计确定。下面将以流程图的方式阐述主要工作过程,并分别配有表格形式的说明。 4.1 研发循环总流程 研发循环总流程见图1。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作者:————————————————————————————————日期: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s://www.360docs.net/doc/646141686.html,/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对于如何按照"建设有效益信息化"的要求,正确引导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指标比较效益效能 能否围绕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这一目标,来设计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关系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效能指标,以弥补原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对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直线式理解带来的偏差。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 一、企业信息化的要素与范畴1.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 企业信息化是对信息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潮流的响应。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在于,继续解决改革与发展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生产方式从工业粗放经济向信息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与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这场革命的生产力基础,是代表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革命,改革的范围从农村、城市,扩展到全球化。它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2.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从实践经验的初步概括中,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归纳为以下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即,是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待我们,我们对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次调查仅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暑期实习应用分析之用,保证 不会将收集所得信息作为它用。调查收集所得企业信息将作为本人写作调查报告的现实材 料进行分析使用,如贵单位需要,本人将会把分析所得调查报告备份交由贵单位查阅。 再次感谢贵单位的大力支持! 有效期:一次性调查 调查人: 调查日期: 被调查单位: (以下内容由被访问人填写)请在合适的选项前打“√”或进行适当的描述 被访问人: 单位:职务:联系方式: 企业(集团)名称:(盖章) 企业通信地址: 邮编: 企业网址: E-mail: 一、企业(集团)基本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 企业资产:

□ 500万以下□ 500万-1000万□ 1000万-5000万□ 5000万-1亿□ 1亿以上 年销售收入: □ 500万以下□ 500万-5000万□ 5000万-1亿□ 1亿– 10亿□10亿以上 利税率: □ 8%以下□ 8%-18% □ 18%-30% □ 30%以上 2、组织架构 企业(集团)分为级法人,下属子公司个,分支机构个3、经济类型(按工商登记分) □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企业□民营□其它 4、企业规模 □大型□中型□小型 5、企业员工人数人 其中,管理人员为人,技术开发人员人,生产作业人员人 二、企业(集团)信息化工作机构、人员、制度 1、有无信息化机构□有□无 (1)信息化机构名称 (2)信息化机构负责人联系电话

传真 E-mail 2、有无主管信息化工作的高层领导?□有(职务:)□无 3、企业(集团)信息化总体规划□已制订□正在制订□计划制订□无计划 4、企业(集团)有无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有□无 5、是否有计划地进行全员信息化培训?□是□否 6、企业(集团)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人,占企业总人数 %;其中,工程师人, 高级工程师人。(本栏特指信息化专业并负责企业信息化的技术人员) 7、信息系统维护和升级 (1)有无专职的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有(规模:人)□无 (2)有无稳定的系统运行和维护经费?□有□无 (3)是否根据技术发展和需求提高而升级?□是□否 三、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投资、收益情况 1、2002年企业(集团)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万元,其中,硬件类投资万 元,软件类投资万元 2003年企业(集团)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万元,其中,硬件类投资万元,软件类投资万元 2004年企业(集团)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万元,其中,硬件类投资万元,软件类投资万元 企业(集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累计投入万元,形成固定资产万元,占总资产 %。 2、信息化建设投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