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大师作品分析

景观大师作品分析
景观大师作品分析

计算机系网络2班

ITeamfjl

20125528234

目录

一、彼得沃克作品分析 (3)

1、彼得沃克简介 (2)

2、彼得沃克作品 (3)

(1)、哈佛大学唐纳喷泉分析 (4)

(2)、柏林索尼中心分析.......................................................................................................

(3)、日本埼玉广场分析.........................................................................................................

二、户田芳树作品分析 (4)

1、户田芳树简介 (5)

2、户田芳树作品 (5)

(1)、绿色津南中央庭园分析 (6)

(2)、蓼科高原艺术之林雕塑广场分析 (6)

三、二者对比及总结 (6)

一、彼得沃克作品分析

1、彼得沃克简介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

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

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

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

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2、彼得沃克作品

(1)哈佛大学唐纳喷泉分析

唐纳喷泉位于哈佛大学的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天然石块组成的圆形石阵和中心的雾喷泉,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

则排列状。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

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

会有强烈的神秘感。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沃克对于极简主义手法的纯熟。巨石阵源自他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的研究。同时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

风格完全协调,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唐

纳喷泉被看做是沃克的一

件典型的极简主义园林作

品。

作品利用四季和时间

产生的变化可以极大地丰

富景观,使简单的设计充

满趣味和魅力。这个充满

神秘感的小景,排列的石

块、微微发光的雾气、折

射而捉摸不定的光线、隐约出没的形体,使这里充满生气与吸引力。(2)柏林索尼中心分析

柏林索尼中心位于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北部的一块三角地上,索尼中心

公共空间丰富多彩并且其尺度极富人

性化,在设计上,彼得沃克通过用简单

的植物种植和一些工业材料以简单、重

复的塑造以使得索尼中心极具空间感

与神秘感,这里,人们在转换空间时就

能看到不同的景观。环境中材料的使用

与建筑相呼应,细部体现为玻璃、金属

材料、石材和植物的巧妙组合和衔接,在不同的区域种植了不同的植物,

如椴树、白桦、杨树等,这些都是当地的乡土树种。

中心广场是环境中最精彩的区域,这里,彼得沃克采用了重复构图形式

的三维空间概念。建筑的

首层和地下层之间是一个

半月形花坛,与半月形图

案相交的,是一个圆形的

水池,水池大部分位于广

场上,一部分悬在地下采

光窗上,成为建筑地下层透明的屋檐。在楼下电影媒体中心的酒吧里可

以欣赏到水池带来的奇妙的光影变化。

索尼中心的整体设计简约、干净、利落、巧妙,如同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给人的印象一样,严谨但不古板,谦虚内敛又不乏亲切之感(3)、日本埼玉广场分析

日本埼玉广场始于1994年,位于日本东京琦玉县,它是东京新城分中心的一个主广场和步行

中心。埼玉广场所处地理

位置极为特殊,广场中的

街道,来来往往的车辆很

多,拥挤不堪,作者通过

提升广场将行人活动与混

乱的高速交通分离,实现

了人车分离。作者造园手法巧妙,通过将极简主义与日本的禅宗园林思

想巧妙的融合,创造出了简答而不失禅意的空间,使得整个作品简洁自

然。

在植物的处理上,作者使用了格栅,将水渗入种植池然后在其下设计排水。人们在坡道的上端就可以看到栅格下方的种植池的土壤,很好

的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既解决了植物用水,有解决

了广场排水。

作者在设计上运用了单一的元素进行大量的重复,在单一元素的重复中,作者的极简主义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户田芳树作品分析

1、户田芳树简介

户田芳树是日本著名的景观设计师。1947年生于广岛县尾道市;1970年毕业于东

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后到日本都市设计就职。1980年成立

(株)户田芳树风景计画研究所。1989年凭借“诹访湖畔

公园”项目荣获东京农业大学造园大奖。1994年凭借“科

利亚庭园”获日本公园绿地协会奖。1995年主创的修善寺

“虹之乡”项目荣获造园协会奖。

2、户田芳树作品

(1)、绿色津南中央庭园分析

绿色津南中央庭园位于新泻县中鱼沼郡津南町秋成,作品以“流水”为主题,围绕水这一主线,设置溪流与水池,做成“动”与“静”两种不同的水景。其

中,“静”水中的倒影,成为作

品中最有特点的景观。

作品中,中央庭院与其宾馆

相连,利用目的是为在大面积

的设施群中创造出心情愉快,

轻松的绿色空间。作者还将下

游的水潭做成简单的圆形湖面。

此湖把周围丰富多样的自然景

色映照在湖面上,形成更为丰

富的景观。其间缓缓的斜坡上

蜿蜒的溪流,湖面简洁的配置

其中,主景是天空和映照有自

然景色的睡眠,尽量避免了繁

琐的造型。

在该作品中,作者很好的将

周边美丽的自然景色融于庭园

之中,其中,自然蜿蜒的小溪,映照于水面的树木和起伏的山脉。大面积的缀坡草坪,这些与日本传统园林的形式多少有一点区别,突出了开放、明快、简洁、轻松的环境氛围,是周边自然环境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的范例。

(2)、蓼科高原艺术之林雕塑广场分析

位于长野县茅野市蓼科高原艺术之林雕塑广场,蓼科高原艺术之林雕塑的面积并不是很大,作者运用巧妙的造园技术,很好的利用其不大的空间,将具象的、近乎真人尺度的雕塑作品合理的融合入其中。作者还合理地划分了不同主题、类型、风格的雕塑分区,使每个雕塑无论是从观赏角度或与周边雕塑作品的联系等方面,都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程度。在雕塑的数量上,作者做了严

格的控制,并通过分

析各种原因,运用多

种造园手法,使得景

观极具连续性。

整个设计理念以

雕塑欣赏为主轴深化处理,使雕塑成为风景要素,强调了雕塑作品的功能,在作品中,水潭、流水、小路等自然景物对空间景观进行了分割和连接,使得整个作品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三、二者的区别与总结

彼得沃克是“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一般以简洁自然为主,经常使用单一的元素重复,在简单的表达中表现出不简单的一面出来,在彼得沃克的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彼得·沃克设计的环境中贯穿着人们的活动,提供了有实用功能的必需设施。同时,它又超越了这些层次,激发了人们本能的反应,向那些虚幻的相关文化提出了挑战。

总的来说,彼得沃克在作品中将极简主义运用得相当出色,使得他被人认为极简主义的代表者。

而户田芳树的设计理念是“看”、“体验”、“描述”,作品中充满了流畅的曲线、大面积的

缓坡草坪、通畅简捷的空间、散置的构筑物、蜿蜒的小溪流水以及似水墨画般的水中倒影。这些作品在表现“自然的再现”、“自然的体验”的同时,更注重对“自然的描述”。

所以,户田芳树在设计中更加注重自然的再现与自然的体验。户田芳树在简明、有力的空间中溶入柔和与温馨的意蕴;生态型设计、以追求细节上的完美体现品质,在他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无限的“生命力”。

总的来说,彼得沃克和户田芳树二者有所区别,但其二者的作品都是以自然为主,在自然中体现出其所想表达的内容来,二者风格各异,但都不愧是景观设计界的大师。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赏析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景观大师作品赏析 摘要:在以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西方传统园林服务于上流社会贵族和富豪阶层,是社会地位、权势与经济实力的象征。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西方社会逐渐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园林的服务对象变为城市自身以及普通市民,因而出现了开放型园林——城市公园与国家公园。它们的出现,拉开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序幕。 关键词:传统园林;城市公园;国家公园;景观设计 奥姆斯特德的主要观点 ?主张充满“人性”的设计 ?用理论影响美国景观行业发展 ?用行动促进美国景观教育进步 奥姆斯特德部分简介: ?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 ?19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185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 (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

?1857年秋获得了纽约市中央公园负责人的位置 ?1865年与沃克斯共同完成他们在中央公园的工 作,并设计了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 ?1895年他退休了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 ?他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规划 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面极广, 从公园、从城市规划、土地细分,到 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产业等, 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 可磨灭的影响。 年轻时的奥姆斯特德的不幸遭遇 ?在奥姆斯特德4岁的时候母亲去 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 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 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 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 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 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 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 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 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 正常的学业。 ——上图:纽约中央公园局部景观 不断努力的奥姆斯特德 ?在放弃学业后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 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 贸易旅行了-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

两位现代建筑大师作品比较分析

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与勒·柯布西耶 摘要:赖特以设计“草原住宅”闻名,草原学派代表。倡导有机建筑的概念。柯布西耶侧重于象征和几何学手段;本文试图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两位西方现代建筑大师的创作思想,望可以小见大,体会大师的独运匠心。 关键词:创作思想;流水别墅;空间构成;萨伏伊别墅;建筑美学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设计风格及理论: 以设计“草原住宅”闻名,草原学派代表。倡导有机建筑的概念。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赖特的精神气质和建筑思想充满了古典气质,而且深受古典哲学和建筑传统的影响。如果和柯布希埃、密斯等现代注意建筑师相比较,他那有机的构图手法以及对充满人情味、历史感和地方特色的材料的使用、对机器美学的反感和抵制等待,又令其创作和标准的现代建筑有很大区别。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像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乘张。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的梦想,悬空的楼板铆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腰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山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的整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像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个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它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在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流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效果。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弥漫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显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建,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

景观设计经典作品赏析

经典作品赏析流水别墅Fallingwater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梦想,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 流水别墅 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整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象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是一幢包含最高层次的建筑,也就是说,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 流水别墅这个建筑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座落花流水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落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效果。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连辣潜其间,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为暗,岩石陈的地板上。隐约出现它们的倒影,流布在起居室空间之中。从北侧及山崖是反射进来的光线和反射在楼梯的光线显得朦胧柔美。在心理上,这个起居室空间的气氛,随着光线的明度变化,而显现多样的风采。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悬挑的阳台为最。然而当你站在人工石面阳台上,而为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围时对于内部空间或许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因为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而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间——崖隘。赖特对于国际形式主义空谈机能主义的态度,浓缩地表现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楼梯。这个著名的楼梯,关联着建筑与大地,是内、外部空间不可缺少的媒介,且总会使人们禁不住地一再流连其间。 流水别墅可以说是一种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做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也可以说是水平或倾斜穿杆或近几年推

1园林专业必读书目

园林专业必读书目 A、历史类: 一、国内 01.《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維權清华大学出版社 02.《江南园林志》作者:童寯中国建工出版社 03.《中国建筑史》作者: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04.《中国雕塑史》作者: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二、国外 01.《西方造园变迁史》作者:针之谷钟吉 02.《造园史纲》作者:童寯中国建工出版社 03.《西方园林》作者:郦芷若,朱建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04.《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王向荣,林菁中国建工出版社05.《环境设计史纲》作者:吴家骅重庆大学出版社 06.《外国造园艺术》作者:陈志华河南科技出版社 B、理论类 01.《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知识产权出版社 02.《城市意向》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方益萍等)华夏出版社 03.《城市形态》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林庆怡等)华夏出版社 04.《建筑的伦理功能》作者:卡斯腾?哈里斯华夏出版社 05.《总体设计》作者:凯文林奇(译者:黄富厢等)中国建工出版社06.《设计结合自然》作者:麦克哈格 07.《景观设计学》作者:西蒙兹中国建工出版社 08.《人性场所》编者: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译者:俞孔坚等) 09.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系列丛书知识产权出版社 《建筑的永恒之道》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赵冰) 《建筑模式语言》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王听度等) 《俄勒冈实验》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赵冰等) 《住宅制造》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高灵英) 《城市设计新理论》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陈治业等) 10.《外部空间设计》作者:芦原义信中国建工出版社 11.《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作者:曹礼昆 12.《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作者:托伯特哈姆林中国建工出版社

大师作品分析—美国达拉斯喷泉广场

大师作品分析 —美国达拉斯喷泉广场

大师作品分析—美国达拉斯喷泉广场 摘要: 在美国现代园林史上,人们永远会记得一位景观设计大师,被人誉为“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这就是丹·凯利。他以毕生的园林建设实践和生活历程折射出园林事业和人生的真谛:追求和谐。他是“哈佛革命”(Harvard Revolution) 发起者之一,也是美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奠基人。凯利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组织性,常常用网格来确定园林中要素的位置。他创造了建立在几何秩序上与众不同的空间和完整的环境。该论文以喷泉广场为例对凯利设计思想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他运用几何秩序、空间渗透、对设计要素的娴熟运用等多方式创造和谐的设计手法,最后对他和谐的人生进行了介绍,以使后人对他及其设计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丹·凯利喷泉广场现代景观结构主义 在美国现代园林史上,人们永远会记得一位景观设计大师,被人誉为“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这就是丹·凯利。他以毕生的园林建设实践和生活历程折射出园林事业和人生的真谛:追求和谐。1936 年,丹·凯利进入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主修风景园林专业。当时的哈佛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仍因循着保守的历史主义风格:设计过程极为简化,似乎用一套预定的办法就可以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此深感失望的丹·凯利与他有着同感的同学艾克博和罗斯一起开始把目光投向特纳德、芒福德和柯布西耶等人的文章。通过各种杂志、书籍和相互间的交流,他们了解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潮流以及园林设计的最新动态。1939 年~1941 年,他们发表了《城市景观设计》、《农村景观设计》、《原始环境中的景观设计》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现代园林设计的纲领,给现代园林设计一次强有力的推动,这就是今天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国现代园林史上的“哈佛革命”。有人这样评价丹·凯利:他的设计语言可以归结为古典的,他的风格可以视为现代的,但是他的作品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 丹·凯利于1912 年出生于波士顿,他的童年是在新罕布什尔的祖母家中度过的,周围开阔的农田与纯净的自然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许就是凯利日后大量作品中所反映的“简洁与静谧”主题的根源所在。正如凯利自己所说:“很不幸,我只受了很少的正规教育。”高中毕业后,凯利即到设计师曼宁事务所工作,曼宁的指导对凯利以后作品中对植物的娴熟运用起到很大作用。尤其在他为纽伦堡设计二战审判庭造访法国期间,对勒· 诺特式园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深深为其空间的秩序感和整体性所打动。这次学习,为凯利的设计理念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这个活力不是来源于某种盛行的新思想,新主义,而是来源于当时被大多数设计师所摈弃的传统。 1945 年二战结束后, 凯利有机会周游西欧, 实地考察欧洲的古典园林。现代运动早期的反历史主义立场和哈佛枯燥的历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使凯利对古典园林的认识有些片面, 因此这次欧洲之行对他的影响极为深刻。他参观了十七世纪法国勒·诺特杰出的古典园林凡尔赛和斯绍克斯( Sceaux) , 园林中以几何方式组合的林阴道、树丛、草地、水池、喷泉规则要素产生了清晰完整的空间和无限深远的感觉( 见图1) 。在这里, 凯利找到了他一直苦苦寻觅的结构手段。这种手段符合凯利所追求的对自然的表达方式, 在他后来的作品中, 规整与自然布局的有机结合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思想。他的作品反映出他那深深扎根于历史中的对自然秩序的精神追求。

公园景观作品分析——秦皇岛汤河公园Word 文档

大师作品分析 ——秦皇岛汤河公园 摘要:在城市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自然河道的渠化和硬化以及“美化”运动在中国大小城市中方兴未艾,这是一种悲哀,我们完全可以有更明智的城市河流改造和利用方式。这个案例试图说明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以及历史遗留的人文痕迹,同时满足城市人的休闲活动需要,创造一种当代人的景观体验空间。方案在完全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上,引入一条以钢为材料的红色飘带。它整合了包括漫步、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标本种植、灯光等功能和设施需要,用最少的干预,获得都市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 关键字:秦皇岛;红飘带;汤河;滨河公园;河道设计 1.项目区位及背景 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滨海旅游城市,汤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因其上游有汤泉而得名。本项目位于海港区西北,汤河的下游河段两岸,北起北环路海阳桥、南至黄河道港城大街桥,该段长约1公里左右,设计范围总面积约20公顷。汤河为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场地的下游有一防潮蓄水闸,建于60-70年代,拦蓄上游来水并向市区水厂供水,高水位时又能及时宣泄洪水,所以本设计河段水位标高较为稳定。 2.场地特征 2.1 良好的自然禀赋: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防潮蓄水闸,使本地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质清澈,是秦皇岛市的一个水源地;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地段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菱角、菖蒲和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壮观,主要有杨、柳、刺槐,许多柳树甚至长在水中;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在此栖息。 2.2“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污水流向河中,威胁水源卫生;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农用民房、皮划艇服务用房、汤河苗圃用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大部分遗留构筑物外立面有破损、陈旧,有些已废弃不用,部分河岸坍塌严重; 2.3使用需求压力:目前这一地带的利用比较复杂,一方面当地居民和村民继续以原有方式使用,如放牧;同时,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和缺乏管理,场地被低劣的餐馆、废品收购等使用方使所青睐;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它当作游憩地,包括游泳、垂钓、体育锻炼、猎采,等。所以,及时的规范和引导显得非常重要。 2.4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场地虽然在城市主干道边上,对城市居民有很大

景观大师作品分析

景 观 大 师 作 品 分 析 计算机系网络2班 ITeamfjl 20125528234

目录 一、彼得沃克作品分析 (3) 1、彼得沃克简介 (2) 2、彼得沃克作品 (3) (1)、哈佛大学唐纳喷泉分析 (4) (2)、柏林索尼中心分析....................................................................................................... (3)、日本埼玉广场分析......................................................................................................... 二、户田芳树作品分析 (4) 1、户田芳树简介 (5) 2、户田芳树作品 (5) (1)、绿色津南中央庭园分析 (6) (2)、蓼科高原艺术之林雕塑广场分析 (6) 三、二者对比及总结 (6)

一、彼得沃克作品分析 1、彼得沃克简介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 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 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 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 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2、彼得沃克作品 (1)哈佛大学唐纳喷泉分析 唐纳喷泉位于哈佛大学的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天然石块组成的圆形石阵和中心的雾喷泉,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 则排列状。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 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 会有强烈的神秘感。

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ZHANGLEI 张磊 建筑师——————梁井宇 梁井宇,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曾工作于国营设计单位,及与人合作创办设计工作室。1996年到加拿大留学和工作,学习了电脑图形学与电脑动画,并对游戏设计产生兴趣,还曾经工作于游戏公司电子艺界,是一名电子游戏场景设计师。2003年回国,先到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首席设计师,2006年,与九源三星事务所场域建筑事务所,任主持设计师。梁井宇,是个追求原创性的建筑师,他既不重复自己的过去,也不重复别人,总想做新东西。创新性的事务所,始终是他的追求。 在加拿大时,梁井宇曾浸在电脑的虚拟世界里,虚拟世界中的完全自由化和无拘无束的想象,让当时的他找到了新的倚靠与追求。而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梁井宇体会到游戏空间的幻觉与美好,而游戏中对于空间无设限的形体扭曲与创造及无局限的变化法则。在现实中受局限的真实空间所无法表达的,这也勾起了他从虚拟到真实之间的转换与尝试。可是,梁井宇后来似乎也厌倦了这样的追求,因为毕竟在虚拟世界里很难像实际建筑一样,可以表达一种真实的力量。所以,之后他有回到了真实的世界中,去追求真实的、可以实现的建筑。 真实到虚拟,是梁井宇从国内到国外的设计转换;而虚拟到现实,又是他从国外到国内设计转换,当梁井宇回到建筑领域后,他是从以后对软件虚拟与精神化的游戏场景操作,转向一个对硬件现实和物质化的建筑操作,所以,他对曲面形体的的兴趣,似乎想将虚拟世界中的3D曲面转化到现实世界中实现,这展现在中联环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办公空间中的一道曲面墙体设计中。他将一道墙面处理成柔性物体,这似乎嗅出他思考着将虚拟世界中的软化与柔化物体,这似乎嗅出他思考着将虚拟世界中的软化与柔化运用在墙体上。因为在设计操作中,这是必须经过电脑运算而得出的曲面比例和组织构成,这样对空间的图像变大更加直观,也能探索新形态空间的各种可能性。另外,他也关注到材料的细部与构成,比如在办公空间中有不加修饰的混凝土墙、局部氧化的钢材、线管的裸露、墙上细部收分处理等,从曲面形体与材料构成,到建筑中的小物件与小细部,这是他受到艺术家的启发,对真实世界、真实材料再现的一种渴望、一种补偿,他希望作品中能暴露材料的真实质感,合理运用及贴切表达材料的物理属性,对抗重力并反映材料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曲面的墙体,即可以观赏,又可以是功能性的考量。座椅,似乎也带有点表皮造型的设计倾向,它就是在既有墙体上生成的新形态,而这样的办公空间,有整体也有局部,除了室内设计以外,也偏向于家具设计与工业设计,横跨的方式似乎也暗示着梁井宇后期朝向多方面发展的设计趋势,尝试一种跨界的模式。 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项目中,梁井宇把虚拟世界中的曲面想象转化成更实际的建筑外墙,他用红砖来形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景观设计作业——大师作品分析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的简介 Georg Hargeaves,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哈格里夫斯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风景园林系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哈格里夫斯有着近程式的自然观。通过对史密森作品的学习而开创了一种开放式景观设计新语言,在这种语言中“各种元素诸如水,风和重力都可以进入并且中影响到景观,”展现出他对自然因素独到的感受。烛台角文化公园“风之门”,麦斯比公园“大地之门”。 作品充满诗意。哈格里夫斯的作品被誉为“诗意的景观”,他的作品总给人意象不到的感受,这与他独特的设计理念分不开的。 作品分析 简介 广场公园(Plaza Park)位于圣·何塞市市中心,占地3.5英亩(约1.4hm2)。建于1986-1989年。投资额190万美元。这里既是人们日常休闲的场所,也是节日举行庆祝集会和演出活动的舞台,公园的周边为艺术博物馆、旅馆、会议中心和商务办公楼。设计通过叠加的手法,将一个新公园覆盖在原来的老公园上。设计保留了场地上所有成熟的树木,运用各种隐喻的手法,使用地域性的,具有文化历史内涵的语言,使这个公园以一种地域性的风格来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圣·何塞市拥有3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久远。最早是由印第安人在此挖出了自流井,从而发展农业,最终形成了城市。

道路分析 场地是一个狭长的长方形,不仅是一个大的交通岛,而且是周围艺术博物馆会议中心旅馆等一些重要建筑的环绕中心。道路的布置看似随意,以斜交的直线道路系统为框架,实际上是周围主要建筑物的人流线路。道路是沿着人们在公园两侧的公共建筑间穿越的路线来设置一条宽阔的园路构成公园东西方向的长轴,沿路边设置了许多维多利亚风格的灯柱和木质座椅,这些旧式的灯具和座椅隐喻着城市300年的历史。 哈格里夫斯设计了一条从端点开始就斜交的直线道路,从公园的一端延伸到公园的另一端,为了避免直线单调,在道路中部使用道路高差和铺装加以变化。

景观设计作品分析终稿

景观设计作品分析 ——伯奈特公园 一、伯奈特公园简介 伯奈特公园最旱由伯克·伯奈特(Burk Burnett)捐资,设计师乔治·凯斯勒(George E.Kessler)规划设计,风格为传统的自然风景园形式.伯奈特公园附近为美国著名雕塑家野口勇设计的雕塑广场,二者共同形成了福特沃斯市重要的入口形象.为了促进福特沃斯市中心商业区的复兴,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谭迪基金会出资重建伯奈特公园。 伯奈特公园为一方形的城市公园,主要采用草坪、季节性植物和小树林作为设计素材,中间还铺设了许多花岗岩小路。它以一个大大的喷泉为主要设计特色,旁边还摆放了许多雕塑大师的青铜雕塑作品。该公园设计曾获得了ASLA波士顿杰出设计奖。 二、皮特·沃克的设计思想简析 皮特·沃克是美国一位具有40年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优秀的景观建筑师。作为佐佐木与汪克强及其合作者事务所(1957年成立) 东海岸公司的奠基人,沃克开设了公司的西海岸事务所,并干1975年成立SwA事务所,作为SWA的负责人、主要顾问厦董事会主席,他将SWA塑造成国际知名的环境设计的多学科综合事务所。1983年.为了更个人化地与甲方合作,他又成立了一个小型事务所。沃克关注的领域从小花园的设计、工艺直至城市发展和社区发展的规划、设计。其大部分的工作和思想致力于中等尺度的问题:学术园区、公司总部、民用和公共广场,以及城市复兴地区的规划设计。他通过各种工作,坚持寻求超越单纯功能性的解决方式.创造出充满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室外空间。 皮特·沃克的景观设计风格受到很多艺术和历史流派的影响,特别是极简主义艺术和法国古典丰义诺特尔盘园林,汪克从极简主义艺术的爱好者和收藏者转变为极简主义的实践者并将艺术的领域扩大到城市空间、广义的室外空间的巨大范畴内,从极简艺术的绘画、装置厦大地艺术中获取了很多灵感。另外.沃克从曰本传统园林以及法国请特尔式园林中看到了景观设计的内在精神.他认为:“园林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在建筑之前就已经进入现代主义阶段,因为在日本传统园林和17世纪法国园艺师安德鲁·勒·诺特尔的规则式园林中,古典主义的真正精神和现代主义的萌芽都已十分明显、”这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表现手法,并最垫帮助他将极简主义艺术与景观创作结合起来。皮特·沃克对极简土义和独立物质时代的地帚艺术的应用,使物体/f景观)具有可见-陛,表明了景观的地位和空间.并延伸了他的景观作品的解释领域厦意义沃克的作品充满美感、悟性、幽默感、双关的诙谐指代以量与大地的对话、与艺术的合作和诗意,并不时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和幻灭感的哲

丹克雷大师作品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米勒花园 班级:景观学11-1班 学号:20114175 姓名:聂敏江 指导老师:严敏 摘要:通过对丹·凯利的作品---米勒花园的分析,从作品概况,场地状况,案例分析,案 例启示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一)丹·凯利大师介绍 丹·凯利是美国现代结构主义景观设计大师,1912 年出生于马塞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个普通人家。他是“哈佛革命”发起者之一,也是美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奠基人。 1912年9月,丹.凯利出生于波士顿。 1936年进入哈佛设计研究生院学习园林设计。 1997年获得了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勋章,是美国首位获得该荣誉的园林设计师。 最经典作品—米勒花园。 2004年2月21日,丹.凯利因病去世,终年91岁。 丹·凯利大师生平 1931---进入当时很有名的瓦伦.曼宁德设计事务所,接触到了欧洲的古典园林艺术。 1936---进入哈佛研究生院,大量汲取了东方与欧洲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 1945年二战结束后---凯利有机会周游西欧, 实地考察欧洲的古典园林。 50-60年代---一生最多产的时期,诸多作品逐渐吸引大众视线。完成米勒庄园的设计,这是其设计生涯中最大的一次突破。 60-80年代---在世界各地完成很多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景观设大师的地位。 (二)米勒花园场地状况 米勒花园作品概况 谈到丹·凯利的作品,就不能不谈米勒庄园,1955 年在印第安那州哥伦布市的米勒花园, 是他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作品, 是丹·凯利的第一个现代主义设计作品,也是现代景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米勒庄园中,凯利首次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对话,他把在勒·诺特那里学到的古典主义元素———方格网、几何构图、比例关系等与现代主义的开放、无止境、动态、简洁等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米勒花园作品背景 建造背景米勒家族在二战后的哥伦布市对工业、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举足轻重,他们是现代社会少有的那种纯粹的艺术赞助人,在他们的资助下,哥伦布市邀请了一些当时非常著名的建筑师为城市设计了一系列公共建筑。因而当他们请沙里宁设计自己的住宅时,显然要将这座住宅作为整个城市现代建筑运动的一部分。 建造背景米勒住宅及花园位于哥伦布市华盛顿节和Flatrock河之间的一块地上(图1)。有沙里宁和洛奇设计的住宅位于有常春藤覆盖的方形基座上,住宅位于比Flatrock河冲击平原高约15英尺(约4.5米)的平坦方正的高地上。建筑周围是一块长方形的约10英亩的相对平坦的基地(图2)。刚从欧洲归来不久的凯利在米勒花园中试图用古典主义造园元素来表达空间感,希望这种园林能够满足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需求。

园林专业应该看的书

园林专业应该看的书历史类: 一、国内 01.《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02. 03. 04. 01. 02. 03. 04. 05. 06. 01. 02. 华夏出版社 03.《城市形态》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林庆怡等)华夏出版社 04.《建筑的伦理功能》作者:卡斯腾?哈里斯华夏出版社05.《总体设计》作者:凯文林奇(译者:黄富厢等)

中国建工出版社 06.《设计结合自然》作者:麦克哈格 07.《景观设计学》作者:西蒙兹中国建工出版社 08《人性场所》编者: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译者:俞孔坚等)09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系列丛书知识产权出版社 10. 11. 12. 13. 14. 15. 16.《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作者:彭一刚中国建工出版社 17.《江南理景艺术》编者:潘古西东南大学出版社 18.《建筑空间组合论》作者:彭一刚中国建工出版社 19.《环境行为学概论》作者:李道增清华大学出版社 20.《广义建筑学》作者:吴良镛清华大学出版社

21.《现代建筑理论》编者:刘先觉中国建工出版社 2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作者:刘滨谊东南大学出版社 23.《景观形态学》作者:吴家骅东南大学出版社 24.《理想景观探源》作者:俞孔坚田园城市出版社 25.《景观:生态.文化.感知》作者:俞孔坚中国建工出版社 26. 27. 2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已出版《佐佐木叶二作品集》《升野俊明作品集》《户田芳树作品集》)10.《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大师作品系列》作者:夏建统中国建工出版社(已出版《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丹凯利》) 11.《当代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作品集》作者:詹姆斯中国建工出版社(已出版《马里奥.谢赫楠作品集》)

公园景观作品分析——秦皇岛汤河公园

大师作品分析 ——秦皇岛汤河公园摘要:在城市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自然河道的渠化和硬化以及“美化”运动在中国大小城市中方兴未艾,这是一种悲哀,我们完全可以有更明智的城市河流改造和利用方式。这个案例试图说明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以及历史遗留的人文痕迹,同时满足城市人的休闲活动需要,创造一种当代人的景观体验空间。方案在完全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上,引入一条以钢为材料的红色飘带。它整合了包括漫步、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标本种植、灯光等功能和设施需要,用最少的干预,获得都市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 关键字:秦皇岛;红飘带;汤河;滨河公园;河道设计 1.项目区位及背景 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滨海旅游城市,汤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因其上游有汤泉而得名。本项目位于海港区西北,汤河的下游河段两岸,北起北环路海阳桥、南至黄河道港城大街桥,该段长约1公里左右,设计范围总面积约20公顷。汤河为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场地的下游有一防潮蓄水闸,建于60-70年代,拦蓄上游来水并向市区水厂供水,高水位时又能及时宣泄洪水,所以本设计河段水位标高较为稳定。 2.场地特征 2.1 良好的自然禀赋: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防潮蓄水闸,使本地段内的

水位保持恒定,水质清澈,是秦皇岛市的一个水源地;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地段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菱角、菖蒲和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壮观,主要有杨、柳、刺槐,许多柳树甚至长在水中;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在此栖息。 2.2“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污水流向河中,威胁水源卫生;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农用民房、皮划艇服务用房、汤河苗圃用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大部分遗留构筑物外立面有破损、陈旧,有些已废弃不用,部分河岸坍塌严重; 2.3使用需求压力:目前这一地带的利用比较复杂,一方面当地居民和村民继续以原有方式使用,如放牧;同时,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和缺乏管理,场地被低劣的餐馆、废品收购等使用方使所青睐;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它当作游憩地,包括游泳、垂钓、体育锻炼、猎采,等。所以,及时的规范和引导显得非常重要。 2.4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场地虽然在城市主干道边上,对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可达性差,可使用性差;同时,由于人流复杂,空间无序,存在许多管理上的死角,场地对城市居民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2.5开发压力:沿河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房地产开发,城市扩张正在胁迫汤河,渠化和硬化危险迫近。就在场地的下游河段,两岸已经建成住宅,随之,河道被花岗岩和水泥硬化,自然植被完全被“园林观赏植物”替代,大量的广场和硬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