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旅游业发展

深圳市旅游业发展
深圳市旅游业发展

深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9年07月15日10:20 |阅读12387次| 深圳会展网深圳市旅游局

简要描述:深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引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提出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部署。《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及到2020年,把深圳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高科技城市、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会展中心、国际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为了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正确地确定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科学地安排“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空间布局和旅游建设项目,明确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和《深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编制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重点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旅游业发展做出相关前瞻性计划安排,确定深圳旅游业中长期发展的远景目标。《规划》提出了深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在旅游产业空间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行业发展、市场拓展、体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规划了全市的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对抓住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1年在深圳举办给旅游业带来的契机提出了对策,确保在“十一五”期间及更长时期内旅游业的健康成长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条件

一、旅游业“十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深圳自1979年建市以后,就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优先发展。经过26年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深圳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创汇基地、入境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之一。深圳旅游业推动了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城市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十五”期间,深圳旅游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国际化旅游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深圳旅游业继续稳步增长,作为全国重点旅游城市的地位已不可动摇。“十五”期间深圳市的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城市接待过夜入境游客人数、旅游外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城市前4名。2005年,深圳接待国内外游客5782.29万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16.45万人次,占全国过夜入境旅游人数的1/7,在主要旅游城市中排列第一位。2005年,深圳旅游总收入达421.01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18,超过广东省旅游总收入的1/4;旅游外汇收入20.09亿美元,约占全国旅游创汇的1/14,占广东省的1/3。

“十五”期间,深圳已初步形成了国际化的城市旅游格局。到“十五”末期,深圳市市容环境与城市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称号,举办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以国际商务型旅游、滨海度假型旅游和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为特色的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深圳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和海、陆、空俱全的口岸格局已经形成;宾馆饭店、商场、餐饮、娱乐场所的服务水准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逐步实现国际化,初步形成了方便海内外旅游者到访的的语言和出行环境。

(二)产业地位稳固,产业规模较大,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完整。

到“十五”期间末,旅游业已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支柱和重要增长点,在第三产业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2005年,深圳旅游业“大旅游”统计范围内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旅游业固定资产接近250亿元,从业人员队伍15万多人。到2005年末,深圳共有宾馆、酒店和招待所等旅游接待设施16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179家,包括五星级饭店11家,四星级饭店25家。全市有旅行社118家,其中国际社33家。深圳建成各类旅游景点(区)50多处。华侨城景区被誉为全国主题公园成功的典范。“青青世界”、“明斯克航母世界”等景区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华侨城景区和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等还是我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整个城市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的都市旅游风格。

深圳旅游业的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全面、协调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深圳荟萃了全国各省市和世界各地的美食和名、优、特、新商品。各类酒楼食肆遍布大街小巷,大型商厦、小商品市场和各具特色的超级市场、便利店、精品店、服装街、家电街、工艺品街等商业一条街星罗棋布,华强北商业街、东门步行街等已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都市旅游购物中心区。文娱生活丰富多彩,不同类型和档次的娱乐场所遍布全市。

(三)旅游企业富有活力,整体水平较高,旅游产品丰富。

“十五”期间,深圳旅游企业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全国居领先水平。酒店行业总量规模在全国居前列,连锁经营、特色经营和引进国外酒店管理公司的管理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入选“全国50家最佳星级饭店”数量占全国的10%以上。深圳的旅游景区经营水平较高,“世界之窗”、“欢乐谷”先后名列全国商业性景区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排名首位。旅行社行业发展出现规模化进一步集中化的趋势,每年有10家左右的旅行社进入“全国国际旅行社百强”和“全国国内旅游百强旅行社”行列。旅游企业在建设和改造硬件设施的同时,坚持用国际标准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在国内各城市中一直保持前列水平。

深圳的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并呈现体系化特征。在深入挖掘城市观光和主题公园等优势产品的基础上,深圳通过开发各类城市休闲资源,评选“深圳八景”,建设灯光工程,在各个景区推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表演节目等手段,将文化内涵与旅游结合起来,加强了对人文景观的开发利用;此外,滨海休闲度假、商务旅游以及修学、民俗、宗教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种类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形成了很强的综合型城市旅游吸引力。

(四)旅游行业管理和运行规范、有序。

“十五”期间,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2001年8月,设立正局级的市旅游局,并增加了人员编制,增强了行业管理力度。市旅游局在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市场开拓、旅游法制建设、旅游市场监督等方面成效显著。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市旅游行业共度难关,沉着应对,将损失减至最小。2005年,深圳市旅游局和市发展与改革局编制了《深圳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对全市的旅游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进行了明确;各区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区级旅游发展规划。“十五”期间,市旅游局还制定了奖励入境游政策,提高旅游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坚持不懈地搞好市场秩序的培育,以打击非法经营旅游为重点,

净化旅游环境,努力建立依法治旅、公平竞争、规范经营的旅游市场新秩序。

二、旅游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环境条件

“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将使旅游行业面临着许多历史性机遇,也相应地面临许多挑战。

(一)“十一五”时期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加入WTO过渡期结束的背景下,国家通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旅游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从世界范围的发展态势看,旅游业是全球化特征突出的服务贸易行业,也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将继续同时加速发展。我国加入WTO后主要产业和产品过渡期将基本结束,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与此同时,我国与各国各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将更加频密。随着这些发展条件的变化,旅游业会受到复杂的影响。

从全国的发展环境看,旅游业是社会各经济部门中的后起门类和朝阳产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在这一战略方针下,拉动和刺激内需始终是国家经济工作中不变的主题。旅游业是最能体现社会和谐、人民生活质量的经济产业之一,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取代西班牙、法国等成为全球第1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4大客源输出国。

(二)“十一五”时期是在各地竞争力增强并全面赶超的背景下,深圳通过发挥特区新内涵,以“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为导向,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阶段,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历史时期,旅游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环境。

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使深圳旅游面临巨大的挑战。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带的“万马奔腾”式的迅猛发展,以及周边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崛起,将进一步改变深圳的竞争环境。在新的一轮发展格局中,旅游业成为各地各城市提升竞争力、影响力的手段和途径。

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让深圳成为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的地区,认识特区新内涵,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不断开创改革创新开放的新境界。预计在“十一五”时期,深圳将进入一个较长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将趋向高端化。市委市政府决心快速推进城市功能转型,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一战略中,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已成为产业政策的重中之重。深圳的经济社会条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旅游业是深圳发展现代服务业,走“效益深圳”之路,突破城市资源瓶颈的战略性产业,是激活城市“人气”,提升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弘扬城市精神文明、繁荣城市文化的依托力量。作为现代服务业骨干产业的旅游业,在本市山地丘陵较多、滨海岸线长、口岸出入境人数多的条件下,以其低资源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开放性、高创意性和高人力资本含量的“两低四高”优势和文化内涵丰富、产业关联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成为第三产业的战略产业和潜力领域之一。

(三)“十一五”时期是在大众旅游日益成熟、国民度假制形成的条件下,深圳通过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会、2011年大运会等阶段性机遇,拓展国际客源,开发滨海旅游和都市旅游特色,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历史时期,旅游业存在巨大的待开发潜力和增长空间。

深圳是中国惟一的海、陆、空俱备的大型口岸城市,直接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它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门户”的地位一时不可动摇。从统计数据看,深圳2005年出入境人数达到1.7亿人次,与2005年接待游客总数5782.29万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16.45万人次相比,进出人流转化为游客流的开发潜力很大。其次是旅游市场需求强劲,含金量很高。深圳的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94.40元,折合2743美元,旅游消费正进入从观光旅

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并重的转型期,人均消费性支出中,旅游类消费呈持续加速上升态势。深圳周边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市场最活跃、居民最富有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珠三角地区每年创造4000亿美元的产值,消费支出中用于旅游支出的份额巨大。“十一五”期间,随着深圳及周边地区经济率先进入中等发达水平,同时,基于“汽车时代”、“个性化时代”的消费特征,作为人们解决温饱之后更高层次的生活需要,旅游需求将进一步趋于旺盛,面临着从观光娱乐阶段进入度假休闲阶段的转变期。

从近期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有利条件看,旅游面临着重要的发展契机。首先是东部滨海地区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已启动,这将大大提高旅游产业的总量、质量和成长速度。东部大鹏半岛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这种在发达的城市边缘的区域可开发的条件,在全世界也是比较少见的。其次是旅游业符合近阶段市委市政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安排。市政府出台的扶持包括高端旅游、品牌会展在内的高端服务业的政策,体现了深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心。其三是奥运会、大运会因素将会大规模引发国际客源的进入,将给旅游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据有关专业机构估计,仅大运会因素,将在未来五年里为深圳市新增国际游客每年超过5万人次,2011年及大运会后3年内将增加国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三、旅游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制约因素

深圳旅游业面临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是“十一五”期间需要加以突破和克服的。

(一)以“四个难以为继”为特征的资源约束,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

目前深圳的发展已明显受到“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一是土地、空间有限,剩余可开发用地仅200多平方公里,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难以为继;二是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抽干东江水也无法满足速度模式下的增长需要;三是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四是环境容量已经严重透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这些制约因素一样使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受到严重影响。“十一五”期间,预计全国各地的旅游业发展势头更快,而深圳旅游业发展受到城市用地紧张、东部滨海优质旅游资源保护难度加大、旅游营商成本大幅度上升等现实困难。作为拳头产品的主题公园,也必须面对资源创新难度增加的困境。如何在下一个竞争和增长周期中寻找发展空间,是深圳旅游产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旅游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增强。

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外资和民营资本,完成了行业资本的积累,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但是,由于历年来国有经营性资本和政府投入很少,产业总量和发展后劲有待提高。随着深圳经济成长进入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高新科技并重的时期,如何从投融资体制改革、土地功能管制、发展政策导向等方面支持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性。“十一五”期间,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旅游项目具有一定公共产品性质的特点和产业带动性强的特点,加大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投资力度,通过国有资本引导社会投资向旅游产业流动,逐步提升旅游产业在全市产业体系中的总量水平。

(三)旅游业自身领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观光产品和娱乐产品建设较为成熟,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各类专项旅游项目开发不足;二是旅游景区及综合服务设施在空间布局上有待改善,大型景点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大片山海风光尚待进一步开发,海滨的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弱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未能拉长市内的旅游线路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三是旅游商品创收水平不突出,主要的景区商品性收入不足20%,旅游开发深度还显得相当不足;四是跨区域合作需要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在景点建设趋同性较大,在跨市旅游路线的设计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此外,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二章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深圳旅游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整体要求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总目标,以奥运会和大运会为契机,突出发展高端旅游,力争把深圳创建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到2020年,把本市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旅游城市。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十一五”时期,深圳旅游业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以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为根本动力,进一步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抢抓发展机遇;培育优势领域,扶持高端旅游和新的旅游业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本市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深圳旅游的发展目标是:把深圳建设成为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有鲜明海滨旅游和国际商务旅游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这一总目标,深圳旅游业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努力把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富有深圳特色的第三产业中的核心产业,把深圳建设成为在亚太地区特别是粤港澳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重要的客源地和出入境游客集散地之一。

按照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考虑到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以及本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十一五”期间,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计划为:到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为8301.23万人次,年均增长7.5%;接待入境游客3431.64万人次,年均增长7.5%;其中,接待过夜入境游客864.60万人次,年均增长7%,接待外国游客241.85万人次,年均增长15%。到2010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678.04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9.52亿美元,年均增长8%。

“十一五”期间深圳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计划指标(单位:万人次)

接待游客总人数

接待入境游客

过夜入境游客

过夜外国游客

2005年

5782.29

2390.34

616.45

120.24

年均增长率

7.5%

7.5%

7%

15%

2010年

8301.23

3431.64

864.60

241.85

“十一五”期间深圳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创汇计划指标

旅游总收入(亿元)

旅游创汇(亿美元)

2005年

421.01

20.09

年均增长率

10%

8%

2010年

678.04

29.52

三、发展原则

“十一五”期间,旅游发展应以打造滨海特色和都市旅游为本市的主导旅游特色,以提升本市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为核心,全面拓展深圳的优势与潜力。在发展中应坚持“国际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和创新”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国际化原则。

“十一五”期间,要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国际化标准推进产业发展。国际化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一是依托本市亚热带城市特色和逐步发达的国际商务功能,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体现国际时尚的旅游设施、生态观光设施和会议展览设施;开发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产品尤其是旅游热点产品。二是要通过鼓励入境游、实施入境便利政策等有

效措施,提升城市接待游客中的入境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比重,提升旅游收入中外汇收入所占的比重。三是要推动本市旅游产业更多地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打造一支有国际旅游城市水准的从业队伍,使全市的酒店、旅行社、旅游接待设施和娱乐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能与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相媲美。四是通过营造国际旅游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改善城市的国际化接待环境,使国际游客拥有较高的出游无障碍化便利。五是要推进本市与香港两地旅游的深度合作,利用香港较高的国际化条件,努力推进与香港旅游产业的一体化提升本市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十一五”期间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旅游业是增加民生净福利、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和生动形式,旅游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融通。旅游的发展应避免重“物”轻“人”,对“人”关注不够的问题。具体要求包括:一是在发展重视游客和市民的个性化旅游需求,尊重旅游者的消费选择权,使旅游接待设施体现充分的参与性、亲和性和休闲性。二是保证对景观海岸线和优质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利用的公共性,保护市民和游客对稀缺旅游资源的共享权利。三是重视在旅游活动中对旅游者的安全、便利和合法利益的保护,尤其是一切经济行为应以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保障为首要考虑因素,打击各种侵害游客利益的不正当或非法经营行为。

(三)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

要在全行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把旅游业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为核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使景区景点和旅游酒店的经营达到“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的标准要求。二是推广环境友好型的旅游与度假方式,使旅游活动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使自然和文化资源不枯竭,不退化,维护其作为将来永远不断利用的可靠的资源基础。三是对本市具有旅游景观价值的山地、海岸、沙滩和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等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开发时,要以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并重为前提,不破坏其脆弱的平衡关系。四是要对东部滨海地区和优质旅游资源采取递进化思维,审慎地分步骤、分阶段开发,适当提高门槛,减少低水平开发;尤其是要对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战略性资源区域进行严格保护。

(四)坚持勇于创新原则。

创新是深圳特区的灵魂,也是旅游业继续取得优势地位的法宝。“十一五”时期,一是要发扬本市旅游业的首创精神,通过不断创新,创造新型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巩固作为中国主题公园示范地区的地位。二是要以文化内涵为灵魂,引导旅游创新,保持旅游产业在资源、产品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持续创新能力。

第三章区域布局和重点建设项目

一、空间区域

“十一五”期间,为科学地整合旅游资源,防止区域趋同和旅游项目低水平开发,必须按《深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的原则要求,考虑区域资源结构和区域旅游功能的差异,进行总体布局的空间区域划分。

(一)功能布局

根据本市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和产业特征,并结合未来城市规划和行政区划的调整余地,全市旅游空间布局划分为“东部滨海旅游圈”、“中部都市旅游圈”、“西部沿海生态—文化旅

游圈”和“北部旅游综合后备发展区”四个旅游功能区域,塑造“东部滨海旅游,中部都市旅游,西部生态—文化旅游”的旅游特色格局。其中,东部滨海旅游圈包括盐田和大鹏半岛的葵涌、大鹏、南澳。中部都市旅游圈包括罗湖和福田所在区域。西部沿海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南山和宝安西部沙井、福永、西乡和新安等沿珠江口区域。北部旅游综合后备发展区包括龙岗区域内除大鹏半岛以外的区域和宝安其它区域。

“十一五”期间,各功能区域按合理分工、各扬其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打造自身特色:东部滨海旅游圈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以旅游产业为主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型滨海综合旅游度假胜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旅游产业片区和国际性会议中心;中部都市旅游圈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集现代都市观光、餐饮购物、娱乐休闲、证券金融等商务办公,以及大型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国际化都市旅游圈;西部沿海旅游圈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能体现本市旅游产业化特色,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可度、多层面客源基础和滨海生态—文化复合型特色的旅游产业示范区和旅游接待基地。

(二)重点区域

“十一五”期间,各功能区域应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重点发展区域,分片开发,差异化发展,避免区域内和区域间的重复建设,以突出各自的功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1、东部滨海旅游圈。根据资源品质、现有开发程度和未来可塑性应进行递进化布局。由沙头角往东到大鹏半岛,自西到东,旅游度假景观的开发档次逐步提升,建设从大众化到中档再到高档等不同品位的旅游设施。此区域的开发建设要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在进行景观设施建设时应加强生态林地和岸线资源的保护。

“十一五”期间主要以沙头角—盐田次中心区、梅沙—马峦—三洲田片区和下沙片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其中沙头角—盐田主要功能是作为东部黄金海岸的门户和东部旅游区的旅游服务基地,旅游特色是旅游商贸、海鲜餐饮、海港观光等;梅沙—马峦—三洲田片区和下沙片区作为本市旅游业的近期建设重点之一,主要功能是作为深度开发型旅游接待基地,旅游特色是以自然风光为主特色,开拓生态休闲、滨海度假、体育娱乐、度假居住等多样化功能。视实际发展进度,也可以考虑在规划末期启动以西涌为核心的南澳半岛国际级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建设。

2、中部都市旅游圈。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发福田行政商务型都市风情区、罗湖商贸娱乐型都市风情区。梅林—银湖—东湖—梧桐山一带作为环城游憩带列入后备发展片区。

福田片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是,以行政中心和CBD为依托、以商务办公、国际经贸、大中型会议展览为重点,提升行政型和商务型游客的旅游消费总量和水平。片区内的设施布局上预留高星级酒店等旅游业发展空间,尤其要重视并强化办公型商务楼宇(写字楼)的外观统一规划和观光功能发挥,为引进跨国公司和其它大公司总部留有余地,创造高档次、人文氛围浓厚的商务环境。

罗湖片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是,以现有发达的商贸服务业为依托,以娱乐业、餐饮业和购物为重点,提升本区域的旅游购物、娱乐消费等收入的总量和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片区内设施功能布局应全面推进不同商贸门类的特色化,建设相当数量的特色商品一条街、“酒吧街”、“珠宝一条街”、“餐饮名店一条街”、“小食一条街”、大型歌舞厅集聚区等。同时充分考虑各类设施与现有的星级酒店、办公楼宇之间的配套,同时商贸性旅游的发展亦须充分考虑与区域内的路网改造、停车场建设之间的协调与配套。

3、西部沿海生态—文化旅游圈,其发展重点在于坚持以市委市政府所提出的建设“高品位的文化—生态城市”目标,以文化内涵为灵魂引导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发侨城—深圳湾片区、宝安次中心城市观光区和南山半岛片区。

侨城—深圳湾片区,包括华侨城、科技园、滨海填海区和名商、沙河高尔夫球场范围。功能定位是作为本市成熟的旅游产业片区,以现有的华侨城主题公园为核心,通过改建、增

建,重点发展一批创汇较多、税利较大,游客参与娱乐型的人造景观,目标是建成国际级的主题文化旅游产业带,成为对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有强大辐射力的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宝安次中心城市观光区,包括以规划中的宝安新中心区和新安、西乡等城市建成区。功能定位是以新区建设为核心,通过建设大型旅游接待设施、亲水公众广场和沿岸渐次增高的建筑群,营造滨海城市建筑风格,并逐步完善餐饮娱乐和城市功能配套设施。

南山半岛片区,发展的策略是,以现有历史人文景观、生态景区和规划建设中的大型滨海休闲居住社区等为基础,将重点放在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改造上,对滨海岸线重新定位,在有条件的区域兴建酒巴街等以参与型为特点的休闲项目,发展目标是打造大型的滨海人文休闲风情区。

二、各行政区旅游特色

“十一五”期间,本市各行政区的旅游产业应基于自身条件,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形成各自的优势。逐步打造“金色罗湖”、“都会福田”、“文化南山”、“蓝色盐田”、“生态宝安”和“山海龙岗”的特色化旅游格局。各区的目标发展特色应有同有异,不追求绝对相异,尤其要兼顾各区旅游发展类型的互补性、交叉性和协同效益。

1、罗湖区重点打造以文化娱乐业和商贸服务业为核心的商贸型旅游特色。旅游业的发展要以完善的商贸设施为基础,结合城市功能升级,开发大型金融商务区、娱乐场所集聚区、大型休闲购物中心、特色餐饮食街的旅游功能。

2、福田区重点塑造都市旅游特色。旅游业的发展要以全市行政中心区和日益完善的国际商务、会展设施和市级公共设施为依托,开发城市中央商务区、商务游憩区、都市观光景点、酒吧文化街的旅游功能,提升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3、南山区重点推进高品位的文化旅游特色。旅游业的发展要以文化主题公园和初具规模的高等教育和高科技产业基地为起点,使文化旅游产业园(带)、滨海休闲观光带和科教旅游景点等更加成熟,使旅游业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4、盐田区重点打造鲜明的滨海和海洋旅游特色。要利用海岸线较长、山地较多、资源可塑性大的优势,推进亲水公众广场、滨海度假区、滨海生态旅游设施以及水上或海洋游乐产品建设,使旅游业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5、宝安区重点塑造园林城区和生态旅游特色。要利用地域广、山地多,海岸线长和制造业发达、园林式次中心城区初步形成的条件,以生态为核心,结合滨海休闲、城市观光等基础,形成融合田园风光、广府文化和市郊休闲山地旅游圈层。宝安区资源较丰富,可塑性大,应根据本区的经济发展进度和自然环境对旅游布局进行适时调整。

6、龙岗区重点打造山海风光特色。要利用开发强度相对较低、东部滨海地区植被好、山地多,优质景观海岸线长,客家文化历史资源丰富且保护相对完整的优势,逐步开发若干个国际级滨海度假区和一批高品位的滨海生态旅游设施,建成山地风光和中高档滨海旅游相结合的山海旅游胜地,同时重点应发展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可以举办国际性会议的会议中心。龙岗区旅游资源丰富,可塑性大,中、短期内对部分优质旅游资源应限制开发,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三、“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规划、本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企业的投资情况,“十一五”期间旅游行业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和建设提速的时期。旅游行业在市旅游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一手抓新产品的建设开发,一手抓老产品的改造完善,突出民族特色、文化特色,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和扶持一批有民族地方特色、适应普通旅游者和市民消费水平的旅游项目。以下项目将是“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

1、三洲田东部华侨城综合旅游基地。东部华侨城项目占地面积6.9平方公里,是深圳“十五”期间建设面积最大、投资额最大的综合旅游项目,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体育娱

乐为主题,建设世界茶艺博览园、高尔夫运动区和综合生态旅游区三大园区及度假酒店、公寓、山地观光缆车等配套设施。其中一期项目投资11.8亿元,于2006年建成开放。“十一五”期间,仍将是该项目的建设期,预计期末完成全部建设。这一项目将在5至8年内投资30亿元。三洲田是盐田区乃至深圳市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打造高品位的度假设施、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丰富的休闲度假活动,该区域将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度假胜地,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精品项目之一。

2、下沙休闲度假旅游区。下沙片区位于东部大鹏半岛,已列入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建设的目标模式是以高星级酒店和重点旅游基础设施为核心,建设中高档的公众滨海休闲度假区。“十一五”期间,将逐步完成土地拍卖和部分重点项目建设。由于这一地区已有部分建设,应进行重新规划和整合改造,整合现有的金沙湾大酒店、国土培训中心及沙滩资源,同时预留与香港合作开发平洲岛等海洋海岛旅游资源的余地。使这一片区成为大鹏半岛旅游开发的试验场和先期布点,带旺东部滨海旅游开发的启动。预计投资20亿元以上。

3、福田中心区(CBD)五星级酒店群建设。深圳中心区(CBD)是深圳面向21世纪的核心区和影响力辐射中心。根据规划,这一地带将分布五星级酒店5-8家,各酒店进行特色化发展。除现已营业的五洲宾馆、东方银座酒店等五星标准的酒店外,在“十一五”期间将建成开业的有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大中华喜来登酒店、车公庙万豪酒店,此外还包括星河地产公司酒店项目、祈年公司酒店项目和南方国际广场酒店项目等。其中,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由嘉里集团投资,拟建楼高200米,客房596间和酒店公寓51间,预计2008年底建成开业。到“十一五”期间末,中心区及其周边地区将增加五星级酒店客房3500间以上,总投资30亿元以上。在酒店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推动其管理上水平,服务标准化和网络国际化。

4、华侨城主题文化旅游产业带的更新和完善。华侨城集中了本市主题公园的精华,代表了当今中国主题公园开发的最高水平。“十一五”期间,这一地区仍将是本市旅游业的开发建设重点。一是在填海区的“欢乐海岸”项目建设,在填海土地上开发新的亲水型旅游项目;二是将深圳湾大酒店改建成新的华侨城洲际大酒店。新的酒店建于原址之上,有客房580间,成为在国家新的《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出台之后本市第一家白金五星级酒店,项目在2006年内建成。三是完善、升级现有旅游项目,包括对欢乐谷、世界之窗内部项目的改造升级。四是根据深圳城市规划要求,将深圳湾十五公里滨海岸线带建设成为深圳最具有滨水地区特色的城市休闲海岸。预计投资15亿元以上。这一片区将继续成为能代表我国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代表世界旅游业先进理念,并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主题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主题文化旅游产业带。

5、人民南商业游憩街区改造。“十一五”期间,这将是罗湖区打造商贸型旅游特色的重点项目之一。人民南商业游憩街区是以人民南路为核心,包括北到深南路、南至罗湖口岸、东至东门南路、西至和平路的区域,内有嘉宾路、友谊路,为深圳最早的中心区域和标志性区域。其中核心内容为商业环境改造工程。包括打通和拓宽微循环交通系统、建设贯通整个商业街区的人行城市游廊系统、推动各停车设施共享化和改造提升外观视觉环境等,提升其文化、商务、娱乐、观光、休闲、购物、饮食的档次和内涵。片区发展目标为罗湖区的中心商业游憩街区,从而巩固这一片区作为本市最大的客流集散地的地位,避免“罗湖空心化”的出现。预计项目投资5亿元左右。

6、大梅沙滨海旅游片区。大梅沙是东部地区比较成熟的游客接待中心,现有大梅沙海滨公园、愿望塔、雅兰酒店等。“十一五”期间这一地区将逐步建成大型的旅游设施集聚区。建设项目有京基地产公司的五星级度假酒店、万科地产公司的五星级酒店等项目,这些项目将与周围现有的基础设施产生集聚效应。除此之外,“十一五”期间,此片区仍可依托现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另行规划建设若干家五星级度假酒店,使各个度假酒店产生集聚效应。

逐步将大梅沙规划建设为具有滨海居住、休闲度假、会议旅游等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度假区域。此项目预计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左右,项目投资10—30亿元。

7、观澜高尔夫旅游胜地建设。到2005年底,观澜高尔夫球会已成为有180个洞的世界第一大球会,还拥有51个网球场的观澜湖乡村俱乐部、五星级骏豪度假酒店,并引入了世界著名的大卫利百特高尔夫学院。“十一五”期间,该景区将逐步从单一的高尔夫项目发展成为综合性、国际化的高尔夫旅游胜地。运动休闲设施包括网球、壁球、桌球、排球、羽毛球、健身中心等以及配套的中西美食、商务会议中心、高档住宅区等,总投资30亿元。

8、宝安、龙岗部分街道建设高星级酒店规划。“十五”期间末,宝安、龙岗两区提出“一街道(镇)一高级酒店”战略,即在每一个街道办事处(镇)辖区内兴建一家以上五星级酒店。此项规划已初步落实到国土用地规划。“十一五”期间,以民营资本为主要来源的投资商将陆续在龙岗、布吉、福永、光明等地兴建一批高星级酒店。这些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十一五”期间,应根据市场成熟条件,合理引导投资者对宝安、龙岗片区的高星级酒店建设,保证良好的效益。

9、高端旅游和新的业态建设项目。根椐市政府发展高端旅游的战略,重点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高端旅游项目。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大型旅游门户网站和旅游资讯集成商,游艇俱乐部、滑翔俱乐部、探险俱乐部,大型综合性旅游休闲设施等。尤其是发展一批具有新业态、新运作模式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新业态的开发和建设要按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强化文化旅游的内涵挖掘和设计。

10、西涌国际会议与度假中心。西涌是深圳稀有的高品位海滩资源,未来的目标是建成综合性国际级滨海度假旅游区。片区以西涌海滩为核心,包括涌口头至穿鼻岩带,有天后宫、红树林、赖氏洲岛等,海滩腹地平坦且宽广,海滩长达4公里,现开发程度低、产权清晰,是深圳旅游业的战略性储备资源,可发展国际会议、国际体育休闲、海岛观光度假、科普教育、中高档公众度假酒店等项目。目前西涌已由市规划局完成对开发模式的国际咨询意见和开发规划,并将就详细规划内容进行招标。“十一五”期间,将根据全市国土开发和产业布局规划,引进国际级旅游开发商或营运商成片开发,择机发展。这一区域应禁止低水平开发,禁止安排工业等有污染的项目。整个片区的项目总投资50亿元以上。

第四章行业发展规划

一、旅游酒店业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酒店业是深圳旅游业的核心组成部分。2005年全市住宿设施1600多家,其中宾馆酒店486家,宾馆酒店共接待过夜游客约900万人次,约占过夜游客45%。深圳酒店业诞生了我国第一个旅游度假村西丽湖度假村,建设了我国第一个主题酒店威尼斯酒店。酒店业发展总体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设施上有所不足。由于土地资源少,价格昂贵,建设用受到局限,酒店总体上显得不够大气,占地面积不大,规模较小,酒店园林往往太小甚至缺失,酒店建筑设计往往缺乏个性和精雕细琢。星级酒店规模偏低,客房数300间以上的只有20多家,85%的酒店的客房数在200间以下。高星级酒店只占星级酒店的17%。除香格里拉、威尼斯、东华假日等少数为国际饭店集团成员外,绝大部分酒店为非集团成员型饭店。由于集团化程度较低,导致本地酒店在采购、预订、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处于劣势,影响了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是地域分布不平衡,档次结构不合理。目前,深圳的2/3以上的星级酒店主要集中在

罗湖和福田两区,酒店分布存在较为严重的地域不均衡现象。到2005年,龙岗和盐田只有星级酒店10多家,且两区均尚无五星级酒店,这与两区打造“山海龙岗”、“蓝色盐田”和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区的要求很不相称。此外,深圳大部分酒店按照观光和商务标准修建,而会议酒店、度假酒店、汽车旅馆等功能性酒店相对较少,存在酒店功能结构上的不协调。

三是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深圳在许多方面与国际接轨早,深圳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国际化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外旅游业发达的城市相比,仍然在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服务的文明程度、效率、规范性、个性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酒店业在市场拓展方面的投入额不大,网络营销渠道的普及率不高,加入国际GDS系统的酒店数量不多,与旅行社、航空公司、旅游汽车公司之间及酒店与酒店之间形成战略联盟的范例不多,因而市场开发效能有待提高。

(二)酒店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旅游酒店业的发展方针是:市旅游行政部门和市规划部门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的方针,积极推进本市旅游住宿设施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区域布局合理化,类型、功能多样化。在酒店行业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创建“绿色饭店”,推进行业管理和运行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酒店业。

“十一五”期间,旅游酒店业的规划要点包括:

1、不同行政区根据饱和程度和市场需求采取相应的控制或鼓励政策。市规划部门和旅游行政部门共同通过酒店用地规划等手段,对本市旅游住宿设施供求进行预测和宏观调控,根据不同区域内的分布现状和经济水平采取不同的布局策略,防止总量和结构失衡。

具体的规划要求是:全市区内鼓励建设四星、五星等高星级酒店,提升高星级酒店在旅游接待设施中的比例。特区内控制新建三星级以下(不含三星)的旅游住宿设施。罗湖区控制酒店总量增长,控制三星和三星以下新建酒店,鼓励现有星级酒店改造和提升;福田区重点发展高星级酒店尤其是大型会议型酒店,提升作为城市中心区的设施档次;南山区对现有旅游住宿设施进行整合,增加商务酒店和度假酒店数量;盐田区重点发展中高星级生态酒店和度假酒店,增加酒店数量。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增加酒店总量,鼓励建设各种类型的酒店,结合中心城镇的规划建设,在主要的中心城镇建设中高星级酒店。宝安、龙岗两区对五星级酒店用地采取适当的优惠地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大鹏半岛规划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

2、适当调整酒店的类型与结构。以调整全市综合性商务酒店为主的单一类型格局为目标,积极推动星级酒店的功能化和特色化建设,指导企业按照不同的区位、不同建筑类型和旅游者需求,开发建设不同功能类型的星级酒店。

具体的规划要求是:罗湖区提升现有综合型商务酒店在住宿功能以外的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和消费水平;福田区结合打造CBD的目标,推动建设会议型酒店,并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保证能举办不同规模和档次的会议;南山、龙岗、盐田和宝安区推动度假型酒店的建设,重视对酒店周边环境、开阔空间和休闲配套设施的布局安排。此外,鼓励旅游住宿设施的类型创新,包括提供综合服务类和自备餐饮类等不同模式的住宿设施,引导企业开发青年旅馆、汽车旅馆、流动旅社、定制旅馆等,以及具有中高档度假型特征的多功能度假营地、高尔夫运动酒店、久住型疗养酒店、生态庄园式酒店、郊野别墅式酒店和各类综合会议中心、迎宾馆、培训中心等。

3、提高管理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产业。在行业内持续地倡导循环经济理念,促进清洁生产、绿色消费,深入拓展酒店接待服务的宽度和深度,使酒店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具体的规划要求是:旅游住宿设施的建设和经营要重视循环经济要求,建成“绿色饭店”,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用品消耗,改善饭店内外环境质量。旅游住宿服务要尽可能地满足各类旅游者的特定食宿要求(如宗教徒、老弱病残者等);酒店装饰风格、外观式样应舒适宜人并体现本市开放文化的人文环境。配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文化娱乐设施、康体休闲设

施;使客房布置家庭化,改变千篇一律的“标准间”模式等。

4、拓展旅游住宿设施建设投资的多样化来源,培育大型骨干饭店和饭店集团。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加大引进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步伐,推进酒店的连锁化经营。

(三)“十一五”期间措施

为完成规划内容,“十一五”期间重点落实以下各项内容,推动酒店行业的稳步发展。

1、市旅游、发改、规划等部门联合对住宿设施布局强化宏观调控,进行供求预测、预警,定期联合发布《酒店业投资指引》和《酒店业存量调查和经营状况分析报告》,引导行业有序增长。

2、市旅游行政部门协调并指导酒店业完成各项重点建设项目尤其是新建的五星级酒店的开发建设,促进其走特色化、差异化路子。

3、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普及酒店星级评定制度,凡符合评星标准的旅游酒店,均动员其参加星级评定。“十一五”期间,使星评率得到明显提高。

4、大力推进所有星级酒店和有条件的非星级酒店参加创建“绿色饭店”活动,打造一批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酒店。到2010年,使星级酒店的“绿色饭店”的比例达到80%(其中“金叶级绿色饭店”占到40%),大力推进酒店业的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在确保不降低饭店的设施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物品尽可能地变一次性使用为多次使用、调剂使用或替代使用。倡导酒店业绿色消费,积极提供绿色产品,倡导酒店与旅客共建绿色环境。

二、旅游景区行业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市旅游资源以龙岗区、南山区和宝安区最为丰富。龙岗区和南山区主要以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和古迹名胜类景点为主,福田区和罗湖区以人文旅游资源和都市购物景点为主,宝安区以人文旅游资源和生态景观类景点为主,盐田区以滨海旅游资源和自然风光类景点为主。纳入统计的旅游景点以南山区和龙岗区所占份额最多,分别有14个和12个,各占32.56%和27.91%,盐田区、福田区和宝安区分别占11.63%、11.63%和9.30%,罗湖区占6.98%。深圳市旅游景点(区)的开发在地域上与旅游资源分布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南山区资源丰富,旅游景点(区)开发最多,其中华侨城旅游区通过对区域内文化、艺术设施的建设和住宿、交通、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了“旅游城”和“文化旅游产业带”的风貌。龙岗区与宝安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区域位置等因素,资源开发不够充分,龙岗区还有大量的海滩尚为处女地,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目前东部滨海地区的资源保护压力增大,零散、低水平开发现象较明显。

从统计看,深圳市旅游景点接待游客数、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集中在华侨城景区和大梅沙海滩,分布过于集中,而且以主题公园为主,说明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

(二)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景区行业的发展方针是:根据《深圳市旅游总体规划(2006—2020)》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创新、利用与保护;根据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逐步启动和完善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升主题公园等人造景观的创新能力;结合“文化立市”战略和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全面开发历史与文化旅游资源、山地丘陵旅游资源、都市建筑资源以及其它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提升本市旅游景区的总量水平和总体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景区业的规划要点包括:

1、按建设“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启动东部海滨旅游资源的开发,以东部地区建成城区沙头角、葵涌城区、大鹏城区、南澳城区的开发建设为依托,重点建设已有旅游条件且区位交通设施较好的景观区。

2、以本市的历史文脉和地理风俗为内在线索,发掘不同的文化因素的旅游价值。

具体的规划要求是:提炼本地客家文化、广府文化两大人文渊源,提炼近代海防军事和

抵御外侮历史,提炼当代改革开放历史和当代移民文化等特定的内涵。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整合和升华,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利用本市优越的投资条件,着眼于资源创新,对具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创造性开发,新建或扩建寻根型、文化体验型、名人故居型等不同特点的旅游吸引物。

3、以文化内涵为灵魂,通过创新手段拓宽主题公园的市场空间,延缓或突破其衰退的生命周期定律。

具体的规划要求是:人造景观未来的发展应逐步面向细分市场,使景区内的项目有充分的更新余地和创新活力。东部地区应在地理空间上为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必要余地,保持本市人造景观作为一个全国领先行业的发展后劲。发挥本市山地多、植被好的优势,鼓励企业利用山地开发大型的主题旅游项目。就主题而言,“十一五”期间,人造景观应重点发展生态型、滨海型旅游主题景区、反映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精华的园林式休闲主题景区和科技型或科普型人造景观。

4、筹划设立旅游产业带,对旅游产业带内的旅游企业优惠政策进行研究落实。

(三)“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措施

1、建成并广泛宣传三洲田东部华侨城旅游项目;全面启动下沙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推进溪涌、三洲田、马峦山、大梅沙、小梅沙、下沙、桔钓沙等片区的开发或更新开发,建设大梅沙等重点滨海区域。

2、推动主题公园进一步拓展潜力,挖掘内涵,使本市主要的主题公园由单向性的观光型景区向双向性的参与型景区转型,由静态景区向动静结合的“舞台化”景区转型。

3、推进“绿色景区”的建设。到2010年,初步实现将景区行业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95%以上的重点商业性景区达到“绿色景区”要求。创建工作重点抓好资源利用、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形成和游客消费等环节,实现产业生态化。同时在景区推广环境友好型旅游度假方式。

4、协调市文化产业办、文化局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南头古城和大鹏所城两处代表本市历史的旧城遗址进行保护维修。以“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其历史原貌进行修复。清拆古城周边的违章建筑,严禁在古城范围内建设与原貌风格不相符的现代建筑。在不影响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组织观光型旅游活动。

5、选择一批交通便捷、客源集中、可塑性强的区域,规划一批酒吧街,建设清吧、书吧、文艺沙龙、茶艺休闲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华侨城生态广场、“海上世界”广场、太子路等地的酒吧街并提升其发展水准。通过休闲街区的建设,打造城市特色区域,使城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充分融合。

6、推动企业在本市部分高层建筑顶部开发高楼(观光塔)观光项目,并配套建设高层旋转餐厅、观光塔、了望镜等,使游客和市民能通过高空观看城市风光。

7、建立重点旅游项目储备库,将一批投资较大的旅游项目列入全市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和招商引资计划。在规划期内,引进若干家国际知名的旅游娱乐企业到本市落户,并落实较具吸引力的优惠条件。

三、旅行社业

(一) 旅行社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5年全市共有旅行社118家,旅行社接待游客515.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5亿元。深圳的旅行社与全国其他城市旅行社相比,数量较少,但具有较强的实力,总体上居全国先进水平。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上仍存在“小、散、弱、差”的问题,旅行社规模小,形成集团式公司的极少。与美、日、英等国的大社相比相差十分悬殊,严重缺乏国际竞争力,缺乏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知名旅行社品牌。二是管理水平和信息化运作水平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旅行社没有信息网络系统,不能完全开展电子信息化办公。三

是市场拓展力度不够。旅行社在市场拓展方面存在投入不足,产品细分不够,部分旅行社在自身品牌的塑造方面也显得力度不够。此外,导游人员的服务水平与国内一些优秀旅游城市比起来还有差距。

(二) 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旅行社业的发展方针是:结合旅游者出游服务社会化程度提高、人数增长的趋势,稳步提高旅行社发展的总量水平和单体实力,加快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推动旅行社行业的经营创新,形成一批龙头企业,迎接跨国旅游代理商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旅行社业的规划要点包括:

1、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成熟程度,根据全国统一的旅行社准入条件放宽的政策趋势,科学地调控发展数量和布局,稳步提高旅行社发展的总量水平。

2、加快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鼓励本地旅行社“走出去”,支持外地大型旅行社到本地办分社。引进一批较有实力的中外合资旅行社和外商独资旅行社,尤其要加快与国际上大型旅行社的合作,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和有序竞争的格局。

3、推动旅行社行业的经营创新。引导旅行社向综合化、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

4、推动旅行社市场化分工,初步建立起旅游批发商、旅游代理商和旅游零售商等组成的网络化体系。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措施

1、鼓励大型骨干旅行社向经营综合化发展,包括经营各种不同旅游产品及跨行业经营旅游车船、饭店、餐饮、娱乐等配套业务;支持部分旅行社走“专卖店”式的专业化路子,专门经营商务旅游、修学旅游、会议旅游、探险旅游、城市一日游等专项产品,提升服务深度。

2、全面推动旅行社的信息化营销系统的建立和应用,鼓励企业通过建立营销数据库、电子终端销售点、电子商务网络等新方式改进管理,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增加旅行社收益。

3、通过政府倡导、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导游公司的专业培训,培养导游人员队伍。

4、倡导经营者持股、员工持股等股份制改造模式,使这些模式在行业内得到普遍实行。

四、旅游相关行业

(一)旅游购物和旅游商品开发

深圳的旅游购物条件较好,商业零售设施档次及其总量水平在全国居领先水平,游客购物十分便利。但是,深圳的旅游商品销售占旅游收入的比重有待提高,一般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30%,低于发达国家40%~60%的比重。

深圳的工艺品、纪念品、艺术品和土特产品等旅游商品的产品开发、设计、工艺、制造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5年全市有工艺礼品生产企业1800余家。但深圳与国际旅游名城相比,旅游商品开发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商品地方特色不浓,本土制造且有本地特色的、面向游客市场的旅游纪念品较少;二是旅游商品制造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程度低,缺乏知名品牌,企业间还缺少联合促销,各自为战的多;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旅游商品仿造仿冒现象严重。

“十一五”期间,旅游购物和旅游商品开发的规划方针是:采取各种可行的方式,以文化内涵为灵魂,完善旅游购物设施建设,逐步地、较大幅度地提升旅游购物在旅游者支出中的比重。以“设计一批、评选一批、推荐一批、生产一批”的模式推进本市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其他用品的创新,通过政府引导、科研设计机构参与、旅游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途径,切实解决旅游商品生产存在的低水平、单一化现象,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十一五”期间,旅游购物和旅游商品开发的主要措施包括:

1、利用本市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较多的优势,建立旅游商品专业市场,形成专门的旅游商品流通网络。在主要的商业旺区规划、建设一批花卉礼品、金属工艺品、电子礼品等专门街市,使本市旅游购物品牌逐步形成地方特色并产生区域性影响。

2、定期举办各种旅游商品设计赛事、评比、研讨会议和专项展会。吸引国内外高水平设计人员参与,形成浓厚的研发氛围;以政府引导、企业承办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在本市及市外举办各类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交易会、博览会,进行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的购销、展示、交流。

3、扶持各种投资主体兴办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生产和研发基地。整合本市设计力量,鼓励以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设立研发实体;结合村镇工业园区开发规划,建设示范性旅游商品生产工厂,引导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集中布局,成立工艺礼品工业园。

(二)旅游文化娱乐业和旅游餐饮业

深圳的旅游文化娱乐业起步早,基础好,总体水平高,是“精彩深圳,欢乐之都”形象的重要购成部分。深圳旅游餐饮业利用居民生活水平较高,消费能力强的优势,以类型多样、博采众长为发展方向,形成了菜系荟萃、中西结合的特色格局。国内外游客都能在本市得到特色化、高质量和便利的餐饮服务。但是,本地的旅游文化娱乐业和旅游餐饮业总体上均存在辐射力有限,知名品牌少,属地性明显的问题,因而出现了后劲有待提升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旅游文化娱乐业规划方针是:推动、鼓励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与创新,使文化娱乐活动成为本市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打造超越本市区域的影响力,使本市成为夜生活丰富、娱乐内容健康、娱乐品位较高、类型多样化的国内外知名的“娱乐之都”。

“十一五”期间,旅游文化娱乐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

1、加速文化娱乐场所的集聚化分布。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娱乐活动集聚区,保持并进而加快其空间布局上的合理性和集聚性。

2、引导发展一批大中型公益性、商业性骨干文化娱乐企业,合理调控各种文化娱乐设施的类型结构,重点推动表演型、参与型和康体运动型文化娱乐企业的发展。

3、通过标准化管理等手段,引导文化娱乐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加文化内涵,丰富服务种类。

“十一五”期间,旅游餐饮业规划方针是:利用本市作为移民城市、口岸城市和全国最大的游客集散地之一的优势,进一步整合和完善日渐发达的旅游餐饮业,增强其辐射力,使饮食因素成为本市吸引中短程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十一五”期间,旅游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

1、适度推动本市餐饮业的集中化,提升餐饮业的集聚分布水平。以现有的布局为基础,对近中期内的旅游餐饮设施建设进行分类规划,通过升级整合,在各个行政区的一些地段规划建设一批食街,包括规划永久性的饮食街区,形成若干影响力超越本地的饮食基地。

2、通过政策引导,加强酒店、景点内的旅游餐饮设施的规划建设。

3、推进“名店计划”,打造一批旅游餐饮名店。挖掘餐饮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潜力,推动旅游餐饮服务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和升华,提升餐饮服务的水准和档次。

(三)旅游交通行业

到“十五”期末,深圳市旅游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安全快捷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和海陆空俱全的口岸格局已经形成。全市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5个,口岸出入境人数占全国的二分之一。但是,旅游交通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始发国际航线较少,到一些主要客源国还没有直达航班,这与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不相称,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客源的旅行需求。二是火车站容量太小,市内交通阻塞严重。因地处繁华的罗湖口岸

区,火车站扩容空间有限,深圳与内地许多重要客源地和风胜名胜区所在旅游城市还没有开通直达列车,旅游专列的数量也相对太少。三是停车场系统建设滞后,特别是旅游巴士停靠点严重缺乏,造成游客在市内集散困难。

“十一五”时期,旅游交通的发展方针是:以城市交通规划为依据,突出旅游出行的便利性,对外加强与主要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连接,尤其是加强与香港的交通对接。市内重点完善市区与主要景区和交通集散地的连接,周边应逐步形成“珠三角2小时旅游圈”和“泛珠三角5小时辐射圈”。

“十一五”时期,旅游交通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

1、以深港合作为契机,做好宝安机场与广州新机场、香港新机场等周边机场的功能分工,强化本市机场对内地赴港游客的接待能力。以市场手段引导企业或客源地地方政府以旅游包机等方式开通往来主要客源地、旅游目的地的航线,尤其是增加本市到国内主要旅游城市的航班数,逐步实现航班“公交化”。

2、尽快开通(或增开)湖南、四川、贵州、江西、云南等“泛珠三角”地区到本市的“点到点”直达特快列车,大大提高相互之间人员流动的便捷性。

3、积极推进东部滨海地区的旅游专用口岸(码头)的建设。在条件成熟时,恢复梅沙旅游口岸并在南澳半岛新增旅游口岸,使惠州、香港等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到本市东部滨海地区的海上通道更加便利。

4、开设通往珠三角各城市的旅游巴士线路,将珠三角地区的各主要大型旅游景区纳入旅游巴士线路。西部通道口岸实施“一地两检”措施,并预留旅游团队停车位,为未来内地游客经西部通道到迪斯尼乐园旅游预留便利。配合个人游港政策的实施,过境高峰期在罗湖、皇岗等口岸设立“个人游港专用通道”,提升过境速度。

5、提升游客到市内主要景区的便捷性。增设旅游大巴停靠站,在主要的城市观光点和旅游景点建设停靠点,方便团队短暂停留或下车消费。根据东部旅游的发展,适度超前规划开通往返大鹏半岛的公共大巴线路,引导市民和散客到东部旅游休闲。

第五章客源市场开发与促销

一、“十一五”期间主要客源市场分析

来深圳的游客由内地游客和入境游客两部分组成。“十一五”期间,主要的客源市场情况将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一)内地客源市场的现状与前景

内地客源市场是深圳客源市场的主体部分。“十五”期末,全市接待内地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占游客总量和收入总量的55%和60%。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环境的日益完善和旅游产品链的日益成熟,深圳正日益成为内地居民出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从客源市场的区域构成看,来自华南、华中、西南、华东的国内旅游者占70%以上,排在前10位的客源省份有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江西、安徽、浙江等,主要客源集中于广东本省,约占总数的36%。从到访游客特点看,中青年旅游者是内地旅游市场的主体,企事业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高,这与深圳市作为经贸与旅游城市的特点是相一致的。

“十一五”期间,主要的内地客源市场情况将会出现新的特点,从发展趋势看,“十一五”期间,市内游客、以“珠三角”为主的广东省内和作为首都的北京将仍然是本市的核心客源市场;以华南为主的“泛珠三角”地区、华东地区将是本市的二级客源市场;而距离本

市较远的东北、华北、中原和西北地区为机会市场。

核心客源市场具有稳定的客源,受到本市的辐射力影响很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游客出游率较高,与本市经济联系极为密切,历来是本市的主客源区;北京作为首都,与深圳有着特殊的密切联系,到访本市的政务型、商务型旅游客源量一直很大。

二级客源市场同本市联系较密切、存在较多的社会经济联系,有较方便的交通线路联系,现有客源稳定且可开拓性较好。“泛珠三角”地区诸省市与本市资源产品互补性强、交流多,本市旅游对其吸引力较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华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和国内游主要客源地之一,居民出行能力强,产品与本市有一定的同质性。这些地区的大中城市居民将逐步在数量上赶上核心市场客源,成为客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机会市场到访本市游客量较小,客源不很稳定,但可以作为有潜力的未来市场进行开发。

“十一五”期间,深圳优越的旅游环境和综合优势仍将强有力地吸引内地游客到访。本市与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加强。此外,本市的改革开放先行地区、亚热带“国际花园城市”、新移民城市、“人造景观之都”、海陆空口岸城市等多重优势形象对内地游客吸引力不减。随着深圳各类商务环境的进一步成熟,“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到访本地的会议旅游和商务旅游人数将呈加速趋势。深圳冬季良好的气温条件,将继续使本地成为北方主要客源地的游客过冬度假的优选目的地。

(二)入境客源市场的现状与前景

“十五”期间,随着深圳在海外知名度的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到访深圳的入境游客稳步增长、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逐年递增。

从统计看,深圳接待入境旅游者占从深圳入境者的45%左右,过夜入境旅游者占从深圳入境者的6—9%,超过一半的入境者只是以深圳为中转站,未在深圳旅游。在接待的来深入境游客中,香港客源居绝对数量,一般在70%左右;外国游客上升很快,“十五”期间末上升到15%以上;外国游客以亚洲为主,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位居前列。其中,日本游客占外国游客30%以上。台湾游客比重也呈上升势头,“十五”期末为10%以上。

“十一五”期间,港澳台市场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但停留时间等特征将出现变化。

1、随着深圳与香港之间的交通设施越来越快捷,经济“同城化”越来越明显,香港居民来深圳的频率将更高。在平均停留时间更短的条件下,如何提高香港旅游者在深圳的重游率和食宿、购物消费水平,是拓展香港客源市场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2、随着两岸经济交往、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以及台湾居民对大陆认识逐步加深,台湾赴祖国大陆尤其是到访深圳的旅游人数仍会保持较大的增长。从统计趋势看,台湾出境旅游的最主要的潜力在观光客。

“十一五”期间,国外客源市场将是深圳旅游的拓展重点,也是深圳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主攻客源。国际游客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停留时间较长。从各国、各地区游客到访本市的现有基础和未来潜力看,“十一五”期间,日本、韩国和东南亚诸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为本市的核心(一级)国际客源市场;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澳大利亚等欧美发达国家为二级国际客源市场;俄罗斯和西亚的阿拉伯各国为机会市场。

1、日本是世界上发达的经济强国和主要出游国之一,游客需求个性化特征较明显,对中国文化有着传统兴趣,入境旅行的趣味、目的更为明确,热衷于参与性、体验性的旅行项目。日本企业在华南地区有相当广泛的投资领域,“十一五”期间,高尔夫运动旅游等内容是日本游客到本市的重点旅游项目之一。

2、韩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近年海外旅游市场一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海外旅游蔚然成风。韩国人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为日本、中国、美国、泰国、香港等。到深圳工作和旅游一直是韩国人的重要选择。预计“十一五”期间,韩国游客将继续成为到访深圳人数高速增长的

国家之一。

3、东南亚是全球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一直是深圳重要的传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以中短程为主,观光旅游占较大比重。深圳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及主题公园使其成为东南亚旅游者向往之地,“十一五”期间,深圳仍将是东南亚各国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4、美国经济发达,居民的出游率较高,历来是世界最主要的客源地。在“十一五”期间内,美国来深圳旅游人数预计将持续“十五”期间强劲增长的势头,尤其对中国拥有“世界古老的东方文化”和“深圳毗邻香港这个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国际化都市”、“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等重要的国际形象有浓厚的兴趣。

5、加拿大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与本市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加拿大近20年来与中国尤其是香港、台湾的联系日益密切,内地和港澳移民加拿大和到该国留学、经商的人数逐步增多。这一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是持续和稳定的。

6、欧盟国家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裕,外出旅游相当普遍,是世界主要客源地。欧盟最近几年与中国的交流、交往明显增加,友好关系的发展将大大促进贸易以及旅游的发展,尤其德国、法国、英国与本市的经贸友好关系十分密切,这一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是持续趋热。

7、俄罗斯经济尽管仍然存在许多难题和不稳定因素,但已走出谷底。俄罗斯有20%的居民达到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近年俄罗斯来华旅游人数呈现上升趋势,是近几年来华市场发展迅猛的客源国之一。深圳由于有明斯克航母的原因,并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示范地,久为俄罗斯人所熟知,对俄旅游市场仍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二、国内市场开发

“十一五”期间内,内地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应立足于现有的市场基础,结合不同客源市场的潜力,逐步改变目前在各个客源地形成的主题公园为主的单一产品结构形象,向主要的客源地提供类型丰富、特色显著的产品组合。近期内进一步树立“精彩深圳,欢乐之都”形象,中期内重点推广滨海类度假休闲产品和都市旅游产品。

(一) 市内旅游和核心客源市场

“十一五”期间,市内游拓展的主要措施是:以激活本市市民出游尤其是周末的市内休闲游为重点,推动“深圳人游深圳”活动的深入开展。每年应通过策划大型活动,如推出“精彩深圳欢乐行”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等形式,设计“最佳滨海风光旅游线路”、“最佳美食购物线路”、“最佳自驾游线路”等各种类型的特色项目,推动开展社区旅游和郊野旅游,让市民体验和感受本市的山水风光,提升旅游消费。

“十一五”期间,核心客源市场拓展的指导方针是:巩固传统优势市场,吸引核心客源地区的个人游香港客源在深圳停留消费和开展延伸性旅游活动,吸引周边城市和乡村的周末自助游客源到本市的旅游休闲活动,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富裕的乡镇农民出游群体。主要措施是:

1、选好科学有效的促销方式。在广州、珠海、汕头、湛江、中山等重点城市特别是利用其主流媒体强化本市特色资源和产品的形象,改变部分游客心目中本市仅有主题公园的偏见。

2、通过“广深珠”旅游协作机制,采用人员促销、公关促销等多种方式,使本市各个时期的新产品、盛事活动为周边市民和周边乡镇农民所知晓。

3、利用北京和深圳特定的经济、政治联系,每年在北京市场上策划有影响力的活动,并在北京媒体上保证必要投入,动态地宣传深圳新产品。

4、向各个核心客源市场推出有特色的项目。传统的文化主题公园观光产品仍是主打产品;针对非滨海地区逐步推荐有吸引力的海滨旅游产品。强力打造商务会展产品、生态旅游产品、都市观光产品等潜力产品。

(二) 二级客源市场

“十一五”期间,二级客源市场主要有两个重点区域。一是应重点关注“泛珠三角”地区各省区的主要中心城市(如长沙、郴州、南昌、九江、福州、厦门、南宁、北海、桂林、海口、贵阳、成都、绵阳等)的客源群体。二是重点关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杭州、南京等特大城市的商务客源和经济收入较高的城市化农村客源,在这些区域重点分配促销资源。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措施是:

1、致力于改变相关配套问题,为强化与各个二级客源市场的合作关系创造条件。交通方面应结合“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战略,重点解决市场的可进入性。其中,中、短程市场通过增加长途客车、轮渡班次、火车车次(或火车专线)来改善;中、长程市场通过对开增开“点对点”航班及增加火车班次来改善。

2、针对各地区在本市务工人员或户籍移民较多的“移民”优势,通过公关关系和专项开发策略,开发亲友型客源。尤其是以冬、春季度假为重点,打造本地“冬季气候温暖、城市热情好客、市容环境优美、物质条件发达”等形象,吸引本地居民的亲友来本市度假。

3、在营销策略选择方面应多样化和综合化。在重点城市举办针对旅游批发商的专题推介会,推介本市优势产品。与各地区的主流媒体、旅游行政部门、骨干旅游企业一起策划各种大型公关活动,保持较高的广告渗透水平和投入量。在产品组合方面应当重点强调特色,尤其是发挥本市文化主题公园的优势,形成与这些区域的差异化竞争格局。

4、强化与主要客源城市有实力旅行社的专项联络,通过共同策划宣传活动、共同组织旅游线路等方式,做大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三) 机会市场

东北、西北、华北(除北京)和中原地区的各省、市、区是本市旅游的机会客源市场。开发主要针对城市,并选择重点城市客源城市,保证有效率地进行拓展。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措施是:采取差异化策略推出旅游产品,形成在这些地区的形象优势。主要采取向重点城市媒体宣传和向旅游代理商销售等方式营销,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区振兴战略,形成互动式的、多侧面的宣传。

三、入境游市场开发

“十一五”期间,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的指导方针是:根据各个客源市场的地理区位、游客到访现状和未来潜力,对客源市场进行分级定位,在营销资源配置、促销手法、促销活动安排上区别对待,保证营销效率。以丰富产品种类和寻找市场增长点为重点,提升产品功能和塑造旅游精品,逐步使本市的入境客源市场更加成熟、客源更加稳定。

(一)港澳台客源市场

香港与深圳互动客流的总量巨大,两地市民互相到访已开始日常化。港澳与本市的资源、产品的互补性较强。应重点关注并深入分析香港客源的分群特征,采取不同的措施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其中重点客源群体包括:两地双栖型高端商务客群体、主妇型休闲群体、回乡探亲访友旅游团、大中学生暑期休假群体,周末购物游群体。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措施是:

1、推出与香港本地有较高差异性的旅游产品,提升香港游客的消费意愿。以改善服务、提升服务内涵和提升产品内在价值为出发点,发挥本地商品和服务价格较低的优势,推出更多灵活多样的产品。如城区观光购物产品、周末娱乐型产品、商务会展旅游产品等,在特定区域建设吸引港人旅游娱乐的集聚区,打造区域品牌。

2、用各种方式推进各类营销活动。与香港旅游批发商经常性沟通,推动其组织香港本地和入境旅游团到本市旅游。有计划地在香港主流媒体进行各种广告宣传和专访等,及时报道本市旅游最新资讯情况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积极参加香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传统大型交易会。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旅游产业的研究 早期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研究局限在理论的角度,该时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鲍迪奥 针对当时的旅游胜地意大利进行考察研究后发表了《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移动及消费的金钱》。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学者如鲍尔曼、汉泽克尔等对旅游业展开了研究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越发的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向前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其消 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被许多学者所关注。于是乘数理论被学者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旅游乘数一度成为旅游发达地区的重点研究对象。Mathieson 和Wall 从收入角度来理解旅游乘数,其内涵是“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该表述虽能体现乘数理念,但是是比较片面的。20 世纪 70 年代初, 英国的阿切尔(Archer)做了深入研究并写出了研究报告:“Tourism in Gwynedd:An Economic Study”。他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最初消费支出通过直 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性效应会产生数倍于最初消费支出的收入。由此阿切尔总结归 纳了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旅游收入乘数、就业乘数、旅游企业收入乘数、政 府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七种旅游乘数。阿切尔的旅游乘数研究的既全面有深入,为 后人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伦伯格、墨菲和H.金德尔等人在阿切尔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乘数做了进一步研究。 二战以后美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研究基地,美国人W.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 在20 世纪初提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分析方法即投入产出法(I/O,Input-output)。该方 法可以明确的分析出经济系统的不同部门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既涉 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部门,还涉及了医疗、通讯、建筑等部门,由此可得出旅游业 与其它产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投入产出法应用于旅游业可以 很详细的得出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弄清经济系统的发展脉络。最早 利用投入产出法来具体分析旅游经济效益的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F.K.哈姆斯顿(Hamston,1962)。他使用24 部门的模型来分析和计算美国怀俄明州地区的旅游乘数, 矩阵中的内生变量设定为家庭和当地政府。后来,为了明确间接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差异,以美国密苏里州为研究对象来计算旅游乘数。他使用了22 部门的模型,把家庭和地方 政府分别作为内生部门和外生部门进行两次独立的计算,最后得出旅游诱导效应 3 倍于间接效应。此后,W.A.斯特朗(Strang)和H.甘伯尔(Gamble)分别计算出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以及威斯康星州的旅游乘数。在思考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H.阿彻尔发表 了著作《The Impact of Domestic Tourism》。在该书中提出了能够更好反应出某一旅游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阿彻尔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英国的Angledey 和Gwynedd 等地区进行旅游乘数的测算。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投入产出法计算过程比较 繁琐,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各部门之间彼此的制约因素难以分析并且各部门投入与 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固定。基于以上种种的客观原因,使得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产生 一定局限性。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9 年6 月在“旅游影响经济的度量方法”世界级大会上提出可 以利用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旅游业各类的产出。该旅游卫星账户是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 的核算体系来设计的。卫星账户体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旅游所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 入,能够准确把握旅游业对GDP、就业以及国家收支平衡等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提出克服了以往旅游统计不能全面反应旅游业总产出的困扰。目前世界旅游组织已把旅游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最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从分析我国国内旅游业现状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7个方面对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旅游业发展趋势对策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从旅游者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散客为主,老年组团为辅。2000年以来,散客旅游者比例处上升趋势,占80% 以上。在国内,由于单位公费旅游为主,故中青年业务骨干结合业务的旅游居多,而老年人旅游仅仅是其中少数人为主的行为。 从旅游者的费用来源看,以公费旅游为主,自费旅游为辅。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学生等的度假旅游和各种公务旅游。 从地域分布及客源流向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及县镇为辅。由于我国经济往来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一些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 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旅游者获得出游信息的途径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受访旅游者来说,最赞成由单位出面组织出游,亲友同事的介绍以及旅行社/旅游公司的推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捕获他们出游的眼球,而对于时下电视电台等媒体报道以及报刊、旅游书籍等传媒的宣传则不是特别敏感。 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以上结果,第一,受访者对于单位组织出游的高度信赖和支持。所以对于员工来说,单位组织的出游基本上会占据他们以往所有出游的大部分比率,这让受访者把票投向了单位组织。第二,诚信度方面决定了媒体广告宣传的不受欢迎。从心理特点上来说,人们对外出旅游都比较谨慎,他们愿意依赖眼见为实或者周围可信赖人的亲身经历来做出决定。 (二)旅游者选择出游方式的分析 图2显示受访旅游者出游时的方式及其占比情况,与家人一起(26%),单位集体出游(23%),与朋友结伴而行(22%),这三种方式对于他们是不错的选择,而参加旅行社(19%)方式也是除上述三种之外的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但对于独自出行这种现今流行的出游方式,旅游者的反应则非常冷淡。究其原因,大多数的旅游者更愿意集体活动,因为旅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饱览秀美风景的同时,身边有亲人、朋友相伴,其满意度高。因此,受访者对独行的选择会慎之又慎。 (三)旅游者选择出游交通工具的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 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 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 (二)农业旅游的发展 农业旅游不同于工业旅游,二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农业旅游不像工业旅游重在参观学习,增长现代化科技知识。它的内涵丰富多彩,不仅包括田园风光的游览,山村水乡的休闲度假,而且还包括亲身参与农业劳动,体验民风乡亲等活动。因此,农业旅游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休闲娱乐活动。 二、休闲旅游将成为旅游业一道新的风景线 什么是休闲旅游?简而言之,就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所处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丰富了生活。建立在旅游基础上的行为情趣,如休息、娱乐,或学习、交往,或欣赏大自然,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获得一种身心的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休闲旅游还特别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休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它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 1.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转向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于休闲,消费投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如购书,接受各种技能的培训,健身美容,旅游,欣赏等。 2.传统的“先生产,后生活”的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尤其在我国,传统观点认为,只有生产才能创造价值,生活和消费并不创造价值。所以,这么多年来,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全投向也主要是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上,老百姓也一直在物质短缺的情况下艰难度日。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活”和“消费”对发展经济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研究休闲的西方学者曾说过“由于有利于生产,休闲一直是合理的------如果没有夜生活和周末,娱乐业将会崩溃;如果没有假期,旅游业就会衰落。实际上,是休闲不是劳动使得工业资本主义走向成熟。在这里,休闲的合理性展现出来了。” 3.传统的工作和休闲概念已经模糊。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概念和工作时空界限;休闲在未来的社会中将成为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的情况下,人既是在工作,也是在休闲;既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也是实现对劳动力价值的维护。托夫勒早就指出:“大批工人早就从事每周平均只有3-4天有报酬的劳动,他们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接受教育,或者娱乐消遣——一旦我们认识到,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用品和劳务——产消结合时——旧的工作和空闲时间的区别和界限就消失了。”[2]正像成思危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办公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办公地点也可以设在家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旅游。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相当快。尤其是加入WTO,中国将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都为中国的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休闲旅游产业和市场带来新变数。据悉,中国一进入世贸组织,最先闯入我国市场的就是旅游业,娱乐业,快餐业等;外资旅行社也早已揶揄中国这个大市场,一些具有实力的旅行社,休闲产业开发商很可能通过和资,独资,连锁经营等形式进驻中国。这既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2.中国已在北京举办了奥运会,这对于中国的休闲旅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运会大大的改变中国的旅游形象,并吸引了成千上

国内外网上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

1.国内外网上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可以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产业链的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旅游业是最适合开展电子商务的行业之一,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提高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改进旅游业的业务工作流程,所以电子商务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欧美发达国家, 旅游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整个电子商务领域最大、最突出的部分。资料显示, 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 一度占到全球电子商务总额20%以上。 与国外相比,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起步稍晚,1996 年才开始出现专业的旅游网站,其后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到2000 年进入第一个高潮期,但在2001年由于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形势的影响,中国的旅游业在这一年经历了一定的困境,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又开始整体回升,到2005年年底在Web2.0 的刺激下掀起了新的一轮旅游电子商务热,自此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发展期”。目前,我国具有一定旅游资讯能力的网站已有5000多家。其中专业旅游网站300 余家,主要包括地区性网站、专业网站和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3大类。 但是,旅游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国内登录过旅游网站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较小, 而进行过网上旅游预订的网民比例更小。(2)我国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发展水平很低, 信息服务能力有限, 网络营销仅仅是一种时尚, 消费者的培育, 旅游电子商务软、硬件环境的成熟和政府政策法规的建设等等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大国, 我国有望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帮助旅游业实现迅猛增长, 迎来更大的飞跃。 2.国内网上旅游业的特点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法定节假日的增加,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观念在发生转变,需求在不断扩大。旅游业在不断进入成熟阶段的过程中,促使相关产业为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20XX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33800亿元,比20XX年提高%。但与世界比较,不论是占第三产业比重还是占GDP的比重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与潜力,所以有必要找出发展较慢的原因,提出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因范围的模糊性和统计测量的困难性,导致旅游业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取的定义为: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游览服务的行业。广义上这个行业中除了直接从事旅游业的部门外,还包括那些与其相关的各行各业。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保持良好,下面结合表1分析我国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 表1 20XX-20XX年我国旅游业几大指标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部门数据,经各年旅游业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一)从入境总人数看 不论是入境总人数,还是港澳台同胞来内地旅游,总人数都有增加的趋势,虽然在20XX年由某些原因来内地旅游的人数都比上一年减少,但是总的来说,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国内旅游总人数在不断增加 其中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数较为稳定在10亿人次左右,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总人数的增加。 (三)从星级饭店看 国内旅游星级饭店的总数在降低,但是其营业额在逐年增加。说明国家在规范整治星级酒店数量上有一定成效,星级饭店营业额的增加,有一部分也是随着旅游人数增加而带来的。 (四)从旅行社规模来看

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均列世界第五,成为亚洲第一旅游接待大国,成为世界上新兴的旅游大国。我国旅游业的强劲发展对增加就业,解决我国转型期结构性失业发挥重要作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对外开放,促进了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随着入境、出境、国内旅游三大市场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新增长点,全国已经有28个省、市自治区明确将旅游产业定位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可以这样认为,旅游产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优势产业、动力产业、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反思,以更加健康地推进中国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下面我将讨论一下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超常规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从一开始,就表现为一种不同于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过程的超常规的发展模式,即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接待入境旅游。这种发展模式是由中国旅游业起步发展时所面临的特定历史背景决定的。首先是因为在中国旅游发展的初期,经济发展的水平较低,迫切希望通过旅游行业的波及效应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其次,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外向型特征,是创汇的良好工具。对于缺乏创汇能力产业而又急需外汇发展经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中国来说,发展国际入境旅游不失为良好的选择;通过入境旅游的发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可使吸引外资等一系列政策得到落实。因此,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创汇型入境旅游导向,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在短期内迅速加强接待能力,提升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超常规发展模式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以入境旅游为主导的超常规发展模式本身就隐含着这样的缺陷:当国内旅游开始大规模发展的时候,大多数旅游企业的供给仍然是与入境旅游的需求相对应的,由此造成了国内旅游需求与供给的严重错位与脱节。 二、主要城市接待功能得到强化,中小城市被忽略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以主要城市为依托起步的。主要的原因,一是这些主要城市受历史社会发展的影响,大都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客观上会形成一定规模与数量的旅游需求;二是这些主要旅游城市原有基础较好,是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并且具有良好的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交通发达;三是通过重点建设这些入境旅游接待的主要城市,可以全面带动以城市为主体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入境旅游接待格局体系。可以说,这种以主要城市为主的接待格局是我国旅游业超常规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进入90年代后期,由于旅游生产力布局大多集中于这些主要城市,许多地方出现了接待能力过剩的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

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趁势 (1)生态旅游兴起阶段(1960年—1980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因经济快速发展.观光旅游人口大增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造访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体验原住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快速成长。这正是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生态旅游活动基本处于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时期,期间既有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也有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的国家,这些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后期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生态旅游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还未形成规模;各国对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旅游形式还不够了解,人们对生态旅游也存在误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游、海底观赏;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滨海旅游、观鸟旅游等;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之旅、土著文化旅游等。 (2)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根据各自生态环境特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是:政府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各国成立了生态旅游相关组织.旨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产生矛盾;在生态旅游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和非官方的组织,目的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努力改善生态旅游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关系,为社区发展谋福利。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美国的森林游憩、滑雪旅游;日本的环保之旅、观光农业、跨国生态公益旅游;澳大利亚的农场度假、滨海旅游、观鸟和动物巡游;新西兰的观鸟、海洋生物之旅、珊瑚礁之旅;法国的绿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 (3)生态旅游稳定成熟阶段(20世纪如年代中期。) 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进入了稳定成熟发展阶段。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生态旅游者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划分的,具体可分为观鸟、潜水、自然爱好者、考古学家、洞穴学者、徒步旅行者、登山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自我价值实现者。学者彼得森把生态旅游产品分为9类,分别是包价旅游、节庆、住宿、导游服务、观光胜地、非营利性协会、餐饮服务、零售、交通运输。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 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 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

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 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旅游总收入万亿元,增长%。 三、旅游行业现状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今年十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有业内人士说:“《意见》是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出台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我国旅游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其中,《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破除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从上述的这段政策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三点:一、国家鼓励旅行社开始分社、销售门市; 二、鼓励旅行社跨行业、跨地区资源整合;三、鼓励旅行社做自己的品牌。 悠嗨旅行网的发展模式与这三点不谋而合。悠嗨独创的“旅游便利店”模式,旨在帮助中小旅行社零成本扩大经营。旅行社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就能像百事通一样,拥有几十家、上百家的连锁销售门市。 什么是旅游便利店? 旅游便利店是悠嗨旅行网开创的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新模式。互联网时代,人们出游的习惯也在改变,年轻人更喜欢通过在旅游B2C网站上购买旅游产品。但是,同样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触网”群体,比如夕阳红,他们同样是旅游产品消费的中坚力量。旅游便利店将是他们的首选,不需要懂网络,更不需要去找旅行社,就在小区楼下,熟人办事放心、价格实惠、服务质量有保证。 行业跨界 旅游便利店是采用与商家合作的方式,将旅游跨界放在各个行业里面,进行交叉销售; 资源共享 将旅游资源和各个商家的门户资源结合,实现共享,相互借力,导入客流; 效益提升 1、旅行社扩大了销售渠道和宣传渠道,同时省去开店的费用; 2、对于门店来说是零成本、零风险,并且可以从额外的旅游业务中获利; 3、消费者可搜索身边的旅游便利店信息,享受即时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的运营模式: 统一品牌:组团社下设的旅游便利店,统一为该旅行社的品牌; 统一管理:同一品牌的所有旅游便利店,均受上级组团社的统一监督; 统一操作:所有的旅游便利店只得提供旅游业务的咨询、预定,不得误导游客报名,不得私自操作; 统一价格:同一地市,绝对同一报价、同一质量。 旅游便利店的利益保障: 统统免费:1、组团社、批发商、景区入驻悠嗨,悠嗨承诺永久免费; 2、旅游便利店所需物品,如门头、旅游宣传页等由所属组团社免费提供;并且旅游便利店的经营者及家人每年可以享受不定期旅游的福利; 协议保障:1、便利店与旅行社签订签订相关利益保障协议,接受上级组团社的监督; 2、旅行社与游客签订旅游协议,负责游客的售后服务责任; 旅游质量:1、旅游市场得到了整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 2、消费者享受到悠嗨带来的旅游的便捷性和高性价比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完美的契合了国家的旅游政策,悠嗨旅行网正在朝着此方向前进。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丽江旅游业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1990年~1994年上半年是丽江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90年到丽江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仅有9.8万人次,到1994年也只有2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100万元。? 1994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旅游发展思路,并提出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会议结束时提出的12条意见中,积极准备工作、将丽江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会后,丽江市提出并实施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加强了机场、公路、玉龙雪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省长现场办公会议的诸项工作,把旅游业作为骨干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丽江旅游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到1995年游客人数增加到了84.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了2.4亿人民币。? 1995年上半年,省政府正式同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政府提出的申报要求,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主持会议,召集国家8位A级专家进行论证,正式确定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为我国1997年度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丽江古城为首选项目。同年12月25日,丽江县政府决定成立申报工作组,申报工作全面展开。? 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全国瞩目的7.0级大地震。丽江又抓住“2.3”大地震机遇,加大丽江的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丽江,让丽江走向世界;利用恢复重建的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利用恢复重建的条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加快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并取得成功,游客大幅增加。?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布勒斯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尚无文化遗产的空白。随后,丽江游客大幅增加。? 经过1996年至1998年三年的地震恢复重建,丽江由云南改革开放的末端走向前沿,成为中国西部极具发展活力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1998年以后,丽江抓住′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树立丽江旅游品牌。1999年到丽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