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试题: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试题: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试题: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冷战时, 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 冷战结束后, 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当今世界: ( )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 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2、美国总统克林顿说: “毕竟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 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一个按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夫说: “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A、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B、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全盛时

C、美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惟一国家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仍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

3、1991年底,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与以上描述有关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苏联解体 C.八一九事件D.东欧剧变

4、纳米比亚宣布独立标志着( )

A.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三角贸易”的结束

D.非洲成为一极

5、世界经济在美国“9. 11”事件的影响下急剧下滑, 世界银行预测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3. 8%降为1. 3%。这说明( )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C.和平与发展是相互对立, 相互排斥 D.和平与发展是先后相继, 因果相承

6、1988年, 联合国维与部队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主要原因是 ( )

A 维与部队制止第二次中东战争

B 维与部队解决地区性冲突

C 维与行动有助于控制局部性冲突升级

D 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里重要作用

7、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

A.腐败蔓延

B.恐怖主义

C.政变频繁

D.民族矛盾

8、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一书中记载道,“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这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

B.对国内国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C.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D.导致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9、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 )

A.五极世界格局 B.巨人主宰的迹象 C.多极化趋势 D.经济多样化特征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①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②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③开始出现商品经济④外国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⑤广大农村仍然主要是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

11、1896年英国商人在杭州进行投资,被认为也是合法的。其依据有 ( )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协定关税的规定③《马关条约》④《南京条约》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2、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是(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宗教领土纠纷

C.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D.地区霸权主义横行

13、德意志帝国兴盛从1866年击败奥地利算起,到一战时崩溃,不过半个世纪;日本帝国从开始明治维新N--战结束,不到80年;二战后德日在废墟上兴起,……从六十年代算起,日本和德国经济不断繁荣,如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由此可见( )

A.专制政体不能做到国富民强B.民族主义是推动国家走向富强的动力

C.战争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D.民主政体是国家持续繁荣的保障

14、今年以来大量出现右图这样的公益广告。导致这类广告大量出现的原因包括( )

①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②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传播

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④工业化导致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震惊了世界的照片《饥饿的孩子和秃鹫》摄于1993年,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贫穷落后的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一直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 A.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6、邓小平曾经说过:“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其中的“东西”是指( )

A.政治问题 B.和平问题 C.经济问题 D.民族问题

17、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有( )

①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②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③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④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

2.5万亿美元。这说明( )

①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

③外债问题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④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9、2010年3月29日上午,莫斯科市中心的卢比扬卡和文化公园地铁站,接连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事后表示要坚决打击恐怖主义。这表明( )

A.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B.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主要根源

C.战争的威胁已经不存在

D.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

20、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由于( )

①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③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向缓和④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抑制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1、自从2004年3月马德里发生恐怖爆炸事件导致西班牙和一些拉美国家从伊撤军后,伊武装分子扩大对外国驻伊人员进行绑架的规模,以人质要挟外国撤军。据统计,伊境内已先后发生了涉及20个国家的80多名外国人遭绑架事件。此外,日本、菲律宾政府也因欲出兵

伊拉克而受到基地组织的警告。上述材料表明( )

A.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地区和世界安全形势的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

C.恐怖活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霸权主义行为

D.恐怖活动主要是针对干涉内政行为实施的

22、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写道:“在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耶路撒冷,我实在无法描述走近你时的心情。”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作者反对宗教信仰 B.两极格局已结束

C.紧张与动荡仍是当今的主题D.当今国际局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3、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各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为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所做的努力包括( )

①成立联合国②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③1986年中国发行“国际和平年”纪念邮票④联合国发表《国际和平年宣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实世界表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不容易产生战争。……半个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它们之间一直未爆发任何战争和冲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投资额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70%以上。……由于生

产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众多的跨国公司已将生产、供应和销售进行了最合理的分配,超越了国界,扩展到全球范围。同时,以国家垄断为主的国际联合也明显处于上升趋势。国际垄断同盟和共同的超国家机构的建立,使得西方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同厉害关系。此外,战后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先后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若干组织以及一系列的双边和多边经济机构;在政治方面建立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西方七国首脑等有重大影响的国际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和正常活动,不仅增加了集团政治、集团军事和集团经济的色彩,而且也为西方发达国家调节内部关系提供了良好场所,保障了把他们之间的内部竞争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并就关键性的问题共同磋商,加强协调。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1)根据材料概括发达国家之问在战后未爆发战争的因素。

(2)就如何制止国家间的战争和冲突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C

2、D

3、B

4、A

5、A

6、C

7、B

8、C

9、C10、B11、C12、C13、D14、C15、D16、B17B 18、B19、D20、D21、B22、D23、B24、A

25、(1)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国际组织和超国家机构的建立;全球化的发展:双边多变政治经济组织的建立;协商和协调机制的建立。

(2)制止战争就必须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一方面扩大各国共同利益基础,另一方面

要建立完善的协商和协调机制。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第一世界大战的标志:奥匈帝国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核心)、奥、意(1882年)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1907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团形成 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与军事。 实质原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 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必然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欧陆均势政策:指英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 原因:(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海上霸权。(2)地理位置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3)维持欧陆均势,便于自己插手于欧洲事务。 4、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2)奥斯曼的衰落(3)民族关系复杂(4)列强争夺与插手(主要) 5、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6、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装备的限制,防守武器优越于进攻武器(3)军队机动能力差,后勤保障能力低(4)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原因)---(1)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均优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2)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主要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法国军队-------德国军队 东线(主要战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8? 第一阶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练习

1、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英俄签订协约③英法签订协约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仍为英法所控制||,这说明() A.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仍以欧洲国家为中心B.英法两国仍掌握着世界经济霸权 C.美日对控制世界的问题并不感兴趣D.国际联盟实质上是英法两国的联盟 3、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4、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但是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开始埋首整理国故||。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打击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6、1918年初||,首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首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7、高二历史课上||,关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讨论十分激烈||。下列四位同学说法最确切的是( ) A.甲: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B.乙:美国参战时协约国集团在一战中还处于被动局面 C.丙:美国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原在山东的势力范围和太平洋上的岛屿 D.丁: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达到战后称霸世界的目的 8、以下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B.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9、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其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这一进程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材料评述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 10、19 世纪60一90 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均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人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小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3《走向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在本单元第1、2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20世纪30年代的一系列局部战争演变而成的。在战前发生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中,由于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准备充分,力量强大,而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则因贫穷落后,国力弱小,且各自为战,这就使它们很难独立取得斗争的胜利。因此当时并未直接卷入反法西斯斗争的国际力量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以及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最终难以避免。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课时:1.5节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师:这样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有人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言。 师: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历时6年,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参战。对于这样一场战争,丘吉尔却认为它根本没必要进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个结论是言之有据还是空穴来风,答案就在本课的内容中。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企图“祸水东引”。 2、运用: (1)李顿调查团:迁就日本,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民政府向国联行政院控告日本侵略。国联向中日两国发出内容相同的电报,要求双方立即撤退军队,又成立有英、美、法、意、德5国代表参加的调查团,以英国驻国联代表李顿为团长,到中国东北调查“中日冲突的根源”。经过半年多的活动,调查团于1932年10月公布调查报告,虽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否认日本的军事行动是“合法的自卫手段”,指出伪满洲国是日本炮制的傀儡政府,但又认为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双方冲突的重要原因”,说中国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并认为“从苏联来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是研究东北问题“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因素”,因之“日本之欲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的根据……日本欲有采取适当军事行动的能力,吾人均可承认。”报告书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由中日和第三国派员组成顾问委员会,其中“日本人应占重要比例”,外国顾问握有重要权力,中日军队都撤出东北,由外国教官协助组织宪警维持秩序。这个方案反映了西方大国企图达到变日本独占的东北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的目的。日本于1933年声称在“关于建立远东永久和平的政策问题”上与国联“有深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基本框架 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基本特点中世纪时期,专制主义是维护罗马教廷和西欧 各国封建主阶级统治的有力工具和理论依据。阿奎 那的“君权神圣”是中世纪专制主义理论的典型表 现,他通过宣扬“君权神圣”的主张,借以宣扬宗教 权力高于世俗权力、教权至上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承 袭了基督教神学家的衣钵,竭力鼓吹“君权神授”的 专制主义,为其暴政寻找理论依据, 斯宾诺莎通过批判基督教神学经典来伸张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权力,洛克试图通过议会集体意志 来限制王权和实现国家权力分立,卢梭借助于“社会 契约论”思想来反对封建暴政, 史实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创立了“宇宙秩序论”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的专制 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斯宾诺 莎的民主思想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洛克 对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所作的辩 护,《政府论》中体现出来的权力分立主张。洛克 不仅是“光荣革命”的产儿,而且是资产阶级分权和 制衡学说的创始人,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资产阶级思 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分析了卢梭的批判精

神和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作用。 素材图表:教堂;教皇;佛罗伦萨;阿奎那;英国议 会;“‘海上马车夫’的船队”、“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 易场所”、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社会契约论》 封面书影” 文字:《英国和法律与惯例》;斯宾诺莎《神学 政治论》;洛克《政府论》;卢梭简历 第二单元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基本框架 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 向君主呈递《权力请愿书》 提交《大抗议书》 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 斯图亚特王朝倒行逆施 基本特点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英国。新航路开辟以后到17世纪初,英国由于位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加 之都铎王朝的大力推动,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 展,支撑着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但是,斯图亚特 王朝的专制统治却极大地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的利益,结果王权与议会矛盾的激化将英国引 向了内战或革命。 在这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双方进行了反复较量,从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到克伦威尔获得“护国公”地位,再到斯图亚特王朝 倒行逆施,这一切无不表明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 统治和建立民主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史实英国是一个历史传统深厚的西方国家,17世纪革命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附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 注:答卷卷面要求 (1)格式规范: 首先,写明关键词; 其次,根据要求(答案来源、语言要求、要点分值)组织答案; 第三,按照设问要求,一一对答;段落化(一问一段)、序号化(要体现要点层次)。 (2)书写规范: 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历史术语;要点化、简洁化。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9分) 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然后再逐渐推广。于1901年8月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 ——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9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 2)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3.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 3)首席执政官梭伦:1.萨拉米斯岛问题2.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工商业的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工商业的发展、首席执政官梭伦)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过程与方法:(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阅读摘要、(工商业的发展)纲要图示、情景再现、辩论比较(首席执政官梭伦)史论结合、自主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结果:雅典平民武装暴动(前632年),政局动荡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1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二、工商业发展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一、颁布“解负令”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三、建立“四百人会议” 四、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一、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确立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三、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 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商鞅之死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三、移风易俗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起用王安石 二、富国之法 三、强兵之法 四、取士之法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命运 二、积贫局面的改变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 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 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二、宗教“异端”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九十五条论纲”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三、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 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二、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 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土地制度 二、促进经济发展 三、政治、文化和军事改革 第3课改革的后果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孔子 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 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 主要内容:——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 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 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 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 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 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基本教材。 地位和影响:——对:(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 推广创造 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3) “六 经”是留给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 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人民版 高中历史 选修一 练习题

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 复习专题一梭伦改革 【课前诊断】 1、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 B、从各等级民众抽签产生 C、由各等级国民轮流担任 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 2、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 3、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促进雅典城邦发展 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D、实现公民真正平等 4、雅典贵族制政治时代最重要的决策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四百人议事会 C.战神山议事会 D.公民法庭 5、梭伦改革后雅典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 A.四百人议事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公民大会 D.公民法庭 6、他说:“轻罪理当处死,至于更大的罪还找不到比死刑更重的刑罚。”他是指 A、古希腊政治家德拉古 B、埃及统治者阿里 C、中国古代改革家卫鞅 D、北魏皇帝孝文帝 7、梭伦改革发生在 A、公元前6世纪晚期 B、公元前6世纪初期 C、公元前5世纪晚期 D、公元前5世纪初期 8、公元7世纪左右雅典社会更为尖锐的矛盾是 A、平民与贵族 B、农民与地主 C、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 D、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9、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10、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文档: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6-2含答案

第2课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科学巨人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的史实。 2.认识牛顿、爱因斯坦在社会中的作用。1.重点:了解牛顿在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的主要成就,掌握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及其他科学成就。 2.难点:认识牛顿在世界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认识爱因斯坦对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知识点一牛顿:宇宙定律的发现者 1.生平:出生于英格兰一个自耕农家庭;1661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对自然现象产生浓厚兴趣。 2.主要成就 (1)物理学①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并表达了经典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定律。 ②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而诞生了 天体力学。“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 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2)天文学①用万有引力定律说明,力学规律支配天上的星体运动和地面上的物体运动。 ②采用数学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和解决 天体运动问题。 (3)数学①发现了二次项定理。 ②创立了微积分,开辟了数学新纪元。 (4)光学①发现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②制成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③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3.评价 (1)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2)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宇宙定律的发现者。 (3)1689年,当选为英国议会中的大学代表,其后,把兴趣由科学转向政治、神学等问题。 [概念辨析]牛顿成功的因素 牛顿虚怀若谷、谦虚好学,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甘于寂寞、献身科学的精神;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等。 知识点二爱因斯坦:追寻空间和时间的本质 1.生平:1879年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896年进入大学学习物理学。2.提出狭义相对论 (1)提出:1905年,《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发表,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2)内容①空间、时间、物质和物质运动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②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 (3)影响:震动了物理学界,使爱因斯坦名扬欧洲。 3.提出广义相对论 (1)标志:1916年发表论文《广义相对论基础》。 (2)内容: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而引起的,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 (3)意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促进了物理学的革命性变化。 4.其他成就 (1)建立起质能关系式E=mc2,为原子能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以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 (3)1921年,因其光子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1)一战爆发后,公开发表反战宣言,呼吁结束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基本框架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基本特点中世纪时期,专制主义是维护罗马教廷和西欧各国封建主阶级统治的有力工具和理论依据。阿奎那的“君权神圣”是中世纪专制主义理论的典型 表现,他通过宣扬“君权神圣”的主张,借以宣扬宗教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教权至上的基督教神学思想。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 位,承袭了基督教神学家的衣钵,竭力鼓吹“君权神授”的专制主义,为其 暴政寻找理论依据, 斯宾诺莎通过批判基督教神学经典来伸张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权力,洛克试图通过议会集体意志来限制王权和实现国家权力分立,卢梭借 助于“社会契约论”思想来反对封建暴政, 史实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创立了“宇宙秩序论”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的专制 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斯宾诺莎的民主思想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洛克对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所作的辩护,《政府论》中体现出来的权力分立主张。洛克不仅是“光荣 革命”的产儿,而且是资产阶级分权和制衡学说的创始人,启蒙运动时期 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分析了卢梭的批判精神和主 权在民的政治理想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推动作用。 素材图表:教堂;教皇;佛罗伦萨;阿奎那;英国议会;“‘海上马车夫’的船队”、“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场所”、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社会契 约论》封面书影” 文字:《英国和法律与惯例》;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洛克《政府论》; 卢梭简历 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基本框架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

高中历史 专题整合6 人民版选修1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整合6 人民版选修1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个背景:工业革命 一个重点:发展军事工业,以实现富国强兵 一个性质:最高统治者推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一个认识:改革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有利于埃及近代化 二、重大历史线索 1.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马木鲁克封建统治下的埃及,处于四分五裂、经济凋敝、人民困苦的状态。 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获得巨大进步,而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奥斯曼帝国渐渐失去了控制殖民地的能力。 3.埃及人民在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民族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意识。 4.阿里改革是一场由最高统治者推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主张向西方学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以实现富国强兵。 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其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 三、题型应用体验 历史比较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在历史学科的“历史阐释能力”中,比较能力占有重要地位。比较能力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现象进行比较,进而加深认识。 【典型例题】 比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 比较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国洋务运动 相同点(1)背景:都面临内忧外患,形势严峻 (2)目的:都试图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地主阶级的封建

1.审题,以明确比较的目的。包括指出相同点、不同点或异同点。 2.确定比较项。有题定比较项和自定比较项两种。自定比较项的解题思路是先根据比较事物的知识结构列出比较项,再根据比较的目的、题目的限定确定比较项。 3.根据已确定的比较项进行阐释。 【针对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洋务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洋务派先后创办了30多所洋务学堂。这些学堂大致上可以分为方言学堂、武备学堂、技术实业学堂三类。方言(外国语)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创办的上海广方言馆等;武备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技术实业学堂如天津电报学堂、南京铁路学堂等。所有这些学堂虽门类各异,但均为迅速培养洋务人才而设立,且以适应当时的外交和军事需要为己任。此外,为适应洋务需要,中国政府从1872年开始多次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学习军事、航海等知识。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执政以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院和农学院等,用来培养专门人才。这些学校属陆军部管辖,实行免费教育,学生食宿在校,还能领取少量津贴和衣服。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和帮助管理学校,同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阿里还开办了语言学校,培养埃及本国的翻译人员,把大批军事和科技图书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 (1)据材料概括两国教育改革的相同之处。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相同状况的原因。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和提取。第(2)问,要注意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以军事目的为主导(为军事服务);派遣留学生出国;开展外国语言教育(培养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专题整合六 含答

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个背景:工业革命 一个重点:发展军事工业,以实现富国强兵 一个性质:最高统治者推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一个认识:改革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有利于埃及近代化 二、重大历史线索 1.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马木鲁克封建统治下的埃及,处于四分五裂、经济凋敝、人民困苦的状态。 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获得巨大进步,而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奥斯曼帝国渐渐失去了控制殖民地的能力。 3.埃及人民在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民族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意识。 4.阿里改革是一场由最高统治者推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主张向西方学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以实现富国强兵。 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其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 三、题型应用体验 历史比较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在历史学科的“历史阐释能力”中,比较能力占有重要地位。比较能力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现象进行比较,进而加深认识。 【典型例题】 比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

1.审题,以明确比较的目的。包括指出相同点、不同点或异同点。 2.确定比较项。有题定比较项和自定比较项两种。自定比较项的解题思路是先根据比较事物的知识结构列出比较项,再根据比较的目的、题目的限定确定比较项。 3.根据已确定的比较项进行阐释。 【针对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洋务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洋务派先后创办了30多所洋务学堂。这些学堂大致上可以分为方言学堂、武备学堂、技术实业学堂三类。方言(外国语)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创办的上海广方言馆等;武备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技术实业学堂如天津电报学堂、南京铁路学堂等。所有这些学堂虽门类各异,但均为迅速培养洋务人才而设立,且以适应当时的外交和军事需要为己任。此外,为适应洋务需要,中国政府从1872年开始多次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学习军事、航海等知识。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执政以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院和农学院等,用来培养专门人才。这些学校属陆军部管辖,实行免费教育,学生食宿在校,还能领取少量津贴和衣服。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和帮助管理学校,同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阿里还开办了语言学校,培养埃及本国的翻译人员,把大批军事和科技图书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 (1)据材料概括两国教育改革的相同之处。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相同状况的原因。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和提取。第(2)问,要注意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标考点】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主要包括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日本和德国法西斯的兴起;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主要包括局部反法西斯侵略斗争、英法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突袭波兰、英法“静坐战争”、法国溃败的原因、丘吉尔上台及“不列颠战役”等史实。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主要包括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等扩大转折的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了解《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以及第二战场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史实,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解析考点】 1.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法西斯在德国和日本兴起并取得政权 ①社会基础:德、日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民族主 义情绪极其强烈。 ②历史根源:德、日对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强烈不满。 ③法西斯政党或组织的建立:一战后,意大利组织了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德国成立 了以希特勒为首的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日本则兴 起了以军部为主的法西斯主力。 ④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德、日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统治阶级转而支持法 西斯,企图用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方法摆脱危机。 (2)世界人民局部的反对法西斯斗争 ①1935年月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5月,正式吞并了埃赛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掀起抗意战争。②1936年7月,德、意直接进行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西班牙人民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斗争。③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入全面抗日战争。④1938年德国以武力为后盾吞并了奥地利,同年德国又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苏台德地区挑起事端,企图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册练习

专题一梭伦改革 一雅典往何处去 1.关于雅典早期贵族政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最高行政长官——执政官从所有公民中选举产生 B.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C.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制等 D.与君主制相比是一种进步 解析:解题应注意贵族制的特征。B、C、D符合史实。A中执政官是从贵族中选出的。 答案:A 2.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解析:公元前7世纪雅典的主要矛盾是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他们都是拥有公民权的公民。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都对贵族专权不满,雅典社会动荡不安。因此,D 符合题意。 答案:D 3.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 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C.奴隶主贵族之间争斗不休 D.自然灾害的威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梭伦改革之前,雅典处于贵族政治统治之下,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内战一触即发,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B 4.梭伦改革前,为克服日益严重的危机,雅典社会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包括( ) ①以贵族专政代替王政②建立僭主政治③实行法制改革④发动对外战争,夺取外邦领土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面对社会危机而进行的尝试只有②③,①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B 5.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 解析:贵族政治上的专权和经济上的豪夺,使其成为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共同反对的目标,双方矛盾激化,雅典的贵族政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D项是A项的具体体现。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材料一中的画面内容反映了雅典社会的哪些特征?你对这时的雅典社会做出怎样的历史评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解析:第(1)问结合课本知识认真观察图片,从中获取解题的历史信息。第一问要抓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