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大型液化天然气站、空分与低温设备公司、制冷与空调设备公司、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城市燃气公司、市政企业及管理部门、燃气利用技术公司、热能动力公司、节能技术公司、能源利用与节能行业与管理部门等从事技术、计划、规划、开发、管理及设计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通过系统地学习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学与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工程材料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液化天然气技术、

天然气利用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

—1—

识和应用技能。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应用能力。

5、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好各门选修课。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修业年限:四年。

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10门左右。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流体机械与管网、热质交换设备。

六、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工程热力学(2)为双语课程。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二)

—2—

附表一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1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2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3包括技能18天,理论36学时。

4B类课程为专业限定性必修课程。

—3—

—5—

—6—

—7—

附表二

—8—

—9—

①辅修本专业的学生,可在必修课中任意选修25学分。—10—

②凡跨学科(工学)门类第二专业的学生,要求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足必修课

的26学分外,另在选修课中选修任意一方向34学分以上,并必须完成第二专业的毕业论文。

③凡在同一学科(工学)门类中,跨一级学科(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修第二专业的,

要求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足必修课中课程26学分外,另修足任意一方向选修课中的24学分。并必须完成第二专业的毕业论文。

④凡选修双学位的学生,必须修足必修课的26学分,并在选修课中选修任意一方向

49学分以上,且必须完成双学位专业毕业论文。

⑤以上标准所规定的学分数,不含重复课程的学分。

—11—

中山大学校史知识

概况 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 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1985年,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进一步为办学指明方向。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 办学条件及学科建设 目前,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岭南学院、国际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翻译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工学院、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28个学院和地球科学系、资讯管理系,并有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 在本科教育方面,全校有89个本科专业,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有25个本科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我校还具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中国的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今年,在校各类学生7万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600多人、硕士研究生14000多人,本科生28000多人,外国留学生1300多人。 中山大学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8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5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8人。 学校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目前,有"光电材料与技术"、"生物防治"、“华南肿瘤生物学”、“眼科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植物基因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以及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有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已被教育部确定为高教文献保障体系华南地区中心,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7个中心之一。 学校拥有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附属第六医院等5所附属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含肿瘤医院)、光华口腔医院等3个专科医院。 中山大学地处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合并后,对外交流领域更为广阔。迄今为

4-背靠工科“大树”好乘凉——访兰州交通大学闫浩文院长(定稿)

背靠工科“大树”好乘凉 ——访兰州交通大学闫浩文院长 采访邱观永撰稿李春阳 闫浩文,年生,博士,中山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国际著名期刊、、长期审稿人.主要从事地图自动综合技术、空间关系理论及空间数据安全技术与方法研究. 九曲黄河,奔腾浩荡,流经金城,过此地蜿蜒北上:育沃土利灌溉养民众一方,豪壮处更添安详; 《时代》,溯流而上,行至陆都,闫浩文院长专访:谈办学聊理念议人才培养,愿为同道传良方. 记者:作为西部地区第一所以“测绘与地理信息”命名地学院,当时学校各方是基于怎样地考虑决定建立这个学院地? 闫浩文:兰州交大地前身是唐山铁道学院,与铁路有很深地渊源.修建铁路、交通运输、铁道工程等都离不开测绘测量,而这些需要技术支撑地.年高校扩招以来,我们学校就筹划建立一些新地专业,一是为了应对扩招趋势,二也是为了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年在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成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同年,学校取得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年学校又在土木工程学院设立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和测绘工程专业是分属两个不同地学院,在实际教学中,两个学院地师资资源需要调配,这就造成了很大地不便,学校领导层认识到测绘和地理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地天然联系,也非常支持整合两个专业地资源.因此,年,学校把相关力量进行了合并,组织成立了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记者:兰州交大本科培养采取“理进工出”地思路,研究生则是“联合培养”、“注重实践”地思路,请您具体介绍下不同阶段地培养模式? 闫浩文:学院依托整个学校地工科背景,确立了“以工科为导向”地本科生培养思路,这里面有一点重要地现实因素就是,在本科阶段,就业是学生地生命线,如果离开了工科地依托,学生就业压力会很大.所以,尽管地理信息学科在教育部地学科目录中属于理科专业,但是在本科生培养上,我们仍然注重培养学生地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参考了很多国内、国外一流大学(比如慕尼黑工业大学)设置相关专业学院地主干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等,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为地理信息专业本科生开设了道路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导论、工程测量、全球定位系统等工科课程,并为本科学生建立了个实习基地,便于学生参与真实地工程实践.不光是我们地地理信息专业,还有测绘工程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院都是以培养成工科专业人才地思路来培养学生地. 在硕士生培养上,一方面,学院自身地导师队伍迅速成长,目前已有名导师;另一方面,“借力打力”——学院积极拓展办学渠道,聘请校外高水平专家指导研究生.尤其是第二方面很有亮点:第一,很多测绘领域知名专家,如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王家耀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张继贤、刘纪平、燕琴、章传银、刘正军研究员等,中科院地理所戴尔阜、苏奋振研究员,国家卫星测绘应用研究中心唐新明研究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和蒋云钟、赵红莉研究员等,都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联合指导我校地理和测绘学

中大校史

中大校史 建校初期-->>抗日战争胜利 (光辉历程之一) 1924年-1927年(建校初期)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为了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干部和科学人才,孙中山在创办黄埔军校的同时,把当时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创立了广东大学,任命邹鲁为校长。广东大学下设文、理、法、农、医5科16个学系。校本部设在广州文明路。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廖仲恺在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会第七十一次会议上提议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8月,广东大学校务会议正式通过改名,得到国民政府批准。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明令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1927年-1938年 1927年至1937年,中山大学各方面都有发展。1930年9月至12月朱家骅为校长。1931年6月至1932年1月由著名教育家许崇清任校长。1931年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1932年2月后校长仍为邹鲁。1 934年成立工学院,1935年春成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至此,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工、农、医、研7个学院,

23个学系,以及天文台、各研究所、医院、中小学等主要附属单位共19个。中山大学校园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邹鲁校长等努力下,在广州市东郊白云山侧的石牌兴建了占地达12000亩的新校园。1937年夏,广东法科学院并入中大法学院。1938年夏,广东省立勤大学工学院并入中大工学院,1938年秋设立师范学院。至1938年全校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研等8个学院,31学系。 1938年-45年(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大学曾三易校址,辗转跋涉。校舍、图书、仪器设备损失惨重。1938年10月,日军侵入广州,中山大学初迁广东罗定,后改迁云南江。1940年4月许崇清复任校长(代)。同年秋,他主持由江迁校回粤北坪石。坪石时期,聘著名学者李达、洪琛、王亚南、陈寅恪、杨东莼等来校任教、讲学。数学家胡金昌、艺术家许幸之、音乐家马思聪、黄友棣等亦曾任教于坪石。在江和坪石时期,条件非常艰苦,各学院、系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并开展社会调查,对弄清粤北、湖南、广西等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少数民族情况,以及矿藏、水土、森林、植物资源作出了贡献,并在宣传抗战、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4年秋,日军进犯粤北,坪石告急,中山大学被迫迁往粤北连县、仁化和粤东兴宁、梅县各地。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数学及计算科学学院数学类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全面发展,具有坚实数学或统计理论基础及计算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为全国重点高校输送高素质的研究生生源。培养今后能从事数学基础研究和教学的后备军。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或统计科学的思想方法。 3.了解数学、计算科学与统计学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具有应用数学、计算科学或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专业教学的能力。 4.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一定的软件 设计能力。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胜任将来负担的工作。 三、授予学位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 变函数、泛函分析、代数学、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六、专业特色课程: 国家及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 校级重点课程:几何与代数、概率论 校级精品课程:偏微分方程、现代常微分方程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见附表一) 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见下文)

附件表一: 1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2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3包括技能18天,理论36学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胡品津:小肠检查新技术在克罗恩病诊断的应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胡品津:小肠检查新技术在克 罗恩病诊断的应用 *导读: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小肠是克罗恩病的好发部位,但由于小肠解剖及检查手段的局限,空肠及回肠的大部分肠段的克罗恩病病变的发现与诊断更为困难。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检查水平的提高,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逐渐普及,小肠深段的克罗恩病病变检出率不断提高。 *小肠检查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目前,内镜检查是确诊克罗恩病的主要方法,当病变累及结肠或上消化道时,可以依靠结肠镜或胃镜检查做出诊断。但当该病仅累及小肠时,依靠传统方法诊断较为困难。 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胡品津解释到:“小肠深段病变的镜下形态以非特异性为主,多呈节段性分布。据统计,有10%—30%克罗恩病病人病变仅局限在回末以上小肠,且多数克罗恩病病人病变同时累及大肠和小肠,加上克罗恩病的

亚型(部位、行为)与预后和治疗选择有一定关系,另外,克罗恩病的并发症(梗阻、瘘和腹腔脓肿)的存在,这个可作为选择治疗方案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胶囊内镜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及应用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 无线内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 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胡品津指出,胶囊内镜对疑似克罗恩病未确诊病例及已确立诊断的克罗恩病病例均有很高的病变发现率(高于SBFT SBE CTE),且对疑似克罗恩病未确诊的病例CE有很高NPV,目前尚未确立CE对CD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准,因此必须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放射学及随访作综合分析。 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上疑似克罗恩病但结肠镜及反射影像检查无法确定诊断者(阴性结果多可排除克罗恩病;阳性结果综合分析)而分类未定IBD(可考虑胶囊内镜检查);对已确诊的 克罗恩病,胶囊内镜仅用于结肠镜及放射影像学检查无法解释存在之症状者且预期小于小肠检查可能有助改变治疗方案(绝大多数情况下充分的放射影像学检查可取代CE)。 最后,胡品津指出,胶囊内镜检查前必须常规进行结肠镜及放射影像学检查,因为据我们统计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小肠克罗恩

中山大学景观设计理念

中山大学南校区景观赏析 1.出入口 校园的出入口是人们对这所大学的“第一印象”指 的不仅是大门建筑,每个学校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独 具特色的入口。这并非由大门的建筑设计决定,而 是由大门前的引导缓冲空间、大门建筑、周围环境、 地面的铺装、植物的配置、以及透视到校园内部的景致所组成。 2.校园中心区 校园中心是一个学校的空间高潮,它常是由师生使用的公 共设施如图书馆、大礼堂、主教学楼、行政事务管理等设 施围合而成的广场空间。中大南校区的建筑分布在中轴线 两侧,形成中轴线的纵深景观。 3.开敞空间体系 开敞空间是体现校园外部空间质量的重要方面,开敞空间并非越大越好,它的宜人性和层次性才最为重要。在建筑物前面的草地开敞空间,营造一种 自然的气息,让建筑物寓于自然之中,灌木的高低错落正 好让建筑若隐若现,以此形成特定的空间特性。 4.植物景观系统 植物在校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植物在提供建 筑的背景色彩和环境的质感、净化空气、控制水土 流失、遮荫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为景观 中活的元素,植物随季节会发生变化,同时灌木围 合形成的虚空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创造一种交 流的校园氛围,也为诸多学子提供接触自然气息的形式,也形成一条自然景观带。

5.其他 此外,景观小品、纪念性雕塑、水体、路径和台阶、铺砖等在校园景观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不可忽略的是建筑物本身是整个空间的焦点,由建筑物与环境共同形成的景观是整个空间景观的高潮。 (一)景观小品 小品作为校园空间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通常是引导视线的 各种设施,如花坛、灯具、雕塑、花架、座椅等,常出现在如建筑 空间与户外空间的过渡带等处。在此,小品不仅起着点缀作用,同 时也引导和汇聚视线形成焦点。另外,小品类构成的空间景观能很 好地烘托建筑气氛,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纪念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往往作为一个空间景观的节点或是一个高潮点,对 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吸引力,从而形成一个聚合的虚空间。纪念 性雕塑不仅具有纪念性,同时可以增加校园环境的文化底蕴。 (三)水体 水体的应用对于空间景观的柔化作用是显而易见 的,水具有流动性,带有一种活力,使得整个空间景观 变得流动。附加上水体周围的植被和灌木,以及路径, 使得整个景观节点变得完整,融入校园环境中,增加景 观的层次性与丰富。 (四)路径和台阶、铺砖 校园内的路径除提供行走、漫步等功能外,常会 增添如停留、小坐、休息、交谈、观景等其他作用。不 同形状的路径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曲径具有闲

记江明教授3

记江明教授 浙江丽水纪江明 江明,男,博士,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广东省通信技术专业高级工程师。曾获广东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广州市首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市优秀专家、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入选者等荣誉。 博士毕业于英国电子专业连续多年排名第一的南安普顿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专业,师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研究院高级院士、美国IEEE/英国IET会士LajosHanzo教授。拥有多年海外经历及全球500强通信外企工作经验,历任三星电子(英国)研究工程师、广东北电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经理与技术主管、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兼系统与标准部总监等职。2013年6月加入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包括MIMO、OFDM、可见光通信、D2D、信号编解码与检测、信道估计、自适应数据搜索/优化、小区间干扰协调、多点协同通信、自组织网络等。 企业项目经验: 熟悉3GPP LTE/LTE-Advanced、IEEE WiMAX(802.16e/m)等B3G/4G/5G移动通信系统算法研究与标准化工作、系统架构设计、仿真及性能分析、技术规范制定等,在技术研发、学术研究、团队培养、项目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具备丰富的经验: ?曾参与英国Mobile VCE Core 3/Core 4移动通信大型研究项目 ?曾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三星电子WiMAX国际标准化全球研发项目 ?曾作为三星电子的主要技术代表参与欧盟第六科研框架计划(FP6)WINNER-II(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项目研发,并任所在工作组与系统架构组之间的技术联系人 ?曾作为三星电子的核心人员参与欧盟第七科研框架计划(FP7)DAVINCI(基于非二进制LDPC编码的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及实现)项目研发和管理工作,并任两个子项目的负责人(领导4个合作单位),成为在欧盟研究项目中首次作为主管单位的三星电子项目管理团队中唯一的中国人 ?曾作为经理与技术主管,带领加拿大北电网络中国区4G LTE仿真团队,为包括多个国际顶级运营商在内的北电全球客户群完成了19个国际项目及多项最新的仿真平台功能研发 ?曾作为新邮通信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兼系统与标准部总监,主管新邮通信广州研究院TDD/FDD-LTE双模基站、3G/4G核心网、WLAN等产品线的总体研发任务,包括产品系统设计、国际标准化工作以及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预研等,并任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站子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负责人(省财政800万元,2011-2013)等 近年主要成果: ?参与编著美国Wiley出版社专业书著5部 ?发表SCI收录的IEEE Transactions等国际期刊论文18篇(包括IEEE旗舰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IEEE》特邀论文1篇,至2017年5月引用次数:IEEE Xplore:194;Google Scholar:386)、发表EI/ISTP收录的国际期刊与会议论文24篇?申请英(美)国发明专利1项(获英国三星电子一等专利奖金)、中国发明专利38项

大一关于人生观的思修论文-思修论文 关于人生观

大一关于人生观的思修论文|思修论文关于人生观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一关于人生观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一关于人生观的思修论文篇一《试论当代大学生科学人生观的构建》 [摘要]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三观”教育,对他们走什么路,做什么样的人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新形势下,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 大学生科学人生观马克思主义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正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观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现状 1.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主流情况 大学生对人生的态度总体来说是进取的、向上的。2006年教育部组织了京、津、沪、鄂、粤、陕、苏、赣等8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在74所高校中开展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工作。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流价值导向基本认同。他们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有比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渴望为国家和社会施展才华。大学生在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对社会、集体的贡献大小”“取得的社会声望高低”“拥有精神财富的多少”,多数学生把对社会和集体的贡献放在了第一位。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关系上,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关键时刻要服从于集体和国家利益。 2.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大学生大多求实务虚,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他们受到的影响最大,受到金钱的迷惑致使他们失去理智,不能正确地看待社会和人生的能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应该多接触社会,感受人情冷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增强党性,核心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个问题是管总的,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大学生刚步入成人行列,正以日渐成熟的思维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平时学习、生活、交友中的点点滴滴都潜藏在自己的心底,使得他们在朦朦胧胧中对人生、对生命作出自己感性而又模糊的注释,这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初期。它渐渐摆脱课本、权威的影响,而萌芽于自己体悟的真实感受中。因此,坚持科学的人生观,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迫切要求。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意识形态领域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无处不在,这就迫切要求当代大学生树立起牢固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这些年来,不少人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意识所腐蚀,经不住金钱、权力、美色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引诱,搞钱权交易,行贿受贿,有些甚至违法犯罪,腐化变质,自我毁灭。情况虽然各有不同,但审视其思想原因,归根结底,这些人都是被打开了思想缺口而迷失方向,发生蜕变走向堕落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学生们只有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才能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抓住机遇,迎接挑

最新中山大学报录比汇总

2013年中山大学报录 比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年份 地区 学校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推免人数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 人类学学 院 030400 民族学 14 1 7.14% 0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 人类学学 院 060100 考古学 27 12 44.44% 5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管理学院 120100 管理科学与 工程 57 11 19.30% 6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工学院 077700 生物医学工 程 40 16 40.00% 5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博雅学院 010100 哲学 12 3 25.00% 2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教育学院 040303 体育教育训 练学 28 5 17.86% 1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工学院 080100 力学 24 22 91.67% 4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博雅学院 050100 中国语言文 学 10 1 10.00% 1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护理学院 101100 护理学 237 16 6.75% 9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教育学院 078401 教育技术学 22 3 13.64% 0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工学院 080701 工程热物理 18 6 33.33% 3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博雅学院 060200 中国史 3 2 66.67% 2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物理科学 与工程技 术学院 080300 光学工程 67 14 20.90% 8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信息科学 与技术学 院 080902 电路与系统 57 10 17.54% 5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工学院 082300 交通运输工 程 56 20 35.71% 8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物理科学 与工程技 术学院 080804 电力电子与 电力传动 20 5 25.00% 3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信息科学 与技术学 院 081102 检测技术与 自动化装置 51 6 11.76% 2013 广东 中山大学 传播与设计学院 1305L1 ☆设计艺术 学 39 9 23.08% 3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翻译学院-英语专业

翻译学院英语专业培养方案(2013级) 一、培养目标 英语专业学生经过四年本科学习,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全面的英语文化知识,第二外语达到初、中级水平。英语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按照学生兴趣并结合学院安排,英语专业分为四个培养方向:翻译、商务外语、对外汉语及国际事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语言差别,具备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语言教学技能、熟悉相应国家/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本科毕业生将广泛服务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及跨国公司,从事专业语言服务或广义的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所需的语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2、在基础阶段(1、2年级)应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制的《高 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基准,使学生在英语语音、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具备良好的素养,在第二学年能够在自愿基础上参加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3、在基础阶段,以语言技能课为主,同时指导学生按一定比例选修全校性的公选课、素质教 育选修课,以增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4、在高级阶段(3、4年级),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制的《高 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已经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翻译方向将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笔译、连续传译、同声传译、专题口译和专题笔译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翻译实践能力;商务外语将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并开设相应的商务谈判、金融学、企业管理等商务外语课程;对外汉语方向将参照原国家教委制订《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及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

中山大学各单位英文译名

中山大学文件 中大办〔2009〕7号 关于发布中山大学各单位英文译名的通知 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单位,后勤集团、产业集团: 为适应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和要求,使我校各类机构、单位名称的英文表述更趋规范和准确,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单位英文译名进行了统一的修订和翻译工作。经多次征求意见和论证,在尊重原单位使用习惯和吸取专业意见的基础上,由专家组审定,英文译名已于日前定稿。 学校各类机构和单位英文译名的规范和正确运用,是学校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现将学校各二级单位英文译名(见附件1)予以发布,请各单位在日后工作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同时,为便利工作,加强规范,专家组根据各单位

提交的下设机构名单(附件2)进行了翻译和修订,同予发布,供参考使用。 附件:1.学校各二级单位英文译名 2.有关单位下设机构英文译名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日 主题词:行政事务机构英文译名△通知 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2009年4月27日印发 责任校对:王莉婧附件1

学校各二级单位英文译名 机关部、处、室 党委办公室 Office of the SYSU Committee of the CPC 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SYSU Committee of the CPC 纪委办公室 Discipline Inspecting Commission Office 监察处 Supervision Department 审计处 Audit Department 党委组织部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SYSU Committee of the CPC 党委统战部 The 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of the SYSU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山大学四大校区学院分布

中山大学四大校区学院分布 很多考生不明白中山大学校区分布,在此我们特意收集并整理了这方面的信息,以供考生参考,中山大学总共分为四大校区:南校区,北校区,东校区以及珠海校区。南校区历史最为悠久,康乐园即是中大南校区,中大康乐园与武大珞珈山北大未名湖并称为三大中国大学自然景观之最美丽者;东校区即大学城校区,中大近60%的本科生都在东校区就读;珠海校区是四大校区中建筑面积最大的,校区三面环山,一面环海,风景如画;北校区是中山大学医科的主要集中地。 中山大学南校区: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雅学院、亚太研究院、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一、二年级在此就读,之后将搬回北校区就读。

具体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东校区: 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超级计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院、药学院为整建制学院整建制学院(即:本科四年、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除实习外,其他均在珠海校区完成。).;中山医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公共卫 生学院、护理学院一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之后将搬回北校区就读。

具体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国际商学院、翻译学院、旅游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海洋学院、移动信息工程学院为整建制学院整建制学院(即:本科四年、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除实习外,其他均在

中山大学B系列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暂行管理办法汇总

中山大学 B 系列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不断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大学的新型人事制度,根据国家有关人事和劳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和规定的精神,在总结我校流动编制管理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二条目前国家对高等院校仍实行事业单位的定编管理,学校须严格控制事业编制的规模。同时,由于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各个单位和部门均有一些事务工作和岗位,需要聘用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学校将各种岗位分为A系列和B系列,对两个系列的基本特征、职责、待遇和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区分。 (一)A系列是指在目前实行国家人事编制管理制度下,学校聘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历史延留下来的原固定工等(常称为固定编制人员)。在现行的国家人事管理体制下,这类人员的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进入学校,退休后在学校领取退休金享受退休待遇,若国家相关政策改变,则按新的政策执行(如进入社保)。 (二) B 系列是指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聘用的从事辅助 性、事务性工作的人员;一些阶段性、临时性或某些特殊性工作聘用的人员;一些单位因A系列岗位编制限制等原因,在一段时间内暂时列入B系列岗位管理的人员。这类人员与学校(所在单位)签订聘

用合同,其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不进入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保金的个人部分,学校支付单位缴纳部分,离职或退休后享受社保相关待遇。 第三条B 系列岗位是一类独立的岗位,受聘的岗位性质不随聘用时间而 改变,不能直接转为A 系列。B 系列人员应聘学校A 系列岗位或 B 系列 其他岗位须先完成现聘岗位的聘期。受聘期内应聘新岗位的,须事先征得所 在单位和学校同意。 第四条B 系列人员工作业绩突出,聘期考核优秀,符合同系列高一级别 岗位的条件,可申请高一级别的岗位,经学校批准后签订聘用合同。 第五条B 系列人员在学校聘用的岗位上工作后,符合国家人事 和劳动管理相关法规规定可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条件,可按有关规定向学校要求签订 B 系列无固定期限合同。 第六条现属固定编制(A系列)的校内待聘人员可应聘B系 列岗位,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聘用(按B系列岗位的薪酬待遇)。 第七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校本部的B系列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及管理。具 有法人资格的附属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相关 政策。 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暂不纳入本办法适用 范围。 第三章岗位设置 第八条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的基本前提。学校 现有的各类岗位,应根据其工作性质、任职条件和要求进行科学设置。 第九条学校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 B 系列岗位,按工作性 质将其分为十类:

中山大学工学院青马学堂实施方案

中山大学工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之 青马学堂项目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提高我院学生党员、团员干部、学生干部等优秀学生骨干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一批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的学生骨干。我院将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工学院青马学堂。我院“青马学堂”按照校团委部署的“中山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的要求,积极摸索培养学生干部的方法,着重培训学生干部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领袖气质和专业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二、培养方式及依托平台 1.言传身教 主要由学院行政老师、教授、辅导员组成,并依靠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邀请老师为学生干部授课和指导。 邀请各行业年轻校友代表担任导师,传授学生干部经验,学习其各方面的经验,以座谈会、校友论坛等方式开展相关活动。 2.开卷有益 青马学堂将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选择与个人发展、组织建设、时政民生、国家发展紧密相关的书籍,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并进行读书分享;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阅读范围和保证信息时效性,采用灵活的多样的活动形式开展读书活动。 3.在线学习 建立独立的青马工程学习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媒

介,搭建一个可以的动态时尚学习交流平台;通过新媒体途径定期推送经典文集、时事新闻、美文欣赏、好书推荐等符合当代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提升青马学员学习兴趣。 4.政治时事论坛 要求学员利用课外时间,关注国内外政治时事,对政治时事有个人理智的的立场和思考。并且定期组织政治时事交流会。学员可以在交流会上自由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时事论坛途径,让学员了解到更多的国内外甚至是身边的新闻。这也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要求,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动态,心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5.实践活动平台 (1)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类 利用课余和假期,组织学生干部参与志愿服务及公益实践,我院结合本学院青年志愿者部、能源科技协会,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公益服务组织,积极合作开展活动,服务大众,回报社会。 现阶段已启动对接或成功对接的实践平台包括:番禺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中山纪念堂志愿者服务,广科志愿者服务。 (2)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类 促进学生干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组织、领导、协调合作等能力的提升,学院现阶段已开展或正筹备开展的活动有:干部内培,学生干部素质拓展,学生干部能力培训。青马学堂将借用以上活动经验和平台,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提升青马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3)工院品牌活动 基于实践平台的建设,青马学堂结合我院团委学生会活动开展的品牌活动包括: 团委:党章学习活动、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工科生演讲比赛、学术比赛 学生会:校友论坛、摄影活动 党支部:工学院读书月经典阅读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影像检验中心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影像检验中心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简称中山六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保健等为一体的大专科强综合医院,拥有两个院区(员村院本部和瘦狗岭北院区),是中山大学八家直属附属医院之一。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影像检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又名中山医康健影像检验中心,位于天河区瘦狗岭路17号中山六院北院区内,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主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专业实力】依托中山大学系统医疗技术力量及科教资源,以资深专家库为核心打造医疗团队,保证高水平医疗质量,为各界人士提供高效优质的体检保健服务。中心是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单位,承担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影像、检验、病理诊断等临床医疗工作,开展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和影像、检验、病理专业的教学、科研与交流合作。 【诊疗设备】医疗检验设备齐全,拥有 PET-CT、128层CT、1.5T MRI、DR、DRF、数字化乳腺钼靶机、骨密度仪,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等国际尖端水平的大型医学仪器设备,是西门子华南地区医疗设备示范基地。所开展的影像检查和诊断及检验项目可满足各级医院需求,是广东省卫生厅公布的首批三级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单位之一。 【服务体系】中心秉承中山大学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并按照“医检分离”的理念进行服务流程设计,设有专门的团体普通体检楼和VIP高端深度体检楼,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健康体检方案或群体健康检查及健康管理服务;以医疗资源共享和检查结果互认为指导,面向社会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影像、检验、病理诊断和会诊服务;以资深专家库为核心,与中山医系统、协作单位和各三甲医院之间建立会诊转诊绿色通道。依托中山大学科教资源和医疗技术力量,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影像检验中心及广东省最有特色的一站式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中心。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均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办学历史及优良传统 中山大学是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正,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1985年,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进一步为办学指明方向。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教育部与广东省在3年内投资12亿人民币,把新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前身之一为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学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科学研究成绩显著,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王季思、王力、钟敬文、朱谦之、丁颖、蒲蛰龙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不少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

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实施试行办法.doc

中山大学文件 中大办〔2010〕2号 关于印发《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实施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我校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以下称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高效的使用与管理,经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领导小组批准,现将《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实施试行办法》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实施试行办法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教育科研办法通知 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2010年1月27日印发 责任校对:郑湘峙 —1—

附件: 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实施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发展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高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特设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173号)的有关规定,为加强我校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以下称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高效的使用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科研业务费主要支持我校中青年教师在前沿科学、交叉学科、社会公益等领域开展自由探索和自主创新研究,对参与国家竞争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和基地以及学校规划优先发展领域进行培育。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实施,力争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培育新兴和交叉学科,形成若干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高层次科研基地,促进高水平成果的产出,提升我校科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2—

第二章资助范围 第三条根据教育部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坚持:(1)立足全校未来的科研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统一管理;(2)采用自由申请、院系(学院、医院、直属系)推荐和学校组织相结合的申报形式;(3)坚持支持青年教师、支持重点科研发展方向与支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相结合;(4)注重支持项目与资助工作绩效相结合,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学校科研特色的培育;(5)坚持自由选题、重点支持与学校优势学科发展相结合;(6)遵循“自主选题、公开透明、择优支持”的立项原则。 第四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支持: (一)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 1. 青年教师培育项目:资助40岁以下、拥有博士学位、有一定科研素质和科研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2. 青年教师重点培育项目:资助45岁以下、拥有博士学位、科研工作较突出且2—3年内有可能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或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青年教师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资助培育文科新一代的学术带头人。文科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二)重要科研方向(重大课题)科研助手资助计划 主要资助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负责人配备科研助手、发放研究生的生活补贴和支持研究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负责人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项目及课题、863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