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学做简单的家常餐》

综合实践《学做简单的家常餐》
综合实践《学做简单的家常餐》

价值体认

在学做家常餐的过程中,体会祖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烹饪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劳动和生活的乐趣,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体验录制和保存声音,感受数字化音频为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信息素养,进一步加深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增强信息社会责任。

2.责任担当

通过制作简单的家常餐,学会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3.问题解决

积极创新,大胆尝试,能设计和制作发光的盒子及纸电路,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创意物化

能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相关的烹饪技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主食的制作和菜肴的烹饪:围绕数字声音这个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利用身边的简单材料,设计制作出一些创意作品,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学做简单的家常菜

活动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主食的制作和简单菜肴的烹饪。

2.能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相关的烹饪技能。

3.在活动中能友好地与他人相处,掌握基本的合作技能。

活动准备

学生

见“成长手册”中主题活动“任务单”。

教师

1.烹饪时所需的作料:油、盐、酱、醋等

2.制作时要用的电器、工具:电磁炉,电饭锅、菜板、菜刀,餐盘、子,菜篮、水桶等。

3.熟悉简单的菜肴的做法,测览相关网页,以便更好地给予学生指点和帮助。

4.考虑好课堂活动的一些细节,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做些相关的学生易忽略的准备。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烹饪主食

(一)引导学生分享交流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在家学做家常的记表单,分享交流学做家常餐的记录单,分享交流学做主食的经历、感受和经验。

(二)组织学生分组操作

全班按不同的主食制作分成若干组:下面条、下水饺、煮汤圆、煮饭……学生自主选择一组,合作完成现场制作。教师要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注意分工合作,做到有条不紊。

(三)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经验分享

烹制完成后,要有请大家品尝、评价并进行经验分享的环节,这一环节是提升学生烹饪水平的关键,先让烹制组的学生说,再引导全班学生补充。这一环节各组完成的时间有长有短,教师要注意有序组织,要求学生在制作时动手不动口,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下面条下水饺完成得较快,可以先让他们展示并介绍。

要引导学生掌握的基本技巧:先在盛面的碗中放好酱油、麻油,水开后下面,面在锅中稍煮一会儿,熟了就迅速捞出,可做成酱面或汤面,可放入葱花或蒜花等调味,并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如菜面的制作等。

下水饺

要引导学生掌握的基本技巧:水开后下水饺,再次煮开后要改用小火,再煮一会儿,根据不同的馅,一般3分钟左右就可出锅,如果不确定是否熟,可捞一只先尝一尝,水饺可蘸着调料吃也可放入准备好的汤中。水饺有很多种馅,难熟的馅下的时候时间稍长一些。

下汤圆

要引导学生掌握的基本技巧:水开后将汤圆下锅,稍煮一会儿后可用勺子轻轻一拨,汤圆浮起来后就要用小火煮一会儿,大约10分钟就可出锅,汤圆下的时候如果不小心会弄破,提醒学生下的时候动作要轻柔。

煮饭

要引导学生掌握的基本技巧:淘米时要把杂质清除干净,提米的次数不要多,否则营养会流失,水和米的比例要把握好,有些米在煮前要用水泡一下。

学生完成制作后可拓展:主食除了有日常的几种做法,还可以创意搭配,如将菜和饭、面、粥等搭配起来,做成各类简餐:菜炒饭、蛋炒饭、八宝饭、菜面、青椒肉丝面、菜粥、皮蛋瘦肉粥等。

学生完成了主食的制作,就可以择洗带来的食材,为做简单的菜作准备,饭没煮好可以先放在那里煮,暂时不管它。

教师可让学生推荐两名主食做得好的同学作为观察员,记录同学们在择洗过程中的好的做法并向全班推介。

第二课时烹饪菜肴

(一)引导学生掌握切菜方法

菜择洗好后,引导学生根据菜的品种和炒菜的要求将菜切成段、丁、片、丝、块等。

开展这部分活动时,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学习,让会切的学生现场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切菜的方法:右手握刀,左手抓菜并把菜放在砧板上,左手要注意与右手的配合,左手拇指和小指合作夹住要切的菜,其余三个手指的指尖稍微内倾压在菜上面,用指背接触刀身边切边向后移。然后让学生各自完成切菜。

(二)引导学生学会配菜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各自介绍一下准备制作的菜肴,就现有的烹饪条件,每组选择一样最有可能做成功的菜现场配一配。

(三)现场制作菜肴

让学生知道烹饪是最有创意的一项工作,烹饪的方法有炒、蒸、烧、煮、焖、炸等,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跟食材、火候、时间、调料、烹制方法的把控等密切相关,而这一切都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积累。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现场完成一道菜肴的制作。

(四)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提升烹制水平

(四)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提升烹制水平

菜肴烹制好后就装盘并放在展台,让大家有序欣赏,品尝,并说说菜肴的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五)引导学生交流分享烹任技巧

引导学生将从网络上、从采访或实践操作中学到的相关烹饪的小窍门与同学们分享

(六)引导学生做好家庭聚餐会的策划和组织

1.确定召集人:征得父母同意在家举办聚餐会的同学。

2 组员的组成:自由组合或按居住的远近组合,建议4-- 6人

3.时间与地点的确定:根据大家都合适的时间商定好具体的聚餐时间,并了解清楚到达聚餐地点的行走路线。

4.引导学生依照各自的烹饪水平,参照营养均衡金字塔,商量好午餐或晚餐的计划,商量好要做的菜肴和主食,一人展示一样,并填好筹备单。

板书:学做简单的家常餐

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一)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四)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 具体讲,国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地方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是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辑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特制定《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_1

生活小帮手 ——清洁工具的调查和探究 【活动背景】 妈妈经常抱怨厨房油污难清理,爸爸时常烦恼下水道又堵了……让我们萌生了“当生活小帮手,探究清洁工具”的想法。最终确定这一主题,也主要是基于清洁工具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日常工具之一,便于动手实践,亲自体验与改进,在使用这些清洁工具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清洁工具不好使,从而容易产生改进它的动机,这样便于调动我们的研究兴趣,我们五年级的孩子大多好奇心强,爱动手、动脑,这一主题也符合我们的这一特点。通过这一主题的实践,我们通过调查、体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探索清洁工具,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便整合了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内容。 【活动总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清洁工具的种类、使用等状况,通过对清洁工具的调查以及设计改进,初步学会社会调查和项目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 2、通过考察、调查、设计改进方案等活动,培养大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培养观察、调查、处理信息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3、关注日常生活,培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通过体验活动,养成尊重别人劳动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4、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活动时间与安排】2018年3 -4月 启动阶段:引发兴趣、确定主题、组建活动小组、制订活动方案和联系校外指导等方面。(3月中旬) 实施阶段:采用课内指导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课内明确任务,了解安全事项,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对活动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反馈与交流指导;而课外,主要组织小组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开展调查和设计活动,创意与改进我们的清洁工具。(3月下旬——4月中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14

《生活中的小窍门之创意工具》教学设计 一、主题背景说明 《生活中的小窍门之创意工具》,是辽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活动主题八《生活中的小窍门》中的内容。本次活动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入手,通过调查、构思、设计和制作等活动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技术设计制作的过程,了解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于生活实践。 本主题活动还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理念,喝完的饮料瓶、废弃的牙膏盒和薯片筒等,都可以成为创意工具制作的材料。因此,通过这一主题的实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制作经验,也懂得了一些基本技法,如:剪、画、编、折等。这都为创意工具的制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创意工具的制作除运用了上述技法,还需要学生掌握切割、分隔等技法,这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调查、课内图片观察、交流、讨论,能用简单的设计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能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调试、反思和改进。 3.通过收集废旧材料和制作创意工具,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培养善于整理学习用品、家用小物品的好习惯;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意工具的制作(组合、分割、分隔) 教学难点:创意工具的结构设计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剪刀、美工刀、直尺、垫板、等。 学生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双面胶、胶棒、各类彩纸、彩笔、各

种文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反馈,激趣导入 1.课前活动反馈 教师活动:(在熟悉学生时,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创新小窍门调查”进行了口头调查)上课伊始,教师给出任务:将鸡蛋清与鸡蛋黄迅速分离,可以借助工具,看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指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蛋清蛋黄分离,可以利用购买的现成工具,也可以自制蛋清蛋黄分离工具。 2.欣赏创意工具图片 教师活动:通过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小困难图片,与学生一起欣赏并分析创意工具的特点,激发学生设计制作的兴趣。 学生活动:欣赏创意工具图片,交流其形状、材质、功能等特点,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下面的设计制作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实施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心目中的创意工具是什么样的,通过观察图片能够了解这一点。既体现了劳动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整合,也为后面的设计制作打好基础。欣赏新奇的创意工具,则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观察创意工具,探究制作步骤和技法 1.总结制作步骤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联系以往的设计制作经验,由学生自主归纳出制作步骤。 学生活动:通过联系以往设计制作经验,总结创意工具的制作步骤。 2.探究制作技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创意工具,探究制作步骤(选材、构思、制作、装饰);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拆解等方法,探究创意工具的制作技法(分割、粘贴、组合等)。 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结合实物,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制作步骤,最后利用牙膏盒等材料,从物品的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第一课:关心饮食健康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是学生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2、通过收集信息,了解哪些食品是问题食品,病从口入,拒绝“问题”食品。 3、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11、通过探究活动,是学生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2、通过收集信息,了解哪些食品是问题食品,病从口入,拒绝“问题”食品。 3、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活动准备。 ①收集饮食的资料。 ②准备记录工具。 ③应该培养哪些健康饮食习惯。 2、表演。 请同学表演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其他同学观察、记录蔬菜的不良的饮食习惯。 全班交流自己遇到的情况。 3、分享时刻。 举行“健康饮食习惯交流会”。 4、总结反思。 活动二 1、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问题食品”的资料。 2、做调查。 召开座谈会,了解某些同学爱吃“问题”食品的原因。 3、点子大会。 小组讨论如何帮助这些的同学改变不良习惯 4、宣传小队。 组成宣传小队向同学宣传问题食品对身体的危害,应拒绝“问题”食品。

第二课:蔬菜宝宝的秘密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蔬菜的种植过程、生长规律、保鲜方法和营养价值。 2、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与人交流;培养观察、实践、想象和人际交往等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知难而进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蔬菜的种植过程、生长规律、保鲜方法和营养价值。 2、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与人交流;培养观察、实践、想象和人际交往等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自己种菜乐趣多 1、活动准备。 ①收集蔬菜方面的资料。 ②准备记录工具。 ③考虑自己可以在哪里种植,要用什么工具。 2、种植行动。 小组开展种植活动。 观察、记录蔬菜的生长情况。 全班交流自己遇到的情况。 3、分享时刻。 举行“小菜农交流会”。 4、总结反思。 5、填写第7页的学习单。 活动二蔬菜保鲜揭秘 1、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蔬菜保鲜的书刊、报纸、网址。 2、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一定要保证自己有条件完成,也就是要具有可行性。 3、实验。 做好实验记录。 4、总结。 整理、分析收集到的资料,得出实验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研究性学习-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教案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是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意在通过《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的教学,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有所认识和了解,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认识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危害,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设计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较强的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践”、“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的作用及危害,并寻求解决的办法,整个教学活动中还包含学生对一次性用品相关资料的调查了解等相关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更重要的是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庭、社会中去,关注生活,关爱自然。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设计了认识一次性用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次性用品,其次是师生汇报交流调查到的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及相关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对一次性用品有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后果,最后是拓展与创新,通过写倡议书和周末的实践活动设计,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有所认识和了解。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访问、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户外考察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使用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危害。 难点: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保护环境的做法。 五、教学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西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为了有实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依托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开发以“乡土特色为载体,感恩教育为起点,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她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经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学生经过走进社区、走进农田、走进敬老院,亲近、考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2.各年级课程内容及目标

2020年整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1].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在我校深入开展 第三小学路建平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 1、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 2、课程体系: 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学科教学以外的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从学生方面讲,拓宽了学习领域,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习视野。从教师方面讲,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教学工作的彻底颠覆。从常规教学上讲,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运行模式逐步引入学科教学,实现学科课程间的整合,更好促进教育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加快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3、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规划与设计的技能(2)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3)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4)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5)学科综合的能力等。 4、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2)个人活动, 5、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目前,不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的小学,一般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一般每周二三课时,学生全员参与,全体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班级或活动小组的活动。 6、课程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综合性是基本特性,实践性是本质特性) 7、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 (1)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主题探究以探究为核心,其基本活动方式是观察、调查、研究,它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自然现象(问题)研究和社会现象

最新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四 年 级 综 合 实 践 学校:南山大田小学 班级:四(1) 执教者:

四年级上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放的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实践及劳动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学期(四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安排有七个主题,分别是:“关心饮食安全”“蔬菜宝宝的秘密”、“放风筝去”、“欢乐校运会”、“服装大观园”、“关注一次性用品”和“社区我的家”。每个主题下安排2-3个活动专题,每个活动既有活动的过程内容,又有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实践记录表,并通过“学习单”的形式,为学生自主地开展活动添助一臂之力,帮助他们形成主动总结反思的习惯。另外,每个主题后还安排了“活动无限”多种形式的活动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的专长及当的资源等情况自由选择主题开展活动,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内容。 四年级有7个教学班,学生413人。学生在三年级开始接触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一学年,已有了一定的学科意识和基础。但总体来说,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仍属起步培养阶段,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比较弱,合作、探究的氛围不够浓,相当部分的同学有畏难情绪,特别是受长期应试教育社会和家长认识要求的影响,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较淡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端正学生的意识态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重视程度和兴趣、积极性,为开展有效教育,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打好情感基础。 另外,因为本学科的课时少(专任教师每周一课时),而其它学科教学任务较重,为了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必要的学生信息供学生参考、选择,并教给一定的方法,以期更快、更好地收集到信息和有关材料,保证安全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预习准备的过程,而把核心内容的教学基本保证在课内完成,一般性知识内容可少用些时间,集中精力于实践活动的精髓之处,并通过评价表扬、评价、激励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以求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辛店镇同源完全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四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四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安全教育第一课——上学路上保安全》 上学路上保安全 活动目标: 1 知道在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2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动脑、动手及生活实践能力,培养主动帮助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2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在我们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有哪些安全隐患?应该怎么样做才能保证自己安全地上学和回家呢? 让我们认真研究一下吧! **准备研究的问题 同学们对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大家一起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看看有哪些问题值得研究。 开阔思路: ●乘车上学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步行上学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我们应该了解哪些交通规则? ●遇到陌生人该怎么办?3(1)

第二课时 **交流 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遇到过哪些安全问题?把自己见到的或听到的事例讲给大家听。 小组交流,将各自的见闻分享一下。 如:一次,我边走边看书,差点儿被车撞到。 我看见几个同学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很危险。 …… **收集 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或到相关部门采访等方法,收集小学生在上学路上出出安全事故的案例,了解相应的防范措施。 结合书本第2页的图片资料及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 ●去工地玩耍易受伤 ●一名小学生在放学路上被陌生人接走,后来被拐卖。 ●12岁以下不能骑车上学。 ●上学、放学路上不要在小巷、村道上乱跑。看清情况 再拐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在小学3-6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设置3课时,校本课程1课时,实践活动2课时。为了“常态化”实施此课程,根据有关政策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2、分阶段目标 三年级 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写调查日记。 能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社区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和生活自理。 四年级 以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思考研究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 家长组织下参加小组活动或个人社会实践。 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及生活自理项目,并在周末回家时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 五年级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科普文章。 能独立组建活动小组,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注意人身安全。 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

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的目的。 能根据研究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 二、活动方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并存,具体视活动内容而定。个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鼓励优秀生拔尖,并将过程或成果交流、展示,与他人共同分享。小组活动,倡导学生优势互补,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培养相互合作精神,是活动成功必备条件。集体活动,收获的面较广。通过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体会集体同心协力产生巨大力量的道理。当然这三者不是孤立地进行,可以审时度势,兼而有之,以达到最佳的组合。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三、实施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保证课程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使课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备课、有评价、有小结。学校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指导教师教研制度、校外活动管理制度等,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走向规范化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_0

感知课:马路上的车 准备贴标题:感知课 一、导入 1.同学们早上好,老师好。同学们今天天气真好,老师带你们去郊游吧。(好) 2.大家看,车来了。(出示:公共汽车,带声音)你们谁要上车?等会大家上车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一个跟好,不要到处乱跑哦。(课件展示学生上车情况) 3.好,出来排队,一个一个上车站好,都到齐了吗?(数数) 4.好,我们准备出发啦。(播放音乐:郊游歌) 走走走,我们去郊游,去哪里呢? 到站了,同学们请下车。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5.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哪里呢?大家看(出示课件: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有好多车在行走) 6、对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马路上的车。(贴标题:马路上的车) 过渡:马路上有什么车呢? 二、新授 1.认识摩托车、自行车、小汽车。 (1)(出示声音)这是什么车的声音呢?(快速驶入摩托车)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车?(生:摩托车)真的是摩托车吗?(打开标签,出示文字:摩托车)答对了,奖励一个击掌。 再次听声音,模仿声音,全班齐读、(拿着图片,开到学生面前)请个别读、再一起读。(板书:贴图片) (2)(出示声音)这是什么车的声音呢?(缓慢驶入自行车)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车?铃铃铃,铃铃铃,这是(打开标签,出示文字:自行车) 再次听声音,模仿声音,全班齐读、(拿着图片,开到学生面前)请个别读、再一起读。(3)(出示声音嘀嘀嘀……)这是什么车的声音呢?(飞快驶入小汽车)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车?(生:嘀嘀嘀,小汽车)真的是小汽车吗?(打开标签,出示文字:小汽车)答对了,奖励一个击掌。 再次听声音,模仿声音,全班齐读、(拿着图片,开到学生面前)请个别读、再一起读。2.辨别摩托车、自行车、小汽车。 (1)出示图片,大家看,马路上分别有什么车?(生:有摩托车、小汽车、自行车)。(出示录音:小朋友,你知道那辆是摩托车、那辆是自行车、那辆是小汽车,你能帮我找出来吗?)(2)XXX,请你上来帮忙找一找,摩托车在哪里?找对了吗?(按动图片发出声音)找对了,棒棒棒,你真棒! (3)XXX,请你上来帮忙找一找,自行车在哪里?找对了吗?(按动图片发出声音)找对了,棒棒棒,你真棒! (4)XXX,请你上来帮忙找一找,小汽车在哪里?找对了吗?(按动图片发出声音)找对了,棒棒棒,你真棒! 3.给相应的汽车找到对应的位置。 (1)出示录音:小朋友,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家在哪里吗? (2)师作介绍:老师这里有摩托车、自行车、小汽车这三种车?那那个是摩托车的家?那个是自行车的家?那个是小汽车的家?请同学们上来帮忙找一找。 (3)请林盛源上来找一找。找对了吗?找对了,奖励一个击掌。 (4)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做,看谁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播放音乐)派发卡片、派发汽车。同学们都找完了吗?老师作检查,同学们都做对了,棒棒棒,我真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方案

石庙镇中心小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经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她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她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进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

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 一、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名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但这种课程在各国和地区的课程标准中的称谓各不相同: 1.美国 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主要有: (1)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即STS)。“科学·技术·社会”是美国中学课程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包括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两大方面。因而这种课程包含“自然探究”、“社会科”或“社会学习”等方面。社会研究或社会科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是主题探究式的,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研究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主题设计,到学习活动方式,都具有强烈的研究性和反思性实践的特征。 (2)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简称PDL)。 这种课程是一种应用性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3)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ng learning)。 社会参与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包括参与养老院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等)、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包括访问政府首脑或地方政府官员等)。社会参与性学习往往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它反映在不同学区的课程方案之中。 尽管美国各州范围内的不同学区和学校实施的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五花八门,但都体现了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 2.英国、法国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美国各州中设计的综合实践类课 程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和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等方面。英国中小学的社会研究围绕公民的形成(becoming informed citizenship),以及突出的政治、精神、道德、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实践和探究的主题。设计学习则主要包括综合艺术设计、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等。 法国课程标准中设计了一类“综合学习”的课程,其基本规范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习领域,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应是多样的,涉及接受、探究、应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学校抢抓课改先机,以实践活动为课改突破口,积极探索构建课外联系、校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教育体系。要充分发挥小学的实验、示作用,率先介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实施工作。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还要充分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进行一些积极探索;同时,开发研制出具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

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