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体富营养化

浅谈水体富营养化
浅谈水体富营养化

浅谈水体富营养化

***

摘要:本文就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湖泊富营养化现状的分析,以及富营养化形成原因、机理和所造成危害的相关分析,根据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标准,探究了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采取的可行的解决措施,包括超声波除藻、生物控制、城市污水除氮和除磷、工农业废水控制、分污引水、底泥挖掘、洗涤剂禁磷等方法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字:富营养化;现状;危害;治理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的水污染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日趋加快,已严重影响水体水质和水环境,导致湖泊自身调节功能的减退,水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1.1国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1.1.1湖泊与水库

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一项水体富营养化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30%—40%的湖泊和水库遭受不同程度影响,各地区受影响的情况相差悬殊。世界上大部分的大型湖泊未受影响,水质良好,如贝尔加湖、苏必利湖、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大熊湖、大奴湖等;而在气候干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情况相对严重,如西班牙的800座水库中,至少有1/3是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在南美、南非、墨西哥及其它一些地方都有水库严重富营养化的报道,加拿大湖泊众多,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则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南部人口稠密地区[1]。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湖泊环境的演变,目前欧洲湖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在统计的96个湖泊中有80%的湖泊不同程度地受到氮、磷的污染,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在北美洲最受人关注的五大湖泊中,苏必利湖水质最好,属贫营养湖泊,休伦湖和密执安湖处于中营养状态,而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则水质相对较差,属富营养型湖。亚洲湖泊水质南北差异较大,北部湖泊水质较好,而南部湖泊水质较差;亚洲湖泊水质的主要特点

是水中氮、磷含量偏高(污染分担率多数占30%)。亚洲南部大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适宜的自然条件和湖中营养盐容易引起水华。此外,亚洲大部分城市湖泊接受生活污水较多,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和生化需氧量(BOD)均超标严重。

1.1.2河流

河流富营养化程度一般不如湖泊、水库等静止水体严重,而且河流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增长还可有利于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但也有河流出现过富营养化问题的报道,如由于建造阿斯旺大坝使尼罗河水文发生变化而使开罗市的供水水源受到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法国里昂的报道说其下游地区的河流中叶绿素值极高。

1.2国内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1.2.1概况

中国就湖泊(水库)水资源状况开展过几次调查与评价研究。1958—1964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河海大学、南京大学等对东部平原湖泊进行了调查;1976—1977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对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东北、西北地区主要湖泊的综合调查;1981—1985年水利电力部水文局组织了“水资源综合评价和合理利用”专题研究,对全国范围湖泊水资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1987—1990年间国家环保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对部分湖泊(水库)的大规模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湖泊的水文特征、理化特征、营养指标、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总体分析与评价,对重要湖泊进行了典型专项研究。

中国幅员辽阔,江河、湖泊和水库众多,这些不同类型的水体支持着各种生活和生产用水功能。据统计,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有2305个(不含时令湖),湖泊总面积为71787 km2,,蓄水量7088m3。根据“七五”期间的调查结果,中国大部分湖泊(水库)水域尚能满足多种用水目的,但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富营养化已成为各类水体水功能的障碍,城市水体饮用水源、渔业养殖、旅游等相应功能下降,特别是富营养化严重的水体引起供水障碍以及部分水体异常增殖的某些藻类分泌的藻毒素危及人畜饮水安全等。此外,富营养化还可能引起生物资源利用的障碍[2]。

1.2.2江河、湖泊与水库富营养化现状

20世纪80年代对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东部地区,调查湖泊大多数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如巢湖、太湖、洪泽湖、南四湖等),少数水库处于富营养化边缘,众多的城市湖泊已达严重富营养化(如南京玄武湖、杭州西湖、九江甘棠湖、广州

的东山湖、武汉的墨水湖等),形成一个宽带状分布,洞庭湖和鄱阳湖已具备了发生富营养化的营养盐条件;云南高原地区的湖泊一般滞留时间长,水交换能力弱,一旦入湖营养盐负荷超标,则富营养化发展速度快,是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易发区和敏感区,如滇池、异龙湖、杞麓湖的营养状态相当高,特别是滇池富营养化问题更为严重;东北、蒙新、青藏地区的湖泊富营养状态相对较低,一般处于中营养状态。

近20年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发展速度相当快。多年以来的调查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湖泊个数占调查湖泊的比例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后期的41%发展到80年代后期的61%,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上升到77%,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十分严峻[3]。在26个国控重点湖泊中,水质一般较差,低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3838)Ⅴ类标准,氮、磷污染较高,相当一部分湖泊还发生了“水华”灾害。水库富营养化的问题也较严重,根据对全国39个大、中、小型水库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水库中,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30.8%和11.2%,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43.6%和83.1%。总体而言,水库水质是良好的,但是濒临城市和作为水源的水库也有不少出现了向富营养化演变的趋势,特别是邻近城镇的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如北京的官厅水库、天津的于桥水库、石河子市的蘑菇水库等几近达到富营养化程度[4]。

此外,近年来我国部分河流水域如汉江、珠江、葛洲坝水库的黄柏河也出现了“水华”等富营养化现象的报道。可见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中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

2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及评价标准

2.1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

关于富营养化的第一个确实的、科学的观察是在19世纪20年代。当时瑞士的莫尔登湖(Murtensee)湖水变成红褐色。周围居民以为是二百多年前德瑞战争中法国士兵血迹的回溯。经过植物学家的观察,发现是由于大量红色颤藻的生长,而它的大量出现可能与畜牧业中大量施用肥料有关。

富营养化这一名词的出现与湖泊养分型和演变研究有关。Weber(1907)和Naunarm (1919)先后提出了贫营养(oligotrophic)和富营养(eutroPhic)湖泊的概念。同时还提出了湖泊由贫营养型逐步演变到富营养型的模式。近年来则认为要区别湖泊发展中的“老化”和“富营养化”。前者是一个自然过程。从历史发展或地质年代来看,湖泊中的营养物是在不断增加的,但生态系统仍可保持相对稳定,并不造成富营养化。湖泊可以消亡,但不一定

经过富营养化阶段。从古湖泊学研究中发现,湖泊的演替不总是由贫营养型到副营养型,也可以逆转[6]。

因此目前认为湖泊中营养物的缓慢增加不应称为富营养化,或者可称为天然富营养化;而只有突然的、迅速的营养物增加(且由于人为的原因),才可称为真正的富营养化,或人为富营养化(eultural或anthropogenic eutrophication)。通常人们所研究的富营养化问题是一个属于环境污染范畴的问题,因此是“人为富营养化”。从这一点出发,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引起植物过量生长和整个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因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2.2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2.1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2.2.2营养物质的来源

2.2.2.1氮源

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

某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覆盖了大面积水面。

2.2.2.2磷源

水体中的过量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另方面还有其内源作

用,即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

2.2.3富营养化主要特点

2.2.

3.1范围扩大、程度加剧、进程加快

20世纪80年代以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湖泊的水质普遍较好,80年代后期至今,大部分湖泊已经呈现中营养或中富营养化以上水平,有些湖泊己达到超重富营养化,如巢湖、武汉东湖,一些原本处于中营养化水平的湖泊如固城湖,2000年监测表明己达到中富营养化。

2.2.

3.2湖泊藻类种群演替、数量上升,水华蔓延

在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湖泊中,藻类完全替代高等植物成为优势种群。在太湖,近40年来水质不断恶化。伴随着富营养化,除东太湖外,水生植被严重破坏,藻类数量不断上升,而藻类种群数减少。伴随着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水华现象频繁发生。在太湖、巢湖、淀山湖等地爆发的蓝藻水华已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到了90年代,太湖南部和东南部也开始出现明显的水华。

2.2.4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准

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主要取决于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的多少。能够直接、间接指示或影响湖泊营养状态类型的指标有Chla、TN、TP、BOD、COD、SD、SS等,其中,Chla是直接反映藻类现存量的指标,被称为“基准因子”,TN、TP作为藻类增殖的主要限制因子,被称为“重要因子”。在进行湖泊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时,Chla、TN、TP是必须强制进入评价模式的指标。根据我国湖泊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关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一般选择与湖泊富营养状况直接有关的Chla、TN、TP、COD、SD等5个基本参数作为主要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指标[5]。SD与营养状态有关,但主要是与湖泊的悬浮物和藻类生长繁殖的数量有关,因此,可以不考虑。由于不同的评分标准参照不同,因此下表以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构筑了富营养化分级评价标准(SWEE)。

表1湖泊富营养化分级评价标准

table 1 lake eutrophication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评分(SWEE)营养类型TP(mg/L)TN(mg/L)COD(mg/L)Chla(mg/m3)≤30贫营养0.01 0.2 21 1

50 中营养0.025 0.5 4 4

60 轻度富营养0.05 1.0 6 10

70 中度富营养0.1 1.5 10 30

80 重度富营养0.2 2.0 15 65

90 严重富营养0.5 5.0 20 100

100 极度富营养 1.0 8.0 25 200

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富营养湖的几项指标量为:平均总磷浓度大于0.035mg/l;平均叶绿素浓度大0.008mg/l;平均透明度小于3m。

3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

3.1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4]。

3.2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

3.2.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如果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输入的营养物质,就使水体失去了营养物质富集的可能性。

3.2.2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有效地控制湖泊内部磷富集。

3.3现今水体富营养化的处理工艺

3.3.1超声波除藻

超声波泛指频率在16kHz 以上的声波,是物质介质中的一种弹性机械波,能在水中产生一系列接近于极端的条件。超声波可能的抑藻、杀藻机理有:破坏细胞壁、破坏气胞、破坏活性酶。高强度的超声波能破坏生物细胞壁,使细胞内物质流出,超声波引起的冲击波、射流、辐射压等可能破坏气胞。适当频率和强度的超声波处理5min 就可以严重抑制藻类生长(减少50%)。高效、迅速、简单、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使得超声波抑藻、杀藻具有

很大的吸引力。

3.3.2生物控制

利用水生生物对藻类的捕食或竞争作用,投加这些抑制性的生物,再定期捕捞。该法投资省,而且利于建立合理的水生生态循环。例如:在分析鱼的种群的基础上,可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鱼类以滤食藻类及食藻微生物,这些生物在减少藻类的同时,本身也会排泄相当量的营养物,这意味着同时有较大比例的营养物进入矿化循环而没有真正被去除,因此,采用生物控制时必须仔细考虑带来的不利生态后果。

3.3.3城市污水除氮、除磷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除氮、除磷又称三级处理。三级处理有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以絮凝剂沉淀溶解性磷,再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工艺处理;生物法利用微生物除氮脱磷,常用的有AO、AAO(A2O)、OAO(AO2)等工艺。三级处理工艺复杂,费用较高。

3.3.4工农业废水控制

改进施肥方式,减少农业废水中氮磷的含量,加强水土保护,也是保护环境、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佳方案。

3.3.5分污引水

污水分流、部分排出污染水体中水量、引入清水冲污等措施虽然可以部分减轻污染水体的压力,但是工程巨大,而且将污染转移到分流区域,可能造成新的污染区。

3.3.6底泥挖掘

富含营养物质的底泥在一定条件下会释放出氮磷,成为水体的内源性污染源,因而底泥挖掘一度成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重要措施。然而底泥挖掘工程巨大,挖出的底泥难以进一步处理,从经济上来说,这可能是最昂贵的措施。底泥挖掘常常收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因为破坏了水体底部生物和水生植物环境,将深层底泥暴露,使其中所含的氮磷溶解到水体中,而在一段时期内加深水华。

3.3.7洗涤剂禁磷

生活污水中的磷25%来自含磷洗涤剂,洗涤剂中磷酸盐的替代品沸石也会较大程度地增加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体积,给污泥处理带来困难。

3.3.8药物除藻

常用的除藻剂有硫酸铜、氯、二氧化氯等,此外,臭氧和高锰酸钾作为除藻剂也有研究。这些氧化剂可以较快地杀藻,并进一步氧化藻细胞损伤释放的代谢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效果显著[2]。

总的来说,虽然这些处理工艺有一些不足和缺点,但是综合考虑,其在现实中的应用都是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水体中的氮磷含量过高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有外源跟内源,外源污染通过控制氮磷的排放及加强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已得到的有效控制,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着重解决内源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无论是对水体本身,还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人类社会的经济、旅游、航运等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害和损失,因而,我们要积极面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实际的水体营养状况,利用多种治理手段,分阶段实施,从而逐步恢复水体的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

[1]蒋火华,吴贞丽,梁德华.世界典型湖泊水质探研[J].世界环境,2000:25-36.

[2]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编.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23—28,98—103.

[3]马放,冯玉杰,任南琪.环境生物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7-91.

[4]沈国舫,王礼先.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46-52.

[5]吴邦灿,环境监测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13一103,233一252.

[6]秦伯强,许海,董百丽.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8-73,109-185.

阅读材料: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及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 1.水体富营养化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实验八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急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在短期内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后,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水平。水体富养化严重时,湖泊可被某些水生植物及其残骸淤塞,成为沼泽甚至干地。局部海区可变成“死海”,或出现“赤潮”。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工业废水、垃圾等。每人每天带进污水中的氮约50 g。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 许多参数可用作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常用的有总磷、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率的大小(见表8-1)。 表8-1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划分 富营养化程度初级生产率/mg O2·m·日总磷/ μg·L无机氮/ μg·L 极贫0~136 <0.005 <0.200 贫-中0.005~0.010 0.200~0.400 中137~409 0.010~0.030 0.300~0.650 中-富0.030~0.100 0.500~1.500 富410~547 >0.100 >1.500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总磷、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率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 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二、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是世界性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其后果十分的严重。本文基于富营养化发生的机理,从氮、磷营养盐水平,铁、硅含量,光照强度,温度,等方面对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危害进行分析,并从内、外两方面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目的是为更好地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控制水体污染,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危害,湖泊衰亡,外部控制,内部控制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如阳光、营养盐类、季节变化、水温、pH 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很难预测藻类生长的趋势,也难以定出表示富营养化的指标。目前一般采用的指标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 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于 10ppm,磷含量大于 0.01-0.02ppm,pH 值 7-9 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 10 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 含量大于 10μ mg/L。 (一)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的两种理论 富营养化的发生和发展是水体的整个环境系统出现失衡,导致某种优势藻类大量生长繁殖的过程。因此要研究富营养化的发生机理和发生条件,实质上是需要了解藻类生长繁衍的过程。 1.食物链理论 这是由荷兰科学家马丁·肖顿于1997年6月在“磷酸盐技术研讨会”上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自然水域中存在水生食物链。如果浮游生物的数量减少或捕食能力降低,将使水藻生长量超过消耗量,平衡被打破,发生富营养化。该理论说明营养负荷的增加不是导致富营养化的唯一原因。 2.生命周期理论 命周期理论认为含氮和含磷的化合物过多排入水体,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过多的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浮游生物缺氧死亡,它们的尸体腐烂又造成水质污染。根据这一理论,氮磷的过量排放是造成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藻类是富营养化的主体,它的生长速度直接影响水质状态。 藻类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106CO2+16NO3-+HPO42-+122H2O+18H++能量+微量元素→C106H263O110N16P(藻类原生质)+138O2 根据Lei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外界供给它们养分最少的一种或两种,从藻类原生质C106H263O110N16P可以看出,生产1kg藻类,需要消耗碳358g,氢74g,氧496g,氮63g,磷9g,显然氮磷是限制因子。因此,要想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必须控制水体中氮磷等营养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20分) 解答: 水体富营养化: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原因: 1)化肥流失;人类使用的合成氮肥是进入沿海水域的营养物质的最主要 来源。根据全球的统计数据,在施用于土地的氮肥中,平均12%的合成 氮肥直接流入了沿海水域。而在某些高流失量地区,比如在降水量较多 的农耕地区,这个统计数字可能高达30% 。 2)生活污水输出过量营养物质;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增加了污水的排放, 由此也增加了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 3)畜禽养殖输出过量营养物质;畜禽养殖也会输出过量的营养物质。中国 90%的养殖场根本没有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使得大量营养物质输入水 体。 4)含磷物质的排放;在当今的工业产磷量里,80%-85%者用于制造化肥, 另一个用磷相对少得多的工业行业是洗涤剂行业。从某一地区来看虽然 工业的磷排放所占比重较大,但总体上看,流入水体的磷主要还是来自 于城市污水和农业。农业磷排放中,又主要来自养殖业和使用化肥。 5)工业污染排放;很多工业制造和加工工厂使用氮和磷化合物作为基础产 品,如:化肥厂、农药厂、食品加工厂、含磷清洁剂、使用尿素作为 基础产品的行业。 6)6矿物燃料的燃烧;矿物燃料燃烧过程(既包括交通工具燃烧汽油,也 包括电厂的发电过程)产生的氮化合物(NOx)能够直接沉积进入水体, 或者先存在土壤中,间接地被冲刷入水体里。 防治对策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并在其中不断积累,引起部分藻类和水生生物过度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本文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危害作了简要概述,着重从控制外源输入、降低内源负荷、去除营养物等三个方面,对现有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从工程、化学和生物三个角度提出来了一些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措施,并进行了概括和比较。 关键词:富营养化危害防治 1.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水体中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水呈绿色或混浊呈褐色,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造成水质恶化,严重时发生“水华”,使整个水体生态平衡发生改变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池塘、水库、湖泊等多发。一般认为水体含氮量大于0.2mg/L、含磷量大于0.02mg/L时属于富营养化水体。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提出:水体总磷大于20~259g/L,叶绿素a大于10g/L,透明度小于2.0m,深水的饱合溶解氧量小于10%的湖泊可判断为富营养化水体。 2.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我国的河流、河段已有近四分之一因污染不能满足灌溉用水的应用要求(这是我国最低一类的水质要求);全国湖泊约有75%的水域受到显著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淡水湖泊如滇池、巢湖、太湖等富营养化非常严重,有些水域已经丧失水体功能;我国近海海域受到严重陆源污染,赤潮的爆发频率不断增加;城市水体污染也很严重,我国10%的城市地下水水质日趋恶化,在118座接受调查的大城市中,97%的城市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严重污染。 近年来由于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逐步加重,水体藻类污染的程度也逐年加深。赤潮或水华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是藻类污染程度加深的直接反映。我国在1933年到1979年的 46 年中仅发生过12次赤潮,而1990年到1994年的5年中就发生了139次赤潮,藻类污染灾害日趋严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3.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3.1自然因素 数千年前或者更远年代,自然界的许多湖泊处于贫营养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湖泊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使大量的营养元素进入湖内,湖泊水体的肥力增加,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生长繁殖,为草食性的甲壳纲动物、昆虫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当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机体沉积在湖底,积累形成底泥沉积物。残存的动植物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 因此,富营养化是天然水体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在没有人为因素影响的水体中,富营养化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即使生态系统不够完善,仍需至少几百年才能出现。一旦水体出现 →→→ 富营养化现象,要恢复往往是极其困难的。这一结果往往导致湖泊沼泽草原森林的变迁过程。 3.2人为因素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 摘要: 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现象,它通常是指湖泊、水库等封闭水体以及某些河流水体内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本文将从水体富营养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各元素对水体的影响,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富营养化来源危害治理措施 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生产能力提高,使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藻类、浮游生物、植物、水生物和鱼类衰亡甚至绝迹的水质恶化污染现象。富营养化具有缓慢、难以逆转的特点 ,因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水污染问题之一。 我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所带来的最大负效应就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江、大河及湖库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据2003年我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我国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38. 1%, Ⅳ、Ⅴ类水质占32. 2%,劣Ⅴ类水质占29. 7%。2001年对我国130余个湖泊调查资料显示,高营养化湖泊占调查总数的43. 5%,中营养化湖泊占调查总数的45%。以藻型富营养化为主的湖泊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超营养化湖泊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城郊附近。 1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 1.1 自然因素 数千年前或者更远年代,自然界的许多湖泊处于贫营养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湖泊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使大量的营养元素

进入湖内,湖泊水体的肥力增加,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生长繁殖,为草食性的甲壳纲动物、昆虫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当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机体沉积在湖底,积累形成底泥沉积物。残存的动植物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 因此,富营养化是天然水体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在没有人为因素影响的水体中,富营养化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即使生态系统不够完善,仍需至少几百年才能出现。一旦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要恢复往往是极其困难的。 1.2 人为因素 1.2.1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主要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中钢铁、化工、制药造纸、印染等行业的废水中氮和磷的含量都相当高。近年来,工业排放的废水逐年递增。据报道, 2003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12. 4亿吨。但由于技术与资金的原因,大部分工业废水只经简单处理甚至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等水体中,许多废水中所含的氮、磷等物质也就不断地在水体中累积了下来。 1.2.2生活污水 排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 2001年全国生活污水排放达247. 6亿吨,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富含氮、磷的有机物。其中的磷主要来自洗涤剂。 据《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 2003年全国工业和城镇

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与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与防治 摘要: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及排放各类污水,已造成许多湖泊,河流水体氮磷严重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了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饮用水安全。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1],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而有效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当代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和原因分析表明,氮、磷是引起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指出预防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应对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入库污染物排放。同时提出了对已经形成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有效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环境问题;防治对策 1.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人类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的日益增多,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生物所需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含量过剩的现象。氮、磷是导致湖泊、水库、海湾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2]。磷是藻类等的细胞合成所必需的,也是构成核酸、脂肪、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在能量代谢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会导致以藻类为主体的水生植物大量的繁殖,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水中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藻类的呼吸作用,和藻类死亡被需氧微生物分解都需要氧气,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大大降低,使水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中,造成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死亡,水质浑浊发臭等最终破坏湖泊生态系统[3]。对人类工业,生活,灌溉用水都有不利影响。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4]。 富营养化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5],但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将大量污水在未经处理的状况下直接排入水体,就加速了富营养化这一过程。则这样的富营养化称为人为富营养化。 2.我国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状 第1页(共5页)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毕业论文

蚌埠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2) 1引言 (3) 2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污染物的来源 (3) 2.1水体富营养化 (3) 2.2水体污染物的来源 (3) 2.2.1非点源污染 (3) 2.2.2点源污染 (5) 2.2.3内源污染 (6) 3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对策 (6) 3.1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6) 3.2水体富营养化的对策 (7) 3.2.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7) 3.2.2重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7)

3.2.3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8) 3.2.4 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8) 3.3防治主要的方法有 (8) 3.3.1工程性措施 (8) 3.3.2化学方法 (9) 3.3.3生物性措施 (9) 4小结 (10) 参考文献 (11)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 摘要: 从外源( 面源和点源) 和内源的角度分析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的来源,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的危害,并根据不同污染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富营养化、污染物来源、危害、对策。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utrophication Abstract:From outside source (point source and point source) and endogenous point of view of

nutrition that led to the source of eutrophication, nutrient eutrophication hazards, and presen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urces with the targeted response. Keywords:Eutrophication, pollution sources , hazards and solutions.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 1引言 水是人类地球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介质,它是环境中能量和物质自然循环的载体和必要条件,也是地球生命的基础。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为频繁的活动而导致海洋、湖泊、河流、水库等储蓄水体中富营养化的发生,是当今世界水污染治理的难题,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全球约有75%以上的封闭型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因此,探讨和研究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提供依据。 2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污染物的来源 2.1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如阳光、营养盐类、季节变化、水温、pH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很难预测藻类生长的趋势,也难以定出表示富营养化的指标。目前一般采用的指标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于10ppm,磷含量大于0.01-0.02ppm,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mg/L。 营养物质从何而来: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 (1)氮源 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某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在这些水生植物死亡后,细菌将其分解,从而使其所在水体中增加了有机物,导致其进一步耗氧,使大批鱼类死亡。含有尿素、氨氮为主要氮形态的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排入水体后会使正常的氮循环变成“短路循环”,即尿素和氨氮的大量排入,破坏了正常的氮、磷比例,并且导致在这一水域生存的浮游植物群落完全改变,原来正常的浮游植物群落是由硅藻、鞭毛虫和腰鞭虫组成的,而这些种群几乎完全被蓝藻、红藻和小的鞭毛虫类所取代。 (2)磷源 水体中的过量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进入水体的磷酸盐有60%是来自城市污水。在城市污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来源是洗涤剂,它除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外,还使许多水体产生大量泡沫。水体中过量的磷一方面来自外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另方面还有其内源作用,即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特别是在一些因硝酸盐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湖泊中,由于城市污水的排入使之更加复杂化,会使该系统迅速恶化,即使停止加入磷酸盐,问题也不会解决。这是因为多年来在底部沉积了大量的富含磷酸盐的沉淀物,它由于不溶性的铁盐保护层作用通常是不会参与混合的。但是,当底层水含氧量低而处于还原状态时(通常在夏季分层时出现),保护层消失,从而使磷酸盐释入水中所致。

水体富营养化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1.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成因有不同的见解。多数学者认为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如阳光、营养盐类、季节变化、水温、pH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很难预测藻类生长的趋势,也难以定出表示富营养化的指标。目前一般采用的指标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于10ppm,磷含量大于0.01-0.02ppm,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mg/L。 2.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其中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 (1)氮源 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某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覆盖了大面积水面。例如我国南方水网地区一些湖叉河道中从农田流入的大量的氮促进了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鸭草等浮水植物的大量繁殖,致使有些河段影响航运。在这些水生植物死亡后,细菌将其分解,从而使其所在水体中增加了有机物,导致其进一步耗氧,使大批鱼类死亡。最近,美国的有关研究部门发现,含有尿素、氨氮为主要氮形态的生活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击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湖泊会从平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这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一谈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使人们常常想到总氮、总磷超标。诚然,总氮、总磷等营养盐是发生富营养化的必要条件。Biebig最小值定律指出,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提供给它所需养料中数量最小的一种。然而,在藻类分子式中所占重量百分比最小的两种元素是氮和磷,特别是磷是控制水体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80%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是受磷元素的制约,大约10%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与氮元素有关,余下的10%的湖泊、水库等与其它因素有关。(富营养状态:总氮>0.2 mg/L;总磷>0.02 mg/L)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常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紊乱,水生生物种类减少,多样性受到破坏。昆明滇池水质在20世纪50年代处于贫营养状态,到80年代则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大型水生植物种数由50年代的44种降至20种,浮游植物属数由87属降至45属,土著鱼种数由15种降至4种;武汉汉江在1992年发生水华时,藻类种群的多样性指数也呈下降趋势。普遍的富营养造成多种用水功能的严重损害,甚至完全丧失。此外,由于藻类带有明显的鱼腥味,从而影响饮用水质。而藻类产生的毒素则会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在富营养水体中,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上风种类的大量水藻。这些水藻浮在湖水外貌,形成一层“绿色浮渣”,使水质变得污浊,透明度显着降低,富营养严重的水体透明度仅有0.2米,严重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氧气的释放,同时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严重不足,而水面植物的光合作用,则可能造成局部溶解氧的过饱和,溶解氧过饱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2)富营养化水体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如石房蛤毒素)也会伤害水生动物。 (3)富营养化水中含有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会中毒致病等等。 (4)向水体开释有毒物质。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另一个影响是某些藻类能够排泄、开释有毒性的物质,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后,若被牲口饮入体内,可引起牲口肠胃道疾病。 (5)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水体中种种生物都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一旦水体受到污染而出现富营养状态时,这种正常的生态平衡就会被扰乱,某些种类的生物明显被淘汰,而另外一些生物种类则显着增长,这种生物种类演替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稳固性和多样性低落,破坏其生态平衡。 (6)影响旅游和航运。水体一旦发生富营养化,藻类就会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急剧降低,水质污浊,水面藻华聚集,臭味弥漫,严重影响湖库的旅游业,以致丧失旅游价值。另外,富营养水体中生长的大量浮游生物,还会堵塞航道,影响航运。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 王立和 摘要: 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现象,它通常是指湖泊、水库等封闭水体以及某些河流水体内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本文将从水体富营养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富营养化来源危害治理措施 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生产能力提高,使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藻类、浮游生物、植物、水生物和鱼类衰亡甚至绝迹的水质恶化污染现象。富营养化具有缓慢、难以逆转的特点,因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水污染问题之一。 我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所带来的最大负效应就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江、大河及湖库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据2003年我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我国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38. 1%, Ⅳ、Ⅴ类水质占32. 2%,劣Ⅴ类水质占29. 7%。2001年对我国130余个湖泊调查资料显示,高营养化湖泊占调查总数的43. 5%,中营养化湖泊占调查总数的45%。以藻型富营养化为主的湖泊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超营养化湖泊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城郊附近。 1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 自然因素

数千年前或者更远年代,自然界的许多湖泊处于贫营养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湖泊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使大量的营养元素进入湖内,湖泊水体的肥力增加,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生长繁殖,为草食性的甲壳纲动物、昆虫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当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机体沉积在湖底,积累形成底泥沉积物。残存的动植物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 因此,富营养化是天然水体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在没有人为因素影响的水体中,富营养化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即使生态系统不够完善,仍需至少几百年才能出现。一旦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要恢复往往是极其困难的。 人为因素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主要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中钢铁、化工、制药造纸、印染等行业的废水中氮和磷的含量都相当高。近年来,工业排放的废水逐年递增。据报道, 2003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12. 4亿吨。但由于技术与资金的原因,大部分工业废水只经简单处理甚至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等水体中,许多废水中所含的氮、磷等物质也就不断地在水体中累积了下来。 生活污水 排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 2001年全国生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研究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 题目:平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研究 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年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2010级 姓名: 贾晓青 学号:101170111 指导教师: 杜娴讲师 2014年5月6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试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等),知识产权归属平顶山学院。本人完全了解平顶山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平顶山学院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平顶山学院。本人离校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平顶山学院。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老师签名:日期:

平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研究 摘要 平西湖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是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水源地——平西湖的生态环境变化备受各方关注。本课题选取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作为平西湖水体富营养程度的评价指标,2014年4月份采集平西湖的8个采样断面进行测定,COD含量范围为51.2 mg/L~137.29 mg/L,为地表水质III类标准的2.56~6.86倍,TN污染水平为2.82 mg/L~9.40 mg/L,为地表水质III类标准的2.86~9.40倍,TP浓度范围为0.11 mg/L~0.69 mg/L,为地表水质III类标准的0.22~1.38倍,并对各因子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平西湖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现状令人担忧。 关键词:平西湖;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分析评价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分析评价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提到富营养化,普遍想到的就是营养盐总磷、总氮超标。诚然,总磷总氮等营养盐是发生富营养化的必要条件。如果水体中总磷总氮浓度很低,不可能发生富营养化;但是,反之则不然,水体中总磷总氮浓度的升高,并不一定能发生富营养化问题。富营养化发生发展是由于水体整个环境系统出现失衡,导致某种优势藻类大量繁殖生长的过程。因此,了解富营养化的发生机理和发生条件,实质上需要了解的是藻类生长繁衍的过程。尽管对于不同的水域,由于区域地理特性、自然气候条件、水生生态系统和污染特性等诸多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富营养化表现症状,也即出现不同的优势藻类种群,并连带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水生生物种类的失衡。但是,富营养氧化发生所需的必要条件基本上是一样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总磷、总氮等营养盐相对比较充足;(2)缓慢的水流流态;(3)适宜的温度条件;只有在三方面条件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某种优势藻类"疯"长现象,爆发富营养化。其中的水流流态主要指以流速、水深为要素的水流结构。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是营养物质的增加。一般认为主要是磷,其次是氮,可能还有碳、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等。受控生态系统装置和试验湖区的研究结果表明磷是主要“限制因子”。Vollenweider等关于磷负荷和初级生产关系的研究也表明磷的重要性.在氮磷比低于10: 1时,或在某个季节,氮也可能成为限制因子。导致富营养化的营养物按其来源可分为点源和非点源(或面源)。前者是排放集中、位置固定的污染源,也较容易测定:非点源污染是通过地表径流、降水、地下水等进入水体,较难以测定和控制。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和评价指标: 常用指标: 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和评价指标包括地理、理化、生物等指标,标准也有差异。一般有: ⑴ Ac/V指标: Ac——总集水区 V ——胡泊容积

水体富营养化实验报告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实验考核标准及得分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周边水体的污染状况,进一步认识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的原因; 2、掌握水体中总磷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3、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二、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化成磷酸根离子(PO43- )。随之用钼酸铵和酒石酸锑钾与之反应,生成磷钼锑杂多酸,再用抗坏血酸把它还原为深色钼蓝。再用分光光度仪对吸光度进行测定。 2、实验步骤: (1)、取4ml磷储备溶液(50mg/L)于100ml比色管中,定容至标线,配制成2mg/L的磷标准溶液; (2)、分别取0mL、0mL、、、、、磷标准溶液于7支25ml消解管中,并加蒸馏水至15ml线处,并做好标签; (3)、将所取的西区河涌水样混匀后,取15ml于25ml消解管中,共取3支作为平行实验,并做好标签; (5)、往12支消解管中加入过硫酸钾,旋紧密封盖,依次将消解管插入已达140℃的消解装置恒温体孔中,启动消解15min; (6)、消解结束后,将消解管取出,待管内液体冷却至室温后,用蒸馏水定容至25mL; (7)、向消解管中加入抗坏血酸,混匀30秒后,加入钼酸盐溶液充分混匀;(8)、将上述12支消解管室温下放置15min后,调节分光光度计λ=880nm,测出吸光度,并记下读数。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标准曲线实测数据:

表1 标准曲线测定结果表 (2)绘制标准曲线: 图1 总磷标准曲线 由于图1 总磷标准曲线的R2=0849,标准曲线不存在相关线性,所以要进行标准曲线的校正。对比同样条件下,所测到水样的吸光度,可初步估算其总磷的浓度在2 mg/L以下,再加上图1 总磷标准曲线上第5点和第6点偏离很大。综上分析,可以去除第5个点和第6个点,再进行标准曲线绘制:

水体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7303268.html, 水体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作者:贺素姣陈一岩 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26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机理和原因,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提 出当前防治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华;危害;控制措施;生物方法 0 前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又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怎样处理好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各国相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农药化肥和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我国的淡水资源原本就非常短缺,肆虐的水体富营养化,又使这种短缺现象雪上加霜。同时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沉重一击,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很多珍贵物种濒临灭绝,现今物种的灭绝速度远远超过工业革命以前。赤潮或水华(Red tide or Bloom)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是环境污染程度加深的直接反映。我国在1933年到1979年的46年中仅发生过12次赤潮,而1990年到1994年的5年中就发生了139次赤潮,污染灾害日趋严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因此,水体富营养化要引起高度重视。 1 形成机理 关于富营养化的成因,目前国际上有两种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食物链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是近年来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含磷和氮的化合物过多排入水体,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过多地消耗了水中的氧,使鱼类、浮游生物缺氧死 亡,它们的尸体腐烂又造成水质污染。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氮、磷的过量排放是造成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藻类是富营养化的主体,它的生长速度直接影响水质的状态[1]。食物链理是荷 兰科学家马丁·肖顿于1997年6月在“磷酸盐技术研讨会”上提出的,认为自然水域中存在水生食物链,如果浮游生物的数量减少或捕食能力降低,将使水藻生长量超过消耗量,平衡被打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这说明氮、磷等营养负荷的增加不是导致富营养化的唯一原因,影响浮游生物捕食能力的农药、杀虫剂等有机污染物也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此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一方面,加速了湖泊退化和土壤干旱的进程,另一方面,显著提高了水生生物的初级生产率,被认为是浮游生物短时间内大量暴发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机制之一[2]。 2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2.1 自然因素

水体富营养化环境影响评价

水体富营养化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水体富营养化环境影响评价是规划和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本文援引其他文献,就水体富营养化环境影响评价予以浅议。 标签:环保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0 引言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指人为因素引起的湖泊、水库中氮、磷增加对其水生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富营养化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一般认为,水体磷的增加是导致富营养化的主因,但富营养化亦与氮含量、水温及水体特征(湖泊水面积、水源、形状、流速、水深等)有关。 1 流域污染源调查 根据地形图估计流域面积;通过水文气象资料了解流域内年降水量和径流量;调查流域内地形地貌和景观特征,了解城区、农区、森林和湿地的面积和调查污染物点源和面源排放情况。 水中总磷的收支数据可用输出系数法和实际测定法获得。 输出系数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湖泊形态和水的输出资料,湖泊周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磷输出之和,再加上大气沉降磷的含量,推测湖泊总磷浓度、径流图、湖泊容积和水面积,估计湖泊水力停留时间和更新率,进而估计湖泊总磷的全年负荷量。要预测湖泊总磷浓度,除需要了解水量收支外,还需要了解污水排入磷的含量。 实测法:是精确测定所有水源总磷的浓度和输入、输出水量,需历时一年。湖泊水量收支通用式为:输入量=输出量+△储存量 湖水输入量是河流、地下水输入,湖面大气降水、河流以外的其他地表径流量和污水直接排入量的总和;输出量是河道出水、地下渗透、蒸发和工农业用水的总和。其中河流进出水量、大气降水量和蒸发量一般可从水文气象部门监测资料获得,有关各类水中磷浓度需要定期测定。地下水输入与输出较难确定,但不能忽略。 估计地下水进出量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流量网的测量,用下式计算地下水量: Q=K·I·A(8-2)式中,Q——地下水输入或输出量;

水体富营养化 中国

浅谈水体富营养化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湖泊富营养化现状的分析,以及富营养化形成原因、机理和所造成危害的相关分析,再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及成因说明防治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字:富营养化现状危害治理 首先,什么是营养化。富营养化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为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 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 水体溶解氧量下降, 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富营养化可分为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在自然条件下, 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 沉积物不断增多, 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可以在短时期出现。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的水污染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日趋加快,已严重影响水体水质和水环境,导致湖泊自身调节功能的减退,水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国幅员辽阔,江河、湖泊和水库众多,这些不同类型的水体支持着各种生活和生产用水功能。据统计,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有2305个(不含时令湖),湖泊总面积为71787 km2,,蓄水量7088m3。根据“七五”期间的调查结果,中国大部分湖泊(水库)水域尚能满足多种用水目的,但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富营养化已成为各类水体水功能的障碍,城市水体饮用水源、渔业养殖、旅游等相应功能下降,特别是富营养化严重的水体引起供水障碍以及部分水体异常增殖的某些藻类分泌的藻毒素危及人畜饮水安全等。此外,富营养化还可能引起生物资源利用的障碍。 近20年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发展速度相当快。多年以来的调查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湖泊个数占调查湖泊的比例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后期的41%发展到80年代后期的61%,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上升到77%,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十分严峻。水库富营养化的问题也较严重,根据对全国39个大、中、小型水库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水库中,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30.8%和11.2%,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43.6%和83.1%。总体而言,水库水质是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