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影响因素研究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影响因素研究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影响因素研究

学号:09412110 常州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2013届)

题目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影响因素研究

学生

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安全091

校内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校外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二○一三年六月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可燃气体爆炸已经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生活中主要危害之一,因此研究可燃气体爆炸机理对预防可燃气体爆炸具有重要意义,而爆炸极限是研究可燃气体爆炸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以液化石油气、甲烷为例,通过实验及查找文献等,运用对比分析、线性回归、黄金分割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随浓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液化石油气最小点火能为3.85mJ,对应浓度为7.5%;甲烷最小点火能为5.19mJ,对应浓度为11%,并且根据二者变化趋势图,得出液化石油气、甲烷最小点火能与浓度之间的抛物线方程。可燃气体爆炸上限随惰性气体浓度上升急剧减小,而爆炸下限基本不变。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获得甲烷爆炸上限与氮气、甲烷浓度之间的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在分析惰性气体对甲烷抑爆作用中得出,氮气抑爆极限浓度为23%,二氧化碳抑爆极限浓度为32%。通过优选法中黄金分割法,给出简化最小点火能实验的方法,该结果可以减小实验的盲目性,快速、准确地获得可燃气体的最小点火能。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甲烷;最小点火能;惰性气体;爆炸极限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bout 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

limits

Abstract: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in hazards among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he life step by step,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o research on the 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 mechanism to prevent the 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 and the explosive limit is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when we do study on 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 the 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 limits, in this paper, we give LPG, methane for examples, researching with the method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linear regression and optimization through doing experiments and searching for literature.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of combustible gas concentrations were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s.LPG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is 3.85mJ,corresponding to a concentration of 7.5%;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of methane is 5.19mJ,corresponding to a concentration of 11%.According to both of the the changing trends pictures,we can get the parabolic equation of LPG and methane between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and concentration.The upper explosion limit of combustible gas decreases sharp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inert gas , while the lower explosion limit basically unchanged.Through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obtain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between methan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upper explosion limit of methane,nitrogen.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uppression effects of inert gas,we derive that nitrogen explosion suppression limit concentration is 23%,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explosion suppression limit is 32%.Through the golden section method in the optimizing method, the simplify experimental method is given when we need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reduce the blindness of experiment, obtain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of combustible gase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Key words:LPG;methane;minimum ignition energy;Inert gas;Explosive limit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II 1 引言. (1)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2.3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2)

1.3研究课题内容 (3)

1.3.1课题研究的目标 (3)

1.3.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1.3.3研究方案的确定 (3)

2 可燃气体爆炸基本知识 (5)

2.1爆炸及其分类 (5)

2.1.1爆炸概念 (5)

2.1.2爆炸的分类 (5)

2.2可燃气体爆炸 (6)

2.2.1单一气体分解爆炸 (7)

2.2.2混合气体爆炸 (7)

2.3 爆炸极限的概念 (8)

2.4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8)

2.4.1液化石油气组成成分 (8)

2.4.2液化石油气理化性质 (8)

2.4.3液化石油气危险特性 (8)

2.5甲烷基本知识 (9)

2.5.1甲烷理化性质 (9)

2.5.2甲烷危险特性 (9)

3 可燃气体爆炸实验研究 (10)

3.1爆炸实验装置 (10)

3.1.1可燃气体爆炸实验图 (10)

3.1.2可燃气体爆炸箱 (10)

3.1.3点火能调节装置 (11)

3.1.4可燃气体供给装置 (12)

3.1.5流量调节装置 (12)

3.2主要设备列表 (13)

4数据分析原理 (14)

4.1线性回归分析 (14)

4.2黄金分割法 (14)

5 实验数据分析 (16)

5.1点火能对爆炸极限影响 (16)

5.1.1两种气体浓度与最小点火能关系变化趋势 (16)

5.1.2不同浓度下,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与浓度关系式探索 (17)

5.1.3小结 (19)

5.2惰性气体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19)

5.2.1惰化状态下,不同浓度甲烷最小点火能测试 (19)

5.2.2 N2对甲烷爆炸极限影响实验 (21)

5.2.3 CO2对甲烷浓度爆炸极限影响实验 (23)

5.2.4两种惰性气体对甲烷爆炸极限影响的比较 (25)

5.2.5小结 (26)

6结论与展望 (27)

6.1 结论 (27)

6.2 建议 (28)

参考文献 (29)

致谢 (31)

1 引言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可燃性气体爆炸是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爆炸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自1857年英国发生城市煤气管道爆炸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了对气体爆炸的研究工作[1]。近年来,各种工业场所可燃性气体(液体蒸气)火灾爆炸事故已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天然气运输、石油化工等行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深入研究其爆炸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爆炸性气体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则会导致爆炸的发生,而爆炸极限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它受多种因素影响,工业生产中很难确定可燃、可爆气体的安全浓度范围,但是如果对可燃性气体(液体蒸气)的爆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了解其形成条件,研究和发现可燃性气体(液体蒸气)爆炸的规律,精确地描述整个爆炸过程,可有效地提出减灾防灾措施,最大程度减小由于爆炸引起的连锁反应所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2]。

本文通过描述液化石油气与甲烷两种可燃气体发生爆炸时,浓度与最小点火能大小之间的关系,得出两种可燃气体的最小点火能,为现实生活中预防两种可燃气体发生意外爆炸提供理论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的研究,国外进行得比较早。

(1)最早提出测定气体与可燃蒸气爆炸极限的是美国矿山局的Coward 及Jone 发表的《气体和蒸气燃烧范围》的报告,其中介绍了一种测定气体爆炸极限的装置,此装置常被后人作为试验的标准装置使用。

(2)1965 年美国矿山局的Zabetakis发表了《可燃性气体及蒸气的可燃特性》一文,指出Coward 使用的装置所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采用电火花点火、直径5 cm、长125~150 cm的垂直玻璃管[1],利用传播法进行常压下气体爆炸极限的测定。

(3)一些国家如前苏联、日本等国,基于美国矿山局研制的装置,改进并制作了一些新装置,这些装置的特点是:爆炸容器为管状,采用电火花点火,能广泛进行气体爆炸极限的测试,但不适于研究气体的爆炸特性(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

(4)随后Blanc,Guest,V onelbe,Lewis等人利用电容放电对可燃气体最小发火能的测定装置改进,根据ASTME582--1988(可燃气体混合物最小点燃能量和灭火距离标准测试方法》规定,制作了一套装置,用来测试可燃气体的最小点火能。

(5)1996年Adolf KUhner AG设计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既能测试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爆炸极限,又能测试最小点火能,并且配气系统采用循环混合使配气更均匀,整个系统由计算机控制,能测试室温到230℃内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的爆炸特性。

(6)T. K.Subramaniam 和Joseph V. CangelosiE (1989)对可燃性气体/空气混合物用氮气进行稀释,当爆炸上下限会聚到一点,用此时的氧浓度来表示最大安全百分氧浓度,并预测了最大安全百分氧浓度的值[1,3]。

(7)J . Lee于1985年通过引进化学反应度λ提出了密闭容器中爆炸发展的一般模型,该模型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容器内气体爆炸发展过程的3个阶段:点火前容器内初始状态,点火后气体燃烧状况和火焰面达到容器壁面的状况。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也对可燃性气体爆炸特性的测定做了大量研究。

(1)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设计了一套采用交流电火花点火、容积为1 m3的圆柱形硬质玻璃爆炸反应器,宋景文等用其测试并制定了单元气体的国家爆炸极限指标。

(2)沈阳消防研究所设计了一套采用电容电火花点火、容积为300 cm3的有机玻璃爆炸反应器,采用预混式配气方式,测定航空煤油最小点火能[1,2,4]。

(3)天津大学田贯三等人设计了采用电极放电点火、长1400 mm、内径60 mm、底部装有泄压塞的硬质玻璃爆炸反应器,用于测定可燃性环保制冷剂的爆炸极限。

(4)西安交通大学鞠飙等人设计了一套精度较高的可对温度在10~80 ℃、压力在0.1~1 MPa 内的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测定的爆炸反应器,用于测定可燃性环保制冷剂的爆炸极限。黄超等人利用容积为20 L 的等圆柱形不锈钢爆炸容器对烷烃在高温条件下的爆炸极限进行了测定,得出了爆炸上下限与温度之间的定性关系。

(5)华北工学院张景林等人利用设计的实验装置,对液化石油气、甲醇裂解气等进行抑爆技术的研究,测定了一些可燃性气体的爆炸特性参数和可燃性气体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等。谭迎新等人对可燃气体爆炸特性参数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几种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和最小点火能数据。丁锁根等人研究了合成氨工艺气的爆炸极限、爆炸特性参数以及支链爆炸的影响因素等[1,3,5]。

(6)浙江师范大学胡耀元为测定氮肥工业多元爆炸性混合气体设计了一套精度较高的实验系统,研究混合气体的浓度爆炸极限、爆炸形态与波形及其影响因素。

(7)邬烈豪利用柯瓦德爆炸三角形来说明煤矿井下瓦斯爆炸界限与氧含量的关系。万成略、汪莉就焦炉煤气安全含氧量进行了研究,用化学计算法和作图法简便计算理论氧浓度和临界氧浓度,提出焦炉煤气含氧量安全限值接近4 %。

(8)张增亮等人通过实验研究煤气和十氢化萘的最大允许氧含量的规律,指出爆炸极限和最大允许氧含量两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范围。谭迎新、傅志远等人分别对十氢化萘在固定浓度下的最小氧含量和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的临界氧浓度进行了实验测定,并对可燃性气体(蒸气)临界氧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1.2.3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开展可燃性气体爆炸方面的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对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此类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实际生产过程中某些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对多元可燃性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瓦斯等)爆炸极限的研究更是相对较少,特别是温度、压力、惰性气体含量及点火能量的大小对混合气体的影响规律缺乏系统的研究。虽然在理论上可以估算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但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因此,在今后应当将如下方面作为研究方向[1,2,5]:

(1)借助于化学动力学和爆炸力学,进一步研究多元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机理,尤其要掌握外界因素对爆炸的影响,建立多元可燃性气体爆炸的数学模型和普适性的经验计算式。

(2)测定多元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研究温度、压力、惰性气体含量及点火能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和多元可燃性气体的最小点火能。

(3)建立多元可燃性气体爆炸加速过程实验测试系统,研究管道内障碍物面积、数量及阻塞比、点火源强度、湍流度等因素对多元可燃性气体爆炸加速的影响。

(4)加强多元可燃性气体爆炸的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可以克服实验技术上存在的困难,目前关键是解决爆炸传播过程中气体状态参数变化特征和化学反应表达式和数值方程耦合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从目前来看,还主要依赖实验手段。

1.3研究课题内容

1.3.1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惰性介质、最小点火能等方面,分析其影响规律,提出控制其爆炸的措施。

1.3.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从惰性介质、最小点火能等方面分析影响液化石油气、甲烷爆炸极限的规律。

1.3.3 研究方案的确定

(1)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了解了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比较法具体地研究最小点火能及惰性气体两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并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预防可燃气体爆炸措施。

(2)研究路线

具体研究路线见图1.1。

图1.1 研究路线

2 可燃气体爆炸基本知识

2.1爆炸及其分类 2.1.1爆炸概念

爆炸是一种急剧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一种在限制状态下系统潜能突然释放并转化为机械能而对周围介质发生作用的过程,一般可以看作是气体或蒸汽在瞬间剧烈膨胀的现象[6,7]。爆炸通常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气体和能量在极短时间和有限体积内产生、积累、造成高温、高压[8];(2)在无约束或者约束受到破坏的情况下,积累的高温、高压对系统外部形成急剧突跃的压力的冲击,造成机械性破坏作用,周围介质受到震动产生声响[9,10]。

爆炸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其表现的破坏形式也有多种,冲击波是爆炸最直接、最主要的破坏力量,爆炸的绝大部分能量都以冲击波的形式表现出来[11,13];如果是容器发生爆炸,一部分能量会驱动容器破裂产生的碎片对外界目标形成打击作用,工业中的爆炸事故通常伴随有碎片打击伤害[14,15];除了冲击波和碎片两种直接的伤害形式外,爆炸还可以导致一些间接的破坏,在冲击波或碎片的作用下,建(构)筑物常常会发生结构破坏甚至坍塌,对建构)筑物内的人员、设备造成伤害[16];一些类型的爆炸有可能引燃附近的易燃物质引起火灾,如果爆炸的容器内含有毒害物质或者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碎片导致周围盛装毒害物质的容器发生破裂,亦会导致中毒事故的发生[17]。 2.1.2爆炸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爆炸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别[18]。 (1)按照爆炸能量的来源分

①物理爆炸

由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爆炸的现象称为物理爆炸。例如容器内液体过热气化引起的爆炸、锅炉的爆炸、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物理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19,20]。

②化学爆炸

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三类[19]。

i 、简单分解爆炸

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是由于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有叠氮铅、乙炔银、乙炔酮、碘化氮、氯化氮等[19]。这类物质是非常危险的,受轻微振动即引起爆炸。如:

263N Pb PbN +??→?振动

............................................(1) 22332CL N NCL +?→?.. (2)

ii 、复杂分解爆炸

这类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低,所有炸药均属之[19]。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时供给。各种氮及氯的氧化物、苦味酸等都是属于这一类。

222325325.05.13)(O N CO ONO H C ++??→?引爆.........................(3) iii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爆炸性混合物是指至少由两种化学上不相联系的组分所构成的燃爆系统。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此类。这类物质爆炸需要一定条件,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氧气含量及激发能量等。因此其危险性虽较前两类为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21,22]。

③核爆炸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的链式反应,在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形成高温高压并辐射多种射线,这种反应称为核爆炸[23]。 (2)按爆炸物的相态分

①气相爆炸

爆炸物为气态,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喷雾爆炸、可燃粉尘的爆炸等。根据气体爆炸发生的环境,可以将气体爆炸分为受限爆炸和非受限爆炸,两者表现出差别巨大的爆炸效应,在完全无约束的情况下,预混气体被点燃后,更多表现为闪火,几乎完全没有压力效应,而对于高度约束的混合气体,如弥散在高密集装置区内的油气,则会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压力效应,极端情况下,甚至会产生剧烈的爆轰现象;粉尘爆炸和喷雾爆炸是工业中常见的另外两种爆炸事故,尽管其爆炸物质分别属于固相和液相,但由于其微小的粒径及与气云爆炸及其相似的爆炸性状,一般也划分气相爆炸[21]。

②液相爆炸

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如通常所讲的液体炸药爆炸。

③固相爆炸

包括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固体物质混合引起的爆炸以及由电流过载所引起的电缆爆炸等。常规的炸药多属于此类。 (3)按爆炸速度分

爆炸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快速的化学反应,反应速度越快,短时间内积聚的能量就越高,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伤害也越大,所以反应速度(爆炸速度)是衡量爆炸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爆炸速度的高低,可以将爆炸划分为轻爆、爆炸和爆轰三个类别[24]。

轻爆:通常系指传播速度为每秒数十厘米至数米的爆炸过程。 爆炸:指传播速度为十米至数百米的爆炸过程。 爆轰:指传播速度为一千米至数千米的过程。 2.2可燃气体爆炸

可燃气体爆炸是工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爆炸事故形式,根据爆炸气体的组成情况,爆

炸一般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单一气体分解爆炸,一类是混合气体爆炸。

2.2.1单一气体分解爆炸

某些气体在特定条件作用下,会发生剧烈的分解反应,并伴随着剧烈的放热现象,甚至引发爆炸。例如乙炔、乙烯、环氧乙烷、乙烯基乙炔、丙炔、氯乙烯、氮氧化物、臭氧等都可能产生这种现象[24]。例如,乙烯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分解爆炸,方程式为:

(

4

)

?→

?固 (4)

4

+

2+

.

52

KJ

m o l

C

CH

H

56

C/

单一气体的爆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压力越高,越容易发生分解爆炸,每种易分解气体都具有一个临界压力,超过对应的临界压力,才可能发生分解爆炸事故。温度是影响分解爆炸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温度越高,物质越容易发生分解,分解爆炸的可能性越高;与固体炸药等相似,除非压力和温度足够高,气体的分解爆炸均需要一个初始的能量来激发,通常称此能量为“最小点火能”或“点火能”,最小点火能越低,说明这种气体发生分解爆炸的危险性越高,其数值往往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降低。

2.2.2混合气体爆炸

可燃气体(蒸气)由于各种原因与空气(用氧气或其他助燃气体)混合后,在一定的浓度配比范围内,如果遇到点燃能量,就可能形成混合系的爆炸。

根据混合气体形成原因及地点的不同,可将工业中混合气体的爆炸分为如下几种[24]。

(1)可燃气体容器内进人空气、氧气等引发爆炸

工业气体常以高压的方式储存于容器中,在充装的过程中,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空气或者氧气混人,预混的气体可能会在各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发生爆炸。

(2)可燃气体燃烧中断引发爆炸

工业生产中,常使用可燃气体作为燃料为系统提供能量,可燃气体经由喷嘴进人炉膛形成稳定的火焰加热各种介质,如果发生意外熄火而可燃气体继续喷人的情况,就会在炉膛内形成一个封闭空间的可燃爆混合系,一旦再次点火,则会发生爆炸;高压可燃气体(或液化气)如果发生小口径破裂,往往形成喷射火焰,此时不应贸然灭火,否则也会发生因燃烧中断,可燃气体(蒸气)形成混合气体爆炸的严重事故。

(3)易燃气体或挥发性液体大量泄漏于室外形成气云爆炸(VCE)

易燃气体或挥发性液体容器或管线发生破裂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燃爆预混系,如果恰好有点火源存在,则会形成所谓的气云爆炸事故,其爆炸威力受燃料种类、气云浓度、气云受限程度、点火能量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4)气体或挥发性液体泄漏在室内或低洼、不通风处积累引起爆炸

泄漏发生在室外时,由于大气湍流扩散等原因,往往需要具有较大的泄漏流量才会形成足够规模的混合气云,继而引发爆炸事故;但如果泄漏发生在室内或低洼、不通风的场所,可燃气体可能会由于重力作用等原因而得不到及时扩散,即便是很小的泄漏流量也会由于积累作在局部区域形成高浓度区,遇到火源形成爆炸事故。

2.3 爆炸极限的概念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体,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25],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在小于爆炸下限时候不会发生爆炸也不会发生着火;而同样在高于爆炸上限时也不会发生燃烧、爆炸。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

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会随着初始温度、压力、氧含量、惰性介质、点火能、容器材质及尺寸等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2.4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2.4.1液化石油气组成成分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以及其他烷系或烯类等。丙烷加丁烷百分比的综合超过60%,低于这个比例就不能称为液化石油气[26]。标准液化石油气样品的组分百分含量具全数据见表3.1。

表3.1 标准液化石油气样品的组分百分含量(%)

2.4.2液化石油气理化性质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物质,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遇明火即爆炸。其理化性质如下:

成分:较多:“丙烷、丁烷”。较少:“乙烯、丙烯、乙烷丁烯”等。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密度:液态液化石油气580kg/立方米,气态密度为:2.35kg/每立方米

闪点(℃):-74

引燃温度(℃):426~537

爆炸上限%(V/V):9.5

爆炸下限%(V/V):1.5

燃烧值:45.22~50.23MJ/kg

2.4.3液化石油气危险特性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烷系或烯类物质,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燃烧等,而一旦与氯、氟接触发生的化学反应会相当剧烈,空气比其蒸气轻,能从较低的地方扩散得相当远,遇火源则会着火回燃。

2.5甲烷基本知识

2.5.1甲烷理化性质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别名:天然气,沼气。也是含碳量最小(含氢量最大)的烃,是沼气,天然气,瓦斯,坑道气和油田气的主要成分,结构与氯仿(三氯甲烷)相似。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甲烷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小,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同时甲烷燃烧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其理化性质如下:

熔点:-182.5℃

沸点:-161.5℃

蒸汽压53.32kPa/-168.8℃

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

相对密度(水=1)0.42(-16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548(273.15K、101325Pa)

燃烧热:890.31KJ/mol

总发热量:55900kJ/kg(40020kJ/m3)

净热值:50200kJ/kg(35900kJ/m3)

临界温度(℃):-82.6

临界压力(MPa):4.59

爆炸上限%(V/V):14.8

爆炸下限%(V/V):5.0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分子直径:0.414nm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17g/L,极难溶于水。

甲烷在相应条件下可发生取代、氧化、加热分解、氯化、卤化等化学反应。

2.5.2甲烷危险特性

甲烷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27]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反应剧烈。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远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的甲烷,可致冻伤。

3 可燃气体爆炸实验研究

3.1爆炸实验装置

3.1.1可燃气体爆炸实验图

可燃气体爆炸实验图,具体见图3.1。

图3.1 可燃气体爆炸实验图

3.1.2可燃气体爆炸箱

爆炸箱如图3.2所示,可燃气体爆炸箱是一长方体,其中有一面是敞开的自由面,实验前将该自由面糊上白纸(或报纸),使该爆炸箱成为一个密闭的受限空间,可燃气体(液化石油气、甲烷)通过进气管进入箱体内部。箱体内部顶端装有一防爆风扇,通入可燃性气体之后,立即打开风扇,使箱体内气体混合均匀,箱体右侧中部有一点火能装置,提供不同能量的电火花。爆炸箱体的五个外表面用是有机玻璃制成的,具体规格、尺寸见下表3.1。

表3.1 装置的材料及规格

名称长cm 宽cm 高cm 材料

爆炸箱50 50 70 (厚2cm)

图3.2可燃气体爆炸箱简图

图3.3 可燃气体爆炸箱实物图

3.1.3点火能调节装置

实验室条件下所使用的点火能装置为:EPT-5点火能量试验台,其提供了四种不同电容量的按钮,分别有15pF 、30pF 、75pF 、150pF ,可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电容量,试验台右侧有一旋转按钮,可提供不同大小的电压,其取值范围为:5kV ~15kV ,根据电容、电压、电量之间的关系:

电压电容电量?= (5)

该点火能量试验台可提供点火能量最大值为:30.36mJ 实验装置如图3.4,图3.5所示:

图3.4点火能调节装置简图

电容调节按钮

图3.5点火能调节装置实物图

3.1.4可燃气体供给装置

可燃气体供给装置可提供的气源有:液化石油气、甲烷、氮气、氧气等,通过不同的开关选择不同的气体通入爆炸箱内,进行实验。具体见图3.6。

图3.6可燃气体供给装置实物图

3.1.5流量调节装置

实验室中使用的三种气源为:液化石油气、氮气、氧气、其中使用到的流量计为转子流量计。向可燃气体爆炸箱内通入不同浓度气体之前,先根据需要通入的浓度,计算出通入爆炸箱内气体的量,然后根据转子流量计的读数计算出需要通入气体的时间。实验条件下,由于需要通入气体量较小且为了方便计算,转子流量计的读数一般设定成0.4m3/h或0.8m3/h。

流量调节装置实验图,具体见图3.7,图3.8。

图3.7 流量调节装置简图

图3.8流量调节装置实物图

3.2主要设备列表

实验室条件下所使用仪器设备列表如下表3.2所示。

表3.2设备列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备注

1 可燃气体爆炸箱 50×50×70cm 、五面玻璃、一面泄压面

2 气源供给装置 液化石油气、甲烷、氧气、氮气

3 点火装置 EPT-5点火能量试验台

4 流量计 LZB-10玻璃转子流量计(m 3/h ) 5

防爆风扇

D-8401型-W 多功能电动搅拌机

转子流量计

氧气

氮气

液化石油气

4数据分析原理

4.1线性回归分析

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总会遇到多个变量,同一过程中的这些变量往往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确定性关系和相关关系。

当一个或几个变量取一定值时,另一个变量有确定值与之相对应,也就是说变量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函数关系,这种关系就称为确定性关系。当一个或几个相互关系的变量取一定数值时,与之对应的另一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28],但它仍按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变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和相关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本来具有函数关系的变量,当存在试验误差时,其函数关系往往以相关的形式表现出来[29]。相关关系虽然是不确定的,却是一种统计关系,在大量的观察下,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可以通过大量试验值的散点图反映出来,也可以借助相应的函数式表达出来,这种函数称为回归函数或回归方程[30]。回归分析是一种处理变量之间相关关系最常用的统计方法,用它可以寻找隐藏在随机性后面的统计规律。确定回归方程,检脸回归方程的可信性等是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29]。

回归分析的类型很多。研究一个因素与试验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回归分析称为一元回归分析;研究几个因素试验指标间相关关系的称为多元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又称直线拟合是处理两个变量[29]之间关系的最简单模型。 设有一组试验数据,试验值为i i y x ,(i=1,2,...n ),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若y x ,符合线性关系,或已知经验公式为直线形式,都可拟合为直线方程,即:

i i x b a y

??+= 上式就是变量y x ,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式中a,b 称为回归系数;i y ?是对应自变量i x 代入回归方程的计算值,称为回归值。根据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到:

(6)

(7)

式中,y x ,分别为试验值i i y x ,(i=1,2,...,n )的算术平均值。

xx xy L L b = 21

2)(x n x L n i i xx -=∑= y x n y x L n

i i i xy ∑=-=1

4.2 黄金分割法

优选法就是根据生产和科研中的不同问题,利用数学原理,合理地安排试验点,减

??y bx a =+???∑∑∑∑n

n

i

i i

i

i=1

i=1

n

n

2

2

2i

i

i=1i=1(x

-x)(y -y)

x -nxy

b

==

,

(x

-x)

x

-nx

a =y -bx y

{

少试验次数,以求迅速地找到最佳点的一类科学方法。优选法可以解决那些试验指标与因素间不能用数学形式表达,或虽有表达式但很复杂的那些问题[30]。

所谓黄金分割即0.618法,指的是把长为L 的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部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于该部分之比,这个比例就是0. 6180339887,它的三位有效近似值就是0.618,所以黄金分割法又称为0.618法[8]。黄金分割法(见图4.1),

图4.1 黄金分割法示例

就是将第一个试验点X 1安排在试验范围内的0. 618处(距左端点a ),即:

618.0)(1?-+=a b a x

得到实验结果)(11x f y =;再在X 1的对称点X 2,即:

382.0)(618.0)(2?-+=?--=a b a a b b x

作一次试验,得到试验结果)(22x f y =;比较结果)(11x f y =及)(22x f y =哪个大,如果)(1x f 大,就去掉),(2x a ,如图6.1所示,在留下的),(2b x 中已有了一个试验点1x ,然后再用以上的求对称点的方法做下去,一直做到达到要求为止。

在黄金分割法中,不论是哪一步,所有相互比较的两个试验点都在所在区间的两个黄金分割点上,即0.618和0.382处,而且这两个点一定是相互对称的。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 的因素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 :可燃物质(、蒸气和)与空气(或)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或。例如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4%。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温度、氧含量、惰性介质、压力、容器或管道直径、着火源(点火能量) 1)温度。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提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危险性增加。这是因为混合物温度升高,其分子内能增加,引起燃烧速度的加快,而且,由于分子内能的增加和燃烧速度的加快,使原来含有的过量空气(低于爆炸下限)或可燃物高于爆炸上限,而不能使火焰蔓延的混合物浓度变成为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浓度,从而改变了爆炸极限范围。 (2)氧含量。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爆炸上限提高得更多。例如氢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75%,而氢与纯氧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95%。 (3)惰性介质。如若在爆炸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氦等),随着惰性气体的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范围则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亦可以使混合物变成不可爆炸。一般情况下,惰性气体对混合物爆炸上限的影响较之对下限的影响更为显着,因为惰性气体浓度加大,表示氧的浓度相对减小,而在上限中氧的浓度本来已经很小,故惰性气体稍为增加一点,即产生很大影响,而使爆炸上限剧烈下降。 (4)压力。混合物的原始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影响,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尤其是爆炸上限显着提高。值得重视的是当混合物的原始压力减小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压力降至某一数值时,下限与上限合成一点,压力再降低,混合物即变成不可爆。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为零的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临界压力的存在表明,在密闭的设备内进行减压操作,可以免除爆炸的危险。 (5)容器或管道直径。容器或管道直径越小,火焰在其中越难蔓延,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则越小。当容器直径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不能蔓延,可消除爆炸危险,这个直径称为临界直径。如甲烷的临界直径为0.4~0.5mm,氢和乙炔为0.1~0.2mm等。 容器直径大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可以用链式反应理论解释。燃烧是自由基产生的一系列链锁反应的结果,管径减小时,游离基与管壁的碰撞几率相应增大,当管径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即因碰撞造成游离基的销毁的反应速度大于游离基产生的反应速度,燃烧反应便不能继续进行。 (6)着火源。能源的性质对爆炸极限范围的影响是:能源强度越高,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以甲烷为例,100V·A的电火花不引起曝炸, 2V·A的电火花可引起爆炸,爆炸极限为5.9%~13.6%,3V·A的电火花则爆炸极限扩大为5.85%~14.8%。 各种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最低引爆能量,即点火能量,它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的最小火源所具有的能量,它也是混合物爆炸危险性的一项重要的性能参数。爆炸性混合物的点火能量越小,其燃爆危险性就越大。 火花的能量、热表面的面积、火源和混合物的接触时间等,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此外,光对爆炸极限也有影响,如前所述,氢和氯混合,在避光黑暗处反应十分缓慢,但在强光照射下则发生剧烈反应(链锁反应)并导致爆炸。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大纲考试内容要求】: 1.了解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2.了解爆炸反应浓度的计算; 【教材内容】: 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判断某工艺条件下的爆炸危险性时,需根据危险物品所处的条件来考虑其爆炸极限,如在火药、起爆药、炸药烘干工房内可燃蒸气的爆炸极限与其他工房在正常温度下的极限是不一样的,在受压容器和在正常压力下的爆炸极限亦有所不同;其他因素如点火源的能量,容器的形状、大小,火焰的传播方向,惰性气体与杂质的含量等均对爆炸极限有影响。 1.温度的影响 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危险性增加。这是因为在温度增高的情况下,活化分子增加,分子和原子的动能也增加,使活化分子具有更大的冲击能量,爆炸反应容易进行,使原来含有过量空气(低于爆炸下限)或可燃物(高于爆炸上限)而不能使火焰蔓延的混合物浓度变成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浓度,从而扩大了爆炸极限范围。例如丙酮的爆炸极限受温度影响的情况见表2—1。 2.压力的影响 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在~ 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大于 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这是因为在高压下混合气体的分子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放热量增加,且在高气压下,热传导性差,热损失小,有利于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甲烷混合气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见表2 —2。 值得重视的是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减小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到某一数值时,则会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完整版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气体名称化学分子式/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体积分数) / % 下限(V/V) 上限(V/V) 乙烷 C2H6 乙醇 C2H5OH 19 乙烯 C2H4 32 氢气 H2 75 硫化氢 H2S 45 甲烷 CH4 15 甲醇 CH3OH 44 丙烷 C3H8

甲苯 C6H5CH3 7 二甲苯 C6H5(CH3)2 乙炔 C2H2 100 氨气 NH3 15 苯 C6H6 8 丁烷 C4H10 一氧化碳 CO 74 丙烯 C3H6 丙酮 CH3COCH3 13 苯乙烯 C6H5CHCH2

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浓度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浓度上限,爆炸浓度的上限、下限之间称为爆炸浓度范围。可燃性混合物有一个发生燃烧和爆炸的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混合物中的可燃物只有在其之间才会有燃爆危险。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受温度、压力、氧含量、能量等影响,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受分散度、湿度、温度和惰性粉尘等影响。可燃气体和蒸气爆炸极限是以其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表5—3中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12.5%~80%。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其在混合物中所占的比重(g/m3)来表示的,例如,木粉的爆炸下限为409/m3,煤粉的爆炸下限为359/m3可燃粉尘的爆炸上限,因为浓度太高,大多数场合都难以达到,一般很少涉及。例如,糖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9/m3,煤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9/m3,一般场合不会出现。可燃性混合物处于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时,爆炸所产生的压力不大,温度不高,爆炸威力也小。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表中的30%)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反应当量浓度可根据燃烧反应式计算出来。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越多。爆炸下限越低,少量可燃物(如可燃气体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各可燃物所具有爆炸极限的不同特点,采取严防跑、冒、滴、漏和严格限制外部空气渗入容器与管道内等安全措施。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里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因此,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二)爆炸反应当量浓度的计算爆炸性混合物中的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的浓度比例恰好能发生完全化合反应时,爆炸所析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也最大,实际的

爆炸极限理论与计算 (1)

第五节爆炸极限理论与计算 一、爆炸极限理论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组成下都可以燃烧或爆炸,而且燃烧(或爆炸)的速率也随组成而变。实验发现,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接近化学反应式的化学计量比时,燃烧最快、最剧烈。若浓度减小或增加,火焰蔓延速率则降低。当浓度低于或高于某个极限值,火焰便不再蔓延。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能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反之,能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则称为爆炸上限。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若其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便不会着火或爆炸。 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体或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有时也用单位体积可燃气体的质量(kg·m—3)表示。混合气体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时含有过量空气,由于空气的冷却作用,活化中心的消失数大于产生数,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若浓度在爆炸上限以上,含有过量的可燃气体,助燃气体不足,火焰也不能蔓延。但此时若补充空气,仍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所以浓度在爆炸上限以上的混合气体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燃烧和爆炸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并无本质区别。当混合气体燃烧时,燃烧波面上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A+B→C+D+Q(4—1) 式中A、B为反应物;C、D为产物;Q为燃烧热。A、B、C、D不一定是稳定分子,也可以是原子或自由基。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可用图4—4表示。初始状态Ⅰ的反应物(A+B)吸收活化能正达到活化状态Ⅱ,即可进行反应生成终止状态Ⅲ的产物(C+D),并释放出能量W,W=Q+E。 图4-4 反应过程能量变化 假定反应系统在受能源激发后,燃烧波的基本反应浓度,即反应系统单位体积的反应数为n,则单位体积放出的能量为nW。如果燃烧波连续不断,放出的能量将成为新反应的活化能。设活化概率为α(α≤1),则第二批单位体积内得到活化的基本反应数为anW/E,放出的能量为。αnW2/E。后批分子与前批分子反应时放出的能量比β定义为燃烧波传播系数,为

爆炸极限的基本概述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大纲考试内容要求】: 1.了解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2.了解爆炸反应浓度的计算; 【教材内容】: 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判断某工艺条件下的爆炸危险性时,需根据危险物品所处的条件来考虑其爆炸极限,如在火药、起爆药、炸药烘干工房内可燃蒸气的爆炸极限与其他工房在正常温度下的极限是不一样的,在受压容器和在正常压力下的爆炸极限亦有所不同;其他因素如点火源的能量,容器的形状、大小,火焰的传播方向,惰性气体与杂质的含量等均对爆炸极限有影响。 1.温度的影响 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危险性增加。这是因为在温度增高的情况下,活化分子增加,分子和原子的动能也增加,使活化分子具有更大的冲击能量,爆炸反应容易进行,使原来含有过量空气(低于爆炸下限)或可燃物(高于爆炸上限)而不能使火焰蔓延的混合物浓度变成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浓度,从而扩大了爆炸极限范围。例如丙酮的爆炸极限受温度影响的情况见表2—1。 2.压力的影响 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在0.1~2.0 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大于2.0 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这是因为在高压下混合气体的分子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放热量增加,且在高气压下,热传导性差,热损失小,有利于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甲烷混合气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见表2 —2。 值得重视的是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减小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到某一数值时,则会出现下限与上限重合,这就意味着初始压力再降低时,不会使混合气体爆炸。把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

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 1 根据化学理论体积分数近似计算 爆炸气体完全燃烧时,其化学理论体积分数可用来确定链烷烃类的爆炸下限,公式如下: L下≈0.55c0 式中 0.55——常数; c0——爆炸气体完全燃烧时化学理论体积分数。若空气中氧体积分数按20.9%计,c0可用下式确定 c0=20.9/(0.209+n0) 式中 n0——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时所需氧分子数。 如甲烷燃烧时,其反应式为 CH4+2O2→CO2+2H2O 此时n0=2 则L下=0.55×20.9/(0.209+2)=5.2由此得甲烷爆炸下限计算值比实验值5%相差不超过10%。 2 对于两种或多种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气混合物爆炸极限的计算 目前,比较认可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2.1 莱?夏特尔定律 对于两种或多种可燃蒸气混合物,如果已知每种可燃气的爆炸极限,那么根据莱?夏特尔定律,可以算出与空气相混合的气体的爆炸极限。用Pn表示一种可燃气在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则: LEL=(P1+P2+P3)/(P1/LEL1+P2/LEL2+P3/LEL3)(V%) 混合可燃气爆炸上限: UEL=(P1+P2+P3)/(P1/UEL1+P2/UEL2+P3/UEL3)(V%) 此定律一直被证明是有效的。 2.2 理?查特里公式 理?查特里认为,复杂组成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混合的爆炸极限,可根据各组分已知的爆炸极限按下式求之。该式适用于各组分间不反应、燃烧时无催化作用的可燃气体混合物。 Lm=100/(V1/L1+V2/L2+……+Vn/Ln) 式中Lm——混合气体爆炸极限,%; L1、L2、L3——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V1、V2、V3——各组分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 例如:一天然气组成如下:甲烷80%(L下=5.0%)、乙烷15%(L下=3.22%)、丙烷4%(L下=2.37%)、丁烷1%(L下=1.86%)求爆炸下限。 Lm=100/(80/5+15/3.22+4/2.37+1/1.86)=4.369 3 可燃粉尘 许多工业可燃粉尘的爆炸下限在20-60g/m3之间,爆炸上限在2-6kg/m3之间。 碳氢化合物一类粉尘如能完全气化燃尽,则爆炸下限可由布尔格斯-维勒关系式计算: c×Q=k

常见可燃气体爆炸上下限

常见可燃气体爆炸上、下限

什么是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爆炸上限、爆炸下限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不同可燃气(蒸气)的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甲烷的爆炸极限是5.0%~15%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5.0%~15%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爆炸极限是一致的。 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可燃气(粉尘)的重量百分数表示(克/米*或是毫克/升)。 爆炸极限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防火防爆工作中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它可以用来评定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燃爆危险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体分级和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的依据。我国目前把爆炸下限小于是10%的可 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体,其火灾危险性列为甲类。 (2)它可以作为设计的依据,例如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设计厂房通风系统等,都需要知道该场所存在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极限数值。

(3)它可以作为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依据。在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场所,为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应严格将可燃气体(蒸气、 粉尘)的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为保证这一点,在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 程时,应根据可燃气(蒸气、粉尘)的燃爆危险性和其它理化性质,采取相 应的防范措施,如通风、置换、惰性气体稀释、检测报警等。 可燃性气体的浓度过低或过高它是没有危险的,它只有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或更确切地说遇到氧气形成一定比例的混合气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燃烧是伴有发光发热的激烈氧化反应,它必须具备三个要素:a、可燃物(燃气);b、助燃物(氧气);c、点火源(温度)。可燃气的燃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扩散燃烧,即挥发的或从设备中喷出、泄漏的可燃气,遇到点火源混合燃烧。另一类燃烧,是可燃气与空气混合着火燃烧,这种燃烧反应激烈而速度快,一般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声响,又称之为爆炸。燃烧与爆炸没有严格的区分。 有关权威部门和专家已经对目前发现的可燃气作了燃烧爆炸分析,制定出了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它分为爆炸上限(英文upper explode limit的简写UEL)和爆炸下限(英文lower explode limit的简写LEL?)。低于爆炸下限,混合气中的可燃气的含量不足,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高于上限混合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不足,也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另外,可燃气的燃烧与爆炸还与气体的压力、温度、点火能量等因素有关。爆炸极限一般用体积百分比浓度表示。 爆炸极限是爆炸下限、爆炸上限的总称,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只有在爆炸下限、爆炸上限之间才会发生爆炸。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都不会发生爆炸。因此,在进行爆炸测量时,报警浓度一般设定在爆炸下限的25%LEL以下。 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通常设有一个报警点:25%LEL为报警点。 举例说明,甲烷的爆炸下限为5%体积比,那也就是说,把这个5%体积比,一百等分,让5%体积比对应100%LEL,也就是说,当检测仪数值到达10%LEL报警点时,相当于此时甲烷的含量为0.5%体积比。当检测仪数值到达25%LEL报警点时,相当于此时甲烷的含量为1.25%体积比。 所以,您不必担心报警后是不是随时有危险了,此时是在提示您,要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啦,比如开启排气扇或是切断一些阀门等,离真正有可能出现危险的爆炸下限还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 :可燃物质(、蒸气和)与空气(或)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或。例如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4%。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温度、氧含量、惰性介质、压力、容器或管道直径、着火源(点火能量) 1)温度。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提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危险性增加。这是因为混合物温度升高,其分子内能增加,引起燃烧速度的加快,而且,由于分子内能的增加和燃烧速度的加快,使原来含有的过量空气(低于爆炸下限)或可燃物高于爆炸上限,而不能使火焰蔓延的混合物浓度变成为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浓度,从而改变了爆炸极限范围。 (2)氧含量。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爆炸上限提高得更多。例如氢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75%,而氢与纯氧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95%。 (3)惰性介质。如若在爆炸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氦等),随着惰性气体的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范围则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亦可以使混合物变成不可爆炸。一般情况下,惰性气体对混合物爆炸上限的影响较之对下限的影响更为显着,因为惰性气体浓度加大,表示氧的浓度相对减小,而在上限中氧的浓度本来已经很小,故惰性气体稍为增加一点,即产生很大影响,而使爆炸上限剧烈下降。 (4)压力。混合物的原始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影响,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尤其是爆炸上限显着提高。值得重视的是当混合物的原始压力减小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压力降至某一数值时,下限与上限合成一点,压力再降低,混合物即变成不可爆。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为零的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临界压力的存在表明,在密闭的设备内进行减压操作,可以免除爆炸的危险。 (5)容器或管道直径。容器或管道直径越小,火焰在其中越难蔓延,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则越小。当容器直径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不能蔓延,可消除爆炸危险,这个直径称为临界直径。如甲烷的临界直径为0.4~0.5mm,氢和乙炔为0.1~0.2mm等。容器直径大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可以用链式反应理论解释。燃烧是自由基产生的一系列链锁反应的结果,管径减小时,游离基与管壁的碰撞几率相应增大,当管径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即因碰撞造成游离基的销毁的反应速度大于游离基产生的反应速度,燃烧反应便不能继续进行。 (6)着火源。能源的性质对爆炸极限范围的影响是:能源强度越高,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以甲烷为例,100V·A的电火花不引起曝炸,2V·A的电火花可引起爆炸,爆炸极限为5.9%~13.6%,3V·A的电火花则爆炸极限扩大为5.85%~14.8%。 各种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最低引爆能量,即点火能量,它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的最小火源所具有的能量,它也是混合物爆炸危险性的一项重要的性能参数。爆炸性混合物的点火能量越小,其燃爆危险性就越大。 火花的能量、热表面的面积、火源和混合物的接触时间等,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此外,光对爆炸极限也有影响,如前所述,氢和氯混合,在避光黑暗处反应十分缓慢,但在强光照射下则发生剧烈反应(链锁反应)并导致爆炸。

常见可燃气体爆炸极限.docx

常见可燃气体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那就是: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体, 一定量的氧气以及足够热量点燃它们的火源, 这就是爆炸三要素 , 缺一不可 , 也就 是说 ,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会引起火灾和爆炸.当可燃气体和氧气混合 并达到一定浓度时 , 遇具有一定温度的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我们把可燃气体遇火 源发生爆炸的浓度称为爆炸浓度极限, 简称爆炸极限 , 一般用 %表示 .实际上, 这种混合物也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上都会发生爆炸而要有一个浓度范围. 当可 燃气体浓度低于LEL(最低爆炸限度)时(可燃气体浓度不足)和其浓度高于 UEL(最高爆炸限度)时(氧气不足)都不会发生爆炸. 不同的可燃气体的LEL 和 UEL都各不相同 , 为安全起见 , 一般我们应当在可燃气体浓度在LEL 的 10%和 20%时发出警报 , 这里 ,10%LEL称. 作警告警报 , 而 20%LEL称作危险警报 . 这也就是我们将可燃气体检测仪又称作 LEL检测仪的原因 . 需要说明的是 ,LEL 检测仪上显示的 100%不是可燃气体的浓度达到气体体积的100%,而是达到了 LEL 的 100%, 即相当于可燃气体的最低爆炸下限. 序号名称化学式在空气中爆炸限 (体积分数) /% 下限上限1乙烷 C 2H 6 3.015.5 2乙醇C2H 5OH 3.419 3乙烯C2 H 4 2.832 4氢H 2 4.075 5硫化氢H 2 S 4.345 6煤油0.757甲烷CH 4 5.015 8甲醇CH 3 OH 5.544 9丙醇C3H 7OH 2.513.5 10丙烷C3H8 2.29.5 11丙烯C3H6 2.410.3 12甲苯 C 6 H 5 CH 3 1.27 13二甲苯C 6 H 4(CH 3)2 1.07.6 14二氯乙烷C2H 4 Cl2 5.616 15二氯乙烯C2H2C l2 6.515 16二氯丙烷C3H 6 Cl2 3.414.5 17乙醚C2 H 5OC 2H 5 1.736 1

什么是爆炸极限

什么是爆炸极限 (一)定义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立即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浓度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浓度上限,爆炸浓度的上限、下限之间称为爆炸浓度范围。 可燃性混合物有一个发生燃烧和爆炸的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混合物中的可燃物只有在其之间才会有燃爆危险。 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受温度、压力、氧含量、能量等影响,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受分散度、湿度、温度和惰性粉尘等影响。 可燃气体和蒸气爆炸极限是以其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表5—3中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12.5%~80%。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其在混合物中所占的比重(g/m3)来表示的,例如,木粉的爆炸下限为409/m3,煤粉的爆炸下限为359/m3可燃粉尘的爆炸上限,因为浓度太高,大多数场合都难以达到,一般很少涉及。例如,糖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9/m3,煤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9/m3,一般场合不会出现。可燃性混合物处于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时,爆炸所产生的压力不大,温度不高,爆炸威力也小。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表中的30%)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反应当量浓度可根据燃烧反应式计算出来。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越多。爆炸下限越低,少量可燃物(如可燃气体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各可燃物所具有爆炸极限的不同特点,采取严防跑、冒、滴、漏和严格限制外部空气渗入容器与管道内等安全措施。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里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因此,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二)爆炸反应当量浓度的计算 爆炸性混合物中的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的浓度比例恰好能发生完全化合反应时,爆炸所析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也最大,实际的反应当量浓度稍高于计算的反应当量浓度。当混合物中可燃物质超过化学反应当量浓度时,空气就会不足,可燃物质就不能全部燃尽,于是混合物在爆炸时所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就会随着可燃物质在混合物中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如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 限的因素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 :可燃物质(、蒸气和)与空气(或)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或。例如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74%。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温度、氧含量、惰性介质、压力、容器或管道直径、着火源(点火能量) 1)温度。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提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危险性增加。这是因为混合物温度升高,其分子内能增加,引起燃烧速度的加快,而且,由于分子内能的增加和燃烧速度的加快,使原来含有的过量空气(低于爆炸下限)或可燃物高于爆炸上限,而不能使火焰蔓延的混合物浓度变成为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浓度,从而改变了爆炸极限范围。 (2)氧含量。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爆炸上限提高得更多。例如氢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75%,而氢与纯氧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95%。 (3)惰性介质。如若在爆炸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氦等),随着惰性气体的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范围则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亦可以使混合物变成不可爆炸。一般情况下,惰性气体对混合物爆炸上限的影响较之对下限的影响更为显着,因为惰性气体浓度加大,表示氧的浓度相对减小,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之令狐文艳创作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 令狐文艳 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4%。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温度、氧含量、惰性介质、压力、容器或管道直径、着火源(点火能量) 1)温度。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提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危险性增加。这是因为混合物温度升高,其分子内能增加,引起燃烧速度的加快,而且,由于分子内能的增加和燃烧速度的加快,使原来含有的过量空气(低于爆炸下限)或可燃物高于爆炸上限,而不能使火焰蔓延的混合物浓度变成为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浓度,从而改变了爆炸极限范围。 (2)氧含量。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爆炸上限提高得更多。例如氢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75%,而氢与纯氧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95%。 (3)惰性介质。如若在爆炸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氦等),随着惰性气体的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范围则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亦可以使混合物变成不可爆炸。一般情况下,惰性气体对混合物爆炸上限的影响较之对下限的影响更为显著,因为惰性气体浓度加大,表示氧的浓度相对减小,而在上限中氧的浓度本来已经很小,故惰性气体稍为增加一点,即产生很大影响,而使爆炸上限剧烈下降。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影响因素研究

学号:09412110 常州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2013届) 题目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影响因素研究 学生 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安全091 校内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校外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二○一三年六月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可燃气体爆炸已经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生活中主要危害之一,因此研究可燃气体爆炸机理对预防可燃气体爆炸具有重要意义,而爆炸极限是研究可燃气体爆炸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以液化石油气、甲烷为例,通过实验及查找文献等,运用对比分析、线性回归、黄金分割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随浓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液化石油气最小点火能为3.85mJ,对应浓度为7.5%;甲烷最小点火能为5.19mJ,对应浓度为11%,并且根据二者变化趋势图,得出液化石油气、甲烷最小点火能与浓度之间的抛物线方程。可燃气体爆炸上限随惰性气体浓度上升急剧减小,而爆炸下限基本不变。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获得甲烷爆炸上限与氮气、甲烷浓度之间的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在分析惰性气体对甲烷抑爆作用中得出,氮气抑爆极限浓度为23%,二氧化碳抑爆极限浓度为32%。通过优选法中黄金分割法,给出简化最小点火能实验的方法,该结果可以减小实验的盲目性,快速、准确地获得可燃气体的最小点火能。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甲烷;最小点火能;惰性气体;爆炸极限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bout 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 limits Abstract: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in hazards among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he life step by step,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o research on the 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 mechanism to prevent the 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 and the explosive limit is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when we do study on 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 the 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 limits, in this paper, we give LPG, methane for examples, researching with the method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linear regression and optimization through doing experiments and searching for literature.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of combustible gas concentrations were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s.LPG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is 3.85mJ,corresponding to a concentration of 7.5%;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of methane is 5.19mJ,corresponding to a concentration of 11%.According to both of the the changing trends pictures,we can get the parabolic equation of LPG and methane between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and concentration.The upper explosion limit of combustible gas decreases sharp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inert gas , while the lower explosion limit basically unchanged.Through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obtain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between methan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upper explosion limit of methane,nitrogen.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uppression effects of inert gas,we derive that nitrogen explosion suppression limit concentration is 23%,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explosion suppression limit is 32%.Through the golden section method in the optimizing method, the simplify experimental method is given when we need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reduce the blindness of experiment, obtain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of combustible gase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Key words:LPG;methane;minimum ignition energy;Inert gas;Explosive limit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气体名称化学分子式/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体积分数) / % 下限(V/V) 上限(V/V) 乙烷 C2H6 3.0 15.5 乙醇 C2H5OH 3.4 19 乙烯 C2H4 2.8 32 氢气 H2 4.0 75 硫化氢 H2S 4.3 45 甲烷 CH4 5.0 15 甲醇 CH3OH 5.5 44 丙烷 C3H8 2.2 9.5 甲苯 C6H5CH3 1.2 7 二甲苯 C6H5(CH3)2 1.0 7.6 乙炔 C2H2 1.5 100 氨气 NH3 15 30.2 苯 C6H6 1.2 8 丁烷 C4H10 1.9 8.5 一氧化碳 CO 12.5 74 丙烯 C3H6 2.4 10.3 丙酮 CH3COCH3 2.3 13

苯乙烯 C6H5CHCH2 1.1 8.0 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不同可燃气(蒸气)的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甲烷的爆炸极限是 5.0%~15%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 5.0%~15%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爆炸极限是一致的。 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可燃气(粉尘)的重量百分数表示(克/米*或是毫克/升)。 爆炸极限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防火防爆工作中有很大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及爆炸极限计算公式精修订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及爆炸极限计算公式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爆炸极限计算方法:比较认可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莱·夏特尔定律?对于两种或多种可燃蒸气混合物,如果已知每种可燃气的爆炸极限,那么根据莱·夏特尔定律,可以算出与空气相混合的气体的爆炸极限。用Pn表示一种可燃气在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则: LEL=(P1+P2+P3)/(P1/LEL1+P2/LEL2+P3/LEL3)(V%) 混合可燃气爆炸上限: UEL=(P1+P2+P3)/(P1/UEL1+P2/UEL2+P3/UEL3)(V%)

此定律一直被证明是有效的。 2.2理·查特里公式 理·查特里认为,复杂组成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混合的爆炸极限,可根据各组分已知的爆炸极限按下式求之。该式适用于各组分间不反应、燃烧时无催化作用的可燃气体混合物。Lm=100/(V1/L1+V2/L2+……+Vn/Ln)式中Lm——混合气体爆炸极限,%;L1、L2、L3——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爆炸极限,%;V1、V2、V3——各组分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例如:一天然气组成如下:甲烷80%(L下=5.0%)、乙烷15%(L下=3.22%)、丙烷4%(L下=2.37%)、丁烷1%(L下=1.86%)求爆炸下限。Lm=100/(80/5+15/3.22+4/2.37+1/1.86)=4.369德迈数据计算: 废气风量:19000Nm3/h 废气中可燃性成分:戊烷7kg/h;甲醛29kg/h,其它约5kg/h(当甲醛计算)戊烷体积=7000/72*22.4/1000=2.178Nm3/h体积分数=2.178/19000=0.012% 甲醛体积分数=25.39Nm3/h体积分数=25.39/19000=0.134% 混合气体中可燃气体的总体积分数=0.146% 由公式:LEL=(P1+P2+P3)/(P1/LEL1+P2/LEL2+P3/LEL3) (V%)得: 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0.146%/(0.012/1.7+0.134/7)=5.57% 结论:混合气体中可燃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0.146%,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为5.57%,可燃气体浓度是爆炸下限浓度的1/38,放心烧吧!

爆炸极限影响因素(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爆炸极限影响因素(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爆炸极限影响因素(通用版) 压力 混合气体的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的影响,压力增大,爆炸极限区间的宽度一般会增加,爆炸上限增加,略使爆炸下限下降。这是因为系统压力增高,其分子间距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因此使燃烧的最初反应和反应的进行更为容易,所以压力升高,爆炸危险性增大。反之,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待压力降至某值时,其下限与上限重合,此时的最低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若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就不爆炸。因此,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减压(负压)操作对安全生产有利。 需要说明的是,压力的变化对爆炸上限影响很大,但爆炸下限的变化不明显,而且不规则。各个文献间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距。 温度 常温下爆炸极限数据已很充足,然而摩擦生热、燃烧热等通过

热传导、辐射、对流可以使环境温度高于常温。在实际生产部门中,非常温下(高于室温)可燃气体被预期或非预期引爆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测定非常温下爆炸极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即: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其分子内能增加,使更多的气体分子处于激发态,原来不燃的混合气体成为可燃、可爆系统,所以温度升高使爆炸危险性增大。 燃气的种类及化学性质 可燃气体的分子结构及其反应能力,影响其爆炸极限。对于碳氢化合物而言,具有C—C型单键相连的碳氢化合物,由于碳键牢固,分子不易受到破坏,其反应能力就较差,因而爆炸极限范围小;而对于具有C≡C型三键相连的碳氢化合物,由于其碳键脆弱,分子很容易被破坏,化学反应能力较强,因而爆炸极限范围较大;对于具有C=C型二键相连的碳氢化合物,其爆炸极限范围位于单键与三键之间。 对于同一烃类化合物,随碳原子个数的增加,爆炸极限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