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基础知识

刑法学基础知识
刑法学基础知识

刑法学(1)

一、填空题 1、按照犯罪所侵犯得社会关系得范围大小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直接客体。 2、按照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得具体社会关系得多少,犯罪客体可以分为单一客体与复杂客体。 3、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得社会关系得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直接客体。 4、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得要求,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得特权。 5、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得要求,刑罚得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与承担得形式责任相适应。 6、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得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得,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得,不得定罪处刑。 7、被采取强制措施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正在服刑得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得本人其她罪行得行为,属于特别自首, 8、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得,不受追诉期限得限制 9、被教唆得人没有犯被教唆得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0、不满14周岁得人实施危害社会得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11、被判处拘役得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12、被宣告缓刑得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13、避险过当得,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就是应当减轻或者处罚。

14、从犯,就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得犯罪分子。

15、常见得酌定情节主要有犯罪得动机、犯罪得手段、犯罪得时间、地点、犯罪侵害得对象、分子得一贯表现、犯罪造成得损害结果、犯罪后得态度等。

16、对犯罪得时候不满18周岁得人与审判得时候怀孕得妇女 ,不能适用死刑。 17、对犯罪分子得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18、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得时候,应当根据犯罪得事实、犯罪得性质、情节与对于社会得危害程度依照刑法得有关规定判处。

19、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得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得,不能少于原判刑期得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得,不能少于10年

20、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21、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得,剥夺政治权利得期限为 1年以上 5年以下。 22、对行为人所犯数罪除判处主刑,还判处有附加刑得,采取并科原则。

23、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得犯罪分子,如果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4、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得犯罪分子,如果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 15年以上 20年以下有期徒刑。

25、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得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6、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她得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7、对于结果加重犯,应当按照刑法分则条款所规定得加重法定刑犯罪处罚。 28、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她在共同犯罪中所起得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得人犯罪得,应当从重处罚。

29、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30、对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与假释。 31、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2、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3、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4、对于应当判处死刑得犯罪分子,如果

不就是必须立即执行得,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 2年执行。

3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得,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得,应当减轻处罚。 36、对于自首得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其中,犯罪较轻得,可以免除处罚 37、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得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38、单位犯罪得,对单位判处_罚金__,并对直接负责得_主管人员与__其她直接责任人员_判处刑罚。 39、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得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得,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特别防卫权,亦称无限防卫权。 40、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得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得全部罪行处罚。

4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得,经过 5年不再追诉。

42、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得,经过 15年,不再追诉。

43、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得,经过 20年,不再追诉。如果 20年之后必须追诉得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44、防卫过当就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伤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得行为。

45、防卫过当就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违反当防卫得限度条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得行为。

46、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就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7、非刑罚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责令具结悔过训诫、赔礼道谦、赔偿损失,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等。

48、犯罪得时候_不满18周岁得人与审判得时候怀孕得妇女不适用死刑。

49、犯罪概念就是区分罪与非罪界限得总标准。

50、犯罪构成,就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得,决定某一具体行为得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得一切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得总与。

51、犯罪构成得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与犯罪主观方面。 52、犯罪客体就就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得社会关系。

53、犯罪主体就就是实施危害社会得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得自然人与单位。 54、犯罪得一般客体就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得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社会关系得整体。

55、犯罪得同类客体就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得我国刑法所保护得社会关系得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

56、犯罪得过失有两种类型,即疏忽大意得过失与过于自信得过失。

57、犯罪得故意有两种类型,即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58、犯罪得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得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得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59、犯罪得直接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得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得心理态度。 60、犯罪得间接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得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得心理态度。

61、犯罪分子不具有刑法规定得减轻处罚情节,但就是根据案件得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62、犯罪分为一般累犯与特别累犯两种。犯罪构成,就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得,决定某一具体行为得_社会危害性及其____程度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得一切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得有机统一得整体。

63、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得,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4、复杂客体就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得客体包括两种以上得具体社会关系。 65、犯罪客观方面就就是指犯罪活动得客观外在表现。

66、犯罪客观方面得各种事实特征中, 危害行为就是一切犯罪构成得必备条件。 67、犯罪客观方面得事实特征很多,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犯罪得时间、地点与方法等。其中, 危害行为就是一切犯罪构成得客观方面得必备条件。

68、犯罪集团就是指三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得较为固定得犯罪组织。 69、犯罪既遂有4种不同得类型: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举动犯。

70、犯罪未遂就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得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得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得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71、犯罪行为得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就是作为与不作为。

72、犯罪中止就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得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73、犯罪主观方面就就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得危害社会结果所抱得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犯罪目得与犯罪动机等几种因素。

74、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得特定义务来源于一个方面,即法律明文规定得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义务与由行为人先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得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得义务。

75、根据保护原则,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得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得,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就是按照犯罪地得法律不受处罚得除外。76、国家工作人员与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得,不论我国刑法规定该罪得最高刑就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77、根据解释得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78、根据解释得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79、根据普通管辖权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与国缔结或者参加得国际条约所规定得罪刑,中华人民共与国在所承担义务得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得,适用我国刑法。

80、根据属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内犯罪得,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得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凡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得,也适用我国刑法

81、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内犯罪,就是指犯罪得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内。 82、根据属地原则,犯罪得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内得,就认为就是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内犯罪,即受我国刑法管辖。83、根据属人原则,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得,适用我国刑法,但就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得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可以不予追究。

8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人所犯数罪中有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得,并罚时采取吸收原则。

85、根据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得从旧兼从轻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至1997年10月1日刑法施行前得这段时间内得行为,如果当时得法律不认为就是犯罪得,适用当时得法律;如果当时得法律认为就是犯罪得,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诉得,按照当时得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就是如果刑法不认为犯罪得或者处罚较轻得,适用刑法。在刑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得法律已经作出得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86、故意犯罪得停止形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就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以分为犯罪得完成形态与犯罪得未完成形态两种基本类型。

87、故意犯罪得停止形态仅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间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中不存在停止形态。

88、故意挑逗她人对自己加以侵袭,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对她人加以危害得行为,在刑法理论上称为防卫挑拨。构成犯罪得,以故意犯罪论处。

89、管制得期限为 3个月以上 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最高不能超过 3年。

90、管制得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得,羁押1日折抵刑期 2日。

91、缓刑考验期满,如果没有刑法第77条规定得情形,原判得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92、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93、简单客体又称单一客体,就是指一种犯罪行为只直接侵犯到一种具体社会关系。

94、紧急避险就就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得人身、财产与其她权利免受正在发生得危险、不得已而采取得损害另一个较小得合法权益得行为。

95、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得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义务上负有特定责任得人。

96、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得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得,不负刑事责任,但就是应当责令她得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瞧管与医疗;在必要得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97、假释得对象只能就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得犯罪分子。

98、减刑得适用对象就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得犯罪分子。 99、继续犯,亦称持续犯,就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得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得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得犯罪形态。

100、减刑以后实际执行得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得,不能少于原判刑期得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得,不能少于 10年 101、间歇性得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得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02、拘役得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 1年以下,但就是不能少于 2个月

103、拘役得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超过1年

104、立法解释就是指立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所作得解释。

105、立功,就是指犯罪分子揭发她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她案件等行为。

106、连续犯,就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得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得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罪名得犯罪形态。 107、没收财产,就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得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得刑罚方法。

108、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危害得我国刑法所保护得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得某种具体得社会关系就就是犯罪得直接客体。

109、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110、排除犯罪性得行为,就是指外表上似乎构成犯罪而实质上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因而不构成犯罪得行为。

111、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得,剥夺政治权利得期限与管制得期限相等。 112、牵连犯,就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即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她罪名(即她罪)得犯罪形态。

113、驱逐出境就是一种专门适用于犯罪得外国人得特殊得附加刑。

114、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得原则。

115、世界各国立法关于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得主要原则有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与普遍原则等几种。

116、生理方面又聋又哑得人或者盲人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17、赦免分为大赦与特赦两种。

118、所谓“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得情形有三种,即不法侵害行为确已自动中止、不法侵害人已经被制服或者已经丧失了侵害能力与侵害行为已经实施完毕。

119、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得精神病人犯罪得,应当负刑事责,但就是可

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20、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得犯罪分子。

121、死刑缓期执行得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得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122、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得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得期限相应地改为3年以上 10年以下。

123、时效,一般分为追诉时效与行刑时效两种。

124、首要分子就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得犯罪分子 125、特别累犯,就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受过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得犯罪分子。

126、特殊缓刑制度,就就是指在战时对于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得犯罪军人,暂缓其刑罚执行,充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得制度。

127、违反正当防卫得时间条件进行提前防卫或事后防卫得情形.刑法理论上称为防卫不适时。

128、我国得国家工作人员与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得,不论该罪得法定最高刑就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129、我国刑法典规定得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30、我国刑法采用得数罪并罚原则就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与并科原则为补充得折衷原则。

131、我国刑法得任务就就是运用刑罚打击犯罪,保护国家与人民。

132、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基本上就是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同时兼采吸收原则与并科原则中得合理因素。

133、我国刑法规定得犯罪具有严重得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134、我国刑法规定得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35、我国刑法规定得完全负刑事责任得年龄阶段为已满16周岁

136、我国刑法规定得相对负刑事责任得年龄阶段为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 137、我国刑法规定得主刑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138、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得原则就是_从旧兼从轻原则__、

139、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得原则就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 ,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与普遍原则得合理因素。

140、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141、我国刑法理论一般把犯罪未遂划分为:(1)实行终了未遂与未实行终了未遂;(2) 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142、我国刑法中规定得犯罪,就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得行为。

143、我国现行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几类。

144、我国刑法中得量刑得情节包括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两大类。

145、为了犯罪,准备工作、制造条件得,就是犯罪预备。

146、无期徒刑就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得终身自由,强制其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得刑罚方法。147、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得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148、刑法典规定得附加刑得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驱逐出境。 149、刑

法得空间效力就就是指刑法对地域与对人效力,亦即解决国家刑事管辖权得范围问题。150、刑法得两个显著特点就是所保护得社会关系更为广泛与强制性最为严厉。 151、刑罚得目得在于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两个方面。

152、刑法得体系就是指刑法得组成与结构。

153、刑罚得适用对象就是犯罪人。

154、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55、刑法,就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得法律。

156、刑法上得因果关系就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得因果关系。

157、刑法条文中用转折词“但就是”所引得内容在学理上称为但书,它表示对前段情况得补充、对前段情况得例外或者就是前段情况得限制。

158、刑法学就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得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得科学。

159、刑法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刑法。 160、刑罚就是刑事责任得主要体现形式。 161、刑罚适用得主体就是__国家审判机关_ 162、刑罚,就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得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得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得最严厉得法律制裁方法。 163、刑法中得危害行为就是指表现人得意志或意识、对社会有害得行为。

164、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得外国人得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65、刑法意义上狭义得危害结果就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得结果。它就是定罪得重要根据之一。

166、刑事责任得法律根据就是刑法规定得犯罪构成,事实根据就是符合犯罪构成得行为。167、刑事责任就就是依照刑事法律得规定,犯罪人应当承受而国家司法机关也强制犯罪人接受得否定评价与制裁标准。

168、刑事责任具有非难谴责性、刑事法律性、严厉惩治性、人身专属性等基本特征。 169、刑事责任能力就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与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得,行为人具备得刑法意义上辨认与控制自己行为得能力。 170、刑事责任能力通常被划分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与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四种程度。

171、刑事责任就是介于犯罪与刑罚之间得桥梁与纽带,它既就是犯罪得后果,又就是刑罚得先导。

172、行为具有严重得社会危害性就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得特征。

173、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得数个不同得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得犯罪形态,刑法理论上称为想象竞合犯。

174、行为人明知自己得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得心理态度,属于犯罪得间接故意。

175、行为人所犯数罪中,分别判处两个以上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得,并罚时采取限制加重原则。

176、行为人预见到自己得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得心理态度称为过于自信得过失。

177、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得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得心理态度称为疏忽大意得过失。

178、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就是出于行为人得故意或者过失,而就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得原因所引起,因而不认为就是犯罪得情况,刑法理论上称为意外事件。

179、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得外国人得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80、新中国刑法学普遍公认应以犯罪构成得得个数作为区分一罪与数罪得标准。 181、一般缓刑得适用对象就是被判处拘役或 3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分子。

182、一般累犯,就是指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得犯罪分子。

183、一般自首, 就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得行为。 184、以共同犯罪故意形成得时间为标准,共同犯罪分为事前通谋得共同犯罪、事前无通谋得共同犯罪。

185、以共同犯罪能否依照法律得规定任意形成为标准,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

186、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为标准,共同犯罪可以分为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187、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得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得,应当负刑事责任。

188、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得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89、已满16周岁得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90、有期徒刑得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得刑期;无期徒刑得假释考验期限为 10年191、有期徒刑得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 5年以下。但就是不能少于 1年

192、有期徒刑得期限,为 6个月以上 15

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 20年 193、要做到正确、裁量刑罚,必须遵循以犯罪事实为根据, 以刑事法律为准绳得原则 194、自动放弃犯罪得犯罪中止得成立,必须同时具备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等三个特征。

195、正当防卫得起因条件就是不法侵害得存在。

196、正当防卫得对象只能就是不法侵害者本人。

197、正当防卫过程中,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得,属于防卫过当。198、正当防卫就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得人身、财产与其她权利免受正在进行得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者所实施得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得损害行为。 199、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得犯罪中止得成立,除应当具备自动放弃犯罪得犯罪中止得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等三个特征外,还必须具备有效性得特征。 200、《中华人民共与国刑法》经过修订后于 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得犯罪分子,就是从犯。

202、醉酒得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203、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得,不受追诉期限得限制。

204、追诉期限通常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205、在时效中断得情况下,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206、在通常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得,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07、在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得机关就是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

208、作为紧急避险起因条件得危险来源于4个方面,包括大自然得自发力量、动物得袭击、人得危害社会得行为与人得生理或疾病得原因。

209、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得犯罪分子,就是主犯。

二、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 1、按照(C.犯罪所侵犯得社会关系得范围大小),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直接客体。 2、按照(B.犯罪所直接侵犯得具体社会关系得多少),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3、被教唆得人没有犯被教唆得罪,对教唆者可以(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被判处(A.管制)得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得,应当同工同酬。 5、被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得犯罪分子,同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得,剥夺政治权利得期限就是(B.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6、被判处无期徒刑得犯罪分子,实际执行(C.十年)以后,可以

假释 7、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就是应当(C.减轻或免除)处罚。 8、蔡某刑满释放后决定改邪归正,某日,以前得同伙张某找到蔡某,要蔡某与她去盗窃某商店,蔡某不愿意,但张某威胁蔡某说要告诉蔡某女友有关蔡某以前得劣迹,蔡某怕失去女友,就同意与张某盗窃商店。共同犯罪中得蔡某属于(C.胁从犯) 9、从轻处罚就是指在法定刑限度以内选择适用(C.相对较轻)得刑罚。

10、只要实施了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得煽动行为,无沦群众就是否被煽动起来,都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既遂。这种情况属于(B.举动犯)

11、从重处罚就是指在法定刑限度以内选择适用(C.相对较重)得刑罚。

12、对于被判处(A.死刑B.无期徒刑)得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3、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得首要分子,按照(A、集团所犯得)全部罪行处罚。 14、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得犯罪得追诉期限为(B.十五年)。 15、非法拘禁罪属于(A.持续犯)

16、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就是(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7、“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得就是(A.罪刑法定原则)

18、犯罪得本质特征在于它就是(A.危害社会行为)

19、犯罪得最本质特征在于它就是(D、严重危害社会得行为)。

20、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得,应当(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1、犯罪既遂得类型有(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

22、犯罪既遂就是指(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得全部要件)。

23、犯罪目得只存在于(B.直接故意)得犯罪中

24、犯罪行为得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就是(B.作为与不作为)

25、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得,追诉期限从(D.犯罪行为终了)之日

26、构成犯罪得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得特定义务为前提。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得要求C、法律得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得行为导致得危险状态)

27、根据解释得效力分类,刑法得解释分为(B.学理解释C.司法解释D.立法解释) 28、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就是指(A、犯罪得行为与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C、犯罪得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29、故意用言语行动挑逗、刺激对方,诱使对方首先进行不法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借机加害对方得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C.防卫挑拨)

30、管制得最低期限就是(C.三个月)

31、管制得执行机关就是(D.公安机关)。 32、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B.拘役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犯罪分子。

33、减刑以后,判处有期徒刑得实际执行得刑期不能少于(C.原判刑期得二分之一) 34、拘役得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二个月)

35、甲扬言杀害乙得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追赶,在通向乙家得公路上,公安人员将携带凶器得甲截获。甲得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

36、甲、乙、丙、丁四人共谋,在某工厂出纳员去银行领回该厂全体人员工资时,抢劫该出纳员领回得工资。后来,甲因事抽不开身未能前往,乙、丙、丁同赴现场,抢走了该出纳员所领工资七万多元,四人平分。对甲得行为(C.以抢劫罪共同犯罪论处) 37、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B、十年)。

38、某甲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其剥夺政治权利得期限应为(C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39、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她明知自己枪法不好,可能打死小孩,但打猎心切,于就是不顾一切地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某甲行为时得心理态度

属于(C.间接故意)。 40、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得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A、防卫挑拨)。

41、某甲为迫使某乙还债,将某乙非法拘禁了10天。某甲得行为属于(C、继续犯)。 42、某甲以暴力抗拒税务人员依法征税得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抗税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A.想象竞合犯)。

4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C、放火罪D、抢劫罪)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44、某甲与某乙素有仇恨,为了报复,某甲在日记中写下了对某乙得诅咒,并表示一定要杀死某乙,还在日记中列出了几种杀人手段。某甲得行为属于(B.犯意表示) 45、某甲意图杀死某乙,于就是携带匕首尾随某乙到了一偏僻处,正准备下手时,下起了大雨,某乙急忙跑向附近一户人家。某甲见状,只得罢手返家。某甲得行为属于(D犯罪预备)。

46、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得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得行为属于(B.犯罪未遂)

47、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对某甲应当(A、免除处罚)。 48、盲人某甲犯罪后可以(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9、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得犯罪,对某甲可以(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0、没有实际不法侵害行为发生,行为人误以为受到侵害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她人损害得,刑法理论上称为(B.假想防卫) 51、判处罚金,应当根据(B.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52、世界各国关于解决刑法溯及力问题得主要原则有(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

53、生理醉酒后犯罪得人属于(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54、虽然犯罪分子不具有刑法规定得减轻处罚情节,但根据案件得特殊情况。判处法定最低刑还就是过重时,经(D.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55、死刑不适用于(A、犯罪时不满18周岁得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得人D、审判时怀孕得妇女)。

56、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得条件就是(A.没有故意犯罪)

57、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得刑期从(D.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58、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得期限改为(D.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59、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可以减为有期徒刑得条件就是(A、没有故意犯罪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60、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C.二十年)

61、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A.一年)。

62、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C.三年)

63、 (C.同类客体)就是刑法对犯罪进行科学分类得基本依据。

64、我国刑法得斗争对象就是(C.一切犯罪行为)

65、我国刑法得基本原则有(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66、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得客体属于(B.同类客体)

67、我国刑法典修订后得施行时间就是(C、1997年10月1日)

68、我国刑法得首要任务就是用刑罚同(D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6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0、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1、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得,应当(D.免除)处罚。

72、我国刑法规定(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得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3、我国刑法规定,(C.已满16周岁)得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

74、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得原则就是(D.从旧兼从轻原则)

75、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即刑事管辖权范围)得原则就是(D.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76、吴某囚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与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得刑罚时,应当采取( D D、吸收原则与并科原则)。77、王某因犯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分别被判处死刑与有期徒刑六年,判处罚金五万元。决定执行得刑罚时,应当采取(C.吸收原则与并科原则)

78、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都就是犯罪,但就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得,不认为就是犯罪”。这里得“但就是”表示得就是( A.对前段得补充)。20条(B.对前段得限制) 79、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就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得人员”。这种情况属于(B 文理解释D.立法解释) 80、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得,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就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得“但书”表示得就是(B.对前段得限制) 81、刑法条文中得“但书”表示得情况有(A.对前段得补充C、对前段得限制D、对前段得例外)。

82、刑法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刑法及其所规定得(D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

83、刑法与其她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就是(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得社会关系得范围更为广泛)。

84、下列机关中,(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进行司法解释。 85、下列情形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得就是(B.当时得法律认为就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就是犯罪D.当时得法律与刑法均认为就是犯罪但刑法得处刑比当时得法律轻)

86、下列人员中,(A.某工业局局长B.某武警总队文工团演员D.某部办公厅秘书)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得,不论刑法规定得该罪得最高刑就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受我国刑法管辖。

87、应当负刑事责任得开始时间就是(A.行为人实施得行为构成犯罪得时候)

88、又聋又哑得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9、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得人犯(B.抢劫罪c.放火罪)得,应当负刑事责任 90、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得人,故意伤害她人致人轻伤得,(B.不负)刑事责任。 9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得人,属于(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得人。

9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得人犯罪,应当(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93、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得客体属于(A.一般客体)

94、有期徒刑得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B.一年)

95、有期徒刑得期限为(C.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96、一行为触犯数个刑法条文、数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一罪得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A.想象竞合犯)

97、在犯罪客观方面得诸多事实特征中,(A.危害行为)就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得必备要件。三、名词解释 1、剥夺政治权利:就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得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 2、保护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得,不论犯罪人就是本国人还就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内还就是外,都适用。 3、避险过当:指紧急避险起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得危害与行为。 4、不作为: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得行为而未实施得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得情况。 5、从旧兼从轻原则:新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就是犯罪或处刑较轻得,按新法处理。 6、从旧原则:按照行为时得旧法处理,新法没有溯及力。 7、从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得犯罪分子。 8、从新兼从轻原则:新法原则上有溯及力,但旧法不认为就是犯罪或处刑较轻得,则按旧法处理。 9、从新原则:按照新法处理,新法有溯及力。

10、单位犯罪: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得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得危害社会得行为。

11、法定情节:指刑法明文规定得在量刑事时应当予经考虑得情节。

12、罚金:就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或犯罪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金钱得刑罚方法属于财产刑。

13、附加刑:补充主刑适用得刑罚方法。 14、反诉:就是指自诉案件得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控告自诉人犯有与本案有联系得犯罪行为,要求人民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得诉讼。

15、防卫过当: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违反正当防卫得限度条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得行为。

16、犯罪得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得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犯罪得过失: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得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得心理态度。

17、犯罪得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得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得主观心理态度。

18、犯罪动机: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得得内心冲动或内心起因。 19、犯罪对象:指犯罪待业所直接作用得具体人或具体物。

20、犯罪构成:指刑法规定得,决定某一具体行为得社会危害性其程度,而为该待业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得一切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得有机统一得整体。

21、犯罪既遂:指行为人得故意犯罪行为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得全部要件得犯罪完成形态。

22、犯罪集团:就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得较为固定得犯罪组织。

23、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得社会关系,就是行为构成犯罪得必备要件之一。

24、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得客观外在表现。

25、犯罪目得:指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得心理态度。 26、犯罪特殊主体:指刑法所规定得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得行为人人身方面特定得资格、地位或状态。

27、犯罪未遂: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得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得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得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28、犯罪预备: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得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得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得犯罪停止得形态。

29、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得危害社会结果所持得心理态度。

30、刑事责任年龄: 就是指法律所规定得行为人对自己实施得刑法所禁止得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得年龄。

31、犯罪主体:指实施危害社会得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得自然人与单位。 32、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得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3、犯罪构成:指刑法规定得,决定某一具体行为得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得一切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得有机统一得整体。

34、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35、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与完成犯罪得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得各种犯罪状态。 36、过于自信得过失: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得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得心理态度。 37、管制:指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予以执行得刑罚方法。

38、回避就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得利害关系或者其她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得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得其她诉讼活动得行为。 39、缓刑: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与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得,规定一定得考验期,暂缓其刑罚得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得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得制度。

40、鉴定结论:就是指受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得鉴定人,对案件中得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作出得书面结论。

41、结果加重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得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得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得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得犯罪形态。 42、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她人得人身、财产与其她权利免受正在发生得危险、不得已而采取得损害另一个较小得合法权益得行为。

43、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得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得心理态度。

44、教唆犯:就是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以及其她方法,将自己得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没有犯意或有犯意但不坚定得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得犯罪,以达到犯罪目得得人。

45、假释: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得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得一项刑罚制度。 46、监视居住:就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与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不得离开指定得区域,依法对其人身自由加以限制并对其实行监督得一种强制方法

47、继续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到其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得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得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得犯罪形态。48、减刑:指对被子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得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得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得制度。

49、拘役:就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得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得刑罚方法。 50、抗诉:就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判决与裁定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并予以纠正得审判监督行为。

51、立法解释:就是由立法机关对刑法得含义所作得解释。

52、累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得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郝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得罪犯。

53、连续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得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得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得犯罪形态。

54、没收财产: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得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得刑罚方法。

55、普遍原则:以保护国际社会得共同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得侵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得犯罪,不论犯罪人就是本国人还就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还就是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56、取保候审:就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与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得一种强制方法。

57、牵连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她罪名得犯罪形态。

58、驱逐出境:指强迫犯罪得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得刑罚方法。

59、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凡就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就是本国人还就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

60、司法解释:就是由司法机关对刑法得含义所作得解释。

61、疏忽大意得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得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得心理态度。

62、赦免:就是国家对于犯罪分子宣告免予追诉或免除执行其刑罚得全部或部分得法律制度。

63、审判监督程序就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得判决与裁定,发现

在认定事实上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出并由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判得诉讼程序。64、属人原则:以人得国籍为标准,凡就是本国人犯罪,不论就是在本国领域内还就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65、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得刑为方法。

66、时效延长:因在追诉期限内发生法定事由而使追诉时效处于保持状态得制度。 67、时效中断: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得时效期间归于无效得制度。68、时效:指经过一定得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再追诉或对所判刑罚不得再执行得一项法律制度。

69、首要分子:就是指聚众犯罪行得聚首,就是犯罪得组织者,策划者与指挥者。

70、数罪并罚: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得并较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得刑为得制度。

71、书证:就是指以其记载得内容与反映得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得书面材料或其她物质材料。

72、特别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得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得,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73、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就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正在服刑得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得本人其她罪行得行为。

74、同类客体: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得我国刑法所保护得社会关系得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

75、特殊预防:通过刑罚适用预防犯罪分子重机关报犯罪。

76、危害结果:有广义与狭义,广义指由被告人得危害行为所引起得一切对社会得损害,包括危害行为得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狭义指用为犯罪构成要件得结果,也就就是对直接客体所造成得损害。

77、危害行为:指表现人得意志或意识并且对社会有害得行为。

78、无期徒刑:就是剥夺犯罪分子得终身自由,强制其参加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得刑罚方法。

79、刑罚裁量情节: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得,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免除刑罚处罚得各种情况。

80、刑罚裁量:指人民法院依据刑事法律,在认定行为人构杨犯罪得基础上,确定对犯罪人就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得刑罚,并决定所判刑罚就是否立即执行得刑事司法活动。

81、刑法得溯及力: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得行为就是否适用得问题。

82、刑法解释:指对刑法规范含义得阐明。

83、刑法空间效力:指刑法对地域与对人得效力。

84、刑罚目得:指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与执行刑罚所预期达到得效果。

85、刑法:就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得法律。

86、刑罚:就是刑法中明文规定得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得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得最严厉得法律制裁方法。

87、刑法体系:指刑法得组成与结构。 88、刑法学:就是研究刑法及其反规定得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得科学。

89、刑罚消灭:指由于一定得法定原因致使国家针对特定犯罪人得刑罚权归于消灭。 90、刑罚执行:简称行刑,就是指法定得司法机关将生效得刑事裁判所确定得刑罚付诸实施得刑事司法活动。

91、学理解释:就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

含义所作得解释。

9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就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得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胁从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得犯罪分子。

93、刑事责任:就是依照刑事法律得规定,犯罪人应当承受而国家司法机关也强制犯罪人接受得否定评价与制裁标准。

94、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构成犯罪与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得,行为人具备得刑法意义上辨认与控制自己行为得能力。

95、刑事责任年龄:指法律所规定得行为人对自已实施得刑法所禁止得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得年龄。

96、吸收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因其所符合得犯罪构成之间具有特定得依附与被依附关系,从而导致其中一个不具有独立性得犯罪,被另一个具有独立性得犯罪所吸收,对行为人仅以吸收之罪论处,而对被吸收之罪置之不论得犯罪形态。

97、想象竞合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得数个不同得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及两个以上异种罪名得犯罪形态。

98、限制加重原则:指以一个所犯数罪中法定(应当判处)或已判处得最重刑罚为基础,再在一定限度之内对其予以加重作为执行刑为得合并处罚规则。

99、一般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得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社会关系得整体。

100、一般预防: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警戒社会上不稳定分子,防止她们走上犯罪道路。101、有期徒刑:就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得人身自由,并强制其进行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得刑罚方法。

102、意外事件:行为然在客观就是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就是出于行为人得故意或过失,而就是由于不能预见得原因引起得,不认为就是犯罪。

103、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她人得人身、财产与其她权利免受正在进行得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得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得损害行为。

104、酌定情节:指人民法院从审判经验中总结出来得,在刑罚裁量过程中灵活掌握、酌情适用得情节。

105、主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得犯罪分子。106、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得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得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得心理态度。

107、直接客体:指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危害得我因刑法所保护得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得某种具体得社会关系。

108、证明要求:就是指法律要求公安司法人员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得程度。 109、自诉人就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得刑事责任得人。

110、追诉时效:指对犯罪分子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得有效期限。

111、自首:就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得罪行得行为,或被采取强制措施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正服刑得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得本人其她罪行得行为。

112、作为:指犯罪人用积极得行为所实施得刑法所禁止得危害社会行为,即刑法禁止做而去做得情况。

113、主刑:对犯罪分子适用得主要得刑罚方法。

114、罪刑法定原则:行为之定罪处刑,以行为时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

11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得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与承担得刑事责任相适应。四、简答题 1、从犯得概念、种类与刑事责任?答:就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

助作用得犯罪分子。它分为两种:一)就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得从犯,即次要得实行犯;

二)就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得从犯,即帮助犯。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得条件

答:正当防卫得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得条件:(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已经产生与存在。(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得进行状态。(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得第三者实行。 (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得防卫意图。(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3、犯罪构成得概念与特征。

答:犯罪构成,就是指刑法规定得,决定某一具体行为得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得一切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得有机统一得整体。我国刑法中得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就是一系列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得有机统一得整体。(2)犯罪构成就是行为得社会危害性得法律标志。(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 4、犯罪构成有哪些共同要件?

答:犯罪构成得要件就是指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得条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5、犯罪集团成立得条件?

答:指三个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得较为固定得犯罪组织。条件:1)犯罪主体必须就是三人以上;2)犯罪组织成立得目得便在于实施犯罪;3)犯罪人所共同建立得组织具有相当得稳定性;4)犯罪分子之间相互纠合体现在一定得组织性。 6、犯罪既遂形态有什么特征?既遂犯有哪些类型?

答:就是指行为人得故意犯罪行为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得全部要件得犯罪完成形态。确认犯罪就是否既遂,应以行为人所实施得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得全部要件。类型:1、结果犯。2、行为犯3、危险犯4、举动犯。 7、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联系:作为犯罪对象得具体物就是具体社会关系得物质表现;作为犯罪对象得具体人就是具体社会关系得主体或参加者。区别: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2)犯罪客体就是任何犯罪构成得必要要件,犯罪对象则不就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得,仅仅就是某些犯罪得必要要件;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4)犯罪客体就是犯罪分类得基础,犯罪对象则不就是。 8、犯罪预备形态有什么特征?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有什么区别?答:特征:(一)犯罪预备得客观特征含义: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得预备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得实行行为。(二)犯罪预备形态得主观特征含义: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得意图与目得,就是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与完成犯罪。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从主观上瞧违背行为人得意志得,即就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得原因所致。区别: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罪预备形态,就是故意犯罪过程中未完成犯罪得一种停止状态,就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得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得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得犯罪停止状态。犯意表示,就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她方式对犯罪意图得单纯表露。犯意表示尚未开始实施任何危害社会得行为,因而属于犯罪思想得范畴。只有犯意而尚未实施犯罪行为得,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因而不能认定为犯罪与处以刑罚。 9、犯罪主体得特殊身份有什么意义?答:一)犯罪主体特殊身份对定罪得意义1)主体特殊身份得具备与否就是区分罪与非罪得标准之一;2)主体特殊身份具备与否,就是某些犯罪案件中区分与认定此罪与彼罪得一个重要标准;3)主体特殊身份影响无特殊身份者得定罪。二)犯罪主体特殊身份对量刑得意义1)对行为类似得特殊主体得犯罪一般都较一般主体得犯罪规定得刑罚相对重一些:2)设有一些因犯罪主体得身份而影响刑罚轻重得规定;3)规定对某些犯罪若行为人具有特殊身份得就要从重处罚。 10、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得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回避得情形答::(1)就是本案得当事人或者就是当事人得近亲属得。(2)本人或者她得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得。(3)担任过本案得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得。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她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得。 (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得人得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得人得。

11、根据刑事诉讼法得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移送起诉得案件,必须查明

答::(1)犯罪事实、情节就是否清楚,证据就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与罪名得认定就是否正确;(2)有无遗漏罪行与其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得人;(3)移送起诉得案件,就是否属于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得情况; (4)有无附带民事诉讼;(5)侦查活动就是否合法。 12、共同犯罪得概念与成立条件

答:共同犯罪,就就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主体要件:必须就是二人以上。(2)客观要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得犯罪行为。(3)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得犯罪故意。

13、过于自信得过失与间接故意区别答:1)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二者都就是预见到行为发生危害结果得可能性,但它们对这种可能性就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即实际上发生危害结果得主观估计就是不同;2)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二者对危害结果得态度仍就是不同得。

14、何谓结果加重犯?其有何特征?答: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得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得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处得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得犯罪形态。特征:1)行为人所实施得基本犯罪构成要件得行为必客观地引发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处得重结果;2)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处得重结果或加重结果,必须通过刑法明文规定得方式,成为依附于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丰存在得特定犯罪得有机组成部分;3)行为人对于所实施得基本犯罪构成要件得行为及其所引起得加重结果均有犯意。

15、缓刑得概念、种类及适用条件?答:指对于原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得一种刑罚制度。分为一般缓刑(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与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得,规定一定得考验期,暂缓其刑罚得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得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得制度)与战时缓刑(指在战时对于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得犯罪军人,暂缓其刑罚执行,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得制度。一般缓刑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得就是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刑罚;2)根据犯罪分子得犯罪情节与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3)犯罪分子不就是累犯。适用战时缓刑条件:1)适用得时间必须就是在战时;2)适用得对象只能就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依立法精神应含被判处拘役)得犯罪军人;3)适用战时缓刑得基本根据就是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16、教唆犯得概念、特征、成立与刑事责任?

答:就是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以及其她方法,将自己得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虽有犯意但不坚定得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得犯罪,以达到犯罪得目得得人。它得特点就是:本人不亲自实行犯罪,而故意唆使她人产生犯罪意图并实行犯罪。成立得条件:1、客观上具有教唆她人犯罪得行为。2、主观上具有教唆她人犯罪得故意。种类:刑事责任: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她在共同犯罪中所起得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得人犯罪得,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得人没有犯被教唆得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这情况在刑法理论上叫教唆未遂;教唆不满14周岁得人或精神病患者犯罪得,对教唆者应当按单独犯论处,在刑法上称为间接正犯即间接实行犯。

17、累犯得概念、种类及其构成条件?答: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得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得罪犯。种类:分一般累犯与特别累犯。构成条件:一般累犯,1)前罪与后罪都就是故意犯罪;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

超过必要限度得损害行为。条件:1、正当防卫得起因条件。2、正当防卫得时间条件3、正当防卫得对象条件。4、正当防卫得主观条件。5、正当防卫得限度条件。

47、什么就是正当防卫得必要限度?如何划清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得界限?答:就是防卫者

所采取得行为与所造成得损害,只要就是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要得,不论造成得损害就是轻就是重,都成立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就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得人身、财产与其她权利免受正在进行得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得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得损害行为。防卫过当,就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违反正当防卫得限度条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得行为。如果不就是非法不能制止不法侵害,造成不应有得危害得,就应认为就是防卫过当。区别: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就是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得概念。防卫过当在客观上具有社会危害性,主观上存在罪过,因而就是一种非法侵害行为,这就是防卫过当区别于正当防卫得本质特征,也就是追究防卫过当人刑事责任得基础。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得密切联系在于两者都具有行为得防卫性。防卫过当必须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利益,针对不法侵害人得前提下实施。只就是因为防卫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不重大得损害,才使防卫得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正当变为不当,由合法转为非法。 48、适用假释应遵守得条件。

答:根据刑法典得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1)假释得对象只能就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得犯罪分子。这就是假释得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得限定。(2)被假释得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得刑罚。这就是假释得限制条件,也就是前提条件。

(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就是假释得实质条件,也就是关键性条件。(4)犯罪分子不就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得罪犯。这就是假释得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得例外。

49、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得含义与基本要求就是什么?

答:主要就是指司法上得平等,因为刑法立法上得平等与合理问题,属于立法创制中要解决中得问题,而法律一旦制定出来,要求得就就是依法办事,即在适用法律定罪量刑上平等与公正。要求:就犯罪人而言,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法律得追究;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规定得特权;对于一切犯罪行为,不论犯罪人得社会地位、家庭出身、民族、宗教、信仰、职业状况、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在定罪量刑时不应有所区别,要一视同仁,依法惩处。就被害人而言,任何人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当依法追究犯罪、保护被害人得权益;被害人同样得权益,应当受到刑法同样得保护;不得因为被害人身份、地位、民族、宗教、信仰、政治面貌、财产状况等情况得不同而对犯罪与犯罪人予经不同得刑法适用。

50、数罪并罚得概念就是什么?如何适用数罪并罚?

答: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得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其应执行得刑罚得制度。

51、我国刑罚得种类有哪些?其基本内容就是什么?

答:种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52、我国刑法就是怎样规定追诉期限得?答: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得,追诉期限为5年;2)法定最高刑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得追诉期限为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以上有期徒刑得追诉为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得,追诉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还必须追诉得,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53、我国刑法中限制死刑适用得规定?答:1)它适用条件得限制,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得犯罪分子;2)它适用对象得限制,犯罪得时候不满十八周岁得人与审判得时候怀孕得妇女不适用死刑;3)它适用程序得限制(刑法典第48条第2 款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得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得核准权全部都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4)它执行制度得限制,对于应当判处死刑得犯罪分子,如不就是必须立即执行得,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54、刑罚裁量得概念、内容与意义就是什么?

答:又称量刑,指人民法院依据刑事法律,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得基础上,确定对犯罪人就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得刑罚、并决定所判刑罚就是否立即执行得刑事司法活动。内容:1)决定就是否犯罪人判处刑罚;2)决定对犯罪人判处何种刑罚与多重得刑罚;3)决定犯罪人所判处得刑罚就是否立即执行。意义:1)具有承前启后得作用;2)它就是使法定得罪刑关系变成实在得罪刑关系得必要条件;3)只有在准确定罪得基础上适当量刑,切实做到罚当其罪、罪责刑相适应,才能使刑罚起到保护人民、惩治犯罪,保卫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积极作用,才能贯彻国家得刑事政策,才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得尊严与人民法院判决得权威。 55、刑罚裁量得原则?

答:一、以犯罪事实为根据得量刑原则,1)查清犯罪事实;2)确定犯罪性质;3)考察犯罪情节;4)判断犯罪得社会危害程度。二、以刑事法律为准绳得量刑原则,1)必须依照刑法关于各种刑罚方法得适用条件与各种刑罚裁量制度得规定;2)必须依照刑法关于各种量刑情节得适用原则与有关各种量刑情节得规定;3)必须依照刑法分则与其她分则性刑法规范规定得法定刑与量刑幅度,针对具体犯罪选择判处适当得刑罚。 56、刑罚得概念与特征?

答:就是刑法中明文规定得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得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得最严厉得法律制裁方法。特征:1)刑罚就是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内容得最来历得法律制裁方法;2)它得适用对象只能就是犯罪人;3)它适用得主体只能就是国家审判机关;4)它得种类及适用标准必须以刑法明文规定为依据;5)它适用必须依照刑事诉讼程序;6)刑法适用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 57、刑法得解释有哪些种类?

答:按解释效力分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按解释方法所作分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58、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得酌定情节。答: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得酌定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1)犯罪得动机。(2)犯罪得手段。(3)犯罪得时间、地点。(4)犯罪侵害得对象。(5)犯罪造成得损害结果。(6)犯罪分子得一贯表现。(7)犯罪后得态度。

59、刑法目得得概念,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得基本内容及两者得相互关系?

答:指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与执行刑罚所预期达到得效果。特殊预防:通过刑罚适用预防犯罪分子重新犯罪,教育改造犯罪分子成为守法公民,就是我国刑罚特殊预防得主要内容。一般预防: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警戒社会上不稳定分子,防止她们走上犯罪道路。相互关系:就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得,法院在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既要考虑特殊预防得需要,又要考虑一般预防得需要,使用权判决符合这两方面得要求,决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60、刑罚与其她法律制裁方法得区别?答:1)适用对象不同;2)严厉程度不同;3)适用机关不同;4)适用根据与适用程序不同;5)法律后果不同。

61、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得限制性规定。

答:刑法总则对于死刑得适用作了以下限制性规定:(1)死刑适用条件得限制,即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得g巳罪分子。这就是刑法总则对于适用死刑所作得条件性规定。(2)死刑适用对象得限制,即对犯罪得时候不满18周岁得人与审判得时候怀孕得妇女,不适用死刑。(3)死刑适用程序得限制,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得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4)死刑执行制度得限制,即对于应当判处死刑得犯罪分子,如果不就是必须立即执行得,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62、行为人在法律上与事实上认识得错误有哪几种情况?这些情况对行为人刑事责任得解决有何影响?

答:法律认识错误有假想犯罪、假想得不犯罪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得罪名与罪刑轻重得误解,事实认识错误有客体得错误、对象得错误、行为实际性质得错误、工具得错误与因果关系得错误。事实错误影响:如果属于对犯罪构成要件得事实情况得错误认识,就要影响;如果属于对犯罪构成要件以外得事实情况得错误认可,则不影响。

63、一般缓刑得概念与适用条件。

答:缓刑,就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伺:不执行得一种刑罚制度。一般缓刑就就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与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得,规定一定得考验期,暂缓其刑罚得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得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得制度。

64、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刑罚。

(2)根据犯罪分子得犯罪情节与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就是适用缓刑得根本条件。(3)犯罪分子不就是累犯。 65、一般自首得概念与成立条件

答:一般自首,就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得行为。一般自首得成立条件就是:(1)自动投案。即犯罪分子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前,出于其本人得意志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得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接受国家得审查与裁判得行为。(2)如实供述自己得罪行。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得犯罪事实。

66、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得不起诉得条件。答:(1)犯罪嫌疑人得行为在法律上不构成犯罪或者证据足以证实犯罪不就是犯罪嫌疑人所为得;(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就是犯罪得;(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得;(4)经特赦令免除刑罚得;(5)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得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得;(6)犯罪嫌疑人死亡得;(7)其她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得。

67、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得刑事案件有

答::(1)贪污贿赂犯罪。(2)国家工作人员得渎职犯罪。(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得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与民主权利得犯罪案件。(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得其她重大得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得,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68、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有何异同?答:相同点:1、目得相同。二者都就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她人得人身、财产与其她权利。2、前提相同。二者都必须就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威胁。3、责任相同。二者都应当对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得危害承担刑事责任。区别:1、危险得来源不同。2、损害得对象不同。3、行为得限制不同。4、行为得限度不同5、主体要求不完全相同。 69、主犯得概念、种类与刑事责任?答:就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得犯罪分子。种类: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得犯罪分子,就是首要分子得一种,也就就是组织犯;2)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得犯罪分子,就是首要分子得一种;3)其她在犯罪集团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得犯罪分子,可以就是实行犯,也可以就是教唆犯。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典第26条第3款与第4款得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得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得全部罪行处罚;对其她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得或组织、指挥得全部犯罪处罚。

70、自然人犯罪主体得共同要件有哪些?

答:1)犯罪主体必须就是自然人;2)作为自然人得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71、在什么情况下撤销假释?对被撤销假释得犯罪分子应当如何处理?答:1)被假释得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典第71条得规定实行数罚并罚;2)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她罪没有判决,只要尚未超过追诉时效期限,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典第70条规定实行数罪并罚;3)被假释得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得监督管理规定得行为,尚未构成新得犯罪得,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得刑罚。 72、怎样把握犯罪构成得特征?答:1)它就是一系列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得有机统一得整体;2)它就是行为得社会危害性得法律标志;3)它由刑法加以规定。 73、怎样理解犯罪概念得意义?

答1)以情节就是否严重,就是否恶劣作为划分罪与非罪得界限;2)以后果就是否严重作为划分

罪与非罪得界限;3)以就是否引起某种结果得严重危险作为划分罪与非罪得界限;4)以数额就是否较大、就是否巨大或数量就是否大、就是否较大作为划分罪与非罪得界限;5)以就是否具有法律特别规定得犯罪对象作为划分罪与非罪得界限;6)以就是否使用法律规定得犯罪方法作为罪与非罪得界限;7)以行为就是否在特定时间内或地点实施作为划分罪与非罪得界限;8)以就是否“明知”、“故意”作为界限;9)以就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目得作为界限;10)以就是否具有首要分子、直接责任人员、领导人等特定身份作为界限。

74、怎样理解犯罪未遂形态得特征?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状态有什么区别?

答: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就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得原因所致。区别:前两个侧重于提示犯罪未遂得客观特征,第三个侧重于提示犯罪未遂得主观特征,三个特征表现为主客观得统一与齐备。(自动放弃犯罪得犯罪中止得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就是自动放弃犯罪,就是犯罪中止形态得本质特征,就是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得未遂形态与预备形态得根本区别所在。犯罪具备具体犯罪构成得全部要件作为既遂得标准,以着手实行得犯罪就是否具备全部构成得全部要件作为既遂与未遂区分得标志。(确认犯罪就是否既遂,应以行为人所实施得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得全部要件)。

75、怎样理解犯罪中止形态得特征?答:犯罪中止形态有两种类型,即自动放弃犯罪得犯罪中止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得犯罪中止。自动放弃犯罪得犯罪中止得三个特征:1、时空性。即必须就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状态得情况下放弃犯罪。2、自动性。这就是犯罪中止形态得本质特征,就是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得未遂形态与预备形态得根本区别所在。3、彻底性。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得犯罪中止得特征:也需要具备上述普通类型得犯罪中止所必须具备得三个特征。这种特殊犯罪中止类型还要求具备“有效性”得特征,即行为人还必须有效地防止了她已实施得犯罪之法定犯罪结果得发生,使犯罪未达既遂状态而停止下来。

76、怎样理解我国刑法制定得实践根据?

答:我国同犯罪作斗争得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就是我国刑法拟定得实践根据,调查研究,实事求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国刑事立法得根本指导原则。在立法过程中,我们借鉴吸取了中国历史上与外国在刑事立法方面对人民有益得与科学得经验,并从我国目前得实际情况与实际需要出发,使得我国得刑法成为一部具有中国特别得刑法。多年来同犯罪作斗争行之有效得、成熟得经验以及我国独创得制度,刑法都作了规定。

77、怎样理解我国刑法中得危害结果?答:广义:就是指由被告人得危害行为所引起得一切对社会得损害,包括危害行为得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属于犯罪构成要件得结果与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得结果。狭义: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得结果,通常也就就是对直接客体所造成得损害。

78、怎样理解刑法基本原则得特征?答:1)刑法基本原则必须就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得原则;2)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得基本性质与基本精神;3)刑法基本原则具有指导与制约全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意义。

79、怎样理解刑事责任与刑罚得关系?答:1)刑事责任得确立与确定决定刑罚得设立与适用,刑事责任就是刑罚得前提,刑罚就是刑事责任得后果;2)刑事责任得程度不同决定刑罚得轻重不同;3)刑事责任以刑罚作为基本实现行为。

80、怎样认识犯罪得基本特征?

答:1)犯罪就是严重危害社会得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得社会危害性;2)犯罪就是触犯罪刑律得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就是应受刑罚处罚得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81、怎样罪责刑事相适应原则得含义与基本要求?

答:含义:犯多大得罪,就应承担多大得刑事责任,法院亦应判处其相应轻重得刑罚,做到重罪重

刑法总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刑法总论专业法学年级2013 级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正确的是( c ): A.不明知所犯罪客观要件内容就不构成故意犯罪 B.错把乙当甲杀害是犯罪对象认识错误 C.错将100克面粉当毒品海洛因贩卖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 D.非法拘禁他人两天后出于良心发现自动中止放出被害人构成犯罪中止 2.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B )。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下( D )情况成立共同犯罪。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和共同行为的的同时犯 C.共同过失行为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4.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乙开车继续追杀,甲为逃命飞身跳下疾驶的摩托车奔入树林,丙一万元的摩托车被毁。关于甲行为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紧急避险 C.构成抢夺罪D.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5.甲出于盗窃枪支的故意,窃得一军人的手枪一支,随后藏于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B )。 A.结合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想象竞合犯 6.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

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C ) A.刑事拘留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刑事拘留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 7.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D ) A.甲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B.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C.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同时又发现漏罪的,应当先将漏罪与原判决的罪实行"先并后减";再对新罪与前一并罚后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先减后并" D."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 8.关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B ) A.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之内又犯罪。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的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徒刑期满,期满六年后又犯故意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D.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9.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诉。对甲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 A.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B.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被强制流产 D.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摔伤流产 10.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C ) 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 D.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但判前先行关押时间不算在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悉乙家的丙为自己能盗窃成功标别墅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乙

刑法总论测试题

刑法总则测试题 1.《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属于()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修正案 2. 根据《刑法》第111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这一解释属于何种解释?() A.扩张解释 B.缩小解释 C.字面解释 D.当然解释 3. 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刑罚是以下哪一刑法原则的要求()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C.罪刑均衡原则 D.罪刑均衡原则 4.如果在日本嫖宿幼女不构成犯罪,在泰国幼女卖淫合法。那么一个日本人到泰国嫖宿中国幼女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属人管辖原则我国有权管辖 B.按照属地管辖原则我国有权管辖 C.按照保护管辖原则我国有权管辖 D.我国无权管辖 5.行为人甲于1997年9月1日既聚众斗殴又寻衅滋事,按照旧刑法,甲仅构成流氓罪,其法定最高刑为7年有期徒刑,追诉期限为10年。根据现行刑法,甲犯了数罪,其聚众斗殴罪的最高法定刑为3年有期徒刑,追诉期限为5年;其寻衅滋事罪的最高法定刑为5年有期徒刑,追诉期限10年。如果2007年6月发现了甲的上述罪行,对于甲的行为应当如何适用刑法?() A.适用1979年刑法 B.适用1997年刑法,以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追诉C.适用1997年刑法以寻衅滋事罪追诉D.不予追诉 6.“过失犯前款罪的,除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种罪状形式属于() A.叙明罪状 B.简单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刑法学总论试题A

刑法学总论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抢劫和绑架行为 C、盗窃和绑架行为 D、绑架行为 4、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A、犯罪预备 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5、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6、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决定执行的刑罚。 A、10年以上15年以下 B、5年以上15年以下 C、5年以上11年以下 D、6年以上11年以下 7、防卫过当是指()。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8、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 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9.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6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A.牵连犯 B.想像竞合犯 C.吸收犯 D.连续犯 10.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A.按劳取酬 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C.不发报酬 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 11.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A.共同犯罪 B.非共同犯罪 C.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共同犯罪 12.某甲在1997年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1999年4月归案。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用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3.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 A.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 B.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 C.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 D.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 14.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完整版)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 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抢劫和绑架行为 C、盗窃和绑架行为 D、绑架行为 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 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 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 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7、( A )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 B、侦查的时候 C、起诉的时候 D、审判的时候 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 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 A、10年以上15年以下 B、5年以上15年以下 C、5年以上11年以下 D、6年以上11年以下 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D )。 A、累犯 B、未成年人犯罪 C、立功 D、犯罪动机 10、防卫过当是指( 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BCD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D、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 2、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BCD)。 A、危害行为B、犯罪的时间C、犯罪地点D、犯罪方法 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形式:(CD)。 A、故意形式B、过失形式C、作为形式D、不作为形式 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ACD)。 A、法定的义务 B、道义上的义务 C、业务或职务上的义务 D、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AB 5、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 A、犯罪时空上不同B、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 C、犯罪的结果不同D、犯罪的行为不同 6、根据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原理,下列(ABCD)不构成共同犯罪。 A、缺乏意思联络的同时犯罪 B、同时实施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 C、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 D、一方故意,另一方过失而构成的犯罪 7、避险不适时的情况有(AD)。 A、事前避险B、假想的避险C、事中避险D、事后避险

刑法学总论

刑法学总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但书规定】:《刑法》第37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刑法》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行政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者是罪与非罪的区别:37条是犯罪,但是可以免予刑事处罚;13条不认为是犯罪。 2.【预备、未遂、中止的相关概念和处罚方式】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刑法》第22条第1款) 处罚方式: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22条第2款)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刑法》第23条第1款) 处罚方式: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23条第2款)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1款) 处罚方式: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24条第2款) 3.【共同犯罪人及其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作用地位为主兼用分工形式(以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为主要标准,适当照顾到共同犯罪人行为性质和活动分工的特点)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刑法》第26条第1款)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刑法》第27条第1款)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2.以下系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有人认为 D 项不属于,故不选 D 项不算错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外汇犯 罪决定 立法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以下不 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 .罪刑法定原则 B C.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 D 2.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原则采用的是( A. 从新原则 B. C. 从旧原则 D. )。 .罪刑相适应原则 .适用 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 从新兼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 3 某甲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是( A .发生在荒野 C.发生在“严打”期间 4 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A .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用枪将被害人打死 D .被害人是盲人 在本质上违反了( B .罪刑法定原则 D .罪责自负原则 ) 。 5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A.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 当根据民意判决 6.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 38 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 余万美元的“中介费” 、“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 ) ? A. 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 B. 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统一 C. 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 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 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统一 7 外国人A 乘坐我国民航客机,在飞机飞行于公海上空时在飞机里对我国公民 造成重伤。对此案件,应适用 ( ) 。 A 属地管辖原则 B 属人管辖原则 C 保护管辖原则 D 普遍管辖原则 8\1983 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决定》规定:本决定颁布后 审判的案件适用本决定,其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新原则他 B 从新兼从轻原则 C 从旧原则 ( )? 30 B 实施伤害行为, 9 当开往A 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 B 国境内时, 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 对甲某的犯罪行为( )。 A 、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 、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 、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 、酌情考虑适用我国刑法 10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方面采取( )原则。 A 、普遍管辖原则 、保护原则 ( )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A 国公民甲某与 C 国公民乙发生殴斗,甲愤 C 、属地原则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以下属于广义刑法( A 刑法典 B c 刑法修正案 D

刑法学总论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共3题,共计40分) 1.张某案(本题12分) [案情]张某(女)与李某系夫妻,林某(男)系李某的同事。张某因怀疑其丈夫李某有外遇,为弄清真相,遂找到林某了解情况。1998年7月22日上午,张某给林某打电话,让林某来家中,要与李某对质当面核实此事,林某应邀前往。当日下午2时许,林某来到张某家中,当得知李某外出未归时,遂对张某进行语言调戏、拉拽,张某表示反对。林某仍继续纠缠。张某借口喝水而脱身,去另一房间取出一把小宝剑(金属制工艺品),藏在身后回到原房间。当林某再次调戏,实施强行亲吻、搂抱、拉拽等侮辱猥亵动作时,张某手持小宝剑朝林某的腹部猛捅一刀,致林某倒地丧失行动能力。隔了一会儿,张某见林某倒地挣扎,又朝其胸部、背部等处连捅二十余刀,林某因心脏被刺破当场死亡。林某不再动弹,张某即委托李某之嫂报警,公安机关遂到张某家中将等候的张某抓获。归案后张某如实陈述了事情经过,但认为自己杀坏人没什么不对的,拒绝认罪和悔罪。[问题](1)张某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构成何罪(故意杀人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为什么?(8分) (2)如果张某构成犯罪,具有哪些法定量刑情节,应当如何处罚?说明理由。(4分) 答案:故意杀人罪防卫过当——扎腹部事后防卫 法定情节:自首、防卫过当 2.吴甲致吴乙死亡案(本题14分) [案情] (1)吴甲曾因抢劫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1998年1月2日,在有期徒刑执行3年整(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为2年整)时被假释。 (2)1999年3月13日,吴甲因李某欠其借款未还一事,酒后到李某家索要欠款,而与李某发生口角。吴甲为报复李某,即到其父亲吴乙家的院内拿了一根铁棍(长140厘米,直径5厘米)。吴甲回来后,见其李某与吴乙站在路上说话(两人相距约1米),便手持铁棍向李某奔去。吴甲之弟吴丙见状过去阻拦,吴甲遂在距离李某约3米远的地方朝李某的头部抛出铁棍。李某慌忙躲闪,铁棍飞过李某,正好击中吴乙的头部(左颞部),吴乙在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死亡。 (3)吴甲对造成父亲死亡悔恨不已,先是去村委会投案,后因惧怕处罚在公安人员到来之前逃走,被公安机关网上通缉。1999年6月3日,吴甲被抓获。 [问题](1)对于吴甲致吴乙死亡一案,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其犯罪形态(既遂、预备、未遂、中止)为何?说明理由。(6分) (2)吴甲是否构成累犯?说明理由。(4分) (3)如果吴甲致吴乙死亡的犯罪行为应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则法院对于吴甲应当如何决定总和刑期(数罪并罚)?(4分) 答案:杀人罪既遂——打击错误 不构成累犯——假释期间犯新罪 撤销假释,先减后并,(5——3年)并10年,并罚得出的刑期为需要继续执行的刑期。

最新刑法学总论试题A

刑法学总论试题 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学理解释 D 、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A 、从新原则 B 、从旧原则 C 、从新兼从轻原则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3、孙某 1985年 5月生, 1998年 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 2380余元; 1999年 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 1200余元; 2001年 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 被抓获。孙某应对(负刑事责任。 A 、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 、抢劫和绑架行为 C 、盗窃和绑架行为 D 、绑架行为 4、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A 、犯罪预备 B 、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5、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管制 B 、拘役 C 、有期徒刑 D 、无期徒刑 6、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年,执行 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 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决定执行的刑罚。 A 、 10年以上 15年以下 B 、 5年以上 15年以下

C 、 5年以上 11年以下 D 、 6年以上 11年以下 7、防卫过当是指(。 A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8、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 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 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C. 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9. 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 6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A. 牵连犯 B.想像竞合犯 C.吸收犯 D.连续犯 10.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A. 按劳取酬 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C. 不发报酬 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 11. 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 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 趁机将乙装有 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A. 共同犯罪 B.非共同犯罪 C. 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共同犯罪 12. 某甲在 1997年 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 1999年 4月归案。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用的原则是( A. 从新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3.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总论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 上编刑法总论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选择题: 1.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D)。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处。”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A)。 A.前段的例外B.前段的递进C.对前段的补充D.对前段的限制 3.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B.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D.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4. 我国刑法典的生效时间(C)。 A.从刑法批准之日起施行B.从刑法通过之日起施行 C.公布一段时间后再施行D.从刑法批准公布之日起施行 5.论理解释包括(ACD)。 A.当然解释B.学理解释C.扩张解释D.限制解释 6 6.广义上的刑法包括(ABC)。 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法规范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7.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所说的法律有特别规定主要是指(ABCD)。 A.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的特别规定 B.对民族自治地方适用刑法的特别规定 C.刑法典施行以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 D.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基本法的特别规定 二、填空题 1.刑法是关于、和的法律。 答案:犯罪、刑事责任、刑罚 2.刑法的功能是、、。 答案:规制功能、保护功能、保障功能 3.广义的刑法不仅包括刑法典,还包括和。 答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4.我国修订后的《刑法》于年月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年月日起施行。 答案:1997、3、14、1997、10、1 5.刑法的解释按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和 答案: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6.刑法的解释按效力分类,可以分为、和。其中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的主体分别是、和。 答案: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三、名词解释 1.立法解释 立法解释是指由立法机关所作的解释。通常认为立法解释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在刑法立法中所作的解释性规定;二是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三是在刑法施行的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发生歧义的规定所作的解释。 2.扩张解释 扩张解释是指根据刑法的立法精神,将刑法规定中所使用的词语的含义扩大到较字面含义为广,以阐明刑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 3.单行刑法 单行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刑法规定进行部分补充、修改或废除部分刑法规定的单行规范性法律文件。 4. 附属刑法 附属刑法是指规定在经济法规、行政法规等非刑事法律中的有关犯罪的刑罚的附属刑法规范的总称。 四、简答题 1. 简述我国的刑法体系 从总则来看,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是指导和适用于整部刑法的通则性规范;第二章犯罪,规定的是犯罪概念、犯罪构成、犯罪特殊形态等犯罪总则性质的内容;第三章是关于刑罚种类的规定,第四章是运用刑罚的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 分) 1.以下不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原则采用的是() A.从新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某甲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是() A.发生在荒野 B.用枪将被害人打死 C.发生在“严打”期间 D.被害人是盲人 4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 A.罪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原则 5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 6.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38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30余万美元的“中介费”、“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 A.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B.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C.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7外国人A乘坐我国民航客机,在飞机飞行于公海上空时在飞机里对我国公民B实施伤害行为,造成重伤。对此案件,应适用( )。 A属地管辖原则 B属人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8\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决定》规定:本决定颁布后审判的案件适用本决定,其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 ) A从新原则他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9当开往A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B国境内时,A国公民甲某与C国公民乙发生殴斗,甲愤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对甲某的犯罪行为()。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酌情考虑适用我国刑法 10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方面采取()原则。 A、普遍管辖原则 B、保护原则 C、属地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以下属于广义刑法()。有人认为D项不属于,故不选D项不算错 A刑法典 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外汇犯罪决定 c刑法修正案 D立法解释 2.以下系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刑法总论在线作业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 1.【第01章】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其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是对前段的()。 A 例外 B 补充 C 限制 D 特别 正确答案:A 2.【第01章】在我国对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方式有()。 A 刑法中用条文明确规定的解释 B 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实施中发生的歧义所进行的解释 D 国家立法机关工作人员撰写的刑法释义 正确答案:ABC 3.【第01章】只要含有剥夺人身自由的内容的法律规范,均属于广义的刑法。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4.【第02章】刑法分则中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虐待罪更高的法定刑,这体现了()。 A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 罪刑法定原则 C 罪责自负原则 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正确答案:D 5.【第02章】甲男和乙女于某日在公园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如何认定()。 A 聚众淫乱罪 B 组织淫秽表演罪

C 寻衅滋事罪 D 无罪 正确答案:D 6.【第02章】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刑法解释是()。 A 限制解释 B 类推解释 C 文理解释 D 扩张解释 正确答案:B 7.【第02章】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正确答案:BCD 8.【第02章】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刑罚制度有()。 A 累犯 B 自首 C 缓刑 D 减刑 正确答案:ABCD 9.【第02章】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A 对累犯从重处罚 B 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 对中止犯的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

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答案

姓名:胡永阳班级:默认班级成绩:99.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犯罪论的结构涉及到的三要素不包括()。1.0分 ?A、 罪 ? ?B、 责 ? ?C、 刑 ? ?D、 行 ? 我的答案:D 2 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紧急避险保护了合法利益,但是牺牲了第三者的利益? ?B、 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大于所牺牲的利益 ? ?C、 紧急避险的行为是无害的,因此符合法律规范 ? ?D、 紧急避险实际上损害了合法利益 ? 我的答案:C 3 防卫过当的构成条件是()。 1.0分 ?A、 必须是正当防卫行为 ? ?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 ?C、 造成重大损害

? ?D、 以上都是 ? 我的答案:D 4 根据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1.0分 ?A、 犯罪预备 ? ?B、 犯罪未遂 ? ?C、 犯罪中止 ? ?D、 犯罪既遂 ? 我的答案:D 5 关于因果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刑法中,若一个行为直接导致一个结果的发生,不需要再做因果关系判断。 ? ?B、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有刑法意义的危害行为与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C、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在案件事实清楚的情况下的关系,而非刑侦意义上的犯罪原因。 ? ?D、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具有相同的意义。 ? 我的答案:D 6 财产性犯罪中,()是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1.0分 ?A、 犯罪是否得逞 ? ?B、 是否着手 ?

?C、 结果是否发生 ? ?D、 结果是否造成危害 ? 我的答案:C 7 特殊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被判处()一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 1.0分 ?A、 一年 ? ?B、 二年 ? ?C、 三年 ? ?D、 四年 ? 我的答案:C

刑法学总论模拟题1

刑法学总论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刑法中废除了类推,这标志着我国刑法坚持了()。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不株连原则 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立场 2、某高级法院副院长出版了一本刑法学教科书,对刑法的若干问题作了阐释。这种解释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3、“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这体现了()。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遍管辖原 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种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A、抢劫 B、贩卖毒品 C、绑架 D、投毒 5、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存在于()的犯罪中。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6、行为人误用空枪去杀人,导致未遂的,属于()。 A、客体的错误 B、对象的错误 C、工具的错误 D、因果关系的错误 7、(),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时间 D、犯罪地点 8、判断犯罪既遂的标准应采取()。 A、结果说 B、行为实施终了说 C、构成要件说 D、目的实现说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 )。 A、时间效力 B、对地域的效力 C、对人的效力 D、追诉时效 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 A、为了犯罪,事先调查被害人行踪的行为B、尾随被害人的行为C、守候被害人的行为D、着手实施某罪构成的实行行为3、我国刑法规定的从犯包括()。 A、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B、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 C、帮助犯D、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人 4、防卫不适时的情况有()。 A、事前防卫B、假想的防卫C、防卫挑拨D、事后防卫5、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是()。 A、罪刑相适应原则B、以犯罪事实为根据C、以刑事法律为准绳D、罪责自负原则 6、下列哪些情节属于量刑的法定情节( )。 A、累犯 B、立功 C、未遂犯 D、胁迫犯

刑法总论练习题答案(1)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填空题 1、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2、普通刑法、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3、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4、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5、当然解释、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 二、选择题 1.ABD 2.C 3.AB 4.AC 5.A 6.B 7.B 8.A 9.B 10.ABCD 11.AD 12.B 13.AC 14.B 15.B 16.B 17.AB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填空题 1、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3、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 4、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5、适用法律 二、选择题 1、B 2、B 3、B 4、B 5、ABCD 6、D 7、ABC 8、B 9、A 10、D 11、 C 12、BC D 13.D 14.C 15.D 16.D 17.C 18.D 五、案例分析 二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填空题 1、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2、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3、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4、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5、外交特权、豁免权 二、选择题 1、D 2、B 3、ABCD 4、C 5、BC 6、BD 7、AB 8、AB 9、C 10、C 11、 A 12、ABC 13、ABCD 14、 B 15、ABCD 16、ABCD 17、D 18、 C 19、A 20、AC 21、ABC 三、名词解释(略) 四、案例分析 1、李某的申诉理由不能成立。因为刑法的溯及力针对的是新刑法生效后,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而本案不属于这种情况。 2、对王、李某能适用我国刑法。对王某、李某应定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并按刑法第64条规定,对王某、李某实行数罪并罚。理由是:按我国刑法第7条的规定,王某、李某是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杀害我国公民程某,并抢劫财物,所以应适用我国刑法。 3.适用中国刑法,根据刑法第7条属人原则的规定。 4. 对被告人甲应适用我国刑法。 根据我国《刑法》第6条关于属地原则之规定。 5.适用中国刑法,根据刑法第7条属人原则的规定。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一、选择题 1、B 2、D 3、A 4、A 二、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6、错 五、案例分析 不构成犯罪。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第五章犯罪客体 一、选择题 1、ABC 2、A 3、C 4、B 5、CD 6、AC 四、案例分析

刑法学总论习题及答案集

《刑法学总论》习题及答案集 目录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四章犯罪概述 第五章犯罪构成 第六章犯罪客体 第七章犯罪客观要件 第八章犯罪主体 第九章犯罪主观要件 第十章排除犯罪性行为 第十一章犯罪形态 第十二章共同犯罪 第十三章定罪 第十四章刑事责任 第十五章刑罚概述 第十六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第十七章量刑 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 第十九章刑罚消灭制度 第一章导言 一、单项选择题 1.刑法是研究(D)的科学。 A.刑事法律 B.刑法 C.犯罪 D.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C)。 A.组成 B.结构 C.组成和结构 D.总则和分则 3.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D)行为作斗争。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B.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

C.其他刑事犯罪 D.一切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 1.从解释的方法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BC)。 A.学理解释 B.文理解释 C.论理解释 D.立法解释 2.广义上的刑法包括(ABC)。 A.《刑法》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法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3.刑法的性质包含(AB)两层含义。 A.阶级性 B.法律性 C.严厉性 D.残酷性 4.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AC)。 A.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 B.鲜明的阶级性 C.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D.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利益的广泛性 5.我国刑法的任务中有(ABCD)。 A.保卫国家安全 B.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C.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6.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有(CD )。 A.公安部 B.司法部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法院 7.从解释的效力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ABC)。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1刑法学(总论)试卷A--王兰高

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供2010 级法学系法学、国际商法专业使用) 考试科目:刑法学(总论)试卷类型:A 备注:(闭卷) 试题一、判断题(共10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正确写T,错误写F 共10 分每题1 分) 1.刑罚消灭的原因有:①刑罚执行完毕②缓刑考验期满,③假释考验期满,④犯罪人死亡, ⑤超过时效期限,⑥赦免。 2.刑法总论与刑法各论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刑法各论对刑法总论起(指导)和(制约)作用。 3. 刑法各论对刑法总论起①贯彻与体现刑法总论;②促进刑法总论实践效应;③丰富和发展刑法总论的作用。 4. 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5. 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是人行为具备相对自由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犯罪主体的核心和关键要件。故此,犯罪主体不必说是人,但肯定是有一定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6. 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通过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改造罪犯,预防犯罪;所谓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 7. 以犯罪的危害程度为标准,可将犯罪构成分为普通的犯罪构成和加重的犯罪构成或超级加重的犯罪构成

8. 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③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④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员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9. 从重处罚、从轻处罚的情节,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10. 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三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试题二、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答题表中,不答或答错均不得分,共10分每题1分)。 1、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甲在国外教唆陈某到中国境内实施绑架,中国司法机关对甲的教唆犯罪有刑事管辖权B.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E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F国的汤姆一怒之下杀死了G国的杰瑞。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 C.中国法院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对劫持航空器的丙行使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D.外国人丁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某甲与邻居某乙因琐事发生争吵,某乙气极朝某甲右眼打了一拳,即要退回房内,某甲追上朝某乙下腹打了一拳,某乙倒地死亡。尸体解剖发现某乙脾脏异于常人,极脆弱易受打击而衰竭,某乙正是因此而死亡。则本案中某甲的行为性质()

刑法学往年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2009年春季学期刑法学(1)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 (中央开放专科生用) 本总复习资料包括五方面内容:1、往年试题14套。2、刑法学(1)期末考试总复习综合自测题10套。 3、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刑法学(1)期末复习指导》中的《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的参考答案)。 4、《刑法学学习指导(上册?刑法总论)》204-209页的三套模拟测试题参考答案。 5、《刑法学(1)综合练习与自我测试》80-87页的三套自我测试题参考答案。在对《刑法学(1)期末复习指导》中的《刑法学(1)综合练习题》和《刑法学(1)综合练习与自我测试》的习题进行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往年试题和刑法学(1)期末考试总复习综合自测题可以作为期末考试前数周冲刺使用。 第一部分往年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刑法学(1)试题 (2008年7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 2、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处罚的行为。 4、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与之间的因果关系。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周岁周岁。 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与。 7、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处罚。教唆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8、管制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 D、是前段的例外 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3、盲人犯罪后可以()。 A.不负刑事责任 B.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减轻处罚 4、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A. 提前防卫 B. 事后防卫 C. 防卫过当 D. 防卫挑拨 5、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行为犯 B、危险犯 C、结果犯 D、举动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