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我们的情感世界》教案

5.1《我们的情感世界》教案
5.1《我们的情感世界》教案

《我们的情感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情感,形成通过情感积累逐步涵养情怀、陶冶情操的意识;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情感,保持健康、积极、愉快、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提高对自身情感状态的觉察能力,增强对生活体验的敏感性;倡导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认识我们的情感世界

知识目标:知道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形成对情感的基本认知;了解情感对个人成长的价值。

教学重点: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的母亲》

思考:你从视频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的情感世界

讲授新课

活动:歌曲情感感悟。

(一)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

思考1、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歌曲中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

活动:运用我的经验——我的真情实感

学生分学习小组分别讨论对祖国、对自然、对家乡、对亲人、对同学、对老师、对动物、对的情感。组长在全班交流。

(二)1、出示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张超的颁奖词和事迹材料

思考:从英雄张超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

强烈的责任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2、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锋的颁奖词及材料

问:看了张超和王锋的事迹,你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感动。为张超身上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而感动,为王锋的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而感动,对英雄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活动:情感分享

说说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高兴、自豪、骄傲、热爱、羞愧、难过、气愤、内疚等情感体验。

师:“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两句俗语的“情”表达的含义是不是一样的?情绪与情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小结:联系: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活动:探究分享

1、下列古诗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在古诗词中,你还可以找到哪些丰富的情感表达?

3、古诗词中描述的情感是不是只有一种,这说明什么问题?

与情绪一样,我们的情感也是复杂的。其中,有基础性情感,如安全感;有高级情感,如道德感。有正面的体验,如爱的情感;有负面的体验,如恐惧感;也有两方面混杂的体验,如敬畏感。

活动:故事感悟

出示“3岁的小孩在村口的等待,终于等到了爸爸的归途”和“星星的故事”

思考:3岁的小男孩在村口等打工的爸爸回家和星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活动:情感畅想

1、学生分组讨论:回顾自己长经历中体验到的深刻情感有哪些?分享与情感有关的事件

以及随着事件进展情感会发生哪些变化?

2、写出我的情感需求:学生写出自己想获得的情感,想获得的原因,想通过什么方式获得。

活动:案例分析

材料一:教数学的张老师很严肃,一开始我和一些同学都怕他,可现在我觉得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前一段时间我生病在家,张老师来看我,给我补课,还给我带来他亲手包的鸡汤,虽然我不喜欢鸡汤,但因为是张老师为我做的,我还是很开心的喝了。现在,数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每天放学一定先做数学作业,虽然有的题比较难,可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不懂就去问张老师。

思考:1、“我”对张老师的情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学数学有什么影响?

对张老师情感的变化:由害怕到喜欢,感觉到安全感和信任感等,影响我喜欢学数学了。

2、讨论交流:你与老师的情感关系如何,这样的情感关系对你的学科学习有什么影响?

3、你如何理解“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一格言?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情感的作用之一: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材料二:据俄罗斯《科技信息》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大脑研究所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发现,在消极或者积极的情感刺激下,尽管大脑皮层兴奋和工作的范围不同,但都能激发大脑的创造力,强烈的情感刺激能够影响创作的过程。

材料三:一切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知识是从人类的希望、惊惧和激情等情感中生长出来的,这些情感是知识的源,是赋予知识生动意义的力量。带着希望、惊惧和激情等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借想象力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世界。——基兰·伊根这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情感的作用之二: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活动:探究与分享

马克·吐温曾说过:当我七八岁的时候,我的父母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当我十四岁的时候,我的父母是最不讲道理的父母;到了三十岁,我的父母还是最好的父母。

马克·吐温对父母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变化,马克·吐温对父母的情感经历了从喜欢到叛逆再到喜欢的变化。

2、马克·吐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这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父母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更多的是孩子自身情感、需求的变化:最初,孩子视父母是万能的,对其有很强的依赖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会发现有很多事情是父母做不到的,孩子对此的认知可能会比较消极、极端,对父母的评价也就会大打折扣。但到了三十岁以后,有了一定的社会经历,孩子对父母的认识又有回归。

给我们的启示:情感伴随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在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展中,我们的情感才可能更加丰富、深刻,我们的情怀才可能更加宽广、博大。

活动:拓展空间

反思自己。反思自己与父母之间(或老师)之间的情感,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思考在与父母(或老师)相处时做一个怎样的人。

感受生命的启示。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了解他的情感世界,从中感受生命的启示。

课堂小结

随着练习(见课件)

5.1有理数的意义教案

第五章《有理数》§5.1 有理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教学重点:理解正数、负数与有理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零的意义的理解,及对于整数、正(负)数、有理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过程 1、课前练习: (1)请说一说:5oC —2oC 表示什么意 义? (2)说一说“48米,-10米”表示什 么意思? 请列举生活中用“-2。-10”这样的数表示的实例

你知道“0”的含义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我们再来回顾这个问题。 新课探索一 猿人打猎,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 由表示“没有”、“空位”产生0. 由分物、测量,产生分数 数的概念是随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新课探索二(1) 思考:若到银行里去存款5000元或提款4000元,分别记作5000元或4000元,那么你能分得清哪个是存款,哪个是提款吗? 新课探索二(2)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棵小树, 假如把树的位置当做0, 我们规定树的 东边的位置是正,那么树的西边的位置 便是负. 小明和小强从小树出发,小明向东走2千米,小强向西走1 千米,则分别记作+2千米,-1 千米.

新课探索三(1) “存款”与“提款”,“向东”与“向西”,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类似的例子很多.请列举一些这样的生活实例. 用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新课探索三(2) 1.如果把收入50元记作50元(或+50元),那么下列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1)20元;(2)-2.5元;(3)-80元;(4)0元. 2.如果6摄氏度记作6℃,那么零下4摄氏度应记作__℃. 3.若增长 1.3%记作+1.3%,那么减少 6.4%应记作____;-3.5%表示_______ 新课探索四(1) 像+5000,+2,+50,+1.3%等数叫做________(positive number);像-4000,-1 ,-2.5,-6.4%等数叫做_______(negative number).正数前面的“+”号可省略不写,但负数前面的“-”号千万别遗漏.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现在你能讲讲”0”的含义了吗? 新课探索四(2) 零是______与_______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因此“0”的意义还不仅是表示“没有”).

七年级数学1.5.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重点: 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难点: 两负数相乘, 积的符号为正与负数相加, 和的符号混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 今天我们开始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在小学, 我们学习了有理数及零的乘法运算, 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新授: 如图:1.4-1 一只蜗牛沿直线入爬行, 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 上的点O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速度向右爬行,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 分钟它在什么位置?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学生归纳: 两个有理数相乘, 积仍然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组成,(1)(4)式都是同号两数相乘积为正,(2)(3)式是异号两数相乘积为负,(1)-(4)式中的积的绝对值都是这两个因数绝对值的积. 也就是: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引例:计算: (1)(-3)*9 (2)(-1/2)*(-2) (3)0*(-90/7)*(+25.3) (4)5/3*(-6/5) 三.巩固练习: 课本39页练习 四.小结: 1.强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 2.比较有理数乘法与加法法则的区别. 五.作业: 课本46页习题1.4第 1.2.3 题. 第二课时有理数乘法 教学目标: ?会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会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重点: 会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难点: 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2.1有理数教案

1.2.1有理数教案 教材来源:初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教学内容:有理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教材分析: 有理数是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不仅在数学理论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其本身也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整数、分数的概念,并在前一节课中刚刚学习完正数和负数。学生希望对这些数进行归纳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就顺理成章了。学生在有理数按照正负分类时可能对0忽略。 目标: 1.能说出有理数的概念。 2.能将有理数进行正确分类。 评价任务: 1.通过自主探究完成目标1. 2.通过应用新知相关习题和达标检测 9 ,检测学生是否能完成目标2。 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做前置作业,归纳我们所学过的数可以按一定的标准来分类。这样学生就自然的将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也就明白了数的范围扩展的必要性。再辅以必要的练习,相信学习者能够完成本节目标。

前置作业:预习课本第6页,并完成下列任务: 1.按要求对数字进行分类 0负数 -1 -2 -3 -3.541-21-…正数+1 +2 +3 +3.54 1+21+…正整数正分数0 负整数负分数 整数分数-1 -2 -3 0 +1 +2 +3 41+21++3.5…21--3.541- 2. _____________是整数,___________是分数。_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3.做第6页习题1.2 教学过程: 一. 知识链接: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0既不是_____也不是____ 二. 情景引入 我们所在班级很容易分成两个集合,你是按什么分的?我们所学习的数也能进行分类和汇总,同学们想知道吗? 三.展示前置作业 四.应用新知 1.将下列各数写在相应的集合里。 -5,10,-4.5,0,325 +,-2.15,0.01,+66,35-,15%,227,2014,-16

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 有理数2 优质教案(含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 有理数2 优质教案(含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有理数的意义。 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知道数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按照不同标准对有理数分类的过程,培养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有理数的分类,得到对称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参与意识。 2.学生学法:识记→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2.难点:有理数的分类。 3.疑点:明确有理数分类标准。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用投影出示练习题,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训练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出示投影1)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6, 211 -,3.8,0,-4,-6.2,722+,-3.8,32 -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2.填空: (1)若下降 5 m 记作-5 m ,那么上升8 m 记作__________________,不升不降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规定+20表示收入20元,那么-10元表示______________。 (3)如果由A 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在A 地不动记作______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出示投影后,学生思考,然后举手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完一题后。教师追问:你能不能说说什么叫正数,负数呢?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通过第1小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以及零的特殊意义。通过第2小题使学生掌握对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便可以用负数表示。 师:在小学大家学过1,2,3,4……这是什么数呢? 生:自然数。 师:在这些自然数前面加上负号,如-1,-2,-3,-4……这些是什么数呢? 生:负数。 师:具体叫什么负数呢? 师: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分类命名,然后给一个统一的名称。 【教法说明】通过教师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使学生在头脑当中逐步认识问题。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分类数的名称 1,2,3,4……叫做正整数; -1,-2,-3,-4……叫做负整数。 0叫做零。 218 ,32+ ,2.5+(即51 5+)……叫做正分数; 214 -,76,5.3-(即31 3 -)……叫做负分数;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即

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优秀教案及教学设 计 导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动手、发现、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 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树立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用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法则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引 入 新

课 XX年6月11日至7月11日,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32支球队为全世界的球迷送上了一场完美的足球盛宴。 小组循环赛中,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积分最多的两支队伍进入十六强。积分相同时,净胜球多者为胜。 以B组为例,进入十六强的是阿根廷和韩国。 国家赛胜平负得分阿根廷33009韩国31114希腊31023尼日利亚30121再以A组为例,A组积分榜 国家赛胜平负得分进球失球净胜球乌拉圭32107+40墨西哥31114+3-2南非31114+3-5法国30121+1-4师:从A组积分榜可以看出墨西哥和南非的积分相同,那么究竟应该确定哪个队进入十六强呢?此时则需要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你能列出计算各队净胜球数的算式吗?

有理数教案

有理数教案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②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图里. 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 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列举:3,,-7,-9,-10,0, 13,25,-35 6 , ,… 议一议 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 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 有理数??? ? ??????????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 零正整数 整数 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那些数?分数呢? 做一做 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 ?? ? ? ? ? ?? ?? ?? ? 正整数正有理数 正分数零 负整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3)数的集合: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 试一试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12 7,,0,2004,- 8 5 ,,10%,,,-89 例 有理数?? ?? ?? ? ? ? ? ? ? ?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有理数 ? ? ? ? ? ? ? ?? 正数 整数 分数 负数 零 【讲解答案】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数混为一谈.【点评】以上是对各类有理数的特点及有理数的分类进行的训练,基础性强,需要重视(B) ①0是最小的正整数②0是最小的有理数 ③0不是负数④0既是非正数,也是非负数 个个个个 例3 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那a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为正数吗?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不一定,a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0. 【点评】此题开放性较强.同时,要求学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a全面认识. 备选例题

1.2.1有理数教案

有理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有理数的意义。 2.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3.说出数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树立对数分类讨论的观点并发展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理数的分类,感受数学对称美。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2.难点:有理数的分类。 3.疑点:明确有理数分类标准。 教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分类,讲解时要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出示投影1)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6,211 -,3.8,0,-4,-6.2,722+,-3.8,32- 正数集合{}ΛΛ 负数集合{ }ΛΛ

2.填空: (1)若下降5 m 记作-5 m ,那么上升8 m 记作__________________,不升不降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规定+20表示收入20元,那么-10元表示______________。 (3)如果由A 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在A 地不动记作______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出示投影后,学生思考,然后举手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完一题后。教师追问:你能不能说说什么叫正数,负数呢?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通过第1小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以及零的特殊意义。通过第2小题使学生掌握对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便可以用负数表示。 师:在小学大家学过1,2,3,4……这是什么数呢? 生:自然数。 师:在这些自然数前面加上负号,如-1,-2,-3,-4……这些是什么数呢? 生:负数。 师:具体叫什么负数呢? 师: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分类命名,然后给一个统一的名称。 【教法说明】通过教师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使学生在头脑当中逐步认识问题。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分类数的名称 1,2,3,4……叫做正整数; -1,-2,-3,-4……叫做负整数。 0叫做零。 218,32+,2.5+(即515+)……叫做正分数; 214 -,76,5.3-(即313-)……叫做负分数;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即

有理数的除法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灵活运用归纳,猜想,化归等掌握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法则的推导 【教学准备】 1、学生每一人备一只计算机; 2、投影仪、幻灯片 【预习导学】 预习课本,并完成填空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1.幻灯演示课本引例,启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列出算式,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 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___ 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法则内容: 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 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是_________ 有理数相乘的运算顺序是先确定积的_______ ,再确定积的_________ 2.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思考部分,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回答、观察、思考部分的问题,

教师点评。 引导学生总结: (1) 几个有理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____ (2)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______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时,积是负数 (3) 几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______,后把它们按顺序依次___________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例1.计算: (1)(—3)×9 ×(-2)?? ? ??-21引导学生总结: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举几个互为倒数的例子 学生练习 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C ,攀登3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0例3.计算: (1)()?? ? ??-???? ??-??-4159653(2)()4 15465???? ??-??-注:学生板练,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学生练习 例4.用计算机计算:(-51)×(-14) 学生练习书 注:学生总结用计算器计算乘法的步骤 四、延升拓展,巩固内化

苏教版有理数教案

学生: 学科: 数学教师: 班主任: 日期: 时段: 课题 教学目标1、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学会有理数的分类 2、会画数轴和用数轴表示数 3、学会绝对值相反数的概念和表示 重难点透视重点:数的扩充和分类 数轴、绝对值、相反数相关知识难点:数轴、绝对值、相反数的运用 知识点剖析 序号知识点预估时间掌握情况 1 有理数的认识和分类40 2 数轴、绝对值、相反数40 3 总结练习20 教学内容 负数的学习: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等,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 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对于正负数的理解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号,0加正负号还是0 . 当a<0时,—a就是正数 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数的分类: 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有理数进行不同的分类: 名思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

有理数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

《有理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②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③了解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图里. 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列举:,,,,,,1 3 , 2 5 , 5 6 ,,… 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 有理数?? ?? ? ? ? ? ? ? ? ? ? 正整数整数 零 正分数分数 负分数 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那些数?分数呢?

做一做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 ?? ? ? ? ? ?? ?? ?? ? 正整数正有理数 正分数零 负整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数的集合 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 试一试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12 7,,,, 8 5 ,,,,, 例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的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 么? 有理数?? ?? ?? ? ? ? ? ? ? ? 正整数正有理数 正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有理数? ? ? ? ? ? ? ?? 正数整数分数负数零 【答案】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数混为一谈.

51有理数的意义教案

第五章《有理数》§5.1 有理数的意义一、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知识与 技能 学习水平 记忆解释探究 理解正数、负数以及有理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思考、归纳,完成从整数集和正分数集到有理数集的扩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交 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正数、负数与有理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零的意义的理解,及对于整数、正(负)数、有理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过程 1、课前练习: (1)请说一说:5oC—2oC表示什么意 义? (2)说一说“48米,-10米”表示什 么意思? 请列举生活中用“-2。-10”这样的数表示的实例

你知道“0”的含义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我们再来回顾这个问题。 新课探索一 猿人打猎,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 由表示“没有”、“空位”产生0. 由分物、测量,产生分数

数的概念是随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新课探索二(1) 思考:若到银行里去存款5000元或提款4000元,分别记作5000元或4000元,那么你能分得清哪个是存款,哪个是提款吗? 新课探索二(2)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棵小树, 假如把树的位置当做0, 我们规定树的 东边的位置是正,那么树的西边的位置 便是负. 小明和小强从小树出发,小明向东走2千米,小强向西走1 千米,则分别记作+2千米,-1 千米. 新课探索三(1) “存款”与“提款”,“向东”与“向西”,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类似的例子很多.请列举一些这样的生活实例. 用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的概念讲义教案

课 题 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考点1.负数 ⑴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增加,减少;零上,零下;向前,向后。。。) ⑵定义:在正数前面加“—”(读负)的数,(-5,-2.8,3 (4) -) ⑶a -不一定是负数,关键看a 是正数、负数还是0 例题: 例1:设向东行驶为正,则向东行驶30m 记做 ,向西行驶20m 记做 ,原地不动记做 ,—5m 表示向 行驶5m ,+16m 表示向 行驶16m.。 例2:收入—2000元,表示 。 考点2.有理数 ⑴定义: 整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1,0,1,2....-- 自然数:正整数和零。()0,1,2,3.... 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40.3,0.31,......5????- ??? ???????? 有限小数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可以相互转化。 【注】π,以及π的倍数都不是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⑵ 有理数分类 ① 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 ②按正负分类 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有理数 负整数 有理数 正分数 正分数 0 负整数 分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负分数 ⑶ 习惯上将“正有理数和零”称作非负有理数 (即非负数) ⑷ 数集: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集,简称数集。有理数集,整数集,非负整数集等等。 ⑸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整数,0是自然数,0是非负数,0是非正数。0不仅仅表示没有。 最小的正整数是1,最大的负整数是-1,没有最大、最小的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例题: 例1:7 6%,5,260,2001,0,120.1,100020,- ,31 -?--??,负数有 个,正数有 个,整数有 个,正分数有 个,非负整数有 个。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⑴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必定就是负数 ⑵正有理数是正整数和正分数的统称。 ⑶ 一个有理数不是分数就是正数。 ⑷ 整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⑸ 0是最小的有理数。⑹ 3.1415926 不是分数 ⑺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⑻ 奇数是正数 ⑼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⑽ —0.6是分数 ⑾ 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⑿ 0是自然数,不是整数。 ⒀ 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中考链接】 例⒈(2009绵阳)在电视上看到天气预报中,绵阳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某天气温为“-5℃”表示的意思是 。 例⒉(2010广东广州)如果+10%表示“增加10%”,那么“减少8%”可以记作( ) A .-18% B .-8% C .+2% D .+8% 例⒊(2010安徽)在-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 ) A .-1 B. 0 C.1 D.2 例⒋(2010新疆乌鲁木齐)在2,1,2,0--这四个数中负整数是( )

有理数的概念(教师教案)

有理数的概念(教师教案) 【开课】 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课程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知道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理解相反数、倒数以及绝对值的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安排] 老师先将第一段练习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做题时老师必须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 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讲解。 【教师讲课要求】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关键点,同学做题,然后教师讲解(第一段例题)。 老师总结,学生做综合练习(第二段),然后老师讲解。 [知识点总结] 1正数和负数 正数就是带有正号的数(正号可以省略不写),是大于零的数;而负数是带有负号的数,是比零小的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 正整数整数零 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2) 而按照正、负数来分又有如下分类: ???????????????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 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3数轴是这样的东西:规定了零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4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5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6相反数的数轴表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边,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数互为相反数; 7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用符号∣а∣表示数a 的绝对值。 00||0 0||00a a a a a a a a a a a >?≥??===??-

第一段典型例题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知道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理解相反数、倒数以及绝对值的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讲课要求】 范例1. (1)最大的负整数是;最小的正整数是; (2)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正数的有理数是; (3)所有的小数都能化成分数吗?。 答案: (1)负整数是小于零的整数,所以最大的负整数是-1,同样可以得到最小的正整数是l (2)不是整数的数是分数,不是正数的数是负数和零,从而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正数的有理数是负分数; (3)只有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不能化为分数的,例如,我们知道著名的圆周率 就不能化为分数. [教师总结知识点]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他们是有理数. 范例2 已知A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数轴上标出与点A的距离是2个长度单位的点,并读出这样的点所表示的数 答案: (1)先在数轴上找到表示-2的点A; (2)在数轴上距离点A 2个长度单位的点有左右两个,一个在A的右侧,一个在A的左侧; (3)从A出发往右走两步得到的就是零点O,而往左走两步得到的是-4,就是图中的B点,从而图中的O和B就是我们要找的点,同时这两个数分别是0和-4. [教师总结知识点]利用数轴我们可以方便的找到一些我们要找的数. 范例3 判断下列直线[图4-2(1)]是否是数轴? (1) -2 -1 0 1 2 (2) (3) 图4-2(1) 答案: (1)缺少正方向 (2)缺少单位长度; (3)缺少原点.

《有理数》--教学设计

《有理数教学设计 九龙县湾坝中学王永红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有理数的意义以及有理数的分类和0在分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树立对数分类讨论的观点并发展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理数的分类,感受数学对称美。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2.难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思路 这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分类,讲解时要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投影1)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6, 211-,3.8,0,-4,-6.2,722+,-3.8,32-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2.填空: (1)若下降 5 m 记作-5 m ,那么上升8 m 记作__________________,不升不降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规定+20表示收入20元,那么-10元表示______________。 (3)如果由A 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在A 地不动记作______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出示投影后,学生思考,然后举手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完一题后。教师追问:你能不能说说什么叫正数,负数呢?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通过第1小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以及零的特殊意义。通过第2小题使学生掌握对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便可以用负数表示。 师:在小学大家学过1,2,3,4……这是什么数呢? 生:自然数。

师:在这些自然数前面加上负号,如-1,-2,-3,-4……这些是什么数呢? 生:负数。 师:具体叫什么负数呢? 师: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分类命名,然后给一个统一的名称。 【教法说明】通过教师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使学生在头脑当中逐步认识问题。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分类数的名称 1,2,3,4……叫做正整数; -1,-2,-3,-4……叫做负整数。 0叫做零。 218,32+,2.5+(即515+)……叫做正分数; 214 -,76,5.3-(即313-)……叫做负分数;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2有理数教案设计

1.2有理数教案 1.2.1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②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图里. 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 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列举:3,5.7,-7,-9,-10,0,13,25,-35 6 , -7.4,5.2… 议一议 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 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 有理数??? ? ??????????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 整数 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那些数?分数呢? 做一做 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 ?? ? ?? ??????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3)数的集合: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 试一试 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127 ,3.1416,0,2004,-8 5,-0.23456,10%,10.l ,0.67,-89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例2 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的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有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有理数???? ??? ??正数 整数分数负数 零 【讲解答案】 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数混为一谈. 【点评】以上是对各类有理数的特点及有理数的分类进行的训练,基础性强,需要重视 (B) ①0是最小的正整数 ②0是最小的有理数 ③0不是负数 ④0既是非正数,也是非负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例3 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那a 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为正数吗?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 不一定,a 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0.

有理数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有理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2、了解数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中抽出数学模型,从数形结合两个侧面理解问题;并能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大胆猜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以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性. 【教学重难点】 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温度计 【预习导学】 1.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写出第2002个数是什么吗? ①-1,1、1、-1、-1、1、1、-1、、、……②2,-4,-6,8,10,-12,-14,16,,, 2.填空: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甲向南走48m记作+48m,则乙向北走32m记作;这时甲、乙两人相距————m.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教师问:你所知道的数可以分成哪些种类?你是按照什么划分的?2.0.1、-0.5、5.32、-150.25等为什么被划为分数?我们学过的小数都是分数吗?(友情提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的概念: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即整数——?? ???????3210321、-、-负整数 如 :-零 、、正整数 如 : 分数——??? ????????573221573221、-、-负分数 如:-、、正分数 如: 2.给出有理数概念: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即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也可分为 有理数 ?? ???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 3.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 和 统称为非正数. 4.有理数都可表示成b a 的形式.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例1.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整数还是分数? -5、8、8.4、-81 、0 (小组点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例2.将下列各数填入表示集合的在括号里:-5、0.3、43、-21、8848、-392、0、-23 1、 213.4 正整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畅所欲言,学生点评,得出结论) 学生练习: 1.把有理数6.4、-9、32、+10、-43、-0.021、-1、73 1、-8.5、25、-10按两种 标准分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案

1.2.1有理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有理数的意义。 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知道数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按照不同标准对有理数分类的过程,培养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有理数的分类,得到对称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参与意识。 2.学生学法:识记→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2.难点:有理数的分类。 3.疑点:明确有理数分类标准。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用投影出示练习题,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训练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出示投影1)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6,211 -,3.8,0,-4,-6.2,722+,-3.8,32-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2.填空: (1)若下降 5 m 记作-5 m ,那么上升8 m 记作__________________,不升不降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规定+20表示收入20元,那么-10元表示______________。 (3)如果由A 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在A 地不动记作______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出示投影后,学生思考,然后举手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完一题后。教师追问:你能不能说说什么叫正数,负数呢?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通过第1小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以及零的特殊意义。通过第2小题使学生掌握对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便可以用负数表示。 师:在小学大家学过1,2,3,4……这是什么数呢? 生:自然数。 师:在这些自然数前面加上负号,如-1,-2,-3,-4……这些是什么数呢? 生:负数。 师:具体叫什么负数呢? 师: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分类命名,然后给一个统一的名称。 【教法说明】通过教师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使学生在头脑当中逐步认识问题。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 1.2有理数 (5) 1.2.1有理数 (5) 1.2.2数轴 (9) 1.2.3相反数 (13) 1.2.4 绝对值 (17) 第1课时绝对值 (17) 第2课时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0)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24) 1.3.1 有理数的加法 (24)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24) 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8) 1.3.2 有理数的减法 (31) 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31) 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5)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39) 1.4.1 有理数的乘法 (39)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 (39) 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45) 1.4.2有理数的除法 (48) 第1课时有理数的除法 (48) 第2课时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51) 1.5 有理数的乘方 (55) 1.5.1 乘方 (55)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 (55) 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9) 1.5.2科学记数法 (64) 1.5.3 近似数 (66) 1.1 正数和负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与负数的产生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教师、学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2.通过对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表示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负数的引入.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两类:自然数(正整数和零)、分数(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半小时、四元八角七分、……,我们需用到分数1 2 和小数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因为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4.43m,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m,“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又如,某仓库昨天运进货物81 2 吨,今天运出货物4 1 2 吨,“运进”和“运出”,其意义 是相反的.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学说明】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