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肃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中考考点详细分类【中考必备】

2020年甘肃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中考考点详细分类【中考必备】
2020年甘肃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中考考点详细分类【中考必备】

中考物理知识点(2020)

第一部分声现象

考点1:声的产生及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1)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2)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5、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20000 Hz的声波。(如B超检查、超声碎石等)

6、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 20000 Hz的声音。(可用来检测地震、海啸和台风)

7、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考点2:声的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1)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表示振动的快慢。

(2)发声体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3、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考点3:噪声及控制1、定义:

物理学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2、减弱噪声的途径(方法):

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声源处减弱;

③在声源处减弱。

第二部分光现象

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 m/s,且光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v气体>v液体>v固体。

4、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1)影子、日食和月食。

(2)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和孔的形状无关

(3)激光校准,排队检查,“三点一线”瞄准等。

考点2: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1)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两侧;

(3)两角相等:反射角_等于入射角。(4)可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平面镜成像

实验装置:

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垂直于水平面放置。

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用刻度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用光屏在B侧承接,并在A侧观察像。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

(1)光屏上承接不到像―→成正立的虚像。

(2)未点燃的蜡烛能与像重合―→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和物到镜子的距离相等。

(5)像和物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

实验评估:

(1)一支不点燃作比对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_,

(3)观察到两个不重合像的原因是:玻璃板有厚度,前后两个表面均反射成像。

(4)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找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未垂直放置。

3、平面镜成像应用:水中的倒影、潜望镜、穿衣镜。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反射光束会平行射出。镜面反射有:平面镜成像,湖水倒影、反光等。

(2)漫反射:一束平行光入射到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束向四面八方反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3: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1)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两线分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角关系: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①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0,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可逆: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的折射现象

①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在不同密度(温度)的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②水中筷子弯折:人眼通过透明介质看物体其实看到的是通过折射形成的虚像。

③岸上看池水变“浅”:水中看岸上的物体位置变“高”。

4、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其中太阳光(白光)也称为复色光,红光、蓝光等称为单色光。

(1)光的色散原理:光的折射。

(2)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考点4: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成像实验

1.实验装置:

2.实验前,要调节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3.平行光入射,透过凸透镜会聚的点称为焦点,该点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焦距,用f表示。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用u表示;若光屏

上能承接到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用v表示。

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物距u,像距v)

(1)u

(2)u=f时,不成像。

(3)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投影仪、幻灯机。

(4)u=2f时,v=2f,成倒立、

等大的实像;应用:测焦距。

(5)u>2f时,

v

的范围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5.凸透镜成像中的光路是可逆的。

6.成实像时(u>f),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变大;实像总是倒立的且与物体分居透镜两侧。

7.成虚像时(u

眼睛与眼镜

1.近视眼:只看得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成因: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强,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用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只看得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成因:晶状体太薄,会聚能力弱,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用凸透镜矫正。

3.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

第三部分热和能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

原理

矫正

的温度规定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把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3.液体温度计的测量原理:热胀冷缩。

【注意】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考点2:熔化

1.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熔点:物质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3.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持续吸热。

4.特点:(1)熔化过程温度不变。(2)持续吸热。

考点3:凝固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凝固点:物质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3.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_。(2)持续放热。

4.特点:(1)凝固过程温度不变。(2)持续放热。

考点4: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2.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塑料、松香、石蜡、沥青。

考点5: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3.蒸发:

(1)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过程。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

②液体表面积。

③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

(3)蒸发要吸热,有致冷作用,温度会降低。

4.沸腾: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过程。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低,沸点越低。

5.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持续吸热。

6.特点:

(1)沸腾过程温度不变。(2)持续吸热。

考点7:液化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条件:(1)气体温度降低时。(2)气体被压缩,体积减小时。

3.液化要放热。

4.液化实例:雾、露、“白气”等。

考点8:升华

1.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升华要吸热。

3.实例:干冰升华、碘升华、樟脑丸变小、

冰冻的衣服变干、灯丝变细。

考点9:凝华

1.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凝华要放热。

3.实例:霜、雾凇、冰花、灯泡壳变黑_。

第2课时内能比热容

考点1:分子的热运动

(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2)扩散: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注:是分子的混合)

(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分子间存在间隙。

考点2:内能

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的大小跟温度、质量、状态和材料有关。3.内能的单位:焦耳(J)。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1)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做功的实质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过程。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特点: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5.热量(Q):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做热量。

考点3: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其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物理意义:描述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3.单位:J/(kg·℃)。

4.热量计算公式:Q=cmΔt。

5.水的比热容是__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6.水的比热容的应用: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般把水用作冷却剂、传热介质;

第3课时热机与热值

考点1:热机

1.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汽油机:

(1)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进入汽缸。

(2)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

燃料混合物被压缩。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

(4)排气冲程:进气门保持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汽缸。

3.每一个工作循环都分为4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2次,飞轮转2周,对外做功1次。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靠飞轮惯性完成,做功冲程是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

考点2: 热值

1.定义: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或J/m 3 3.公式:Q =mq 或Q =Vq

考点3: 热机效率

1.热机效率:热机工作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公式:η=W 有

Q 放

×100%。

3.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有减小机械转动部分的摩擦、使燃料充分燃烧。

第四部分 力学

第1课时 运动的世界

考点1: 机械运动

1.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选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

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1)除了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物。 (2)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一般情况不同。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m 。 2.常用单位的换算:

1 km =1000m ;1 m =10dm ;1 dm =10cm ;1 cm =10mm ;1 mm =1000μm ;1 μm =1000nm 。 3.刻度尺的使用:

(1)看:选择刻度尺时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放:刻度尺要放正。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结果由_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s 。

(2)常用单位换算:1 h=60min ;1 min =60s 。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考点3: 速度

1.定义: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 =s t

4.单位:基本单位_m/s_;1 m/s=3.6_km/h。

第2课时力

考点1: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条件:(1)有2个或以上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3.单位:N。

4.特点: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考点2:弹力

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发生的形变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考点3: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故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大小: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为g=9.8N/kg,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重心。

考点4: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

(1)相互接触并且有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5.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1)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如:用力捏刹车板;紧皮带;用力写字。

②接触面变粗糙,如:新的鞋底与轮胎;路滑时撒沙子或草;举重运动员手抹防滑粉。

(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接触面变光滑。

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如:拉重物时底部垫圆木。

第3课时 运动和力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理解:“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

况,现实中不存在,但是物体在某个方向上是可能不受力的作用的,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物体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该定律揭示了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

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考点2: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为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4课时 质量与密度

考点1: 质量的基本概念

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__。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3.质量的单位:t 、kg 、g 、mg 。 4.基本单位为千克(kg)__。

5.换算:1 t =1000kg 1 kg =1000g 1 g =1000mg 1 000 kg =106g

考点2: 质量的测量

1.估测:一个人的质量为50kg ;一张A4纸

的质量为3g ;一杯水的质量为200g_;

一头大象的质量为5t ;一根火柴的质量为100mg 。

2.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其主要结构为横梁、标尺、平衡螺母_、分度盘、指针、镊子、底座、游码、砝码等。

考点3: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1.天平的使用: (1)“放平”: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归零”:将游码左端对齐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

(3)调螺母: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4)估测:测量的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5)“左物右码”: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6)从大到小:用镊子从大到小夹取砝码。

(7)读数:物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正确放置为左物右码时)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1)要会选择量程不同的量筒,提高测量精确度。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考点4: 物质的密度

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 3)和克每立方厘米(g/cm 3

)。

3.单位换算:1 g/cm 3=103kg/m 3。

4.密度计算公式:ρ=m V ; m =ρV ;V =m ρ。 5.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

考点5: 测量固体的密度 1.原理:ρ=m

V

(1)直接用托盘天平测出物体质量m 。 (2)用量筒测固体体积:先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再将物体浸没于水中,记下此时量筒的示数V 2,则物体的体积为V 2-V 1。

考点6: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原理:ρ=m

V

(2)步骤 ①在烧杯中装入液体,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部分液体的体积为V 。

③再次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2,则倒出来的部分液体的质量为m 1-m 2。 ④则液体密度ρ=m 1-m 2

V

第5课时 固体压强

考点1: 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产生原因:物体接触,挤压发生了形变。

3.单位:牛顿(N )。

考点2: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实验装置:

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1)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时,研究压力与压

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2)控制压力相同时,研究受力面积与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3.实验结论:

(1)在受力面积_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考点3:压强的概念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__之比叫压强。

2.公式:p =F

S

3.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 Pa =1N/m 2。

4.物理意义:物体受到的压强为10 Pa ,表示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为10N 。 5.(1)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在压力相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②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减小压力 (2)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_ ②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增大压力_

第6课时 液体压强

考点1: 液体压强的概念

1.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容器的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

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考点2: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装置:

实验中通过观察U 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端的液面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 2.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

(1)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2)同种液体,所处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不同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ρgh 。

考点3: 连通器

1.构造: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特点:当只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高度。

3.应用:茶壶、水位计、U 形管、船闸等。

第7课时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

考点1: 大气压

1.定义: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个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

验、覆杯实验、瓶吞蛋实验、水浇铁皮罐等

4.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能托起的水银柱的高度约为760mm,约等于1.013×105Pa。

5.大气压的测定方法:

(1)用大气能托住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效代替大气压,也就是大气压强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用刻度尺测量出大气压能托住的水银柱高度h水银,利用p气=p水银=ρ水银gh水银得到当地的大气压。

6.托里拆利实验:

(1)测量结果和玻璃管的粗细、形状、长度(足够长的玻璃管)以及试管口浸在水银槽的深度无关。

(2)如果实验时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变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

(3)实验时保证玻璃管内是真空,若在玻璃管中混入了一个气泡,则水银柱变短,即测量结果小于_实际大气压强。

7.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8.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大小有关,气压减小,液体沸降低_;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9.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强来工作的,普通的抽水机工作时,其抽水高度约10 m,这是由于1标准大气压大约能支持10.13 m高的水柱。

10.用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吸盘、呼吸、吸药水等。

考点2:流体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会流动的物体。2.流体的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流体压强越大。

3.应用:飞机机翼、赛车尾翼、行驶的船不能靠得太近、人候车时要站在安全线之外等。

第8课时浮力

考点1:浮力的产生

1.定义:一切浸在液体(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向上的托力。

2.产生原因: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浮力。

3.方向:竖直向上。

4.公式:F

=F

向上

-F

向下

考点2:浮力的测量(称重法)

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

=G-F。

考点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F

=G

=ρ

gV

【注意】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考点4:沉浮状态

1.漂浮

(1)F

=G

(2)ρ

>ρ

2.悬浮

(1)F

=G

(2)ρ

液=ρ

3.上浮过程

(1)F

>G

(2)ρ

液>ρ

4.下沉过程

(1)F

浮<G(2)ρ

<ρ

【小结】浮力的计算方法有:

1.称重法:F

=G-F

2.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ρ

gV

3.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F

浮=G

4.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

-F

向下

第9课时杠杆

考点1:杠杆的基本概念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杠杆的示意图:

3.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绕着转动固定不变的点;用符号O 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符号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符号F2表示。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符号L1表示。(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符号L2表示。

考点2:杠杆力臂的画法

1.力臂的画法:

(1)找支点O。

(2)作力的作用线(虚线)。

(3)作力臂: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直符号)。

(4)标力臂:连结O点和垂点,用大括号括起力臂。

2.画出不同杠杆中的力臂。

考点3: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L1_>阻力臂L2―→费距离。动力F1<阻力F2―→省力。(起瓶器、撬棍、动滑轮)

2.费力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省距离。动力F1>阻力F2―→费力。(镊子、理发剪刀、钓鱼竿)

3.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动力F1=阻力F2。(天平、定滑轮)

考点4:探究杠杆的平衡实验

1.杠杆的平衡:杠杆(任意位置)静止或匀速转动。

2.实验装置:

3.实验前,应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为了避免杠杆自重影响实

验;调节方法:“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4.实验时,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5.多次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测量多组数据,从而得出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6.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第10课时 滑轮

考点1: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1.实质: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3.应用:旗杆顶部的滑轮。

考点2: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1.实质:省力杠杆―→省一半力,费一倍距离。

2.特点: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F 1=1

2

F 2→省

一半力。L 1=2L 2→费一倍距离。 3.应用:起重机上随物体升降的滑轮。

考点3: 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 2.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力与距离的规律:(承受动滑轮和物体的绳子段数

n 拉力F 1;绳子移动的距离s ;移动速度v 自;F 2=G 物;物体

上升的高度h ;上升速度v 物。)

F 1=1

n

G (忽略绳重、摩擦和动滑轮重时)

F 1=1

n

(G 物+G 动) (忽略绳重、

摩擦(计动滑轮重)时)

s =nh 。 v 自=nv 物。

第11课时 功 功率和机械效率 考点1: 功

1.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

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1)公式:W =F ·s

(2)单位:焦耳,符号J ,简称焦。

2.做功的必要条件: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推而不动”: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没有使物体移动距离,不做功。

(2)不靠力运动:没有力但移动了距离,物体靠惯性运动,不做功。

(3)力与距离垂直: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力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

考点2: 功率

1.定义:做的功与做功时间的比值称为功率。

2.单位:瓦特,符号W,简称瓦。

3.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功率是比较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功率的计算:

(1)定义公式:P=W t

(2)推导公式:P=W

t

F·s

t

=Fv

考点3:机械效率

1.有用功: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无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动力(如拉力、外力)所做的功。4.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5.计算公式:η=W

有W

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为例)

(1)数出绳子段数n:

如图,该滑轮组的绳子段数n=3。

(2)距离关系:s=nh;

速度关系:v自=nv物。

(3)有用功:W有=Gh。

(4)总功:F1所做的功W总=F1·s。

(5)机械效率:η=W

W

G·h

F

1

·s

根据s=nh,化简可得η=

G

nF

1

F

1

1

n

G (若不计动滑轮重力、绳重和摩

擦)

F

1

1

n

(G物+G动),(不计绳重和摩擦(计

动滑轮重))

化简可得η=

G

G

+G动

7.生活中的实际机械在使用时,一定不能避免要做额外功,

所以机械效率η一定小于100%。

8.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际的滑轮组里,额外功包括克服绳重做的功,克服动

滑轮重力做的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应减小额外功的方

法有:减小动滑轮重、减小绳重、减小摩擦等。

(2)增加有用功可以增加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从而提高机

械效率。增加有用功的方法有:增加物重。

考点4:机械能

1.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表

示。

2.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质量

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3.(1)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

能。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则物体的重力

势能越大。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

弹性势能。弹性形变越大,则物体的弹性势

能越大。

第五部分电学

第1课时电流、电压和电阻考点1:电荷

1.摩擦起电现象: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电子)的转移。

3.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验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考点2:电流的基本概念

1.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1)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2)闭合电路中:电源外部,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向电源负极;

2.符号:电流用符号I表示。

3.电流的单位:

(1)国际单位:安培,符号A。

(2)常用单位:毫安,符号mA;微安,符号μA。

(3)换算:1 A=103mA;1 mA=103μA。

考点3:电流表(又称安培表)

1.电流表:(如图为电流表的图示)

(1)在电路中的符号为:__?__。

(2)量程和分度值:

小量程为:0~0.6A_,其分度值为:0.02

大量程为:0~3A,其分度值为:0.1A。2.电流表的使用:

(1)使用前调零,并应结合电路需要,选择适合的量程及分度值。

(2)电流表需串联接入电路。

(3)电流表接入电路后,电流应从正_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4)根据相应的分度值,正确读数并记录电流表示数。

考点4:电压

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

(1)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2)电源分为正负极,正极用符号“+”表示,负极用符号“-”表示。

2.电压可以使自由电荷形成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3.符号:电压用符号U表示。

4.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伏特,符号V。

(2)常用单位:千伏,符kV;毫伏,符号mV;微伏,符号μV。

(3)换算:1 kV=103V;1 V=103mV;1 mV

=103μV。

考点5:电压表(又称伏特表)

1.电压表:(如图为电压表的图示)

(1)在电路中的符号为:。

(2)量程和分度值:

小量程为:0~3V,其分度值为:0.1V,

大量程为:0~15V,其分度值为:0.5V。2.电压表的使用:

(1)使用前调零,并应结合电路需要,选择适合的量程及分度值。

(2)电压表需并联接入电路。

(3)电压表接入电路后,电流应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4)根据相应的分度值,正确读数并记录电压表示数。

考点6:电阻的基本概念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符号:电阻用符R表示。

3.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符号Ω_。

常用单位:千欧,符号kΩ;兆欧,符号MΩ。

(换算:1 MΩ=103kΩ;1 kΩ=103Ω。

考点7: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装置:

实验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电阻的大小。2.实验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

(1)导体的电阻大小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是否接入电路、电压和电流大小无关。

(2)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

(3)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4)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考点8:滑动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铭牌选择适当的滑动变阻器。

(2)滑动变阻器一般应串联接入电路。

(3)四个接线柱应选择,一个上接线柱,一个下接线柱,记为“一上一下”;

(4)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

6.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选用较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2)续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及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第2课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考点1:简单电路

1.电路的组成:基本元件有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2.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 3.用电器:消耗的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灯泡、电阻、电铃、电动机等。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5.导线:输送电能。

考点2: 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电路。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与电源两极连通的电路。电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大,可能会损毁用电器和电源。

考点3:电路图:用各电路元件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情况的图线 1.几种常见元件的符号:

(1)电源:

(2)用电器:

(3)

开关:

(4)

仪表:

考点4: 串联电路

1.定义: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

路。 2.特征: (1)电流只有1条流动路径。

(2)要么一处断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3)电路中只需1个开关即可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3.实例:圣诞树上的小彩灯。 考点5: 并联电路

1.定义: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 2.特征:

(1)电流至少有2条支路。

(2)每条支路上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3)电路中,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的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通断。

3.实例:各个家用电器独立工作。

考点6: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规律 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串联:电流电流处处相等:I =I 1=I 2

并联:电流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I 1+I 2

2.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串联: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 =U 1+U 2

并联: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也等于总电压U =U 1=U 2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R 1、R 2串联:R =R 1+R 2

R 1、R 2并联:R=R 1R 2/(R 1+R 2)

第3课时 欧姆定律

考点1: 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

关系”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压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3.实验前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连接电路及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断开。

(3)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

(4)闭合开关前,应进行试触,避免电路中电流过大损坏电路元件。 4.实验甲步骤:

(1)控制电阻一定:使用同一个定值电阻R 。 (2)改变电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得电压表示数变化。

(3)记录下同一时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4)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测量,记录下数据。 5.实验乙步骤:

(1)改变电阻:更换定值电阻。

(2)控制电压一定: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得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

(3)记录下定值电阻的阻值和电流表的示数。 (4)多次更换定值电阻,进行测量,记录下数据。

6.实验结论:

(1)当电阻R 一定时,电流I 与电压U 成_正

比。

(2)

当电压U

一定时,电流I 与电阻R 成_反比。

考点2: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

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通过该导体的电流I 与导体两端电压U 的关系如图所示:

(2)通过该导体的电流I 与导体电阻R 的关系如图所示:

2.表达式:I =U R

3.欧姆定律的理解:

(1)变形1:U =IR ,不能表明电压受电流、电阻的

影响,该变形式只能用于计算相应电阻两端的电压。

(2)变形2:R =U I

,也不能表明电阻受电流、电压影

响,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

温度,该变形式只能用于已知该导体两端电压及通过的电流大小时,计算电阻。

(3)欧姆定律中的I 、U 、R 必须对应同一段导体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如小灯泡、定值电阻等)是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

考点3: 伏安法测电阻:使用安培表和伏特表测量导体电阻

1.实验原理:R =U I 。

2.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3.实验步骤:

(1)根据电源、待测电阻和滑动变阻器选择适合的电流表、电压表量程。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过程中,开关_断开。

(3)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_,进行试触_。

(4)闭合开关,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并记录下对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5)根据原理公式,计算出每次测量的阻值,求出平均值,即为待测电阻的阻值。

第4课时 电功和电功率

考点4: 电流做功的基本概念

1.电流做功的过程,即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2.电流做功的实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的能的过程。 3.电功的单位:

(1)国际单位:焦耳,符号J_。

(2)常用单位:千瓦时(度),符号kW ·h 。 (3)1度=1kW ·h =3.6×106J 。

考点5: 电功的计算

1.电流做的功与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W =UIt 。

2.纯电阻电路,根据欧姆定律I =U

R

,可推

导出W =I 2

Rt =U 2

R t (纯电阻电路) 3.根据功率的公式P =W

t

可得:W =Pt (普遍

适用) 考点6: 电能表

1.作用: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2.单位:kW ·h 。 3.参数:

(1)220 V 表示:应该在220 V 的电路中使用。 (2)10(20) A 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

为10 A ,额定最大电流为20 A 。电能表工作

时的电流不应超过额定最大电流。 (3)50 Hz 表示:这个电能表在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4)3 000 r/kW ·h 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 kW ·h 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3000_转。

4.电能表的读数:(计数器末尾框中的数字表示小数位)3215.9kW ·h 。 5.测量用电量(电能)的方法:

(1)用电量较大时:用刻度盘示数测量,消耗的电能为前后两次示数差,即W =

W 2-W 1。

(2)用电量较小时:用转盘圈数计量,消耗的电能W =n

N

kW ·h(n 为某段时间内转盘转的圈数,N 为表上转盘所转转数的参数,如上表中N =3 000 r/kW ·h)。

考点7: 电功率

1.意义:表示电流做功的_快慢_。 2.单位:瓦特,符号W 。 3.单位换算:1 kW =103

W 。

4.(1)定义公式:P =W t

=UI (普遍适用)

(2)纯电阻电路,根据欧姆定律I =U R

,可推

导出P =I 2

R =U 2R

(纯电阻电路)

考点8: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1.额定电压U 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2.额定功率P 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3.用电器的铭牌: 例:灯泡上标有“PZ220 V40 W ”指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 V ,额定功为40 W 。

4.额定功率P 额和实际功率P 实: (1)产生两种功率的原因: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同,电功率就不同,实际电路提供的电压U 实达不到额定电压U 额时,会导致实际功率不等于额定功率的

情况发生。 (2)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功率,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3)当U 额>U 实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P 额>P 实,灯泡发光较暗。

(4)当U 额=U 实时,用电器能正常工作,P 额=P 实,灯泡正常发亮。

(5)当U 额

5.额定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P 额

U 额

。 考点9: 伏安法测量用电器的功率

1.实验原理:P =UI 。 2.电路图和实物图:

3.实验器材:(图中所画元件)

北京近三年物理中考式题分类汇总及分析完整版

近三年考题出题模式汇总分析 一.单选题: 1. 都考察了记忆性的单位: (09)1、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欧姆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 A 、电压 B 、电流 C 、电阻 D 、电功率 (10)1.在图1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电流单位的是 (11)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A.千克 B.牛顿 C.帕斯卡 D.焦耳 2.都考察了光现象: (09)2.图1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10)2.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11)2.图1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图1 法 拉 第 A 焦 耳 B 安 培 C 欧 姆 D D A B C 景物在镜中成像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图2

3.都考察了导体绝缘体: (09)3.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 .玻璃棒 B.塑料尺 C.橡皮 D.铁钉 (10)3.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 .橡胶手套 B .玻璃杯 C .塑料盆 D .钢尺 (11)3.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金属勺 B.瓷碗 C.铅笔芯 D.铁钉 4.都考察了三种杠杆: (09)4.图2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10)7.图5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11)7.图3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5.都考察了物态变化 (09)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图5 A B C D 筷 子 钳 子 天 平 镊 子

冬天,树枝上形成“雾凇” 春天,草叶上形成“冰挂”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冬天,窗玻璃上形成“冰花” 图 4 A B C D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10)5.图4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11)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铁块化成铁水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湖水表面结冰 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 6.都考察了影响蒸发的因素: (09)6.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10)8.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 .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11)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7.增大减小压强的方式考察了两次: (09)7.图3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10)无 (11)9.图4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分类汇总带答案

2015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分类汇总带答案 二、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千米/时=________米/秒1毫升=________厘米3 1安=__________库/秒1欧=________伏/安 7.8克/厘米3 =________千克/米31标准大气压=________毫米汞柱 1伏=________焦/库=________________帕 1帕=________牛/米20.1伏=________毫伏 220千伏=________伏0.6安=________毫安 1焦=________牛·米1焦=________伏·安·秒 5千欧=________欧1瓦=________焦/秒 5微安=________安1吨=________千克=________克 1度电=________千瓦时=________焦 三、填写表中各量的数值: 四、初中物理常用的测量工具: 1.实验室中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天平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是利用_________条件工作的.液体的体积可以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测量. 2.弹簧秤是测量________仪器.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其刻度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4.电流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应________联在被测电路中使用.中学常用的直流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每个量程的最小刻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 5.电压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应________联在被测量的用电器或电路的两端使用.中学使用的直流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每个量程的最小刻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电压表可以直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

(暑期一日一练)2020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 选择易错题专题

选择易错题专题 1、(2017宝山第1题)下列物理量中,反映物质特性的是() A 密度。 B 质量。 C 电流。 D 电阻。 2、(2017宝山第2题)1牛/米2,后来被命名为() A 牛顿。 B 帕斯卡。 C 欧姆。 D 库仑。 3、(2017宝山第3题)下列各物理量中,不能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是() A 长度。 B 横截面积。 C 体积。 D 温度。 4、(2017宝山第4题)下列器材或装置中,利用不同区域的气压值不同来工作的是() A 密度计。 B 打气筒。 C 锅炉液位计。 D 洒水壶。 5、(2017宝山第5题)在一瓶水的温度降低过程中,这部分水的密度() A 一定不变。 B 可能变大。 C 一定变大。 D 可能不变。 6、(2017崇明第1题)同一个初中生对地面产生压强最大的是() A.平躺着B.侧躺着C.双脚站着D.步行走着 7、(2017崇明第2题)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脱排油烟机B.锅炉液位计C.吸盘挂钩D.拔火罐 8、(2017崇明第3题)学习电压时,一般我们可以通过用“水压”来加以理解,这种科学方法属于() 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类比法D.比较法 9、(2017崇明第4题)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出电流与电压之间关系的科学家是() A.安培B.伏特C.欧姆D.焦耳 10、(2017崇明第5题)如果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那么玻璃管长度至少是() A.1米B.11米C.76米D.760米 11、(2017崇明第6题)有两个电阻阻值相同,串联后总电阻为8欧;那么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为() A.2欧B.4欧C.8欧D.16欧 12、(2017奉贤第1题)下列各物理量中,可鉴别物质的是() A.电阻 B.质量 C.密度 D.浮力 13、(2017奉贤第2题)菜刀的刀刃磨得3锋利是为了() A.减小压强 B.增大压强 C.减小压力 D.增大压力 14、(2017奉贤第3题)下列装置或器材中,属于连通器的是()

2019年甘肃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甘肃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 A.一个苹果所受重力约为1.2 N B.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100 kW C.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 mm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0 ℃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 Hz 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3.关于光现象及其解释,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B C D 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立杆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平静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水面“折断”的铅笔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减小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 B.打开高速行驶的大巴车车窗时,窗帘往外飘,是因为车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水坝修建为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D.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强比兰州市地面的大气压强大 5.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作用

B.小张沿水平方向用力推课桌没推动,则他的推力小于课桌受到的摩擦力 C.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乒乓球运动员用球拍击球,球拍的作用力只能改变球的运动状态 6.新型智能手机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当交变 电流通过充电底座中的线圈时,线圈产生磁场,带有金属线圈 的智能手机靠近该磁场就能产生电流,通过“磁生电”来实现 充电。下列设备也是利用“磁生电”原理工作的是() A.动圈式话筒 B.扬声器 C.电烙铁 D.电磁起重机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7.春日,花红柳绿。看桃花,花呈红色,是因为桃花___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光。公园内,鱼翔浅底,看到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8.2018年11月,我国对“人造太阳”研究有了重大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一亿摄氏度。“人造太阳”利用氢核_________(选填“裂”或“聚”)变来获得巨大能量。天然气是城市家庭常用的能源,天然气是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9.“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了_________,把酒精和水在长玻璃管中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10.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 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 180 km/h,合_________m/s。 11.被甲材料摩擦过的乙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则乙棒带_________电荷 (选填“正”或“负”),是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_________电子(选填“得到” 或“失去”)。 12.如图所示是某家用电子式电能表的表盘,该表盘上显示已用电_________kW h?.若 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电能表上正常工作3 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2次。该用电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_kW h?,它的实际电功率是_________ W。 12题图13题图14题图

各地中考物理按考点分类汇编: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含解析)

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选择题 1.(2019滨州)把一乒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如图所示),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下列关于乒乓球机械能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由水的内能转化来的 B.是由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C.是由乒乓球的内能转化来的 D.是由乒乓球的化学能转化来的 答案:B 2.(2016济宁)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希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希的机械能为零 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状态时弹力最大 C.b→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 D.a→c的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最大 答案:D 3.(2016?安徽)掷实心球是某市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之一。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e点处(不计空气阻力)。则实心球 () A.在a处重力势能最小 B.在b处动能为零 C.在a、b、c三处机械能相等 D. 在d处动能为零 答案:C 4.(2016?内江)以下四幅图中,关于能量转化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甲所示,过山车向下运动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图乙所示,水电站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图丙所示,自行车运动员奋力蹬车时,人体内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图丁所示,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会发热,将内能转化为动能 答案:D 5.(2016泰安)下列事例中,由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 A.风吹动树叶B.秋千从高处向低处摆动 C.汽车沿盘山公路匀速前进D.拉弯的弓把箭射出 答案:D 6. (2016淄博)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匀速水平飞行的战斗机加油,加油后战斗机仍以原来的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则战斗机的()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C.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D.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答案:D 7. (2016金华)2016年4月14日,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迎来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如图是科比在比赛中的一次投球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他用力蹬地身体却向上跃起,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他在起跳后的上升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 C.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往前飞行,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D.球撞击篮板后反弹,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 8.(2016成都)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对于火箭搭载的卫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卫星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B.卫星的机械能总量增加 C.卫星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 D.卫星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答案:B 9.(2016安顺)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NP固定在竖直平面内,NP段水平,一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P点的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考点24 功率

考点24:功率 一、选择题 1.(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17题)如图所示,一瀑布的落差(瀑布顶端和底端的高度差)约为100m。在0.1s内有18kg的水流过瀑布顶端,经过4.5s落到瀑布底端。质量为18kg 的这些水从顶端落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约为 A.4×102W B.4×103W C.1.8×104W D.1.8×105W 【答案】B 二、填空题 1.(2011江苏南京,第22题)某辆以蓄电池为驱动能源的环保汽车,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v =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驱动电机的输入电压U=300 V,电流I=50 A.在此行驶状态下,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是 W;若驱动电机能够将输入功率的90%转化为用于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则汽车所受阻力为 N. 【答案】1.5×104 1.35×103 2.(2011江苏无锡,第19题)小华同学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重500N 的物体,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若该物体在10s内移动5m,则在此过程中它的速度为 m /s,小华做的功是 J,功率是 W. 【答案】0.5 500 50 三、简答题 四、作图题 五、实验探究题 六、计算题 1.(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第21题)(9分)如图12,重为3.2×104N的卡车,经过一段水平路面,再以9.6×104W的功率沿与水平地面成30°角的斜坡匀速向上爬行.已知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5m2,斜坡的机械效率为80%.求卡车: 30° 图12 (1)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爬坡时的牵引力;

(3)爬坡时的速度. 【答案】解:G=3.2×104N P=9.6×104W S=0.5m2 η=80% (1) p=F/S=G/S=3.2×104N/0.5m2=6.4×104Pa (2) W有=W总×η① W有=Gh ② s =2h (倾角为30°) ③ 由①~③得 s=2 W总η/G[来源:学+科+网Z+X+X+K] ∴F引= W总/s=W总×G/2W总×η=G/2η=3.2×104N/2×0.8=2×104N (3) 由P=F引v v=P/F引=9.6×104W/2×104N=4.8m/s 其它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 情景实验(含答案)

情景实验 宝山:16.某小组同学通过自学得知:在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便在回路中将会出现电流。为了验证和探究其中规律,该小组利用铁丝和铜丝两种导线组成图6(a)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将相连的两个交叉点A、B分别置于烧杯中和酒精灯上方。做了如图6(a)、(b)、(c)(d)所示的四次实验。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⑴分析比较图6中(a)(b)两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不变时,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越小,电路中的电流______。 ⑵分析比较图6中(a)(c)两图[或(b)(d)两图] ,发现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相同,金属导线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也相同,且用酒精灯对金属导线中部进行加热时,闭合回路中的电流表示数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据此可得出初步结论: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相同,金属导线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也相同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金属导体中部温度高低______。 答案: 奉贤:16.某研究小组同学用硬纸片、水、刻度尺及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做覆杯实验,如图7(a)(b)(c)所示。 (1)由图(a)和(b)和(c)可知:大气压是的,且很大。 (2)同学们,仔细分析了图a和图b和c产生了测定大气压值的想法,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的知识和二力平衡的知识等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于是他们采用图7(d)实验装置在物理实验室测定大气压的值,不过却没有成功,你认为他们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答案 : 虹口:15. 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同海水以及一切其他物体一样,大气也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所以这层大气是不会逃逸到宇宙中去的,如果把大气比作为海洋,我们就生活在这层海洋的底部。地球上海拔高度越高,大气越稀薄。 ①根据上述信息及液体与气体的相同点,小王同学提出了有关大气压强的猜想:大气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他的依据是:大气受到地球引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信息及所学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公式P=F/S 、P=ρgh 中不能用来计算大气压强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金山:17.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研究过程如图10(a )、(b )和(c )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请仔细观察图中电路的连接及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10中(a)、(b)或(a)、(c)可知: (19) 。 ②分析比较图10中(b)、(c)可知: (20) 。 答案: - - - (a) (b) (c) 图10

甘肃省中考物理复习专题23《电和磁》

甘肃省中考物理复习专题23《电和磁》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7八下·盐城月考) 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够说明物质具有磁性的是() A . B . C . D . 2. (2分) (2018九上·南山期末) 如图所示,给电磁铁通电,条形磁铁及弹簧在图中位置静止,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时,下列关于电流表示数和弹簧长度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弹簧的长度增加 B .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弹簧的长度减小 C .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弹簧的长度增加 D .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弹簧的长度减小 3. (2分)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磁感线是磁场中确实存在的一些曲线

B . 磁场中静止的小磁针的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C . 条形磁铁周围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发指向S极的 D . 指南针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4. (2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物理现象或物理原理的是() A . 小球所受重力示意图 B . 通电螺线管的磁性 C .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D .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5. (2分)(2020·嘉定模拟) 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的附近,闭合开关S时,通电螺线管磁感线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 B . 电源的右端为正极 C . 小磁针一直保持静止 D . 小磁针N极逆时针转动 6. (2分) (2018八下·诸城月考) 首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 . 阿基米德 B . 牛顿 C . 托里拆利 D . 帕斯卡

全国中考物理分类汇编考点32 电、磁综合题

全国中考物理分类汇编考点32 电、磁综合题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湛江,第13题)如图5所示的四个装置,关于它们分别用来演示哪个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a可用来演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B.图b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C.图c可用来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D.图d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答案】BC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作图题 五、实验探究题 六、计算题 1.(2011江苏南京,第32题)小明根据所学的电学知识,想设计一个汽车超载自动报警电路.他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压敏电阻是阻值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元件,并了解到压敏电阻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越大,输出的电压就越大,用它可以称量汽车的重.某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压力的关系如下表: 小明利用该压力传感器和电阻箱R'(最大电阻999.9Ω)及部分其它器材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线圈中电流大于或等于2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已知继电器线圈的电阻为25Ω,继电器电路的电源电压由传感器的输出电压U提供.(假设U不受继电器电路影响)

(1)根据表格中数据,请在图乙给定的坐标系中描绘出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电压随压力变化的图像; (2)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电铃报警,说明汽车超载, 则图甲中电铃应接在 ( 选填“A、B”或“C、D”)两端; (3)小明希望压力大于或等于2.4×105 N 时,启动报警系统,则电阻箱R '的电阻应调节到多大? (4)要使该装置报警,汽车的最小重力为多少? 【答案】(1)见图 (2)C 、D (3)由图像可知,当压力为2.4×105 N 时,U 为2V 21000.02U V R I A ===Ω总 1002575R R R '=-=Ω-Ω=Ω总 (4)U 最小=IR =0.02A ×25Ω=0.5V 由图像可知,压力为0.6×105 N , 所以汽车的最小重力为0.6×105N (2分) 2. 第32题图

2020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一、选择题 1.(2020咸宁)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奇妙的光导纤维D.雨后彩虹 【答案】D 2.(2020镇江)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 () 【答案】D 3.(2020长春)小红坐在岸边,看到的以下景和物在水中的像,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白云B.凉亭C.飞鸟D.水中的鱼 【答案】D 4. (2020玉林)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能叉到鱼() A.看到的鱼的前方B.看到的鱼的方向 C.看到的鱼的上方D.看到的鱼的下方 【答案】D 5. (2020雅安)关于光现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岸边景物在湖水中形成倒影, 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 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现象, 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C.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发生弯折, 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 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6.(2020西宁)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B.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D.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A

1.(2020泉州)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可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的是()A.镜花水月B.立竿见影C.海市蜃楼D.杯弓蛇影【答案】C 7(2020三明)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答案】C 8(2020徐州)下列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阳光下人的影子B.水中树的倒影 C.池水变“浅”了D.日食 【答案】C 9 (2020阜新)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答案】B 10.(2020丽水)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 答案:C 11.(2020金华)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

甘肃省中考物理总复习甘肃省各地区中考物理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甘肃省各地区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 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一、2019中考试题分析 我省中考试卷主要有三套:省卷(武威市、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酒泉市、临夏州、张掖市、陇南市联考卷)、兰州卷和天水卷,这三套试卷题型设计相似,主要有以下五种:选择题、填空题、识图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与简答题。题目数量上省卷和天水卷为23小题(满分80分),兰州卷通常为35小题(满分120分)。三套试卷都是基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无论是考查内容,还是命题形式,相互可借鉴之处很多。下文就以2019年省卷和兰州卷为例分析说明。[说明:5(3)表示第5题,分值为3分] (一)试题分析 考 查板块题型 考题 分值 考 查 内 容 考情分析省卷兰州 声和光选择 题 1(3)3(3)4(3)9 (1)声音的产生、传播 以及声音的特性,噪声 的控制;(2)光现象的辨 析 考查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 特性、噪声的控制、三种光现象的区分、物 体的颜色、凸透镜成像规律。题型主要以选 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为主填空 题 13(2)19(3)5 (1)光的反射、物体的 颜色;(2)凸透镜成像规 律 识 图、 作图 题 17(2)25(3)5 光的反射、折射光路 图 实验 探究 题 28(1)31(4)5 (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 律;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 律 物质运动和力选择 题 6(3)5(3)8(3)9 (1)摩擦力和二力平 衡;(2)惯性;(3)s-t图象 考查的重点是刻度尺、量筒和天平的使用、 密度的计算、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二 力平衡、摩擦力和惯性。题型主要以选择 题、填空题、作图题和实验探究题为主 填空 题 10(2)12(1)21(1)4 (1)力的概念、力的作 用效果;(2)物质的属性 及密度;(3)摩擦力的大 小 识 图、 作图 题 16(2)23(2)24(3)7 力的示意图、刻度尺 读数 实验 题 28(2)2天平的使用 计算 与简 23(2)2重力的计算

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有4个位置上的蜡烛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图甲可以看到,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30.0cm刻度,而光屏所在的位置是40.0cm刻度,而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40.0cm-30.0cm10.0cm f== 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A错误; B.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的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的相同,大小不变,但是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是完好的,只是亮度变暗,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C正确;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从图乙可以看到,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这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D错误。 故选C。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全国中考物理浮力类问题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浮力类问题 1.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 随着加水量m 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鸡蛋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逐步加入清水,盐水的密度减小,当鸡蛋密度与盐水密度相同时,鸡蛋悬浮,浮力还等于鸡蛋的重力,随着清水的逐渐加入,盐水的密度逐渐减小,鸡蛋逐渐下降,当完全浸没后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浮力公式可知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减小。 【详解】 加入清水的过程中,当鸡蛋漂浮和悬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则浮力不变;鸡蛋完全浸没后随着盐水密度减小,但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F gV ρ=浮液排可知,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减小,但浮力最小为排开水的重,不会减小为0,所以浮力最终趋于不变。 故选D 。 2.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但沉于乙液体中.利用这个信息可得( ) A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B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甲液体的密度

D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该材料的密度为ρ,若ρ<ρ甲,空心球会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若ρ>ρ甲,若球是实心的,球会下沉;若球是空心的,当球的整体密度小于甲液体的密度时,球会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故A 、C 都错,∵空心球沉于乙液体中,∴ρ>ρ球>ρ乙,故B 正确,D 错。 故选B 。 3.将一密度均匀的正方体轻轻放入盛满浓盐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 浓盐水溢出;若将该物体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g 煤油溢出(浓盐水密度为1.2×103kg/m 3,煤油密度为0.8×103kg/m 3),则以下选项不可能的是( ) A .该物体前后两次所受浮力之比为9:8 B .该物体前后两次排开液体体积之比为3:4 C .该物体的密度为0.9×103kg/m 3 D .该物体在煤油中可能沉底或悬浮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因为大烧杯内原来装满浓盐水,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 F 浮盐水= G 排=G 溢水=m 溢水g =0.072kg ×10N/kg=0.72N 物体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 F 浮煤油= G 排=G 溢煤油=m 溢煤油g =0.064kg ×10N/kg=0.64N 故该物体前后两次所受浮力之比为 0.72N:0.64N=9:8 故A 不符合题意; B .该物体前后两次排开液体体积之比为 F g ρ浮盐水盐水:F g ρ浮煤油煤油=330.72N 1.210kg /m 10N /kg ??:330.64N 0.810kg /m 10N /kg ?? =3:4 故B 不符合题意; D .由F 浮=ρ水V 排g 得排开水的体积 V 排水=F g ρ浮 盐水 =33 0.72N 1.210kg /m 10N /kg ?? =6×10?5m 3 假设物体在盐水中悬浮或下沉,则物体的体积 V =V 排水=6×10?5m 3 由于煤油的密度小于盐水,所以物体在煤油中一定下沉,则排开煤油的体积 V 排煤油=V =6×10?5m 3

中考物理模块分类考点

中考物理必考点(必记) 运动、力和功:约 32% 物质、能量和能源:约 10% 第一部分 声、光、热 (占 28%)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 质传播。 真 空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 气传 来的。 3. 声音速度:在 15。 C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 米/秒。声音在 固 体 传播比液 体快, 而在 液 体 传播又比 气 体 快。 11 4 .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 S 总 vt 总 22 5.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1) 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 低 ,它与声源振动的 频 率 有关系。 (2) 响度 :是指声音的 大 小 ,跟声源振动的 幅 度 、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音 色 是不同的。 6. 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 声 源 处 减弱; (2)在 传 播 过 程 中减弱; (3)在 人 耳 处 减弱。 2、光现象 1 . 光源:能够 发 光 的物体叫光源。 2 .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同一均匀介质 中是沿 直 线 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 8 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1、声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 动 而产生。 振 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中考试题内容比例 : 声、光、热:约 28%

3×108米/ 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光 镜面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 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 离(3)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 .平面镜应用: (1) 成像 (2) 改变光路。 9.色散 :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透明物体的顏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019年甘肃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物理试卷第1页(共16页)物理试卷第2页(共16页) 绝密★启用前 甘肃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 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 ) A.一个苹果所受重力约为1.2 N B.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100 kW C.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 mm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0 ℃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 Hz 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3.关于光现象及其解释,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 B C D 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立杆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平静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水面“折断”的铅笔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 A.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减小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 B.打开高速行驶的大巴车车窗时,窗帘往外飘,是因为车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水坝修建为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D.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强比兰州市地面的大气压强大 5.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作用 B.小张沿水平方向用力推课桌没推动,则他的推力小于课桌受到的摩擦力 C.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乒乓球运动员用球拍击球,球拍的作用力只能改变球的运动状态 6.新型智能手机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当交变电流通过充电底座中的线圈时,线圈产生磁场,带有金属线圈的智能手机靠近该磁场就能产生电流,通过“磁生电”来实现充电。下列设备也是利用“磁生电”原理工作的是 ( ) A.动圈式话筒 B.扬声器 C.电烙铁 D.电磁起重机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7.春日,花红柳绿。看桃花,花呈红色,是因为桃花___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光。公园内,鱼翔浅底,看到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8.2018年11月,我国对“人造太阳”研究有了重大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一亿摄氏度。“人造太阳”利用氢核_________(选填“裂”或“聚”)变来获得巨大能量。天然气是城市家庭常用的能源,天然气是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 生”)能源。 9.“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了_________,把酒精和水在长玻璃管中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10.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 180 km/h ,合_________m/s 。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此-------------------- 卷-------------------- 上-------------------- 答-------------------- 题--------------------无-------------------- 效--- -------------

全国中考物理家庭电路故障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家庭电路故障的分析问题 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灯L不亮,且保险丝没有熔断.用试电笔测试灯头的两端C、D,发现这两处都能使试电笔的氖管发光,再用试电笔测试B处氖管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 A.AC段某处断路B.BD段某处断路C.电灯L断路D.电灯L短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C段某处断路时,则试电笔接触D点时,氖管不发光,故A错误; BD段某处断路,则试电笔接触CD点时,氖管发光,接触B点时不发光,故B正确; 电灯L断路,则试电笔接触D点时,氖管不发光,故C错误; D、电灯L短路,则电源短路,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会熔断,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故应选B。 2.如图所示为某家庭卫生间电路,电灯和电热器都在正常工作。在三线插座上刚插上洗衣机(开关未闭合)的插头时,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拔出洗衣机的插头后,用测电笔测试三线插座的左右两孔,氖管都发光,发现有一根熔丝熔断了。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一定是零线上的熔丝熔断了 B.断开S1、S2,再用测电笔检测三线插座的左右两孔,氖管都发光 C.只断开S1,再用测电笔检测开关S2的两个接线柱,氖管都发光 D.只断开S2,再用测电笔检测开关S1的两个接线柱,氖管都发光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插上洗衣机(开关未闭合)的插头前,电灯和电热器都在正常工作,在插上洗衣机(开关未闭合)的插头,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说明电路中干路上有断路,测电笔测试插座的两孔,氖管都发光,说明两孔与火线是连通的,故只可能是零线断了,故A正确,不符合

B.断开S1、S2,再用测电笔检测三线插座的左右两孔,只有右孔与火线相连,氖管发光,左孔与火线不相连,氖管不会发光,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只断开S1,开关S2的上下接线柱都与火线相连,测电笔的氖管发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只断开S2,开关S1的上下接线柱都与火线相连,测电笔的氖管发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有一次,小华在将台灯插头插入家庭电路的插座时,室内电灯突然全部熄灭,原因可能是() A.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 B.台灯的灯丝断了 C.台灯的灯座内短路 D.台灯的插头内短路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是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保险丝烧断或跳闸,使家里的其它用电器停止工作。 【详解】 AB.由于没有将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室内电灯都正常工作,因此室内电灯、插座等用电器均正常,故AB错误; C.当台灯灯座短路时,插头插入插座,只有再闭合开关时,才会出现电路中电流过大,烧断保险丝或跳闸,使室内电灯就全部熄灭的情况,若不闭合开关,不会出现上述情况,故C错误; D.当台灯或插头内短路,当插头插入插座时会使整个电路发生短路,使电路中电流过大,烧断保险丝或跳闸,使室内电灯就全部熄灭,故D正确。 故选D。 4.小林的爸爸给小林的书房装了一盏照明台灯。学习了安全用电的知识后,小林为了验证爸爸安装的电路是否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他断开开关,用测电笔接触灯座的两个接线柱时,氖管都发光,闭合开关,灯泡能正常发光,于是他推断爸爸在连接电路时所犯的错误是() A.灯座接触不良B.接灯泡的零线断路 C.接灯泡的火线开路D.开关控制了零线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分类汇总带答案

2015 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分类汇总带答案 一、将下列物理量或物理量单位的名称填在相应空格内: 物理量力密度功率电阻比热热量长度单位千克米/秒帕斯卡千瓦时伏特库仑安培℃ 二、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3 54 千米/时=________米/秒 1 毫升=________厘米 1 安=__________库/秒 1 欧=________伏/安 7.8 克/厘米 3 =________千克/米 3 1 标准大气压=________毫米汞柱 1 伏=________焦/库=________________ 帕 1 帕=________牛/米20.1 伏=________毫伏 220 千伏=________伏0.6 安=________毫安 1 焦=________牛·米 1 焦=________伏·安·秒 5 千欧=________欧 1 瓦=________焦/秒 5 微安=________安 1 吨=________千克=________克 1 度电=________千瓦时=________焦 三、填写表中各量的数值: 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水的密度水的比热 声速(15℃) 水的沸点(℃) (毫米汞柱) (℃) 3) (千克/米 焦/(千克·℃) 米/秒 家庭电路电压一节干电池电压安全电压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工业电压(伏) (伏) (伏) (米/秒) (伏) 四、初中物理常用的测量工具: 1.实验室中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天平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是利用_________条件工作的.液体的体积可以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测量. 2.弹簧秤是测量________仪器.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其刻度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温 度规定为0℃,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100℃. 4.电流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应________联在被测电路中使用.中学常用的直流电流表有两 个量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每个量程的最小刻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绝对不允许将电 流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 5.电压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应________联在被测量的用电器或电路的两端使用.中学 使用的直流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每个量程的最小刻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电压表可以直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