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哲真题模拟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哲真题模拟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哲真题模拟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哲真题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996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简释题(5×6)1运动与静止

2、

可能性与现实性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4、生产力及

其特性

5、阶级、国家

6、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

一、简述题(3×10)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主体认识能力及其主要内容

3、历史过程中的自发性与自觉性

二、论述题(20×2)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正确把握这两者关系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中西哲学史

一、简释题(5×8)

1、仁政(孟子)

2、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

2、民胞物与(张载)4、大同(康有为)5、爱和恨(恩培多克勒)6、两种灵魂(特勒肖)

7、绝对统一(谢林)8、依赖感(费尔巴哈)

二、论述题(4×15)

1、王夫之“能必副其所”的认识论思想

2、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3、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

4、黑格尔关于矛盾的学说。

199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简释题(5×6)人类思维与人工智能

2、循环论与直线论

3、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4社会条件5、社会经济形态6人民群众、杰出人物

一、简述题(3*10)

1、辩证思维的实质

2、真理性与人民生的一致

3、社会规律即“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二、论述题(2*20)

1、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现实意义

2、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中西哲学史:

一、解释些列名词、概念的含义(5*8)

1、任势(孙子)

2、参验(韩非)

3、

三统三正(董仲舒)

3、实测(严复)5、原子(德谟克特利)

6、偶性(霍布斯)

7、知觉(休谟)8、理性(康德)

二、论述题(5*8)

1、张载的“民胞物与”的社会思想

2、叶适的社会契约论

3、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4、黑格尔的真理观

1998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简释题(6×5)

1、联系、发展

2、共性、个性

3、自由、必然

4、地理环境

5、社会意识

6、科学

二、简述题(3×10)

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

3、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物”

三、论述题(2×20)

1、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的哲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2、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

公有制实现形式能够而且应当多样化

中西哲学史

一、简释题(5×8)

1、原子(伊壁鸠鲁)

唯名论

2、“白板说”(洛克)

3、“规定即是否定”(斯宾诺莎)

4、和与同(史伯)

5、中庸(孔子)

6、循理而举势(《淮南子》)

7、体用一源(二程)

二、论述题(4×15)

1、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

2、谈谈对下面一段引文的理解并做评论

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

东西就是理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她那个

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

中它的时代。妄想一种哲学能够超出它那个时

代,这与妄想个人能够跳出她的时代,跳出罗陀

斯岛,是同样愚蠢的。如果它的理论确实超越时

代,而建设一个如其所应然的世界,那末这个这

种世界诚然是存在的,但只存在于她的私见中,

私见是一种不结实的要素,在其中人们能够随意

想象任何东西。上述成语稍微变更一下就成为

Hier ist die Roser,hier tanze

[这里就有蔷薇,就在这里舞罢。]

黑格尔

3、孔子的理想人格论。

4、魏晋玄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各自的基本观点

1999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简释题(6×5)

1、实践

2、系统

3、否定

4、生产方式

5、社会革命

6、道德

二、简答题(3×10)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2、内容与形式及其辩证关系

3、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个人在历史上的

作用

三、论述题

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意义

2、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

哲学根据和现实意义

中西哲学史

一、简释题(8×5)

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易》)

2、以无为本(王弼)

3、新故相除(王安石)

4、道德革命(梁启超)

5、逻各斯(赫拉克利特)

6、前定和谐(莱布尼茨)

7、人是机器(拉美特利)

8、二律背反(康德)

二、论述题(3×20 选做三道)

1、荀子的认识论思想

2、张载天人一气的本体论思想

3、试比较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的异同

4、根据下段引文,谈谈你对黑格尔“实体即主体”学说的理解

照我看来,——我的这种看法的正确性只能由体系的陈述本身来予以证明——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但把真实的东西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同时还必须注

意到,实体性自身既包含着共相(或普遍)或认识自身的直接性,也包含着存在或作为知识之对象的那种直接性。……

而且活得实体,只当它是建立自身的运动时,或者说,只当它是自身转化与与其自己之间的中介时,它才真正是个现实的存在,或换个说法也一样,它这个存在才真正是主体。实体作为主体是纯粹的简单的否定性,唯其如此,她是单一的东西分裂为二的过程或者树立对立面的双重化过程,而这种过程则又是对这种漠不相干的区别及其对立的否定:因此唯有这种正在重建其自身的统一性或在她物中的自身反映,才是真理,而原始的或直接的统一性,就其本身而言,则不是绝正确真理。真理就是她自己的完成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圆圈,预悬它的终点为目的并以它的终点为起点,而且只当它实现了并达到了它的终点它才是现实的。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简释题(6×5)

1、非决定论

2、扬弃

3、反映论

4、社会规律

5、社会共同体

6、宗教

二、简答题(3×10)

1、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

2、本质和现象及其辩证关系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三、论述题(2×20)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及其现实

意义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当前应该如

何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中西哲学史

一、简释题

1、仁政(孟子)

2、以名举实(后期墨家)

3、虚壹而静(荀子)

4、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刘禹锡)

5、理念(柏拉图)

6、教父学

7、偶性(霍布斯)

8、绝对理念(黑格尔)

二、论述题(3×20,任选三道)

1、戴震的“人欲即人性”的思想

2、孙中山的物质、精神观

3、斯宾诺莎的自然观

4、费尔巴哈论宗教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简释题(6×5)

1、意识的本质

2、度

3、假象

4、经济基础

5、国体、政体

6、意识形态

二、简答题(3×10)

1、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2、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3、社会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三、论述题(2×20)

1、试论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理论依据

2、试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发展为主题和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中西哲学史

一、简释题(8×5)

1、保民而王(孟子)

2、效验(王充)

3、理势合一(王夫之)

4、唯生论(陈立夫)

5、无限(阿那克西曼德)

6、影像说(德谟克利特)

7、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洛克)

8、物自体(康德)

二、论述题(4×15)

1、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

2、程颐的“体用一原”的思想

3、评述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葛学派在伦理学观点上的异同

4、马克思为什么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简释题(6×5)

1、哲学

2、客体

3、系统

4、否定

5、生产方式

6、社会意识形式

二、简答题(3×10)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三、论述题(2×20)

1、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试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

要哲学基础。

中西哲学史

一、简释题(8×5)

1、反者道之动(老子)

2、克己复礼(孔子)

3、白马非马(公孙龙)

4、一物两体(张载)

5、理念(柏拉图)

6、经院哲学

7、自因(斯宾诺莎)

8、定在(黑格尔)

二、论述题(3×20)

1、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2、康德“人是目的”的思想

3、韩非的法治思想

4、范缜的形神观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简释题(5×6)

1、世界的统一性

2、人民群众

二、简答题(5×12)

1、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3、人类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三、论述题(2×30)

1、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西哲学史

一、简释题(8×10)

1、“离坚白”(公孙龙)

2、虚壹而静(荀子)

3、理一分殊(朱熹)

4、理存于欲(戴震)

5、实体(亚里士多德)

6、奥康剃刀

7、白板说(洛克)

8、二律背反(康德)

二、论述题(2×35)

1、如何理解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黑格尔“实体即主体”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简释题(5×6)

1、实践的唯物主义

2、社会心理

二、简答题(5×12)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

3、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三、论述题(2×30)

1、运用社会结构理论阐述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中西哲学史

一、简释题(8×10)

1、中庸(孔子)

2、参验(韩非)

3、致良知(王阳明)

4、民生史观(孙中山)

5、德性(亚里士多德)

6、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7、实践(康德)

8、市民社会(黑格尔)

二、论述题(2×35)

1、张载的辩证法思想

2、评述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简释题(5×6)

1、否定

2、党的群众路线

3、异化劳动(马克思)

4、交往形式(马克思恩格斯)

5、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毛泽东)

二、简答题(5×12)

1、矛盾特殊性

2、实现认识过程第一个飞跃的基本条件

3、生产力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科学实践观的阐述

5、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关于两种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三、论述题(2×30)

1、试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书信中关于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启示。

中西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6×10)

1、为政以德(孔子)

2、物各自造(郭象)

3、体用一源(二程)

4、唯实论

5、三权分立(孟德斯鸠)

6、偶性(霍布斯)

二、简答题(2×15)

1、简述禅宗的“南顿北渐”说

2、辨析亚里士多德的“潜能”与“现实”

三、论述题(2×30)

1、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哲学中的中西体用之争。

2、康德是如何解决休谟问题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简释题(5×6)

1、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

2、两种生产(恩格斯)

3、任何个别都是一般。(列宁)

4、客体

5、道德

二、简答题(5×12)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马克思关于分工的理论

5、恩格斯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理论

三、论述题(2×30)

1、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说明“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2、阐述毛泽东对于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西哲学史

一、简释题

1、“涤除玄览”(老子)

2、“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3、“理事无碍法界”(华严宗)

4、唯名论

5、预定的和谐(莱布尼茨)

6、“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休谟)

二、简答题

1、简述戴震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2、简述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三、论述题

1、论魏晋时期“名教”与“自然”的关系。

2、结合以下引文,评述黑格尔关于“思想的客观性”的观点。

“思想不但构成了外界事物的实体,而且构成精神性的东西的普遍实体。……当我们把思维认为是一切自然和精神事物的真实共性时,思维便统摄这一切而成为这一切的基础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简释题

1、决定论

2、意识形态

3、市民社会(马克思恩格斯)

4、历史合力(恩格斯)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

识都是真理 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党校系统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的情况

很多人不了解党校系统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的情况,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 除了高校系、中科院系、社科院系、军校系、政府系、工业研究所系的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外,中国还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党校系硕士研究生。由于党校在职学历一度泛滥,大家对党校的研究生也缺乏充分的了解,对党校系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也产生了种种误解。 目前全国具有招收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党校是: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辽宁省委党校、吉林省委党校、黑龙江省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江苏省委党校、浙江省委党校、山东省委党校、湖北省委党校、湖南省委党校、广东省委党校、重庆市委党、四川省委党校、陕西省委党校,共15家(除中央党校外,排名不分先后,以教育部《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上的排序为准)。 其中,中央党校具有博士授权点,以上的省级党校有硕士授权点,均培养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毕业颁发与高校系、中科院系、社科院系完全相同的蓝皮的硕士学位证书。招生也不局限于党员,非党员也可以报考。统一参加1月份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按地区执行相应地区的国家线。由于中央党校每年竞争极为激烈,部分学科的竞争甚至高于北大同类学科,因此基本上都要高于一区线很多分。虽然也招保送推免生,但中央党校历来不太相信高校的推免生素质,因此每年推免生考试极为残酷,到目前为止,虽然推免生的报名人数每年都多于接受推免生的指标人数,但是没有一年按指标招满推免生。(2011年由于有一211院校985平台的推免生先参加了推免考试,获得推免资格,后由于其本科学校不同意其推免外校而取消其推免资格,该生后来参加1月份统考,结果没考进中央党校,令中央党校的老师更认为推免生的水分太大,坚持多招统考生) 省级党校由于大部分2003年才开始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社会上知道的人少,所以每年报考人数不多。基本上如果上国家线就可以录取。但从2011年开始,部分省级党校报考人数增多,例如陕西省委党校,也开始刷人。在国家扩招的时代,中央党校一直没有大规模扩招,所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在120人左右,多的专业招10个,大部分专业只招2人。省级党校大部分专业都只招2-4人。从2011年开始,全国性学术硕士缩招,省级党校也开始压缩招生人数,辽宁省委党校2011年原计划招16人,后来只招了10人。全国党校系统每年招生规模不大,总共招生人数大约700人左右。因为全国党校系统全日制统招硕士全部是学术型硕士,以现在缩招的趋势,2012年估计会进一步减少招生。 党校系研究生的学费,除了四川省委党校和湖南省委党校收取学费外,一般都是免费的。因为从不招收计划外的考生,所以可以放心不会被转成自费生。住宿方面一般条件都比较好,基本上都是两人间。四川省委党校由于收学费,就不收住宿费,是宾馆化标间的配置。中央党校和各省级党校内大部分都收住宿费,800-1200元/年不等。也有少数省级党校学费住宿费都免费,如辽宁省委党校目前不收住宿费也不收学费,没配发被褥脸盆等也免费。 党校系研究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中央党校和部分省级党校的研究生实行第一年不分导师,入学后再分的制度。这样避免了导师决定研究生录取的情况出现,完全按成绩来。还有一些省级党校如陕西省委党校实行报考时的导师制,其常务副校长也直接带研究生。另外有一些省级党校如辽宁省委党校不实行导师制,而是实行导师组制,导师组内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教研部的导师都有,有助于拓宽研究生在交叉学科的研究思路。不管是导师制还是导师组制,党校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在于学生人数少于导师,这样有的党校是一个导师带一个研究生,有的则是几个导师带一个研究生,见导师的机会远远高于高校系。 调研方面,党校系相对高校、社科院有着更为优秀的资源,经常组织研究生到基层调研,并有经费保障。中央党校每年每个研究生都有专门的调研经费,省级党校如上海市委党校则经常组织研究生到区县党委政府进行现场调研。 就业方面,中央党校的硕士研究生人数多、专业多,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的都有。省级党校硕士研究生人生相对要少,专业也大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社

马哲材料分析题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乎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答:(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

马哲试题

练习八 一、单项选择题 A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C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A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D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D5.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二、多项选择题 ABC1.社会存在包括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ABC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的发展往往受到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的影响 ABCD3.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带详细答案.

20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 有否高尚的理想 C. 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D.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 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变化性 C. 可知性 D. 广延性 7. 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8.意识的本质是() A. 人脑的分泌物 B. 人与生俱来的特性C. 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 观念的综合 9.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10.时间和空间是() A. 物质的唯一特性 B. 物质的根本属性 C.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 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 对立统一的观点 C. 质量互变的观点 D.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12.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3.唯物辩 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 观察实验方法 B. 逻辑推理方法矛盾分析法 D. 归纳演绎方法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15. 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

【2017年最新】大学马哲考试试题

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一 1、下列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关于世界普遍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学说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C、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绝对真理体系 D、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2、对哲学理解正确的是____ A、世界观、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和观点 D、人生观、价值观 3、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不包括_____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有_____ A、我思故我在 B、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C、水是万物的始基 D、绝对理念是世界的主宰 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 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6、我国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这种观念属于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7、下列对实践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B、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性活动 C、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检验认识活动是否为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8.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深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手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了____ A、虚幻的观念在现实中都能找到事物的原型 B、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D、虚幻的观念是可以凭空捏造的 9、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是事物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0、李瑞环讲:“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 食为天””。这说明: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 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表述错误的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类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2、感性认识不包括____

中央党校研究生科研成果优秀奖评奖规定(第二次修订)

研究生科研成果优秀奖评奖规定 (1999年8月制定,2015年5月修订,2017年9月第二次修订)为提高中央党校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特设立研究生科研成果优秀奖。 一、评奖条件 (一)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表优秀科研成果; (三)遵纪守法,自觉执行学校和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 (四)在校的博士研究生(含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包括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代培生; (五)在评奖指定日期范围内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学术成果,且未违反学术道德与规范。 二、本奖设一、二、三等奖 本奖以年级为单位评出各年级的奖等。 一等奖人数为参评总人数的10%,二等奖人数为参评总人数的15%,三等奖人数为参评总人数的25%。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分别评比;对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一等奖获得者必须在研究生院认可的核心期刊目录所收录的学术期刊中至少发表一篇论文。

三、科研成果的认定: (一)时间范围: 1、每年6月份对毕业年级的科研成果进行评比,时间范围为上年度9月1日至当年度5月31日; 2、每年9月份对二、三年级的科研成果进行评比,时间范围为上年度9月1日至当年度8月31日。 (二)科研成果的种类: 1、学术论文:包括独著与合著,以书代刊杂志,公开出版的学术论文集,由学术委员会认可的学术会议宣读论文或论文集,期刊论文必须发表在学术委员会认可的学术性期刊、综合性期刊或省级以上报纸的理论或学术专栏上,期刊与报纸必须能且仅能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期刊查询与报纸查询中查询; 2、学术著作:包括独著、合著与编著著作; 3、科研课题:包括主持的课题与参与的课题,以立项时间为准; 4、译文与译著:由学术委员会认定。 (三)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构成科研成果: 1、证成或证伪某个学术命题; 2、阐释某个学术概念,或者从学术角度阐释某个非学术概念; 3、建构某个理论框架; 4、运用学科理论解决实践中的某个问题; 5、跨学科、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6、运用学科理论进行的社会调研所撰写的调研报告;

马哲大题重点(1)

第一章第二节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 1.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3.坚持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的意义: 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新事物: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暂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不管经过怎样的困难和曲折,终究要战胜表面上强大的旧事物。 5.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形式上,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内容上,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交替。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矛盾的含义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联系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 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相对的(有条件性) 矛盾的斗争性——绝对的(无条件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同一性的作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这保持了事物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矛盾斗争性的作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做准备。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由此,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紧密结合推动了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树立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哲考试试题

2015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

中央党校199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党的建设理论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2、实行民主集中制必须反对哪些错误倾向?产生这些错误倾向的根源是什么? 3、什么是党风?为什么说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 4、如何理解党的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的关系? 5、党的团结的基础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l、为什么说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 2、为什么把新时期党的建设称之为“新的伟大工程”? 中央党校1997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党的建设理论 一、简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1、政党的本质属性 2、政党不同于其他政治团体的一般特征 3、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 4、党风问题的实质 5、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邓小平关于党风建设的基本思想 2、为什么说党内监督的重点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3、为什么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l、论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2、论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中央党校1998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党的建设理论 一、简释题(每题8分,共40分) 1、群众路线 2、党的思想路线 3、党内监督 4、党的领导体制 5、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l、试论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 2、试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中央党校1999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党的建设理论 一、简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l、党的思想理论建设2、党的群众路线 3、党的作风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2、为什么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3、如何理解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

宝鸡文理学院马哲历年考试大题答案

1、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答:(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一过程精力了三个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2)意识也是社会的劳动产物。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无线复杂多样的物质世界有着共同的基础和本质,即有个本原。(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4)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具有物质统一性。 3、什么是辨证的否定观? 答: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它有两个特点: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如何? 答:(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着感性认识,其次是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再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就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时间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具有直接现实性。 6、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 答(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2)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组织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那个决定的。其次,这是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8、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有机统一,共性富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史关于事物矛盾问题额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即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人事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意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真题

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目代码:2041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一.简答题 1.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关系。 2.质与量的辨证关系。 3.真理的辩证法及其意义。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辨证发展的规律。 二.辨析题 1.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特征。 2.否定之否定规律只有通过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3.真理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 4.既然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而社会运动无主体。 三.论述题 1.“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你认为,马克思在这段话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对辩证法本质的认识。 2.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道理。

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目代码:2041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一.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运动和物质的辨证关系。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辨证关系。 4.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二.辨析题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象化活动的关系。 2.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3.一切物质都具有同感觉相类似的反映特性,这是唯灵论的观点。 4.改革是一样深刻的社会革命。 三.论述题 1.用真理的辩证法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马哲复习重点(大题目)

马哲复习重点(大题目) 1、马哲的直接理论来源。(P9黑格尔、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观点;昂利·圣西门、沙尔·傅里叶、罗伯特·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2、唯物辩证法总特征(P40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马哲与传统哲学的区别(传统的哲学知识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变世界的哲学。)P14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P3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意识从其本质上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5、【材料题】实践和认识的关系(P64、68、70,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史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6、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及非意识形态形式(P105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等思想观点,修辞学、语言学等是非意识形态形式。) 7、关于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P101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还包含有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度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的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8、自然灾害的频发与联系观点。(P125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 9、【辨析题】绝对的、相对的真理。(P7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来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道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两者的辩证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 哲学基本问题是(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一种( B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 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5. 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6. 科学证明,人脑是(C)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7.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B)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可知论 D.认识论 14."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5.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6.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C)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7年招生简章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7年招生简章为进一步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培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党性修养的党政领导干部,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有关精神,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继续招收在职研究生。 一、招生专业、考试科目 2017年招收专业:法学理论。 考试科目:1、政治理论;2、法理学。 二、学制、培养方式和毕业 (一)学制:3年(2017年9月-2020年7月)。 (二)培养方式:学习采取集中面授和在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集中面授的时间为:每月上课一次,每次连续4天(周四至周日)。 (三)毕业:学完规定课程、考试合格、毕业综合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颁发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毕业证书。 三、招生对象、报考条件和招生办法 (一)招生对象: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系统的副县(处、团)级或相当于副县(处、团)级及以上干部或党校、高校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

(二)报考条件: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三)招生办法:招生采取自愿报名、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与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办法。 不招收任何类型的免试生,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统一入学考试,否则不予录取。 四、报名时间、地点、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报名时间:2017年4月10日—5月14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二)报名办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首先登陆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网站填报相关信息、提交各种材料,填报成功后打印《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7年报考登记表》(A4纸,一式两份);其次,携带报名材料前往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办理报名手续(报名地址与联系方式见后。)

2016自考马哲大题整理

2015 10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答: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为人类解放的科学;品质: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7.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主义唯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8.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答:1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 2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英雄史观; 3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观。 29.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1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它为一切社会所共有。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其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也就成为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 2资本家一定会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 30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在思想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确保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地位; 其次,在政治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质改革中起到领导核心地位,保证社会之一建设的重要性; 最后,在组织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领导全体人民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的,有序的进行社会主义各项建设。 3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试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 32,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 33,试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答 ------------------------------------------------ 2015 4 4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特别是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彻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