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屈原传说故事

爱国诗人屈原传说故事
爱国诗人屈原传说故事

爱国诗人屈原传说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关于他的传说,你了解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

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传说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mǐ)姓,但楚王是熊氏。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另说为河南西峡)。这就是屈原的故乡。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

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

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父亲叫伯庸。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

屈原楚辞《九章;惜诵》:“忽忘身之贱贫”。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人们更习惯叫屈原而不叫芈原。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

屈原作品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案 【课程标准】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3、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4、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文本分析】 茫茫人世间,生命是大自然的一件最伟大的艺术品。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着?如何对待生与死?这些都成为永恒的哲学论题,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多少哲人为之努力。行吟汨罗江畔的屈原,用他那忧思怀国之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纯粹为生命奏响了一曲永恒的赞歌,我们只有感叹:世间短暂的是生命,而永恒的也是生命。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爱国诗人,国家,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支柱,哪怕朝堂上的小人泼来一波又一拨的脏水,哪怕一次次被所效忠的人流放,他依然不改初衷,直至最后以身殉国。 从屈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生命的价值,在面对世俗的不公时,该如何去选择。总之,屈原就像一支燃烧的火炬,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给了我们启示和力量。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经过必修一二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和能力,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文意;基本学会梳理和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学习本文,除了继续加强文言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事注重以文带言,让学生能够通过品味语句,能够通过品味语句,分析屈原其人,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能背诵文中重要语句。 2、能够准确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害、疾、属、伐”、虚词“之、以、而、何”、通假字和文言句式 实词:害、疾、属、伐 虚词:之、以、而、何 句式:被动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 3、能够通过品味语句,分析屈原其人,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导入:

关于中国的爱国名人故事

关于中国的爱国名人故事 1、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 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 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华罗庚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bull;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 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 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 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5、朱自清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着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

《屈原列传》(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掌握“令”、“伐”、“疾”、“使”等多义词。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 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 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 2、难点: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导入: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机规、《天问》、《招魂》等,我们曾读过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从《涉江》里,我们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沉湘蛮 荒之地,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持自 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这种崇 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 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

的崛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 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 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课文,在写 作方面,应充分注意这一特点。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 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 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 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 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 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 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 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 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 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简介屈原的生平和影响: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

高中高三书信:至爱国诗人屈原的一封信

至爱国诗人屈原的一封信 本文作文是关于高三的书信至爱国诗人屈原的一封信,欢迎阅读。 我最崇敬的爱国诗人屈原先生: 夜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我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隧道,与你悠悠心会于汨罗江边。江上,龙舟竞飞;江边,粽叶飘香。可是,您孤高的灵魂又在何处飘泊? 您为什么要自沉汨罗江啊,您可真傻,我真为您感到惋惜!那个昏庸的楚怀王不明是非,不辨黑白,在楚国灭亡的警钟已经敲响时,却把您流放到偏僻的蛮荒之地。您却还执着地数次上书,盼望自己的君主能够醒悟。然而这时的楚怀王早已听不进一点不同意见,忠言逆耳,又一次把你流放到更加偏远的汉北地区。既然您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您又为何不另寻知音,秦、齐等国可都对您伸出橄榄枝的呀;或者像孔圣人那样,在鲁国无法施展抱负,便游历四方,传播思想,收三千弟子,桃李满天下,功成名就,也不失是在”山重水复“中寻找”柳暗花明“的上策啊;再退一步说,您还可以做个自由诗人,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家乡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可您却在第一次流放期间,对别国使者的邀请不屑一顾,放弃了齐国、秦国的高官宰相、千石俸禄,忠贞不渝地把自己交给楚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颜进谏。眼见楚怀王沉迷于声色犬马,纸迷金醉之中,眼见朝堂上那些奸佞之徒必将把楚国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眼见楚国百姓将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眼见秦国军队将楚国池城占为己有……您痛不欲生,悲伤地闭上双眼,为楚国的未来担忧至极,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离骚》。 从您的身上,我看到一个傻得可爱的屈原,一个宁死不屈的性格屈原,一个把祖国的利益看得比生命更重的屈原!

您是民族英雄的先驱,成为后世的志士仁人铭志的碑。因为有了您,才有岳武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男儿情怀;才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精神;才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无限期盼……您开创了骚体,留下了千古绝唱的《离骚》,为中国古代文学添上了浓重的一笔,您是文坛不朽的脊梁。虽然您已离我们远去,但您的爱国品质却永远与我们近在咫尺——那是中华之魂魄!您的”傻“终究傻得可爱,汨罗江边的龙舟,裹着粽叶的粽子,还有秭归乡里一年一度的祭祀,都在追忆着您的风采。换一个角度看,您的”傻“何尝不是一种人格魅力的真诚表露!待到明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真想站在汩罗江畔,且听风吟,为您再吟一曲《离骚》,愿汩罗江之水能够带去我的信笺,我会时常怀念您! 此致 晚辈崇高的敬礼!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节选》教案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节选)》教案高三语文《屈原列传(节选)》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能联系已学知识,自主整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发现问题 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屈原的生平与遭遇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作者在描述屈原遭遇与内心情感中寄托的复杂感情能辩证地评价屈原忠贞报国的志向与坚贞不屈,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能联系当今社会与个人实际,体会坚持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并培养高尚的联系与人生价值观,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及珍爱生命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结合《离骚》的复习,了解屈原的生平与高尚的节操,进而了解司马迁写此传的目的。

屈原传是人物评传,司马迁写屈原是抒愤:个忠心 耿耿的大贤,被谗而终不得用,以至于身殉理想。诗人 的悲剧。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联齐抗秦的主张,变法自强 的主张,力保楚国无虞,进而可以统一天下,但这个主 张损害了楚国群小的利益,再加上楚王昏庸,所以才有 这样的悲剧。 司马迁作此传,意在表明,小人谗言私欲,待遇昏 庸之主,致使志士穷困,国家丧亡;提出尊贤重道,明 察贤佞是国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坚 持自己的操守、价值观。 屈原以他的价值观,超越了世俗功利价值尺度,获 得了永恒的意义。故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 山丘。存在的意义也是自我的人生意义,是在与世俗的、强权的、谗佞的对抗中呈现的。 屈原的自杀是以生命的结束来拒绝非楚国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是使楚国臣君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这是 一种悲剧精神。 二、自主研究,梳理文言字词知识〖多媒体辅助〗 【通假字】 离通罹遭受; 反通返返回; 见通现显现;

关于历史名人的爱国故事

关于历史名人的爱国故事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持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 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 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 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 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 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 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 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 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 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 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因为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 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 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导读: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生平介绍: 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

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mì)罗江自杀。老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关于端午节其中的一种说法)。对于屈原的忠而见疏,后世诗人阵志岁遥为郁结,其诗《屈原》云:“浩气干霄汉,沉湘忠佞分。材堪佐明主,无计事昏君。”(《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此不仅对爱国者屈原,也是对历代

《屈原列传》教案07

《屈原列传》教案 一、知人论世,识记常识 1.导入新课 朗读《太史公自序》中的相关段落: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列传》,看看司马迁是怎样认识与评价屈原的。2.我话屈原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2)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爱国主义诗人,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包括两个内涵: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

他的代表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其中《离骚》是代表作。 (3)《楚辞》:《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论其对后世的影响,只有《诗经》可以与它媲美。 中国文学史上,历来“风”“骚”,“风”是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3.也说《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最新《屈原列传》教案1

《屈原列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四)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二)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与课文注释相左。依教材对“夺”、“与”的注释,应译作:“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 “因谗之日:‘……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资料认为,“曰”、“以为”重复,疑有衍文,此说似不妥。如重新标点,作“……平伐其功,曰:‘(王)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理解,文辞便可贯通。联系上下文,可补出“以为”前省略的主词。 (三)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分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馆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四个主谓短语都是“疾”的宾语。 (四)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分析:分两层。 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优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幅规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

爱国人士的故事18则精华版

《爱国人士的故事》 爱国人士的故事(1):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爱国人士的故事(2): 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此刻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爱国人士的故事(3): 廉颇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秦国、齐国这些大国常来攻打赵国,赵王用廉颇为统帅,多次打败了敌军。敌军听到廉颇的名字,都很害怕。可之后,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将领赵括代替他。赵括骄傲轻敌,使赵军打了大败仗,赵国也险些亡国。 赵王想重新起用老将廉颇,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将军身体怎样样,是否还愿意为国效力。廉颇见到赵王的使者,高兴极了。为了表示自己威风不减当年,还能上阵打仗,为国立功,他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铠甲,跃上战马,拉弓射箭,舞枪刺杀,果然身手不凡。他对使者说:你看我,虽然老了,但是能吃饭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万死不辞,立刻回去领兵参战! 使者走了以后,廉颇日夜盼望赵王的调令,可一向没等到。原先那个使者理解了一个叫郭开的坏人贿赂,故意在赵王面前说了瞎话,说廉颇饭量虽好,可一会儿工夫拉了三次屎。赵王听了,认为廉颇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调用他。 廉颇为赵国的安宁奋斗了一生,晚年仍期望为国出力,对人说:我真想有一天,还能率领赵国的兵士冲锋陷阵啊!

第8课 爱国诗人屈原

第8课爱国诗人屈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关键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感受爱国诗人屈原的伟大精神,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2.出示课题。 3.交流收集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二、初步感知课文,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画出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词。 3.说说自己对屈原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重点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及对屈原的了解。 四、自学课文内容。 1.读课题说说从课题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屈原的。 2.从哪些地方表现了屈原的爱国?在书上圈圈画画,并标上序号。 3.课文哪一小节重点写了屈原是一个诗人?他的诗有哪些特点?把他的诗句画下来,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学习情况。) 五、讨论。 1.屈原具有哪些品质? 2.说说课文为什么要写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全班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点拨,总结。 六、写碑文,表真情。 假如班上要举行一次屈原纪念碑碑文征集活动,你怎样写? 1.学生准备。 2.交流碑文。 3.评选最佳碑文。 七、谈感受,说体会。 说说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感受和体会,可从各个方面说。 八、布置作业。 写出文中屈原的诗的意思。

习作2 一棵枯树的倾诉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以“一棵枯树的倾诉”为题,用第一人称写出枯树的遭遇和经历。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代有个叫公孙治的人能听懂鸟的话语,其实,这并不神秘,如果我们也能像她那样尊重自然万物,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它们的体会,我们也能拥有这样与万物沟通的本事。 二、引导学生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 1.出示枝繁叶茂的大树,让学生观察,说说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它。(教师提示) 2.出示描写大树的好词好句的课件。 3.出示枯萎的大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它。 4.学生对照两幅图,思考:大树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的哪些遭遇会使它发生这样的变化?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三、明确作文要求 1.学生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课间出示要求。 3.学生选定一个让大树枯槁的原因,同桌互说。(以第一人称) 4.全班交流。

《屈原列传》教案范文

《屈原列传》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 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设想: 1.利用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教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借助“预习提示”,圈点重要文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作者景仰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和哀怨之情。司马迁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概述了屈原的一生,盛赞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尤其推崇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因

此,这篇课文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人物评传,这是不同于《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地方。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背景材料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部)。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等旧贵族集团的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与齐绝交,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折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就在他两次被放逐的前后,写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篇。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写了《哀郢》、《怀沙》两首诗后,相传在旧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罗江。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三、整体初读,明确课文的内容和段落 1.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这篇课文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2.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黜、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名人爱国故事【十篇】

名人爱国故事【十篇】 导读:本文名人爱国故事【十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篇1:《*》——人民的好总理】 1910年春天,2岁的*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篇2:《李小龙》——我是中国人】 李小龙,在60年代时,国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员总是淡化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李小龙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堂堂正正地说自己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人,不是病夫”,带动了香港电影的一片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篇3:《辛弃疾》——励志救国】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篇4:《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

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篇5:《杨靖宇》——爱国英雄】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篇6:《王伟》——海空卫士】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在执行对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的任务中,所驾驶的飞机被美机撞毁后跳伞落海,光荣牺牲,年仅33岁。这次在执行任务时,王伟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英勇顽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王伟牺牲后,中央军委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举行了命名大会,授予“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被海军党委批准革命烈士。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篇7:《钱学森》——回国造科技】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爱国诗人屈原同步练习2湘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爱国诗人屈原同步练习2湘教版 一、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凝(níng)聚倾(qūn)吐湿(shī)润轻捷(jié) B、一缕(lóu)调(tiáo)色板要(yāo)挟曾(céng)经 C、塞(sài)外差(chà)不多倒(dào)过来冷(lěng)笑 D、分(fèng)量旋转(zhuǎn)蕴(yùn)含湛(zhàn)蓝 二、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语语是() A、拨地而起望而生畏不拘一格 B、千峰万仞随心所欲浩气长书 C、绵亘蜿蜓返璞归真心惊肉跳 D、自作自受流连忘返兴高采烈 三、组词。 勤()眷()扁 piān() biǎn() 谨()卷()缝 féng() fèng() 四、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诅咒——魁梧——爱慕——静谧—— 反义词:精密——僵硬——庄重——渺小—— 五、下面是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的相应词语,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②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③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④比喻见到事物的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A、①温和可亲②轻手轻脚③浩浩荡荡④少见多怪 B、①温柔可亲②蹑手蹑脚③浩如烟海④可见一斑 C、①和蔼可亲②悄无声息③浪涛汹涌④以小见大 D、①和蔼可亲②蹑手蹑脚③波涛汹涌④可见一斑 六、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1~2题。 甲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高二上册语文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高二上册语文屈原列传教学设计一个好的语文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接下来,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四)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 掌握本课的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 理解和学习本课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一、背景材料。 (1)屈原(约前340~前27幻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修明法

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部)。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等旧贵族集团的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与齐绝交,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折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 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就在他两次被放逐的前后,写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篇。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泰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写了《哀郢》、《怀沙》两首诗后,相传在旧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泪罗江。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2)屈原的作品 《史记•屈原列传》做中提到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篇。《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但未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以(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等二十五篇为屈原作品。所列篇数与《汉书•艺文志》相合,但未列入《招

爱国名人故事_历史上的爱国人物故事

爱国名人故事_历史上的爱国人物故事 世界的历史是悠久的,在历史的长河上,有着许多的爱国人士,我们所熟悉的爱国人物故事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有关历史上的爱国人物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爱国名人故事【1】为国捐躯,不只是在战场上才有。那些为使祖国富强起来和恶势力斗争的义士,同样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清朝末年,发生过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运动,叫戊戌变法。谭嗣同等六君子就是为变法而死的义士。谭嗣同从小就痛恨外国势力侵略中国,决心为祖国富强而奋斗。他和康有为等人提出变法的主张,却遭到了封建顽固派的激烈反对。谭嗣同看出变法的艰难,对朋友们说:“就是杀身灭族,我也不会改变主张。中国只有闹到新旧两党流血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国了。”1898年,光绪皇帝决定变法,谭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后又发动了政变,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等人逃走了。谭嗣同没有跑,他说:“各国的变法,没有不流血而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有人为变法而流血,这是国家不能强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血,就从我开始吧!”谭嗣同被捕以后,毫无惧色,在监狱中写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被押到刑场受刑前,大声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笑迎死亡的义士,心里装着祖国。他自动走向死亡,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价值。爱国名人故事【2】 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比起东部沿海地区是比较落后贫穷的。但是这里的人们同样有着爱国爱乡的热情。她们照样非常勤奋努力的过着日子。也在想法设法的让自己的富裕起来。甘肃榆中县有个女青年叫张国英,小学回到劳动。那年她才15岁,不喜欢过悠闲的日子,像很多农村女青年那样:白天游村头,回家坐炕头,晚上想枕头,一辈子靠着别人。她想:“农村要致富,难道我这个农民的女儿就没有责任吗?我要到贫困山区去办工厂。”可是,要办什么厂呢?这可难倒了张国英。张国英思前想后都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有一天,张国英路过村上的商店。她朝商店里面左瞧瞧,右看看,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突然,她灵机一动,想到了。缺少孩子的玩具。她紧接着想到了,孩子们每天都没有玩具玩,如果能为孩子们生产玩具,孩子们能得到快乐的同时,也带动了家乡的经济。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下决心要学会做玩具的技术,然后到山区办厂。她向全家人和银行筹集了3000多元,通过到北京一个技术员家,一边当保姆一边学技术,受了多少苦,听了多少讽刺话,可她全忍了,到底学会了技术。后来,她来到了王家岘村办起了玩具厂,生产出了熊、、白兔、、小等绒毛玩具。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她没有满足,又办起了乡工艺美术厂,下大力量培训人才,提高质量。很快,当地农民靠这个厂富了。原来连孩子作业本也买不起的农民们,后来半年就收入几千元。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还打入了香港市场。张国英,这个普通农家女成了致富的带头人,获得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称号。爱国名人故事【3】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但是在旧中国,很长时间,长江上的航运却被外国人垄断了。江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英、法、美、日等国的轮船。中国人没有自己的航运事业,受了许多窝囊气。四川合川人卢作孚爱国心切,决心创办中国民族的航运业。他四处筹集资金,冒险用8000元作抵押,买回一支价值3万元的小火轮,在1926年成立了民生航运公司。那一年,“民生”号轮船满载乘客,驶出了重庆码头,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内河航运业。后来,民生公司又向长江中下游发展,和外国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有的外国公司用大幅度降价的办法,依仗船多、设备新等优势,想挤垮民生公司。卢作孚毫不示弱,宣布民生公司的甲级船员一律由中国人担任,同时加强管理,对旅客不论穷富一视同仁,服务热情周到,还禁止船员收小费。这样,民生公司靠优质服务和民族自信心赢得了旅客的信任。许多乘客宁肯推迟日期,也不乘坐外国轮船,只等上中国的轮船。在那个年月,这对于增强民族精神和抵御外国侵略,有多么大的意义呀!和范旭东、卢作孚一样,还有不少爱国实业家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中国近代的工商业,为富强祖国、振兴中华立了大功。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的。爱国名人故事【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案(1)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案(1)人教版 ●说课 《屈原列传》虽属史传文章,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褒贬的感情。我们学习这篇列传,不能采用一般的学法,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介《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夫对话等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来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的;至于记叙部分,弄懂若干难句,能够疏通文意,理清行文脉络就够了。此外,这是我们中学阶段最后讲读史传文,学完以后,还要抽出一些时间来归纳、拓展一些史传文知识。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 3.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 4.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5.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思想教育目标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学习他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 ●教学难点 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方法 1.品读——欣赏法。 2.讨论法。 ●教学用具 1.图书馆有关屈原的资料。 2.投影仪。 ●学习导航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在中国屈原可谓家喻户晓。但先秦文献没有说到屈原,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最可靠的文献资料。屈原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一直被楚怀王疏斥,再被顷襄王流放,直到怀石沉汨罗而死。司马迁是品格高尚,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千古忠贤,途竟一辙。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着屈原那样正道直行的品格,有着屈原那样深厚而又执着的感情。他景仰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和哀怨之情。司马迁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概述了屈原的一生,盛赞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尤其推崇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因此,这篇课文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人物评传,这是不同于《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地方。 二、整体初读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