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模式的新思考

中国养猪模式的新思考
中国养猪模式的新思考

中国养猪模式的新思考

摘要:2007年我国生猪市场出现了一轮涨价高峰,其主要直接原因是供需矛盾。这一事实暴露出了我国养猪模式和养猪行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不让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真正保证我国养猪业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如何应对饲养成本上升、蓝耳病等疫病风险、环保治污节能减排要求,并提出了如何发展中国特色创新型养猪业。

Ht

一、前言畜牧人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0%以上〔1〕,但生猪市场继五月中旬大幅涨价之后,近期,再次出现新一轮涨价高峰,价格又创历史新高。猪肉价格上涨,根本原因是货源短缺供不应求,导致供需失衡。为什么会出现供不应求?是因为生产萎缩产量下降。什么原因导致生产萎缩产量下降?是源于前几年的供过于求。去年在这个时候,猪禽价格大幅下跌,跌幅创历史新低,养殖户损失惨重,可谓举步维艰。去年的过剩和猪贱伤农,造成了今年的短缺,也导致了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报复性涨价。猪肉价格上涨有国际化因素,美国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用大豆生产生物柴油。扩大了玉米大豆的需求,制造了玉米大豆的市场短缺

和价格上涨,引发了我国玉米大豆饲料成本上升和猪肉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上涨也有市场化因素。现在农民养猪不是自食自用,农户不是小农经济,而是小规模商品生产者,他们养猪要考虑成本收益。养还是不养,多养还是少养,要看市场行情。这是市场意识提高的表现,是适应市场能力增强的表现。农民有了选择权,有了市场博弈能力,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出现猪肉短缺涨价的情况,不能责怪农民,在生猪市场价跌时,他们选择放弃养猪,主动解套规避风险,而不是生挺硬扛承担亏损,是无可厚非的。中国养猪业大起大落的症结,不是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的问题,而是养猪产业链体系不适应:微观主体弱化,不能随市场波动主动灵活地动态微调;养猪服务体系缺失,不能支持保障养猪业稳定持续发展;政府也没有适时适度地超前调控。当前,中国养猪业既要克服资源环境双重制约,也要破解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双重挑战。既要在生产力方面创新突破,也要在生产关系方面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在生产力方面,中国特色创新型养猪业的技术路线是生态化,增长方式是质量型,产品目标是有机绿色畜产品。在生产关系方面,中国特色创新型养猪业也有配套的组织路线:强化小型规模化农户这个微观经营主体;培育“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养猪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中观经营主体;发展“∑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这个养猪业宏观主体。

二、养猪业应对饲养成本上升的对策

在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所占比重为75%~85%〔2〕,其中能量原料成本为231元(玉米成本193×1.1=213元,麸皮成本15×1.2=18元),蛋白原料成本为164.6元(豆粕成本43.7×2.6=113.6元,其他杂粕成本30×1.7=51元)〔3〕玉米、豆粕占整个饲料成分比例的80%。当前,玉米大豆价格上涨,会导致整个饲养成本不可控制地上升。由于饲料价格上涨,饲养成本上升,许多农民养不起猪了,连小规模都养不起,更谈不上大规模养猪。

美国联手巴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用大豆生产生物柴油,扩大化地制造了玉米大豆的市场短缺,拉动了玉米大豆全球价格的上涨。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大豆、生物乙醇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几乎独享了玉米大豆涨价带来的好处。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CBOT)操纵着全球粮油期货市场价格。美国农业部掌控的《世界农产品供需月报》(WASDE)是全球粮油市场最权威的喉舌,操纵着杀伤力极强的话语权。在美国的主导操纵下,玉米大豆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逆转。我国已经是大豆的净进口国,也将会是玉米的净进口国,现在只能被动地接受涨价,养猪业不可避免地面临饲料涨价的困局。

我国的现代养猪业是按照美国模式发展起来的,品种组合是引进的清一色的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杂交;饲养方式以

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为主导;饲料结构是玉米+豆粕+矿物质+维生素。美国化的现代养猪模式,直接导致了在饲料上对玉米大豆的依赖。工厂化饲养方式,不能保证饲养动物应有的福利待遇。而单一引进品种违背了生物多样性原则,又导致在疫病防治上对疫苗药品的依赖。玉米大豆价格不断上涨,并具有不可逆性。这种养猪模式,不仅影响了当前的养猪形势,使农民养不起猪,也影响养猪业的长远持续稳定发展,由于饲养成本长期高涨,农民今后仍然会养不起猪。那时,北美南美的猪肉就会乘虚而入填补市场空白,继大豆、玉米、棉花和羊毛之后,中国也许会成为猪肉的净进口国。为破解饲料涨价带来的威胁与挑战,需要放弃“高投入、高产出、大规模、工厂化”的洋模式,走中国特色低成本、生态化养猪的道路。发展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在有草有树的农田附近饲养。养猪户配套种植籽粒苋、苜蓿草等高产优质廉价的青绿饲料,部分地替代商品精饲料,以降低饲料成本。现在,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已承包到户,养猪农户有条件实行种养结合,种植优质高产价廉的青绿饲料,替代价格昂贵的商品饲料,减少对玉米大豆的依赖,可消除玉米大豆涨价带来的风险。目前急需改变现行的养猪模式,放弃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小区等种养分离的发展模式。发展不依赖玉米豆粕的养猪农户,将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养猪农户,培育成养猪业的微观经营主体。各级政府把力量下

在养猪业服务体系建设上,把母猪场、屠宰场都当作公益性的服务业来扶植建设,支持保障养猪业稳定持续发展。

由于是小型规模化放牧饲养,不采取工厂化方式饲养,不利用人工采暖,不使用机械排污和机械给水给料,不大量雇工,省煤、省电、省水、省人工,在煤、水、电、人工大幅涨价的情况下,也相应降低了饲养和环保成本。三、养猪业应对蓝耳病等疫病风险的对策

养猪业目前可谓是多灾多难,倍受各种难缠疫病的困扰,已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并成为影响制约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被动地应付,而需要从长计议,采取治本的方式,在源头上解决疫病的困扰。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不仅危害严重,还因病原物多重交叉感染和变异而后患无穷。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饲养方式和发展模式,一味运动式地防疫灭病,依赖疫苗免疫,依靠药品消毒灭病,只能是“临时抱佛脚”的权宜之计。即使控制了蓝耳病,还会有“红耳病”等更难对付的疫病出现,养猪业将永远不得安宁,无法稳定持续地发展。生猪疫病流行是工厂化、高密度的饲养方式造成的,也是活猪与猪肉大范围流动导致的。何明发等认为,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以及猪异地运输的频频进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抗生素的滥用,使生猪疫病也由单一型向混感型发展,旧病未能有效控制,新病又不断出现,给生猪疫病防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

度,成为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道瓶颈〔4〕。因此,要努力改变现行的养猪生产与流通方式。推广林地、草地、田间地头小规模饲养方式,给猪以蓝天白云新鲜空气,自由活动的空间。小规模饲养夏季有树荫乘凉,冬季有塑料棚保暖增温,减少冷热应激。通过落实动物福利待遇,保证猪的健康,使之摆脱对疫苗药品的依赖。要改变跨区域此地饲养、彼地销售的方式,推广当地饲养、当地加工、当地销售的产销体制,不要受所谓“重点发展生猪优势产区”,发展“生猪全国统一大市场”等违背国情的洋模式误导。中国几乎所有地方都能够养猪,当地人吃猪肉不必舍近求远。实行生猪地产地销,既降低了冷冻费用物流成本,还减少了废气排放和环境污染,并有效控制了疫病大范围传播的渠道。

根据养猪生产地域多样性的特点,也根据猪肉消费多样化的特征,要实行品种多样化,摆脱对单一引进品种“大、长、杜”的依赖,改变“清一色”引进品种的格局。以高瘦肉率高生长性为目标选育出来的大白、哈白、杜洛克等洋品种,已难以适应抗病力提高的时代新要求。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基因库,通过生物多样性途经,将野种猪等纳入经济杂交组合之中,提高抗逆性和抗病力。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多年来我国生猪改良的成果;也通过生物多样性途经,提高了猪群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四、养猪业应对环保治污节能减排要求提高的对策规模化猪场或养殖小

区,则给土壤、大气、水源等环境造成污染。现在,规模化养殖已成为重要污染源,COD排放量超过了工业污染物,是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根源,成为农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采取设施治污方式,一次性投入大,平时运行费用高,养猪业难以承受、无法推行;如果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解决当前猪肉短缺危机,仍是大力发展规模化工厂化养猪,不顾及将来的环保隐患,在环保治污问题上敷衍了事。养猪业就会“躲过初一,躲不了十五”。下一步就会撞在环保治污节能减排的枪口上,难以稳定持续发展。

当前,环保治污形势严峻。养殖业污染急需治本之策,急需低成本环保治污的措施办法。采取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生态化饲养方式,可低成本解决养猪业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化猪场建设在临近耕地的树林草地中。猪粪以资源化的方式,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中,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养猪,农户之间又各自为战,化整为零地养猪,不搞集中化的养猪小区,不会超载污染环境,不必投入环保设施去高成本治理污染。

与工厂化养猪比较,生态化饲养方式,生猪能享受蓝天白云绿地,能呼吸新鲜空气,拥有自由运动空间,满足了动物生理心理的基本需求,使其身体健康,少生病、少用药,解决了猪肉产品健康、安全、放心问题,也消除了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的环境污染。

五、中国特色创新型养猪业的技术路线

1、生态化养猪场址选择与建设布局。生态化饲养场选址在临近农田耕地的树林草地中,不占用耕地,选址可见缝插针,可大可小,因地制宜地建设。且投资甚小,不用配套水电基础设施。生态化养猪模式不主张专门化养猪,而是提倡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合,实行种养结合兼业化。生态化饲养场可建在农田耕地旁边,也可选址在蔬菜保护地种植区的旁边。由于靠近农田,农户可利用自家的耕地种植籽粒苋、苜蓿等优质高产的青饲料养猪,部分替代商品精饲料。节省商品饲料的使用量,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生态化养猪模式不搞成百上千头的大型规模化,而是推行小型规模化。每户仅为10-20头的饲养规模,生态猪场设在田间地边,猪粪便及时转化为肥料变废为宝。

2、从猪肉的供给与需求来讲,欲稳定价格需稳定供给,稳定供给的前提是稳定生产,稳定生产的基础是保护养猪生产者。因此,需要在技术路线上给农户出路,使他们在市场风浪到来时能够逃生,不致于套牢而倾家荡产,使之在市场转好时能重操旧业。中国特色创新型养猪业的产业模式,仔猪由母猪场提供(母猪场在市场低谷时可获得政府财政补

贴),农户只养育肥猪。他拥有充分的选择权,可以选择养,也可以选择不养,可多养可少养。在出栏时间上可以选择提早或延后。完全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的条件进行安排,并动态地进行调整,能避风险。3、生态化养猪的产品形式是鲜肉,市场区域为地产地销。我国猪肉出口占总量比例极小,由于饲料涨价和国际贸易壁垒的障碍,国内市场将是猪肉的主销市场。中国的养猪业能够守住国门,将国内市场占领覆盖,能够占主导地位,就能做大做强。特色创新型养猪业目标市场定位在本地区,实行地产地销,产品形式为热鲜肉或冷鲜肉,而不是冷冻肉。因为,冷冻肉有冷冻费用,加工成本高,有库存占压资金多;而鲜肉则省却了冷冻加工费,周转快、没库存,不占压资金,几乎就是当天屠宰当天销售。由于是冷鲜肉或热鲜肉,又定位在本地市场,或距离最近的大中城市。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可以发展养猪业,因此不能一刀切采取此地饲养彼地销售的模式,应该选择地产地销的模式,节省物流费用,创造稳定的市场需求,培育固定的客户群,使产业更有竞争力。还避免了活猪肉品大范围流动传播疫病的风险。

六、中国特色创新型养猪业的组织路线

1、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是养猪业的微观经营主体畜牧人DGOZ*v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

能力强,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它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具有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的优点。农户家庭经营多实行种养结合,也具有内部交易低成本等优势。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风险是养猪业最大的风险,为克服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要发展小型规模化的养猪户,专养育肥猪,不饲养母猪。这样的养猪农户弹性灵活,可以根据市场行情,不受制约地选择养还是不养,多养还是少养。出栏时间可长可短,育肥猪提早出栏出售,还是延后出栏上市,都是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进行动态调节。以便及时准确地抓住市场行情,实现效益最大化。畜牧人

6Ts%KNk._ {]d&v农户实行种养结合,精饲料青、粗饲料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农户自家,不依赖市场采购,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克服了资金短缺的制约瓶颈,降低了交易成本。种养结合的农户,用农家肥代替化肥,也节省了化肥的投入支出,降低种植成本。、发展养猪生产型服务业,建设现代养猪服务体系

创新型养猪业主张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是现代养猪产业体系中的微观经营主体。由于我国农户手中土地数量少,只有小型规模化才能实现种养结合,只有种养结合才能实现低成本养猪,才能实现生态化健康养殖,才能实现动物与自然和谐,才能低成本地防疫灭病,才能走上循环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需要发展养猪生产性服务业,为农户养猪提供支持保障,使养猪业稳定持续地发展。

良种繁育服务业。养基础母猪与公猪的饲养繁育,需要多方面的专门技术,不是普通养猪农户所能掌握的。因此,需要将公母猪饲养与育肥猪分户经营。母猪场专门设立,每镇拥有一处,专为当地养猪农户提供仔猪。母猪场在提供仔猪的同时,也输出饲养管理等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作为养猪业服务体系的内容来建设,是享受政府补贴的公益单位。保种场是保护资源基因库,需要政府出资,这是国家资产,是公益事业,无法市场化运作。育种是科研开发,也需要政府投入支持。

屠宰加工服务业。现在,畜产品加工都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工商企业来收购屠宰加工销售。定价权话语权在加工企业一方。农户处于弱势一方,在过剩价跌卖难的市场形势下,只能被迫接受较低的收购价格,政府无法插手干预。当货源短缺毛猪价高时,生猪屠宰企业遭受高价收购运行的困扰,被迫减产或停产。屠宰加工厂处在生猪产业链咽喉环节,长期遭受高成本亏损打击,亦难坚持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定位为公共设施,由所在地政府出资建设,为所在地公众提供服务,委托专业公司来管理。既然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定位为公共设施,猪宰厂也可以定位为公共设施。由政府出资建设,委托农民专业合作社

或加工型龙头企业管理,只收加工费。猪宰厂掌控在政府手中,作养猪生产性服务来对待,既能在市场低谷时保护农户利益,使其免遭猪贱伤农之罪,稳定养猪产业不致于大起大落。当猪短缺价高威胁猪宰厂生存时,也能正常运转持续发展,对生猪产业起稳定作用。提高养猪业的组织化程度,关键是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组织化程度,而不仅仅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我国的养猪产业链种植与养殖是分离的;养殖与加工也是分离的;加工与销售还是分离的,不是一体化运作。产业链成员都是互相独立的市场主体,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完全市场化自由竞争的状态下,不能稳定协调地一体化运作,必然会出现短缺与过剩交替的恶性循环。当今世界是国际化范围的市场竞争,是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是产业体系之间的竞争。养猪产业化或组织化,恰恰缺少产业链层面整体系统的组织化,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成员都在盲人摸象,都把局部当做整体。养猪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包括了上中下游,包括了种养加工、产供销各环节。农民所从事的仅是其中的种养环节,而且是最脆弱的环节。现在,我们都在居高临下地对农民指手画脚,说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无法与社会化大生产对接,需要提高组织化程度等等。但是,在国际化市场化条件下,仅仅把农民组织起来,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的。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不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而是整个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因此需要整个产业链的

配合行动,在产业链层面进行组织协调指挥。

养猪业要靠组织起来的力量,靠整个产业链一体化来立足生存和发展。需要把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的竞争实力。利用信息网络组建养猪产业联盟,把农工商产学研统统组织协调起来,实行有分有合有实有虚的一体化。农工商是不能脱节的,必须一体化运作。这个一体化,不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垂直一体化”,不是“大而全”的一体化。产业联盟是各级政府的事业单位,其职责是对养猪业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成员进行组织协调。搭建共享平台,组建利益共同体,结成合作伙伴,制定游戏规则,采取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化整合。当前,养猪产业联盟要推动种养结合一体化,由于农户手中拥有土地等生产要素数量少,只有小型规模化才能实现种养结合;养猪产业联盟要推动养殖与加工结合一体化。县级政府要采取投资或民营转国有形式建设猪宰厂,并作为公益性服务业来扶持,廉价转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利用;养殖产业联盟要推动加工销售结合一体化,国家要将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定位为公益性的非商业机构,以廉价和税收优惠等扶植政策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在农贸市场从业的城镇市民,需要上山下乡同农民结合组成专业合作社,才能进入农贸市场开展经营活动,才能享受各项优惠政策。这样工农之间就能够结合在一起,生

产要素就能在城乡之间流动,农民获得了城市销售渠道资源,等于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还有效克服了城市中的国外大超市对农产品的渠道垄断壁垒。

七、国家适时适度对养猪业实施宏观调控

市场可以有波动起伏,但是不能大起大落。不能动辄涨幅就创历史新高,然后跌幅就创出近年最低。市场大起大落,既给产业造成巨大损失,使其伤了元气,也给农户造成倾家荡产的损失。即使市场转暖,农户也会因为损失惨重而无力重操旧业。为防止生猪市场大起大落,国家对养猪业要适时适度地实施宏观调控,既要防短缺,也要防过剩。为保证国家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构建适应市场化环境的养猪业微观经营主体。这个微观主体是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其能够对宏观调控信号及时作出反应,并能够积极行动。这种产销平衡是市场微调,动态随机地进行,市场波动小,尽量使生猪市场不出现大起大落。可惜的是现在的农户多数是贫农,急需把他们培育成富农,培育成拥有耕地、林地、草地、圈舍、牲畜等生产资料的富农。他们可以利用手中拥有的实物资源,对短缺的货币进行替代。饲草饲料自家种植,不用花钱到市场上购买,规模小用工少,劳动力主要来源于自家,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减轻了对贷款的依赖,降低了发展养猪业的交易成本。农户经过不断地积累经验积蓄资源,持续地提升能力实力,滚雪球般发展壮大。

由贫农成长为富农,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中坚,成为养猪业的微观经营主体。

国家宏观调控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不可轻动,只要不存在大起大落的隐患,就不能轻易举起宏观调控的大棒。养猪业产业联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抓手,要主动及时地对养猪业产供销进行组织协调,以减轻国家宏观调控的责任。发展养猪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现代养猪业服务体系,能够为养猪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也能够减轻国家宏观调控的压力。

八、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创新养猪业发展理论

当前,养猪业发展理论不仅滞后,还存在着严重误区,在规模的“大”与“小”问题上,主张大规模,否定小规模;在生产组形式的“户”与“场”问题上,歧视农户家庭经营,主张企业化公司制、牧场式经营;在经营内容的“专”与“兼”问题上,主张专业化种植或专业化养殖,否定兼业化的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等。养猪业的理论误区还表现在把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说成是现代的,把农户的小型的兼业的养猪业说成是传统的落后的,并判定为需要淘汰的小农经济。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观点,违背了现实国情。直接影响中国养猪业走科学发展的路子,也耽误了中国养猪业转型创

新的进程。给中国养猪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种理论观点无视国情特点。弱化了中国农户的微观主体地位,致使他们所从事的产业无法及时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保护。也使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户得不到专业化支持帮助。大多数农户所从事的种养业无法达到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的高标准,因此被边缘化。现在,供他们选择的只有一条路,就是抛家舍业背井离乡进城打工。

笔者赞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帕河·查特吉教授的观点,他认为现在与几十年前不同,农业生产已经融入市场,亚洲农业与手工业生产,都已完全融入市场经济。几乎没有任何家庭生产可以被认为是只为自己生产,或者只在地方社区中进行非货币的交易。这是查特吉教授针对亚洲的情况说的,笔者认为也符合中国的情况。要正视国情特点,对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要承认它的“市场经济地位”。对农户从事小商品量的生产活动,给予扶持鼓励,不歧视排挤打击。中国养猪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市场化、国际化的制约与风险,不是规模化、企业化和专业化所能解决的。所以,不要继续在规模化上做表面文章,不要继续在股份制、企业化上搞形式主义,要把力量下在建设养猪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放在建设公益性的养猪生产性服务业上。为小型规模化农户提供支持帮助,推广“社会化服务

体系+小型规模化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组织形式,组建养猪业产业联盟,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养猪业发展道路。

全球与我国各省生猪养殖概述

2010年全球及中国各省生猪养殖概述 一、全球养猪业发展概况 养猪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养猪的历史久远。猪肉是人类生存,延续不可缺少的动物性营养食品,是世界消费最广泛的红肉。所以,养猪生产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生产中始终占居重要位置。 世界养猪生产的发展是随人类的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现代家猪都是从人类狩猎所余的野猪驯化而来,我国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前就已驯养猪;埃及于三千五百年前才开始养猪;欧洲于罗马时代后,猪才成为主要家畜;美洲大陆本来没有猪,是十六世纪欧洲移民带入的。现在养猪业主要分布在亚洲(中国、日本),欧洲(丹麦、荷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北美和中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养猪业欠发达)。并且,驯养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品种猪:2000多年中国两汉古代优良猪种,欧洲罗马猪,18世纪英国巴克夏、约克夏猪,欧美等杜洛克、波中猪,20世纪60年代丹麦瘦肉型长白猪。 现代养猪生产的发展起始于西方,二次大战后的40年代国外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商品猪生产,至70年代开始了趋向于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

和工厂化,并随动物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养猪生产从种猪繁育到肥育,从屠宰到产品加工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所以,养猪界认为,1971~1981年是养猪存栏数大发展期,增加了9.11%,猪肉产量增加34.31%,而1982~1992年为养猪生产效益提高期,存栏数增加21.3%,猪肉产量却增加了99.84%,几乎翻一番。这以后至今,养猪业继续朝着高产、高效、优质的方向不断的发展。 二、世界各国养猪情况 1、近几年欧美主要国家养猪水平发展 从1990年到2003年,全球猪肉产量稳步上升,1990年约为7000万吨,到2003年达到了近1亿吨。其中亚洲占56%,欧盟占25.6%,美国占17.1%,非洲占0.80%,大洋洲占0.5%。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占了世界猪肉产量的一半以上。OFUVAL FAOSTAT提供的数据显示,世界肉类的消费比例分别为:猪肉39%,鸡肉31%,牛肉25%,羊肉5%。猪肉的人均消费量,欧盟最高,达到46.2kg,中国为36.6kg。美国是全世界猪肉生产大国之一,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猪肉出口大国,每年出口的猪肉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0%以上。 2000年全美国存栏生猪5934万头,屠宰生猪9793万头,并以Iowa州最多,年生产肉猪1450万头。二十多年来,美国养猪业的显著变化之一就是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养猪生产者不断减少,从而保证在养猪经营者数量减少的同时,仍能维持一定的猪肉生产量。有数据显示,2004年,欧盟15国的猪屠宰量为20228万头,其中约70%来自德国、西班牙、荷兰、法国、丹麦等5个主要养猪生产国。 从世界养猪生产的发展趋势看,今后的猪肉主要产地仍是西欧、北美和中美洲、亚洲主要是中国、日本、台湾等,但大多数发达国家猪的生产力已相当高,猪肉生产趋于稳定,而发展中国家猪肉生产和消费正在快速增加,这是因猪肉的产量和消费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养猪生产力的水平提高。 2、发达国家生猪生产的发展特点 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

公司 农户合作养猪的常见疑问解答

“公司+农户”合作养猪模式常见疑问解答: 1、问:我们农户是否属于帮公司养猪?养大一头猪公司给多少钱? 答:首先肯定农户不是帮公司养猪,农户是跟公司合作养猪,是属于合作的关系。温氏公 司养猪是以“公司 +农户”的模式和农户合作养猪,公司利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的优势 结合农户的土地、劳力资源优势,双方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双赢。农户在温氏养猪模式产 业链中只是做了其中饲养的一个环节罢了。其它的猪苗、饲料、药物、技术、销售还是公司 在做,因此农户不属于帮公司养猪这样一个角色。至于养户养大一头猪公司能赚多少钱?这个 很难说,公司只能说确保公司整体农户平均毛利在80-100 元 /头。不可能保证每个农户每头猪都赚 80-100 元。 2、问:为什么农户利润有高有低?公司是怎么操作的? 答:农户利润有高有低是很正常的,如果农户利润都很高或都很低那才是不正常的。因 为相同的猪苗、饲料、药物、技术和统一的肉猪收购价。在不同的猪舍位置、受不同的地理环 境、水质、温度,环境卫生不同、饲养员管理程度的不同都会对肉猪的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也因此每个养户的生产成绩不同,所获取的利润是不相同的,猪养得大、药费低、上市率高、 料肉比低利润肯定高,反之利润就低。 公司对每个阶段平均利润是有保障的,不管市场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公司都能保证整体 农户的平均利润。主要是通过补贴的形式进行利润平衡,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整体生产成绩来 决定当时的补贴多少。 3、问:猪养多久才卖?一年能养多少批出栏? 答:肉猪上市是综合体重、饲养天龄、耗料包数及当时市场情况来决定,一般是进苗后 135天左右上市。公司确保一年能出栏两批以上。 4、问:现在为什么排苗期那么长?并且还排不够猪苗? 答:公司在刚发展阶段,都会碰到要么养户发展快,猪苗供应不上;要么养户发展慢,猪 苗投放不下的困难。这都是暂时存在的,一般一年半后基本解决。我们富川公司就是碰到前者 的暂时困难。 对于排苗方面,公司对养户都会妥善安排,公司原则是前 3 批进苗的养户,按实际规模的 70%投放猪苗,主要是考虑新养户经验欠缺,各方面的管理都还不是很熟悉,为了确保每批 都能养好猪,获取好的回报,同时累积饲养经验,因此所有前 3 批都不投满。 3 批以上的养户才能按实际规模全额投放。 5、问:对于老板式养猪、合伙式养猪,公司是否允许或持什么态度? 答:公司向来都不提倡和不主张老板式投资养猪或合伙式养猪,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养猪行 业是低回报行业,利润较低。如果请人养猪,本身利润才100 元 /头的幅度,扣除人工工资、 杂费、饲料运费等费用,就基本不剩什么利润了,因此作为投资来说,这就不是一个好的项目。 合伙养猪也是一样的道理,本身利润不高,还要两个人分,一个人能分多少啊,况且合伙养猪 在饲养过程中会经常相互埋怨对方,最后会连好朋友都没得做。因此公司规定一个家庭养殖的 最大规模为 500 头。超过 500 头以上规模的农户公司都不批准建设。 6、问:现在我养了一批了,想扩建猪舍,公司批不批我们扩建? 答:公司不鼓励在2010 年 6 月份前扩建猪舍,因为目前饲料厂没有建好,饲料供应较为 紧张,要解决饲料和猪苗的供应问题自少要2010 年下半年才能得到解决。

中国猪文化经典对养猪业的启迪

中国猪文化经典对养猪业的启迪 中国猪文化经典对养猪业的启迪2014-12-09 张伟力教授养猪CEO1 上古篇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将野猪驯化为家猪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文化中有相当浓厚的猪文化元素,与印度的牛文化元素、蒙古的马文化元素、欧美诸国的狗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畜共荣和谐社会关系。只是中国的猪文化历史要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太古时代。猪文化伴随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国5000年猪文化的沉淀已将养猪生产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融为一炉。大汶口出土古迹证明了5000年前中华民族已从游牧发展到农耕定居的特征,故汉字“家”的造字是一个屋顶下面有一个冢,即屋下有猪者为家。人命为天,尸体入土时“家”字少一点则为“冢”,意为土中入葬者为猪人同穴,猪为陪葬。上古之时,军队出师,友邦结盟,天子祭天地都有供祭品、插血、拜天地之礼仪。祭品中猪头必不可少,故猪头乃做牺牲之象征。古代传统婚宴中必有猪头供于案中醒目位置,在猪头的陪衬之下,新郎格外英俊,新娘格外秀丽。汉文化中言女子嫁与富人为“嫁入豪门”。何为豪门?高楼深院之大宅门有其猪者为豪门,汉字“豪”是“高”+“豕”而来,说白了,嫁入豪门就是嫁给养猪人。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猪文化已深入汉文化的骨髓。康熙字典中收容豕字为部首的字约有150个,

肉字为部首的字有636个,而收容人为部首的字约有800个。这个模糊数学统计告诉我们,猪文化加肉文化近似于人文化。2 秦汉篇作为华夏中央统一文化与政权之首创者,秦始皇依商鞅变法奖励农耕,是为猪粮安天下而后可以富国强兵横扫天下之古典楷模。秦始皇之母乃国母之至尊尚亲自操持养猪之业于赵国之疆,何况八百里秦川之百姓农夫呼。养猪在2000年前的华夏大地已成为农耕文化的基础元素。猪作为农耕文化的产品在秦汉时代是宴席美食文化的主旋律。司马迁史记中对楚汉战争的鸿门宴事件中的猪文化作了生动 的描述。楚王项羽依谋士范增之计宴请汉王刘邦欲在酒席之中刺杀刘邦,故授意项庄舞剑,意取沛公,无奈刘邦身边有贴身卫士樊哙紧随左右。项羽一时冲动赏了樊哙一个彘肩,即猪的前腿。樊哙出于礼节不得不暂时离开刘邦之席到项羽席前受此彘肩。此时刘邦身边无人护卫,身处千钧一发之危。樊哙出于礼节必须当众谢过楚王而且要将此彘肩一啃而尽。为了保护刘邦,樊哙将此彘肩狼吞虎咽于弹指之间,项庄剑锋未到,樊哙已先回到刘邦席间。这段历史记录猪的人文礼仪文化,也记录了猪的肉质育种文化。秦时的养猪育种必定是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才能将猪肉培育得肥嫩可啖,入口欲溶。樊哙也才能迅速地将一个猪前腿嚼下肚去。正是:霸王赐肉气如虎,项庄席上利剑舞。若非彘肩嫩如水,汉家天下改姓楚。秦汉时代的养猪已开始逐步走向专业化,出现了专

简述我国现有的几种养猪模式的主要特点,并阐述自繁自养场的生产

12级动物科学2班林兴涛学号:201230360215 养猪学作业5 题目:简述我国现有的几种养猪模式的主要特点,并阐述自繁自养场的生产成本构成及主要收入来源 1、我国现有的几种养猪模式的主要特点 (1)多元化模式 其特点是:多元化产业化经营,围绕养猪相关产业上下游延伸、拓展, 兼营饲料、动保、养猪、屠宰、深加工等相关产业,产业链比较健全,综合市场抗风险能力强,大都是一些很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如广东温氏以养猪养鸡业为主,正在发展动保业、屠宰业、深加工业;河南牧原、海南罗牛山、天津宝迪以养猪业为主,正在发展屠宰业、深加工业、饲料业等。 (2)专业化模式 专业化模式也可称其为单元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其特点是:只从事养猪产业,基本不经营养猪相关产业链中其它产业,即使其兼营饲料业等也主要是自给自足。国内绝大部分养猪企业、规模猪场都是采用这种模式。 优点是: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易于养猪专业化;对于其中的一些高端种猪场来说,有利于养猪专业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打造自己的种猪品牌。 缺点是:与多元化模式相比,养猪市场不好时,无以祢补亏损,市场风险大;综合竟争力与盈利能力差;受相关产业的制约,综合抗风险能力差。如中山白石、长江食品、深圳农牧、广西农垦、北京华都、北京育种中心等。 (3)公司独立自养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全部猪场自建、自养,固定资产投资大,环保压力大,但管理及疫病风险最低,食品安全性有保障。以独立生产的专业化公司为主的牧原模式也应属于这种模式,河南牧原公司环保工作做得很好,综合采用水泡粪工艺、沼气等环保工程,但其环保投资过大。 公司独立自养模式又分为一条龙养猪模式、阶段性养猪模式。大型养猪企业(集团)多采用一条龙养猪模式,自建自繁自养原种猪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包括生长育肥阶段)。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精)教学教材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自80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多年来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不是生猪强国,和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国外养猪业发展特点: 一、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个(减少48%,每场平均猪数从96头增加到147头。在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养猪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养猪生产。 二、猪品种和类型的转变:脂肪型猪种趋向消亡,而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也是国外养猪生产水平高的表现。 三、饲料工业发达: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 四、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养猪业。

养猪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养猪企业经营模式的分析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养猪生产方式的重要转型时期——大型企业逐渐成为主导力量,但其具体的经营模式各有不同。文中选择了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且有不同经营模式的生猪养殖企业,从其生产管理、经营模式、组织架构、赢利途径等作了比较,以厘清在不同资源(资金、土地、管理和技术等)配置条件下养猪企业的合适经营模式,为养猪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但不是一个养猪强国,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主要环节如种源、饲料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等与养猪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近20年来,通过引进、合资等方式,中国的养猪生产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饲养的品种、饲喂的饲料、疫病的防控等基本与国外同步,但在养猪生产方式上因国情不同,导致与国外生产方式有较大差别。如目前美国多以大型企业为主,大企业养猪占生产的主要份额,少部分为小散户以联合体的方式提供存在。欧洲多以小企业生产联合体的方式进行养猪生产。我国目前正处于养猪生产方式重要的转型期,以小规模农户养殖的方式不断减少,大型企业如温氏等成为养猪生产的中坚力量。温氏 2014年上市肉猪数达1280万头,名列世界第二。但大多数中国养猪企业还是以小而散为主,近几年来牧原、雏鹰等养猪企业先后上市,在资本的推动下中国养猪企业发展迅速。目前温氏、立华、牧原等企业在养猪生产模式上各有不同,有必要对其生产模式、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赢利途径等作一比较,以厘清在不同资源(资金、土地、管理等)配置条件下养猪生产经营的合适模式,为养猪业的发展提出一个参考。 1公司简介 1.1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温氏集团”或“温氏”) 温氏集团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生产模式。由公司供应农户商品仔猪、饲料、兽药等物化生产资料,对产品实现统一回收。公司还提供统一技术与管理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包括免疫程序、保健程序等,管理标准指的是各类猪种各阶段的饲养方案。农户按统一标准,自行搭建猪舍进行商品猪养殖,待商品猪

中国养猪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中企智业)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节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 (2)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2)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3) 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4) 五、进出口贸易历史变动轨迹 (5) 六、2017-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6) 第二节中国养猪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8) 一、养猪行业监管管理体制 (8) 二、养猪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9) 三、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16) 第三节中国养猪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8) 1

2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 历史变动轨迹 2017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229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810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13951亿元,增长 7.8%。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 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 图表- 1:2012-2017年9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1%。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6%,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5.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猪肉价格下降8.7%,鲜菜价格下降8.8%。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研究Profile of China pig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 President, China National Swine Industry Association 正大集团农牧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 Vice Chairman of Chia Tai Group Agro-industry Business China Area 姚民仆 Yao Minpu

目录Content 一、中国养猪业现状 Profile of current China pig industry 二、中国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Mai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facing China pig industry 三、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Prospect of China pig industry

p 中国养猪业现状------基本情况 Profile of Current China Pig Industry ?In 2008,pig inventory is 463million heads,slaughtered 609million heads,5.17%and 7.88%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previous year. 2000-2008全国生猪出栏与存栏情况单位:百万头610565612604 573 557541533519416 420 418 414 421 433 419 440 463 100 2003004005006007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出栏存栏

大北农高效养猪模式

大北农高效养猪模式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及保健方案 1、饲喂方法:种公猪饲喂哺乳母猪料即大北农的 H306,后备公猪自由采食到90KG体重,注意防止过肥,否则XY将受到严重影响,肢蹄病发生率升高。100KG-200KG以上的公猪饲喂量在2.5-3.0KG。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喂些胡萝卜或优质青饲料,但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腹大下垂,影响配种。 2、运动:能使公猪的四肢和全身肌肉受到锻炼,使公猪体质健壮、精神活泼、增加食欲,提高XY和精子活力。一般来说,每天运动2小时,上午和下午各1小时。运动不足,公猪贪睡、肥胖,XY降低,四肢软弱,影响配种效果。公猪栏最好带有外圈,给公猪足够的活动空间,能够晒一晒太阳。公猪舍最适宜的温度宜在 18-20℃。 3、防止自淫:公猪自淫是受到不正常的性刺激,引起性冲动而爬跨其它公猪、饲糟或围墙而自动射精,容易造成阴茎损伤。公猪形成自淫后体质瘦弱、XY减退,严重时不能配种。防止公猪自淫的措施是杜绝不正常的性刺激,后备公猪和非配种期公猪应加大运动量或放牧时间,公猪整天关在圈内不活动更容易发生自淫。 4、刷拭和修蹄:每天定时用刷子刷拭猪体,热天结合淋浴冲洗,可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促进血液循环,少患皮肤病和外寄生虫病。这也是饲养员调教公猪的机会,使种公猪温驯听从管教,便于采精和辅助配种。 5、对种公猪要合理利用,定期检查公猪精液的质量:一般1~2岁的青年公猪,每3天配种1次,2~5岁的种公猪可每天配种1次。在配种季节到来前20天,检查精子的数量、密度、活力、颜色和气味等。在配种季节即使不采用人工授精,也应每隔10天检查一次精液。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配种次数、营养和运动量,保证配种期的高受胎率。 二、消毒:周期性的冲洗圈舍用“卫康”或“农喜福”间隔七天消毒一次。 三、驱虫:用帝诺芬每季度驱虫一次,每次连续饲喂7天。 四、防疫: 1、猪瘟苗:每年春、秋各防一次,若做大北农脾淋苗 2头份/头。 2、乙脑苗:每年4月份防一次。

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猪业经过九十年代两次明显的涨落,让更多人的更为理性、更为成熟,更加明白盲 目和冲动,使企业受到的打击更大。 在市场逐渐趋于好转时,更多人又开始犹豫了,是投资、技改,还是再观望一下。吃一堑,长一智,人之本能,为避免养猪业再出现大的波折,维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必要与同行进行有关养猪业发展的探讨和交流。 一、中国养猪业的现状 1.存栏数下降。经过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风暴的洗礼,一部分管理不善的猪场倒闭,农村散养户因养猪不赚钱而宰杀了一批母猪,使目前母猪群体减少,商品猪存栏减少。同期比较,较1998年下降10%左右。全国规模猪场的存栏量占整个存栏量不到1%。 2.原料价格同样主导着养猪业。高价格的原料限制了一部分人养猪。猪粮比价是说明盈 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成本控制得越好,技术水平越高,抗风险能力就会越强。近期国家对进口原料的宏观调控,将有助于大家渡过难关。 3.投资心理更趋成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事前均进行了大量 的调查,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可行性报告,在选择是生产种猪还是商品猪,是供内需还是 出口,是深加工还是卖活体均比较慎重。在投入技术改造、开发和完善销售体系方面也做 了大量的工作。 4.生产安全、健康、无污染食品成了大家的共识。通过这种办法有利于提高出口竞争优势,激活国内市场,改变供需平衡关系,使养猪生产者和猪肉消费者均获利。前者是经济效益,后者是社会效益(放心肉)。国家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是强制执行, 可见这是大势所趋,相信在不长时间内会有收益。 5.产、供、销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将使卖猪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很多省市都有经营较好的 肉联加工厂、火腿肠加工厂(公司)与农户联合,这样一方面农户销售收入得到了保障,另 一方面,技术方面也有大公司的支持,相对来说,抗风险能力增强了。 6.西部大开发将拉动西部各省市的消费。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这次契机在资金、种猪、技术、管理等方面支持西部。西部经济的发展将改善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饮食结构,以猪肉为主的消费形式还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所以养猪业是 大有可为的。 7.行业协会的规范将有利于养猪业的发展。在一些省市成立了养猪协会和种猪测定中心,对维护良好的种猪市场秩序起到指导作用,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同时行业协会和种猪测定中心还担起了技术推广、种猪推广、经验交流等任务。

最新养猪合作模式推广

养猪就怕冇好品种,猪发病不能及时发现和医治,这些以前农民养猪所担心的问题,下一步都有可能得到解决。今天,我就来给农民朋友讲一讲正大集团正在全市推广的标准化养猪模式,农民朋友可要听好了,也许对你蛮有帮助。 以前传统法子养猪,不但设备简陋,环境差,一旦猪得了病,农民往往束手无策讨哑气,养猪效益自然就差。正大集团推广的标准化养猪模式,就是以公司加农户的合作形式,采用正大集团五良配套的标准化模式,即采用正大优良品种、正大优质饲料和科学的饲喂程序,采用封闭饲养、冬能保暖、夏能降温且能自动控制的标准化猪舍,采用同源引种、全进全出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它具有与产业化配套、投资小见效快、适应广大乡村、便于管理等优点。农民朋友再也不用为猪的品种、疾病等问题发愁了。具体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形式的大型养殖模式,即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按正大高标准建造的猪舍(包括养殖设备等固定资产),1200头规模的种猪场,农民投资总固定资产30%约200万元,1000头的肥猪舍,农户投资总固定资产的30%约18万元,其余70%均可在政府和正大集团的帮助下从国家开发银行获得贷款,并组织饲养,收取代养费;或将标准化猪场承包给正大集团,收取承包费;也可按正大标准自行修建自行饲养,正大集团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销售服务;另一种为比较适合农民的小型养殖模式,即农民按正大标准建造120头规模的肥猪舍,以合作或自养方式进行肉猪养殖。 据了解,种猪场的建设目前已在兴国高兴、于都仙下启动,在建小型标准化猪舍5栋。预计到2014年,赣州可达到年出栏生猪200万头的规模,将给养殖户带来2.6亿元的收益。( 介绍了正大集团积极推广“四良配套”养殖理念及“政府+银行+农户+公司”四位一体的养殖模式,带动企业(农民合作社)发展标准化育肥猪代养园区(农民建设按照正大集团的标准建设育肥猪园区,正大提供仔猪、饲料、疫苗药品及技术服务,待肥猪出栏后,公司收回所有猪只,农户获得稳定的收益,公司在城市进行肉食品品牌化经营运作)。延安地区目前已建设了洛川、枣园、安塞等三个规模为2200头的育肥猪园区,目前长势优良;该项目改善了猪产业原有的养殖模式,从而为提升整体猪产业水平起到示范作用。战略定位分析 从战略成本管理角度看, 战略定位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确定要采取的竞争战略, 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重点, 建立与企业战略管理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战略。准确地判断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 是企业确定战略定位的关键,其中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法律和经济等环境, 市场层面的行业发展状况、供应商和销售商的议价能力、竞争者的优势以及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内部所具有的强势与劣势等。因此, 战略定位方法就是通过对于战略环境的调查分析, 使企业明确其自身在竞争市场中所拥有的机会、面临的威胁和企业本身的强势和劣势, 从而以此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

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分析

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养猪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根据农业部《全国生猪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未来10年我国猪肉消费仍然占肉类消费的60%;养猪业从过去10年年增长%,未来10年将下降到1%-2%;饲料产量从过去10年年增长%,未来10年将下降到%。养猪业的发展向产业互联网、适度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等方面发展。 (一)养猪生产区域布局加快,重心向北方和粮食主产区转移 养猪业总体进入低速发展阶段,环境刚性约束,生产区域布局从东部向北方和粮食主产区转移。中国东西部地区土地辽阔、饲料资源丰富,是生猪养殖重点发展的区域。重点是发挥成本优势,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种养结合养殖基地;要做大做强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产加销对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障种源供给;针对区域内气候特点,探索生猪养殖的科学模式。中国中部和西南部是生猪养殖的主产区,重点是持续稳步发展,成为稳定国内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生猪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环境压力较大、养殖发展空间受限,重点是稳定养殖规模,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加强生猪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猪生产,部分满足本地区消费需求,确保区域内猪肉自给率稳定。 (二)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将成为中国未来养猪业的主体 尽管规模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方向,但中国人口众多,生猪消费量巨大。建设大型养猪企业投资大,对环境的污染治理成本高,防疫难度大,对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难以全面推广。真正要解决中国的猪肉供应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猪场是较好的模式。适度规模的家庭猪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经营单元,一般出栏500-3000头,整个收入以养猪为主。其优势是经营灵活,有土地,生产成本低,污染治理和猪病防治较容易;同时,专业从事生猪的饲养,防疫、设备、种猪更新交由大中型的专业公司。这种适度的规模经营将能够有效克服养猪业生产的瓶颈,提升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规模化养殖与效益并行。针对中国的实际,北方人均土地面积大,可以建设环保比较好、硬件设施较好的家庭猪场;南方人多地少,可以依靠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发展养殖大户,通过社会化组织去协调解决。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养猪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预计未来我国养猪产业,大型和超大型养猪企业占30%,中小型的家庭农场和养猪大户占70%。中国家庭猪场通过硬件、人才、设备的改进,整合社会化资源,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推动中国养猪业由养猪大国转变为养猪强国。 (三)农牧结合的生态养猪模式 生态养猪模式是未来方发展方向。生态养猪的要求:一是要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坚持科学布局畜禽养殖,该减的减到位,该禁的坚决禁,不超量不超限,努力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容量相匹配。二是要推进清洁养殖,加快完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精准饲料配方技术,最大限度减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养猪场托管或服务模式的现在和未来(喻正军博士)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养猪场托管或服务模式的现在和未来(喻正军博士) 2014-10-28 10:52阅读:211 来源:喻正军作者:猪爱一生 [导读]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转眼一瞬间:不一样的五年!在华农or扬翔》,在网上引起朋友们广泛关注,来电、来信的朋友一时间都对我为何辞职,为何从事养猪托管服务十分疑惑和关心,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转眼一瞬间:不一样的五年!在华农or扬翔》,在网上引起朋友们广泛关注,来电、来信的朋友一时间都对我为何辞职,为何从事养猪托管服务十分疑惑和关心,其实,大家的关心恰恰正是体现了大家对中国养猪服务模式和托管服务的兴趣,下面通过这篇文章,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对中国规模化猪场托管服务模式的几点感悟和探讨。 近几年,各种类型的养猪服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所有与行业相关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朝阳行业,但是心态和想法却各有不同:无非有人觉得时机成熟,有人觉得为时尚早,有人很心急,有人看热闹,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刚刚兴起之时的正常状态,估计这个状态会持续很久,关于猪场托管服务的话题的热度也会持久不衰。 一、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的托管服务 1. 资源配比不平衡:在中国,各地区的资源配套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土地资源配套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退出养猪业;各地区猪肉需求与各供养猪的地域之间形成矛盾,造成养猪产业慢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而人才却向中心城区和经济发达地区集中。 2.人才培养、就业与需求不平衡:当前的很多高校毕业生,培养的学生到企业,根本用不上,还需企业再培养。毕业生一方面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什么都会,但实际却达不到企业的工作技能的要求形成了矛盾。现在的企业大学和养猪服务培训公司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学生是否有这种心态,提前去接触和认真学习养猪方面的知识。即使农业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能够改变培养模式和教育方式,但以后毕业求职的大学生中普遍是90后的天下,这些年轻人由于生活在信息和网络时代等他们大学毕业后,很难稳定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和工作,可以预知,在地处偏僻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和培训的几百头或一千多头的猪场中,没有多少大学生愿意干下去。 3.养殖技术巨大差异:对于养猪技术,很多人认为其实不是什么高深技术,但事实远非如此,养殖技术中,确实有很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手段,光人工授精就有“深部输精”和普通输精之分,前者可以显著带来窝均产仔数,但很多老板并不认可这个技术重要性,片面强调增加了财务成本;更何况随着生物科学技术发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许多效果更好的疫苗和新的产品。国内外关于培训的技术差异也很大,国内以“传帮带”为主,而美国、加拿大采取的是以教练式的“以学员为中心”的高效培训模式,培训效果非常的好,但问题

人工智能养猪设计原理、资源配置研究及发展前景

深度Depth 30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养猪历史、设计原理、技术设备、资源配置整合方 面的研究,还包括人工智能养猪典范开发软件和智能抗击非洲猪瘟典范猪场 介绍及发展前景预测。笔者对自功喂料间多功能资源化利用智能养猪设计方 案进行介绍,分析了人工智能养猪优势、劣势及环保制约因素,得出人工智 能养猪是养猪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将成为中国又一朝阳产业,可以大力宣传推广的结论。 人工智能养猪设计原理、 资源配置研究及发展前景 文 ⊙ 肖和良 湖南省洞口县畜牧水产局 1 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养猪概念 1.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及大 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而提出,其定义是集合工业制 造的概念构建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取代人工,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2 人工智能养猪概念 人工智能养猪是把人工智能与养猪业结合 在一起,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连 接,实现猪场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形成管理数 字化、业务电商化、发展金融化、产业生态化的 商业模式,探索出一条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 养猪的新路。所以,人工智能养猪简称AI养猪。2 人工智能养猪设计原理动物生物学特性,是指动物自然形成的特定的某些生长、繁殖指标、习性。如母猪妊娠期114d,鸡蛋孵化期21d。人工智能养猪场的设计原理是依照生猪生物学特性,运用精准饲养、控温 通风、母猪繁殖、疫病防控、机械化养猪方面最 新研究成果,用大数据、机器人、互联网技术全面管理生猪生产全过程,达到节约人工、节料、节水、节能,降低养猪生产成本,减少疫病损失,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之目的。3 人工智能养猪技术设备研究的内容3.1 猪脸谱识别技术猪脸谱识别技术是通过扫描猪脸,了解猪的健康状况,包括进食量、身份信息、口味喜好等。3.2 养殖巡检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安装在猪舍顶棚,并沿着巡检车轨道在顶部来回“走动”,利用摄像头进行巡检 棚内的动向。 3.3 摄像头 该摄像头为智能摄像头,具有物联网和云 功能,红外线补光灯夜视功能和传送输入端手机 (电脑)查看功能,具备提供110°广角监控视 野。安装一定位置、数量的摄像头,对猪场人员

新时期关于养猪模式问题的调研报告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新时期关于养猪模式问题的调研报告简易版

新时期关于养猪模式问题的调研报 告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养猪模式回顾 1、自然养殖阶段 猪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从驯化到 20世纪初,猪的养殖一直是采用自然养殖模 式,以吃各种青粗饲料为主,猪饲养周期长, 料肉比高,由于自然养殖青粗饲料品种多,各 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复杂,养殖以一家一户 的散养为特征,中大猪的免疫力强,不易生 病,结果是:肉质细腻、微量成分含量丰富、 营养全面。但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人们对 肉食日益增长的需要。

2、集约化规模养殖阶段 进入20世纪,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动物营养学成为独立学科,现代养殖业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其特征为:以动物营养学为理论基础,以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为目的。采取了改良品种,在饲料中添加各种饲料添加剂等措施来提高畜产品的产量,结果造成肉品品质下降,卫生安全系数降低甚至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现在人们所吃到的猪肉几乎都是从养殖场出来的饲料猪肉,饲料猪所吃的饲料是专业人士科学配制出来的,以提高生长速度、缩短饲养周期为目的的。这种饲料是用玉米、豆粕、麸皮、几种氨基酸、几种矿物元素、几种维生素以及一些促生长用的促长剂和防病用的抗菌素等药物组成。所谓的全价饲料,其营养

详细讲解标准养猪的150模式(图解)

详细讲解标准养猪的“150”模式猪舍(图解) 核心摘要: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猪舍建设要求保温墙做法:由内到外依次为1∶2沙浆1cm内粉,12cm(或6cm)砖作内墙,6cm保温材料(低密度10kg/m3聚苯板或其它保温材料),12cm砖墙作外墙。窗户做法:换气窗户高度距水平面60cm,大风机框高150cm、宽150cm、小风... 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猪舍建设要求 保温墙做法:由内到外依次为1∶2沙浆1cm内粉,12cm(或6cm)砖作内墙,6cm保温材料(低密度10kg/m3聚苯板或其它保温材料),12cm砖墙作外墙。 窗户做法:换气窗户高度距水平面60cm,大风机框高150cm、宽150cm、小风机框高100cm、宽100cm。 向内斜开,窗扇两边加挡风隔板并有密封条。通风窗框高70cm,长100cm,窗扇同上,窗户及通风口四周为实心墙。 屋顶做法:由下至上为屋架、檩条、篷布(或塑料布),两层3cm聚苯板错开布置(或6cm 聚苯板防水卡口贴合)(容重大约18kg)、篷布(或塑料布),用铁丝固定,石棉瓦面(或其他防水屋面处理)。 降温水帘:两个长255cm、宽170cm 山墙:高360cm 沿墙:高210cm “150”模式猪舍构造特点及好处 1、标准化养猪圈舍为全封闭式圈舍,屋顶、围墙经保温隔热处理(中间加有苯板隔热)。冬暖夏凉,给猪只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 2、采用火道式或热风炉供暖。 3、纵向负压式通风,水帘降温。 4、装有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设施。自由采食饮水,提高了饲料利用率,缩短了饲养周期。 5、育肥猪实行大栏饲养,种猪采用定位栏和产床饲养。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安全优质食品。 6、猪舍设有戏水池(猪厕所)及漏缝沟。严格疾病预防和控制,降低了养殖风险。 7、设置化粪池、沼气池,减少环境污染。 8、操作简单方便,省工省时,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

养猪生产废弃物不同处理模式的比较

养猪生产废弃物不同处理模式的比较 丁一峰 上海承大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近年,我国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但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养殖污染的问题,随着 养猪业的发展,猪的数量增多,排泄的粪尿和生产废水也在增多,相当多的废弃物最终经过 地表径流进入江河湖海,导致氨、磷超标,加剧了富营养化,造成环境污染,一个常常被人 忽视的问题已经成为一大环境公害。 1治理原则 畜牧养殖产生的粪水是农业生产中的宝贵资源,如果大量弃之不用,不仅造成严重的环 境污染,而且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畜牧污水的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或遏制因随意排 放而产生的巨大环境污染,同时对土地改良及农业生产也具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畜牧养殖污染治理的原则应遵循:综合治理、资源化、生态化、无害化的原则, 根据养殖场所在地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以推动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治理模式 2.1沼气模式 排放 此模式将畜牧粪便经过一系列生物发酵处理,产生沼气,最大限度地回收能源,沼渣、 沼液还田利用,进行多种园艺种植。但是沼气发酵是粪尿转化为能量的一个过程,不是粪便 处理的全部。因为,发酵沼气只能除去粪水中30~40%的有机物,还有约60~70%的有机物 需要处理。同时沼气的产生需要有较高的环境温度,往往在冬天需要沼气时不产生沼气,在 夏天不需要沼气时,沼气很多,利用沼气进行发电等,需要锅炉、发电机及较多的人工,如 果没有稳定的用户,在经济上并不合算。 2.2还田模式 还田 此模式即是利用土地的消纳量来消化畜禽粪便,根据上海地区每头猪需一亩农业用地的

要求,由于所需土地量过于庞大,而在农业用地日趋减少的大城市,不宜采用。 2.3达标排放 达标排放 达标排放水回用冲圈棚 此模式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粪尿污水进行工程化处理。遵循综合治理、生态化、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彻底解决养殖场粪尿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3不同模式的比较分析 类别适用地区优点缺点 沼气模式周边有农田、果林、鱼塘或 水生植物的畜禽场,养殖规 模大、土地紧张。 能源回收率和资 源综合利用率高, 经济效益较好。 投资大,对操作人员 技术要求高,存在沼 液、沼渣二次污染问 题。 还田模式在远离城市、经济落后、有 足够土地,非规模养殖 投资少、无需专人 管理。 占地面积大,能源回 收率低,污染地下水 及空气。 达标排放模式大中城市周围,经济比较发 达,土地紧张,规模养殖场, 水资源紧缺的地区。 污水排放完全达 到国家标准,治污 彻底。 投资一般,有一定的 运行费用。 4结论 养殖场粪尿污水处理最大的难题在于对尿液的处理,尿污处理难的原因:① 用量大,由于清粪方式的不同,尿污量是干粪量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② 浓度高,尿污的COD浓度从几千毫克/升到几万毫克/升不等;③ 在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抗生素、消毒剂等,生物菌的处理办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就上海地区而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几乎所有的所谓好的方法在上海都试过,但由于要么治理运行成本高,企业难以承担;要么处理不彻底、不稳定,产生二次污染,没有实施。 采用我公司达标排放新技术可以完全解决粪尿污水处理难的问题,粪尿污水经固液分离以后,固体物进行有机肥生产,按目前的市场价格,在400~500元/吨,液体进入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或直接回用于棚舍冲棚,节约水资源,以万头猪场为例,直接投资为55~65万元,运行费用不超过1.50元/吨。

中国养猪企业三大经营模式

证券时报/2011年/3月/23日/第B03版 产经 中国养猪企业三大经营模式 证券时报记者吴中珞山水 在雏鹰农牧董事长侯建芳看来,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企业有三种经营模式,分别为传统的公司与农户松散合作的养殖模式、公司与农户紧密合作的养殖模式、大规模工业自动化养殖模式。 第一种模式一般是公司集中加工、农户分散饲养,公司将饲料、仔猪、药品出售给农户,由农户进行养殖,育肥后根据约定价格进行收购,实现规模养殖。公司对农户提供统一供苗、统一采购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服务。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易于实现规模扩张,受土地限制程度不大,资金可以渐进投入,但比较容易将疫病风险转嫁给农户。其抗风险性虽强,但在食品安全性方面不够,因为它无法控制农户怎么用饲料。此外,在市场行情特别好的时候,这种模式的企业拿不到该部分超额利润,因为农户可能不把生猪卖给企业。 第二种模式即“雏鹰模式”,由养殖企业与农户紧密合作,公司为农户提供场所、饲料、仔猪、药品等养殖必备物资,农户发挥自身养殖管理经验与公司饲养管理相结合,实现规模养殖,农户根据养殖成果获取收入。公司通过租赁零星土地建设养殖场,农户在公司养殖场内进行养殖,实现“分散养殖,统一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易于控制生猪质量,易于实施统一饲养管理、易于统一防疫、易于统一处理污粪;易于实现规模扩张,受土地限制程度较小,资金可以渐进投入;易于保持与农户的良好合作关系;疫病集中暴发风险得到有效分散;易于发挥农户养殖责任心,降低养殖成本,因养殖场建设和维护成本较低。其劣势是规模扩张受人员限制,养殖企业需要根据区域分散程度配备相应数量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人员。 “‘雏鹰模式’是将农民的积极性与规模养殖结合起来。农民只需交一两万元保证金,便可到雏鹰公司的养殖场来养猪,其猪仔、饲料、药品疫苗以及最后的售猪,全部由雏鹰解决,而这些中间环节恰恰是农民自己养猪的弱势所在,如果农民在养殖的过程中赔钱了,还会享受雏鹰农牧提供的保底利润。”侯建芳如是介绍该模式的好处。 据侯建芳介绍,雏鹰农牧是国内唯一一家采用这种模式经营的公司,但国内最少有50家企业试图复制其经营模式,不过最终都没有成功,有一半以上是在试行三个月后流产,能坚持半年的估计不到二成,坚持一年的为零。在他看来,这些企业失败的关键是出了一次事故之后就不坚持了,即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夭折了,如果有人愿意多坚持尝试几年,未来可能会有企业成功复制其经营模式。 而据一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之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课题组成员向记者透露,农业部在生猪产业首要的政策导向是食品安全,并希望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得到良性发展。 第三种模式则是通过雇用农工饲养员自建现代自动化养殖场所,实行工业化、自动化、一体化的管理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其代表是双汇和中粮。侯建芳表示,大规模工业自动化养殖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其成本会相对高些。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