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题库(含答案)

2020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题库(含答案)
2020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题库(含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2020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题库(含答案)

一、单选

1公共政策是(A)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企业C个人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B)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A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倾斜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D.权威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A )最早提出的。

A拉斯韦尔 B西蒙 C伊斯顿 D史密斯

5.(A)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政府主体 B.非营利组织 C.非政府组织 D.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A )。

A.伙伴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被管理者

7. 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B),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利益B权力C关系D. 制度

8.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C)两种具体形式。

A.个人不负责制

B.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C.个人负责制

D.集权者

9.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A )

A. 外脑

B. 助手

C.领导者

D.秘书

10. 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D )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利益群体B压力集团C社会团体 D行政

11.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C)。

A.协调

B.补充

C.排斥

D.一致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A ).

A. 共识

B.选择

C. 理解

D.互动

13.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A

A.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B.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14.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C )

A.不闻不问 B.积极介入 C.公事公办 D.退避三舍

1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直觉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6.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B)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17. 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B )判断。

A. 利益

B. 价值

C. 事实

D. 可行性

18.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D )所做的分析。

A.问题

B.结论

C.方案

D.目标

19.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A)所做的判断。

A效果B结果C.结论D.方案

20.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A )的失效。

A.正常状态 B.特殊状态 C.终结状态 D.起始状态

21.(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拉斯韦尔 B.史密斯 C.西蒙 D.克朗

22.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D)。

A.互动模型 B.对策模型 C.系统模型 D.浴盆模型

23.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A )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三 C.二 D.五

24.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

A反映B深入C内化D响应

25.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D )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A.戴维?伊斯顿B.西蒙C.克朗 D.贝塔朗菲

2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C )提出并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B.麦克纳马拉C兰德公司D贝塔朗菲

2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B )。

A.社会主体知识化 B.社会组织层级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2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B )。

A.基础型政策理念 B.发展型政策理念 C.理性型政策理念 D.综合型政策理念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A )。

A.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3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 )。

A.社会问题 B.公共利益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

31.(A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32.公共利益是公众(B )的资源和条件。

A.共同拥有 B.共享 C.独享 D.共同创造

33.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A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二、多选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AB)的导向。

A.行为B.观念C.条件D.文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BCD )

A规制功能 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BCD)。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ABC )。

A.核心主体 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 D.政党

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DE)1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

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ABCD )等子系统。

A. 信息

B. 智囊

C. 决断

D. 监控

8. 外部监控体系是由(ACD)等组成。

A.人民群众

B.政党

C.新闻舆论

D. 社会团体

9、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BCD)。

A.选择政策方案

B.确定政策目标

C.设计政策方案

D.界定政策问题

1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ABCD)。

A.目标具体明确

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1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ABCD)。

A.多方案原则

B.排斥性原则

C.多要素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1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ABC)。

A.交换

B.说服

C.强制

D.妥协

1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ABCD)

A.回溯分析

B.非零起点

C.双重优化

D.心理效应

14.史密斯认为,(ABCD )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

重大因素。

A.理想化的政策 B.执行机构 C.目标群体 D.环境因素

15.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

有如下几种(ABCDE)。

A抵触型 B僵化型 C滞后型 D折扣型E结构型

16.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 ABCD)

A.多样性 B.动态性 C.交叉性 D.突发性

17.公共政策评价由哪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所组成(ABCD)。

A规范 B信息C分析 D建议

18.对公共政策评价进行分类可以由这样几个角度:(ABC)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D.整体评价和局部评

19、公共政策效果有如下几种类型(ABCD

)A.直接效果 B.附带效果 C.潜在效果 D.象征性效

20、( AC)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

关系中产生。

A客观 B适度C全面 D有效

21、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BD ) A.参与 B.支持 C.阻挠 D.反对

22.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AB ) 。

A.A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B.系统性、整体性、动态

C.层次性、多维性、灵活性 D.层次性、多维性、普遍性

23.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ABCD ) 。

A.直觉 B.灵感 C.判断 D.顿悟

24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ABCD ) 。

A.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

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C.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

供的知识和信息量,

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

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

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

合理。

25.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ABD)。

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随机决策D非确定型决策

26.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公共决策划分为(BC)

A.战略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程序化决策D.策略决

27.决策支持系统由(AB)提出。

A基恩B斯科特C克朗D贝塔朗菲

28.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

A.社会主体知识化 B.社会组织扁平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D.民主参与大众化 E.社会组织层级化

29.下列关于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ADE )。

A.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B.公共政策可以反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发展

C.知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公共政策创新D.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

E.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

30.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ABCE )。

A.创新超前观念 B.科学民主观念 C.公平优位观念D.效率优位观念 E.人本观念

3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CDE )。

A.集权式决策体制 B.精英决策体制 C.多者博弈决策体制D.民主参与决策体制 E.网络化决策体制

32.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包括(ABDE )。

A.产业政策 B.教育政策 C.科技政策 D.财政政策E.金融政策

3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BCDE )。

A.多变化 B.民主化C.高效化 D.科学化E.信息化

34.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ABC)。

A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 B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 C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D

价值分析

35.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CD )。

A.全国性公共问题 B.国际性公共问题 C.管制性公共问题 D.服务性公共问题

36.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的说法有(BCD)。A.公共政策应当是问题取向的 B.公共政策

应当是讲究公平的 C.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 D.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37.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AD )。

A.公共性 B.可行性C.权威性 D.管理性

38.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BCD )。

A.风险型公共政策案例 B.未来公共政策案例 C.实时公共政策案例 D.完全公共政策案例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

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

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

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

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

大致包括两类内容:①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

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②把政策中

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

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

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

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

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13.系统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

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

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14.演化理论

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的过

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

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

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

演化过程。

15.公共政策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

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

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

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6.正式评价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

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17.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

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

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8.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

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

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

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

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

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19.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

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

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

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

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20.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

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地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

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

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

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21.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

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

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就可

以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行的决策。

22.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

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

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

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23.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

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

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Alex F? Osborn)首先提出的一

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

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

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

集体判断。

24.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

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Delphi)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

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25.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26.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

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系统的观

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

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

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27."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

提出并使用的。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

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

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

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

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

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28.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指辅助

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

尔S.斯科特(Michael S. Scott)和彼德G.W.基恩(Peter G. W. Keen)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

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

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

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

系统。

29.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

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

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

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

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30.扁平式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

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

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

开发。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于信息传输的优点而成

为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31.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

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

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32.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

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33.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

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

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34.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

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

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35.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36.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

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四、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

是复杂的,整体不仅表现在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

表现在政策过程中;②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

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的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③层次性根据不同层次具有不同规格;④多样性,其多样

性显然导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⑤合法性,政府行为,

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

就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三个①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

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是

一种行为导向也是一种观念导向,包括直接与间接引导③

调控功能,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

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③分配功能,政府应

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

3、试分析哪此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答:公

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

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

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①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某基本一致者。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利益分配的主体,

它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②最能代表生

产力的发展方向者,政策的好不,正确与否,首先看见有

利于生产力的发展。(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一项政策

的实际效果,取决该政

策是否符合多数人的利益。一般来说,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越小。

4、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①政策问题,某一公共政策

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

策问题取得共识。②政策目标,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

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或者说确定目标是分析前提、③

政策方案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它们

统称为备选方案,拟定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

析的基础④政策模型,按照系统分析的理解,模型是对研

究对象的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

⑤政策资源,在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过程中,都会消耗各

种资源,尤其中执行中⑥政策评价标准,整个政策过程,

无论是从系统评估、投资评估、推测评估、方案评估等都

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7)政策效果,效果是达到目

的时所取得的成果,衡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

效性表示(8)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系统不仅包括政策主体

和政策客体等多种要素,而且还包括外在环境。(9)政策

信息,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政策信息原则上应该是开放的,同时是多渠道获取的

5、公共政策主体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

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体系应该包括政

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①规制社会成员行

为的能力;②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③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④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⑤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6、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①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

主体能力不足,不能积极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调控

各种利益的能力不佳、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②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

需求;③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④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7、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①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时所秉持的价值观。这些理论包括: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

的最大化;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②改善和

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公共问题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意味着

公共政策的层次性和复杂性,要求公共政策主体的多元化,主要包括: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

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加强公共政策的程序化、公开化

的法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

社会化

8、1.公共政策系统构成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

及监控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

切配合、协同一致,促进公共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

展开。

9.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①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

②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10.信息系统的职责主要包括:①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

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

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

②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③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

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11. 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

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

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

一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

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

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①西方国家中央政

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

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

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①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实

行总统制的国家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

力很大;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特别是在

行使行政权时,总统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可以主持联邦政

府日常工作和各种决策会议,决定美国的战略方针、政策

和重大措施,发布对联邦机关有法律约束力的政令。这些

权力及其运用都属于政府制定决策的活动。为协助总统行

使权力而设立的白宫办公厅、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情报

局等庞大的总统办公机构,大多数是代表总统进行决策领

导的部门和总统决策的咨询部门。美国的内阁不是政府的

最高集体决策机构,而是总统的咨询和执行性机构。内阁

成员对政府有关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只有建议权和执行权,

总统一人掌握了决定权。内阁各部下属的各个局,由常

设的文官领导,他们通过自己对具体情况的了解和丰富的

专业知识,在各种具体的实质性的政策制定中起到了主要

规划者的作用。②实行议会制的国家议会内阁制的政府

也掌握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

政府首脑的地位不如总统制下的政府首脑的地位突出。就

政策制定方面的权力而言,政府重大政策必须通过内阁会议,而不是由政府首脑做最后决定。内阁制下的总理也为

自己设置了一整套办公机构,主要用于政策的制定、协调

和监督,

因此,它们是政府机构中最有权威和影响的部门。广义

的政府也包括议会或国会。议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重大政策由议案到法案的必经之路。议会通过提案、审议

等方式在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不论在总统制还是内阁制的国家,议会审议的大部

分提案都是由政府提出的。政府还在许多方面通过"委任立法"的方式,自己"先行立法",后经立法机关批准,从而取

得了本应由议会行使的一部分实际权力。总统制下的总统

对国会的决定还具有否决权。政府的首脑也往往由作为控

制议会数的执政党的领袖担任,他可以通过本党的议会党

团左右议会的活动。这样,政府通过不断扩大权力和对议

会的种种制约方式,使自己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实际上

处于主导地位,这也是当代西方各国政府行政权力不断膨

胀的重要表现。

②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①实行

联邦制的国家.

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

的权力。在立法权上,美国采取二元结构。联邦宪法和法

律具有高于各州法律的效力和地位,各州又可以自定法律;

2020最新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AB)的导向。 A.行为B.观念C.条件D.文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BCD ) A规制功能 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BCD)。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ABC )。 A.核心主体 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 D.政党 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DE)1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

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ABCD )等子系统。 A. 信息 B. 智囊 C. 决断 D. 监控 8. 外部监控体系是由(ACD)等组成。 A.人民群众 B.政党 C.新闻舆论 D. 社会团体 9、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BCD)。 A.选择政策方案 B.确定政策目标 C.设计政策方案 D.界定政策问题 1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ABCD)。 A.目标具体明确 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1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ABCD)。 A.多方案原则 B.排斥性原则 C.多要素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1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ABC)。 A.交换 B.说服 C.强制 D.妥协 1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ABCD) A.回溯分析 B.非零起点 C.双重优化 D.心理效应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电大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016(1)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案例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 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极大关注认为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方面。《关于进一步 完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提案指出我国2003年8月1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保障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救助对象难以界定给城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压力。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限制有组织的乞讨或强乞恶讨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相互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有效管理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也体现法规对广大群众权益的尊重。 一、个人讨论提纲结合上述例子我认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 (1案例目的是什么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 (2实施的机关是什么民政部门负责、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3体现的原则是什么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4 基本的措施是什么成立救助站、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题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 题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简答题: D: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39 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2 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49 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53 邓恩列举的备选方案的来源包括哪些57 G:公共政策:基本特征27、主要功能28、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29、 问题构建的步骤53、 终止的影响因素、可能遇到的障碍、策略 73 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45 公共利益区别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74 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50 L:利益的特点74 N: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29 R: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43 如何理解全球化46 S: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障碍54 W: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27 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官方决策主体的构成39 威廉·N·邓恩的政策方案评价标准 X: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特征39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有哪些41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45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53 西蒙提出的解决决策过程中的冲突方式59 行政权力强控制的种类74 Y: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去向的因素有哪些43 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50 Z: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40 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40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42 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45 政策工具的作用、特征49 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58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形成的途径59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基本特点64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的基本观点64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中影响政策制定与政策效果之间关系的因素65 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原因65 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65 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的区别72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A.政府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B.惩罚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C.拉斯韦尔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C.政府主体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B. 个人负责制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C. 行政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C. 共识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C.正常状态 14、()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B.史密斯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C.浴盆模型16、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判断。 C. 价值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B. 理性 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判断。 A. 效果 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A、公事公办2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 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C.灵感思维 24、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 是: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 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 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5、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 象,一般公认以()提出“一般系统论” 的概念为标志。A.贝塔朗菲 2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提出并使用 的。B.兰德公司 2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A.社会组织层级 化 2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 树立()政策理念。C.发展型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3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公 共问题 31、()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A.公共 利益 32、公共利益是公众()的资源和条件。 B.共享 33、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A.及时有 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34.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 追求( )类型的决策。C、完美主义 3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的方 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 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 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 研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3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系统性 37.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 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 决定作用的()。 C.组织或个人 38.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 异。他们之间()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 系,也非从属关系。 39. 中国国务院制定政策的许多活动实际 上是体现在()的身上。 B. 国务 院各部门 4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 同层次:( )、认同与内化。 A.服从 41. 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 对政策()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 的每一个成员,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 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守。 D.合法性 42. 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 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 ()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 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C.交叉 43. 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 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 执行,这属于执行政策的()型 D. 折扣 44.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 ()水平。 A.民主化 45. 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 成浓厚的( )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 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D.竞争 46.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 追求( )的决策。 A.完美主义类型 47.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 )的一种改进 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 用的思维方式。D.完全理性思维 48.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主张走 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的又一种 修正。A.完全理性思维 49.()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 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B.顺序 决策思维 50. (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 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 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 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 维方式进行决策。 C.剧烈变革思维 51()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 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 和策略。A.头脑风暴法 52.()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 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 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C.德尔菲法 53.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 具有“决策”和“( )”的双重特征。A. 公共性 54. (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 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D.简单矩阵法 55. (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 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 其变的做法。C.无为思维 56. (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 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 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 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 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B.巴拉姆驴子思 维法 57.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 种()系统。A.计算机 58.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在进行决 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A.科学化 59.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 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 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 ()。 D.活动程序 60.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 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 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点, ( )是公 共政策案例的另一重要特征。 B.管理性 61.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 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A.法制 化 62..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 - 1 -

2020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答案

2020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 例子: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合理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的效率、效能、服务 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以及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成本-效益等 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这是在综合了彭国甫和 蔡立辉两位著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民主化的政府绩效 考核是从建国后起步的,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越来越完善, 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民主。 提纲:自己根据下面的分析总结写提纲(30分) 第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政绩考核中GDP的增长也成为考核重要指标。 第四,就国际环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都实行官员绩效考评制度。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就 要求必须在各方面努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对接,这尤其对政府行 为模式的改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要改变政府行为模式,重要一 点就是要改变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政策环境对政府绩效考核政策变化的影响 从例子可见,政府政绩考核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只因当外部的环境发展变化了时,原有的考 核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便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这些环境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就政治环境而言,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而引起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 问题,纠正人们的某些错误观念,从而提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

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中央领导人在多种重 要场合都提出要实践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就要 求各级政府实践和履行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合理的官员政绩考核 制度就是各级政府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第三,文化环境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那么紧盯经济发展速度,转而注意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等。 随着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人们意识里很重要的部分。此外,民主意识、纳税人意识的觉醒,使得人们不再对财政收 支特别是支出漠不关心,而是开始关注政府财政用途及其效率效果,加强了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等。全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强烈要求政 府引导社会健康发展,关注民生,以人民利益为重,为民谋福祉。 通过上面具体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官员政绩考核政策的不断变化,主要是由于随着国际环境以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 发展变化,原有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环境的 要求,并且与政策环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也充分证明了公共政 策是环境的产物,即公共政策是为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制定出来的,是政策系统为解决自身与既定环境的矛盾而采取的行动,并将 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做适应性的调整。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任务3)

案例: 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 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 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20 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 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 [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一、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 孙志刚事件具有明显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这可以从四个方面论述: 首先,它是一个政策过程研究的理想案例,原因在于;前面回放的孙志刚事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了至少几个月的时间跨度!在不同的时间内有不同的主体登场!不同的主体承担了不同的活动" 其次,这一过程在结构上具有明晰性,既有开头:孙志刚之死,又有发展:社会反应,还有结局:政府变更政策" 第三、孙志刚事件的性质具有比较大的开放性"这一事件的

主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分子,又是一个地方事件,直接的责任人没有高官,无关国家机密,等等,这些性质保证了它的信息的扩散性" 第四,这一事件具有内容的合理性,也就是上面说的政策过程关联性"由于这四个原因决定了它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过程案例的第五个特征:资料的全面性"关联性使它成为一个政策过程案例,动态性与结构性使这一案例增加了典型性,开放性使这一典型的案例能够作为资料被完整地收集"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决策等在内的政策全过程的理想材料" 二、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的范式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指的是/包含要求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矛盾(P4)"就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政策变更来看,表面上它也是从问题出发的"首先是孙志刚的非正常死亡暴露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存个从需要出发的系统过程"按照系统理论,系统的存在总是以执行一定的功能为基础的"所以这里接着考察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功能"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这儿讲的系统的逻辑,另一方面是因为主流的政策理论认可的政策系统的自我维持功能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成了众矢之的的东西" 三、孙志刚事件0后面的政策过程的意义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企业 B. 政府 C. 社会组织 D. 个人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权力 B. 权威 C. 公共 D. 利益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 限制性 B. 强制性 C. 利益性 D. 权威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 社会需求 B. 公共权力 C. 集体利益

D. 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系统性 B. 层次性 C. 超前性 D. 整体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倾斜性 B. 合法性 C. 系统性 D. 权威性 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史密斯 B. 伊斯顿 C. 西蒙 D. 拉斯韦尔 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伍德罗·威尔逊 B. 米歇尔·哈蒙 C. 罗伯特·达尔 D. 药师寺泰藏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 B. 综合 C. 分配 D. 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案例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 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极大关注认为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方面。《关于进一步 完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提案指出我国2003年8月1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保障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救助对象难以界定给城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

压力。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限制有组织的乞讨或强乞恶讨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相互配合依法办 事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有效管理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也体现法规对广大群众权益的尊重。 一、个人讨论提纲结合上述例子我认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 (1案例目的是什么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 (2实施的机关是什么民政部门负责、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3体现的原则是什么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 (4基本的措施是什么成立救助站、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5条件要求是什么以民政为主其他部门协助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有条件界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的旧条理同时废止。 二、小组讨论提纲 1、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完善社会救助。 2、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 3、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要有条件界定。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 2、( 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3、( A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4.( B )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A.渐进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 C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6( A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7.( C )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8. ( D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9. ( C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无为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10. ( B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A.头脑风暴法 B.巴拉姆驴子思维法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D、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 A )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退避三舍 D.不闻不问 2、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 )。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 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C )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A.个别 B.联系 C.交叉 D.个体 G. 1、公共政策是( A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B )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B )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 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 权者 4、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 D )。 A.社会问题 B.公 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 5、公共利益是公众 ( B )的资源和条件。 A.共同拥有 B.共享C.独享 D.共同创造 6、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 A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 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7.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 ( A )的方法,对公共政策 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 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 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 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 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B、定性 C、定量 D、系统分析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 括( D )。 A、整体性 B、超前性 C、 层次性 D、系统性 9.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 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 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 定作用的( C )。 A.组织 B.个人 C.组织或个人 D.组织或 机构 10.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 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 (D ) A.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B.是从属关系 C.是隶属 关系 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 系,也非从属关系。 11.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 策的科学化和(A )水平。 A.民主化 B.现代化 C. 民族化 D.合理性 12. 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 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 ( D )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 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 率。 A.科学 B.民主 C.现 代 D.竞争 13.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 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 和“( A )”的双重特征。 A.公共性 B.现实性 C.科学性 D.超前性 14.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 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 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 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 点, ( B )是公共政策案例 的另一重要特征。 A.典型性 B.管理性 C.纪实性 D.真实性 15.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 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 化、民主化和( A )。 A.法制化 B.制度化 C.长期化 D.现代化 16.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 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 广泛影响,具有( C ),与 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 社会问题。 A.普遍性 B.共同性 C.不可分性 D.典型性 17. 公共利益是个人与( D ) 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A.集体 B.社会 C.国 家 D.其他社会成员 J、 1、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 是( A ),因为政治权力是 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2、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 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3、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 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 ( C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 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 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4.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 D ) 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 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 的思维方式。 A.渐进思维 B.顺序 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 决策者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渐进思维是对( A )的又一 种修正 A.完全理性思维 B. 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 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 维 6.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 决策工作的一种( A )系统。 A.计算机 B.科学 C.分 析 D.政治 K、 1、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 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 A )提出“一般系统 论”的概念为标志。 A.贝塔朗菲 B.西 蒙 C.克朗 D.戴维?伊斯顿 R、 1、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 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 称为(C )。 A.对策模型 B.互 动模型C.浴盆模型 D.系统模型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 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 D )。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 A )、认同与内化。 A.服从 B.拥护 C.赞同 D.质疑 4. 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 ( D )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 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 守。 A.权威性 B.合理性 C.正当性 D.合法性 S、 1、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A )个基本要素 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五 C.二 D.三 2、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 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B )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 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 间接性与主观性 3.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 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 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 D )。 A.地位 B.权重 C.影响 D.活动程序 4.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 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 A ) 问题。 A.公共 B.集体 C.跨区域 D.群体 W、 1、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D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 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 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 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 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 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 乎理性的。 2.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 A ),在进行决策之前, 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A.科学化 B.民主化 C.现代化 D.整体化 X、 1、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 D )。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伙伴 2、“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B )提出并使用 的。 A.美国国防部 B.兰德公司 C.麦克 纳马拉 D.贝塔朗菲 3、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A )。 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Y. 1、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C )类型的决策。 A、理性思维 B、理想主义 C、完美主义 D 、 实用主义 2.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A ) 的决策。 A.完美主义类型 B.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 和替换现有系统的 C.理想主义类型 D.哲学思辨类型 Z、 1、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D ),即 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 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 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 )中所制定的行 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BCD)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 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BC) A.客观引导 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三、判断题 1、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答案:×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答案:√ 3、“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 答案:√ 4、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法律性公共事务等。() 答案:× 5、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答案:√ 6、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 答案:√ 7、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题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 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简答题:D: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39 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2 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49 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53邓恩列举的备选方案的来源包括哪些57 G:公共政策:基本特征27、主要功能28、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29、 问题构建的步骤53、 终止的影响因素、可能遇到的障碍、策略 73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45 公共利益区别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74 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50 L:利益的特点74 N: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29 R: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43 如何理解全球化46 S: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障碍54 W: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27 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官方决策主体的构成39 威廉·N·邓恩的政策方案评价标准 X: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特征39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有哪些41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45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53 西蒙提出的解决决策过程中的冲突方式59 行政权力强控制的种类74 Y: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去向的因素有哪些43 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50 Z: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40 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40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42 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45 政策工具的作用、特征49 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58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形成的途径59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基本特点64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的基本观点64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中影响政策制定与政策效果之间关系的因素65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原因65 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65 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的区别72 政策评估研究演进的划分阶段72 论述题:

电大形本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企业 C.个人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 C.温和性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B.合法性 C.系统性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B.西蒙 C.拉斯韦尔D.史密斯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D.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被管理者B.对立者 C.被统治者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者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 补充 B. 协调 C. 一致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A. 基本掌握 B.选择 C. 共识 D.互动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 A.终结状态B.特殊状态 C.正常状态D.起始状态 14、()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 C.西蒙D.拉斯韦尔

电大2016年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电大2016年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 例子: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我国政府绩效考核的变化发展历程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合理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的效率、效能、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以及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成本-效益等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这是在综合了彭国甫和蔡立辉两位著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民主化的政府绩效考核是从建国后起步的,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民主。 我国现代意义的政府绩效评估始于改革开放后。按照有的学者的研究,其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政府绩效评估主要在“目标责任制”的旗帜下实施,且具有自愿性质;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进入21世纪,在自上而下的系统推进模式下,目标责任制依然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载体,且经济增长成为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关注焦点。当然,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的浪潮推动下,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与方法各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第三阶段始于21世纪,党和政府将政府绩效评估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新的施政理念迫切要求各级政府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与实现机制,目前该探索在全国各地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比如陆续出现了诸如“绿色GDP”、“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效能监督”、“干部实绩考核”“行政问责”、新政绩观、科学发展等新的政绩考核关键词,折射出我国现阶段政府绩效评估目的的多元化特征。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领域,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应该说都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 提纲:自己根据下面的分析总结写提纲(30分) 第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政绩考核中GDP的增长也成为考核重要指标。 第二,就政治环境而言,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而引起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纠正人们的某些错误观念,从而提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最新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 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2018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183; 课程代码:00510; 考试手段及成绩: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B)。B.德瑞 2.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B)。B.重视理性 3.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B.小论证 4.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D)。D.财产 5.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C)。 A.公共政策评估计划 B.公共政策评估方案 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D.公共政策评估报告 二、多项选择题 6.头脑风暴法需要遵循的原则有(ABCD)。 A.人员的选择应该具有针对性 B.保持开放性 C.适时把握讨论的度 D.确保结果的整合 7.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ABCDE)。 A.系统性 B.互动性 C.联动性与定向性 D.复杂性和多样性 E.稳定性与突发性 8.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BD)。 A.效果 B.目标 C.价值 D.方案 9.按照政府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以将政府利益分为(BCD)。 A.公共利益 B.正常利益 C.超常利益 D.失常利益 10.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其定义内容包括(ABCD)。 A.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分配 B.分配的内容是价值 C.分配是面向全社会的 D.分配的行为与结果具有权威性 三、名词解释 11.社会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镜框,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境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形。 12.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构成及运行的组织制度,即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以使政权得以运作的规则体系,它具有权威性、阶级性、党派性的特征。 13.多数规则:所谓多数规则(majority tule),就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 14.公共政策终止: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