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公共管理职能

第四章公共管理职能
第四章公共管理职能

第四章公共管理职能

第一节公共管理职能概述

一、公共管理职能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

(一)公共管理职能的一般内涵

所谓职能,指特定组织基于某种规定所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基于自身特定结构形式所能发挥的功能作用的统称,它是职责与功能的统一。而公共管理职能则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的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简而言之,所谓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是涉及一国公共管理部门在特定环境中应该管什么的问题。

(二)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的存在的原因

二、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

(一)决策

公共部门的决策职能主要包括确立目标、发现问题、设计方案、最终方案的抉择与实施等一系列基本步骤与内容。

(二)组织

具体地,组织职能一般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与力量整合等基本内容。(三)领导

公共部门中的领导者运用领导职能,通过指挥人们的行为、沟通人们之间的信息、增强相互间的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具体地,领导职能又包括指挥、沟通、协调及激励等基本职能活动。

(四)控制

公共部门控制职能的发挥一般包括确定标准、衡量成效与纠正偏差三个步骤。

三、公共管理的任务性职能

具体来说,以政府机构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主要行使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任务性职能。

(一)经济职能

1.宏观调控职能

所谓宏观调控,主要指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的总量管理,包括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各种重大的国民经济政策、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适当调整社会产业与区域结构、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和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加强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国内外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等等。

2.微观管理职能公共企业也就具有了与私营企业相类似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管理职能。这正是所谓的公共组织微观经济管理职能。

(二)政治职能

1.民主建设

2.社会治安

3.国家安全

(三)社会职能

1.提供社会保障

一是社会保险体系,二是社会救济体系。

2.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

3.环境保护

(四)文化职能

文化职能是在公共职能中比重日益增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与出版等各个方面。

第二节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一、传统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

所谓传统社会,有时也称为前资本主义时期,一般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前资本主义国家时期的公共职能体系存在三个基本特征:①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重心相当清晰,即是以政治统治职能为中心。②包括经济、文化职能在内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十分薄弱。③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运行以国家暴力手段的镇压为主要特征。

二、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及其变迁

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自由放任主义

公共管理职能体系呈现以下特点:

①政治职能仍然占据中心地位。

②在经济与社会职能方面,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公共部门基本上起着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的“守夜人”角色。

③相对于传统国家,公共部问应该向社会提供某些类型的“公共产品”。(二)国家干预主义

从19世纪末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具有以下一般特点:

(1)政府权能体系迅猛扩张,“行政国家”取代“‘守夜警察”成为各国政府职能体系发展的主要趋势。

(2)各国公共部门政治职能总体上进一步得到加强。

(3)在经济与社会职能方面,各国普遍采取了积极干预的职能模式。为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福利保障。

(三)新古典主义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普遍出现了“三高一低”各国公共管理职能体系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所谓的新古典主义时期。

所谓新古典主义,又称为为新自由主义,其基本理论要点是在重申个人理性假设的基础上主张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市场力量的角色最大化和政府角色的最小化。

(l)政治职能的对内的统治职能尤其是、暴力镇压职能相对有所弱化,而民主建设职能则得到进一步加强

(2)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在各国公共管理职能体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核心政府职能。诸如就业、交通、人口、环境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3)公共管理职能主体的多元化与政府相关职能的不断强化趋势相并存。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一直推行公共管理职能与权力的社会化改革运动。实现所谓的权力回归,从而缩小政府规模,减轻财政负担。

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共管理职能的嬗变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公共管理职能体系。

(1)以阶级斗争作为整个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

(2)经济管理职能方面,由于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政府包揽一切经济管理职能。

(3)社会、文化等管理职能也基本是由政府统包统揽,服务职能相当薄弱。

(4)在公共管理职能的运行方面,传统公共管理体系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强制手段的运用,尤其是一味依靠用行政强制手段来推行各项公共管理职能。

(二)我国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转变及其基本方向

1.职能重心的转移

公共管理职能体系也由“以阶级斗争为纲”、以专政职能为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与社会发展职能为重心。

2.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转变

(1)国内统治职能日益次要化,地位相对弱化。

(2)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培育职能地位日益突出,且占主导性地位。

(3)教、科、文等发展职能将不断得到重视与加强。

(4)对外交往职能急剧扩张

(5)国家防卫职能也将适当加强。

3.职能方式的转变

(1)在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上,以市场为主、以计划为辅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

(2)在社会经济职能的运行方式上,由传统的微观、直接管理方式向宏观、间接管理方式转移。“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的宏观、间接的政府运行方式。

(3)在管理手段方面,由以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为主。

4.职能关系的转变

(1)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及各职能部门间职能关系。

(2)政企关系。要实现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3)党政关系及各国家权力机关间关系。改变传统体制中党政不分、主要是以党代政的不正常关系。

(4)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间关系。要理顺政府与各种自治性公共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

一、市场机制的缺陷

(一)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

(二)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人的经济决策通过非市场的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人的效用函数,并成为后者自身所不能加以控制的变量。外部性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正效应,也可能带来消极的负效应。现实生活中,随地吐痰、抽烟会危害公共卫生,许多工厂排放废气、废渣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健康,此即外部负效应,又称外部不经济。也有些社会活动能产生有益的外部正效应,如企业改进技术、培训员工,个人注射防疫疫苗,私营组织创办教育机构,或是为了组织自身的目的而修筑桥梁、道路,等等,利己也有益于社会。那么市场机制对外部性的矫正也就无能为力,因此,必须借助

于市场以外的力量来加以干预和纠正。

(三)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一般说来,在国防、外交、公共设施、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由于所需投资量大、回收期长,及其产品和服务的非竞争性、非盈利或无盈利性等特点,私人资本无力也不愿进入。因此,单靠市场很难保证生产出适量的公共产品。

(四)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

(五)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一是调节的滞后性,二是调节的盲目性。

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弊端和缺陷,必须借助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予以校正和弥补。

二、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

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部门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对市场机制的不足进行干预与补充。

(一)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

(二)界定和维护财产权,克服外部性

公共部门用来纠正外部效应的措施包括经济措施、法律措施、行政措施和社会措施。经济措施主要指征税,如对车主征收“公路使用费”,征收污染税或拍卖“污染排放权”以解决污染问题,

(三)提供公共物品

软件指法律制度、国防、行政服务、消防、社会卫生保健与文体教育等;硬件则包括供水、供电、邮电、通讯、道路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

(四)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化

第一,以法律形式分地区确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第二,对个人征收累进所得税,第三,实施工资和物价管制。第四,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包括发放失业补助金和救济金等。此外,政府还可通过征收高额财产税和遗产税等,防止收入过分悬殊;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等,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某些社会成员和阶层的收入。

(五)调控宏观经济

一是财政政策,即调节政府开支的规模和税收高低,以调节人们可支配的收入,从而调节总需求;二是货币政策,即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来影响投资和消费。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应以保持货币增长稳定和物价稳定为主。

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缺陷,要求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对之进行调控,履行相应的职能。然而公共部门的过度干预或无效干预往往可能造成“政府失败”现象。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市场和公共部门的作用都不可或缺,必须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公共管理的特征 P4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会组织及公民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管理和优化的活动。其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 ①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组织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公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本质区别所在。 ②公共参与性。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公民社会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组织及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以及公民。 2、效能性 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和管理程序相比,公共管更多地将视线放在了结果的取得上,强调投

入要素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公共管理提倡效能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追求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在内的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 3、回应性 公共管理过程可以说也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是公共部门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政府组织而言,它不再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的开放体系。政府既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地向政府反映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对公众的需要作出反馈。 4、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公共管理非常注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是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要实现自身的优化管理,也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手段。 5、法治性 法治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之间要实行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识,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效率 1 公共管理效率的概念 (1)效率和公共管理效率 公共管理效率是指公共管理主体开展公共管理活动所取得的管理成果、效果、社会效益与其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各项公共资源投入的比率。 公共管理效率概念所包含的两层含义: 1)内涵—经济价值观; 2 )外延—社会价值观。 现代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实质是追求内涵与外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 (2)公共管理效率的特点: (1)综合性; (2)层次性; (3)可测定性; (4)相对性; (5)滞后延伸性。 2 公共管理效率的分类 性质:(1)正效率(2)负效率 主体:(1)个体效率(2)群体效率 层次:(1)决策效率(2)管理效率(3)执行效率 实现程度:(1)计划效率(2)实际效率 3 公共管理的效率与公平 总:当前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的政府发展思想。 因为:(1)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决定的,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 (2)提高公共管理效率有利于更好的保障社会公平。 (3)社会公平为公共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公共政策目的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中国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 1 经济调解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 1)计划手段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2 市场监管 1)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2)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加强制度建设 ◇2加强信用建设 ◇3从严监管 3)反对垄断 垄断分为:市场垄断、自然垄断、行政性垄断 行政性垄断是我国垄断的主要形式,也是反垄断的主要对象 3 社会管理 1)人口管理 2)环境管理 3)调节居民收入和国民财富分配 4)维护社会秩序 4 公共服务 1)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 2)基础设施建设 三、行政组织 1 行政组织的概念 含义:是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共管理活动的——核心主体 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 2)机构设置 3)职权划分 4)职位配置 5)人员结构 6)管理方式 7)运行程序 8)法律规范 2 行政组织的特点: 1)权威性2)服务性3)层级性4)适应性5)合法性6)强制性 3 我国行政机关的性质和构成 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执行权力机关的决定,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 行政机关的构成: 1)领导机关——中央机构 2)职能机关——又称执行机关、业务机关(各部、委、办、局等) 3)辅助机关——分:政务性、事务性、综合性、专业性) 4)监督机关——行政监察机关——政治监督 审计机关——经济监督 5)派出机关

计划职能是一项最基本的管理职能

第三章计划 计划职能是一项最基本的管理职能,它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居于主导地位。本章主要论述了计划工作的含义和类型、计划工作的程序以及制定计划的方法等。 第一部分内容提要 一、计划工作的含义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 二、计划工作的性质 1.目的性。每一个计划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 2.主导性。计划工作处于其他管理职能的首位,并且它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工作都是围绕着计划工作展开的。 3.普遍性。计划是组织内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基层管理人员,都需要做计划工作。 4.效率性。制定计划时,要以高效率为出发点,即以较低的代价来实现计划目标。 5.灵活性。计划必须具有灵活性,也就是说,当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时,有能力改变原来确定的方向且不必花费太大的代价。 6.创造性。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 三、计划的类型 1.根据计划广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 战略计划应用于整个组织,为整个组织设立长远发展目标和确定实现目标的方针、步骤、措施。 作业计划规定了实现总体目标的具体方法。 2.根据计划所覆盖的时间跨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通常是指战略性计划,主要规定组织在较长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 短期计划通常是指一年以内的计划,是根据中长期计划和当前实际情况,对计划年度的

各项活动作出的具体安排。 中期计划介于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之间。 3.根据组织管理职能的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市场营销计划、研发计划、生产与运营计划、财务计划、人力资源计划、供应计划等。 4.根据计划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两种。专项计划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定的计划。综合计划是指对组织活动所作的整体安排。 5.根据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划、预算等几种类型。 宗旨是指组织要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成为什么性质的组织。 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策略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 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重要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 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规划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策略、政策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预算是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如成本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广告预算等。 四、计划工作的方法 1.滚动计划法 这是一种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定期修订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由于这种方法在每次编制和修订计划时,都要根据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将计划向前延伸一段时间,使计划不断滚动、延伸,所以称为滚动计划法。 2.计划评审技术 也称为PERT网络分析技术,是运筹法的一种。它把网络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之中,根据所要完成项目的各项活动的先后顺序和所需时间,找出关键路线和关键活动,以达到合理安排可以动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谋求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代价来实现目标的一种计划方法。计划评审技术的关键是绘制PERT网络。 3.线性规划法 这种方法就是研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对实现目标的多种可行方案进行选择,以使目标达到最优的方法。也就是说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合理地分配和使用,以

公共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doc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 3.1 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人本性原则、服务性原则、效能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的涵义,并用以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理解公共管理目标的特征和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目标。了解公共管理机构的四项职能。 3.2 内容简述 公共管理的实施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它反映了公共管理的本质要求。同时,任何公共管理过程和措施都有相应的目标,它体现了公共管理发展的方向。根据公共管理的原则和目标,公共管理机构负责公共管理的运作过程,并具有具体的职能。 3.2.1 公共管理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公共管理的人本性原则,就是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要求。它具有以下几重规定:(1)公共管理过程的起点必须是人。公共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公共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2)人是公共管理的首要课题。公共管理中包含着措施、手段、设施等要素,但是,这些要素首先是作用于被管理的人,再通过被管理的人所发挥的能动作用,使这些要素产生协调和综合的结果。(3)公共管理主体的人格化。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和机构,其实际的运行和效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具体的人来完成,表现出人格化的特征。因此,管理主体自身素质的完善、管理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对公共管理的结果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4)公共管理中人的群体性。公共管理人本性中的人,不单指现实生活中具有自己意志、利益和行为的个人,而且指具有共同目的和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成的群体或组织,有着群体的需求和愿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平等的,各级管理者都是代表人民利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从理论上说,人民群众既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又是公共管理的客体,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的本质特性。 2、服务性原则 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服务是公共管理的内核和基础,公共管理的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大力增强公共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发展和完善有关的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3、效能性原则 公共管理为了实现一定的效果,必然要求相应能力的协调和支持。公共管理必须是高效和有效的统一,高效强调公共管理过程的投入要素与实际之间的关系,有效则强调公共管理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关系。 4、均衡性原则 公共管理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不一致的要求,从一定的条件看,这些要求都有其存在的合

公共管理答案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单选题 第一章 1.由管理对象的(C )所决定,公共管理从一开始便在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显现出自己鲜明的特征。 A.范围 B.特征 C.性质 D.规模 2.公共管理必须以(B )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最重要区别。 A.家庭利益 B.公共利益 C.集体利益 D.家族利益 3.西蒙认为,任何活动(包括行政活动)都包括决策与(D )两方面,因此,要全面了解及解决行政问题,必须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 A.评估 B.实验 C.宣传 D.执行 4.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关注的焦点是(B ) A.公平 B.效率 C.民主 D.制约 第二章 1.公共管理系统的界线是指公共管理系统用以(D )外部环境的投入与公共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产出,防止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边界。 A.吸引 B.淘汰 C.隔离 D.过滤 2.公共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D) A.制约 B.作用 C.促进 D.依赖 3.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领域是(C ) A.精神生活 B.集体生活 C.经济生活 D.家庭生活 4.(B )因素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系统的基本性质 A.政体 B.国体 C.政治D。经济 第三章 1.在现实中,公共管理目标往往需要兼顾一些相互冲突的目标类型,如长期目标与(C ) A.战术目标 B.战略目标 C.短期目标 D.外部目标 2.公共组织的纵向目标意味着公共组织所要达到的未来状态具有(B ) A.发展性 B.纵向性 C.广泛性 D.拓展性 3.组织在实现外部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A ),这是组织完成外部目标的充分条件。 A.内部目标 B.纵向目标C。横向目标 D.战略目标 4.公共组织与社会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一种(D ) A.合作关系 B.责任关系 C.服务关系 D.契约关系 第四章 1.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A )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A.职责 B.义务 C.权力 D.职权 2.在现代社会中,不管具体政治制度如何,公共政策的决定方式多由投票决策,利益集团妥协决策和(B )3类模式组成。 A.垃圾桶决策 B.精英决策 C.理性选择模式D。官僚制模式 3.具体的相机抉择政策措施主要有财政政策和(A ) A.货币政策 B.金融政策 C.公共政策 D.社会政策

朱立言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概论 第一章 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授权科学管理例外原则管理过程官僚制科层制霍桑试验社会人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学派需求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人性假设动态平衡理论管理丛林决策理论学派经验学派行政公共行政 文官制度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物品公共权力 P途径 B途径新制度主义 1.管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3.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4.公共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公共行政有什么区别? 5.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哪些类别? 6.公共管理理论形成的两条途径是什么? 7.公共管理学科有哪些特征? 8.现代行政管理有哪些特点? 9.公共管理有哪些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组织公共组织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古典模型官僚模型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管理层次管理幅度 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旁系组织纵向结构层次结构横向结构 首长制委员制层级制职能制集权制分权制完整制分离制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组织冲突组织协调 文化行为模型成人发展模型政治行为模型 从众行为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1.公共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 2.公共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3.什么是官僚模型?它有什么特点? 4.第三部门行政模型有什么特点? 5.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6.行政体制的划分有哪些依据?都有哪些类型? 7.简述现代组织理论。 8.非正式群体对组织有哪些影响? 9.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三章 决策程序性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价值前提事实前提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系统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监控子系统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方案设计头脑风暴法对演法综摄法专家会议法 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领导群体决策群体参与决策择案规则 1.决策的特征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决策有哪些类型? 3.决策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之间是什么关系? 4.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 5.各国的行政决策体制都有哪些类型? 6.行政决策有哪些步骤? 7.结果预测有哪些方法? 8.试对群体决策的利弊进行阐述。 9.有哪些比较常见的择案规则? 第四章

公共管理简答题

第一单元 简述公共管理的特质。 答:公共管理的特质就是指区别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性质。(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是政治权威的执行者。(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多种政治办量制约。(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公共管理更加关注公共利益,它是以公共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的。(4)法的支配与意志自治。公共管理活动受法的支配,各项管理活动在法律框架下进行。(5)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提高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不是可以自由竞争的。(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中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的。 第二单元 1、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①职能目标;②机构设置;③组织成员;④权责体系;⑤运行过程;⑥规章制度;⑦物质设备;⑧信息沟通;⑨团体意志。 2、简述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答: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④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⑤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⑥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 第三单元 1、简述公共决策及其特征。

答: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系统为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作出各种决定的过程。公共决策具有下列特征:①公共决策主体的特殊性;②公共决策内容的特殊性;③公共决策依据的特殊性;④公共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⑤公共决策后果的特殊性。 2、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公共决策执行的一般原则有哪些人? 答: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①信息原则;②预测原则; ③客观原则;④系统原则;⑤可行性原则;⑥择优原则;⑦民主原则; ⑧弹性原则。公共决策的执行原则为:①忠实于决策,使贯彻执行不走样;②坚决有力,迅速地将决策目标变为现实;③从实际出发,灵活、创新;④做好周密的计划安排;⑤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⑥上下团结,持之以恒。 第四单元 1、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基本职能有:①决策职能;②组织职能;③用人职能;④协调职能;⑤监督职能;⑥教育职能;⑦服务职能。 2、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①人力资源的获取;②人力资源的发展;③人力资源的激厉;④人力资源的维持。 第五单元 1、简述公共财务管理的功能与作用。 答:公共财务管理就是为了使公共财务收支达到最佳的运用效果而设计的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公共财务管理的功能与作用为:①

张军涛《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府与公共管理 1.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答:政府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政府组织的管理目标、范围和职能的总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现为政府怎样处理与市场、企业以及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角色定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掌舵人”的角色定位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当扮演掌舵人的角色,而不是划桨者的角色,这就意味着政府组织应当关注政策的制定,而不是政策的执行。掌舵人角色的确立将政府职能严格界定为宏观调控与干预,帮助政府树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理念,使政府更好地与市场机制相适应,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的有效管理。 (2)“接轨者”的角色定位 政府一个重要的角色定位就是促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一角色定位在我国显得尤其重要。政府必须引导和建立一个适应全球化条件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这要求政府必须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公共行政管理,减少政府管理规则和行为的局限性。 (3)“裁判员”的角色定位 政府组织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宏观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管理活动范围将严格界定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在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要尽量避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和管理具体的经济实体,即严格实行“政企分开”,赋予市场一定的自由度,以实现市场经济的有序竞争和平衡发展。 (4)“服务者”的角色定位 政府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必须实行“积极干预”的政策,这主要体现在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和公共服务的过程,同时也是政府有效管理社会和市场的过程,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整个社会的所有公众都可享受政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对于社会本身的稳定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5)“仲裁者”的角色定位 “仲裁者”的角色又可以称之为政府提供法治保障的角色定位,即政府不但要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同时要运用法律的手段限制市场的混乱与恶性竞争。一个完善理性的市场必须是一个高度法制化的市场,政府要为市场的运行提供一个公共的游戏规则,并担负对游戏过程实行监管的职责。 (6)“平衡者”的角色定位 政府在管理社会时必须关注的绩效管理目标是在高绩效政府组织管理当中反复提及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又是绩效考核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只能出现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体系的稳定、社会公平与公正目标的实现对政府管理尤其重要。 (7)“保卫者”的角色定位 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必然要担负保卫国家经济与社会安全的职责。市场主体要实现其自身发展,客观上要求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一切形式的不安全因素都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进而严重影响市场的有效运作。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角色定位反映了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政府管理的要求,体现了公共管理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管理理念,适应了社会发展与市场发展,因此,以绩效观念为指导,有效完成政府的角色定位的要求是成功的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基石。 2.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2)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选择题 第一章 1.由管理对象的(C )所决定,公共管理从一开始便在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显现出自己鲜明的特征。 A.范围 B.特征 C.性质 D.规模 2.公共管理必须以(B )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最重要区别。 A.家庭利益 B.公共利益 C.集体利益 D.家族利益 3.西蒙认为,任何活动(包括行政活动)都包括决策与(D )两方面,因此,要全面了解及解决行政问题,必须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 A.评估 B.实验 C.宣传 D.执行 4.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关注的焦点是(B ) A.公平 B.效率 C.民主 D.制约 第二章 1.公共管理系统的界线是指公共管理系统用以(D )外部环境的投入与公共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产出,防止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边界。 A.吸引 B.淘汰 C.隔离 D.过滤 2.公共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 D)

A.制约 B.作用 C.促进 D.依赖 3.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领域是(C ) A.精神生活 B.集体生活 C.经济生活 D.家庭生活 4.( B )因素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系统的基本性质 A.政体 B.国体 C.政治 D。经济 第三章 1.在现实中,公共管理目标往往需要兼顾一些相互冲突的目标类型,如长期目标与( C ) A.战术目标 B.战略目标 C.短期目标 D.外部目标 2.公共组织的纵向目标意味着公共组织所要达到的未来状态具有(B ) A.发展性 B.纵向性 C.广泛性 D.拓展性 3.组织在实现外部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 A ),这是组织完成外部目标的充分条件。 A.内部目标 B.纵向目标 C。横向目标 D.战略目标 4.公共组织与社会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一种( D ) A.合作关系 B.责任关系 C.服务关系 D.契约关系 第四章 1.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A )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A.职责 B.义务 C.权力 D.职权 2.在现代社会中,不管具体政治制度如何,公共政策的决定方式多由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四章(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四章政府间关系 1 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2、我国政府间关系研究的不足 (1)主要限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政府间其他脉络关系关注少(横向、交叉) (2)侧重经济关系,对政府间的政治与行政关系分析少 (3)分析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理论分析不足,模式分析仍是一个空白 3、政府间关系研究的途径 (1) ①中央政府掌控一切,它从等级制的顶端对政府体系进行管理,而不是着眼于整个体系; ②地方政府在等级制体系中是被控制的,而不是自控制的,是依赖性而非自治的――“自上而下”的分析视角(2) 响。中央政府要对地方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自下而上”的分析视角(3) A 、网络的三个基本内容: ①网络由各种各样的行动者构成,每个行动者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②网络因为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而存在。 ③网络行动者采取合作的策略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B ②相互依赖与分权――讨价还价、相互妥协。 ③策略活动与合作――使障碍最小化。 总之,网络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要求一体化的程度以弱化等级色彩,要求政府间的分权以提高地方的自主性,要求政府间彼此合作以实现各方的共赢。 4、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的出现 (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色彩的弱化:一是大都市区管辖单位的碎片化;二是城市地位上升改变了城市与州和联邦关系。 (2)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倾向:增加地方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改变地方过分依赖中央的局面,使政府间的资源分配更 趋平衡,以提高相互依赖的程度。 (3) 5 ①财政管理体制中:中央集中绝大部分财政资金,完全控制地方预算资金使用范围和方向。 ②事务管理权限:命令和执行、控制与被控制。 ③干部管理权限:中央对地方干部的任免、提拔、审查和惩处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 (3)在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上――阻隔多而联系少。 ①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与需求,“条条管理”排挤“块块管理”。 ②缺乏合作的物质基础,地方政府缺乏资源控制在中央各部门。 6、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新近发展:网络模式 (1)准层级大大减少――为政府间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奠定基础,密切各级政府间的直接联系 (2)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发展对等级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4.2第四章 计划(单选题及答案)讲课教案

4.2第四章计划(单 选题及答案)

第四章计划 单选题 1、在管理的基本职能中,属于首位的是( A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2、计划职能的主要作用是(D ) A、确定目标 B、管理 C、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 D、 A和C 3、管理的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 C ) A、组织结构的蓝图 B、组织的领导方式 C、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D、组织中的工作设计 4、下述关于计划工作的认识中,哪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C ) A、计划是预测与构想,即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B、计划的实质是对要达到的目标及途径进行预先规定 C、计划职能是参谋部门的特有使命 D、计划职能是各级、各部门管理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能 5、组织在未来特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程度的标志是( A ) A、目标 B、可行 C、选择 D、满意 6、实施目标管理的主要环节是:①逐级授权②目标的制定与展开③实施中的自我控制④成果评价这些环节的逻辑顺序是(D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7、实施目标管理的主要难点是( D ) A、不利于有效地实施管理 B、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C、难以有效地控制 D、设置目标及量化存在困难

8、关于计划工作的普遍性和秩序性理解错误的是( D ) A.计划工作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一项职能 B.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制订的是工作计划 C.高层的管理人员制订的是战略计划 D.高层管理人员制订战略计划时依据的是基层管理人员制订的工作计划 9、有这样一种认识,长期计划都是战略性的,综合性的;短期计划都是战术性的,专业性的。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认识的( D ) A.正确,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的 B.正确,这种说法也是符合理论上所划分的计划的类型的 C.不正确。管理当中存在着权变,这种说法太绝对了 D.不正确,有些长期计划不是战略性的,而有些专业性计划也不是短期性的 10、很多管理者中间流传着“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说法,在下面的诸多观点中,哪一种最有道理( D ) A.变化快要求企业只需要制定短期计划 B.计划制定出来之后,在具体实施时要进行大的调整,因此计划的必要性不大 C.尽管环境变化速度很快,还应该像以前一样制定计划 D.变化的环境要求制定的计划更倾向于短期的和指导性相结合的计划 11、制定计划重要,实施计划更重要。据此判断,以下说法哪一个更为适当?( A ) A.层层分解落实计划指标,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制度,加强控制

公共管理学2020.1.2

(一)公共管理学框架 第一篇概论篇 Chapter 0 管理导论 Chapter 1 公共管理概论 第二篇主体篇 Chapter 2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Chapter 3 公共部门的角色 Chapter 4 公共组织管理 Chapter 5 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第三篇实务篇 Chapter 6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Chapter 7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Chapter 8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 Chapter 9 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第四篇前沿篇 Chapter 10 公共危机管理 (二)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4*10=40分)复习范围: 1、简述新公共管理改革流派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实践内容。(PPT第一章) 2、如何理解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PPT第一章,教材P14) 3、简述外部性理论以及外部性内在化的政府干预措施。(PPT第三章,教材P55、56) 4、何为政府的寻租行为?寻租对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PPT第三章,教材P66) 5、简述战略管理的重要过程。(PPT第七章,教材P79-86) 6、简述科层组织的含义及其困境。(PPT第四章,教材P138-142) 7、弹性化组织结构设计有多种形式,分析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PPT第四章,教材P142-148) 8、简述领导权力的构成内容。(PPT第五章,教材P160-163) 9、阐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PPT第五章) 10、阐述莫尔教授提出的政府战略管理的三角分析模型。 11、公共部门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PPT第九章,教材P275-277) 12、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PT第八章,教材P193-194) 13、何为目标管理?公共部门如何实施目标管理?(PPT第九章) 14、什么是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重点是什么?(教材P305) 二、案例题(1*30=30分)复习范围: 1、新公共管理改革理念和新公共服务改革理念 2、公共部门的角色(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3、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 三、论述题(30分)(理论联系实际)复习范围: 1、公共组织管理 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3、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论述题答题要求:通过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来证实你对本学科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内容解释有创造性并符合逻辑、系统性、一致性与连贯性;运用所学过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你的工作经验或你熟悉的单位情况解答问题;能够有分析地、合理地、连贯地表述观点。请不要:仅简单描述问题,没有引用适当理论、模型和概念。应把重点放在“分析、阐述”所研究的问题上。完全拷贝他人的作业,否则不会通过考试。仅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有自己观点。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第三章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圣才出品】

第三章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3.1 复习笔记 一、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作为或可能成为组织成员的人所进行的管理,其基本的管理理念是把这些人看作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对这类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1)20世纪50年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西方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生存压力也随之加剧,因而迫切需要寻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新途径。 (2)进入80年代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开始进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这源于许多学者试图提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来解释、预测、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实践。 (3)9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者开始对“人力资源”的概念进行反思,部分学者重新提出以“人力资本”的概念取代“人力资源”的概念。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人力资源是由劳动者的智力、体力、知识、技能等所决定的综合素质或劳动能力。在广义上,人力资源也可以被理解成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被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

劳动人口的总和。人力资源这个概念包括两个层面: ①从质量的角度看,人力资源包括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价值观和劳动态度五个方面; ②从数量上看,人力资源是一个集合概念,它不单指劳动者个体,而且指某个国家、地区、部门或组织所拥有的劳动力人口总量。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①从权力的最终来源看,国家的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主体。 ②中观管理主体包括全国和国家各级人力资源管理或公务员管理部门,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要职能是这类部门的主要特征。 ③私人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主体则主要是微观层面上的,是企业等私人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事经理。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主要分为价值环境和制度环境 ①价值环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被视为经常发生冲突的基本社会价值之间连续互动的过程。这些价值包括政治回应性、组织效率、个人权利、社会公平、个人责任、有限的与分权的政府、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 ②制度环境 是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际运行的微观环境——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反映了政府管理中的一种理性、效率、公平、法治的价值追求。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三章

m e h n s t 第三章 政府改革与治理 1、 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1)“政府管理”途径:这一途径将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侧重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管理 改革,主要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新公共管理”和“善治”等用法。 ①“新公共管理”以“经济人”为假设,以市场化和管理主义为政策取向,强调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关注公 共部门的微观经济问题。 (2①此途径认为,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在公共资源管理、社区服务与发展、同业协会和跨国性问题网络中普遍存在。 ②自治的公民社会是共同利益的自愿结合,是个制度化的、不需借助政府及其资源的公共领域;组织成员可自主治理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 ③“自组织网络”:社会中心论的治理观。 (3)合作网络的途径:试图在“网络管理”的框架内整合上述两种研究途径。它综合考虑了政府层面和非政府层 面有关治理的用法。 2、治理与统治的关系 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A ,以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B ——政、企、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公共行动者共同处理公共 事务的活动。 (2)管理的客体不同。与统治相比,治理的对象更多、范围更广。治理除了要处理公共问题、管理公共资源外, 还涉及人群较少的集体事务(如,公共池塘资源)。 (3)管理的机制不同。统治的机制是控制;治理的机制是信任。(4)管理的手段不同。统治是强制性方式(行政、法律、军事手段);治理开发出新的管理工具(合同外包、内部 市场、公共哲学、政策社区)。 (5)管理的重点不同。统治以满足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国家的作用、官僚组织的能力; 治理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私域与公域的合作。 3、网络治理的新特征 (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4)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4、网络治理的实践模式 (1)全球治理: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 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特点:①治理主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行动者。 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③治理机制是一系列用以解决跨国性问题和管理全球公务事务的制度安排。 (2)民族国家的治理: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政府部门除直接提供某 些公共物品外,还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组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 ①政府间合作网络:污水处理、废物排放、公共交通、供水供电。 ②政府项目执行网络:通过服务网络来执行供给项目,不必通过科层制度亲自提供。 ③公私合伙网络:通过财政补助、特许经营权、公私合营企业等来吸纳民间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承担公共事 业责任。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选择题 第一章 1.由管理对象的(C )所决定,公共管理从一开始便在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显现出自己鲜明的特征。 A.范围 B.特征 C.性质 D.规模 2.公共管理必须以(B )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最重要区别。 A.家庭利益 B.公共利益 C.集体利益 D.家族利益 3.西蒙认为,任何活动(包括行政活动)都包括决策与(D )两方面,因此,要全面了解及解决行政问题,必须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 A.评估 B.实验 C.宣传 D.执行 4.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关注的焦点是(B ) A.公平 B.效率 C.民主 D.制约 第二章 1.公共管理系统的界线是指公共管理系统用以(D )外部环境的投入与公共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产出,防止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边界。 A.吸引 B.淘汰 C.隔离 D.过滤 2.公共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D) A.制约 B.作用 C.促进 D.依赖 3.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领域是(C ) A.精神生活 B.集体生活 C.经济生活 D.家庭生活 4.(B )因素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系统的基本性质 A.政体 B.国体 C.政治D。经济 第三章 1.在现实中,公共管理目标往往需要兼顾一些相互冲突的目标类型,如长期目标与(C ) A.战术目标 B.战略目标 C.短期目标 D.外部目标 2.公共组织的纵向目标意味着公共组织所要达到的未来状态具有(B ) A.发展性 B.纵向性 C.广泛性 D.拓展性 3.组织在实现外部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A ),这是组织完成外部目标的充分条件。 A.内部目标 B.纵向目标C。横向目标 D.战略目标 4.公共组织与社会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一种(D ) A.合作关系 B.责任关系 C.服务关系 D.契约关系 第四章 1.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A )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A.职责 B.义务 C.权力 D.职权 2.在现代社会中,不管具体政治制度如何,公共政策的决定方式多由投票决策,利益集团妥协决策和(B )3类模式组成。 A.垃圾桶决策 B.精英决策 C.理性选择模式D。官僚制模式

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沈阳市于洪区委党校 王娜 2012-10-25

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着政府职能的重要转变.适逢全球政府行政改革的大浪潮,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这次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对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意义的。 【作者单位】:沈阳市于洪区委党校 【关键词】:政府职能新公共管理理论职能转变 【正文】: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不同国家、学者对新公共管理有不同的称谓,如“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主义范式”、“新公共管理”或者“企业家政府”等等,但在本质上是相同或相似的,都主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用私人部门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重新调整国家、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其理论要点,可归纳如下: 1、以市场为取向,重塑政府与公众的关系。这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市场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看待政府运作,则公众如顾客,政府为厂商。政府行政,应奉行顾客至上准则。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可以“用脚投

票”自由选择服务机构。这样,新公共管理就建立了以“顾客”的满意度为中心内容的绩效考核机制,成为一种目标导向。 2、确立政府有限责任,由“划桨”转为“掌舵”。新公共管理认为,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中,政府职能有不断扩张的冲动,直接导致了职能膨胀、机构扩大直至臃肿。著名学者戴维?奥斯本等将此概括为,政府的角色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传统政府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忙于“划桨”而忘了“掌舵”,做了许多做不了、做不好、舍本求末的事情。“掌舵”后,“划桨”的任务应交给私人部门和非盈利组织、社区组织、公民自治组织等第三部门。这样,政府就成为多元管理主体的组织者、协调者是多元管理主体的核心。 3、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新公共管理主张在政府管理中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更多的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以节约成本,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为此,新公共管理提出三种方法:一是实施绩效目标控制。二是更加重视结果。三是引入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 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行政管理存在的弊端 新公共管理强调合理划分政府的决策职能和管理职能,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是:市场化、民主化、规范化、高效化、服务化。因此,政府应当主动实现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然而转变过程中,政府行政管理的诸多模式中存在一定的弊端:

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实施方式(1)

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实施方式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形成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服务型政府。在服务型政府定位的基础上,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实施方式和途径,能够实行“四化”:即全面法治化、核心无偿化、有限市场化和部分社会化。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能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这个发展过程推动着政府持续变化和发展,政府形态也在持续转型。政府由建国初期的政权建设型,转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型,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公共服务型转换。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这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开始创建的标志。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但在于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更重要的在于要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不但在于政府理应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在于政府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不但涉及政府机构的调整,而在于实现“政府再造”和推动政府的“自身革命”。 在服务型政府定位的基础上,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实施方式,要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特点,分别采取针对性的实施模式。当前理论界存有一个误区,就是笼统地讲对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是因为政府的强制性管理服务和自然垄断性管理服务,是不宜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否则容易导致政府以权谋私和垄断经营谋取暴利。二是因为持上述观点者片面地理解了当代西方国家实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特别是错误地理解了以美国为代表实行的“企业家政府”改革,把政府当成企业,用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作为经营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