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城乡规划3-1城市规划概述课下滚动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城乡规划3-1城市规划概述课下滚动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城乡规划3-1城市规划概述课下滚动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城市规划概述

一、选择题

1.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规划的实质就是合理地预测人口规模

B.对土地利用的安排,对于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十分关键

C.在确定城市性质时注意既不能照搬现状,也不能脱离现状

D.城市的定位一定要高,否则将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解析城市规划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蓝图。

答案C

2.阅读下图,在进行小城镇规划建设时,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

①编制好小城镇规划、提高其品位②满足工业产业化的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工业生产、加工、流通、

服务的载体③小城镇的建筑景观努力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④把生态环境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建设生态型小城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小城镇星罗棋布,数目众多,是广大乡村的区域中心,应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

答案D

3.以最新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目前中国城市标志性建筑和景观热衷的一大误区。

标志性建筑的内涵应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出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是向外界标志城市独特存

在价值的商标和载体,可以存在数百年而不改。这说明在确定城市性质时

()。

①不能照搬现状,也不能脱离现状②不能人为地拔高,也不能随意地降低③在具体表述上要突出城市

的特色④不考虑城市的特点,建立一个全新的城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城市规划中确定城市性质时要注意不能照搬现状,也不能脱离现状;城市的定位要有依据,不能人为地拔高、也不能随意地降低,在表述上要突出特色,避免以城市的“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

答案A

4.假如你是城市规划设计师,你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将按下列哪种程序进行?()。

①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②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③明确城市的性质④安排城市土地利用、

确定空间布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解析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首先要明确城市的性质,以确定其今后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其次要预测城市的人口,确定城市的规模,以达到既不会造成浪费,又不阻碍城市的健康发展;第三,安排城市的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布局;第四,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既要确定城市的长期建设和近期建设目标,又要对当前的各项建设做出具体安排。

答案D

5.1992年7月1日,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的日耳曼风格、可与近代欧洲火车站媲美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合理的城乡规划可以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上述做法

()。

A.不利于协调城乡发展

B.不利于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C.不利于保障城乡安全

D.不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答案D

二、综合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超前城市化”初露端倪,它是政府以计划思维、行政手段控制城市化进程所致,城市扩张脱离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需要,成了利益部门“以地生财,以乡养城”的工具。

材料二2011年11月鄂尔多斯随处可见耗资数亿、数十亿打造的豪华新城和高档小区、房价已连续5年高涨,许多小区入住率小于30%,白天的康巴什只能见到稀少的车辆和行人,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鬼城”。

(1)“超前城市化”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还存在着不合理的________。

(2)城乡规划对于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鄂尔多斯“鬼城”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鬼城”现象,鄂尔多斯在城市规划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超前城市化”是城市的规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超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这说明这种城市规划是不合理的。合理的城市规划对于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答案(1)城市规划

(2)给予所规划的城乡以明确的目标定位确定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确定该区域的空间结构确定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对策明确一系列规划的基础和依据

(3)城市规划脱离实际,城市规模盲目发展扩大,投机热钱流入

(4)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规划要注重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的统一,注重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的统一,避免城市问题的产生

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以后,北京按规划从消费性城市向生产性城市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北京的经济基础。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的认识出现偏差,提出要将北京建设成为“我国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这直接导致后来城市工业结构过重,能源、交通和环境问题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北京的城市性质有了重新定位,突出其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等职能,从而扭转了北京城市性质偏重于工业职能的片面性。

材料二北京的新建筑和城市设计竞相开展,以致造成对城市的伤害。北京用天坛和紫禁城的形象来包装自己,但今天这个城市的现实并不令人满意:机械地规划出来的道路、地铁站的位置不考虑与社区、商业和旅游景点的联系,“光荣地孤立”于人们的需要、价值和日常活动。一座独具特色的历史城市,正在有系统地被重置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的城市形态。诸如19世纪末的美国,开发商是自封的新皇帝,公共领域只是事后的想法。为什么拥有5 000多年文明的北京,却要像十几岁的孩子般莽撞行事,还穿上一身俗气的洋裤褂呢?

(1)材料一体现了人们对北京城市________的认识过程。体现了城市规划的内容之一为________。

(2)城市性质是一个城市在某一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承担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明确每个城市的________,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3)材料二要求我们在城乡规划时,要注意对城乡________保护。

(4)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我们在城乡规划中可受到哪些启示?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可持续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总结

出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内容。材料一是讲述了人们对北京性质的认识过程。材料二体现了人们对北京城的建设影响了北京城古老的文化特色。

答案(1)性质明确城市性质

(2)政治经济文化性质

(3)自然和文化遗产

(4)城乡规划要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在城乡规划中,注重对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实现对历史名城整体格局、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古迹及周边环境的保护;要详细规划出城乡历史文物、场所、遗存、历史性建筑、街区和地段,甚至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整个城区的保护,并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特色的保护,使人类文化遗产长久相传,永续发展。

8.读上海市整体规划方案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黄浦江上游A处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B处宝山钢铁总厂布局上属于________型布局,C处金山石化厂远离

市区,布局主要是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考虑。

(3)D处布局有污染工业区的合理性是____________,E处布局金融、商

贸中心和无污染工业新区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F是秦山核电站,在此布局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何要控制城市的规模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城市规划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应注意哪些事项?_________。

解析(1)河流上游水质好。(2)上海附近没有铁矿石、煤炭,但临海,交通便利,宝钢属于临海型布局。

石化厂对环境污染严重。(3)D位于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远离市区,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处。E处紧靠市区,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4)核电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该地区对能源需求量大。(5)(6)略。

答案(1)上游水质好,污染轻

(2)临海环境

(3)远离市区,位于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地处河口紧靠市区,基础好,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

厚等

(4)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该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而常规能源严重不足

(5)城市规模小了,缺少集聚效益;城市规模过大了,又可能会引发“城市病”。合理的城市规模,

有利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6)坚持以人为本,城市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发展,提高绿地率和森林覆盖率,保留原有的山体和水

面,保护好原有历史文化古迹,协调好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选修6 环境保护 1.水体污染 (1)成因:①工业废水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的排放④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⑤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⑥洋流的扩散作用 (2)治理方案:①禁止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②建立污水处理厂 ③政府加强立法保护和执法力度④建立统一管理体制⑤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做好清污工作(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造成水质型缺水⑤农作物减产 2.固体废弃物污染 (1)成因:①人口数量大幅增多②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③农业生产所丢弃(2)治理方案:①进行资源回收利用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④改变垃圾处理方式⑤垃圾分类处理⑥加强立法监督工作 (3)危害:①占据大量土地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③污染土壤、大气、水体④危及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 (1)成因: 自然:①北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风天气多②火山喷发 人为:①工业废气污染②汽车尾气污染③建筑工地增多④矿石燃料的燃烧 (2)治理方案:①关闭高污染企业②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控制汽车尾气排放⑤使用清洁能源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⑦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⑧开发煤炭脱硫技术 (3)危害:①污染大气②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雾霾天,危及人体健康 ③引发酸雨④导致光化学烟雾事件 4.淡水资源短缺 (1)成因: 自然: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②淡水资源陆地分布不均(中国: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①不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②淡水资源需求大③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2)解决方案: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调节季节降水分布不均③跨流域调水④调节空间降水分布不均 ⑤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⑥废水处理再利用⑦研发海水淡化技术⑧人工降雨 节流:①改进灌溉技术②影响工农业生产③破坏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5.耕地问题 (1)原因:①人口持续增长②土地退化现象严重③非农业用地占用农业用地 ④不合理灌溉和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污染⑤耕地分布不均 (2)解决方案:①实行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④控制人口数量⑤提高单位亩产⑥合理灌溉使用农药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读书笔记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内容摘要 本书以时间为轨迹,全面地阐述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脉络,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发展、成熟和演变的过程;同时,对于现代西方不同类型的城市规划体系和类型做了完整的介绍和评论;分析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认识城市规划本质和定位方面的提升和发展轨迹;总结并评述了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运用,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实践和实施成效的评价方面的重要启示。 第二部分核心内容 第一章为引论,主要阐述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未来的不确定性,并讲述可Friend(2001)所提出的规划过程中解决不确定性的战略方法,同时,分析了“程序规划理论”和“实体规划理论”及“规划效能理论”的产生。 作者指出城乡规划的定义为:是一种在社会多元群体和成员之间为实现其追求社会、经济或环境效益所达成的共识和目标的框架,是一种可以在各种矛盾和利益之间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或和解的机制,是能够针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具有灵活性的政策行动程序及实施方案或建议。 第二章,论述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背景和过程。 政治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技术背景——工业革命;思想文化背景——启蒙运动;在这些社会背景下,城市呈现出人口增长急剧、环境卫生恶化、城市布局结构失调、土地开发使用失措、交通堵塞失控等一系列“城市病”,出于自己利益,统治阶级开始对城市进行改造和管理,城市规划就就进入到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阶段。其中,伦敦、巴黎、纽约、华盛顿的几次改建和英国公园运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建设与城市美化运动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社区建设、公司城的建设等尤具代表性。 伴随着对城市时间和深入思考,产生了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潮。解决城市问题有两种取向——城市分散与城市集中。城市分散思想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为代表,城市集中思想以柯布西耶的理论为代表。主要人物及著作有以下几个:英国霍华德“田园城市”《明天:走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西班牙工程师索利亚玛塔“带形城市”;法国建筑师加尼埃“工业城市”《工业城市》;西谛的城市形态学说《建筑艺术》;格迪斯的区域规划理论《进化中的城市》;法国建筑师亨纳德的城市改建思想。 第三章讲了现代西方主要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历史演进。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功能主义规划思想,以《雅典宪章》和柯布西耶1950年为印度昌迪加尔做的城市规划方案为代表;城市分散主义,以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为代表;城市集中主义,以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和“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的城市规划方案为代表;美籍建筑师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其著作为《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对空间理论的批判;系统规划理论;过程规划理论;区域规划理论;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 20世纪70年代:以《马丘比丘宪章》为代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开始转变,体现在城市环境保护的新内容、人文关怀的城市规划倾向、对大规模城市改造的反思和城市复兴思想。此时,主要理论流派有(1)系统规划理论及其应用(2)理性过程规划理论及其应用(3)关于城市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估和解释。

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1城市规划原理(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李 明 (博士、副教授) 2009~2010第2学期 2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内涵解析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作用 ·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规划学科知识结构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与方向(注重公众参与,例) ·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3 1 什么是城市规划? ·不同国家由于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同,对于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理解也各有差异 ·城市规划在不同国家及其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同 4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中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1)定义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特点 界定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3)局限: 仅明确出城市规划是“做什么”,缺乏对城市规划性质的解析。

5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 (1)定义 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涉及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2)特点 从方法论和规划的目的与作用的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了定义,揭示出城市规划的主要属性,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核心目的。 6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1)定义 为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共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作的安排。 是为塑造和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一项政府职能,或一门专业技术,或者是这三者的融合。 7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2)特点 A.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内容集中在物质环境方面; B.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目标; C. 通过对社会活动、政府职能和专门技术的明确,揭示出城市规划属性及其在社会领域的地位。 8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引导 城市规划更偏向于文科,需要对认识论和方法论有较高的把握,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多个知识领域方法的能力,这与理科的深厚理论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显著不同。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城市的复杂性,缺少相关体验难以深入理解抽象问题;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能激发学习热情。将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9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续) ·注重联系社会发展动态和前沿热点 城市规划涉及的因素太广,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人文、政治等,城市规划需要动态应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使之与城市发展趋势相吻合。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成功的城市规划师需要较长时期的认识过程和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哲学、方法论的自觉锻炼。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高中地理选修知识点总结-推荐下载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种类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规模一般教大一般较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比较迅速分布野外较多 居民地较多 功能 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 等示例 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二、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分布 遗产性质遗产项目及所在省级行政区 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八达岭--北京长城——山海关--河北长城——嘉峪关--甘肃 明清故宫——北京--北京明清故宫——沈阳---辽宁 莫高窟---甘肃 平遥古城--山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苏州古典园林--江苏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颐和园--北京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 天坛---北京曲阜孔林、孔府、孔庙--山东大足石刻--重庆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青城山——都江堰--四川布达拉宫历史区---西藏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 丽江古城----云南 龙门石窟---河南明清皇家寝陵—明十三陵、明孝陵--北京 明清皇家寝陵—明显陵--湖北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 《雅典宪章》(1933年) 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主题“功能城市”—发表《雅典宪章》—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的反映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 核心内容是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 。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1977年在秘鲁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所签署的文件。认为《雅典宪章》的一些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A、《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B、《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C、《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 ——城市规划是一个巨系统,仅凭感性认识是不适宜的,要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科学地预测城市的未来发展,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城市规划理 论涉及内容 功能理论——城市形态和结构 决策理论——系统分析(自然、经济社会、历史)方法论、科学决策 规范理论——规划价值目标及和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城市的集中发展——城市现象;大城市发展——世界城市 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世界城市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 世界城市指标: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地、商业部门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 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现代城市规划概述论文

现代城市规划概述 现代城市规划是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科学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能保证城市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的集约利用相协调。其总体思路是,把城市规划的编制决策权、实施决策权和监督决策权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避免决策权的集中化,为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保证。因此,建议保留现有的规划局,但只负责规划的实施,增设城市规划决策委员会和城市规划监督委员会,分别负责规划的编制和监督。决策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的成员要来自不同的群体,包括市民和政府各部门的代表,实行集体决策。另外,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城乡融合规划等专业规划的编制,构建完整的、相互协调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中心必须本着几个原则,除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外,还应“一地多用” ,使这块土地发挥最大的作用,使我国土地合理搭配使用。例如“上海东方明珠”既是广播电视塔又是一旅游景点。“市场原则”以城市和客户需求为发展点,这是首要原则。“因地制宜”考虑气候,地块形状,地形起伏,河流,沿海及周围街区;还要考虑人文因素: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及消费习惯等。艺术原则:建筑是以其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 由于城市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因此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应该和谐规划。由于遗址,遗迹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或世界文化闻名的根源和发展历程,因而,怎样使城市发展和遗址保护相得益彰,让当代城市既展现出现代文明的普遍性,有

保留民族历史文化风貌的独特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展及城市建设的更新,城市规划区内遗址文物的大量出现,使得人们对城市遗址文物在城市发展中的命运更加的关注。虽然城市与遗址之间并不必然联系,但却越来越的被连接在一起。城市发展并不必然需要摧毁遗址,遗迹所映射的历史文化。如意大利的米兰,法国的巴黎,充分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相结合,最终使其成为世界典范,为城市再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城市发展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与遗址等所表达的历史文明都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其共同融入城市发展需借助于事前的统筹安排,事中的修正执行,事后的保护制等措施。通过城市规划,将城市发展中旭传承的历史文明与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的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城市规划上述功能的发挥,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主要指从城市原有的发展基础这一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将城市防灾减灾安全纳入规划体系等方面。而这些原则需借助于具体规划手段或方式来实现,如采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局部规划相结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进行阶段性规划,也可在规划内容上将物质环境规划,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均纳入进来等,实现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中对代表其历史文化的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问题,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灵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体是城市的人民政府。 在土地规划、土地储备到土地出让这一过程中,既要有政府职能又要有市场职能,科学的土地调控机制能控制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并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精华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小编推荐: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20xx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xx年神州5号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选修VI《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三、环境质量 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 1.采猎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 2.农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 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 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 4.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 1.尊重和善待自然 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A.按照是否潮汐能 再生或恢复: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A.表现:水资源短缺 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用水量加大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B.形成原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流域植被和湿地破坏严重 2.土地资源问题 A.表现:人均用地减小、耕地资源缺乏、土地浪费 人口增长 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B.形成原因土壤次生盐碱化 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 城市、公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 3.矿产资源问题 A.表现: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生产能力下降、面临着枯竭、矿区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 B.形成原因总量不足 浪费严重 开采时间过长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对石油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很难寻找石油的替代品,石油缺乏阻碍经济增长

(完整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知识点总结

西和二中地理教研组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 、过程的不可逆性: 3 、规模的全球性: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 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环境污染的原因: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 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提纲.doc

《城市规划概论》课期末复习提纲 1 城市和城市规划 1.1什么是城市,其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 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基本特征: ?人口特征:人口密度高,规模大,城市居民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 ?经济特征: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体现较强的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 ?职能特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相应的管理职能; ?建设特征:城市生产、生活等物质要素的集聚强度高,建设规模、密度大。 1.2城市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特点: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地域性、实践性。 2.城市发展 2.1 城市起源地主要分布在世界哪些地区? 1.美索不达米亚; 2.埃及; 3.印度河峡谷; 4.中国北方; 5.中美洲 2.2 公元5世纪之前世界主要城市名称(只出选择题) ?古埃及:孟菲斯古城、卡洪城、底比斯城、阿玛纳城 ?两河流域:乌尔城、巴比伦城 ?古印度:莫亨约-达罗城、哈拉巴城、华氏城 ?古代美洲: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提卡尔城 ?古希腊:克里特、迈西尼、圣地建筑群与卫城、雅典卫城、米利都城、亚历山大城 ?古罗马:古罗马城、庞贝城 2.3古埃及城市卡洪城的空间布局特征与平面图 古埃及人信奉人死后的“永恒世界”,所以其建设的重点是金字塔等国王的陵墓。为修 墓地

建金字塔的工匠、奴隶提供生活居住设施的聚居地也形成了古埃及的一种特殊的城市。其中,卡洪城最为著名,代表了古埃及奴隶制城市的空间布局特征。 卡洪城的形状为380m ×260m 的长方形,内部分为东西两大部分。据推测,占总面积约三分之一的西部为奴隶的居住区,东部北侧排列着十几个大庄园,东部南侧大概是供自由民劳工、手工业者、商人等生活居住的地方。城中的建筑物主要用棕榈枝、芦苇加粘土或土坯等非耐久性材料建成。 2.4《周礼·考工记》对周代王城空间布局的描述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书中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建设形制,如“都”、“王城”和‘‘诸侯城”等都规定城市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等级差别;同时还有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论述。 2.5 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 ? 罗马营寨城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 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门。 ? 在道路交叉口建神庙。后来中心交点附近演化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 形成的中心广场(Forum )。 ? 罗马营寨城的原型是派拉斯营地。典型是北非提姆加德城。 2.6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三种类型 1.军事要塞型。在罗马帝国军事要塞基础上发展成为新社会核心和居住型城镇。 2.封建城堡型。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以教堂广场为城市生活中心。 3.商业交通便利型。以商业、交通活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 2.7 城市化的概念,如何度量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Urbanization )——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 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 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2.8 用“诺瑟姆曲线”描述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s 形曲线表示。1979年,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发现并提出了该曲线,因此又称为“诺瑟姆曲线”。诺瑟姆在总结欧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 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尙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 人口的30%左右。 ?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 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 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计算公式 : PU = U/P PU ——城市化水平 U —— 区域城市人口 P ——区域总人口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 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影响: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C以上)→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征狂风暴雨 分布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7-11月最频繁);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另外还有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海岸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我国易遭台风袭击的原因: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具体见必修1P48) 防御措施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寒潮 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分布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 时间分布:深秋-冬季-初春,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 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汇总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