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农、以及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2、灭菌(sterilization):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3、消毒(disinfection):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

4、菌落(colony):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5、菌苔(lawn):众多菌落连成一片形成。

6、平板(plate):被用于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形式,是冷却凝固后的固体培养基在无菌培养皿中形成的培养基固体平面。

7、糖被(glycocalyx):包被在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根据其有无固定层,层的厚度又可以分为荚膜(capsule)微荚膜(microcapsule)、粘液层和菌胶团。

8、趋化性(Chemotaxis):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在它们所处的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的指令下,进行定向运动的特征。

9、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由肽聚糖单体聚合而成。

10、原生质体(protoplast):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者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所得到的仅有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11、L型细菌(L-form of bacteria):实验室诱发或者在宿主体内形成的无细胞壁的细菌。

12、芽孢(endospore):某些种类的细菌在一定的时期,其细胞内产生特殊休眠结构。

13、真菌(fungi):是一类单细胞或者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14、菌丝(Hypha):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直径5-6微米,有分枝或无分枝,有隔或无隔的管状物。

15、菌丝体(Mycelium): 一丛菌丝统称菌丝体。

16、营养(nutrition):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17、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源,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18、野生型(wild type):不需要生长因子而能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

19、营养缺陷型(auxotroph):由于自发或诱发突变等原因从野生型菌株产生的需要提供特定生长素物质才能生长的菌株。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

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

20、培养基(medium,culture medium):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营养基质。

2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22、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23、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24、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代谢,是推动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通常泛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的总和。

25、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就是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26、发酵作用(fermentation):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

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27、生长曲线(growth curve):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标,根据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菌数量的变化,可以做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28、分批培养(batch culture):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对微生物进行培养,既不补充营养物质,也不移除培养物质,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的培养方式。P135

29、同步培养(synchronous culture):使培养体系中不同步的培养对象转变成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群体的培养方式。P138同步培养的方法:机械法、环境条件控制技术

30、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速度生长,并能持续下去的培养方法。P140

31、代时(generation time):在细菌个体生长中,每个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P137

32、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在群体生长中,细菌数量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P137

33、同宗配合(Hemothallism):是单一的孢子囊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菌丝,甚至同一菌丝的分枝相互接触,而形成接合孢子的过程。

34、异宗配合(Heterothallism):是不同质的菌丝相遇后,才能形成接合孢子,这两种有亲和力的不同质的菌丝在形态上并无区别。

35、子囊果(Ascocarp):子实体(一种有性结构) ,多个子囊外部由菌丝体组成共同的保护组织结构, 称为子囊果。子囊包在其中。子囊果有三种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和子囊盘。36、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反映每种噬菌体侵染过程中的重要特性: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

37、增殖性感染(productive infection):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复制过程中,能够完成整个复制周期,产生具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

38、非增殖性感染(non-productive infection):如果病毒不能完成整个复制周期,不能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

39、流产感染(abortive infection)又称顿挫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只能合部分病毒成分,不能成熟、装配。

40、类病毒(Viroid):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只具有侵染性mRNA,能在敏感细胞内自我复制、不需要辅助病毒。

41、假病毒(Pseudovirus):非病毒DNA被与病毒外型相同的蛋白质外壳包裹成的微生物颗粒。

42、基因组(genome):一个物种的单倍体的所有染色体及其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的总称。

43、操纵子(operon):原核生物细胞中,功能相关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由操纵区与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结构上、功能上协同作用的整体,受统一调节基因和启动区的调控。

44、质粒(plasmid):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

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45、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 序列,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

46、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

47、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

48、产细菌素的质粒(Bacteriocin production plasmid)

49、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

50、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

51、隐秘质粒(cryptic plasmid)

52、接合(conjugation):

53、转导(transduction):

54、自然遗传转化(natural genetic transformation):

55、高频重组菌株(Hfr):

56、负转录调控(negative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57、正转录调控(Positive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58、阻遏蛋白(repressor)

59、葡萄糖效应(Glucose effect)

60、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ing)是指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元素,经生物化学作用在生物圈中的转化和运动。这种循环是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元素,循环速率差异较大。

61、系统发育(phylogeny):各类生物进化的历史。

62、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列差异的数值构建的系统树,其特点是用一种树状分枝的图型来概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6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