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迈出的四大步

摘要: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是由“器物”(洋务运动)、“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到“思想文化”(五四运动),我认为还要再加一步,那就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学习(十月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从中可以看出,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挽救中国命运。

关键词: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三大步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探索启示

正文:

前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现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的先进人物对学习西方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学习的内容逐渐增多,失败孕育成功,怀疑孕育追求,他们的探索为中国人民最终找到一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第一个正眼看世界。魏源总结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二、从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

1.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他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2.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用民主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虽然后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三、从民初到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学“思想”

1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但新文化运动目标是建立一个西方式的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设想是美好的,但脱

离了中国的实际,而不可能实现。

2 北京青年: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四、从十月革命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1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扩大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军人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成功,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总结: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最终确立“自己要走的路”的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3.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时代在不断发展,走在学习探索前列的阶级与派别也在不断改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但是他们都是可敬的,而当年这些先进中国人的救国热情,对祖国的拳拳爱心,前仆后继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不断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毛泽东语录》

关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历程的论述

关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历程的论述 (关键词:军事和科学、制度、文化、富强) 中国的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而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近代化的这一段历史又是中国逐步向西方学习的一段历史。 首先,我们来看三个人物。 第一,魏源。鸦片战争像晴天霹雳,惊醒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受到战败的强烈刺激,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求救国到道路和御敌的方法。其中,魏源就是其中的代表。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中不仅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部分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38) 第二,康有为。康有为是变法第一人,是维新变法的首要领导人。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为变法创造理论基础。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众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未得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先后著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披着孔儒的外衣来提倡平等民主等。他在维新变法中提出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提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过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所以他在政治上提倡,兴民权、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又提倡西学,坚持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 第三,陈独秀。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就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开始的。陈独秀在向西方学习方面主要体现在“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在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他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西方心理学史课后问题

西方心理学史课后问题 为了方便同学们独立学习的需要,整理出如下问题,以帮助同学们学习和思考。 苏堪宇 第一章绪论 1.西方心理学史的涵义和学科性质。 2.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地位。 3.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4.意识经验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5.研究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方法。 6.“新史”编纂观的意义。 7.西方心理学史编纂的基本原则。 8.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有哪些?对中国心理学的建设有哪些启发? 9.历史思维及其特点。为什么要有历史思维? 第二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1.米利都学派及代表人物的观点。 2.简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灵魂的认识。 3.赫拉克利特是如何认识灵魂的,为什么说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哪句话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 4.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是如何演变成气质的四种类型的? 5.概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6.简述柏拉图的心理学思想。 7.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 8.简述奥古斯丁的心理学思想。 9.试分析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心理学思想的特点。 10.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的特征是什么? 11.简述达·芬奇的心理学思想。 12.叙述培根的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 13.界定洛克的“白板说”,这体现了他的什么心理学思想? 14.叙述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15.简述康德的心理学思想。 16.简述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 17.阐述经验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轨迹。 18.阐述理性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轨迹。 19.简述哈特莱的心理学思想。 20.简述培因的心理学思想。 21.何谓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22.简述希波克拉底的心理学思想。 23.简述加伦的心理学思想。 24.界定人差方程式。 25.论述近代生理学对心理学的贡献。

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教学提纲

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 西方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变化,具有了丰富多样的特征,但其主流文化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统一的趋势。 西方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分别为: 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文化的起源阶段,形成了希腊精神。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时期,西方文化发展的黑暗时期,但形成了西方文化的另一重要支柱——基督教精神。 近代文化时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希腊精神得以复兴,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宗教改革,促使宗教走向市俗化,西方文化两大支柱共存、共荣。 现代文化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科技革命的推动,西方文化走向了现代化,民主主义、科学主义、理性精神占居了统治地位。 下面是西方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精神。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西方文化 史家一般认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古希腊是西方人的“家园”。爱?麦?伯恩斯与菲?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也认为:“在古代世界的所有民族中,其文化最能鲜明地反映出西方精神的楷模者是希腊人。没有其他民族曾对自由,至少是对其本身,有过如此炽烈的热心,或对人类成就的高洁,有过如此坚定的信仰”。伊迪斯汉密尔顿在谈到大希腊时也说,那时创造的艺术作品与所产生的思想观念,直到现在都没有被人们所超越,西方几乎所有的艺术与思想都有他们的烙印。也许这些说法多少有些夸张,但整个西方文化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是肯定的,希腊精神成为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 希腊精神的核心是民主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和自由精神。 1、民主精神 古希腊精神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它的民主精神。古希腊民主精神的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定期举行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国家大事都由人民的意志表决决定,任何个人不得凌驾于人民之上。“轮番为治”与公民大会是“主权在民”原则的落实处。人民轮流参加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处理国家事务,审理案件,调解纠纷是为“轮番为治”。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评述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评述 姓名:江焕彬 学号:1100840120 学院:电子工程与自动化 内容摘要: 中国近代是社会剧烈动荡,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而言,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在这其间,中国的先进分子勇于探索,推陈出新,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使古老的中国获得新生,开始与世界接触并获得发展。 【关键字】器物,制度,思想,洋务,维新,新文化 目录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第一,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第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 第一,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 第二,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 第三,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 三、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四、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第一,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败在了英国的手下,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上的丁韪良及其《性学举隅》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1, 101?110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1.00101 收稿日期: 2010-05-10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09YJCXLX006)。 通讯作者: 阎书昌, E-mail: yanshuc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6513558228.html,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上的丁韪良及其《性学举隅》* 阎书昌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石家庄 050024) 摘 要 传教士丁韪良出于借心理学来传播宗教的目的在1898年出版了《性学举隅》, 这是融入了许多西方科学心理学知识的中文心理学著作。中国最早开设心理学课程的登州文会馆的两名毕业生在丁韪良撰写《性学举隅》过程中进行了笔述工作。丁韪良曾为益智书会撰写心理学教材但未完成, 益智书会转而出版了颜永京的《心灵学》(上本)。以丁韪良及其《性学举隅》为纽带, 19世纪后半叶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进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构成了一副较完整的历史图景, 反映出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发展与宗教传播有着密切联系。《性学举隅》吸收了当时西方心理学前沿性的生理心理学知识, 向中国引介了催眠术和颅相学知识, 并对中国的“五官说”、“七情说”进行了修正与补充, 同时也借用了汉字的造字法来阐述其部分心理学观点。由于丁韪良向中国传播心理学是其宣传宗教思想的手段之一, 而颜永京译述海文原著的《心灵学》更倾向于向中国传播心理学这一学科, 强调了心理学与众多学科的联系和应用价值, 因此丁韪良在心理学术语创制上的历史功绩要逊于颜永京。颜永京于1882年将psychology 翻译为“心才学”, 这是目前发现心理学学科的最早汉语翻译名称。 关键词 丁韪良; 《性学举隅》; 中国近代心理学; 登州文会馆; 颜永京 分类号 B84-09 1 引言 在华传教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 A. P. Martin)于1898年出版了《性学举隅》, 这是第一部融入了许多近代西方心理科学知识的中文心理学著作, 此书虽曾在中国心理学界被提及过, 并误以为1904年才问世(赵莉如, 1991), 至今始终未见心理学界内对该书及其在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进行过深入研究。1988~1989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汪兴安在随荆其诚出访美国期间, 在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发现了这本1898年版的《性学举隅》。目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图书馆收藏着一份复印本(Jing & Fu, 2001; 汪兴安, 个人访谈, 2010-05-06)。在心理学界之外目前仅见《丁韪良与中国》一书中专设一节以1904版《性学举隅》为基础对其内容、特点、影响和意义进行了评述(王文兵, 2008), 但是该著作对《性学举隅》的解读在心理学理论和历史的视角上仍显薄弱, 致使从心理学的视角对《性学举隅》的认识有待深化。本文在深入考察原著的基础上, 以19世纪后半叶西方心理学在中国传播为历史背景, 试探讨这部心理学著作在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的历史价值, 同时将它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中, 梳理丁韪良及《性学举隅》与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史上几个重要事件或著作的关联性, 以此来构建19世纪后半叶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的历史图景, 从而达到对中国心理学所走过的这一历程更为清晰的认识与理解的目的。 2 丁韪良与《性学举隅》 丁韪良, 字冠西, 1827年出生于美国基督教世家。1846年他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 并在大学学习过精神哲学(又译“心理哲学”, Mental philosophy)课程。大学毕业后他进入神学院接受《圣经》方面的

近代向西方学习历程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历程 【摘要】向西方学习几乎贯穿于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中,成为近代中国政治 思想史的一条主线。向西方学习体现了近代中国的进步历程。但是这种学习西方的进程同时又是一个痛苦和悲壮的过程。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与中国封建文明相比较时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它是两种不同层次社会形态碰撞的结果。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传入,又是伴随着资本主义殖民掠夺而来,它是现代文明与野蛮强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阶级中体西用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是个漫长的历程,按传统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而从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的各个阶级的各个代表派的向西方学习的不同,也是一个了解这个历程的重要角度。 一、地主阶级学习西方 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 背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特别是鸦片战争的刺激,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目的:“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外国书报;积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所以他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 火器、战舰、养兵练兵之法。→军事技术(器物层次) 形成新思想,在思想界起了启迪作用,但没有付之于实践。 2.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背景: 60年代,由于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清政府内忧外患,急于寻求出路。而慈禧太后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中央洋务机构的建立为洋务派学西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的:具体目的“剿发捻”(镇压人民革命);“勤远略”(抵抗外来侵略);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发起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经济:创办近代企业; 军事:筹划海防,创办新式海军; 文教: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器物层次) 是近代化的开端,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6[2017全国卷Ⅲ,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①②。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⑤。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③④。(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本题从近代中国面对“旷古未有的变局”时的反应切入,考查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中华文明的演进,凸显了唯物史观①、时空观念②、史料实证③、历史解释④、家国情怀⑤的学科核心素养。 材料内容反映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遭受列强侵略,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人奋起反抗。根据材料“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思想文化上,近代国人都向西方进行了借鉴学习,并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示例:近代中国走上光明和希望之路得益于面对“旷古未有的变局”时所作出的反应。(3分) 阐述:明清时期,中国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将自己置于世界发展潮流之外。此时欧美诸国迅速崛起,凭借着先进的政治组织、强大的经济力量以及高度发达的科技,最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分) 面对列强入侵给中国带来的“旷古未有的变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虽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而宣告失败,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掀起了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均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此后,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知识分子为解放民众的思想、革新中国的旧文化奔走呼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扫清了巨大的障碍;历史的重担最终落到了新兴力量——无产阶级的身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6分) 名师点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到后来的主动探寻的过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失败到成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回顾和反思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总结其利弊得失和经验教训,对于扩大对外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必要的。 第1页共1页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反应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注意了。古人以为在人体内有某一东西在主宰人的活动,这个东西被他们称为"灵气"或者"灵魂"。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伯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罗马的伊璧鸠鲁(公元前约 341,270)、卢克莱茨(公元前约99,95)、西欧中世纪的奥古斯丁(354,430)、阿奎那(1224,1275)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说明西方国家的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心理学确实有一个长期的过去。心理学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却很短。心理学这个名词在欧洲16世纪以前没有出现过。通过17到19世纪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和19世纪心理生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得到了它的体系、科学事实和研究方法。而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若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的心理实验室建立为标志,则至今仅仅有120多年的历史。 绪论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 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心理学史的性质和对象 1、学科性质与发展动力 研究心理学发展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是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科学。 关于发展动力的两种观点:伟人决定论(托马斯?卡莱尔的《论英雄、英雄崇拜及历史上的英雄行为》——整个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史”)和时代精神决定论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启示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启示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和受压迫的局势,我们的先辈开启了我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因此,中国的近代史,不仅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我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抗争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懈寻求救国真理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批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中苏醒,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批先辈们开始注目世界。被称为我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担任湖广总督和钦差大臣时引进船炮,增强我国军事力量。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以富国强兵。虽然他们只是强调了在物质方面学习西方,其目的只在于“制夷”,建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地位,但这使得中国打破了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的局面,迈出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以洪秀全为领袖,建立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要通过这一方案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土地平分、“通天下皆一式”等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方案最终无法实施,虽然天京变乱后颁布的《资政新篇》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但它没能反映农民阶级的需求,缺乏社会实践和经济、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广大太平军的拥护,太平天国运动仍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的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危机上出现了分歧,形成顽固派和洋务派。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付诸实践,开始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他们企图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依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然而由于外国势力的阻挠,顽固派的破坏以及洋务派内部力量分散等原因,洋务运动也告以失败。不过,虽然洋务运动作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仍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目的,并没有学习西方的制度,但是“从思想倾向来说,洋务派比较务实”[1],他们第一次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付诸实践,并促进了中国在科技、教育、工业等方面的进步,且它的本质不是要推翻一个王朝,而是试图推翻禁锢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 甲午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陷入了亡国的险境之中。这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也意识到救亡图存的紧迫性,开始了“维新变法”。他们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将中国建立成君主立宪制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西方先进文化。然而由于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以及其自身没有提出反帝纲领而导致的群众缺失,使这场变法仅维持了103天就宣告失败了。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的,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西方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 绪论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得基本情况 一、西方心理学史得研究对象 西方心理学史就是研究西方心理学得产生、发展与演变得一门历史学科。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心理学得形成有三个故乡: ●古希腊就是心理学起源得故乡, ●德国就是心理学诞生得故乡, ●美国就是心理学发展得故乡。 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一大势力”; 精神分析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二大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三大势力” 二、西方心理学史得研究方法 (一)史论结合法: 史,指史料、史实;论,指理论、论断,即观点、论点。 (二)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放在一定得历史背景下进行 前后比较;横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与同时代得心理 学家、流派进行比较。 (三)具体抽象两步法: 历史研究得完整过程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两 步方法。 具体抽象具体 (四)四步说明法: 针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每位心理学家思想得产生原因、发展过程、 形成结果、理论意义一一作出说明。 三、西方心理学史得学习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西方心理学得历史规律 把构成现代心理学得许多领域与分支综合起来,认识各事实与理论之间得相互关系。 (二)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与批判精神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提高鉴别能力与批判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三)有助于学习心理学大师得创新精神与人格魅力 学习心理学家推陈出新与开拓创新得精神。 了解心理学家得生平,了解其人格形成与发展对她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得意义。 (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得建设 鉴古知今,避免西方心理学史上得错误,使我国心理学健康得发展。 四、西方心理学史得史学史 历史研究被称为史学; 历史研究得历史被成为史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得史学史就是?就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得历史。 (一)西方得心理学史研究 第一个时期就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得研究。(被忽视) 三位心理学家: 1、波林,1929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 2、墨菲,1929年出版《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3、海德布雷德,1933年出版《七种心理学》、《心理学得一百年:1833—1933》

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与启示

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与启示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在抗争中自我救亡的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闭关锁国的满清政府已经远远地落后于西方,面对即将国破家亡的现状,清朝统治者与被压迫的人民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历程。 在学习西方的阶级中,大体可分为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每一个阶级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都有自己思想与主张,也有自己局限性,但是他们勇于探索,推陈出新的精神唤醒了一些先进的国民。 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中的洪秀全被孙中山称为是反清第一人。毛泽东也认为,洪秀全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是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但是洪秀全和太平天国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是学习的是西方的宗教。他同样学习了西方的一些法律制度与经济制度,在思想文化上,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效法西方改革中国社会的施政方案,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有关政策措施等等,都说明太平天国受西方文化影响,顺应时代大势,开始朝着近代化的方向起步。然而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也注定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封建地主阶级: 学习西方的封建地主阶级又可分为抵抗派和洋务派。抵抗派的林则徐和魏源翻译外国书籍、提出建立新式海军。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来守卫清政府的统治,抵御外敌侵辱。相比抵抗派,洋务运动是满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后,被动地向西方学习,以奕炘,李鸿章,曾国潘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客观上促进了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管理的腐朽性最终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资产阶级 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有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维新派以康有为何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主义在中国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其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启蒙运动。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在教育方面,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资产阶级势力的脆弱,封建势力的过于强大敌视革命,脱离群众,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主张以武力推翻清政府,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效仿美国的三权分立,并提出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但是革命派的只反封建不反帝国主义,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都注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激进派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他们高举科学与民主,把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并完全否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旧道德、旧文化,局限性表现在对东西方文化的全盘否定或肯定。但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历年心理学史(自学考试)模拟练习

浙江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在19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间,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是缪勒的____________。 2.费希纳发展了____________,为实验心理学开辟了道路。 3.被国际心理学界誉为“德国心理学界的老专家”的是____________。 4.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5.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确定动物和人类的表情在发生上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__。 6.卡尔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有两个基本概念:第一个是____________;第二个是____________。 7.吴伟士提出了动力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8.麦独孤在情绪心理学上的贡献表现在他对情绪进行了分类:一种是____________;一种是____________。 9.弗洛伊德心理学的重心在于____________ 的满足,而阿德勒心理学的重心在于____________的实现。 10.卡丁纳根据人类学的考察,强调____________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是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 要代表。( ) A.洛克 B.霍布斯 C.哈特莱 D.休谟 2.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不论空间知觉还是时间知觉都是与生理过程相对等的,这种理论被称为 ( ) A.身心对应论 B.同型论 C.因果论 D.身心平行独立说 3.斯金纳通过实验得出的学习规律有:习得反应、条件反应和( ) A.练习律 B.效果律 C.抑制和消退律 D.泛化和消退作用 4.詹姆斯的____________给美国的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 A.构造主义 B.实用主义 C.行为主义 D.工具主义 5.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动物和人的心理具有( ) A.本质的区别 B.微小的差别 C.种类的差异 D.心理的连续性 6.以屈尔佩为首的符茨堡学派进行了一系列关于____________的实验研究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 A.知觉 B.思维 C.记忆 D.注意 7.莱布尼茨在论述身心关系时,提出了____________主张。( ) A.预定和谐说 B.身心交感论 C.心物平行论 D.身心平行对应论 8.____________认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有差异的。( ) A.费希纳律 B.韦伯定律 C.强化律 D.贝尔——马戎第定律 9.华生曾说,给他一打健全的儿童,他可以任意把这些儿童训练成他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这反 映了他的心理学主张是( ) A.环境决定论 B.本能论 C.遗传决定论 D.种族歧视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10电信1班杨红艳 近代以来,风雨飘摇中的老旧中国开始了艰难曲折的痛苦蜕变与涅盘革新,这一现代化进程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了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这三个阶段。具体而言: 第一阶段即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有识之士把忧国爱国热情倾注在冷静的政治思考中,他们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启蒙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的文人学者写出了二十多部介绍夷情的著作,介绍西欧国家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诸情况。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洋务派兴起了“制器练兵”、“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实质上是一个军事上、技术上的西化运动。洋务运动时期还引进翻译了一批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天文学、医学、农学著作,创建了一批冶炼、机械制造、化工、轻工、农产品加工、民用工业的官办、民办工厂,创设一批近代学堂、医院报馆……主动性引进西学无疑有其进步性,但洋务派对西学的引进,主要从实用目的出发,重在西方的技艺。整体而言,他们学习西方有些舍本求末。 第二阶段即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这一阶段维新派和革命派热衷西学,师法西方,以期中国富强。清廷当局被迫有限地开放禁区,改变政务,调整工商、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从学习西方的角度而言,这一阶段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对西方政治体制的关注;二是对西方学术思想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引进。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对西方社会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做了重要贡献。而严复更是近代介绍西学的巨匠,他曾亲身体察英国社会制度,研习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把建立英国式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国家制度作为最高理想;1895年他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震动一时的政论《原强》等,并译述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穆勒的《名学》等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将进化论和天赋人权论引进中国思想界。 第三阶段即民国初期至五四时期:学习西方的启蒙思想及文化精神。 1915年爆发了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展开了新旧之学的激战。到“五四”前后,学会林立,社团峰起,西方的哲学、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改良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广泛流入中国。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吴虞、鲁迅等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致力于批判封建旧中国的专制黑暗、建构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性,在启蒙大众思想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阶段开始流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 在这三个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里,我们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这么一个过程,对西方的学习由浅入深,慢慢进步。在这个过程里,中国的民众尤其是先进知识分子不仅运用了其聪明才智贡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国之心,更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这个反复探索反复学习的过程里,中国社会是在前进,可是学习西方的这些途径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好的结果,中国并没有完全由此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就其根本原因来说是因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在看到向西方学习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好处时,也要明白,走资本主义道路、向西方学习不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平等的根本途径。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吕厚超 推荐书目:《心理学史导论》、《西方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心理学家的故事》《现代心理学史》 考试内容:第8章 绪论: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心理学史的范围内容(实现,地域),五大流派两大思潮,心理学史的编撰性原则。 绪论 一、介绍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 学科。 2.心理学史定义:研究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历史性学科。 西方心理学史两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作为分界点):○1第一阶段(1960前):波林出版《实验心理学》、海德布莱德《七种心理学流派》、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2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1965APA心理学史分会成立 3.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在西方国家和地区产生、发展的历史发展规律。 西方:古希腊\罗马\欧洲\北美 学科性质:基本内容是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性质是理论性较强的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学科。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1. 时限范围:○1哲学心理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叶,是心理学独立之 前的发展时期,研究对象是灵魂。 ○2科学心理学: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7、80年代。研究对象是意识、潜意识、行为、心理和行为。 哲学心理学主要特点:没有独立心理学家,只有哲学家;主要采用观察、猜想、推论和思辨的方法;不研究实证问题。 科学心理学主要特点:各种理论流派并存;采用实验法;研究实际问题,生理机制等。 2. 地域范围: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形成的 渊源;德国是发源地,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故乡;美国是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故乡,当代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3. 研究内容:西方心理学思想史和科学心理学的建立,5大流派,2大思潮 三、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是专门研究史学著作的编写方法和原则的科学。详见P8. ○1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2现在主义与历史主义;○3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 四、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1. 意义:有助于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为心理学提供一种整合力量;有助于提高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论述

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纵观中国近代史,自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残酷的现实促使中国人民开始开眼看世界,步入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不同阶层的中国人以不同的方式寻求着拯救中国命运的出路,路程之艰辛、历程之坎坷,决不是我们坐在课堂上所能想象的。 中国的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而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近代化的这一段历史又是中国逐步向西方学习的一段历史。 首先,我们来看三个人物。 第一,魏源。鸦片战争像晴天霹雳,惊醒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受到战败的强烈刺激,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求救国到道路和御敌的方法。其中,魏源就是其中的代表。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中不仅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部分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38)

第二,康有为。康有为是变法第一人,是维新变法的首要领导人。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为变法创造理论基础。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众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未得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先后著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披着孔儒的外衣来提倡平等民主等。他在维新变法中提出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提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过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所以他在政治上提倡,兴民权、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又提倡西学,坚持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 第三,陈独秀。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就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开始的。陈独秀在向西方学习方面主要体现在“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在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他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当时在他心目中,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也是科学。他提倡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即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目标。(部分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98)从这三个人身上,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基本步骤或者说三个不同程度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而这个阶段的具体划

西方心理学史

. 西方心理学史 绪论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情况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心理学史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一门历史学科。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心理学的形成有三个故乡: ●古希腊是心理学起源的故乡, ●德国是心理学诞生的故乡, ●美国是心理学发展的故乡。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 精神分析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大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一)史论结合法: 史,指史料、史实;论,指理论、论断,即观点、论点。 (二)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 前后比较;横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与同时代的心理 学家、流派进行比较。 (三)具体抽象两步法: 历史研究的完整过程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两步方法。 具体抽象具体 (四)四步说明法: 针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每位心理学家思想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 形成结果、理论意义一一作出说明。 三、西方心理学史的学习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规律 把构成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和分支综合起来,认识各事实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三)有助于学习心理学大师的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 学习心理学家推陈出新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了解心理学家的生平,了解其人格形成与发展对他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鉴古知今,避免西方心理学史上的错误,使我国心理学健康的发展。 四、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 历史研究被称为史学; 历史研究的历史被成为史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是?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历史。 (一)西方的心理学史研究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研究。(被忽视) 三位心理学家: 1.波林,1929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