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化学 专题检测卷(七)(含解析)(选修6)

(浙江)高中化学 专题检测卷(七)(含解析)(选修6)
(浙江)高中化学 专题检测卷(七)(含解析)(选修6)

专题检测卷(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7分)某兴趣小组按下列方案完成“由含铁的久置的废铝片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步骤①:取一定量的废铝片样品,加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

步骤②:边搅拌边向步骤①的滤液滴入稀硫酸至溶液的pH=8~9,产生白色的Al(OH)3沉淀,静置、过滤、洗涤;

步骤③:将步骤②中得到的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

步骤④:将得到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操作中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溶液pH=8~9时,检验沉淀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控制溶液的pH=8~9可以得沉淀外,还有更好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为Al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铁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过滤是为了除去铁等难溶性杂质。

(2)久置的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加入NaOH溶液后发生两个反应:Al2O3与NaOH溶液反应、Al与NaOH溶液反应。

(3)若沉淀完全,则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继续滴加少量的稀H2SO4,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因为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它可以溶于过量的稀H2SO4中,故更好的做法是将稀H2SO4改为通入CO2。

答案(1)漏斗除去铁等难溶性物质

(2)Al2O3+2OH-+3H2O===2Al(OH)-4

2Al+2OH-+6H2O===2Al(OH)-4+3H2↑

(3)取少量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少量的稀H2SO4,若无沉淀生成,则表明沉淀完全通入CO2Al(OH)3不会溶于H2CO3溶液(或CO2的水溶液)

2.(8分)ClO2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常将其制成NaClO2固体,以便运输和贮存。过氧化氢法制备NaClO2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已知: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

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

ClO2熔点-59 ℃、沸点11 ℃;H2O2沸点150 ℃

图1

图2

请回答:

(1)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

(2)空气流速过快或过慢,均降低NaClO2产率,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l-存在时会催化ClO2的生成。反应开始时在三颈烧瓶中加入少量盐酸,ClO2的生成速率大大提高,并产生微量氯气。该过程可能经两步反应完成,将其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H2O2+Cl2===2Cl-+O2+2H+。

(4) H2O2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通过图2所示装置将少量30% H2O2溶液浓缩至40%,B 处应增加一个设备。该设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馏出物是。

(5)抽滤法分离NaClO2过程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滤纸被腐蚀,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进行抽滤

B.先转移溶液至漏斗,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

C.洗涤沉淀时,应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沉淀

D.抽滤完毕,断开水泵与吸滤瓶间的橡皮管后,关闭水龙头

解析(1)A瓶的特点是“短进长出”的空集气瓶,作安全瓶,防止倒吸。ClO2沸点11 ℃,用冰水浴,可以防止挥发。同时防止H2O2的分解。(2)空气流速过快,会带出ClO2气体,使其与H2O2反应不充分;空气流速过慢,ClO2的浓度过高,由题给信息“浓度过高易分解”。(3)Cl-在酸性条件下被ClO-3氧化为Cl2。(4)由题信息“H2O2沸点150 ℃”,馏出物为H2O。答案(1)作安全瓶,防止倒吸防止ClO2挥发,防止双氧水分解

(2)空气流速过快反应不充分,空气流速过慢ClO2浓度过高易发生分解

(3)2ClO-3+2Cl-+4H+===2ClO2↑+Cl2↑+2H2O

(4)降低体系压强,减少双氧水分解H2O (5)C

3.(8分)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1 将废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

步骤2 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3 mol·L-1 H2SO4溶液,在60 ℃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 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1的操作中,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有(填仪器编号);

①铁架台②燃烧匙③锥形瓶④广口瓶⑤研钵⑥玻璃棒⑦酒精灯

(2)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3中,“一系列操作”依次为、和过滤;

(4)本实验制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常含有Fe 3+杂质。检验Fe 3+常用的试剂是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步骤1是溶液加热和过滤操作,用不到②④⑤;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会水解,因而要加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步骤3是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下的蒸发与结晶过程。

答案 (1)②④⑤ (2)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 (3)加热浓缩 冷却结晶 (4)KSCN 溶液 溶液显血红色

4.(10分)乙酸正丁酯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图2装置合成乙酸正丁

酯(夹持装置已略去),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H 3COOH +CH 3CH 2CH 2CH 2OH ――→浓硫酸△CH 3COOCH 2CH 2CH 2CH 3+H 2O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cm -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74 117.2 0.80 微溶 乙酸

60 118.1 1.05 易溶 乙酸正丁酯

116 126.5 0.90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图1的圆底烧瓶中,装入7.0 g 正丁醇和7.0 g 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

②如图1所示,安装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加热圆底烧瓶,待反应基本完成后,停止加热 ③冷却后将分水器中分出的酯层和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先后用水、10%碳酸钠溶液洗涤。分离得到的酯层再用水洗涤后倒入锥形瓶中,加无水硫酸镁干燥。

④将干燥后的酯层倒入图2的蒸馏烧瓶中,加热蒸馏。收集124 ℃~126 ℃的馏分,称得质量为7.0 g 。

回答下列问题:

(1)图2冷凝管中冷水从 口流入(用字母表示);仪器d 的名称是 。

(2)分液漏斗使用前需并洗净备用。分离上下层液体时,应先,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实验中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种)。用10%碳酸钠溶液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1圆底烧瓶c的容积最适合的是(选填字母)。

A.25 mL

B.50 mL

C.250 mL

D.500 mL

(5)分水器中预先加水至略低于支管口。在加热过程中,除去生成水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反应基本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为。

解析乙酸和正丁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酸正丁酯。利用除去生成的水的方法促使酯化反应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的转化率。生成的水和酯冷凝回流到分水器中,由于乙酸正丁酯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所以在上层。n(CH3COOH)=0.117 mol,n(C4H10O)

=0.094 5 mol,乙酸过量,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为7.0 g

0.094 5 mol×116 g·mol-1

×100%=63.9%。答案(1)b 尾接管(或牛角管)(2)检漏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3)CH3CH2CH===CH2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硫、酸等杂质

(4)B (5)打开分水器下端的活塞,让水流出分水器中水面高度基本不再变化(6)63.9%

5.(10分)已知:①阿司匹林药片中一般添加少量的辅料(都不溶于水,也不与NaOH溶液反应);②酚类物质与FeCl3溶液在弱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显色反应。

某课外学习小组为检验阿司匹林有效成分中的官能团并测定乙酰水杨酸在药片中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验证乙酰水杨酸中具有羧基和酯的结构(—COOR)。

①将一片阿司匹林研碎后溶于水,静置,各取清液2 mL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

②向一支试管中加入,若观察到,即证明乙酰水杨酸中的羧基;

③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几分钟,冷却后逐滴滴入稀H2SO4,再向其中滴

入FeCl 3溶液,边加边振荡,若观察到溶液逐渐变为 色,即证明乙酰水杨酸中具有酯的结构。

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上述三处空白补充完整。

(2)实验中滴加稀H 2SO 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该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测定乙酰水杨酸在药片中的含量:

①称取阿司匹林样品m g ;②将样品研碎,溶于V 1mL a mol·L -1NaOH 溶液(过量)中并加热,除去辅料等不溶物,将所得溶液移入锥形瓶;③向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用浓度为b mol·L -1的标准盐酸反滴未反应的NaOH 溶液,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 2mL 。

回答下列问题:

(3)往阿司匹林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并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能将阿司匹林溶于水后直接用NaOH 溶液进行滴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Ⅰ.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为: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可用NaHCO 3溶液验证其分子结构中含—COOH :+NaHCO 3→+CO 2↑+H 2O ,要验证其分子结构中含酯基,可先加NaOH 溶液煮沸后调整溶液pH ,再验证其水解产物(遇FeCl 3发生显色反应)。

Ⅱ.在进行中和滴定测乙酰水杨酸在药片中的含量时,因乙酰水杨酸难溶于水,与NaOH 反应缓慢,指示剂不能灵敏指示出反应终点,故不能直接用NaOH 溶液滴定。而采取将阿司匹林样品研碎,然后加入过量NaOH 溶液,再用HCl 滴定过量NaOH 溶液的酸碱滴定方法。设m g 样品含乙酰水杨酸x g ,则有+3NaOH ――→△+CH 3COONa +2H 2O

~ 3NaOH

180 g 3 mol

x g (10-3V 1a -10-3

V 2b )mol

x =180×10-3(aV 1-bV 2)3

=6×10-2(aV 1-bV 2) w =6×10-2(aV 1-bV 2)m

×100% 答案 Ⅰ.(1)②NaHCO 3溶液(或石蕊试液) 有气体生成(或石蕊试液变红) ③紫 (2)中和多余的NaOH 以调节溶液pH ,恢复乙酰水杨酸水解产物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

Ⅱ.(3)+3NaOH ――→△+CH 3COONa +2H 2O 加快乙酰水杨酸水解的化学反应速率 (4)乙酰水杨酸难溶于水,且与NaOH 溶液反应缓慢,指示剂不能灵敏指示出反应终点

(5)6×10-2(aV 1-bV 2)m

×100% 6.(10分)(2015·9月浙江学考调研,31)某研究小组以粗盐和碳酸氢铵(NH 4HCO 3)为原料,采用以下流程制备纯碱(Na 2CO 3)和氯化铵(NH 4Cl )。

已知盐的热分解温度:NH 4HCO 3:36 ℃;NaHCO 3:270 ℃;NH 4Cl :340 ℃;Na 2CO 3>850 ℃ 请回答:

(1)从NaCl 溶液到沉淀1的过程中,需蒸发浓缩。在加入固体NH 4HCO 3之前进行蒸发浓缩优于在加入NH 4HCO 3固体之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提高NH 4Cl 产品的产率和纯度,需在滤液1中加入氨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X 包括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NH 4Cl 产品的纯度时,可采用的方法:在NH 4Cl 溶液中加入甲醛使之生成游离酸(4NH 4Cl +6HCHO===(CH 2)6N 4+4HCl +6H 2O ),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需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标定)进行滴定。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少滴定误差,滴定管、锥形瓶均须用待装液润洗

B.标准NaOH 溶液可以装入带有耐腐蚀旋塞的玻璃滴定管中

C.开始滴定前,不需擦去滴定管尖悬挂的液滴

D.三次平行测定时,每次需将滴定管中的液面调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附近位置

②若用来标定NaOH标准溶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使用前未烘至恒重,则测得NH4Cl产品的含量比实际含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1)NH4HCO3受热易分解,会造成浪费。(2)加入氨水可提高NH+4的浓度和及时补充NH3。(3)①A项,锥形瓶若用待测液润洗会消耗过多的滴定液而使结果偏高,错误;C项,滴定管尖的液体会多消耗待测液而使结果偏低,错误。②未烘干会消耗过多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从而使得c(NaOH)偏大,则测得的HCl的量偏大,致使测得NH4Cl产品的含量比实际含量偏大。

答案(1)可避免NH4HCO3的分解(2)抑制NH+4水解、使NaHCO3转化为Na2CO3、补充煮沸时损失的NH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3)①BD②偏大

7.(8分)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为测定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滴定法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反应原理:5Fe2++MnO-4+8H+===5Fe3++Mn2++4H2O

(1)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 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填仪器名称)。

(2)上述实验中KMnO4溶液需要酸化,用于酸化的酸是。

A.稀硫酸

B.浓硝酸

C.稀硝酸

D.稀盐酸

(3)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方案二重量法操作流程如下:

(4)步骤②中除用H2O2外还可以使用的物质是。

(5)步骤②是否可以省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④中一系列操作依次是:过滤、洗涤、、冷却、称量。

(7)假设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依据题意,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 mL,还需250 mL容量瓶(必须带上容量瓶的规格)。(2)由于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不能用盐酸酸化,也不用强氧化性酸(硝酸)酸化,通常用稀硫酸酸化。(3)由于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故只能用酸式滴定管(B装置)进行滴定实验。(4)除用H2O2外还可以使用氯水氧化Fe2+。(5)因为Fe2+与碱反应后的产物在空气中加热不能得到纯净的Fe2O3,无法准确计算Fe的含量,所以必须先用H2O2氧化Fe2+来实现。(6)步骤④依次将Fe(OH)3过滤、洗涤、灼烧[Fe(OH)3分解得Fe2O3]、冷却、称量。(7)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a g÷160 g·mol-1×2×56 g·mol-1÷10片=0.07a g/片

答案(1)250 mL容量瓶(2)A (3)B (4)氯水(等其他合理的氧化剂)(5)不能因为Fe2+与碱反应后的产物在空气中加热不能得到纯净的Fe2O3,故无法准确计算Fe 的含量(6)灼烧(7)0.07a

8.(9分)茶叶中含咖啡碱,能溶于水、乙醇,更易溶于氯仿(CHCl3),178 ℃时快速升华。另外茶叶中还含有11% ~12%的丹宁酸,也易升华,易溶于水及乙醇,但不溶于氯仿。现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流程如下:

步骤Ⅰ:称取一定量的茶叶,放入右图所示提取器的滤纸筒中,在圆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用水浴加热,连续提取1.5小时。

步骤Ⅱ:待冷凝液刚刚虹吸下去时,立即停止加热。稍冷后,改成蒸

馏装置,回收提取液中的大部分乙醇。

步骤Ⅲ:趁热将瓶中的残液倾入蒸发皿中,拌入3 ~ 4 g生石灰粉使

成糊状,低温蒸干,并压碎块状物。

步骤Ⅳ:取一只口径合适的玻璃漏斗,罩在隔以刺有许多小孔滤纸的蒸发皿上,小心加热升华,控制温度在180 ℃左右。当滤纸上出现大量白色毛状结晶时,停止加热,使其自然冷却,收集升华所得咖啡因。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之前需要将茶叶研磨成粉末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抽提时不选择氯仿直接将咖啡碱提取而选用乙醇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提取器中虹吸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冷凝器中冷却水 进 出(选填“a”或“b”)。

(5)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粗产品中加入生石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粉末状反应时,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了溶解速率。(2)乙醇是一种绿色的有机溶剂,氯仿在光照时会生成有毒的光气。(3)虹吸管可以方便提出生成物。(4)冷凝管中的水为下进上出。(5)回收提取液中的乙醇可以继续用于茶叶的溶解。(6)丹宁酸转化成钙盐后,不易升华,便于分离。

答案 (1)加快溶解提取的速率,提高浸出率 (2)乙醇比氯仿绿色环保 (3)控制提取管中液体的体积 (4)a b (5)乙醇 (6)将丹宁酸转化为熔沸点更高的丹宁酸钙,有利于升华时得到纯净的咖啡碱

9.(8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含铁的铜屑为原料制备Cu (NO 3)2·3H 2O 晶体,并进一步探究用SOCl 2制备少量无水Cu (NO 3)2。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 Cu 屑(含Fe )――→足量HNO 3①――→调pH ②Cu (NO 3)2 溶液――→ ③Cu (NO 3)2·3H 2O 晶体――→SOCl 2④ 无水Cu (NO 3)2

已知:Cu (NO 3)2·3H 2O ――→170 ℃Cu (NO 3)2·Cu(OH )2――→200 ℃CuO

SOCl 2熔点-105 ℃、沸点76 ℃、遇水剧烈水解生成两种酸性气体。

请回答:

(1)第②步调pH 适合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第③步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等步骤,其中蒸发浓缩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得到较大颗粒的Cu(NO3)2·3H2O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填一种)。

(3)第④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步,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及控温装置省略,如图1)有一处不合理,请提出改进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装置改进后,向仪器A中缓慢滴加SOCl2时,需打开活塞(填“a”、“b”、或“a 和b”)。

(5)为测定无水Cu(NO3)2产品的纯度,可用分光光度法。

已知:4NH3·H2O+Cu2+===Cu(NH3)2+4+4H2O;Cu(NH3)2+4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与Cu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现测得Cu(NH3)2+4的吸光度A与Cu2+标准溶液浓度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准确称取0.3150 g无水Cu(NO3)2,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mL,准确移取该溶液10.00 mL,加过量NH3·H2O,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测得溶液吸光度A=0.620,则无水Cu(NO3)2产品的纯度是(以质量分数表示)。

解析(1)调节pH促进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除去Fe3+杂质。加入能和H+反应的

物质,并且保证“不引入杂质”,用铜的化合物,如CuO 、Cu (OH )2、CuCO 3、Cu 2(OH )2CO 3等。(2)蒸发浓缩的操作需要用到蒸发皿,加热到表面有晶膜(不能加热到有大量晶体析出,那是蒸发结晶)。可以通过减缓冷却结晶的速率来控制晶体的大小,速率慢,晶体颗粒较大。

(3)反应物为Cu (NO 3)2·3H 2O 和SOCl 2,生成物有Cu (NO 3)2及两种酸性气体SO 2和HCl (可能理解为SOCl 2与水反应)。(4)由于制备无水Cu (NO 3)2,为了防止B 中有水蒸气进入A 中,在A 、B 装置之间增加干燥装置。由于采用恒压滴液漏斗,只需要打开活塞b 就可以放出液体(因为有连通管,使内、外压强相等,有利于液体流出)。(5)当A =0.620时,此时相当于c (Cu 2+)=1.55×10-3 mol·L -1,n (Cu 2+)=1.55×10-3 mol·L -1×0.1 L=1.55×10-4 mol ,Cu (NO 3)2%=

1.55×10-4mol ×100 mL 10 mL ×188 g·mol -10.315 g

×100%=92.5%。 答案 (1)CuO 或Cu (OH )2或Cu 2(OH )2CO 3

(2)将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控制温度加热至溶液表面形成一层晶膜 减慢冷却结晶的速度

(3)Cu (NO 3)2·3H 2O +3SOCl 2===Cu (NO 3)2+3SO 2↑+6HCl↑

(4)在A 、B 之间增加干燥装置,防止B 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A b

(5)92.5%

10.(7分)谷氨酸一钠盐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一钠盐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1)当前我国生产味精主要采用淀粉发酵法,其中第一步是使淀粉水解为单糖。实验室中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可选用的试剂是 。

A.NaOH 溶液、氨水、AgNO 3溶液

B.H 2SO 4溶液、氨水、AgNO 3溶液

C.NaOH 溶液、CuSO 4溶液

D.H 2SO 4溶液、CuSO 4溶液

(2)“沙伦逊甲醛滴定法”可用于测定味精中谷氨酸一钠盐的含量。其方法如下:

将一定质量的味精样品溶于水,再向溶液中加入36%甲醛溶液,发生的反应如下:

R —NH 2+HCHO→R—N===CH 2+H 2O (R 表示除“-NH 2”外的基团),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溶液进行滴定。

①上述测定过程中加入甲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味精中常含食盐,有两个同学分别设计甲、乙两种方案来测定味精中NaCl的含量。

①甲方案:取一定质量味精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填写操作步骤),称量沉淀质量。

②乙方案:取m g味精溶于水,加入过量浓度为c1mol·L-1的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溶液做指示剂,用浓度为c2mol·L-1的NH4SCN溶液进行滴定,当溶液变为红色时,达到滴定终点。已知:AgSCN是难溶于水的沉淀。

设测定过程中所消耗的AgNO3溶液和NH4SCN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 mL和V2 mL,则该味精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答案(1)AC

(2)①掩蔽氨基,避免氨基影响羧基和NaOH的中和反应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3)①过滤、洗涤、干燥②F e(NO3)35.85(c1V1-c2V2)

m

%

11.(8分)乙酰苯胺具有退热镇痛作用,是较早使用的解热镇痛药,有“退热冰”之称。其制备原理如下:

已知:

①苯胺易被氧化。

②乙酰苯胺、苯胺和醋酸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熔点沸点溶解度(20℃)

乙酰苯胺114.3℃305℃0.46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5 mL苯胺、7.5 mL冰醋酸及少许锌粉,依照如图装置组装仪器。

步骤2:控制温度计示数约105 ℃,小火加热回流1 h。

步骤3:趁热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盛有100 mL冷水的烧杯中,冷却后抽滤,洗涤,得到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加入锌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中控制温度计示数约105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3中趁热将混合物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趁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还有、(填仪器名称)。

(4)步骤3得到的粗产品需进一步提纯,该提纯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苯胺具有还原性,反应中易被氧化,加入Zn可以保护苯胺。(2)若温度高,会将反应物乙酸蒸出,则会降低反应物的利用率,若温度低,则不能将水蒸发出去。(3)冷却过程中会将产物析在瓶壁上,不易处理。(4)对粗产品多次结晶,可提纯有机物。

答案(1)防止苯胺被氧化,同时起着沸石的作用

(2)温度过高,未反应的乙酸蒸出,降低反应物的利用率,温度过低,又不能除去反应生成的水

(3)若让反应混合物冷却,则固体析出沾在瓶壁上不易处理吸滤瓶布氏漏斗(4)重结晶

12.(7分)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

CO(NH2)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填序号)。

A.容量瓶

B.烧杯

C.烧瓶

D.玻璃棒

(2)因后续实验需要,需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的NaOH的浓度。某同学准备利用标准盐酸直接对一定体积的待测液样品进行滴定,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根据你的分析,他的实验(填“能”或“不能”)成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O有强氧化性,可以跟水合肼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是无色无味的,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 ℃馏分。

(4)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填标号)。

A.CO(NH2)2溶液

B.NaOH和NaClO混合溶液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肼含量。

称取馏分5.000 g,加水配成250 mL溶液,移出25.00 mL,用0.100 0 mol·L-1的I2溶液滴定。(已知:N2H4·H2O+2I2===N2↑+4HI+H2O)

(5)有关移液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移液管是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量具

B.移液管使用前要检漏

C.放出液体时,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手指使液体全部流出

D.移液管使用完毕,应立即洗净

(6)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和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1)配制30%NaOH溶液时容易出于惯性思维而选容量瓶,其实这里只需要烧杯、量筒和玻璃棒就可以了。(2)NaClO有漂白性会干扰指示剂的显色。(4)选B可以防止生成的N2H4·H2O与瓶内的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降低N2H4·H2O的产率。(6)先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发现实验2的数据误差太大,舍弃。实验1、3的平均值为18.00 mL,则馏分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为×100%=9.000%。

答案(1)BD (2)不能次氯酸钠有漂白性

(3)N2H4·H2O+2ClO-===N2↑+3H2O+2Cl-

(4)B (5)B (6)9.00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本实验完整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本实验完整答案 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中注意事项:1、量筒 50mL 两个。2、为使酸碱混合均匀,使用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3、温度计中有一个,每次用完都要洗涤。 4、盐酸用0.5mol/L50mLNaOH用0.55mol/L50mL,碱稍过量,目的是为了保证0.5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若盐酸用0.5mol/L60mL,NaOH用0.55mol/L60mL,测量的反应热是否不变?变化。中和热呢?不变。若用0.5mol/L50mL醋酸溶液代替上述盐酸测定中和热,所得中和热数据偏小(填“偏大”“偏小”“不变”) 5、读取混合液的温度时,读取最高温度(“最高”、“最低”、“平均”)。 6、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有:盐酸与NaOH的起始温度,反应终止温度 实验2-1: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在锥形瓶中各盛有2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1mol/L和40mL4mol/L的硫酸,比较二者收集10mL氢气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越少,反应速率越快。你还能根据反应速率相关量的哪些变化来测定该反应的

实验2-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KMnO4溶液,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相同体积的H2C2O4(草酸)溶液,记录KMnO4溶液紫色褪色的时间。现象:加入较浓H2C2O4溶液的试管先褪色。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物速率增大。 在观察此实验时,实际上是刚开始时褪色较慢,后来快,最后又快。原因是: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最后KMnO4溶液浓度变小,所以又减慢。 科学探究:1. 催化剂是有选择性的。 向5%的H2O2中滴入FeCl3或CuSO4溶液时都有细小气泡产生,滴入 FeCl3溶液产生的气泡更快些。 2、探究Mn2+对KMnO4的氧化作用有催化功能。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KMnO4溶液,然后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H2C2O4(草酸)溶液,向其中一支中加入MnSO4固体,现象是:加入Mn2+的试液中的颜色褪色较快。结论: Mn2+对KMnO4的氧化作用有催化功能。 3、探究淀粉在不同催化剂的催化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时速率的快慢。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淀粉和碘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mL稀硫酸,另一支中 它在很温和的实验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本实验进一步说明了催化剂有选择性。 实验3-1:

高中化学选修4二单元测试题.docx

选修 4第二章《方向、限度、速率》单元检测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6分) 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在 2A+ B 3C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 mol·L-1·s-1B.v(B)=mol·L-1·s-1 C.v(C)= mol·L-1·s-1D.v(D)=1 mol·L-1·s-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 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在 2 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 气) +B( 气)2C气+D(气)。若最初加入的 A 和 B 都是 4mol,在前10 秒钟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mol·L-1·s-1,则 10 秒钟时, 容器中 B 的物质的量是 A. mol B . mol C . mol D . mol 4.下列变化过程中,S<0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中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 C.干冰的升华D.CaCO3(S) 分解为 CaO(S)和 CO2(g) 5.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 P2=下,可逆反应2X(g)2Y(g) + Z(g)中,生成物 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6.α1 和α 2 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 A 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 C.α1减小,α2增大D.α 1增大,α 2减小 7.对可逆反应4NH3( g)+ 5O2(g)4NO(g)+ 6H2 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 4υ正(O2)= 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8.已知反应A2( g) +2B2( g)2AB(g)的△ H<0,下列说法正确的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9.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 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上实验: ( N2 O42NO △H> 0 ) ( 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甲乙 (b)在活塞上都加 2 kg 的砝码 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 正确的是 A.( a)甲 >乙( b)甲 >乙B.( a)甲 >乙( b)甲 =乙 C.( a)甲 <乙( b)甲 >乙D.( a)甲 >乙( b)甲 <乙 10.在 A( g)+ pB ( g) qC(g) 的反应中,经t秒后 C 的浓度增加m mol/L,则用 B 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A.pq/mt mol·L-1 s-1B. mt / pq mol·L-1s-1C.pm/qt mol·L-1s-1 D. pt/mq mol·L-1 s -1 二、选择题 11.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使用催化剂 12.右图曲线 a 表示放热反应 X(g) + Y(g) Z(g) + M(g) + N(s)进行过程中 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 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 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X A.升高温度B.加大 X 的投入量 的 转 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化 b 率a 13.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o 时间B.棕红色 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教材模块综合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磷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2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

高二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 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 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完整)新版高中化学目录(必修+选修)-高中课件精选

高中化学目录(必修+选修) 必修1 第一单元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单元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必修2 第一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单元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单元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第一单元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单元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单元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单元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第一节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第三节纯碱的生产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获取洁净的水 第二节海水的综合利用 第三节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材料 第三节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化肥和农药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单元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检测(四).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收集整理 综合检测(四)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1 L 1 mol·L-1食盐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电键K与N连接,铁被保护不会腐蚀 B.若电键K与N连接,正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 C.若电键K与M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可实现铁棒上镀铜 D.若电键K与M连接,当两极共产生28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生成了1 mol NaOH 【解析】A项,若电解K与N连接,则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不正确;B项,若电键K与N连接,正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不正确;C项,若电键K与M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则形成电解池,若要在铁棒上镀铜,电解质溶液不能用食盐水,而应用硫酸铜溶液,故不正确;D项,若电键K与M连接,为电解食盐水,根据反应方程式:

解得x=1,V=22.4,即1 mol氯化钠全部被电解完,产生1 mol氢氧化钠,而现在产生气体为28 L,表明电解完氯化钠后继续电解水,但生成氢氧化钠的量不变,即生成了1 mol NaOH。 【答案】 D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 A.①②③④B.③④ C.③④⑤D.④ 【解析】①应为电能转变成化学能,②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⑤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 B 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所以A正确;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所以B 错误;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应该是粗铜,所以C错误;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2e-===Fe2+,所以D错误,只有选项A正确。 【答案】 A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高中化学选修四-原电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 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C.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Li+2Li0.35NiO22Li0.85Ni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 B.充电时,Li0.85Ni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3.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几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4.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 解池示意图如图,电解总反应:2Cu+H2O 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5.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 +24H+ 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四) 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H 4+、Ba 2+、NO 3—、CO 32— B .Fe 2+、OH —、SO 42—、MnO 4— C .K +、Mg 2+、NO 3- 、SO 42— D .Na +、Fe 3+、Cl —、AlO 2— 3、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5、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 A .Cl NH 4 B .34HCO NH C .44HSO NH D .424SO )(N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7、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首要原因 是 ( )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检测题及答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2.在下列实验方法中,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A.25 ℃时,醋酸钠溶液呈碱性 B.25 ℃时,0.1mol·L-1的醋酸的pH约为3 C.25 ℃时,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前者比后者的导电能力强 D.25 ℃时,将pH=3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4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多 3.将①H+②Cl-③Al3+④K+⑤S2-⑥OH-⑦NO-3⑧NH+4分别加入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⑦ C.①⑥D.②④⑥⑧ 4.pH相同的氨水、NaOH和Ba(OH)2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Y、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X、Y、Z的关系是() A.X=Y=Z B.X>Y=Z C.X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2010-2-26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经典: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答案(人教版最新)

目录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2)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6)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1)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7) 第一章单元测试 (2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6)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26)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0) 第1课时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0) 第2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7) 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38) 第2课时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2) 第3课时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4) 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6) 第5课时勒夏特列原理的迁移运用 (49) 第6课时等效平衡 (55) 第7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58)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64) 第二章单元测试 (67)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73)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73) 第1课时弱电解质及电离 (73) 第2课时一元酸的比较及多元酸的电离特点 (76)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79) 第1课时水的电离 (79) 第2课时溶液中的PH及其应用 (81)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一) (85) 第4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二) (87)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89) 第1课时盐溶液的酸碱性 (89) 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水解的运用 (92) 第3课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95)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1)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 (101) 第2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5) 第三章单元检测 (108)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114) 第一节原电池 (114) 第二节化学电源 (122)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 A. 1×10-14 B. 5.56×108 C. 1×107 D. 55.6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A. 把试纸一端浸入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把试纸丢入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把试纸一端在溶液中浸一下,取出后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颜色变化后,马上与标准比色卡比照,读出pH值 3、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 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1 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 A. 大于20 mL B. 小于20 mL C. 等于20 mL D. 等于5 mL 4、NH4Cl溶液的pH和稀HCl的pH值均为5,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H+)分别为a mol/L和b mol/L,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 = b B. a < b C. a > b D. 不能确定 5、证明氨水是弱碱的事实是 A. 氨水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B. 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液变蓝 C. 0.1 mol/L的NH4Cl溶液的pH值为5.1 D. 铵盐与熟石灰反应逸出氨气 6、已知某温度下,K a(HCN)= 6.2×10-10 mol/L、K a(HF)= 6.8×10-4 mol/L、K a(CH3COOH)= 1.8×10-5 mol/L、K a(HNO2)=6.4×10-6mol/L。在pH相同的下列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 NaCN B. NaF C. CH3COONa D. NaNO2 7、将足量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 40 mL水 B. 10 mL 0.2 mol/L Na2CO3溶液 C. 50 mL 0.01 mol/L BaCl2溶液 D. 100 mL 0.01 mol/L盐酸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Cl、②Na2CO3、③KNO3、④CH3COOH,其pH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④② D. ④①③② 9、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A.NH4Cl B.NH4HSO4C.CH3COONH4D.NH3·H2O 10、设某氨水的pH= x,某盐酸的pH= y,已知x + y =14,且x > 11。将上述两溶液分别取等体积充分混合,混合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c(Cl-) > c(NH4+) > c(H+) > c(OH-) B. c(NH4+) > c(Cl-) > c(H+) > c(OH-) C. c(NH4+) > c(Cl-) > c(OH-) > c(H+) D. c(Cl-) > c(NH4+) > c(OH-)> c(H+) 11、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4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3,③NaHSO3, ④Na2S,所含带电微粒的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①=④>③=②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12、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 + Na2CO3: Cu2+ + CO32—+ H2O = Cu(OH)2↓+CO2↑(主要) Cu2+ +CO32—= CuCO3↓(次要) (2)CuSO4 + Na2S: Cu2+ + S2—= CuS↓(主要) Cu2+ + S2—+ 2H2O = Cu(OH)2↓+H2S↑(次要) 则下列对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 Cu(OH)2 > CuCO3 > CuS B. Cu(OH)2 < CuCO3 < CuS C. CuS > Cu(OH)2 > CuCO3 D. CuS < Cu(OH)2 < CuCO3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不选得0分。) 13、将0.1 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 A. 溶液的pH增加 B. CH3COOH电离度变大 C. 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 溶液中c(OH-)增大 14、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Na+、NO3-、Cl- B. K+、Na+、Cl-、NO3- C. K+、Na+、Cl-、AlO2- D. K+、Li+、SO42-、NO3- 15、0.1 mol/LNa2CO3溶液中,由于CO32—水解,使得c(CO32—)少于0.1 mol/L。如要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 加入少量盐酸 B. 加入少量水 C. 加入适量KOH D. 适当降温 16、常温下将一元酸HA溶液和一元碱B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下列有关判断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 小题,共48 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 个水分子中只有1 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 的值是 ()A.1×10-14 B.55.6×107 C.107 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 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 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 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 mol/L、K a(HNO2)=6.4×10-6 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 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mol/L K 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 2 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 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 mol/L 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 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 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 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 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 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 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 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 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 S 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2 A.适量盐酸B.适量NaOH 溶液C.适量KOH 溶液D.适量KHS 溶液 9.在Ca(OH) (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 2 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 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 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 一定少于7 的是() A.pH=3 的HNO3跟pH=11 的KOH B.pH=3 的盐酸跟pH=11 的氨水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8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的值是()A.1×10-14B.55.6×107C.107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mol/L、K a(HNO2)=6.4×10-6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2S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A.适量盐酸B.适量NaOH溶液C.适量KOH溶液D.适量KHS溶液 9.在Ca(OH)2(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A.pH=3的HNO3跟pH=11的KOH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NaOH D.pH=3的醋酸跟pH=11的Ba(OH)2

人教版重点高中化学选修四检测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pH + 2 NaF C.HCN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② D.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③ 6.下列各种情况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pH=7的溶液中:Fe3+、Cl-、Na+、NO-3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Na+、CO2-3、Cl-、K+ C.pH=1的溶液中:NH+4、Cl-、Cu2+、SO2-4 D.无色溶液中:Al3+、HCO-3、I-、K+ 7.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下列叙述正确的()

A.生成一种强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C.强酸溶液与弱碱溶液反应 D.一元强酸溶液与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8.等物质的量下列各状态的电解质,自由离子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①熔融的NaHSO4②NaHSO4溶液③NaHCO3溶液④H2CO3溶液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1 )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②>① 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 C.①溶液中:c(CO2-3)>c(H2CO3) D.②溶液中:c(HCO-3)>c(H2CO3) 14.若室温下0.1mol·L-1NaX溶液中pH=9,则该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X-占全部X-的() A.0.01% B. 0.09% C.1.0% D.无法确定 15.用1.0mol·L-1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硫酸溶液时,其pH和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