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与ISO14001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ISO9001与ISO14001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ISO9001与ISO14001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审核流程(顺序):

一、审核准备:

1、编制审核计划 ?

2、组成审核组(数量、资格、能力)

3、收集审阅有关文件(审核依据:ISO标准、体系文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和标准)

4、编制审核检查表 ?

5、通知相关方开首次会议

二、审核过程:

1、首次会议(首次会议通知、首次会议议程、首次会议签到表、首次会议记录)

2、现场审核

3、审核组会议

4、总结会议

5、末次会议

三、审核总结

1、编制年度审核报告

2、编制不合格项分布矩阵表

审核四技文件:职能分配表、审核计划、审核检查表、不合格报告

首次会议的议程:

委托方(最高管理者)

1、宣布本轮审核开始

2、任命审核团队

3、对受审方提出要求:

1)要求受审方做好迎审准备工作;(呼1)

2)要求受审方配合审核员发现缺陷;(呼2)

3)接收审核结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呼3)

审核方(管理者代表+审核员)

1、自我介绍

2、简述审核计划

3、向受审方提出在正式审核前有一次非正式会晤;(呼4)

受审方(职能部门的第一责任人)

1、自我介绍

2、简述迎审准备工作

3、向委托方和审核方做出承诺:

1)(应1)

2)(应2)

3)(应3)

4)(应4)

职能分配表(第一个技术文件):改进思路

第一眼:横向看,职能部门的数量10个左右。

第二眼:竖向看,标准的解析度越高越好。

第三眼:找到任一个CCP横向看,主要职责越少越好,最好是一个。

第四眼:找到任一个职能部门竖向看,主要职责的数量最好是职能部门数量的1-2倍,相关职责的数量最好是主要职责数量的1-2倍。

ISO9001 4.1-8.5.3

4.1 4.2.3

5.1

7.1 7.3 过程 8.3

4.1-8.

5.3+4.2.3

4.2.3+

5.4.2

6.2.2/6.3/6.4+5.1e

6.2.2+5.1e(三类人) 过程+6.2.2

过程+7.6

审核:1、基本知识 2、实务知识

1、基本知识:

审核的概念: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其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

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审核的目的:

审核的范围:

审核的依据/准则:

审核的时机和频次:

2、实务知识

审核的流程/顺序:

审核准备的内容:

审核的过程:首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现场审核(审核方、受审方)、审核组会议(审核方)、总结会议(委托方、审核方)、末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

审核总结:?

四技文件:职能分配表、审核计划、审核检查表、不合格报告

不合格报告的内容:

1、基本信息(受审部门,审核员,时间)

2、缺陷的固定:(描述,定位,定性,定量;审核员和受审方第一责任人)

定性:(C)

系统性(P)/实施性(D)/有效性(A)

定量:

严重不符合/一般不符合/观察项

严重不合格的判定原则:(6个原则)

3、原因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审核员和受审方第一责任人)

4、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针对缺陷制定的改进措施=改进方法+验证方法,措施的实施负责人和受审方第一责

任人)

5、跟踪和验证缺陷的改进情况,形成审核结论并关闭不合格(审核结论,审核员)

6.2.2能力、意识、培训

6.2.2+5.1e(1/2/3) 4.1

6.2.2

Q-CCP(ISO标准4.1-8.5.3/组织自身识别的要素)—功能程序—QMS—QM(4.1-8.5.3)/QP(6+?)/QW/QR

程序文件的6个组成部分:

目的、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记录

ISO9001标准规定的6个CCP必需形成程序文件:4.2.3、4.2.4、8.2.2、8.3、8.5.2、8.5.3

文件要有管理功能必需有6个功能要素,程序文件也不例外:5W1H:what who when where why How

定位:ISO9001 7.3

QM

QP M-QP-7.3-01-4.8.3

QW

ISO9001标准

4.1 4.2.1 4.2.2 4.2.3a-g 4.2.4

5.1a-e 5.2 5.3 5.4.1 5.4.2

5.5 5.5.1 5.5.2 5.5.3 5.6 5.

6.1

5.6.2 5.6.3 6.1 6.2 6.2.1 6.2.2

6.3 6.4

7.1a-d 7.2 7.2.1 7.2.2

7.2.3 7.3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4 7.4.1 7.4.2 7.4.3 7.5.1 7.5.2 7.5.3 7.5.4 7.5.5

7.6 8.1 8.2 8.2.1 8.2.2 8.2.3

8.2.4 8.3 8.4 8.5 8.5.1 8.5.2

8.5.3

审核实务练习解答:

1、关于职能分配表的改进问题。

1)经仔细观察M公司职能分配表发现:职能部门的数量是7个,当M公司管理资源配置充足时可考虑增加职能部门的数量。

2)经仔细观察M公司职能分配表发现:标准的解析度偏低,例如5.5/7.3/7.5等均未作解析,当M公司管理资源配置充足时可考虑提高标准的解析度。

3)经仔细观察M公司职能分配表发现:有些标准的条款对应的主要职能部门数量偏多,例如

5.6/7.5/7.6等,当M公司管理资源配置充足时可考虑让每个关键点对应的主要职能部门唯一

化。

4)经仔细观察M公司职能分配表发现:有些职能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责数量与职能部门数量不协调,例如,人力资源部,生产部等,有些职能部门承担的相关职责与主要职责的数量不协调,例如,

总经办,市场部等,当M公司管理资源配置充足时可考虑让职能部门的数量和主要职责的数量

和相关职责的数量分配相协调。

2、关于首次会议议程的问题。

委托方(最高管理者)相关职责:

1)宣布审核开始。

2)任命审核团队,并对团队作简单介绍。

3)对受审方提出要求:

a.要求受审方做好迎审准备工作;

b.要求受审方配合审核员发现缺陷

c.接受缺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审核方相关职责:

1)自我介绍

2)简述审核计划

3)向受审方提出在正式审核前的一次非正式会晤

受审方相关职责:

1)自我介绍。

2)简述迎审准备工作。

3)向委托方和审核方做出承诺:

a.做好迎审准备工作

b.配合审核员发现缺陷

c.接受缺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d.首次会议之后代表职能部门与审核员

对接。

3、关于审核过程和每个过程由哪些人参与的问题。

审核过程有5个:

首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

现场审核审核方、受审方

审核组会议审核方

总结会议委托方、审核方

末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

4、关于审核计划的编制问题。

内部审核计划

2013年 3月研发部孙某4/4.2.3/4.2.4/5.4/5.6/7.1/7.3/7.5/

7.6/8.1

8.2/8.3/8.4/8.5

2013年 4月市场部冯某7.2/7.4/7.5/7.6/8.2 2013年 5月后勤保障部李某 5.6/6.2/6.3/6.4/7.1 2013年 6月生产部陈某7.5

2013年 7月质检部禇某5.6/6.2/6.3/7.1/7.5/

8.2/8.4

编制人签名:/日期审核组长签名:吴某/日期:批准人签名:周某/日期:5、关于审核检查表编制的问题。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

编编制人签名:/日期审核组长签名:吴某/日期:批准人签名:周某/日期:

6、关于不合格报告编制的问题。

不合格报告

编制人签名:禇某审核组长签名:吴某批准人签名:周某注:

“A”为本不符合项分析的原因

“B"为本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

“C“为纠正措施的实施负责人

考试复习

试卷有三份:

ISO9001(120分)

ISO14001(120分)

ISO19011(100分)

一、名词解释:(5-10分)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过程: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缺陷:

记录: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环境污染:

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环境管理体系(EMS):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环境目标: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环境绩效: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环境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环境指标:由环境目标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最高管理者: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内部审核: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审核员: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持续改进: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

二、判断题:(10-20分)

三、不定项选择题:(40-60分)

ISO9001(族:体系) 4.1-8.5.3和ISO14001 4.1-4.6

审核的基础知识环境法知识环境污染相关知识 ISO基础知识

四、简答题:(30-50分)

审核:1、审核的概念 ?

为获得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审核的目的?

第一方审核的目的:

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BG/t\TI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目标的要求且保持有效运行

3、评价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4、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

措施或预防措施,使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第二方审核目的:

1、当有建立合同关系的意向时,对供方进行初步评价

2、在有合同关系的情况下,验证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

3、作为制定和调整合格供方名单的依据之一

4、沟通供需双方对质量要求的共识

第三方审核目的:

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确定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规定质量目标的有效性

3、确定受审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被认证/注册

4、为受审方提供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机会

5、减少许多重复的第二方受审

6、 提高组织声誉,增强竞争能力

7、 查证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3、审核的依据? 第一方审核依据:

1、 ISO9001和ISO14001标准

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四阶文件QM 、QP 、QW 、QR )

3、 相关的法律、法规(适用的)

4、 特殊行业的特殊规定(如军工条例等) 二方审核依据:

顾客与组织商定可在第一方审核依据中增、删 第三方审核依据:

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审核的特点?

独立性、时效性、适宜性

5、 审核的顺序或流程?

6、审核的准备?

编制内审计划 组成审核组

收集审阅有关文件(审核依据) 编写内审检查表

通知相关方开首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

6、 审核的过程?

首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现场审核(审核方、受审方)、审核组会议(审核方)、总结会议(委托方、审核方)、末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

7、 审核四技文件?

职能分配表、审核计划、审核检查表、不符合报告

8、 首次会议的议程?

委托方(最高管理者)相关职责: 1)宣布审核开始。

2)任命审核团队,并对团队作简单介绍。 3)对受审方提出要求:

确定审核目的/范围 内审清单、计划、审核组

首/末次会议、搜集客观证据、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本次审核结论 纠正、预防跟踪验证

编制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分析报告并输入管理评审

a.要求受审方做好迎审准备工作;

b.要求受审方配合审核员发现缺陷

c.接受缺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审核方相关职责:

1)自我介绍

2)简述审核计划

3)向受审方提出在正式审核前的一次非正式会晤

受审方相关职责:

1)自我介绍。

2)简述迎审准备工作。

3)向委托方和审核方做出承诺:

a.做好迎审准备工作

b.配合审核员发现缺陷

c.接受缺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d.首次会议之后代表职能部门与审核员对接。

10、不合格报告的内容?

1、基本信息(受审部门,审核员,时间)

2、缺陷的固定:(描述,定位,定性,定量;审核员和受审方第一责任人)

定性:(C)系统性(P)/实施性(D)/有效性(A)

定量:严重不符合/一般不符合/观察项

严重不合格的判定原则:(6个原则)

3、原因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审核员和受审方第一责任人)

4、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针对缺陷制定的改进措施=改进方法+验证方法,措施的实施负责人和受审

方第一责任人)

11、不合格的性质和量级?

性质: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量级: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观察项

12、严重不合格的判定原则(6个)?

1)定性为系统性的缺陷

2)定性为有效性的缺陷

3)实施性不符合导致严重质量后果

4)定位在QMS 5.1—5.6的缺陷

5)定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6)一个内审周期内同一个CCP连续两次因同样的原因失控,从第二次开始可以判定为严重缺陷13、缺陷固定的步骤?

描述/定性/定位/定量

14、审核员的能力?

1、具体工作能力:从事审核准备工作的能力、从事现场审核的能力、编写审核报告的能力、从事跟踪与监督的

能力

2、基本能力:交流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应变的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

15、审核员的作用?

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所监督作用

2、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保持和改进起参谋作用

3、在质量管理方面起沟通领导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和纽带作用

4、在第二、三方审核中起内外接口作用

5、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带头作用

(选择)16、审核的时机和频次;

审核时机:常规审核(例行审核),追加审核。

频次:每年覆盖所有要素(范围)至少一次

特殊情况下进行计划外内审:

(1)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客户有严重投诉。

(2)组织的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产品、质量方针和目标、生产技术及装备以及生产场所等有较大改变。

(3)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

审核的开始(首次会议)和结束(末次会议);不合格报告的关闭;

审核员验证并认为计划确已完成后,在不合格报告相应栏中签字,这项不合格就可以宣布关闭。

审核的分类和范围?

分类:内审:第一方审核

外审: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

范围:1、确定产品(涉及的活动) 2、确定过程 3、确定场所

标准:1、简述标准4.1总要求的内容?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

a)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应用(见1、2)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

e)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f)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2、简述标准中文件控制(4.2.3)有哪些要素?4.2.3/5.1/7.1

4.2.3

a)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是充分与适宜的;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5.1

a)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 制定质量方针;

c) 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d) 进行管理评审;

e) 确保资源的获得。

7.1

a) 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 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 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d) 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3、简述标准中记录控制(4.2.4)有哪些要素?

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

简述标准中管理承诺(5.1)有哪些要素?

a)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 制定质量方针;

c) 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d) 进行管理评审;

e) 确保资源的获得。

4、简述标准中产品实现策划(7.1)有哪些要素?

a) 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 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 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d) 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5、简述标准中设计和开发(7.3)有哪些要素/过程?

CCP(要素)4.1-8.5.3

过程:7.1-7.5.5(除7.3.7)

点:剩余

6、简述标准中产品实现的过程(五类过程7.1-7.5)?

产品实现的策划过程、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过程、采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

7、简述标准中不合格品控制(8.3)有哪些要素?

鉴别、标识、记录、评审、可行的隔离和处置

8、简述ISO9001标准中有哪些要素必需形成程序文件(6个)?

QP:4.2.3、4.2.4、8.2.2、8.3、8.5.2、8.5.3

9、简述ISO14001标准中有哪些要素必需形成程序文件(12个)?

4.3(4.3.1、4.3.2)

4.4(4.4.2、4.4.3、4.4.5、4.4.6、4.4.7)

4.5(4.

5.1、4.5.2、4.5.3、4.5.4、4.5.5)

ISO基础:

1、八项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2、管理的四个过程(PDCA)?

P

A D

C

3、管理系统/四阶文件?

QM、QP、QW、QR

4、文件的功能性六要素(5W1H);

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哪里、Who谁、Why为何、How怎样

程序文件的六个组成部分?

目的、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记录

5、管理评审的三要素:系统性、实施性、有效性

文件的三级校审:编制、审核、批准

供应链:供方——组织——顾客

环境法相关知识:

1、中国环境法系的构成内容?

1、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环境保护法

4、环境保护行政法

5、环境标准

6、环境管理制度

2、中国签署加入的主要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保护大气和外层空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保护海洋及其生物资源的:《防止海上油污染国际公约》、《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公海

渔业及生物资源保全公约》

动植物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面临没绝危险的野生动植物国际

贸易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

尔摩公约》

另外:《人类环境宣言》、《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

3、宪法与环境保护法之间的关系?

宪法是我国的基本大法,是立法基础,是指导性、原则性法律规范。国内一切法律法规。包括

环境保护法,都是在宪法的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与宪法相违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基本法)的分类及内容(含污染防治法类和资源保护法类)?

环境保护法:

1、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以及正在制定中的《中华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用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国环境管理标准(国标)和管理制度?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

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征收排污费、三同时

五、判标题(20分):

描述:(缺陷)

定位:(ISO9001或ISO14001 4.1-4.6)

定性:(系统性、实施性、有效性)

定量:严重不合格(系统性、有效性)、轻微不合格

Plan (系统或方案系统性不合格)

Do (执行或实施实施性不合格)

Check (审核发现缺陷)

Action(制定纠正措施有效性不合格)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资料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Internet技术知识点总结

Internet技术 1.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实质是网络的网络。 2.互联网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称。 3.Internet:由路由器及通信线路基于一个共同的通信协议,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网 络互联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虚拟网络,是共享资源的集合。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4.WWW服务 a)(WorldWideWeb)万维网服务 b)网页文件连接的组合 c)超级连接文本:文本,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组成。 d)HTTP协议:WWW客户机到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用的协议。 e)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网页的语言。 5.电子邮件服务:利用存储-转发原理,克服时间,地理上的距离,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 信网络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递 6.数据检索:分类目录和关键字 7.电子公告板(BBS):基于电子邮件的服务 8.远程登录 9.商业应用 ISP 网络服务供应商,是Internet网络用户接入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10.分类 a)为用户提供拨号入网业务的小型ISP(应为IAP)。区域性强,服务能力有限,没有 自己的主干网络和信息源,提供的服务信息有限 b)真正意义上的ISP:全方位服务,有全国或较大区域的联网能力,可提供专线、拨 号上网 11.ISP服务 a)提供专线接入:提供如DDN、X.25、FR、CATV等专线接入 b)提供拨号接入:向用户提供通过公用电话网联机访问Internet的能力,包括UNIX 仿真终端方式和SLIP/PPP连网方式 c)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d)提供信息服务:提供的信息(用户名(账号)、用户口令(密码)、IP地址、域名服 务器(DNS)地址) e)提供联网设备,网络系统集成,软件安装和使用培训服务 12.主页:打开浏览器后第一个出现的页面 13.超文本:含有超链接的文本 14.超链接:通过网址链接到别的网页 15.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又称为网址) 16.HTML的超链接用URL来定位信息资源所在的位置 17.格式协议://域名或IP地址(:端口号)/路径名/文件名 a)协议:又称信息服务类型,是客户端浏览器访问各种服务器资源的方法 b)端口号:默认端口号可以省略 c)文件名或路径名缺省时,会返回浏览器一个index.html或default.html文件 18.Internet的特点 a)对用户隐藏网间连接的底层节点,用户不必了解硬件连接细节 b)不指定网络互联的拓扑结构

信息技术知识汇总

一、专用名词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分类: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 ?信息特征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NII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缩写。它包括: 1.一系列不断扩展的仪器设备。如摄像机、扫描仪、键盘、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交换机、高密度磁盘和光盘、声像带、电缆、电线、通信卫星、光纤传输线路、微波通信网、电视、监视器、打印机等。 2.信息本身。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科学或商业数据库、影像、录音、图书馆档案及其它媒体等形式体现。目前大量的这类信息分布在政府的各机构中,而且每天都从实验室、演播室、出版商等处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3.各类应用程序和软件。用户能借助于这些程序和软件去访问、处理、组织和提炼那些由NII设施提供的、随时可用的大量信息。 4.各种网络标准和传输编码。依靠它们实现网络间的互连和互操作,确保个人秘密和网络的安全与可靠。 5.人。这类人的工作是挖掘信息,开发应用程序和服务、组建设备、培训其他人员等。 Internet是采用共同的计算机语言或协议被连接在一起的很多完全不同的网络的集合。这些网络之间的传输路径安排可以确保即使一个或多个路由被阻塞,传输仍然可以畅通无阻。这是ARPANET的早期设计目标的一部分,诣在使网络既有效又强大。 Internet 上的所有传输都被组织成数字包的形式--打碎的信息--每个包都有自己的地址和路由指令。这种被称为包交换的方法使数字通讯可以充分利用全部的网络资源,在特定的时刻找到最快和最经济的可行路径。数字包以共同的格式被传输,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TCP/IP)使得起始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可以与途中和最终目的地的其它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通讯。 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为"网际协议"。它就是应用于Internet中的基础协议"TCP/IP"中的"IP",工作于网络七层模型中的第三层。我们现在常用到的"IP"电话,即泛指应用Internet网络及相关技术,把传统的电话(通过PSTN公用电话网)业务转移到Internet网络上来,以大幅降低通讯费用。 ISDN是Integrated Serviced Digital Network的缩写,一般译为"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局称之为"一线通",就是因为它能实现把语音服务和数据传输服务组合在同一通信介质上,为用户同时提供这两种服务的连接。ISDN的基本速率接口提供两个64Kbps 和一个16Kbps的信道带宽(2B+D),其中一个64Kbps信道用于传输语音,另一个64Kbps信道传输数据(当不需要传输语音时,数据传输可占用两个B信道128Kbps的速率),16Kbps的信道用于传输通讯指令等服务信息。 ISDN与普通模拟电话线有什么不同?对于模拟电话线来说,是在用户到电话局之间的线路上传送的模拟话音信号,因此,它只能提供单一的电话业务。而ISDN实现了用户线的数字化,不管是什么信号(文字、图像、声音),只要变成数字信号,就可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 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 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 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 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 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 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 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 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 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 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 测量。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 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 =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 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 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十四、绝对误差;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差值 =x—x0 十五、相对误差;仪表指示值得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x0的比值r=(x-x0/x0)x100%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高一通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 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技术发明。 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 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 技术回答怎么办; 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权申请: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 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满足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大型机阶段(1946年ENIAC、1958年103、1959年104机)、 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收购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 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中长期天气预报)、事务处理(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过程控制(常使用微控制器芯片或者低档微处理芯片)、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 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每个刀片是一个主板,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以210换算)≈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1Gbps(10亿)=103Mbps(百万)=106Kbps(千)=109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EPIC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 (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 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 一、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创新性 3、技术的综合性 4、技术的两面性 5、技术 的专利性 注:能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出体现技术的什么性质。 二、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设计:是基于一定的设想,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技术:认为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是什么为什么”,二技术是“怎么办”。 2、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3、技术的丰富内涵:技术设计是设计的核心。 三、人机关系及其目标 人机关系:物品与使用的人产生一种相互的关系。 人机关系的目标:1、高效 2、健康 3、舒适 4、安全。 四、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等探索性试验活动。 技术试验的方法:1、优先实验法 2、模拟实验法 3、虚拟实验法 4、强化实验法 5、移植实验法 五、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编写产品说明书 六、设计的一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2、实用性原则 3、经济型原则:最低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益。 4、美观原则 5、道德原则 6、技术规范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七、方案构思的方法 方案构思: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方法:1、草图法 2、模仿法 3、奇特构思法 八、常用的创造技法 1、头脑风暴法 2、列举法 3、设问法 九、常见的技术图样 1、正投影与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形体的尺寸标注 3、机械加工图 4、剖视图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 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 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 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 信息技术(In formation Tech 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 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 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息处理技 (信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 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 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 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 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文字的发明: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和地域传递、交流信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一 次重要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纪元,是 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 的一次革命,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过程:需求确定来源确定方法确定价值判断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各章节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信息共享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意义: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意义: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了更可靠的保证;第页共页载体举例:报纸、课本、光盘等信息举例:报纸上刊登的足球消息播出的新闻等价值性举例: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学习材料、生产技术商业信息、定位系统时效性举例:天气预报、股市信息交通信息共享性举例:网络信息、课本图书等问: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家中的书多的以至于搬家时要用车来拉,因为当时的书是笨重的竹简。 从而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极为不便,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应该是属于第()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意义: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在不断,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书生工作室 2012年7月12日 主题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及其特征 【知识链接】 1、信息定义: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信息就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就是信息,不就是物质,也不就是能量(信息、物质、能量就是当今社会的三大资源) 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就是事物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的状态与方式 *信息就是利用各种载体(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各种渠道所传播的内容(信号、消息、情报、报道等)。 2、信息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存在。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不就是信息,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共享性: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价值因人而异,同物质与能量的价值有要质的区别。 时效性:客观事物总就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因此反映事物存在方式与运动状态的信息也应随之而变化。【同步练习】 (2008年省考题)1.萧伯纳说:“您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个思想,甚至更多”。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信息的(c) A普通性 B依附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2008年省考题)2、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 ...的就是( B) A、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B、信息对于所有人具有同等价值 C.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D.信息就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2009年省考题)3.我国古代人利用“燃烧的烽火”传递“入侵的敌情”,这个案例说明信息具有( B) A.普遍性 B依附性 C.共享性 D.客观性 (2010年省考题)4.“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体现了信息的(B) A.普遍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客观性 (2011年省考题)5.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 ..的就是(D) A.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 D.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信息具有相同的价值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知识链接】 1、信息技术就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与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其作用就是代替、扩展与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2、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以电子技术,尤其就是微电子技术 .. ....为支柱,以信息 .....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 .....为核心,以通信技术 技术应用 ....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中存储与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就是猿到人的标志)

显示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习题 1、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 波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m 范围的电磁波能够使人眼产生颜色感觉,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人眼最敏感的光波长为________ nm,颜色是 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通量是按人眼的光感觉来度量的辐射功率,用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示,单位名称是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度E,单位为,符号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眼的亮度感觉总_________________ 实际亮度,这一特性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力正常的人视觉残留时间约为s 。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引起闪烁感觉的最低重复频率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L制彩色电视机的白光标准光源是温度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D65光源。 ( 9)两种颜色混合成白色时,这两种颜色称为 _______________ 。 ( 10 )在水平偏转线圈所产生的____________ 磁场作用下,电子束沿着 ____________ 方向扫描, 叫做行扫描。 ( 11 )色饱和度和色调合称________________ 。 ( 12 )饱和度与彩色光中的____________ 比例有关, ________ 比例越大,饱和度越低。 (13)黑白视频信号的幅度按标准规定是:同步信号的电频为100%,黑电平为______ ,白 电平为_________ 。 2、选择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TSC亮度方程的公式是 ( 2)彩色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源的色温单位是 ( 4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行扫描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 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 技术。 ●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 学技术。 2 3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 、RAM 、软盘、 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CPU (中央处理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2.信息来源示例(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文字.txt Windows系统自带 .doc 使用WORD创建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般的图文排版 .html 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 .pdf 便携式文档格式,由ADOBE公司开发用于电子文档、出版等方面 图形图象.jpg 静态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JPEG) .gif 支持透明背景图象,文件很小,主要应用在网络上.bmp 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空间大 动画.gif 主要用于网络 .swf FLASH制作的动画,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广泛应用于网络 音频.wav 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质量非常高 .mp3 音频压缩的国际标准,声音失真小、文件小,网络下载歌曲多采用此格式 .midi 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视频.avi 用来保存电影、电视等各种影象信息.mpg 运动图象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 .mov 用于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 .rm 一种流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 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flashget)、web迅雷、网络蚂蚁、cuteftp、影音传送带等。 7.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P26):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复习与知识点归纳分析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1.1.1 信息无处不在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1.1.2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信息是通过文字和纸张等信息载体来传递的。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需要载体,载体本身不是信息。) 2.价值性:(相对)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经过加工.处理,特别是经过人的分析.综合和提炼,使信息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3.传递性 4.共享性 5.时效性:人们总是要及时掌握最新的.有用的信息。 6.真伪性

1.2 信息的编码 在计算机领域,“代码”两个字具有特指性,指由“0”.“1”(基本数码)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 1.2.1 二进制代码的特征 (1)有两个基本数码:0.1 (2)采用逢二进一的进位规则 (3)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常见的计算机存储单位 b :位bit(比特),存放一位二进制数,即0 或1 ,是最小的存储单位。 B:字节(byte),8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

信息传递的规律: 用N个二进制位最多可以表示2的N次种不同信息 进制的转换 1.二进制转十进制 {按权位展开相加} 2.十进制转二进制 {除2取余,逆序输出} 3.十六进制转十进制 {按权位展开相加} 4.十进制转十六进制 {除16取余,逆序输出} 5.十六进制转二进制 {逐位肢解,1数4位} 注:(十六进制整数上的每一位数都对应着一组4位二进制数,如果转换后不足四位,在转换后的数字前边补0,凑足4位。如果遇到最左端一组最前端有0则把最前端的0省去不写。) 6.二进制转十六进制 {4位1数,逐组转换} 注:(二进制整数上的每4位数可以划分成一组都对应着一位十六进制数,所以转换时可以把二进制数的整数部分自右向左每4位数分成一组,最左端一组不 足4位部分前面用“0”补足)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书生工作室 2012年7月12日

主题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及其特征 【知识】 1.信息定义: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物质、能量是当今社会的三大资源)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事物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是利用各种载体(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各种渠道所传播的容(信号、消息、情报、报道等)。 2.信息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存在。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不是信息,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共享性: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价值因人而异,同物质和能量的价值有要质的区别。 时效性: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因此反映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信息也应随之而变化。【同步练习】 (2008年省考题)1.萧伯纳说:“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个思想,甚至更多”。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信息的(c)A普通性 B依附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2008年省考题)2.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B) A.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B. 信息对于所有人具有同等价值 C.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D.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2009年省考题)3.我国古代人利用“燃烧的烽火”传递“入侵的敌情”,这个案例说明信息具有( B) A.普遍性 B依附性 C.共享性 D.客观性 (2010年省考题)4.“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体现了信息的(B) A.普遍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客观性 (2011年省考题)5.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 ..的是(D) A.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 D.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信息具有相同的价值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知识】 1、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2、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 .. ....为支柱,以信息 .....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 .....为核心,以通信技术 技术应用 ....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是猿到人的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第三次:造纸术(蔡伦)和印刷术(毕升)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可以大量生产,扩大了信息交流的围) 第四次:电报、、电视等的发明和应用(信息传递效率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的处理速度、传递速度惊人提高) 4、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