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发展规划

治未病发展规划
治未病发展规划

治未病发展规划

2007年,国务院领导同志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并就建立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作出了重要指示。

为响应国务院的号召,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决定将“治未病”工程纳入我院长期发展规划中,并积极组织落实各项措施,争取将该项目做实、做好。

一、发展目标

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具体目标包括:

1、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治未病”工作的运行

机制。

2、建立“治未病”服务的工作平台,开展健康状态辨识、风险评估、

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等工作。

3、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服务技术和

服务支持的示范体系。

4、建立、完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评价体系。

5、建立有关的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

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三、管理理念

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管理环,环环相扣,循环渐进地上升。环节的第一个是老中医采用我院及外聘老中医的力量,以轮流坐诊的形式,首先对就诊人群进行未病和已病的体质辨识,已病人群引导到医院本部有关科室和专家治疗。未病人群辨其体质平和与偏颇制定出改善体质的综合方案。环节的第二个是健康养生教育,采用健康教育大课堂“一对一”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接受者信赖中医自然的养生保健功能,在心理上更加接近中医的自然和谐。第三位是中医养生干预措施,根据受检者情况不同,采用针灸,推拿,足浴,中药熏蒸,中医康复和调理运动,中药饮片,精神调护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干预服务。第四位是健康信息管理,详细采集每一位受检者的健康信息,对参与辨识和干预的人群建立了健康档案,详细采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实现通过干预,提高身体素质,达到未病防治的目的。

四、计划与措施

1、建设服务平台。设立组织结构和功能定位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服务科室有机联系的“治未病”中心。

2、确定服务内容。紧紧围绕健康维护与促进的要求,结合现代健康

管理办法,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确定具体的服务内容,做到真正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中心,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全面反映个性化、系统、全程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将一种或几种“治未病”技术方法的应用就作为“治未病”服务。

3、规范服务流程。根据确定的具体服务内容,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

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

4、在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基础上,建立本地区的“治未病”

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5.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归档、报送工作。在开展治疗推广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做到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定期整理,确保资料的齐备、系统和规范。

6.建立“治未病”的工作规范。可以派人参观国内中医“治未病”

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医院,结合我院实际,建立工作规范、流程安排和特色建设,并且结合本院的实际逐步加以完善。

7.推广适宜技术。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设饮食、运动、药膳、膏方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进行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的推广、

8

9.“治未病”专业人员的培训。积极参与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内涵,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健康保障模式及其服务模式,“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现代健康管理的理论及其方法等。同时积极参与“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的培训。

10.研讨交流与传播推广。在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的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成为“治未病”健康文化、知识与方法等传播的重要窗口。

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1]

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 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 高碑店市中医医院20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 根据《保定市区域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为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制定20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如下: 一、积极引导中医“治未病”进入基层。 具体措施:选择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中医“治未病”的宣传推广工作。 二、在全市推广中医治未病精神具体措施: 1、运用健康教育讲座的模式,更多更广的在全民中提供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宣传推广,将适宜技术推广到全民家中。 2、继续印制中医治未病宣传手册,免费向居民发放,并提供治未病咨询讲解活动。 3、利用体质辨识软件全面开展城乡居民中医体质辨识工作。 4、采用中医技术指导干预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及孕产妇。三、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归档、报送工作。 具体措施:在开展治未病推广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做到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定期整理,确保资料的齐备、系统和规范。

四、建立“治未病”的工作规范。。 具体措施:流程安排和特色建设,并且逐步加以完善 202*.1. 扩展阅读: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 平山县中医院 20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先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我院根据202*的工作情况,制定了20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如下: 一、积极引导中医“治未病”进入基层。 具体措施:选择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中医“治未病”的推广工作。 二、继续在全县推广中医治未病精神具体措施: 1、运用健康教育讲座的模式,更多更广的在全民中提供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宣传推广,将适宜技术推广到全民家中。 2、继续印制中医治未病宣传手册,免费向居民发放,并提供治未病咨询讲解活动。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有关文件,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阶段“治未病”科室建设现状,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和管理,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工作评价指标的依据。 第三条“治未病”科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定位。 第四条“治未病”科的服务特点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和干预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治疗;突出非药物方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求得长远效果。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治未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与其医院规模、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等,以保证“治未病”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治未病”服务质量。 二、科室名称 第六条原则上以“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作为科室名称。由于历史沿革产生的“中医预防保健科”命名可保留;因整合健康管理资源产生的“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等命名可采用。不得以“国医堂”、“名医工作室”、“保健中心”、“体检部”、“预防保健科”等或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作为本科科室名称。 不同的科室名称涵盖的服务内容应有所不同: 治未病科——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健康咨询、中医调养等治未病相关服务。 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整合体检部门(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除提供治未病服务外兼具健康管理职能,开展健康宣教,实现随访管理等。 中医预防保健科——体现中医治未病服务内涵的同时,兼顾计划免疫、职工保健、妇女儿童保健等综合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相关职能。 三、服务对象

(完整word版)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决定在港口门诊部筹建“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 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开平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具体目标包括: 1、建立、完善体检中心。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3、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二、组织结构 成立“治未病中心”领导小组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 在港口门诊部设立的“治未病”中心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二)完善服务技术体系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建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及其他多学科技术方法,针对人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的动态再评估等“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 四、主要内容与实施计划 (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 1.目标计划 (1)初步计划今年9月完成治未病中心的场地建设工作。 (2)今年10月全面规范开展、运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2.主要内容及运行流程 治未病中心由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组成。中心的结构将随着其功能的日益丰富而逐步完善。治未病中心内,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分工合作,相互促进,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其主要功能和运作流程可简单归纳如下: 体检部提供独具中医特色辨识体检,也就是中西结合体检,既有中医体质辨识,从宏观上把握健康状况,又有现代医学的常规体检,两者交融,优势互补。通过将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中各种检查手段相融合,对受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评估,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体检结论和报告,它是实现

治未病年度工作计划

篇一:2013年度治未病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 新沂市中医医院 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及措施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深入开展“治未病”“治未病”服务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13年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西医并重”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独特作用,构建有中医特色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按省级建设标准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设立“治未病”机构、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同时,配合上级部门进一步探索实施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途径、模式、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构建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体系,为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医“治未病”的服务网络做好基础工作。 三、主要任务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运用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建立“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构建中医特色鲜明的”治未病”服务服务体系。 1、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按省级标准开设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整合体检资源,设健康评估诊室、健康咨询诊室、健康干预诊室。在工作上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提供载体。 2、丰富“治未病”服务内容。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逐步形成集”治未病”服务服务、传统疗法服务、体检服务、咨询服务、特需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链。服务对象面向全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3、完善“治未病”支撑条件。 成立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组织保障;成立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专家小组,完善人才、技术保障;加强“治未病”科学研究,大力培养一批“治未病”优秀人才,积极展示和传播“治未病”中医特色”治未病”服务,推进“治未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 四、工作安排 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工作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及时总结。 1、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03月—2013年04月):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广泛宣传中医“治未病”工作任务,积极抽调相关专家、人员,购置相关设备,做好“治未病”工作准备。 2、工作实施阶段(2013年04月—2013年08月):按照建设标准,在相关条件成熟完善的基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有关文件,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阶段“治未病”科室建设现状,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和管理,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工作评价指标的依据。 第三条“治未病”科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定位。 第四条“治未病”科的服务特点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和干预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治疗;突出非药物方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求得长远效果。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治未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与其医院规模、科室功能

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等,以保证“治未病”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治未病”服务质量。 二、科室名称 第六条原则上以“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作为科室名称。由于历史沿革产生的“中医预防保健科”命名可保留;因整合健康管理资源产生的“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等命名可采用。不得以“国医堂”、“名医工作室”、“保健中心”、“体检部”、“预防保健科”等或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作为本科科室名称。 不同的科室名称涵盖的服务内容应有所不同: 治未病科——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健康咨询、中医调养等治未病相关服务。 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整合体检部门(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除提供治未病服务外兼具健康管理职能,开展健康宣教,实现随访管理等。 中医预防保健科——体现中医治未病服务内涵的同时,兼顾计划免疫、职工保健、妇女儿童保健等综合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相关职能。 三、服务对象 第七条“治未病”科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是中医体质偏颇人群:根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辨识结果符合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或特禀质等偏颇体质者。 二是亚健康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亚健

(新)黄陵县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黄陵县中医医院 “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治未病”中心工作领导班子 “治未病”中心主任:吴浩云 成员:吴浩云张超拓惠莲张敏 耿刘哲黎娜 主要职责: 1、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治未病”科发展方针、目标、任务,营造“治未病”理念及内涵文化。 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 (二)成立由名老中医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 开展和指导相关工作 专家咨询组: 组长:寇俊平 成员:雷俊生王世利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 (一)科室设置 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设立“治未病”中心(改造医院三楼两间病房)。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开展服务,提供平台的规范化建设,设立组

治未病科工作计划

治未病科工作计划 篇一: 沙县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以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目标,以使用中医药服务大众,提高祖国医学健康保健水平为宗旨,以“治未病”为方式,健康辨体质为工具,健康促进为手段,健康管理为平台,建立新的健康管理中医新模式。通过“治未病”可实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发”的理念。打造祖国医学的健康管理产业链。 本中心特点是“四位一体”形成一个管理环,环环相扣,循环渐进地上升。这个环节第一位是采用我院老中医专家的力量,以轮流坐诊的形式,首先对就诊人群进行未病和已病的体质辨识,已病人群可在本科室及引导本院有关科室和专家治疗。未病人群辨其体质平和与偏颇制定出改善体质的综合方案。环节的第二位则是健康养生教育,采用健康教育大课堂“一对一”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接受者信赖中医自然的养生保健功能,在心理上更加接近中医的自然和谐。第三位是中医养生干预措施,根据受检者情况不同,采用针灸,推拿,足浴,中药熏蒸,中医康复和调理运动,中药饮片,精神调护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干预服务。第四位是健康信息

管理,详细采集每一位受检者的健康信息,对参与辨识和干预的人群建立了健康档案,详细采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实现通过干预,提高身体素质,达到未病防治的目的。 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工作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及时总结。 1、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1月——3月):广泛宣传中医“治未病”文化,成立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做好“治未病”试点工作准备。 2、实施阶段(20XX年4月——6月):开展“治未病”工作实践,引进服务设备、培训服务人才,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完善开展“治未病”工作准备。 3、工作推进阶段(20XX年7月——9月):完善设立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治未病中心”,逐步在单位各科室普及展开“治未病”工作,争取纳入国家级建设计划。 4、总结推广阶段(20XX年10月——12月),根据中医“治未病”工作机制和相关政策,严格要求,科学评价、全面总结“治未病”工作情况,将“治未病”与临床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医文化、健康保障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设成为特色明晰、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我市闻名的“治未病”科。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基本情况 xxx 中医院始建于1953 年。经过60 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 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 区中医龙头单位。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于今年年底正 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 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 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 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 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 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 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 (一)成立棊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江(棊江区中医院院长) 副组长:杨正弦(棊江区中医院副院长) 苟洪娟(棊江区中医院副院长) (棊江区中医院副书记) 王成虎(棊江区中医院副院长) (棊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 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 (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棊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 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 副主任:封孝和(副咼级中医师) 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 (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工作职责:负责加强对技术规范、人才培养、服务模式与考核评估方面的研究与指导。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 2007年,国务院领导同志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并就建立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作出了重要指示。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一、工程目标 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具体目标包括: 1、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治未病”工作的运行机制。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服务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的示范体系。 3、总结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

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即“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4、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5、建立、完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评价体系。 二、组织主体与实施载体 (一)组织主体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 (二)实施载体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2.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 以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等设立的“治未病”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的“治未病”服务点及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中心工作总结与计划范文

最新治未病中心工作岗位工作总结与计划==适合治未病中心工作述职、职称评审、工作总结报告== 个人原创治未病中心工作岗位总结与计划 有效防止雷同!简单修改即可使用!

目录 前言 (3)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 1.1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 (3) 1.2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取长补短 (3) 二、恪尽职守,认真作好本职工作 (4) 2.1热爱本职工作,激发工作热情 (5) 2.2摆正工作位置,承当岗位责任 (5) 三、培养团队意识,加强沟通合作 (5) 3.1注重团队协作,提升工作效能 (5) 3.2弘扬团队精神坚持团结奋进 (6) 四、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6) 五、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7) 5.1树立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学习目标 (8) 5.2进一步提高本职工作效率 (8) 5.3深入业务相关的经验学习 (9) 5.4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9)

前言 过去的一年,在全体治未病中心工作岗位及其部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挥下,我完美完成了治未病中心工作岗位的所有工作任务,这和大家的努力分不开,正因为有了我们这个优秀的治未病中心工作团队,大家相互帮助,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才能给今年的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回顾过去一年的治未病中心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为了总结治未病中心工作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前行,现将治未病中心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1 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治未病中心工作岗位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我坚持把加强治未病中心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作为提高 自身素质的关键措施。一方面,我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认真学习规定的学习内容,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使自身治未病中心工作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我把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和治未病中心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好个人自学,不断吸纳治未病中心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

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4版)

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4版)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以下简称“专科”)建设管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果,增强专科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本要求旨在指导专科开展建设与管理工作,并作为专科“十二五”中期评估和终末评审验收的依据。 第三条专科建设应符合《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要求,并结合本要求进行建设和改进。 二、基本条件 第四条专科科室名称符合《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按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有关要求,进行专科的基本条件建设。 第六条按照《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国中医药发〔2009〕23号)、《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有关要求,结合本专科特点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 三、人才队伍 第七条专科专职医护人员≥8人,中医类医护人员比例≥70%;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占科室医师比例≥30%;具有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科室医师比例≥30%。 第八条专科负责人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同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备指导健康状态管理和“治未病”服务人群干预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效果总结的能力。 第九条学术带头人应从事中医工作20年以上,同时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治未病”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备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学术发展方向和科研创新工作的能力。 第十条学术继承人应从事中医工作8年以上,同时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具备全面继承本专科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思想和“治未病”服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能力。 第十一条技术骨干应从事中医工作5年以上,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熟练掌握应用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中医健康咨询指导和中医特色技术干预服务。 四、服务水平和能力 第十二条开展中医健康管理全程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水平、个性化、快捷方便的体检服务,制订包括个性化养生食谱、起居调养、情志调节、保健功法、经穴按摩方法等在内的健康调养方案,提供针灸、推拿、膏方、拔罐、穴位敷贴、药浴等个性化健康干预措施。 第十三条积极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 术指南,组织制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在应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 第十四条对“治未病”服务人群进行随访追踪,并对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的应用进行效果总结分析,按时完成总结分析报告。 第十五条根据《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81号)的技术目录,积极应用中医药特色干预技术和方法。专科特色“治未病”服务技术项目≥8种。 第十六条上级医师能够正确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不断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和

中医治未病(体 检)中心建设

中医院 治 未 病 体 检 康 复 中 心 建设方案 一、中医治未病产品的意义 1.为国民的健康护航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我们的生命,因为健康而欣荣,因为疾病而枯萎。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退休之后,该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了,但是其中不少人却成了“药罐子”,真是悲戚。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国家疾控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表明,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70%上升到2000年的81%,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5%和80%。10年中,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的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占总死亡数的36%。而绝大部分疾病是由数量不多、可预防的已知危险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不健康饮食,不锻炼身体和使用烟草。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有很多疾病,我们都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 作为健康杀手的多数慢性病,都可以通过“治未病”的种种措施来预防;而对于传染病,通过打断传染必须的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流行,指 导人们远离疾病。 现代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活快节奏、不良生活习惯,使现代病种发生了变化。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营养过剩的代谢紊乱等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杀

手,这类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一书提出了“辨证施保”,研究形成有效提高生存质量的养生、保健体系,明显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来延年益寿,这是21世纪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之一。中医“治未病”,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以适应自然变化,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来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可以从功能的、整体的变化来把握生命,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病后调护。总之,“治未病”是人类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最高境界。“治未病”对于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可以 发挥重要作用。 2.降低医疗费用 国民健康对社会的意义,不仅是提供发展基础,而健康问题的解决,也能促进经济增长。传统的经济学模型是这么看的:经济增长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带来了人们的健康。而新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健康出现的问题对经济的增长有反作用。健康问题不解决,经济就会出现负增长。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国民非常关心的问题,怎样防止医疗费用日趋高涨,减少医疗保健费用的巨大投资呢?国家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逐渐从以治疗疾病为主导向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主导转变,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预防为主”。而中医的防治原则始终贯穿着“治未病”的思想,要求医者在准(辨证准)、精(用药精)、廉(价格低廉)、便(使用方便)上做文章。所以,将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加以发扬,在人们未病之前采取应对措施而不是病后用药,将会给民众带来更多的健康利益,也将节省更多的医疗费用。“九五”期间,卫生部曾做过的一个课题,研究社区防治和预防投资效益比,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一块钱的预防,可以节省医疗费八块五毛钱。 3.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所在 老祖宗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告诉我们:“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是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进行“治疗”,否则的话,就像口渴了才开始挖井,该打仗了才开始铸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吗?这里面蕴含着预

治未病工作计划

五华县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2014年工作计划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先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我院根据2013的工作情况,制定了2014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如下: 1.继续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1)购进中医经络检测仪(正进行招标): 2)以康复科中风专科为中心设立“治未病”服务点,制订相应管理制度,配备相应设备。 2.继续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服务对象面对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具体措施: 1)、运用健康教育讲座的模式,更多更广的在全民中提供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宣传推广,将适宜技术推广到全民家中。 2)、印制中医治未病宣传手册,免费向居民发放,并提供治未病咨询讲解活动。 3)、全面开展城乡居民中医体质辨识工作,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建档率达到40%,群众中医药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50%,。 3、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归档、报送工作。 具体措施:在开展治未病推广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资料的收集、 整理、归档工作,做到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定期整理,确保资料的齐备、系统和规范。 4、完善“治未病”的工作规范。可以派人参观国内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医院,结合我院实际,完善工作规范,流程安排和特色建设,并且逐步加以健全。 具体措施:初步定于今年5月份到上级中医院参观学习,再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逐步加以健全。 五华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2014年1月1日篇二:2013年度治未病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 新沂市中医医院 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及措施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深入开展“治未病”“治未病”服务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13年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西医并重”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独特作用,构建有中医特色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按省级建设标准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设立“治

医院治未病科的激励机制

XX医院 治未病中心激励机制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员工作为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力要素,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决定因素。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挖掘员工的潜能,保证人员的积极性与稳定性,更好地开展治未病服务。 一、激励的原则 (一)公平处事原则公平处事是整个激励能否达到目的的关键因素。在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必须要一视同仁,如果人为地出现不公,则对不公者会产生很强的消极影响,导致激励目的难以完全实现。 (二)自身价值原则“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人们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还有一种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深层含义,这方面在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人群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往往怀有崇高的理想及远大的抱负,一旦能够学有所用、发挥专长,就会产生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与力量,在感到快乐的同时,会激发出更大工作动力和创造力。任何一种激励,如果脱离自身价值来设计,只能是短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三)奖罚结合原则奖是从正方向予以鼓励,罚是从

反方向予以刺激,它们是激励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正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 二、激励员工的手段 (一)物质激励以调整物质分配的量和质作为激励手段,属于物质激励。鉴于世界的本质是由物质构成的,任何精神的东西,都不可能绝对代替物质的东西。因此,当各类人才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时,我们就可以在激励工作中,将创造的财富中取出适当的部分用来奖励那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确保员工“支出”的超负荷工作量和“奉献”超出常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得到一定的补偿。 物质激励,医院已充分考虑治未病科的实践情况为保证人员的积极性与稳定,治未病科与其他临床科室一样享有医院的激励机制,另外,在绩效分配中享有平均绩效。治未病科科室二次分配中,在平均分配的基础上,对治未病服务工作中服务对象对服务满意和疗效满意的给予奖励,对治未病服务工作中服务对象对服务满意和疗效满意的给予处罚。 (二)精神激励以调整精神传递量和质作为激励手段,属于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一种“不花钱”的有效激励手段。

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彬县中医医院 20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积极落实开展“治未病”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不断拓展中医药的服务领域,逐步探索建设适应我县中医工作,切实做好人群众需求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和省中医药局【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彬县中医医院为积极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努力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李皓帆 副组长:衡冲史富安 成员:刘永宏李军洲孙爱萍强喜宏 王双维张云侠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永宏同志兼办公室主任。二、“治未病”工作原则1、“治未病”服务建设 医院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新模式,其功能定位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理念。为进一步完善“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 我们将“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和“瘥后防治”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服务当中。将服务对象分为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慢病人群和康复人群等,对不同服务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分别制定服务方案,充分发挥

“治未病”服务作用。2、“治未病”工作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医院积极整合针灸、推拿、拔罐、按摩、熏蒸、穴位注射、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并在医院发放社区慢性病简易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教资料,在社区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通过上述各类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了“治未病”优势。3、“治未病”工作与健康信息建设相结合。 依托医院现有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整合“治未病”预防保健信息、中西医门诊就诊信息、疾病随访管理信息、妇女儿童保健信息,打造独具特色的信息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建立中医特色的、动态全程的健康状态信息库奠定基础。 二、“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一)、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治未病”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治未病”工作方案拟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协调工作,工作小组负责“治未病”工作的具体实施。(二)、完善服务平台 在原有中医门诊的基础上增设“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室”、“健康状态辨识和评估室”、“健康干预室”。 1、“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室”由经过系统培训的中医师坐诊,利用中医辨证、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未就诊人群进行体质辨识,既有中医体质辨识,从宏观上把握健康状况,又有现代医学微观检查,及时排查各种隐匿的疾病。 2、“健康状态辨识和评估室”有名中医长期坐诊,为就诊人群做出健康评估,提供健康调养方案。 3、“健康干预室”为就诊人群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

治未病科实习范文报告

治未病科实习范文报告 篇一:实习生关于学习“治未病”体制辨识的体会 首先,我更深入地认识了什么是“治未病”。“治未病”这个词是继“亚健康”之后,近几年刚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医学概念,有的人刚听到这个词很可能会理解成“治胃病”。而我有幸的是刚进医院,在“二甲评审”准备工作中就接触到了“治未病”这部分,所以对于这堂课程,我比其他同学多了些思想上的认同。 就我的理解,简单地说,“治未病”就是中医预防保健。就是运用中医的方法去辨识人体的危险因素,再通过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健康 其次,我了解到了“治未病”与中医体质辨识的关系。体质辨识是中医治未病的一个方法。中医通过了解人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健康信息来判断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而通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来确定个体的体质类型,针对不同体质类型的特点再结合个体的危险因素为个体量身制定综合调理治疗方案(内容包括:起居调养、膳食调养、内服方药、传统疗法、运动调养、精神调摄等),最后达到预防保健即“治未病”的目的。 另一层面,体质辨识为“治未病”提供了路径与技术。首先,中医体质量表的出现,很明确地把人分为九种体质,这为中医“治未病”理清了思路。现今,中医体质量表已被多国引

用,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等多种版本。所以说,这一技术不仅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在国际上出了一份力。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中医体质量表即将开发老年版和儿童版,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特点辨病施治,这将又是一个突破。除此之外,体质干预方案,如辨体调理膏的研制,将为“治未病”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总之,种种的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治未病”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了,气机淤滞、多愁善感、忧虑脆弱等,我想看了《红楼梦》的人应该就很容易分辨出这种体质了;特禀质可以先天失常来形容,这种类型的人大多有生理缺陷,或者带有遗传病。我想只有认识了各种体质的特点方能做到“辨”病,最后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治未病”中心业务工作亮点总结报告 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但伴随而来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日常压力的增强和人口机构老龄化等带来的问题。进入21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具有辨证论治、天人合一和注重预防养生“治未病”等理念的中医药知识体系才是解决这些问题且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2012年工作总结暨2013年工作计划

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2012年工作总结暨2013年工作计划 以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为重点,深入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构建具有中医养生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我市人民群众对中医治未病的要求,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我中心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2011年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如下: 1. 进一步采购并更新中医治未病设备,中心治未病设备现有按摩床、针灸针、梅花针、电针仪、灸盒、刮痧板、火罐、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颈椎牵引器等; 2. 在原有已开展项目,包括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TDP热疗、电针、中频治疗、针刺放血、中药敷贴等基础上新增了盒灸、微波治疗与颈椎牵引等项目; 3. 目前为止,中心中医药服务人次14000余人次,其中中医康复理疗人次1800余人次,较去年有一定提高; 4. 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指导项目工作为辖区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现已完成300余份,并为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的老年人进行了有针对性中医养生保健指导。预计12月底,将完成500余名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与保健指导; 5. 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讲座、社区摆点等机会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体质辨识的意义,发放宣传资料,使辖区居民对本中心开展的中医治未病技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尽管今年我中心的治未病工作较去年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限制了我中心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进一步扩大开展,现将我中心目前面临的困难总结如下: 1. 场地所限,造成了中医康复理疗室面积较小,床位有限,设备配备较少; 2. 中医康复科医师目前只有4名,人员配备不足; 3. 来我中心理疗的病种较单一,对多种治未病项目的开展不利; 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本中心的中医治未病工作,现对2012年具体工作有如下规划: 1.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病种的中医治未病理疗康复服务,提高新进设备的使用率; 2. 合理安排中心新进中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中心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对中医治未病的认识,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好务; 3. 结合将大力开展的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指导工作,有针对性的为居民提供中医保健指导与康复理疗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