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压器冷却系统

电力变压器冷却系统
电力变压器冷却系统

摘要

本设计针对电力变压器冷却系统中使用常规控制系统时存在的控制回路复杂、可靠性低、风机保护方式简单、油温测量精度低、控制误差大、无法进行远程通讯等问题,设计了一套智能化变压器温度监控系统。本系统以PIC16F877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了对变压器油温的实时采集、LED显示、数据无线传输,并参考油温变化对风机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控制。风机侧完善的保护装置为CPU提供准确的风机故障信号,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关键词:单片机、变压器冷却系统、风机故障、油温采集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a new smart of transformer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It’s a great change for the power transformer cooling system.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complex, low reliability, a simple blower protection, low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ccuracy, control errors, and not achieving long-distance communications, ect. The control system uses the PIC16F877 to achieve the real-time acquisition, LED display, data wireless transmission,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air temperature change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state of real-time control. The CPU fan could provide accurate fault signal, so that it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Keywords: SCM (Single Chip Micyoco), transformer cooling system, Fan Failure, Oil temperature`s collection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绪论 (5)

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6)

第一节毕业设计的任务 (6)

第二节毕业设计的要求 (6)

第二章系统的设计方案 (8)

第一节系统工作的一般原理 (8)

第二节智能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8)

2.1 方案一 (9)

2.2 方案二 (10)

2.3 方案三 (12)

第三节设计方案的确定 (13)

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16)

第一节单片机的选型 (16)

第二节振荡器配置选择 (18)

2.1 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方式 (18)

2.2 RC振荡器 (20)

第三节温度采集电路模块设计 (22)

3.1 温度检测电路 (22)

3.2 光电耦合隔离放大电路 (24)

第四节按键输入和显示电路部分设计 (29)

4.1 按键输入电路模块设计 (29)

4.2 显示电路部分设计 (29)

第五节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33)

第六节主回路部分设计 (38)

6.1 风冷机的保护简要介绍 (38)

6.2 输出驱动电路设计 (38)

第七节直流电源的设计 (46)

第四章软件部分设计 (50)

第一节软件需求分析 (50)

第二节各模块的流程图 (52)

第五章设计总结 (60)

致谢 (62)

参考文献 (63)

H:\毕业设计\毕业设计.doc附录一程序清单 (64)

附录二元器件明细表 (78)

绪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力变压器是发、输、变、配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性能、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运营效益。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设备之一,因此,电力变压器安全可靠的运行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随着变压器容量的增大,变压器的损耗同样会增大,单靠箱壁和散热器已不能满足散热要求,需采用子循环风冷或强迫油循环风(水)冷,使热油经过强风(水)冷却器,冷却后再用油泵送回变压器。大容量的变压器已经采用导向冷却,在绕组和铁心内部,设有一定的油路,使进入油箱内的冷油全部通过绕组和铁芯内部流出,这样带走了大量的热量,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变压器冷却系统决定了变压器的正常使用寿命及能否正常运行,因此变压器的冷却系统对变压器的安全经济运行又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发电厂或变电所,风冷式变压器采用多组风机降温,控制变压器的油温在额定范围之内,保证变压器正常工作。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应该对变压器的油温进行实时监控。

目前,还有许多变压器采用由电接点式温度计采集、显示变压器油温,控制风机的启动和停止,实现变压器的温度控制,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风机启动时全部投入,同时全部停止,冲击电流较大,严重影响了电机的使用寿命。且由于无法和控制室联系,所以无法实现变压器的无人控制,增加了运行成本。变压器温控器总存在一些问题,如测温误差大、抗干扰能力差等,这些都是在工程界非常棘手的问题。而早期的温度控制器,由于体积大、操作复杂、抗干扰能力差,给工程现场的使用也带来了很大不便。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温度控制器正向单片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迅速发展。针对电力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实现温度的自动采集、显示、风机的顺序起停。

根据现场运行要求,本设计选用了PIC16F877单片机构成变压器温度控制系统,设备操作简单,用户可通过面板按键轻松设定控制风机起停、报警及跳闸阀值,所有设定参数掉电后均不会丢失。温度采集精度很高,并且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护电机,如过载、缺相保护等。由于工业现场的环境较恶劣,会对系统产生很大的干扰,设计采取了抗干扰措施,在集成电路的电源入口处加了滤波电容,且送入单片机的信号都经过了光耦隔离。最后通过无线通信实现远程监控,控制室通过无线通信及时掌握现场的运行情况,可任意对各种事故做出及时地反映,实现了变压器的无人控制。系统整体具有测温误差小、分辨力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所有器件的选择均满足工业级标准,并适合高温环境。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可以保证控制系统稳定工作,设计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能满足各种型号变压器的要求。

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第一节设计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电力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而电力变压器又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中常用的油浸风冷式电力变压器多采用多组风机降温,控制变压器的油温在工艺要求的范围之内。目前现场还有相当数量的油浸风冷电力变压器由电接点式温度计采集、显示变压器油温,控制风机的启动和停止,实现变压器的温度控制,即在变压器油温大于上限温度时启动全部风机,当油温降至下限温度时停止全部风机。而实际运行中这种控制方式有不少的缺点,如风机启动时全部投入,冲击电流太大,不利于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要求本设计选用一款集成度较高的单片机,并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一个电力变压器温度监控系统,对现有落后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满足自动化要求。

设计主要完成的工作。

本设计须完成风冷式电力变压器温度监控系统的主机部分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收集电力变压器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的实际资料,确定要保证变压器风冷系统正常运行及实现无人值班所需的远程通讯功能,必须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来完成;为保证风机能可靠安全运行,必须收集一既能被单片机驱动又能保证风机可靠运行的元件。

(2)方案设计。

(3)确定系统配置及功能,并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完成系统硬件设计。

(4)根据设计原则完成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撰写设计说明书,绘制系统电路原理图。

(6)完成指定内容的外文资料翻译。

第二节设计要求

2.1 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1)完成系统设计;

(2)选择合适的单片机,作为主机CPU;

(3)独自完成主机硬件、软件设计,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温度采集、LED显示、主控电路、无线通讯、电源电路等,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流程图设计、程序设计及调试;(4)完成相关的设计图纸绘制和设计说明书撰写,通过毕业设计答辩。

2.2 设计实现的主要功能

(1)将采集到的油温在就地和远端(控制室)用LED实时显示油温,主机和从机之间的通讯采用无线通信方式;

(2)系统设置自动、手动、停止三种运行方式,正常时采用自动方式运行,主控板检修时采用手动方式运行,并且能够灵活选择运行方式。

(3)在自动方式运行下,当变压器油温超过上限时,风机全部投入;当温度低于工艺下限时,风机全部停止;当温度由高下降到上限和下限的中间值时,只投入3组风机;在投入3组风机的状态,先运行的3组风机运行1小时后(这三组风机在变压器周围间隔安装),自动切换到另外3组(这三组风机也在变压器周围间隔安装),1小时后又切换到原来的3组,如此交替运行,既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又能使变压器均匀降温。温度上限值和下限值可以通过硬件灵活设置,以适应不同类型和不同环境使用的变压器;变压器油温超过上限值时,风机群全部投入运行时,采用顺序启动方式依次启动,防止启动电流过大情况发生造成设备损坏;

(4)系统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当某一风机工作异常时如过压、缺相、过载时,系统能够在现场和控制室发出报警信号,显示故障类型和故障发生的位置,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设备检修;

(5)系统设置正常运行、故障运行、油温超过75℃三项远传开关信号;

(6)本设计中油温的上限缺省值为55℃,下限缺省值为45℃,要求上限值和下限缺省值能够方便的通过按键调节;

(7)系统要采用必要的抗干扰措施(包括硬件和软件)。

2.3 主要技术指标

控制系统的工作电源为220V/50HZ的工频交流电,容量为31500KVA;风机有6组,每组2个风机,均匀排列在变压器四周,每个风机功率为0.375KW;温度测量范围为0-100℃,温度采集精度为±2℃,温度控制精度为±5℃。

第二章系统的设计方案

第一节系统工作的一般原理

传统的电力变压器由人工控制风机,每台变压器有6组风冷式电动机需要控制,每组风机的保护通过热继电器实现,控制风机电源回路通过接触器,而风机启停的逻辑判断通过测量变压器的油温和变压器的过负荷实现,工作原理如图2-1所示。主电路控制元件采用了接触器,靠机械触点来实现对风机的驱动。这种方式对风机的控制只能由人工完成,风机同时全部投入,同时全部停止,启动时冲击电流很大,会对器件造成损伤。当温度在45℃-55℃时,通常采用全部投入的方式,不利于节能,也不利于设备的维护。控制器系统采用继电器、热继电器、接触器逻辑电路控制,控制逻辑显得很复杂,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接触器的触点长时间接触及多次开断造成触点烧毁问题。风机缺乏必要的过压、过载、缺相保护,实际运行中降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增加运行成本。

图2-1传统风冷机工作原理图

第二节智能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设计以PIC16F877单片机为核心完成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油温进行实时采集,将采集结果送入MCU进行处理,然后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对变压器温度的全自动远程和就地监控,系统要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包括过压、过载、缺相检测和保护,还要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在故障出现时,给出故障信息,显示故障类型,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检修;使用无线通信方式实现变压器控制器与中心控制室之间的数据通信。使用户随时了解变压器及风机运行情况,实现远程温度控制。整个课题包括系统设计,主机温度信号采集与调理电路设计,主机LED显示电路设计,主控电路设计,缺相检测与保护电路设计,过载保护与检测电路设计,从机设计,从主机LED显示电路设计,

无线通信电路设计,主电路设计,主机从机电源设计,系统软件流程图设计,软件编程等。

温度信号的采集在设计中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可以采用铂电阻电桥组成的温度检测电路,也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来实现。

2.1 方案一:

温度检测电路通过预埋在变压器中的铂电阻传感器获得油温信号[3],经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直接送入控制器的A/D转换输入端,PIC单片机根据信号数据及设定的各种控制参数,按照程序自动计算与处理,自动显示变压器油温,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风机的起停,电机的保护电路包括过压,过载,缺相等。显示电路采用MAX7219,其只需要三根线就可控制八个数码管,特别适用于需要I/O口较多的系统。信号通过无线通信芯片nRF401传输到控制室,以便对现场情况及时做出反应。

方案采用PIC16F877单片机,PIC处理器具有不同于一般微处理器的许多特性,它给出最大系统可靠性,通过减少外部元件使成本最小。另外,还提供节电工作模式及提供编码保护等。PIC16F877共有A口、B口、C口、D口、E口五组I/O口,完全可以满足本系统的要求,另外在其中嵌入一个8 输入通道的A/D模块,不需要专门的芯片进行A/D转换;CCP模块可提供外部信号的捕捉、内部比较输出、及脉宽调制PWM功能;中断源多,具有看门狗定时器和睡眠功能;还可以在线串行编程、在线调试。显示电路采用MAX7219,其只需要三根线就可可控制八个数码管,特别适用于需要I/O口较多的系统。MAX7219为8位LED显示驱动电路,可以连续的驱动8位7段数据显示。在芯片内部集成了一个BCD译码器,段地址和位地址驱动以及一个8 8位的静态随机存储器。只需要一个外部电阻,就可以正确地驱动所有LED的段地址。

信号通过无线通信芯片nRF401传输到控制室。以便对现场情况及时做出反应。nRF401 是一个433 MHz 工业、科学、医用频段设计的真正单片无线收发芯片,它采用频移键控调制技术。nRF401 发射速率可达20 kb/ s,发射功率可调, 最大发射功率10 dBm,接收灵敏度- 105dBm,具有工作半径大、适应性强的特点。天线接口设计为差分天线,便于使用低成本的印刷电路板天线。nRF401 还有待机工作方式,可以更省电和高效。此外,该芯片只需少量外围元件,使用十分方便。温度控制器系统框图如图2-2所示。

图2-2温度控制系统框图

2.2 方案二:

温度检测采用由DALLAS半导体公司生产的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型单线智能温度传感器,属于新一代适配微处理器的智能温度传感器, 采用DALLAS公司特有的单总线通信协议,只用一条数据线就可实现与MCU的通信。它具有体积小,接口方便,传输距离远等特点。显示采用单片机的RA口扩展四片串并转换的移位寄存器74LS164驱动四只1.5寸共阳数码管,实时显示变压器的温度。复位电路采用MAXMAX6304芯片来实现单片机系统的监控电路。MAX6304是一款专用、高性能、低功耗的微处理器监控芯片。通信采用CHIPCON公司新推出的CC1000单片可编程RF收发芯片。

(一)温度检测电路的设计

温度检测采用由DALLAS半导体公司生产的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型单线智能温度传感器,属于新一代适配微处理器的智能温度传感器,可广泛用于工业、民用、军事等领域的温度测量及控制仪器、测控系统和大型设备中。它具有体积小、接口方便、传输距离远等特点。DS18B20单总线数字传感器工作温度范围是-55℃~125℃,在-30℃~85℃范围内温度测量精度为±5℃;具有温度报警功能,用户可设置最高和最低

图2-3 DS18B20引脚分布图

DOUT 24SEG DP 22SEG G 17SEG F 15SEG E 21SEG D 23SEG C 20SEG B 16SEG A 14ISET 18V+19CLOCK 13DIN 1DIG02DIG111DIG26DIG37DIG43DIG510DIG65DIG78

LOAD 12

GND

4

GND 9N14MAX7219(主)a b f c g d e DPY 1234567a b c d e f g

8dp dp N19a b f c g d e DPY 1234567a b c d e f g

8dp dp N1833K R25+5V

a b f c g d e DPY 1

2

3

4

5

6

7

a b c d e f g

8dp dp N20

CLK

LOAD RC2

制造的一种理想的超高频单片收发通信芯片。它的工作频带在315、868及915MHz,但CC1000很容易通过编程使其工作在300~1000MHz范围内。它具有低电压(2.3~3.6V),极低的功耗,可编程输出功率(-20~10dBm),高灵敏度(一般-109dBm),小尺寸(TSSOP-28封装),集成了位同步器等特点。其FSK可达72.8Kbps,具有250Hz步长可编程频率能力,适用于跳频协议;主要工作参数能通过串行总线接口编程改变,使用非常灵活。 CC1000 可通过简单的三线串行接口(PDATA、 PCLK 和PALE) 进行编程,有36个8位配置寄存器,每个由7位地址寻址。一个完整的CC1000配置,要求发送29个数据帧,每个16位(7个地址位,1个读/写位和8个数据位)。PCLK 频率决定了完全配置所需的时间。在10MHz的PCLK频率工作下,完成整个配置所需时间少于60μs。在低电位模式设置时,仅需发射一个帧,所需时间少于2μs。所有寄存器都可读。在每次写循环中,16位字节送入PDATA通道,每个数据帧中7个最重要的位(A6:0)是地址位,A6是M键盘(最高位),首先被发送。下一个发送的位是读/写位(高电平写,低电平读),在传输地址和读/写位期间,PALE (编程地址锁存使能)必须保持低电平,接着传输8 个数据位(D7:0),PDATA 在PCLK 下降沿有效。当8位数据位中的最后一个字节位D0 装入后,整个数据字才被装入内部配置寄存器中。经过低电位状态下编程的配置信息才会有效,但是不能关闭电源[5]。

微控制器使用3个输出引脚用于接口(PDATA、PCLK、PALE),与PDATA相连的引脚必须是双向引脚,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提供数据计时的DCLK 应与微控制器输入端相连,其余引脚用来监视LOCK 信号(在引脚CHP_OUT)。当PLL 锁定时,该信号为逻辑高电平。

2.3 方案三:

温度检测采用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DI)生产的恒流源式模拟温度传感器AD590。它兼有集成恒流源和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点,具有测温误差小,动态阻抗低,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等特点。AD590配以ICL7016型单片A/D转换器即可构成三位半液晶显示的温度传感器,通信采用RS-485标准。

(一)温度采集电路

AD590是由美国哈里斯(Hrris)公司、模拟器件公司(ADI)等生产的恒流源式模拟温度传感器。它兼有集成恒流源和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点,具有测温误差小、动态阻抗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等优点,适合远距离测温、控温,不需要进行线性校准。

AD590属于采用激光修正的精密集成温度传感器。该产品有3种封装形式;TO-52封陶瓷封装(测温范围是-55—+150℃)。不同公司产品的分档情况及技术指标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由ADI公司生产的AD590,就有90J/K/L/M四档。这类器件的外形与小功率晶体管相仿,共有3个管脚:1脚为正极,2脚是负极,3脚是接管壳。使用时将3脚接地,可起到屏蔽作用。AD系列产品以AD590M的性能最佳,其测温范围是-55—+150℃,最大非线性误差为0.3℃,相应时间仅20μs,重复性误差低至0.05℃,功耗约为5mW。

AD590等效于一个高阻抗的恒流源,其输出阻抗大于10MΩ,能大大减小因电源电压从5V变化到10V时,所引起的电流最大变化量仅为1μA,等价于1℃的测温误差。AD590的工作电压为+4—+30V、测温范围是+55—+150℃,对应于热力学温度T每变化1K,输出电流就变化1μA。在298.15K(对应于25.15℃)时输出电流恰好等于298.15μA。这表明,其输出电流与热力学温度严格成正比。AD590配以ICL7106型单片A/D 转换器,即可构成3位半液晶显示的数字温度计。

(二)通讯电路

RS-485 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方式来实现通信:在发送端TXD 将串行口的TTL 电平信号转换成差分信号A、B 两路输出,经传输后在接收端将差分信号还原成TTL电平信号。两条传输线通常使用双绞线,又是差分传输,因此有极强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接收灵敏度也相当高。同时,最大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也大大提高。如果以10Kbps 速率传输数据时传输距离可达 12m ,而用100Kbps时传输距离可达1.2km。如果降低波特率,传输距离还可进一步提高。另外RS-485 实现了多点互联,最多可达256台驱动器和256台接收器,非常便于多器件的连接。不仅可以实现半双工通信,而且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芯片有SN75176、SN75276、SN75LBC184、MAX485、MAX3082、MAX1482等。全双工通信的有SN75179、SN75180、MAX488~491、MAX1482等[6]。

第三节设计方案的确定

根据上一节中三个设计方案,下面对这三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

在方案二中,温度检测采用由DALLAS半导体公司生产的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型单线智能温度传感器,它具有体积小,接口方便,传输距离远等特点。但价格较高。显示采用单片机的I/O口扩展四片串并转换的移位寄存器74LS164驱动四只1.5寸共阳级数码管,实时显示变压器的温度。占用了较多的I/O口,使系统的可扩展

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7]。复位电路采用MAX6304芯片来实现单片机系统的监控电路。MAX6304是一款专用、高性能、低功耗的微处理器监控芯片。通信采用CHIPCON公司新推出的CC1000单片可编程RF收发芯片。本设计的成本较高,但可靠性更强,适用于对可靠性要求较高且不在乎成本的场合。

在方案三中,温度检测采用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DI)生产的恒流源式模拟温度传感器AD590。它兼有集成恒流源和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点,具有测温误差小,动态阻抗低,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等特点。AD590配以ICL7016型单片A/D转换器即可构成三位半液晶显示的温度传感器。显示采用MAX7219,占用了较少的I/O口,通信采用RS485标准。此方案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液晶具有很多优点,可以实现汉字的显示等,但设计中要求在较远的距离就可以观察到温度值,所以这里采用液晶不能满足要求。故不选用此方案。

在方案一中,单片机选用了PIC16F877,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端口多等优点。温度检测电路使用内置的铂电阻来检测温度变化,硬件电路较为简单,光电隔离使用线形光耦,具有较好的性能,抗干扰能力较强,显示电路使用MAX7219只占用三个I/O 口连线较少,容易实现。通信芯片nRF401,其通信距离远,且不用编码,软件较容易实现。另外本方案还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可扩展性,可满足各种不同变压器的要求。综上所述,本方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根据上面对三个设计方案的说明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一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可扩展,经济性较好,而且采用无线通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所以在本设计中采用了方案一。具体的硬件框图如下所示。

图2-5温度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如上系统框图所示,本设计以PIC16F877单片机为核心完成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油温进行实时采集,将采集结果送入MCU进行处理,然后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对变压器温度的全自动远程和就地监控,系统要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包括过压、过载、缺相检测和保护,还要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在故障出现时,给出故障信息,显示故障类型,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检修;使用无线通信方式实现变压器控制器与中心控制室之间的数据通信。使用户随时了解变压器及风机运行情况,实现远程温度控制。

温度检测电路通过预埋在变压器中的铂电阻传感器获得油温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直接送入控制器的A/D转换输入端,PIC单片机根据信号数据及设定的各种控制参数,按照程序自动计算与处理,自动显示变压器油温,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风机的起停,电机的保护电路包括过压,过载,缺相等。显示电路采用MAX7219,其只需要三根线就可控制八个数码管,特别适用于需要I/O口较多的系统。

信号通过无线通信芯片nRF401传输到控制室。以便对现场情况及时做出反应。nRF401 是一个433 MHz 工业、科学、医用频段设计的真正单片无线收发芯片,它采用频移键控调制技术。nRF401 发射速率可达20 kb/ s。发射功率可调, 最大发射功率10 dBm,接收灵敏度- 105dBm,具有工作半径大、适应性强的特点。天线接口设计为差分天线,便于使用低成本的印刷电路板天线。nRF401还有待机工作方式,可以更省电和高效。此外,该芯片只需少量外围元件,使用十分方便。

以上只是对本方案简单地做了介绍,对于本系统的具体的硬件电路的设计说明将在下一章节中作具体的阐述。

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第一节单片机的选型

硬件电路是整个设计的核心,而单片机又是硬件电路的核心,所以单片机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由于有温度检测,需要A/D转换,且需要较多的I/O口,所以单片机采用PIC 系列微控制器[8]。

PIC系列单片机具有以下几个大的特点:

(1)开发容易,周期短:由于PIC采用RISC指令集,指令少,且全部为单字长指令,易学易用,相对于采用CISC结构的单片机可节省30%以上的开发时间,2倍以上的程序空间。

(2)高速:PIC采用哈佛总线和精简指令集建立了一种新的工业标准,指令的执行速度比一般的单片机要快4~5倍。

(3)低功耗:PIC采用CMOS设计结合了诸多的节电特性,使其功耗较低,PIC百分之百的静态设计可进入休眠省电状态而不影响唤醒后的正常工作。

(4)低价实用:PIC配备有OTP型、EPROM型和FLASH型诸多形式的芯片,其OTP型芯片的价格很低。PIC还提供程序监视器和程序可分区保密的保密位等功能,提供了基于Windos98的方便易用的全系列的产品开发工具和大量的子程序库和应用例程,使产品开发更容易和更快捷。

根据设计的要求,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选择了PIC16F87X系列的PIC16F877单片机,它与其他3种单片机性能对照表如下所示。

表3-1四种单片机性能比较表

PIC16F877单片机是高性能类—RISC CPU,一共有35条单字指令,除程序分支是双周期指令外,其他所有的指令都是单指令。工作速度:DC~20MHz时钟输入,DC~200ns 指令周期。具有高达8K字(14位字长)的FIASH程序存储器;高达368字节的数据存

储器(RAM);高达256字节的EEPROM数据存储器。中断能力多达14个内部/外部中断源。该单片机具有8级硬件堆栈,上电复位电路(POR)及上电延时定时器(PWRT)和振荡器起振定时器(OST),带有片内RC振荡器的监视定时器(WDT)以保证可靠工作。它的可编程代码具有保护功能,省电休眠(Sleep)方式。还可选择不同的振荡器工作方式,有高速,低功耗CMOS FLASH/EEPROM技术。通过2个引脚可进行在线调试,编程只需要5V电源,通过2个引脚可进行在线调试,处理器有通道能对程序存储器进行读/写。单片机有宽范围的工作电压:2.0~5.5V,最大拉电流/灌电流可达25mA,一般符合商用级和工业级的工作温度范围。低功耗型:在4MHz时钟下,电源电压为5V时,典型工作电流值小于2ma;在32kHz时钟下,电源电压为3V时,典型工作电流值小于20μA;典型待命状态电流值小于1μA。

外围功能模块特性:

·定时器TMR0:带有8位定时器/计数器。

·定时器TMR1:带有前分频器的16位定时器/计数器,在休眠期间可通过外部晶振/时钟增量计数。

·定时器TMR2:带有8位周期寄存器.前分频器和后分频器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

·两个捕捉/比较/脉宽调制(PWM)模块。

·16位的捕捉输入的最大分辨率为12.5ns,16位的比较输出的最大分辨率为200ns,脉宽调制(PWM)输出的最大分辨率为10位。

·10位多通道模数转换器(A/D)。

·具有地址第九位检测的通用异步接收器和发送器(USART/SCI)。

·由外部RD.WR.和控制线CS的8位宽度的并行从动端口PSP(仅用于40/44引脚芯片)。

·用于锁定(Brown-out)复位(BOR)的锁定检测电路。

由以上对单片机的介绍可以看出,PIC单片机性能高,并且自身带有10位多通道A/D 转换器,在温度检测信号后就不需要设计专门电路来进行A/D转换,所以应用电路比较简单,因此在本设计中就选用了PIC16F877单片机。

第二节振荡器配置选择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需要用到振荡器,下面对振荡器做个初步的了解介绍。

PIC16F87X系列芯片都能在4种不同的类型的振荡器方式下工作,用户可以通过对配置寄存器中的振荡器选择位FOSC1和FOSC0进行编程选择其中的一种工作方式[9]。

(1) LP方式:低功耗晶体振荡器方式;

(2) XT方式:晶体/陶瓷谐振器方式;

(3) HS方式:高速警惕/陶瓷谐振器方式;

(4) RC方式:阻容振荡器方式。

2.1 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方式

在LP、XT和HS方式中,都是用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接到芯片的OSC1和OSC2引脚上来建立振荡,见图3-2。PIC16F87X系列芯片的振荡器设计要求使用以平行方法切割的晶体,给出的频率才能在晶体制造厂家特性的范围之内;而用顺序方法切割的晶体,给出的频率不在晶体制造厂家特性范围之内。在这3种方式下,也可以用外部时钟源加在OSC1引脚上进行驱动,这时OSC2引脚可以直接开路,如图3-2所示。

注意:

(1)C1和C2的推荐值和测试范围内的值相同,见表4、表5为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电容选择。

(2)采用偏大的电容值将有利于提高振荡器的稳定,但同时会增加起振时间;

(3)由于每一种陶瓷谐振器或晶体都有它自己的特性,最好要求制造厂商能提供所需要的最佳配合外部元器件的数值;

(4)为避免超过晶体驱动能力,可在HS和XT方式下加上串联电阻Rs。

图3-2 LP、XT和HS的石英/陶瓷振荡器

注:

(1)C1和C2的推荐值见表3-4和表3-5。

(2)对于AT方法切割的晶体需要接串联电阻Rs。

(3)RF随石英选择不同而变。

图3-3外部时钟输入工作方式

表 3-4陶瓷谐振器

表3-5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电容选择

2.2 RC振荡器

对定时器要求不是很高的应用,可以采用低成本的RC振荡器方式。RC振荡器的频率是电源电压、振荡电阻、电容C的数值和工作温度函数,再加上由于制造中正常的工艺参数的变化,另外封装时引脚结构分布电容的差异也会影响振荡频率,特别是在采用的振荡电容值较小时,这种影响更明显。当然,用户还必须考虑所使用的振荡电阻和电容变化的影响,图3-6是PIC16F877芯片与外部振荡电容和电阻连接的电路图。

推荐值:3kΩ≤Rext≤≦100kΩ; Cext﹥20pF

图3-6 RC振荡器工作方式复位

PIC16F877芯片有以下几种复位方式:

(1)芯片上电复位(POR);

变压器运行维护规程精编

变压器运行维护规程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变压器运行维护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 本规程给出了设备规范,规定了其运行、操作、维护与变压器异常或事故情况下进行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变压器运行管理。 2.引用标准 DL/T572-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GB/T1516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3.设备规范(见表1) 表1 主变压器运行参数

4.主变正常运行与维护 一般运行条件 主变运行中的顶层油温最高不允许超过95℃,为防止变压器油质劣化过速,正常运行时,顶层油温不宜超过85℃。主变的运行电压一般不应高于该变压器各运行分接额定电压的105%。

主变的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应监视电流最大的一相,且中性线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25%。 主变中性点接地方式按调度命令执行。正常运行方式下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主变周期性负载的运行 主变在额定使用条件下,全年可按额定电流运行。 主变允许在平均相对老化率小于1或等于1的情况下,周期性地超额定电流运行。但超额定电流运行时,周期性负载电流(标么值)不得超过额定值的倍,且主变顶层油温不允许超过105℃。 当主变有较严重缺陷(如冷却系统不正常、严重漏油、有局部过热现象、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结果异常等)或绝缘有弱点时,不宜超额定电流运行。 主变短期急救负载的运行 主变短期急救负载下运行时, 急救负载电流(标么值)不得超过额定值的倍,且主变顶层油温不允许超过115℃,运行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 当主变有较严重缺陷或绝缘有弱点时, 不宜超额定电流运行。 在短期急救负载运行期间,应有详细的负载电流记录。 主变的允许短路电流应根据变压器的阻抗与系统阻抗来确定。但不应超过额定电流的25倍。

DLT 572—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 572—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572-9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72—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5-06-29批准1995-11-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电力变压器(下称变压器)运行的基本要求、运行方式、运行维护、不正常运行和处理,以及安装、检修、试验、验收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电压为1kV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调压器等同类设备可参照执行。国外进口的电力变压器,一般按本规程执行,必要时可参照制造厂的有关规定。 2 引用标准 GB109 4、1~109 4、5 电力变压器 GB6450 干式电力变压器 GB645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725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GB/T15164~199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GBJ14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DL400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SDJ7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 SDJ8 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 SDJ9 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SDJ2 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 DL/T573—95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DL/T574—95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3 基本要求 3、1 保护、测量、冷却装置

3、1、1 变压器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装设保护和测量装置。 3、1、2 油浸式变压器本体的安全保护装置、冷却装置、油 保护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和油箱及附件等应符合GB6451的要求。 干式变压器有关装置应符合相应技术要求。 3、1、3 变压器用熔断器保护时,熔断器性能必须满足系统 短路容量、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要求。分级绝缘变压器用熔断器保 护时,其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 3、1、4 装有气体继电器的油浸式变压器,无升高坡度者, 安装时应使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方向有1%~ 1、5%的升高坡度。 3、1、5 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按制造厂 的规定安装全部冷却装置; b、强油循环的冷却系统必须有两个 独立的工作电源并能自动切换。当工作电源发生故障时,应自动 投入备用电源并发出音响及灯光信号; c、强油循环变压器,当 切除故障冷却器时应发出音响及灯光信号,并自动(水冷的可手动)投入备用冷却器; d、风扇、水泵及油泵的附属电动机应有过负荷、短路及断相保护;应有监视油泵电机旋转方向的装置; e、 水冷却器的油泵应装在冷却器的进油侧,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冷 却器中的油压大于水压约0、05MPa(制造厂另有规定者除外)。冷却器出水侧应有放水旋塞; f、强油循环水冷却的变压器,各冷 却器的潜油泵出口应装逆止阀; g、强油循环冷却的变压器,应 能按温度和(或)负载控制冷却器的投切。

电力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

电力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 变压器在规定的使用环境和运行条件下,主要技术数据一般都都标注在变压器的铭牌上。主要包括: 额定容量、额定电压及其分接、额定频率、绕组联结组以及额定性能数据(阻抗电 压、空载电流、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和总重。 A、额定容量(kVA): 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下连续运行时,能输送的容量。 B、额定电压(kV): 变压器长时间运行时所能承受的工作电压.为适应电网电压变化的需要,变压器高压侧都有分接抽头,通过调整高压绕组匝数来调节低压侧输出电压. C、额定电流(A): 变压器在额定容量下,允许长期通过的电流. D、空载损耗(kW): 当以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施加在一个绕组的端子上,其余绕组开路时所吸取的有功功率。与铁心硅钢片性能及制造工艺、和施加的电压有关. E、空载电流(%): 当变压器在额定电压下二次侧空载时,一次绕组中通过的电流.一般以额定电流的百分数表示. F、负载损耗(kW): 把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短路,在一次绕组额定分接位置上通入额定电流,此时变压器所消耗的功率. G、阻抗电压(%):

把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短路,在一次绕组慢慢升高电压,当二次绕组的短路电流等于额定值时,此时一次侧所施加的电压.一般以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H、相数和频率: 三相开头以S表示,单相开头以D表示。中国国家标准频率f为50Hz。国外有60Hz的国家(如美国)。 I、xx与冷却: 变压器绕组或上层油温与变压器周围环境的温度之差,称为绕组或上层油面的温升.油浸式变压器绕组温升限值为65K、油面温升为55K。冷却方式也有多种: 油浸自冷、强迫风冷,水冷,管式、片式等。 J、绝缘水平: 有绝缘等级标准。绝缘水平的表示方法举例如下: 高压额定电压为35kV级,低压额定电压为10kV级的变压器绝缘水平表示为LI200AC85/LI75AC35,其中LI200表示该变压器高压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 200kV,工频耐受电压为85kV,低压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75kV,工频耐受电压为35kV.奥克斯高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油浸变压器产品的绝缘水平为LI75AC35,表示变压器高压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75kV,工频耐受电压为35kV,因为低压是400V,可以不考虑。 K、联结组标号: 根据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的相位关系,把变压器绕组连接成各种不同的组合,称为绕组的联结组。为了区别不同的联结组,常采用时钟表示法,即把高压侧线电压的相量作为时钟的长针,固定在12上,低压侧线电压的相量作为时钟的短针,看短针指在哪一个数字上,就作为该联结组的标号.如Dyn11表示一次绕组是(三角形)联结,二次绕组是带有中心点的(星形)联结,组号为 (11)点 B1双绕组变压器损耗电量分两部分计算

最新变压器运行规程

变压器运行规程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本公司电力变压器的许可运行方式、操作、监视、维护、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的规则。 本规程适用于尼日利亚帕帕兰多电站发电机组的运行技术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生产管理人员及运行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 15164-199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GB/T 17211-1998 干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FL 408-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FL/T 572-19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 设备制造厂家技术规范 3 变压器许可运行方式 3.1 额定运行方式 3.1.1 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变压器按照制造厂铭牌及技术规范规定参数下运行,此方式称为额定运行方式下,变压器可以在这种方式长期连续运行。3.1.2 运行中的变压器的电压变动范围在额定电压的±5%范围内变动,此时额定容量不变。加在所有分接头上的电压不得大于其相应额定电压的105%。电

压下降至额定值的95%以下时,容量应相应降低,以额定电流不超过额定值的105%为限。 3.1.3 油浸自冷和油浸风冷变压器上层油温一般不宜超过85 ℃ , 最高不得超过 95 ℃ , 温升最高不能超过 55 ℃。 3.1.4 强迫油循环风冷变压器的上层油温一般不应超过75℃, 最高不得超过85 ℃ , 温升最高不能超过 45 ℃。 3.1.5干式变压器线圈、铁芯表面和构件表面的温升不得超过80℃。F级绝缘干式变压器绕组的最大温升100℃,环境温度在35℃时,温度不宜超过130℃。容量800KVA及以上的变压器装设风扇,温度到120℃时自动开出,也可手动开出。 3.1.6强迫油循环风冷变压器投入运行前应先投入冷却装置 , 不允许在未投冷却装置的情况下将变压器投入运行。 3.1.7强力通风冷却的变压器其上层油温高于 55 ℃时开启冷却风扇 , 低于45 ℃可停用风扇。有风扇自启动装置者 , 其选择开关应投 " 自动 " 位置。若风扇自投装置不能用时 , 变压器在投运前应先开启风扇。 3.2绝缘规定 3.2.1变压器检修或停电后,在启动投入运行或投入到热备用状态前,均应测量其绝缘电阻值并应做好记录以便查阅核对。 3.2.2油浸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值 , 按公式1换算到同一温度下 , 与上次测量结果相比 , 不应低于40%。否则应通知检修检查处理 , 必要时应测量变压器的介质损耗和绝缘电阻吸收比 , 并抽取油样化验 , 以判断绝缘是否良好。

电力变压器运行维护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1.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电力变压器(下称变压器)运行的基本要求、运行方式、运行维护、不正常运行和处理,以及安装、检修、试验、验收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电压为1kV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调压器等同类设备可参照执行。国外进口的电力变压器,一般按本规程执行,必要时可参照制造厂的有关规定。 2 引用标准 GB1094.1~1094.5 电力变压器 GB6450 干式电力变压器 GB645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725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GB/T15164~199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GBJ14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DL400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SDJ7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 SDJ8 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 SDJ9 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SDJ2 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 DL/T573—95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DL/T574—95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3 基本要求 3.1 保护、测量、冷却装置 3.1.1 变压器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装设保护和测量装置。 3.1.2 油浸式变压器本体的安全保护装置、冷却装置、油保护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和油箱及附件等应符合GB6451的要求。 干式变压器有关装置应符合相应技术要求。 3.1.3 变压器用熔断器保护时,熔断器性能必须满足系统短路容量、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要求。分级绝缘变压器用熔断器保护时,其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 3.1.4 装有气体继电器的油浸式变压器,无升高坡度者,安装时应使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 3.1.5 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按制造厂的规定安装全部冷却装置; b.强油循环的冷却系统必须有两个独立的工作电源并能自动切换。当工作电源发生故障时,应自动投入备用电源并发出音响及灯光信号; c.强油循环变压器,当切除故障冷却器时应发出音响及灯光信号,并自动(水冷的可手动)投入备用冷却器; d.风扇、水泵及油泵的附属电动机应有过负荷、短路及断相保护;应有监视油泵电机旋转方向的装置; e.水冷却器的油泵应装在冷却器的进油侧,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冷却器中的油压大于水压约0.05MPa(制造厂另有规定者除外)。冷却器出水侧应有放水旋塞; f.强油循环水冷却的变压器,各冷却器的潜油泵出口应装逆止阀; g.强油循环冷却的变压器,应能按温度和(或)负载控制冷却器的投切。 3.1.6 变压器应按下列规定装设温度测量装置:DL/T 572—95 a.应有测量顶层油温的温度计(柱上变压器可不装),无人值班变电站内的变压器应装设指示顶层油温最高值的温度计;

变压器运行维护规程

变压器运行维护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 1.1本规程给出了设备规范,规定了其运行、操作、维护与变压器异常或事故情况下进行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2本规程适用于变压器运行管理。 2?引用标准 DL/T572- 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GB/T15164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3 ?设备规范(见表1) 表1主变压器运行参数

4 ?主变正常运行与维护 4.1 一般运行条件 4.1.1主变运行中的顶层油温最高不允许超过95C,为防止变压器油质劣化过速, 正常运行时,顶层油温不宜超过85C。 4.1.2主变的运行电压一般不应高于该变压器各运行分接额定电压的105%。 4.1.3主变的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应监视电流最大的一相,且中性线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25%。 4.1.4主变中性点接地方式按调度命令执行。正常运行方式下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4.2主变周期性负载的运行 4.2.1主变在额定使用条件下,全年可按额定电流运行。 4.2.2主变允许在平均相对老化率小于1或等于1的情况下,周期性地超额定电流运行。但超额定电流运行时,周期性负载电流(标么值)不得超过额定值的1.5倍, 且主变顶层油温不允许超过105C。 4.2.3当主变有较严重缺陷(如冷却系统不正常、严重漏油、有局部过热现象、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结果异常等)或绝缘有弱点时,不宜超额定电流运行。 4.3主变短期急救负载的运行 4.3.1主变短期急救负载下运行时,急救负载电流(标么值)不得超过额定值的1.8倍, 且主变顶层油温不允许超过115C ,运行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 4.3.2当主变有较严重缺陷或绝缘有弱点时,不宜超额定电流运行。 4.3.3在短期急救负载运行期间,应有详细的负载电流记录。 4.4主变的允许短路电流应根据变压器的阻抗与系统阻抗来确定。但不应超过额定电流的25倍。 4.5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不超过下表之规定

某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设计(继电保护)

1 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 1.1 继电保护的概述 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主要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使之免遭损害,所以沿称继电保护。 1.2.1 继电保护的任务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或发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工况根源,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相邻地区供电的影响。 1.2.2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是起到反事故的自动装置的作用,必须正确地区分“正常”与“不正常”运行状态、被保护元件的“外部故障”与“内部故障”,以实现继电保护的功能。因此,通过检测各种状态下被保护元件所反映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并予以鉴别。依据反映的物理量的不同,保护装置可以构成下述各种原理的保护:(1)反映电气量的保护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通常伴有电流增大、电压降低以及电流与电压的比值(阻抗)和它们之间的相位角改变等现象。因此,在被保护元件的一端装没的种种变换器可以检测、比较并鉴别出发生故障时这些基本参数与正常运行时的差别.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装置。 例如:反映电流增大构成过电流保护; 反映电压降低(或升高)构成低电压(或过电压)保护; 反映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变化构成方向保护; 反映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的变化构成距离保护。 除此以外.还可根据在被保护元件内部和外部短路时,被保护元件两端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的差别,分别构成差动保护、高频保护等。 同理,由于序分量保护灵敏度高,也得到广泛应用。 新出现的反映故障分量、突变量以及自适应原理的保护也在应用中。

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维护和事故处理

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维护和事故处理 发表时间:2017-12-06T10:09:53.8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作者:王炎民 [导读] 摘要:介绍了变电站主变压器的验收及日常巡视检查内容,分析变压器部分异常和故障的现象,并论述了变压器主保护瓦斯和差动保护动作的检查处理原则。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介绍了变电站主变压器的验收及日常巡视检查内容,分析变压器部分异常和故障的现象,并论述了变压器主保护瓦斯和差动保护动作的检查处理原则。 关键词:变压器运行维护事故处理 1 新安装或大修后的变压器应进行的验收项目 主变压器在投运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其符合运行条件时,方可投入试运行。检查项目如下: (1)变压器及其附属设备的出厂技术资料及现场安装调试记录、交接试验报告及设计说明等齐全,并移交运行单位; (2)本体、冷却装置及其它附属设备应无缺陷,且不渗油; (3)油漆应完整,相色标志正确; (4)变压器顶盖上应无遗留杂物; (5)事故排油设施应完好,消防设施齐全; (6)储油柜、冷却装置、净油器等油系统上的阀门均应打开,且指示正确; (7)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应可靠;铁芯和夹件的接地引出套管、套管的接地小套管及电压抽取装置不用时其抽出端子均应接地;备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端子应短接接地;套管顶部结构的接触及密封应良好; (8)储油柜和充油套管的油位应正常;呼吸器应装有合格的吸附剂,且呼吸畅通; (9)分接开关的位置应三相一致,符合运行要求;远方位置指示应正确; (10)变压器的相位及绕组的接线组别应符合并列运行的要求; (11)气体继电器、压力释放阀、油位计、温度计及套管型电流互感等的测量、保护、控制及信号回路接线应正确;测温装置指示应正确,整定值符合要求; (12)冷却装置试运行正常,控制系统正确可靠,风扇及油泵电机转向正确,无异常噪声、振动和过热现象;变压器投入试运行前,应起动全部冷却装置,进行循环4h以上,放完残留空气; (13)变压器的全部电气试验应合格;保护装置齐全并经传动试验正确。 2 变压器运行中的检查 (1)检查变压器上层油温是否超过允许范围。由于每台变压器负荷大小、冷却条件及季节不同,运行中的变压器不能以上层油温不超过允许值为依据,还应根据以往运行经验及在上述情况下与上次的油温比较。如油温突然增高,则应检查冷却装置是否正常,油循环是否破坏等,来判断变压器内部是否有故障。 (2)检查油质,应为透明、微带黄色,由此可判断油质的好坏。油面应符合周围温度的标准线,如油面过低应检查变压器是否漏油等。油面过高应检查冷却装置的使用情况,冷却器投入数量是否与变压器负荷及环境温度相符,是否有内部故障。 (3)变压器的声音应正常。正常运行时一般有均匀的嗡嗡电磁声。如声音有所改变,应细心检查,并迅速汇报值班调度员并报检修单位处理。 (4)应检查套管是否清洁,有无裂纹和放电痕迹,冷却装置应正常。工作、备用电源及油泵应符合运行要求等等。 (5)瓦斯继电器内应无气体、无渗漏油,呼吸器干燥剂是否实效,有载调压装置室内外位置是否一致,接地是否良好。 (6)强油风冷系统油泵、风机是否有过大振动及异常响声,油流继电器是否正常,控制箱内的接头应无发热,灯光指示良好。(7)天气有变化时,应重点进行特殊检查。大风时,检查引线有无剧烈摆动,变压器顶盖、套管引线处应无杂物;大雪天,各部触点在落雪后,不应立即熔化或有放电现象;大雾天,各部有无火花放电现象等等。 3 变压器运行中的不正常状态 (1)由外部故障引起的过电流。 (2)由外部负荷引起的过负荷。 (3)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外部接地短路引起的过电流和中性点过电压。 (4)冷却系统故障,使变压器油温升高。 (5)变压器油位升高或降低。 4 变压器的常见故障 变压器在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可分为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 4.1 内部故障 内部故障是指变压器油箱里面发生的故障,一般有以下两类: (1)在变压器各绕组上发生的相间短路、匝间短路、单相接地短路等电气故障,这类故障对变压器及电网可能造成较大的损伤及影响。 (2)电气连接接触不良或铁芯故障、分解开关故障等,引起变压器油温升高、绕组过热。以上故障应及时处理,否则可能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等故障,扩大事故范围。 4.2 外部故障 外部故障是变压器最常见的故障,是油箱外部绝缘套管及引出线上的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 5 变压器的事故处理 为了正确的处理事故,应掌握下列情况:①系统运行方式,负荷状态,负荷种类;②变压器上层油温,温升与电压情况;③事故发生

电力变压器的详细技术参数

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详解 变压器在规定的使用环境和运行条件下,主要技术数据一般都都标注在变压器的铭牌上。主要包括:额定容量、额定电压及其分接、额定频率、绕组联结组以及额定性能数据(阻抗电压、空载电流、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和总重。 A、额定容量(kVA):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下连续运行时,能输送的容量。 B、额定电压(kV):变压器长时间运行时所能承受的工作电压.为适应电网电压变化的需要,变压器高压侧都有分接抽头,通过调整高压绕组匝数来调节低压侧输出电压. C、额定电流(A):变压器在额定容量下,允许长期通过的电流. D、空载损耗(kW): 当以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施加在一个绕组的端子上,其余绕组开路时所吸取的有功功率。与铁心硅钢片性能及制造工艺、和施加的电压有关. E、空载电流(%): 当变压器在额定电压下二次侧空载时,一次绕组中通过的电流.一般以额定电流的百分数表示. F、负载损耗(kW): 把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短路,在一次绕组额定分接位置上通入额定电流,此时变压器所消耗的功率. G、阻抗电压(%):把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短路,在一次绕组慢慢升高电压,当二次绕组的短路电流等于额定值时,此时一次侧所施加的电压.一般以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 H、相数和频率:三相开头以S表示,单相开头以D表示。中国国家标准频率f为50Hz。国外有60Hz的国家(如美国)。 I、温升与冷却:变压器绕组或上层油温与变压器周围环境的温度之差,称为绕组或上层油面的温升.油浸式变压器绕组温升限值为65K、油面温升为55K。冷却方式也有多种:油浸自冷、强迫风冷,水冷,管式、片式等。 J、绝缘水平:有绝缘等级标准。绝缘水平的表示方法举例如下:高压额定电压为35kV级,低压额定电压为10kV级的变压器绝缘水平表示为 LI200AC85/LI75AC35,其中LI200表示该变压器高压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200kV,工频耐受电压为85kV,低压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75kV,工频耐受电压为35kV.奥克斯高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油浸变压器产品的绝缘水平为

35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规范书(站用变)

35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规范书项目名称: 35kV江口变电站改造工程 2013 年 7 月

1.总则 1.1本规范书适用于35kV油浸式10型及11型电力变压器,它提出设备的功能设计、 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需方在本规范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 用的标准,未对一切技术细则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 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书和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1.3供方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如下。下列标准 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本技术规范出版 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供需双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的可能性。有矛盾时,按现行的技术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GB 1094.1-1996 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GB 1094.2-1996 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温升 GB 1094.3-2003 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和绝缘试验 GB 1094.5-2008 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 GB 1094.7-2008 电力变压器第7部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GB 1094.10-2003 电力变压器第10部分声级测定 GB 2536-1990 变压器油 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T 16927.1~2-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GB/T 6451-2008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 4109-1999 高压套管技术条件 GB 7354-2003 局部放电测量 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572-19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JB/T 10088-2004 6~500kV级变压器声级 Q/CSG11624-2008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标准《配电变压器能效标准及技术经济评价导则》 1.4供方应获得ISO9001(GB/T 19001)资格认证书或具备等同质量认证证书,必 须已经生产过三台以上或高于本招标书技术规范的设备,并在相同或更恶劣的运行条件 下持续运行三年以上的成功经验。提供的产品应有鉴定文件或等同有效的证明文件。对 于新产品,必须经过挂网试运行,并通过产品鉴定。 2.使用条件 2.1运行环境

浅谈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最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浅谈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最新版)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用电量迅速增长,为了安全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对于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更显得意义重要。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如下: 1、合理选址变压器安全运行,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安装选址要避免低洼、潮湿、高温、灰尘和腐蚀性气体的影响,尽量选择自然通风良好的地方,以提高散热条件和避免易燃易爆气体的影响。 2、合理选择变压器的保护方式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应具有可靠性、快速性、灵敏性和选择性。变压器是电网中主要元件之一,应根据负荷的重要性和变压器自身价值等方面,综合选择所需的继电保护方式。变压器保护有变压器自身故障保护和外部电路故障保护。而变压器自身故障分为油箱内和油箱外故障两种。

以下介绍几种保护方式: (1)瓦斯保护。瓦斯保护有轻瓦斯保护和重瓦斯保护,轻瓦斯动作于信号,重瓦斯动作于电源侧断路器跳闸。在变压器开始带负荷运行的一星期内,应把重瓦斯保护从跳闸切换为信号。要把重瓦斯保护从跳闸功换为信号,要选择一只电阻代替中间继电器的电压线圈,而该电阻的阻值,应能使信号继电器的灵敏度大于1.4,并要检验长期流过电流信号继电器的电流是否小于电流信号继电器的额定电流。故此,代替中间继电器线圈的电阻R1阻值应满足:1.4Idz<[Ue/(R1+R2)]

干式变压器技术标 技术参数

3.2.2.5 武钢冷轧新脱脂机组项目 10kV干式变压器 招标技术附件 二0一一年三月

目录 1 概述及通用说明 2 技术资格 3 技术规格 4 供货范围 5 设计、制造、检验标准 6 资料交付 7 设备监制及验收 8 设备制造进度和保证措施 9 功能指标、保证值和考核方法 10 技术服务

1.概述及通用说明 本招标技术附件涉及武钢冷轧新脱脂机组配套用SCB10-10和ZSCB10-10系列环氧树脂浇注干式电力变压器和整流变压器。其各项性能指标均应符合GB、IEC、DIN、ZBK等最新标准。 该产品应具有下述特点: ●阻燃能力强,不会污染环境。 ●防腐、防潮性好,可在100%湿度下正常运行,定运后不需处理即可再 次进网运行。 ●局部放电量小于8Pc(对SCB8),SCB10应好于此值。 ●空载损耗比国际ZBK41003技术条件组I所规定的数值下降10%(对 SCB8)以上,SCB10应好于此值,散热性能好,过载能力强,强迫风冷 时可使额定容量提高50%。 ●低压采用铜箔绕组,匝间电容增大,安匝分布平衡,抗短路、耐雷电冲 击性好。 ●高压绕组须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浇注,浇注后线圈无气泡,不会因温度骤 变导致线圈开裂,机械强度高。 ●体积小,质量轻,安装方便,经济性能好。 SCB10-10和ZSCB10-10系列环氧树脂浇注干式电力变压器和整流变压器应好于上述性能指标。 所有干式变压器采用F级绝缘,一次、二次均采用电缆进/出线,采用标准的附件和安装材料,制造和试验按照GB和IEC标准,(若有标准不一致时,取高值)。要求损耗小,过载能力强,环保性能好,具有防潮和抗环境温度突变的能力,运行可靠,维护方便。 2.技术资格 2.1卖方应具有生产干式变压器设备的经验和能力。 2.2卖方应提交其过去参加和已建厂的厂名、厂址、性能指标,包括可靠性 和可用性的数据,以及其提供设备实际所具有的特性指标和保证数值的证书,并具有切实可行的质量体系及管理制度。 2.3卖方应提供所投标设备的生产(制造)的许可证。

DLT572-2010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电力变压器(下称变压器)运行的基本要求、运行方式、运行维护、不正常运行和处理,以及安装、检修、试验、验收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电压为1kV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调压器等同类设备可参照执行。国外进口的电力变压器,一般按本规程执行,必要时可参照制造厂的有关规定。 2 引用标准 GB1094.1~1094.5 电力变压器 GB6450 干式电力变压器 GB645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725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GB/T15164~199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GBJ14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DL400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SDJ7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 SDJ8 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 SDJ9 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SDJ2 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 DL/T573—95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DL/T574—95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3 基本要求 3.1 保护、测量、冷却装置 3.1.1 变压器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装设保护和测量装置。 3.1.2 油浸式变压器本体的安全保护装置、冷却装置、油保护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和油箱及附件等应符合GB6451的要求。 干式变压器有关装置应符合相应技术要求。 3.1.3 变压器用熔断器保护时,熔断器性能必须满足系统短路容量、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要求。分级绝缘变压器用熔断器保护时,其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 3.1.4 装有气体继电器的油浸式变压器,无升高坡度者,安装时应使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 3.1.5 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按制造厂的规定安装全部冷却装置; b.强油循环的冷却系统必须有两个独立的工作电源并能自动切换。当工作电源发生故障时,应自动投入备用电源并发出音响及灯光信号; c.强油循环变压器,当切除故障冷却器时应发出音响及灯光信号,并自动(水冷的可手动)投入备用冷却器;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全参数和要求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 6451--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容量为30 kVA及以上,电压等级为6 kV、10 kV、20 kV、35 kV、66 kV、110 kV、220 kV、330 kV和500 kV三相及500 kV单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性能参数,技术要求,测试项目及标志、起吊、安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压等级为6 kV,--500 kV、额定容量为30 kVA及以上、额定频率为50 Hz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094.1 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GB 1094.1--1996,eqv IEC 60076-1:1993) GB 1094.2 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温升(GB 1094.2--1996,eqv IEC 60076-2,1993) GB 1094.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GB 1094.3--2003,IEC 60076-3:2000,MOD) GB 1094.5 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GB 1094. 5--2003,IEC 60076-5:2000,MOD) GB/T 2900.15--1997 电工术语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neq IEC50(421):1990;IEC50(321),1986) GB/T 15164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GB/T 15164--1994,idt IEC 60354:1991) JB/T 10088--2004 6 kV—-500 kV级电力变压器声级 3术语和定义 GB 1094.1和GB/T2900.15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6kV、10 kV电压等级 4.1性能参数 4.1.1额定容量、电压组合、分接范围、联结组标号、空载损耗、负载损耗、空载电流及短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572-95资料讲解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572-9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1995-06-29 1995-11-01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发布

目次 1 主题内容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基本要求 4 变压器运行方式 5 变压器的运行维护 6 变压器的不正常运行和处理 7 变压器的安装、检修、试验和验收 附录自藕变压器的等值容量(补充件) 附加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72-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电力变压器(下称变压器)运行的基本要求、运行方式、运行维护、不正常运行和处理,以及安装、检修、试验、验收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电压为1kV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调压器等同类设备可参照执行。国外进口的电力变压器,一般按本规程执行,必要时可参照制造厂的有关规定。 2 引用标准 GB1094~1094·5 电力变压器 GB6450 干式电力变压器 GB645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7252 变压器泊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GB/T1516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GBJ14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DL400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SDJ7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 SDJ8 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 SDJ9 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SDJ2 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 DL/T573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DL/T574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3基本要求 3.1保护、冷却、测量装置 3.1.1变压器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装设保护和测量装置。 3.1.2油浸式变压器本体的安全保护装置、冷却装置、油保护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和油箱及附件等应符合GB6451的要求。 干式变压器有关装置应符合相应技术要求。 3.1.3变压器用熔断器保护时,熔断器性能必须满足系统短路容量、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要求。分级绝缘变压器用熔断器保护时,其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 3.1.4装有气体继电器的油浸式变压器,无升高坡度者〈制造厂规定不需安装坡度者除外〉,安装时应使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 3.1.5变压器冷却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按制造厂的规定安装全部冷却装置; b.强油循环的冷却系统必须有两个独立的工作电源并能自动切换。当工作电源发生故障时,应自动投入备用电源并发出音响及灯光信号; C.强油循环变压器,当切除故障冷却器时应发出音响及灯光信号,并自动(水冷的可手动)投入备用冷却器 d.风扇、水泵及油泵的附属电动机应有过负载、短路及断相保护;应有监视油泵电机旋转方向的装置; e.水冷却器的油泵应装在冷却器的进油侧,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冷却器中的油压大于水压约 0.05MPa(制造厂另有规定者除外)。冷却器出水侧应有放水旋塞; f.强泊循环水冷却的变压器,各冷却器的潜油泵出口应装逆止阀; g.强泊循环冷却的变压器,应能按温度和(或)负载控制冷却器的投切。 3.1.6 变压器应按下列规定装设温度测量装置: a.应有测量顶层油温的温度计(柱上变压器可不装),无人值班变电站内的变压器应装设

电力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

电力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 变压器在规定得使用环境与运行条件下,主要技术数据一般都都标注在变压器得铭牌上。主要包括:额定容量、额定电压及其分接、额定频率、绕组联结组以及额定性能数据(阻抗电压、 空载电流、空载损耗与负载损耗)与总重。 A、额定容量(kVA):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下连续运行时,能输送得容量。 B、额定电压(kV):变压器长时间运行时所能承受得工作电压、为适应电网电压变化得需要, 变压器高压侧都有分接抽头,通过调整高压绕组匝数来调节低压侧输出电压、 C、额定电流(A):变压器在额定容量下,允许长期通过得电流、 D、空载损耗(kW): 当以额定频率得额定电压施加在一个绕组得端子上,其余绕组开路时所吸 取得有功功率。与铁心硅钢片性能及制造工艺、与施加得电压有关、 E、空载电流(%): 当变压器在额定电压下二次侧空载时,一次绕组中通过得电流、一般以额 定电流得百分数表示、 F、负载损耗(kW): 把变压器得二次绕组短路,在一次绕组额定分接位置上通入额定电流,此 时变压器所消耗得功率、 G、阻抗电压(%):把变压器得二次绕组短路,在一次绕组慢慢升高电压,当二次绕组得短路电 流等于额定值时,此时一次侧所施加得电压、一般以额定电压得百分数表示、 H、相数与频率:三相开头以S表示,单相开头以D表示。中国国家标准频率f为50Hz。国外 有60Hz得国家(如美国)。 I、温升与冷却:变压器绕组或上层油温与变压器周围环境得温度之差,称为绕组或上层油面得温升、油浸式变压器绕组温升限值为65K、油面温升为55K。冷却方式也有多种:油浸自冷、 强迫风冷,水冷,管式、片式等。 J、绝缘水平:有绝缘等级标准。绝缘水平得表示方法举例如下:高压额定电压为35kV级,低压额定电压为10kV级得变压器绝缘水平表示为 LI200AC85/LI75AC35,其中LI200表示该变压器高压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200kV,工频耐受电压为85kV,低压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75kV,工频耐受电压为35kV、奥克斯高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得油浸变压器产品得绝缘水平为

变压器运行规程

变压器运行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对大广坝水电开发公司变压器的运行、维护、操作和事故处理作了具体规定,适用大广坝水电开发公司变压器的运行管理。 2.引用标准 水电部颁发的《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1982;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 厂家有关技术资料 3.运行规定 3.1 变压器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可按铭牌规定运行。 3.2 无论变压器分接头在任何位置,如果所加一次电压不超过相应 额定值的5%,则变压器二次侧可带额定电流。 3.3 主变压器分接头运行位置按中调要求确定,近区变压器、厂用变压器、坝顶变压器、励磁变压器的运行挡位按生产部通知单确定。 3.4 分接开关的切换必须在变压器停电状态下进行。 3.5 220KV主变压器冷却器运行规定。 3.5.1 主变压器不允许在无冷却器条件下运行,冷却器工作电源两段均正常投入使用,并互为备用。 3.5.2 主变压器冷却器共三组,正常运行时,一组主用,一组辅助,一组备用,每月应按规定进行一次定期轮换。 3.5.3 当冷却器全停时,在变压器上层油温不超过80℃的条件下,变压器满负荷运行最长允许运行时间从冷却器全停时算起不得超过30分钟。 3.5.4 主变冷却器easy继电器运行规定 3.5. 4.1 正常运行时两个指示灯在闪烁。调试状态时指示灯亮但不闪烁。

3.5. 4.2 正常运行时,显示屏显示ESC.AC及时间。如检查接点的动作情况,则按两次OK键后显示屏出现“PROGRAMA、STOP”等字,按向上或向下键移动光标到PROGRAMA后再按OK键,出现梯形图,可以检查相应的接点是否接通或断开(接点接通显粗线,断开为细线)。退出梯形图时操作ESC键即可。 3.5. 4.3 easy控制继电器退出运行操作,按两次OK键后把光标移动到“STOP”后按OK键这时“STOP”变为“RUN”,程序退出运行,再按OK键进入可以编辑状态。如需投入运行则按ESC键后把光标移到“RUN”,再按OK键即可。这时“RUN”变为“STOP”。然后按ESC键回到首页。 3.6 变压器温度极限规定 3.6.1 油浸式变压器在运行中应经常监视其上层油温不得超过下表规定值,同时应监视变压器各部温升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数值。 3.6.2 干式变压器线圈外表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 3.7 变压器过负荷运行时的注意事项。 3.7.1 过负荷前和过负荷终了要记录变压器上层温度,环境温度及时间。 3.7.2 在过负荷时间内每20分钟记录一次上层温度和过负荷电流值,每小时记录一次环境温度。当上层油温或各部温升已到最高值时,不论负荷和时间是否达到表中数值,均应停止过负荷。 3.7.3 变压器过负荷运行时,其冷却器应全部投入运行。 3.7.4 变压器允许事故过负荷倍数及时间 3.8 变压器绝绝缘电阻的规定 3.8.1 凡额定电压1000V以上的线圈用2500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凡额定电压在1000以下的线圈用500V 或1000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 3.8.2 变压器的绝缘吸收比R60/R15不低于1.3。 3.8.3 主变压器绝缘电阻不得低于前次在相同温度下所测值的 70%。 3.8.4 厂用变绝缘电阻值最低不得小于1KV电压1MΩ,并与上次测量结果比较不得低于上次测量的50%。 4 运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