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三单元 第11课《江南水乡—周庄》教案(西师版三年级下)

小学语文:第三单元 第11课《江南水乡—周庄》教案(西师版三年级下)
小学语文:第三单元 第11课《江南水乡—周庄》教案(西师版三年级下)

江南水乡——周庄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重点难点

1. 学会酬本课生字。

2. 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生字,要求读音准确,书写规范。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

重点难点

1. 学会酬本课生字。

2. 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具准备

1. 周庄及其他水乡小镇的图片若干。

2.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示课题(5)

1.请同学们说一说跟爸爸妈妈去过什么地方旅游。

2.投影搜集的周庄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说说你对周庄的印象及课前你也到的周庄概况。

3.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0)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讨论解决,读不懂的或重点词语随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美?(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三、细读课文,想象品味(学习课文1~2段)(20)

1.齐读第一段,说一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放有关周庄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具体感受周庄的古朴典雅、灵秀之美。

都是有感情地讲述: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当我们踏上周庄的土地时,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3.学习第二段。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轻声读、同桌互读……)读第二段,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色的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蓝天下……”这一句,再通过想象来体会周庄的宁静、秀美。

(学生读书可以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交流比赛读等方式。)

2.学生说一说大都市的建筑和环境,与周庄进行对比,体会出周庄带给人们的轻松之感。

3.学生完整地读全段,熟读直至背诵。

四、课堂小结(5)

五、布置作业(5)

1.书写你喜欢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7)

1.认读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想象品味(20)

1.学习第三段。

教师有感情地叙述:周庄的水意味无穷,桥是水上的一道风景,又是文化的积淀。现在还保存了14座各

具特色的古桥,其中富安桥最有名。

⑴生找出描写富安桥的两句话自读体会。再出示桥的图,比赛读写桥的句子。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桥楼合璧”“飞檐朱栏”,让学生体会到石桥的古色古香,引出对建桥人的赞叹。

⑵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都是有感情地叙述:周庄的桥,周庄的水,印证着同庄的历史。这桥,这景,这川流不息的运河不正是周庄的情致所在吗?

2.学习最后一段。

⑴引读。

⑵出示最后一段赏析。

⑶引读。将最后一段与二、三估,结合引读。

三、拓展延伸(8)

1.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了解的信息,想象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吗?

2.再次投影周庄的图片,请学生说一句话,表达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四、课堂作业(5)

填一填,再选两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古色( )( ) 遥遥( )( ) 崭新( )( )

白墙( )( ) 小桥( )( ) 飞檐( )( )

雕梁( )( ) 油然( )( ) ( )( )典雅

板书设计

11.江南水乡——周庄

简介地理位置和特有风貌

具体描写白墙灰瓦的房屋、小桥流水构成独特

介绍几座名桥,歌颂智慧、勤劳的建桥人

最新关于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

关于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辬 1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理解“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拔地而起”等词语,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里学校环境的美和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进一步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鄙字卡片、朗读带、教学挂图或课件。 2贝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各类人员的工作情况。 3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见面交流或书信,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读激趣 1碧富埃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来,打个招呼。(出示教学挂图或打开课件)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提问 2崩矗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哪些情况?然后自由发言。

二、自读感知 过渡:山里的孩子为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特别写了这篇文章,叫《我们的学校》。来,我们一起学一学。 1、读出自豪感。 2、鄙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讨论词义,老师巡视。 4、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词语。 三、品读欣赏 1、同学们,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的环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根据插图和课文的描述,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用彩色笔画出学校的草图。 2、校园里,山里的孩子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根据学生对重点句的欣赏,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并归纳: (1)快乐游戏。 (2)与大自然交朋友。 (3)认真学习。 3、这么难得的学习条件,山里的孩子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1)自读第5~9段,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句子。 (2)说说自己朗读时的感受,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理解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四、读写延伸 过渡:在这么美的校园里学习,山里的孩子们是多么快乐、幸福、自信和自豪,让我们也投入大山的怀抱,和山里的孩子一起,也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辬】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冀教版教材,第五册12课讲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设想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设计试图通过改变人称视角,依托文本,进行想象,读写结合。 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最受感动的内容。”通过想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用你最佳的精神状态告诉我,你很想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二)、走进故事,品词读句。

1.(出示课件)在暴风雨过后的一个早晨,我在海边散步,无意中发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你看到了吗?这些小鱼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描述小鱼被困的情景,想象小鱼怎样挣扎,可能说些什么,体会它们处境的危险。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被困的无助。 2.(出示课件:成千上万被困的小鱼,并用字幕配合语言渲染。)“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渗光,这些小鱼也会干死的。” 我继续向前走着,忽然停下脚步,看到小男孩每走到一个水洼旁都弯下腰去,你猜,小男孩在干什么? 自学第四段,勾画出小男孩在做什么,试着带动作读一读。 指名表演读,评议哪里演得好,读得好。 从“不停地捡起”、“用力地扔回”这两个动词,感受小男孩全神贯注、不遗余力地抢救小鱼。 师生一起表演朗读。 3.创设师生情景对话,理解小男孩的心理。 我忍不住走上前,(摸着学生的头)问:“这么多小鱼你救不完的。”生略 “那你为什么还救它们?”生略 “你这样做有谁在乎呢?”“为什么?”生略 “小鱼,你在乎吗?”“为什么?”生略 “那边的小鱼,你在乎吗?”“为什么?”生略 “除了小鱼,还有谁在乎?”“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略 (通过对话,想小鱼之所想,小男孩之所想,深入到故事中去。) (出示句子)分角色朗读。 4.(出示课件:救助小鱼的图画,“爱的奉献”乐曲作陪衬,和三句被感动的句子。) 教师表演读第一句:面对鱼儿对生命的渴望,面对小男孩儿那颗炙热的爱心,我被感动了……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三篇】语文课文资料整理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三篇】语文课文资 料整理 导读:本文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三篇】语文课文资料整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 山溪里,飘着歌声。 竹林间,荡着笑语。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 一阵春风吹进竹林。青青的竹子,干壮叶密;春笋破土,拔地而起。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 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我们的学校》探究感悟 探究 1、“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话是全文理解的重点,可以从山里孩子的校园环境优美、无忧无虑地玩耍、与大自然的亲近,以及学习知识的乐趣等方面作多元理解。如:校园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学习的小天地。孩子们在这里学知识长见识,一天一个样,好比新生的竹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感悟 ①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坐落”的意思是土地或建筑物位置(在某处),“怀抱”一词体现了自然与学校的水乳交融。文中伸向山脚的石板路,可以想象到山村的孩子们是怎样上学、回家的,感受他们跋山涉水去求学的艰辛与坚强。 ②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迹,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探求”的意思是探索寻求;“谛听”的意思是仔细地听;“絮语”的意思是连续不断地低声说话。把“同学们”比作“喜鹊”,写出了

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我们的学校 【教材分析】 《我们的学校》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郊区大山怀抱里的一所小学,介绍了学校的位置及学校周围美丽的环境,表达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课文通过对学校环境的具体描写体现了学校周围环境的美丽,通过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成长”等。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

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自从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操场——上课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下面的句式来说:我爱校园的,因为。)2.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2018年新教材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我们的学校教案及作业题

2018年新教材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我们的学校教案及 作业题 1.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成长”等。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自从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操场——上课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下面的句式来说:我爱校园的 ,因为 。) 2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多媒体出示有关画面),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小结,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 3来,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多媒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过关训练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过关训练1. 仿写拟人句。 例: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①死亡在洪水中逼近。 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了。 2. 按要求写句子。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句子) (2)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改为“把”字句)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1)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2)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缩句) (3)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甸。(改变词序,意思保持不变。) 4. 完成比喻句。 ①弯弯的金水河像______横贯东西。 ②御花园里种植了许多奇花异草,如同______一样美。 ③故宫就是一座______。 5. 我能在横线上写出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 ②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______ 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______ ④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 6. 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是拟人句的画“△”。 ①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______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______ ③走了不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______ ④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______ 7. 下列古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我们的学校》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我们的学校》原文及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结合工具书和生活见闻理解“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拔地而起”等词语,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里学校环境的美和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进一步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带、教学挂图或课件。 2、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各类人员的工作情况。 3、城市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见面交流或书信,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读激趣 1、谈话: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

友,来,打个招呼。(出示教学挂图或打开课件)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提问 2、来,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哪些情况?然后自由发言。 二、自读感知 过渡:山里的孩子为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特别写了这篇文章,叫《我们的学校》。来,我们一起学一学。 1、读课文题目:比较去掉“我们的”前后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读出自豪感。 2、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讨论词义,老师巡视。 4、检查学习情况,相机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词语。 三、品读欣赏 1、同学们,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的环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根据插图和课文的描述,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用彩色笔画出学校的草图。 2、在这样美的校园里,山里的孩子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根据学生对重点句的欣赏,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并归纳: (1)快乐游戏。 (2)与大自然交朋友。 (3)认真学习。 3、这么美的环境,这么难得的学习条件,山里的孩子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1)自读第5~9段,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句子。 (2)说说自己朗读时的感受,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理解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积累运用

第一课: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 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理解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快乐成长,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 2. 城市学生可开展“手拉手”活动,与山里孩子通信、交流,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设计 一、揭题质疑 1. 读题。比较去掉“我们的”后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读出自豪的情感。 2. 质疑。我们的学校在哪里?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学生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教师个别辅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3. 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三、深入感悟,指导朗读 1. 读第一、二段。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 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方位、环境等) 3. 从哪些地方看出学校很美? 4. 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有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过渡:在这样美的校园里学习,学生们有什么收获呢?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6. 自由读第三、四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7. 交流,从中体会孩子们学习的快乐。 点拨: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8. 练读第三、四段。 过渡:学好了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作贡献。“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9.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五到第九段。展示你读得最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10. 结合全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 四、总结全文,练习背诵 1.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自主练习背诵。 五、拓展练习,激发情感 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 案 【原文】 小韩是雷锋班的战士。一天,他的棉裤被汽车电瓶里的硫酸烧了好几个小洞。小韩出车回来得很晚,又累又困,钻进被窝就睡了。 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气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第二天出完操回来,大家围着火炉烤火时,小韩才发现自己的棉裤已经补好了,他惊奇地叫起来:“哎,奇怪呀!这是谁给我补的裤子?”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摇头说不知道。雷锋在一旁也不吭声,不住地用火钩捅炉子,把炉火捅得旺旺的。 过了一会儿,班里的一个战士终于告诉了小韩:“班长为了给你补裤子,半宿都没睡呢!” “又是班长!”小韩感动得一下抓住雷锋的手…… “这点小事,瞧你大惊小怪的。”雷锋边说边放下小韩的手,又拿起煤块往炉子里添。 炉火烧得更旺了,小韩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写本课10个生字,做到知音、知形、知义,能用硬笔规范地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3、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步培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鼓励用硬笔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 3、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雷锋的画像(挂图或影像资料)。 生:课前搜集雷锋的资料,如故事、日记、歌曲。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浅谈人物,激趣导入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一、拼拼写写。 Sīchěchuàng xīn jiǎn qīng ān zhìchéng dù ( ) ( ) ( ) ( ) ( ) Píng tǎn wūrǎn xiāng jù sìzhīzhòu yè ( ) ( ) ( ) ( ) ( ) 二、选一选,填一填。 1. 青清()亮()草()楚()春 2. 布部()门()分()告()匹 3. 娇骄()傲()柔()艳()阳似火 三、比一比,组词语。 格()但()受()效()略()坦()授()郊()良()现()洋()利()食()规()氧()和()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地哭泣()地发现()地穿行()的变化()的性情()的空气()的技术()的夜晚()的动作五、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语法正确、句意通顺,是的打“√”,不是的打“Χ”。(1)我送给了妈妈。() (2)我们的学校真是。() (3)雪化了。() (4)美丽的孔雀和机灵的猴子都在做。()

六、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只要……就……虽然……但是…… (1)在我们这个地方()下雨,()能听到“叮叮叮”的歌声。 (2)达丽玛()坐在教室,()她的心正和春风在一起。 (3)()芳芳还没决定长大干什么,()只好照自己的样子做了个风筝。 七、选词填空。 1.你们一定要( 2.老师有时会( )地批评大家。 3. ( ) 1.你们一定要( 2.老师有时会( )地批评大家。 3. ( )一点,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八、读一读,用序号排一排。 ()她便拿起黑板檫动手擦了起来。 ()白色的粉笔末像雪花一样纷纷落在她的手背上,头发上,落在她的衣服和鞋上。 ()今天是小玲做值日。 ()只见她右手使劲地握着黑板擦,快速地擦着。 ()第一节课后,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 九、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北京难道不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吗? 。

【最新】2019-2020精选(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藏高原(二)-优质教案(1)

【最新】2019-2020精选(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藏高原(二)-优质教案(1)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 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 独特的魅力。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听歌曲,交流课前 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朗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 样分?为什么? 2、相机理解文中新词:神奇、富饶…… 3、请生自学生字,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请生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觉,相互质疑解答。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 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自学生字。再读课文 做旁批。交流、质疑、解答。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其他同学补充,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景,体会 作者的情感。 3、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西藏。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文中美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完整版.doc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万水千山i 动不动 三、 近义词 浓密一茂密 哀伤一悲伤 附近一邻近 微弱一微小 四、 反义词 浓密一稀疏 快慰一,忧伤 腔利一失败 艮曦一丿艮光 本领一本事 缓缓一慢慢 幸福一痛苦 大概一肯定 微弱一强壮掩蔽一隐蔽 美丽一漂亮 调皮一顽皮 晨曦一晩霞 伤害一爱护 艰难一轻松探求一探索 感激一感谢 夺冃一耀眼 雪白一漆黑 打开一合拢 出世一去世 顿时一立刻 艰难一艰险 干涸一干枯 祝福一U1咒 隐藏一显露茁壮一健壮 大概一大约 注视一观看 忠实一背叛 破坏一保护 五、形近字 六、多音字 f xido (学校) 校{ I jido (校对) lu&(坐落) 落 ?Id (丢三落四) pdo (泡桐) pdo (泡沫) judn 倦曲) 卷 Juan (卷子) bdo (剥皮) bO (剥削) 七、积累与运用 hug 划船) 叫 I hua (计划) zhuan (转学) 转 彳 zhuan (转动) 严(撒尿) I- sd (撒种) r I 讥露水) I I6u (露出) juQ (感觉) jido (睡觉) shdn (扇 子) M J 1_ shdn (扇动) | ddi (待着) (sdi (塞车) 塞sQ (堵塞) Isdi (边塞) 语海拾贝: 春拆秋冻,一年无病。 一、生字(共46字) 校 茁 阻 栏 暖艰 (学校) (茁壮) (险阻) (栏杆) (送暖) (艰难) 铺 鸽 递 馆 傻 (铺出) (白鸽) (传递) (公馆) (傻笑) 领巾 二、成语: 室 脏 弧 吸 孵 (教室) (很脏) (弧线) (吸引) 顿(顿时) 哀(哀伤) 激(感激) 刘(姓刘) 笋 取 务 若 (春笋) (取名) (特务) (若是) (孵小鸡)嗒(嗒嗒)弱(微弱) 拔(拔河) 熟(成熟) 廊(走廊) 缓(缓缓) 拨(拨开) 旗 任 概 媚 剥 (红旗) (任何) (大概) (明媚) (剥壳) 拔地而起 弯弯曲曲 飘飘悠悠 艰难险阻若有所思春风送暖阳光明媚 旗 棋 狐 弧 条 务 (红旗)哀 (下棋)衰 (狐狸)领 (弧线)邻 (一条)塔 (任务)嗒 (哀伤) (衰老) (领山) (邻居) (水塔) (嗒嗒) 递 梯 IU 币 (传递) (梯了) (毛山) (钱币) 廊(走廊) 轮(轮廓) 激(激动) 缴(缴费) 暖 缓 若 苦 (暖和)拔 (缓慢)拨 (若干)艰 (苦头)很 (拔河) (拨开) (艰难) (很好) 茁 拙 阻 组 (茁壮) (笨拙) (阻止) (组成) qn (弯曲) 曲Y 、qU (|lll 折) zdng (脏水) zdng (内脏)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具:挂图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课后字词,并默写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2(齐读)相信大家都能很好地完成。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大家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出标记,同桌互相请教,3分钟后进行比赛。现在开始。 2、指名读 时间到,现在我请同学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记下错误,及时纠正。 3、师生共纠易错字 ①学生纠错,师板书 ②师生共同解决易错字。(戴、舞)

(1)、学生读字。 (2)、学生解决不会的,师生共同解决,认读. (3)、检测。(穿戴、蝴蝶、孔雀舞、坪坝bà) 三、再读课文,要求流利。 现在同桌互读课文,2分钟后进行比赛,看看谁能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四,学会写生字. 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二场比赛,比谁能正确地默写生字. 1.结合课后,自由学生字。 2.(检测)指名读,练读。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跤穿戴 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风尾竹 3、检测 做游戏巩固字词。(找朋友、摘苹果……) 指名上台写,其余在本上写。 4、①学生纠错。(坪坝、傣族、摔跤、铜铃) ②师生共改。(阿昌族、招引、蝴蝶、粗壮) ③补错。(穿戴、德昂族) 五、作业: 词语表中前10个词语每个抄写2遍于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板题、示标: 今天我继续来学习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相信大家一定能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1、学习目标(口述) ①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我能体会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过程: 1、生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想一想:我们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现在的小学有什么不同?(4分钟后指名回答) 2、指名学生回答o(多民族团结、服装不同、语言不同) 3、师板书 师生共同补充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一、重点词语汇总 学校铺路弯弯曲曲教室顿 时春笋拔地而起领巾红 旗茁壮成长白鸽很脏哀伤雪白雪白取名飘飘悠悠任何艰难险阻万水千山传递弧线感 激特务走廊大 概栏杆宾馆吸引缓慢若有所思阳光明媚春风送暖傻孩子孵小鸡嗒嗒微弱拨开剥去艰难 二、语海拾贝俗语 1、春捂秋冻,一年无病。 2、早西风,夜东风,日日好天空。 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4、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三、点击成语 狐假虎威:比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第二单元 一、重点词语汇总 叠叠涌上岸滩比喻千 丈仰望伟大如尘 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淹死侵犯江风呼叫江水咆哮 宏大艺术技艺破坏避 免冲刷考验四季常青 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不声不响花骨朵花瓣朴素扑面而来 肥实一束鲜嫩舒畅挨 着资源丰富草毯

哺育土壤肥沃锅庄富饶可爱无边无际老老实实 二、语海拾贝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3、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第三单元 一、重点词语汇总 四肢略带扯掉撕开食量消耗千克过程青鹿 组合平坦全部典型表示例子娇柔艳丽昼醒夜睡 规律传授创造污染质 量氧气减少有效利用 复杂距离布置枫林争先恐 后七嘴八舌 二、语海拾贝 1、想象是灵魂的眼睛。—茹贝儿 2、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3、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4、博学多识,疑则思问。—王符 三、点击成语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办糟了。 四、古诗 山 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 原文及教案 有一天,他正在空地上踢得起劲,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教练发现这男孩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主动送给他一个足球。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起劲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 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圣诞节到了,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让我们为他们祈祷吧。” 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把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教练住的别墅前的花圃里,开始挖坑。 就在他快挖好的时候,教练从别墅里走出来,问男孩在干什么。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你,我愿给你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 教练把男孩从树坑里拉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三年后,在第六届世界杯足球赛上,这位男孩以他超群的球技,为巴西第一次捧回了金杯。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贫民窟”“祈祷”等词。 2、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的礼物”这句话的含意。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1、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感悟教练与贝利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足球之歌”音乐,有关贝利的图片或视频,相关的足球知识。 学生:搜集有关贝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节日的时候我们都会互赠礼物,你认为什么样的礼物才是的礼物呢? (生自由发言) 2、有一个足球教练却跟我们不一样,他居然把一个树坑当作世界上的礼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的礼物》。师板书课文题目,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关于这份“礼物”,你在课前了解到了些什么?把你的了解与同桌分享。 2、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关于贝利的资料,师相机出示贝利的图片或播放视频,做补充介绍。 这个出生于贫民家庭的孩子,13岁时,进入当地的俱乐部少年足球队,使该队连续三年获该市冠军;未满17岁时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第一次为祖国捧回世界杯。在长达22年的职业足球生涯中,共参赛1364场,射入1282球,被誉为“一代球王”。 3、你还想了解什么?带着你想了解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4、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5、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教练会认为树坑是的礼物?哪几段在写送礼物这件事? 三、品读课文,角色感悟 (一)学习第1、2段。 1、齐读第1、2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 3、从教练主动送球给小男孩,可以看出教练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班交流后,将自己的感受批在课文旁边。(富有同情心而且醉心足球事业) 5、感情朗读第1、2段。 (二)学习第3~6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