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宗教极端主义问题

谈谈宗教极端主义问题
谈谈宗教极端主义问题

谈谈宗教极端主义问题

当前,国际国内暴力恐怖主义极其活跃,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提高警觉、认真防范。严格说来,这类暴力恐怖主义是宗教极端主义外化的产物,它的根子是宗教极端主义。

宗教蜕变为宗教极端主义

事物的发展,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事物会发生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宗教也是一样。

就量变而言,宗教的变化,可以是信仰人口、活动场所、有关的经籍著作或增或减的变化,也可以是信仰礼仪、教义学理、思想观念、法规禁戒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说是宗教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量的变化。宗教的量变,还可以是宗教内在的变化,例如宗教分化为不同的宗派、教派;也可能是发生外在的变化,例如从宗教中衍生出形形色色、不同名目的新兴宗教。这种种变化,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表明宗教只是发生了量的变化,变来变去,都没有改变宗教的本质属性,它仍然是宗教。可以说,这是宗教自我的发展、变化,而不是宗教的质的变化、质变。

正如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都有可能发生极端现象一样,宗教也会出现极端现象的发展、变化。宗教之所以会出现极端现象、之所以会发生质变,完全是由宗教中的某些从业人员(如教士)、宗教家(它的思想家、理论家等),或是那些具有政治图谋的人,在其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活动,为宗教发生质变,或者说发生异化、蜕变,提供了可能。应该说,这些宗教从业人员、宗教家、政治图谋者,他们具有宗教信徒和社会公民的双重身份。作为信徒,他们会忠诚于信仰;作为公民,他们会或积极或消极地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与此同时,他们对一般信徒则有着某种掌控、支配的特权,这是与常人有所不同的。那些具有偏激、狂热以至于极端思想的从业人员、宗教家、政治图谋者,往往会使宗教偏离正常轨迹,使宗教发生狂热化、政治化的变化,从而使宗教向社会政治领域演变,宗教随即发生质的变化。一些投入社会政治活动、本身固执信仰而又具有偏激情绪的人,很容易接受狂热化、政治化的影响,从而使他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活动中盲信、盲从,会信奉、追随那些有极端思想的从业人员、宗教家、政治图谋者。

信仰上的这种变化,完全不同于从传统宗教中分化出不同的教派和宗派,也不是从传统宗教中脱胎而出新的宗教;人们可以发现,宗教的这种演变,亦即宗教自我向非我的演变,与宗教自我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结果,则演变、异化、蜕变为宗教极端主义。

概略地说,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完全是宗教经由它的狂热化、政治化,从而极端化、非理性化,最终蜕变为宗教极端主义的。

人们通常说的政治宗教化、宗教政治化,可以说,在有的宗教那里,两者往往相伴而行。政治宗教化本身不过是政治本身假托为宗教,力求使之“宗教化”,但它不管怎样为政治涂抹宗教色彩、披戴宗教外衣、采用宗教名目,都无法掩饰它的政治属性,它不过是把宗教作为工具,通过对宗教的利用,使之为政治服务。

宗教狂热并不一定非要演变为宗教极端主义;可是,宗教狂热化的发展一旦与宗教政治化相结合,其必定异化、蜕变为宗教极端主义。应该指出,宗教蜕变、质变并不是整个宗教都随之发生性质的变化,只是在那些具有社会政治图谋者(及其相关人群)那里,才发生蜕变。

由宗教异化、蜕变而出的宗教极端主义,虽然保留或部分保留由它蜕变而出的原先宗教的名目,它的成员仍然保留着它所从出的宗教的信仰(他们在信仰上不仅十分虔诚,甚至达到极端盲信、盲从的程度)、仍然在它所从出的宗教名义下从事宗教活动(他们在活动中不仅十分热诚,甚至达到偏颇、狂热的程度),但它已不再具有宗教之实了——在它那里,宗教不过是个幌子,为达到一定社会政治目的蛊惑人心的遮羞布,对宗教极端主义者的种种罪恶活动,起着掩护的作用。

可以说,宗教蜕变是宗教自我蜕变为非我,这个由蜕变而出的非我与宗教自我并存,并成为宗教自我的异己物和异己力量。它反过来则会给予所从出的宗教以曲解、亵渎、强制和糟蹋,甚至与之相对抗,使之丧失在信众中的影响,进而威胁它所从出的宗教的权威。

总之,宗教极端主义不是人们日常所闻所见、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宗教。由于它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明显、严重,也就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它是社会的一种毒瘤和公害,日益引起人们的厌恶和抵制。因此,一些国家对它的遏制、打击和镇压,则是不可避免和理所当然的。

宗教极端主义的基本特征

严格区分宗教信仰与宗教极端主义,是观察现实问题中应予强调和重视的。当宗教狂热化、政治化导致宗教蜕变为宗教极端主义后,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与宗教都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它的暴力恐怖活动,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宗教活动。

大致说来,宗教极端主义有如下的特征。

其一,宗教极端主义的非宗教性。宗教极端主义从它的宗教母体蜕变而出后,虽然还冠以“宗教”之名、极力保留并利用它所从出的宗教的原有信仰,甚至还与之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但它已不再是所从出的宗教了,而是非宗教的政治,日益显现其非宗教的政治性。这是它的首要特征。

宗教极端主义的目的动机、思想主张、组织形式、行为观念、活动手法、处世态度,完

全暴露出它已经脱离了宗教的范畴,不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宗教。本质上,它是非宗教的政治意识形态及其相应的社会政治行为;简言之,它是宗教的变态、宗教名目下地地道道的政治,或者说它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政治性,而不是什么宗教信仰和宗教实践。

与一般的政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出于实用主义的需要,为掩盖他们的罪恶活动,需要宗教名义、宗教外衣,来组织、动员、激励同一宗教信仰者参与他们的罪恶活动。这完全是因为没有什么其他名义外衣比宗教名义、宗教外衣更能掩盖、庇护它的成员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应该说,它采取的宗教名义、宗教外衣,并不能掩盖、庇护它以类似宗教、而又并非宗教的罪恶活动。人们只要对多年以来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作一检视,就能发现这些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的团伙,往往都冠以“宗教”之名。它们的罪恶活动,都不只是什么宗教的诉求,而是为达到一定政治目的的显示。

其二,宗教极端主义的虚伪性。宗教极端主义的一切思想观念,表面上是以所信仰的神灵的启示、旨意和经典的教诲为转移、确定其是非准则,一切行为活动以对所信仰的神灵和经典而不是对人类、对社会负责。这种以神灵启示、旨意和经典教诲为转移、对神灵和经典负责的谎言,完全都是蒙骗同一宗教信仰者的幌子。在它那里,更通常的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转而对人的信仰和崇拜,由听命于经典的教诲,转而盲目听命于它的鼓吹者、组织者的训诫和命令。

宗教极端主义往往在信仰同一宗教、特定人群中活动。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它可以利用宗教认同,传播极端的思想观点,寻求同情者、支持者、庇护者。由于它的极端主张、极端行为,或是违背多数人的意愿,或是背离社会的主流思想、主流文化、主流信仰,或是具有赤裸裸的违法犯罪的性质,难以骗取、诱惑更多的追随者和善良的民众。因而宗教极端主义在其活动中,一方面,极力发现那些信仰虔诚并显露出偏激或极端情绪者,从中物色对象、培养和发展它的信奉者、追随者。另一方面,它又以同一宗教信仰者为其社会基础,甚至从这些信仰者那里获得支持和资助,进而得到庇护,以掩饰其罪恶。后者也很容易在宗教认同的情况下成为它的保护伞,庇护其罪恶活动。因此,它就必定要有其欺骗性、虚伪性。这是宗教极端主义的又一特征。

它的欺骗性、虚伪性只对同一信仰者起作用。利用伊斯兰教的外衣能起作用者,对基督教徒、印度教徒或犹太教徒就不起作用。因为局外人完全不受其蒙骗。

1998年2月,沙特恐怖主义头子本·拉登在他发布的“伊斯兰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即“基地”组织)不足2000字的“圣战檄文”中,为表明“檄文”的神圣性,就提到真主21处,并频繁提到“伊斯兰教”、“穆斯林”、“先知”、“清真寺”、“圣战”等。其欺骗性、虚伪性对明眼人来说是一目了然的。尽管如此,它对那些信奉者、追随者来说,却是他们为信仰、为从事罪恶活动的至高无上的动员令。受其迷惑、蒙骗者往往接受它关于忠诚信仰、履行神圣职责的说教,会死心塌地听命于它、效忠于它,可以杀人放火,可以投毒爆破,也可以为之牺牲、为之舍身卖命;或是成为它的社会基础,掩护其成员非法或违法

的活动。

其三,宗教极端主义的排他性。作为观念形态的宗教极端主义,它绝对排斥一切异质文化和一切异教信仰,容不得异质文化和异教信仰的存在,更容不得异质文化和异教信仰的载体的存在。即使那些与它同质的文化和信仰,由于与它的思想观念具有一定差距或区别,同样受到排斥;更不要说那些异质的思想、信仰、文化了。它不仅在思想观念上,而且在行为活动上,反对同一地区有多元文化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这是宗教极端主义的第三个特征。

一个最突出的事例是2001年塔利班毁坏巴米扬大佛事件。2002年沙特摧毁境内外的其他古建筑,也是一个突出的事例。沙特援助波斯尼亚的机构,认为有些建筑“带有偶像崇拜性质”,随即摧毁了当地的这些带有奥斯曼帝国风格的建筑。这是宗教极端主义在文化领域、宗教领域的反映。就是说,在社会政治领域里存在极端主义的同时,它往往会在思想、文化或其他领域显现为极端主义。当前伊拉克、巴基斯坦不时发生的汽车爆炸事件,表面上看,仅是教派冲突引发的暴力恐怖活动,深究起来,则隐含着排他性因素的宗教极端主义的显现。

其四,宗教极端主义的说教性。宗教极端主义从“信仰”出发,以对神灵“负责”的精神把一切推向极端,并从极端的方面思考、观察问题,成为以宗教名义犯下罪恶活动的精神支柱。它的说教者往往是一些具有一定宗教学识的人。他们在极端主义团伙中是专职的“宗教导师”或“精神领袖”,他们的地位和声威同样至高无上,并得到追随者、支持者、同情者的敬仰和尊重。这些专职的“宗教导师”或“精神领袖”或许从不直接去从事暴力恐怖活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活动。他们是那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人。阿富汗“圣战者”抗苏战争期间,巴基斯坦白沙瓦建立大量的宗教学校(或经文学校),招收阿富汗难民中的青少年学经。这些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圣战”。在他们学成后,就投入“圣战”,这一切都是“宗教导师”或“精神领袖”说教的结果。又如,2002年10月印尼巴厘岛发生爆炸事件,有187人身亡、300多人受伤。这一恐怖袭击事件的犯罪者,正是接受这类说教的结果。可以说,宗教极端主义的第四个特征,就是它的说教性。

宗教极端主义的政治主张

由于宗教的不同,由宗教蜕变而出的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形式也就各不相同。就有着不同宗教背景的宗教极端主义而言,它们的政治主张也会有所差异。

埃及的赛义德·库特布(穆斯林兄弟会的理论家和领导成员之一)就主张伊斯兰教应该干预政治、干预社会。他说,伊斯兰思想应“体现于群体之中、活生生的组织之间、现实运动之内”,“伊斯兰就其本质而言,本身就具有进行圣战的理由,这一理由就在于它那解放人类的总宣言……”而根据恐怖分子本·拉登的说法,“这个宗教的中心是圣战”,“推行圣战以传播真主的教义”,“以这个宗教来清除不信者”,“执行圣战是为了把真主的神谕传递给那些不信的人。”不言而喻,这类政治主张与宗教教诲不同,完全背离了宗教,不再是宗教,而是十足的政治。为实现他们的这类政治主张,他们不惜在世界各地制造大量的暴力恐怖活动。

上述这些极端主义者的最终政治主张,是在一定地区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社会、伊斯兰制度。例如印尼巴希尔领导的“伊斯兰祈祷团”的目标“是在东南亚建立统一的伊斯兰国家”,该组织不断与菲律宾的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和泰国南部的穆斯林分离组织的骨干密谋“如何在横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南部、新加坡、菲律宾南部和文莱等东南亚六国广大的伊斯兰地区建立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国家。”其目的就是要在该地区全盘实现社会生活的伊斯兰化。

人们通常所说的“三股势力”,无外乎是宗教极端主义的载体。值得注意的是,在“三股势力”中,它的精神支柱正是宗教极端主义,或者说,宗教极端主义是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活的灵魂。它们从事种种罪恶活动的根子,正是宗教极端主义。因而在反对“三股势力”过程中,应重视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抵御和防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本文系作者在“抵御宗教极端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第五章 会主义的本质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 案例1 “共富”,一个世纪课题的求解 细心的人们或许会发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出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提法,譬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特别要注意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等。从这些浓笔着墨的字眼和提法中,人们不难解读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我国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有重大发展,改革发展的政策及价值取向正发生变化。追求共同富裕,实现科学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根本理念和方略。 势在必行的转变——由非均衡发展到统领全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条“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人和地区共同富裕”的先富帮后富的非均衡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这26年来,我国经济以每年平均9.4%的增长速度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综合国力大为提升。发展的成就证明,我们走的先富帮后富的非均衡发展之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不容否认的现实是,非均衡的发展在给我们带来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负面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其表现在于,城乡差距、国民收入差距在扩大。调查统计显示,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有研究者指出,1995年到2002年期间,中国个人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从0.4上升到0.5,上升幅度高达近40%。 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表现在城乡上最为明显,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1984年是1.8倍,1995年为2.5倍,2004年达到3.2倍,如果把城市居民获得的各种补贴和非货币收入也计算在内,其差距可能达到5倍以上。 迅速扩大的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公,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和谐不可忽视的因素。据统计测算,“十五”期间,中国各类社会案件数量急剧上升,诉讼金额占GDP的7%左右。1986年以来,中国治安案件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看来,解决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已是势在必行。 无法回避的课题——总设计师的心之所系 晚年的邓小平在1990年到1993年,曾先后四次谈到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极端重要性。 1990年7月3日,邓小平在视察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时警告说:“中国有十一亿人口,如果十分之一富裕,就是一亿多人富裕,相应地有九亿多人摆脱不了贫困,就不能不革命啊!九亿多人就要革命。所以,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不能搞两极分化。”他认为,现在有些地区,允许早一点、快一点发展起来,到一定程度就要调节分配。 1992年2月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邓小平尖锐地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

谈谈宗教极端主义问题

谈谈宗教极端主义问题 当前,国际国内暴力恐怖主义极其活跃,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提高警觉、认真防范。严格说来,这类暴力恐怖主义是宗教极端主义外化的产物,它的根子是宗教极端主义。 宗教蜕变为宗教极端主义 事物的发展,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事物会发生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宗教也是一样。 就量变而言,宗教的变化,可以是信仰人口、活动场所、有关的经籍著作或增或减的变化,也可以是信仰礼仪、教义学理、思想观念、法规禁戒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说是宗教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量的变化。宗教的量变,还可以是宗教内在的变化,例如宗教分化为不同的宗派、教派;也可能是发生外在的变化,例如从宗教中衍生出形形色色、不同名目的新兴宗教。这种种变化,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表明宗教只是发生了量的变化,变来变去,都没有改变宗教的本质属性,它仍然是宗教。可以说,这是宗教自我的发展、变化,而不是宗教的质的变化、质变。 正如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都有可能发生极端现象一样,宗教也会出现极端现象的发展、变化。宗教之所以会出现极端现象、之所以会发生质变,完全是由宗教中的某些从业人员(如教士)、宗教家(它的思想家、理论家等),或是那些具有政治图谋的人,在其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活动,为宗教发生质变,或者说发生异化、蜕变,提供了可能。应该说,这些宗教从业人员、宗教家、政治图谋者,他们具有宗教信徒和社会公民的双重身份。作为信徒,他们会忠诚于信仰;作为公民,他们会或积极或消极地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与此同时,他们对一般信徒则有着某种掌控、支配的特权,这是与常人有所不同的。那些具有偏激、狂热以至于极端思想的从业人员、宗教家、政治图谋者,往往会使宗教偏离正常轨迹,使宗教发生狂热化、政治化的变化,从而使宗教向社会政治领域演变,宗教随即发生质的变化。一些投入社会政治活动、本身固执信仰而又具有偏激情绪的人,很容易接受狂热化、政治化的影响,从而使他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活动中盲信、盲从,会信奉、追随那些有极端思想的从业人员、宗教家、政治图谋者。 信仰上的这种变化,完全不同于从传统宗教中分化出不同的教派和宗派,也不是从传统宗教中脱胎而出新的宗教;人们可以发现,宗教的这种演变,亦即宗教自我向非我的演变,与宗教自我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结果,则演变、异化、蜕变为宗教极端主义。 概略地说,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完全是宗教经由它的狂热化、政治化,从而极端化、非理性化,最终蜕变为宗教极端主义的。

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心得体会

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心得体会 字体:大中小 2014-11-17 20:13:00 公告: 旗帜鲜明反对宗教极端思想让现代文化成我们共同追求 各位领导,同事们: 根据党委对这次集中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我积极参加了学校和党政办公室党支部全部集中学习和讨论活动,通过认真学习牛书记动员讲话、研读辅导材料、聆听专家讲座、参与讨论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作为一名从事宣传工作的干部,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学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看清敌人的险恶用心,保持高度警惕,时时刻刻都不能有丝毫松懈,确保取得最终的胜利。现在,我结合在集中教育活动中的思考和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我对旗帜鲜明的反对宗教极端思想的认识。 新疆留给全国人民的印象就是一个歌舞之乡,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善良友爱,可是近年来却出现了不少杂音:不许唱歌、跳舞,不让看电视、看电影,不让穿戴现代服饰,小卖部不让卖烟酒,婚礼不让有笑声,葬礼不让有哭声……,宗教极端思想在新疆开始蔓延,在南疆甚至有不断扩大之势。今年发生的一系列暴恐案件,从3.01昆明暴恐事件到乌鲁木齐4?28、5?22暴恐案件,以及前段时间发生的莎车7?28和喀什7?30暴恐案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子。这伙暴恐分子肆意歪曲宗教教义、蛊惑信教群众、煽动仇恨和杀戮、残忍杀害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无辜群众……铁的事实和血的教训也一再说明,宗教极端思想就是要打着宗教的幌子,驱使、控制、愚弄信教群众,这已经成为境内外“三股势力”策划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主要手段。这些非法行径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道正义,挑战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 现在宗教极端势力这股逆流抬头,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维吾尔族群众不适应各行各业的转型要求,形成了被边缘化的感觉,被宗教极端势力所利用。新疆社会一直是世俗化的状态,坚持世俗化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人的衣食住行和基本的生存只有融入世俗化生活才能实现,只有融入现代化生活才能发扬民族文化、提高生活质量与国家、世界同步发展,以宗教教义来作为行为的唯一准则进行是非判断是狭隘极端的,也是违背法律的,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打开普通人封闭的生活圈子,使之与外界发生广泛联系,接触更多现代化思想。我们不能拒绝现代化,不管现代化会带来什么陌生的东西,不管现代化使我们产生哪些不安,拒绝现代化我们就被世界边缘化了,被国家边缘化了,拒绝现代化我们就会永远贫穷落后愚昧下去,就是自绝于时代,自绝于未来。 有谁喜欢没有色彩的黑白世界?有谁喜欢没有歌舞与欢笑的生活?世俗化生活是每个民族必然的、最为顺其自然的生活,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精神需求,它可以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但它绝不能过多地去干扰人们的世俗化生活,更不能否定与抹杀世俗化、现代化生活的内涵。生活在新疆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新疆各族群众一道,与宗教极端和民族分裂分子作斗争。世俗化的宗教是宗教新的发展方向,它更贴近现代人的思

宗教极端思想的15种表现

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1?5种主要表?现形式 1、鼓吹除了真?主以外,不服从任何?人,公开抵 制政?府管理,歪曲、诋毁党和国?家政策,损坏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等国?家法定证件?。 2、妄断“阿拉里”和“阿拉木”,将清真与非?清 真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例如:宣扬政府资?助 盖的房子?是“阿拉木”、办的学校是?“阿拉木”、给 的家电是?“阿拉木”、发的钱是“阿拉木”,内地企业 生?产的生活用?品是“阿拉木”等。 3、歪曲和否定?党和政府办?的宣传媒体?,宣扬 和实施?“不能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等。 4、以维护宗教?为由,追逐、辱骂、恐吓、殴打穿 着时?尚的群众。 5、以“异教徒”、“宗教叛徒”、“民族败类” 等,辱骂、排斥、独立不信教?群众、党员干部、爱国宗 教人?士。 6、干涉婚礼中?音乐、舞蹈等传统?喜庆习俗,干 扰他人穿?婚纱、装饰婚车;干预办理丧?事的传统习? 俗(哭、戴孝、过乃孜尔等?)。 7、念“尼卡”重婚,或以三个“塔拉克”方式离婚。 8、自称信奉伊?斯兰教,但又阻扰他?人进清真寺?,鼓动他人不?进清真寺;在宗教活动?中宣扬极端?

思想的:组织、煽动他人无?正当理由跨?清真寺参加? 宗教活动。 9、违反少数民?族风序良俗?,强迫或变相?强迫他人做?礼拜、封斋、留大胡须、蒙面、穿着吉里巴?甫服(蒙面罩袍)等。唆使、纵容未成年?人学经、封斋。 10、不与饮酒吸?烟的亲朋好?友、父母往来,无正当理由?突然不参与?正常社会交?往,或采取辱骂?、恐吓、殴打、伤害等手段?强迫他人禁?烟禁酒,损毁烟酒商?店。 11、带有政治目?的,暗中或公开?资助被我打?击处理的危?安犯罪人员?亲属。 12、干预麦西来?甫、踢足球、打篮球、歌舞表演等?文化体育活?动;利用群众聚?集时机,进行非法“台比力克”活动、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的。 13、恐吓、干涉他人合?法经营,破坏娱乐场?所和娱乐设?施等。 14、利用语音声?讯台、网络社交工?具等新媒体? 进行非法教?经、非法“台比力克”活动,制作、传播、下载非法宗?教宣传品或?暴恐音视频?的。 15、其他宗教极?端思想外在?表现突出的?。

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发言稿

“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反四风、树正气,我该怎么做”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 发言人:XXXX 单位:XXXX 时间:2013年8月22日

“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反四风、树正气,我该怎么做”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 2013年8月15日,XXXXX根据公司《关于在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中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分公司党员干部开展了“认清非法宗教活动本质和危害,自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立场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是油田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职责、践行诺言、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通过学习,我对“认清非法宗教活动本质和危害,自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主题教育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现在,我郑重地亮出我的观点,表明我的态度。 本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少数名族领导干部,我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反对一切企图制造动乱、分裂国家的图谋,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稳定是福,动乱是祸。非法宗教是反人类、反社会的严重犯罪;是损害各族人民共同利益的严重犯罪。我们同非法宗教活动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我们作为油田矿区系统的一员,就必须始终把反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渗透和破坏做为头等大事来抓,时刻不放松。要坚决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有人想破坏我们今天生活的安定、和谐的大好社会局面,那他就是我们各族人民的敌人,我将与他们斗争到底。我们今天能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我会认真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团结各民族同志,向广大的群众宣传好党的惠民政策,做维护民族团结、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的表率。

对宗教极端主义的认识

谈谈你对宗教极端主义的认识? 什么是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宗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有何关系,宗教极端主义有什么危害,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什么是宗教极端主义 宗教极端主义是政治学概念,是一种打着宗教旗号出现的一种极端主义思潮,其目的是要恢复神权统治,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二、宗教极端主义与宗教 宗教极端主义与传统宗教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打着宗教旗帜从事暴力恐怖和违法犯罪活动。在特定地区和特定环境下,宗教极端主义往往与民族分裂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相互勾结利用,形成“三股势力”。宗教极端主义为实现其政治目的,竭力制造不同信教群体之间、不同教派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仇视和斗争,撕裂族群与社会,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同时也严重地毒化了宗教氛围,给宗教的形象和声誉造成深度的损毁。 三、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问题 宗教极端主义同样不属于民族问题。虽然宗教极端势力打着为民族谋福利的旗号,颠倒黑白,中伤中央对口援疆政策、新疆资源开发政策,破坏国家的双语教育政策等。但是,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的群众,只要反对他们的民族分裂主张,他们就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就会对其残酷迫害。我们通过新疆巴楚暴力案、乌鲁木齐七·五骚乱、4.30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恐案、5.22乌鲁木齐爆炸案等恐怖事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宗教极端分子杀害的大多是无辜的群众。因此,宗教极端主义根本不是民族问题,他们代表不了任何一个民族,是民族败类,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敌人。 四、宗教极端主义的危害 宗教极端势力制造的暴力恐怖案件,导致无数无辜平民丧生,社会动荡,人心恐慌,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形式

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形式 宗教极端主义是政治学概念,是一种打着宗教旗号出现的一种极端主义思潮,其目的是要恢复神权统治,建立政教合一国家。冷战结束以来,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空前活跃。 进入21世纪后又与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结合,给国际秩序和地区稳定带来巨大安全威胁。 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极端性、欺骗性、政治性和暴力性等基本特征,其本质是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一股邪恶的反动势力。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对宗教进行任意歪曲篡改,煽动宗教狂热,煽动教派之间、不同信仰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仇恨,制造暴力冲突。 具体表现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从事暴力恐怖和分裂破坏活动,特别是利用宗教极端思想,煽动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盲目追随,甚至走上从事暴恐活动的不归路,成为其实现政治图谋的牺牲品。为了达到煽动宗教狂热、控制信教群众的目的,宗教极端势力大肆歪曲篡改宗教教义,编造各种打着宗教旗号的异端邪说,鼓吹“圣战殉教进天堂”,“杀一个异教徒胜做十年功,可以直接进天堂”“在天堂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以此来迷惑、引诱信教群众,以自杀袭击等极其残暴的方式发动所谓的“圣战”;鼓吹神权政治论,煽动群众“除了真主以外不

能服从任何人”,教唆信教群众抵制政府管理;鼓吹异教徒论,把一切不遵循极端做法的人都视为异教徒、宗教叛徒、民族败类,煽动辱骂、排斥、孤立不信教群众、党员干部和爱国宗教人士;鼓吹宗教至上论,反对一切现代文明成果,排斥传承已久的民族风俗习惯、民族传统文化,宣扬“不能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不许人们唱歌跳舞,“婚礼不许笑、葬礼不许哭”,强迫年轻人留大胡须,妇女穿着蒙面罩袍;把“清真”泛化,不仅在食品上,而且在药品、化妆品、服装上都打上清真标签,宣扬政府资助盖的房子不清真、内地企业生产的生活用品不清真。通过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挑起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教群众与政府的对立,形成对抗政府的现实力量,并企图通过暴力恐怖活动制造社会动乱,破坏发展和稳定。

打击宗教极端思想

《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维护新疆和谐稳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党校的阿地里,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维护新疆和谐稳定》。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 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 这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几千年来,新疆各族人民亲如姐妹,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结下了的深厚友谊。 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之后,天山南北发生着令人振奋的变化,新疆呈现出经济大跨越、民生大改善、城乡大变样、民族大团结的全新气象。然而,一小撮极端分子见不得我们过上好日子,想方设法搞分裂,搞破坏,扰乱民心,伤害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企图达到他们分裂祖国的目的,把我们拉回到动乱不堪的旧时代。 近年来,“三股势力”为了达到他们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大肆篡改宗教教义,编造异端邪说,通过各种方式,从意识形态、经济制度、法律规范、文化艺术、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对信教群众进行全方位的煽动和蛊惑,甚至把黑手伸向校园,想方设法利用宗教极端思想毒害、腐蚀青少年,成为宗教和谐的最大威胁。 是谁破坏了新疆的繁荣和谐,是谁制造了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是谁蒙蔽了维吾尔族姑娘的双眼,又是谁给维吾尔这个热情善良的民族蒙上了面纱?是他们—是那些打着“民族旗号”披着“宗教外衣”搞暴力恐怖活动的一小撮极端分子。他们惯用的伎俩就是打着民族、宗教的幌子,利用

群众朴素的民族宗教感情,煽动宗教狂热、大肆散布宗教极端思想,蛊惑煽动群众,实施暴力恐怖活动。他们一次次的损害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安宁和谐,破坏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友谊! “三股势力”的根子是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基础是宗教极端主义,活动方式是暴力恐怖活动。在当下,暴力恐怖活动是影响新疆稳定的直接现实危害,而宗教极端思想是三股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是暴力恐怖活动进行思想发动和成员发展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严重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毒瘤。 在新疆,没有稳定什么事都干不成。有了稳定的环境,才会有各族群众的幸福安宁,才会有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才会有社会的繁荣发展和文明进步。 无数事实证明,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稳定是各族人名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我相信,面对暴恐分子的罪行,只要我们各族同胞心连心,手拉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定会将暴力恐怖分子赶出我们的家园,赶出新疆,赶出祖国的领土,使得和谐稳定的新疆更加美丽富饶,使得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 蒋志辉1周兆雄2 (1.湖南科技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系,湖南永州425100;2.华中师范大学职业 与继续教育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在明晰意义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意义建构的本质,分横向与纵向两方面提出意义建构即联系的建立及细化与抽象。同时本文对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做出尝试性的探索,提出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不在于对意义建构的质的规定,而在于对意义建构的过程的规定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意义建构;本质 20世纪90年代,当建构主义盛行一时,建构主义受到人们的极度热捧,一度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正像有学者提出建构主义在教育理论界开始独领风骚,各类教育实践也纷纷贴上了建构主义的标签。[1]而今,随着研究热潮的退却,人们开始反思和批判建构主义的某些错误倾向,鉴于建构主义的某些极端取向,有学者提出对建构主义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应从理论高度对其作深入的分析和必要的反思。[2]当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已有的研究时,发现诸多研究是从对建构主义的教学主张及对教育教学的应用、价值等的思考,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转向从哲学认识论上反思建构主义,但这些研究似乎对意义建构本质的解释并不彻底,还存在很多困惑点,这也是造成对建构主义盲目应用的根源。因此,笔者试图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解析意义建构的本质,并对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作出尝试性的探索。 1意义建构本质的解析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也是构成判断与推理的基本单位。如果要讨论一个问题,首先就必须要明确概念,否则,就缺乏讨论问题的逻辑基础。因此,我们要探讨建构主义意义建构的本质,首先应理解意义的概念。 1.1何为意义 什么是意义呢?在心理学上,意义并不是建构主义所独有的概念,它衍生于认知主义某些观点。最典型的关于意义的解释是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他认为,所谓有意义,是指观念或知识之间的非任意的和实质上的联系。非任意的和实质上的联系是指这些观念或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方面(如某一个表象、一个已经有意义的符号、一个概念或一个命题)有联系。

反对民族分裂亮剑演讲稿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大家好,我是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7春季一班的阿不都·凯尤木,我今天的讲话题目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张骞出使西域到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再到现在的美丽新疆,新疆从未离开过祖国的怀抱,身为新疆这片热土上的一分子,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47个民族。各民族多年来共同生活,一起建设着我们美丽富饶的新疆。家和万事兴,新疆今天的发展成果,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新疆美好的明天依然需要各族人民的携手努力,共同拼搏。 作为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分裂主义思想,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决不允许分裂主义打着民族宗教旗号鼓吹分裂思想。 我们要识破民族分裂主义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工具传播分裂思想,向青少年渗透的丑恶意图,坚决抵制三股势力的渗透,我们要认清历史,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我们必须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破坏活动,尤其是

暴力恐怖活动,各民族血肉相连、命运与共,团结稳定是我们各族人民共同的夙愿,不管分裂主义打着什么旗号,它总是在破坏民族团结。 因此我们要擦亮眼睛,认清危害,重视严防,用好技防物防等现代手段。形成反分裂斗争的钢铁长城,使这一小撮分裂主义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坚决抵制防御宗教极端思想在学校的渗透,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明辨是非,维护民族团结,不信谣,不传谣,珍惜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只要全校上下人人争当践行行进文化的模范,争当文明的传播者,,争当去极端化的践行者,那么宗教极端思想必将被打入历史的垃圾堆,人民必将胜利。

极端现代主义的运作逻辑

极端现代主义的运作逻辑 读《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詹姆士·斯科特(JamesC.Scott)是活跃在西方社会科学界很有影响的学者 现执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系。他在东南亚问题和农民政治的研究领域卓有建树 其学术成就广为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 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者关注。他所著的《弱者的武器:农民的日常反抗》和《农民的道义经济学》更是为他在学术界赢得了声誉。他近期的力作《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获得2000年比较研究学会的马特·达根奖。该书以全新的视角,论述了“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其新颖和颇富启发意义的观点,具有说服力和洞察力的解释,被誉为“近十几年来出版的、在这个世纪中具有意义和启发的研究之一……斯科特提供了反对滥用国家权力来重新塑造整个社会的最有力的理论。” 正如斯科特自己所说的那样,“这本书的中心问题就是那些具有良好用意的领袖如何为使其人民和景观能够现代化而设计出种种项目。”(《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第2页。以下出自本书的引文均只注页码)而这些项目为什么往往却只是得到了“悲剧式的结果”呢?斯科特从德国的科学林业到苏维埃集体化的农业,从巴西利亚的城市到坦桑尼亚的村庄,从流行的度量衡、土地制度、姓的创造和标准化的语言以及交通模式的集权化一一进行了分析和考察,以独到的眼光揭示了这些“大型乌托邦式的社会工程运作和失败所暗含的逻辑”,为我们阅读社会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一、国家视角的产生和乌托邦社会工程的失败 “国家的视角”其英语原意就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或“像国家那样来看待”(SeeinglikeaState),国家视角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计划的始作俑者往往将自己看得远比实际上更聪明和更深谋远虑,同时也将他们的对象看得远比实际上更愚蠢和低能。”(第340页)在斯科特看来,国家视角的产生与那些大型乌托邦项目的失败遵循着同样的逻辑。斯科特把“那些国家发起的社会工程的巨大灾难产生四个因素的致命结合”:重塑社会的国家简单化;极端现代化意识(High-Modernist);独裁主义的国家;软弱或不成熟的公民社会(市民社会 CivilSociety)。 在斯科特眼中,清晰性意味着观察者的位置在中央,并且它的视野是概括的。国家了解和控制社会的过程也就是清晰化的过程。为了使社会更为清晰,国家对社会采取了简单化的处理方式,也就是说国家从外界赋予社会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国家最容易掌握的。而社会也不再是自然形成的产物,而是国家作用的结果。国家采取标准化的方式重新构造社会,简单化、清晰化和标准化是国家对社会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 极端现代化意识与我们常说的“科技治国论”、“科学拜物教”内涵非常相似。极端现代主义不同于科学实践,他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信仰,一种极端盲目乐观的自信,相信人类可以任意创造出一个世界。极端现代主义者倾向于以视觉美学来看待理性秩序。其中心就是线性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扩大、社会秩

宗教和宗教极端思想向教育领域渗透的主要表现、原因及对策建议

《宗教和宗教极端思想向教育领域渗透的主要表现、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宗教和宗教极端思想向教育领域渗透的 主要表现、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内容摘要】:新疆各民族之间只有团结才能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才能使新疆社会的稳定 和国家的统一。但是目前,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 的威胁和损失。境内外“三股势力”企图分裂祖国的罪恶阴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虽然他们 的罪恶阴谋一次次被我们挫败,但他们狼子野心不死,一次次又卷土重来,他们处心积虑,千方百计企图打开缺口,制造事端,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为达目的,他们不择手段, 罪恶的黑手不仅伸向还在上学的孩子们,从思想上对青少年进行宗教极端渗透。作为一名教 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不仅我们需要认清认识“三股势力”的本质危害,更需要教 育学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旗帜鲜明的维护祝国 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更要自觉站到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保护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维护地 区的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宗教极端思想表现及原因保护及对策 【正文】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化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之间只有团结才能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才能使新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但是目前,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境内外“三股势力”企图分裂祖国的罪恶阴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虽然他们的罪恶阴谋一次次被我们挫败,但他们狼子野心不死,一次次又卷土重来,他们处心积虑,千方百计企图打开缺口,制造事端,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为达目的,他们不择手段,罪恶的黑手不仅伸向还在上学的孩子们,从思想上对青少年进行宗教极端渗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不仅我们需要认清认识“三股势力”的本质危害,更需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旗帜鲜明的维护祝国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更要自觉站到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保护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一、宗教极端思想对青少年的危害的主要表现

极端民族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威胁世界和平的不稳定因素 民族主义在冷战后的世界十分活跃。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使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民族主义在国际政治中再度明显凸现。前苏联的解体不仅催发了其境内和东欧国家的民族主义浪潮,还使六、七十年代西欧的“新民族主义浪潮”、中东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宗教热情再受激发。民族主义已经成为破坏国际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一、“欧洲范式”——现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发展 民族主义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具有现实意义,西欧是现代民族主义的发源地。 从历史角度观察,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十分复杂。民族与国家在其历史进程中的融合,便构成了民族国家。 其实,“民族—国家”的传统概念即使在当时也只是一个脱离国际政治实际的理想,无法掩盖国际政治中民族与国家不完全融合的事实。国家是由民族组成,但却往往不是由一个单一的民族所构成,而是多个民族构成一个国家。全世界可以称为单一民族的国家很少,一个国家包括几个民族或一个民族跨多个国家的现象并不鲜见。但“民族—国家”传统概念在现实的国际政治社会中一直持续至今,要求民族与国家的完全融合,成为民族主义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在国际关系中,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破坏,也可以建构。应当承认,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起着不同的作用。 极端民族主义亦称大民族主义或民族沙文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一种极端形式。在本质上,极端民族主义仍然是民族主义,但它是民族主义与政治扩张野心相结合的变种。极端民族主义以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排他意识为特征,鼓吹民族歧视,煽动民族仇恨。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以各种方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在历史上,希特勒曾利用极端民族主义灭绝犹太人,最终酿成人类文明史上空前的惨剧。 与极端民族主义密切相关的国际恐怖活动,也呈不断升级的态势。国际恐怖活动作为与一些重要的、政治性的国际争端密切相关的恶性状态,其残忍毁灭性对人类和平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民族恐怖主义组织都是国际国内民族矛盾激化派生出来的产物。极端民族主义者企图借用恐怖手段不断制造暴力事件来影响国家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并在恐怖活动中传播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从而加速了恐怖主义的国际化。

金宜久谈宗教极端主义问题

金宜久:谈谈宗教极端主义问题 习五一发布于2016年2月18日09:27新浪博客 五一札记: 本文作者金宜久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金教授是我国研究伊斯兰教的著名学者。金教授学术造诣深厚,为人淳朴正直!我与金教授是忘年之交!本文是金教授在“抵御宗教极端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推荐各位阅读。 作者指出:那些具有偏激、狂热以至于极端思想的从业人员、宗教家、政治图谋者,往往会使宗教偏离正常轨迹,使宗教发生狂热化、政治化的变化,从而使宗教向社会政治领域演变,宗教随即发生质的变化。一些投入社会政治活动、本身固执信仰而又具有偏激情绪的人,很容易接受狂热化、政治化的影响,从而使他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活动中盲信、盲从,会信奉、追随那些有极端思想的从业人员、宗教家、政治图谋者。 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完全是宗教经由它的狂热化、政治化,从而极端化、非理性化,最终蜕变为宗教极端主义的。 宗教狂热并不一定非要演变为宗教极端主义;可是,宗教狂热化的发展一旦与宗教政治化相结合,其必定异化、蜕变为宗教极端主义。应该指出,宗教蜕变、质变并不是整个宗教都随之发生性质的变化,只是在那些具有社会政治图谋者(及其相关人群)那里,才发生蜕变。 宗教极端主义是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活的灵魂。它们从事种种罪恶活动的根子,正是宗教极端主义。因而在反对“三股势力”过程中,应重视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抵御和防治。

本文作者金宜久教授,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金宜久:谈谈宗教极端主义问题 当前,国际国内暴力恐怖主义极其活跃,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提高警觉、认真防范。严格说来,这类暴力恐怖主义是宗教极端主义外化的产物,它的根子是宗教极端主义。 宗教蜕变为宗教极端主义 事物的发展,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事物会发生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宗教也是一样。 就量变而言,宗教的变化,可以是信仰人口、活动场所、有关的经籍著作或增或减的变化,也可以是信仰礼仪、教义学理、思想观念、法规禁戒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说是宗教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量的变化。宗教的量变,还可以是宗教内在的变化,例如宗教分化为不同的宗派、教派;也可能是发生外在的变化,例如从宗教中衍生出形形色色、不同名目的新兴宗教。这种种变化,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表明宗教只是发生了量的变化,变来变去,都没有改变宗教的本质属性,它仍然是宗教。可以说,这是宗教自我的发展、变化,而不是宗教的质的变化、质变。 正如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都有可能发生极端现象一样,宗教也会出现极端现象的发展、变化。宗教之所以会出现极端现象、之所以会发生质变,完全是由宗教中的某些从业人员(如教士)、宗教家(它的思想家、理论家等),或是那些具有政治图谋的人,在其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活动,为宗教发生质变,或者说发生异化、蜕变,提供了可能。应该说,这些宗教从业人员、宗教家、政治图谋者,他们具有宗教信徒和社会公民的双重身份。作为信徒,他们会忠诚于信仰;作为公民,他们会或积极或消极地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与此同时,他们对一般信徒则有着某种掌控、支配的特权,这是与常人有所不同的。那些具有偏激、狂热以至于极端思想的从业人员、宗教家、政治图谋者,往往会使宗教偏离正常轨迹,使宗教发生狂热化、政治化的变化,从而使宗教向社会政治领域演变,宗教随即发生质的变化。一些投入社会政治活动、本身固执信仰而又具有偏激情绪的人,很容易接受狂热化、政治化的影响,从而使他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活动中盲信、盲从,会信奉、追随那些有极端思想的从业人员、宗教家、政治图谋者。

伦理学试题三名词解释与答案

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2.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3.德治与法制相对立的范畴,其核心不仅是强调要依靠通过道德治理社会,更在于强调道德高于法律,在社会实行人们所熟悉的“礼”治。 4.个人主义是“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的一类学说。 5.中庸的基本规定,即为据两用中,或以中为常道之义。其积极方面,就是要求人们的行为合乎一定的标准,这就是礼。其消极方面,就是防止和反对言行之过分、过度。 6.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7.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一种无限忠诚和热爱的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8.爱国主义就是要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努力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顾全大局,做出必要的自我节制和牺牲,以维护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和谐一致的发展。 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1.无为是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12.知行合一是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行脱节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对反对知行脱离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混淆了知与行的本质区别,有以知取代行的倾向,故受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批判。 13.致良知是明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和伦理学思想。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心为万物之本,故良知亦为万物之本。王守仁良知实际上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的概括。 14.性善论是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