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测序的数学模型分解

基因组测序的数学模型分解
基因组测序的数学模型分解

基因组组装

摘要

基因组测序是生物信息学的核心,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新的测序技术大量涌现,产生的reads长度更短,数量更多,覆盖率更大,能直接读取的碱基对序列长度远小于基因组长度。所以测序之前DNA分子要经过复制若干份、随机打断成短片段。要获取整个DNA片段,需要把这些片段利用重合部分信息组织连接。如何在保证组装序列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设计耗时短、内存小的组装算法是本题的关键。

本文建立改进后OLC算法模型。该模型首先使用了特定的编码规定,通过C++程序对庞大的数据先后进行十进制和二进制的处理,不改变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内存和缩短计算机操作时间,并引入解决碱基识别错误问题的一般思路消除初始reads中的碱基错误。然后通过深度优先算法,设定适当的阈值,找出具有重叠关系的碱基片段并形成一有向赋权图,其中点是碱基片段,边代表具有重叠关系,权值代表片段重叠的多少,将问题转化为图论中寻找最大赋权通路的问题,从而对OLC算法进行改进,采用图论的方法更直观和更具操作性的解决DNA的拼接问题,从而对OLC算法进行改进。最后再根据OLC算法对Hamilton 路径进行拼接,生成共有序列,通过多序列比对等方法,获得最终的基因组序列。

关键词:基因组测序 OLC算法深度优先算法Hamilton路径

一问题的重述

1.1 问题背景

快速和准确地获取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对于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每个生物体来说,基因组包含了整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通常由组成基因组的DNA或R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所决定。获得目标生物基因组的序列信息,进而比较全面地揭示基因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1.2 问题提出

确定基因组碱基对序列的过程称为测序。目前能直接读取的碱基对序列长度远小于基因组序列长度,因此需要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测序得到的短片段序列组装成更长的序列。通常的做法是,将基因组复制若干份,无规律地分断成短片段后进行测序,然后寻找测得的不同短片段序列之间的重合部分,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组装。例如,若有两个短片段序列分别为

ATACCTT GCTAGCGT

GCTAGCGT AGGTCTGA

则有可能基因组序列中包含有ATACCTT GCTAGCGT AGGTCTGA这一段。

由于技术的限制和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最终组装得到的序列与真实基因组序列之间仍可能存在差异,甚至只能得到若干条无法进一步连接起来的序列。对组装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组装序列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连续性要求组装得到的(多条)序列长度尽可能长;完整性要求组装序列的总长度占基因组序列长度的比例尽可能大;准确性要求组装序列与真实序列尽可能符合。

利用现有的测序技术,可按一定的测序策略获得长度约为50–100个碱基对的序列,称为读长(reads)。基因组复制份数约为50–100。基因组组装软件可根据得到的所有读长组装成基因组,这些软件的核心是某个组装算法。一个好的算法应具备组装效果好、时间短、内存小等特点。新一代测序技术在高通量、低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错误率略有增加、读长较短等缺点,现有算法的性能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具体解决问题如下:

(1)建立数学模型,设计算法并编制程序,将读长序列组装成基因组。你的算法和程序应能较好地解决测序中可能出现的个别碱基对识别错误、基因组中存在重复片段等复杂情况。

(2)现有一个全长约为120,000个碱基对的细菌人工染色体,采用Hiseq2000测序仪进行测序,测序策略以及数据格式的简要说明见附录一和附录二,测得的读长数据见附录三,测序深度约为70×,即基因组每个位置平均被测到约70次。试利

用你的算法和程序进行组装,并使之具有良好的组装效果。

二问题分析

2.1 问题一分析

鉴于现代测序技术的不完备性,各种基因组测序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的空间,本文尝试性的建立数学模型,一方面对经典的OLC(overlap-layout-consensus)算法进行改进和发展,另一方面对现代测序技术提供参考和见解。对于基因组测序问题,本文采用图论的方法更直观和更具操作性的解决DNA的拼接问题。为了较好地解决测序中可能出现的个别碱基对识别错误,本文首先引入解决碱基识别错误问题的一般思路。鉴于OLC技术需要对碱基片段进行两两配对寻找重叠的碱基片段所造成的时间度复杂问题。本模型使用了特定的编码规定,通过C++程序对庞大的数据先后进行十进制和二进制的处理,使得不改变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内存和缩短计算机操作时间。本模型首先通过深度优先算法,设定适当的阈值,找出具有重叠关系的碱基片段并形成一有向赋权图。其中点是碱基片段,边代表具有重叠关系,权值代表片段重叠的多少。这样问题将转化为图论中寻找最大赋权通路的问题。

2.2 问题二分析

基于问题一建立的模型,代入数据进行验算。

三模型假设

(1)假设测序过程中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

(2)假设题目所给定的序列相对位置的碱基全部遵循GU-AC法则;

(3)假设题目中所有的序列都是正常可判别的序列,没有出现序列的基因突变等情况;

(4)假设一个完整基因组,打断成500bp的片段是随机的;

(5)假设基因组每个位置被测到的几率是等可能的;

(6)所有片段上的碱基都已经被识别出来,不存在未知碱基。

四符号说明符号意义

reads 利用现有的测序技术,可按一定的测序策略获得长度约为50–100个碱基对的序列,称为读长

contig由reads经过一定算法拼接产生3kb~10Mb以内的一些基因组片段k-mer长度为k的一段DNA片段

quality 每一个reads都含有一个质量值,该值能反映该reads的正确率。质量值越高,reads的正确率越高

五模型建立及求解

5.1 数据预处理

5.1.1 数据简化处理

由于基因组进行编码的时候信息量非常的巨大,而且本文采用的数学模型需要对待定的所有reads进行两两的配对,以此确定无向图。若采用字符串的存储方式,显然会造成内存空间的大量消耗,甚至内存耗尽。为此,必须寻找其他的的存储方式,以达到降低内存空间消耗的目的。算法采用一套编码规则,将字符 A 编码为 00,字符 T 编码为 11,字符 G 编码为 01,字符 C 编码为 10。为便于研究,将二进制数转再化为对应的十进制数,这样就能大大的减少数据庞大给计算机运行和计算带来的难度,如图1

图1 编码规则

5.1.2 消除初始reads中的碱基错误

(1)收集的大量资料表明,测序数据中会有许多全A或者基本上全是A的reads,这些数据很可能是Solexa测序过程中的人工数据,需要去除。方法为:设定A的含量阈值为0.9,过滤掉含量大于等于0.9的reads。

(2)测序数据中含有一些未知的碱基,通常用“N”或“.”表示,其对拼接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含有未知碱基的read需要过滤掉。

5.1.3 序列片段中错误碱基的修正

本模型建立在传统测序技术中的OLC(overlap-layout-consensus)算法的改进上,由于现代测序技术并不完美,在测序前要通过 PCR 手段对待测片段进行扩增,从而增加了测序的错误率。在测序模型建立之前,为了降低PCR手段扩增带来的错误。有必要对 reads 数据进行预处理,修正 reads 中测序错误的碱基从而提高 DNA 序列拼接的效果。以下将引用常用的一种修正序列片段中错误碱基的方法。

由于基因组中每个位置进行测序的次数可能不止一次,每个位置的碱基在测序得到的序列片段集合中出现的期望次数为序列片段集合的覆盖率,因此在序列片段集合中可能存在多条在某一区域重叠的序列片段,如图 2 所示。

图2 序列片段集合中可能存在多条在某一区域重叠的序列片段

基于这个事实,当某个公共序列 U 达到一定的长度,并且序列片段集合中包含该公共序列的序列片段达到一定的数目时,我们可以认为该公共序列 U 是从基因组G 的某一个区域测序得到的,并且序列片段集合中所有包含该公共序列 U 的序列片段都是从该区域附近的某一个位置开始测序得到的。我们可以对紧跟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公共序列后面的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以此来修正序列片段中的错误碱基。图 3 是修正序列片段中错误碱基的一个简单、直观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种方法第二条序列片段的倒数第四个碱基 C 被改为 G,最后一条序列片段第 19 个位置缺失的碱基 G 也被补上了。

图3 修正序列片段中错误碱基过程

5.2 基于OLC 策略及改进的深度优先算法对问题一模型的建立

针对 Sanger 测序技术产生的长度较长、错误率较低的序列片段,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大部分技术都是采用基于 Hamilton 路径的算法实现的。本文基于哈密顿路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使得传统的OLC 测序算法达到更优。

以全部待拼接的reads 为节点,给定一个适当的阈值λ,则用节点间的连线代表reads 点之间有重叠部分,且这个重叠部分大于阈值λ。那么就把DNA 测序问题转化为一般图论问题。

对于可定图),,(W E V G =,V 、E 和W 分别代表图的顶点、边和边上的权的

集合。其中,W 表示重叠部分)

(λ≥i W ,以待定reads 为始点,寻找一条通路,使得有且只有一次经过尽可能多的点并使得权值最大,即哈密顿通路。此时DNA 测序问题将转化为图论中对于给定图求赋权值最大的所有哈密顿通路问题。其中哈密度通路的条数为contig 条数,权值最大的哈密顿通路为最长contig 。如图4所示:

图4 重叠关系图

该算法的核心是构建重叠关系图对于处理 Sanger 数据或者 454、Ion Torrent 数据具有优势。主要包括 2个步骤:

(1)处理

本模型首先需要对待定的所有reads进行两两的配对,当两对reads的重叠部分超过某个设定的阈值的时候,说明这一对reads有联系。针对该问题,我们采用改进的深度优先算法把有联系的reads点连接起来,从而得到一个复杂的有向赋权图G。首先介绍改进的深度优先算法的基本思路:

1)把一个具体的问题抽象成了一个图论的模型有向图状态对应着结点,状态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决策方案)对应着边;

2)从当前的某个节点开始历遍所有的点,去掉所有低于阈值的路,构成一个新的有向赋权图;

3)在各个阶段尝试方案时,采取的是穷举的思想。

根据该算法,我们定义每两条reads重叠部分的碱基数量为权,两个reads之间重叠越多则两个节点之间的权越大。

(2)拼接

该步骤是将第一步中全局比对得到的覆盖信息组装并构建一张重叠关系图。根

据节点处数的大小,可以判断该链接是否为可靠链接。计算机根据全图的节点,计算 Hamiltonian通路。所有通路上的reads串联就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链。

1)首先取任一条reads为contig,接着寻找与该reads的两端含有重叠区域的reads,则可能存在无数条这种reads,那么我们需要先设定一个阈,当重叠区域的碱基数量超过阈值时才能将其视为满足条件;

2)排列reads,确定reads之间的相对位置,建立overlap图,然后分析overlap,获得历遍整个图的最佳近似路径,找到Hamilton 路径;

3)生成共有序列,通过多序列比对等方法,获得最终的基因组序列。

六模型评价

6.1优点:

(1)本模型的算法容易推广到实际的基因组组装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利用并行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新一代测序平台产生的序列片段数据量庞大,要将本文的数据处理方法用于实际测序工程需要解决速度和内存两方面的问题。利用并行技术,实现算法在集群环境的并行化将是不错的解决方案。

6.2缺点:

(1)忽略了碱基存在的内环境因素及其生化结构的影响;

(2)在实际中,基因组组装是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

(3)一些新的想法缺乏足够的理论根据,所以有些问题的解决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4)该模型处理重复片段的能力较弱。当有reads拼接失败时,意味着小于reads 长度的重复片段被检验出来,但无法处理大于reads长度的重复片段。

6.3模型的改进

对于处理重复片段弱的情况,尝试使用覆盖度分析,建立相应对的概率模型,必要时使用配对reads信息,来发现大于reads长度的重复片段。

七模型推广

运用本模型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上解决相对不大的数据,也可以在内存较大的计算机上解决数据量较大的基因组组装问题,同时此种算法模型还可以作为基础模型,

解决一些降低重复数据的生产生活问题。

八参考文献

[1]陈传艺.针对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序列拼接算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2]赵洁,赵志军.新一代测序技术及其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04:344-345.

[3]韩东涛.基于概率模型的基因组从头测序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蔡毅,骆志刚.DNA序列拼接算法分析及并行化探讨[A].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2008:6.

[5]张书翠.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Klebsiella pneumoniae基因组拼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九附录

1.提取数据及处理数据的C++程序

程序1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ifstream in("F://McMc_BAC_1.fq.gz.clean.dup.clean");//打开文件1

if(!in){

cout<<"File open error!"<

return;

}

ifstream fin("F://McMc_BAC_2.fq.gz.clean.dup.clean");//打开文件2

if(!fin){

cout<<"File open error!"<

return;

}

ofstream f("F://read1碱基序列集.txt");//打开写入文件,若文件不存在则新建if(!f){

cout<<"File write error!"<

return;

}

int i=0;string s;

while(getline(in,s))//着行读取文件1数据并存于s中,直至数据全部读取

{i=i+1;

if((i+2)%4==0)

f<

}

ofstream of("F://read2碱基序列集.txt");//打开写入文件,若文件不存在则新建if(!of){

cout<<"File write error!"<

return;

}

while(getline(fin,s))//着行读取文件2数据并存于s中,直至数据全部读取

{i=i+1;

if((i+2)%4==0)

of<

}

}

2.OLC算法的MATLAB程序

程序1

%%

% 求那些数据相同

% 其中:

% j表示有n-j个连续碱基相同

% i,k表示第i个与第j个数据相同

% 假定k=4

% 计算相同项的位置

clear,clc

fid=fopen('E:\123.txt','r');

data=fread(fid);

[m,n]=size(data);

data=reshape(data,[90,85]);

data=data';

K=84;

[m,n]=size(data);

n=n-2;

d1=[];

d2=[];

d3=[];

for j=1:K-1

for i=1:m

for k=i+1:m

index1=[];

for t=j+1:n

index=abs(data(i,t)-data(k,t-j));

index1=[index1,index];

end

index2=sum(index1);

if index2==0

d1=[d1,j];

d2=[d2,i];

d3=[d3,k];

end

end

end

end

d=[d1;d2;d3];

c=d';

xlswrite('E:\dnanew.xlsx',c);

fclose(fid);

程序2

%%

% 计算最佳路径

clear,clc

c=xlsread('E:\dnanew.xlsx');

c=c';

j=c(1,:);

i=c(2,:);

k=c(3,:);

n=length(j);

a=[];

b0=0;

a0=[];

for t=1:n

a=i(t);

b=88;

for tt=t:n

if k(t)==i(tt)

k(t)=k(tt);

i(t)=i(tt);

a=[a,i(tt)];

b=b+j(tt);

end

end

if b0<=b

b0=b;

a0=a;

end

end

a0,b0

l=a0';

xlswrite('E:\a0.xlsx',l); % 将所得的数据储存在a0.xlsx中

程序3

%%

% 此程序解决基因链组装

clear,clc

fid=fopen('E:\123.txt','r'); % 打开E盘123.txt文件,其中储存基因链组data=fread(fid); % 将fid转换成数据(更具ASCII码)

[m,n]=size(data);

data=reshape(data,[90,85]); % 重塑数据成90*85的矩阵(多了回车和换行字符)

data=data';

c=xlsread('E:\dnanew.xlsx'); % 读取前期形成的dnanew.xlsx,其中储存路径c=c';

j=c(1,:);

a=xlsread('E:\a0.xlsx'); % 读取前期形成的a0.xlsx,其中储存具体路径a=a';

dt=data(a(1),1:88);

for i=2:length(a)

k=89-j(a(i));

dt=[dt,data(i,k:88)];

end

dt;

dlmwrite('E:\final.txt',char(dt),''); % 将获得的长链储存在final.txt中fclose(fid);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 感染是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新发病原微生物的出现、耐药病原微生物的增多以及免疫抑制宿主的增加,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脓毒症(严重感染)患者病死率高达50%[1-3]。最新调查研究发现,中国脓毒症相关性标化死亡率为66.7例/10万人口,全国每年共有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病例近103万例[3]。重症感染起病急、进展快、病原体复杂,短时间内能否明确致病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检测、培养分离、生化检测、免疫学和核酸检测。因操作简单、快速、技术要求不高,同时具有一定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传统的检测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时效性、信息量等方面存在局限,而且对于未知或者罕见的病原微生物,无法快速识别。 基于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不依赖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根据比对到的序列信息来判断样本包含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能够快速、客观地检测临床样本中的较多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且无需特异性扩增[4-8],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和疑难感染的诊断。 为了规范运用mNGS进行病原微生物的诊断、正确解读检测结果和指导治疗,我们组织了急危重病、感染病学和病原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共识。 1 mNGS分析和诊断技术是急危重症感染快速、精准诊疗的发展方向 新一代测序技术是一个开放的分析和诊断系统,目前已经纳入的病原体有8000多种,其中包括3000余种细菌、4000余种病毒、200余种真菌和140种寄生虫,为疑难危重症及罕见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自2008年成功应用于临床诊断新发病原体感染以来[9-10],目前mNGS技术已经逐步用于临床疑难感染诊断,如华山医院张文宏团队[11]用mNGS协助确诊猪疱疹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使患者痊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用mNGS确诊了一例罕见阿米巴脑炎[11-12]。 mNGS对脓毒症、免疫抑制宿主并发严重感染、重症肺部感染等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快速、精准地找到病原体;另外对于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9-16]。Long等[17]研究发现血培养联合mNGS诊断细菌或真菌感染,阳性率较单用血培养显著升高。以健康人群为基线,建立每种微生物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模型,进而计算脓毒症指数来评估检出微生物的核酸数量,Crumaz等[18]发现在脓毒症患者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脓毒症指数绝对值、丰度显著升高,而且其变化与临床治疗效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1)电解 本项目电解铝生产采用熔盐电解法:其主要生产设备为预焙阳极电解槽,项目设计采用大面六点进电SY350型预焙阳极电解槽。铝电解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氧化铝、氟化铝和冰晶石,原料按工艺配料比例加入350KA 预焙阳极电解槽中,通入强大的直流电,在945-955℃温度下,将一定量砂状氧化铝及吸附了电解烟气中氟化物的载氟氧化铝原料溶解于电解质中,通过炭素材料电极导入直流电,使熔融状态的电解质中呈离子状态的冰晶石和氧化铝在两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氧化铝不断分解还原出金属铝——在阴极(电解槽的底部)析出液态的金属铝。 电解槽中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式如下: 2323497094032CO Al C O Al +?-+℃ ℃直流电 在阴极(电解槽的底部)析出液态的金属铝定期用真空抬包抽出送往铸造车间经混合炉除渣后由铸造机浇铸成铝锭。电解过程中析出的O 2同阳极炭素发生反应生成以CO 2为主的阳极气体,这些阳极气体与氟化盐水解产生的含氟废气、粉尘等含氟烟气经电解槽顶部的密闭集气罩收集后送到以Al 2O 3为吸附剂的干法净化系统处理,净化后烟气排入大气。被消耗的阳极定期进行更换,并将残极运回生产厂家进行回收处置。吸附了含氟气体的截氟氧化铝返回电解槽进行电解。 电解槽是在高温、强磁场条件下连续生产作业,项目设计采用大面六点进电SY350型预焙阳极电解槽,是目前我国较先进的生产设备。电解槽为6点下料,交叉工作,整个工艺过程均自动控制。电解槽阳极作业均由电解多功能机组完成。多功能机组的主要功能为更换阳极、吊运出铝抬包出铝、定期提升阳极母线、打壳加覆盖料等其它作业。 (2)氧化铝及氟化盐贮运供料系统 氧化铝及氟化盐贮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贮存由外购到厂的氧化铝和氟化盐 ,并按需要及时将其送到电解车间的电解槽上料箱内。

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

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 1. 简介(Introduction) 通过高通量测序识别发现de novo的somatic和germ line 突变,结构变异-SNV,包括重排 突变(deletioin, duplication 以及copy number variation)以及SNP的座位;针对重排突变和SNP的功能性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将分析基因功能(包括miRNA),重组率(Recombination)情况,杂合性缺失(LOH)以及进化选择与mutation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将怎样使 得在disease(cancer)genome中的mutation产生对应的易感机制和功能。我们将在基因组 学以及比较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综合层面上深入探索疾病基因组和癌症基因组。 实验设计与样本 (1)Case-Control 对照组设计; (2)家庭成员组设计:父母-子女组(4人、3人组或多人); 初级数据分析 1.数据量产出:总碱基数量、Total Mapping Reads、Uniquely Mapping Reads统计,测序深度分析。 2.一致性序列组装:与参考基因组序列(Reference genome sequence)的比对分析,利用贝叶斯统计模型检测出每个碱基位点的最大可能性基因型,并组装出该个体基因组的一致序列。3.SNP检测及在基因组中的分布:提取全基因组中所有多态性位点,结合质量值、测序深度、重复性等因素作进一步的过滤筛选,最终得到可信度高的SNP数据集。并根据参考基 因组信息对检测到的变异进行注释。 4.InDel检测及在基因组的分布: 在进行mapping的过程中,进行容gap的比对并检测可信的short InDel。在检测过程中,gap的长度为1~5个碱基。对于每个InDel的检测,至少需 要3个Paired-End序列的支持。 5.Structure Variation检测及在基因组中的分布: 能够检测到的结构变异类型主要有:插入、缺失、复制、倒位、易位等。根据测序个体序列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检测全基因组水平的结构变异并对检测到的变异进行注释。

宏基因组学概述

宏基因组学概述

————————————————————————————————作者: ————————————————————————————————日期: ?

宏基因组学概述 王莹,马伊鸣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环境1402班)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又叫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英文名Metagenomics)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宏基因组学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在短短几年内,宏基因组学研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海洋、土壤、热液口、热泉、人体口腔及胃肠道等,并在医药、替代能源、环境修复、生物技术,农业、生物防御及伦理学等各方面显示了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宏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热点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宏基因组宏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基因文库的构建 Macro summary of Metagenomics WangYing,Ma Yi-Ming (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Key words:Metagenome; Metagenomics;The environmental genomics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又叫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它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它是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开发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获得新基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其主要含义是:对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总DNA(也称宏基因组,metagenomic)进行克隆,并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和筛选等手段获得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者根据rDNA数据库设计引物,通过系统学分析获得该环境中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生态学信息。 1.起源 宏基因组学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8年由威斯康辛大学植物病理学部门的Jo Handelsman等提出的,是源于将来自环境中基因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当成一个单个基因组研究分析的想法,而宏的英文是"meta-",具有更高层组织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含义。后来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Kevin Chen和LiorPachter将宏基因组定义为"应用现代基因组学的技术直接研究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的有机群落,而不需要在实验室中分离单一的菌株"的科学。 2 研究对象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将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看作一个整体自上而下地研究微生物与自然环境或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宏基因组学不仅克服了微生物难以培养的困难, 而且还可以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揭示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大大拓展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为从群落结构水平上全面认识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 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水处理工程系统、极端环境、人体肠道、石油污染、生物冶金等领域, 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重要成果。 3 研究方法

全基因组从头测序(de novo测序)

全基因组从头测序(de novo测序)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87329.html,/view/351686f19e3143323968936a.html 从头测序即de novo 测序,不需要任何参考序列资料即可对某个物种进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拼接、组装,从而获得该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谱。利用全基因组从头测序技术,可以获得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从而推进该物种的研究。一个物种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意味着这个物种学科和产业的新开端!这也将带动这个物种下游一系列研究的开展。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完成后,可以构建该物种的基因组数据库,为该物种的后基因组学研究搭建一个高效的平台;为后续的基因挖掘、功能验证提供DNA序列信息。华大科技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高效、低成本地完成所有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谱。包括研究内容、案例、技术流程、技术参数等,摘自深圳华大科技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87329.html,/service-solutions/ngs/genomics/de-novo-sequencing/ 技术优势: 高通量测序:效率高,成本低;高深度测序:准确率高;全球领先的基因组组装软件:采用华大基因研究院自主研发的SOAPdenovo软件;经验丰富:华大科技已经成功完成上百个物种的全基因组从头测序。 研究内容: 基因组组装■K-mer分析以及基因组大小估计;■基因组杂合模拟(出现杂合时使用); ■初步组装;■GC-Depth分布分析;■测序深 度分析。基因组注释■Repeat注释; ■基因预测;■基因功能注释;■ ncRNA 注释。动植物进化分析■基因家族鉴定(动物TreeFam;植物OrthoMCL);■物种系统发育树构建; ■物种分歧时间估算(需要标定时间信息);■基因组共线性分析; ■全基因组复制分析(动物WGAC;植物WGD)。微生物高级分析 ■基因组圈图;■共线性分析;■基因家族分析; ■CRISPR预测;■基因岛预测(毒力岛); ■前噬菌体预测;■分泌蛋白预测。 熊猫基因组图谱Nature. 2010.463:311-317. 案例描述 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基因组大小2.4 Gb,重复序列含量36%,基因2万多个。熊猫基因组图谱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完成的基因组图谱,样品取自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大熊猫“晶晶”。部分研究成果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不喜欢吃肉主要是因为T1R1基因失活,无法感觉到肉的鲜味。大熊猫基因组仍然具备很高的杂合率,从而推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不会濒于灭绝。研究人员全面掌握了大熊猫的基因资源,对其在分子水平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黄瓜基因组图谱黄三文, 李瑞强, 王俊等. Nature Genetics. 2009. 案例描述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于2007年初发起并组织,并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承担基因组测序和组装等技术工作。部分研究成果黄瓜基因组是世界上第一个蔬菜作物的基因组图谱。该项目首次将传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标准 简介: 宏基因组测序介绍 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基因组技术手段包括功能基因的筛选和测序分析,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研究方法。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分离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也无需构建克隆文库就可以直接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可以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等。目前又可以分为针对16s DNA/18sDNA/ITS测序和针对宏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研究。下面就是对这两者的具体介绍。 一、16s DNA/18s DNA/ITS测序 16sDNA是最常用的微生物物种分子鉴定的标签,,通过对样品中16sDNA测序可以鉴定其中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和分布情况。目前,普遍使用Roche 454平台来对环境样品进行16s DNA测序。因为16s DNA序列比较相似,读长短的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比对,而454平台的平均读长在400bp左右,可以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 二、宏基因组全测序 在这种测序方式中,我们可以假定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对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进行测序。这样我们就可以研究样品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其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而不用关心其来自哪个微生物。可以发现新的基因,可以进行基因的预测,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个细菌基因组的全序列。此外,该项测序不单可以针对DNA水平,也可以针对全RNA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样品处理:

宏基因组样品收集主要有口腔,下呼吸道痰液,下呼吸道灌洗液,皮肤和粪便。样品采集遵照样品采集规范(人)所规定的操作来进行。尽量留足备份样品。核酸提取: 宏基因组核酸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膜过滤法和直接裂解提取。对于液体样品如痰液,灌洗液两种方法都适用,对于固体样品如粪便宜采用直接裂解的方法。核酸提取后用NanoDrop ND-1000测定,260/280 = , 260/230 = ,电泳检测DNA 应是完整的一条带。 测序Sequencing 1)16S/18S测序: Sanger测序: 用于低通量的16S/18S DNA测序,提取宏基因组后,首先通过PCR将16S/18S 序列扩增出来,再将其连接到克隆载体上,导入感受态细胞,涂平板做蓝白斑筛选,选出阳性克隆提质粒,对质粒进行测序反应,测序反应后纯化后用ABI 3130或ABI 3730进行毛细管电泳测序。 由于其测序准确率比较高,而通量非常低,现通常用做二代测序结果的验证。454 Platform: 454平台主要包括两种测序系统:454 GS FLX+ System和454 GS Junior System。454 GS FLX+ System测序读长可以达到600-1000bp,通量450-700M,GS Junior System测序读长在400bp左右,通量在35M。

工艺流程及优势介绍

云南意构 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企 业 简 介 2012年12月

第一部分、企业简介 云南意构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整,持有铝合金门窗施工壹级、装饰装修施工壹级、幕墙施工贰级、钢结构施工贰级资质。公司拥有两条意大利进口飞幕设备、两条国产金皇宇设备,年产铝合金门窗40万平米,为承接各类大型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产业的发展,公司积极学习国内优秀同行业的工艺流程,通过几年的学习积累,我们已熟练掌握了优质门窗的加工工艺。 近年来已承接了南亚风情第壹城、星耀水乡、中航云玺大宅、汇都中心二期、长丰星云园等大型铝合金门窗工程,并在施工过程中及售后维修过程中得到了业主方一致好评。

第二部分、施工工艺 我公司常年从事铝合金门窗工程施工,对铝合金门窗严格执行以下施工工艺流程, 一、加工工艺流程 基体表面清理→放样→开料→下料→钻铣→组件拼装→成品检验→包装→出厂 二、安装工艺流程 放线→铝合金外框安装→框底填充发泡剂→固定玻璃安装→窗扇的定位及安装→五金件安装→拆除保护膜→框与墙体的防水处理→调试→清洁卫生→交验 三、铝合金门窗制作的关键工艺部分 1、下料:我公司拥有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意大利飞幕下料设备,保证了铝合金型材下料尺寸的精度。 2、组角:我公司在组角工艺上采用平整钢片,这样做的好处能让45度对角处理的平整。组角前打胶防渗漏,三元乙丙胶条采用四角无缝烫接。 3、打胶:我公司有固定的人员负责打胶,长时间从事单一工作,确保了打胶的品质。 4、密封处理:因铝合金门窗是由杆件组装而成,有接缝就存在渗漏隐患,我公司专人负责质量,严格把关杜绝了隐患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在胶条的街头处我公司采取烫接,确保了铝合金门窗的密封。 5、现场安装的横平竖直:公司培养了大批专业从事铝合金门窗安装

DNA测序标准实验流程(V1.3版)

DNA测序标准实验流程(V1.2版)1.对DNA的要求 纯度:OD 260 / OD 280 = 1.6 ~ 2.0, PCR产物用量:每反应15 -20ng(片段大于3KB可加两倍DNA)。 质粒DNA用量:每反应20 -25ng(插入片段大于3KB质粒要加两倍DNA)。 1300载体本身序列就比较长,我们建议每反应加50-80ng。 每个小组一次配100份BD MIX(BD 0.4ul,5*buffer 1.8ul,water 2.8ul)长期保存,每个反应体系加5ul 2.P CR产物的测序PCR反应(测序PCR反应中只要加一个引物就可以,需要加热盖) 标准反应体系: 10ul体系 试剂用量 纯化的P CR产物(15-20 ng / μL) 1 μL (片段大于3KB可加两倍DNA) 引物(2 pmol / μL) 1 μL BigDye (2.5 x) 0.4 μL BigDye Seq Buffer (5 x) 1.8μL 灭菌去离子水 5.8μL 96 °C 1 min → (96 °C 10 sec → 50 °C 5 sec → 60 °C 2 min) x 25个循环→ 4 °C保温 质粒DNA的测序PCR反应 标准反应体系: 10ul体系 试剂用量 质粒DNA (20-25 ng / μL) 1 μL (插入片段大于3KB质粒要加两倍DNA) 引物(2 pmol / μL) 1 μL BigDye (2.5 x) 0.4 μL BigDye Seq Buffer (5 x) 1.8 μL 灭菌去离子水 5.8 μL 96 °C 1 min → (96 °C 10 sec → 50 °C 5 sec → 60 °C 2 min) x 25个循环→ 4 °C保温 注意:BigDye (2.5 x)是一种含有DNA聚合酶和荧光物质的混合物,非常昂贵,平时都放在-20度保存。加之前拿出来放在冰上融化,用完马上放回-20冰箱。BigDye (2.5 x)和BigDye Seq Buffer (5 x)可以混合后一起加到反应体系,有多的话可以放在-20冰箱,下次还能使用。 BIGDYE尽量避光,一般用铝珀纸遮盖。P CR样品处理过程中如在室温放置和酒精挥发阶段都尽量用铝珀纸遮盖或者放入抽屉,有利于样品的稳定性。 3.测序产物纯化 单个0.2 mL离心管离心方法: 1. 每孔加入1μL 7.5M NH3Ac,26μL 100%酒精,盖好,震荡4次。(酒精和NH3Ac先混合好,而且要比样品数多预算几个) 2. 台式离心机12000 x g 4°C离心20 min,马上用枪吸尽上清液。(DNA很微量,基本看不到,所以枪头不要碰到DNA沉积处) 3. 每孔加入100μL 75% 酒精,12000 x g 4°C离心10 min,马上用枪吸尽上清液。(如果不是马上操作,DNA沉淀很可能 浮起,被吸走,所以如果没有及时吸去上清的话,要重新离心5MINS。) 4. 让酒精在室温避光(抽屉)挥发干净(至少20mins),加入10 μL Hi-Di Formamide溶解DNA。 5. 在PCR仪上变性:95 °C 4 min,4 °C 4 min。上机测序。 96孔板整板离心方法: 1. 每孔加入1μL 7.5M NH3Ac,26μL 100%酒精,盖好,震荡4次。(酒精和NH3Ac先混合好,而且要比样品数多预算几个) 2. 板式离心机4000 x rpm 4°C离心30min;马上倒置96孔板,弃上清,倒置在洗水纸上,离心500rpm,1mins。 3. 加100μL 75% 酒精,4000 rpm 4°C离心20 min;马上倒置96孔板,弃上清,离心500rpm,1mins。 4.让酒精在室温避光(抽屉)挥发干净(至少15mins),加入10 μL Hi-Di For mamide溶解DNA。 5. 在PCR仪上变性:95 °C 4 min,4 °C 4 min。上机测序。 4. 部分相关试剂 酒精:100%酒精使用国产分析纯;75%酒精用去离子水配制。 BigDye (2.5 x) -20度保存 BigDye Seq Buffer (5 x) 4度保存 7.5M NH3Ac 4度保存 Hi-Di For mamide -20度保存 黄方亮 2009.10.27日整理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模板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标准 简介: 宏基因组测序介绍 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经过现代基因组技术手段包括功能基因的筛选和测序分析,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研究方法。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分离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也无需构建克隆文库就能够直接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等。当前又能够分为针对16s DNA/18sDNA/ITS测序和针对宏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研究。下面就是对这两者的具体介绍。 一、16s DNA/18s DNA/ITS测序 16sDNA是最常见的微生物物种分子鉴定的标签,,经过对样品中16sDNA测序能够鉴定其中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和分布情况。当前,普遍使用Roche 454平台来对环境样品进行16s DNA测序。因为16s DNA序列比较相似,读长短的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比对,而454平台的平均读长在400bp左右,能够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 二、宏基因组全测序

在这种测序方式中,我们能够假定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对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进行测序。这样我们就能够研究样品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其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而不用关心其来自哪个微生物。能够发现新的基因,能够进行基因的预测,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个细菌基因组的全序列。另外,该项测序不单能够针对DNA水平,也能够针对全RNA进行基因表示水平的研究。 样品处理: 宏基因组样品收集主要有口腔,下呼吸道痰液,下呼吸道灌洗液,皮肤和粪便。样品采集遵照样品采集规范(人)所规定的操作来进行。尽量留足备份样品。 核酸提取: 宏基因组核酸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膜过滤法和直接裂解提取。对于液体样品如痰液,灌洗液两种方法都适用,对于固体样品如粪便宜采用直接裂解的方法。核酸提取后用NanoDrop ND-1000测定,260/280 = 1.8-2.0, 260/230 = 1.8-2.0,电泳检测DNA应是完整的一条带。 测序Sequencing 1)16S/18S测序: Sanger测序: 用于低通量的16S/18S DNA测序,提取宏基因组后,首先经过PCR将16S/18S序列扩增出来,再将其连接到克隆载体上,导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标准 简介: 宏基因组测序介绍 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基因组技术手段包括功能基因的筛选和测序分析,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研究方法。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分离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也无需构建克隆文库就可以直接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可以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等。目前又可以分为针对16s DNA/18sDNA/ITS测序和针对宏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研究。下面就是对这两者的具体介绍。 一、16s DNA/18s DNA/ITS测序 16sDNA是最常用的微生物物种分子鉴定的标签,,通过对样品中16sDNA 测序可以鉴定其中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和分布情况。目前,普遍使用Roche 454平台来对环境样品进行16s DNA测序。因为16s DNA序列比较相似,读长短的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比对,而454平台的平均读长在400bp左右,可以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 二、宏基因组全测序 在这种测序方式中,我们可以假定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对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进行测序。这样我们就可以研究样品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其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而不用关心其来自哪个微生物。可以发现新的基因,可以进行基因的预测,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个细菌基因组的全序列。此外,该项测序不单可以针对DNA水平,也可以针对全RNA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样品处理: 宏基因组样品收集主要有口腔,下呼吸道痰液,下呼吸道灌洗液,皮肤和粪便。样品采集遵照样品采集规范(人)所规定的操作来进行。尽量留足备份样品。

工艺流程及其描述

xx 有限公司沙棘籽油软胶囊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其说明 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号为CCP 点 表示洁净区 表示普通工序 表示洁净加工工序

生产工艺流程描述 2.1原料的采购 采购计划初步拟定:由销售部根据市场需要和产品库存制定生产计划,并确认原辅料库存,若原辅料库存数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应及时通知采购人员进行采购。 2.2原料验收: 库管员及时通知质量部取样,质量部依据《原辅料检验标准》进行检测,库管员凭质量部出具的检验报告单,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则通知采购员作退货处理。 2.3组织生产: 2.3.1由销售部向质量部下达《生产、包装指令》,质量部根据产品工艺配方向生产部下达《生产指令》,由生产工艺员再次确认工艺配方,然后向生产各工序下达分解指令。 2.3.2混料:工序接到生产指令后,根据指令领取物料,在进入洁净区前进行脱包灭菌(用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灭菌),称量放入乳化罐混匀,乳化好后用200目的筛网过滤,将其中可能存在的杂质过滤清除,混好料液贮存于料液罐中置于药液区存放待生产。 2.3.3溶胶:溶胶工序操作人员接到指令领取明胶、甘油等,首先在进入洁净区前进行脱包灭菌,灭菌后按工艺要求将明胶、甘油、纯化水按比例称量入罐溶胶,溶好的胶液抽真空后对其黏度检测(2-4OE)放胶。放胶时要用120目的筛网过滤将其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滤除,在溶胶过程中因溶胶温度在76℃-80℃,此温度足可以杀死原料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将溶好的胶液放置在胶罐中保温静置待用。 2.3.4压丸:压丸工序根据指令选择模具,安装调试后,把混好的料液和备好的胶液进行上机操作,上机时要注意胶皮的厚度、内容物的装量等,同时要随时监视胶丸的丸形、装量,防止胶丸漏夜。 2.3.5 定型干燥:胶囊压丸后进入转笼内经过一定时间风吹干燥,失去部分水分,使胶丸定形,定形时间:≥3小时,转笼转速:40-50r/min。 2.3.6排盘干燥:将在干燥笼中初步干燥后的软胶囊,放在一定尺寸的干燥盘上使其分布均匀,再在风室中通过一定的温度、湿度,进行干燥,使软胶囊的水分达到要求(胶皮水分≤14%)。风室温度:20-27℃、相对湿度:≤50% 2.3.7选丸:干燥后的软胶囊对其外观进行挑选,将有缺陷的胶囊剔除,同时将其表面可能存在的杂质去除。 2.3.8抛光:擦去胶丸表面的油脂,使胶丸表面光滑有光泽。 2.3.9上工序处理好的软胶囊质量部对其进行取样检测,若合格交下工序包装;不合格交上工序处理。(微生物不合格由上工序用酒精清洗,清洗后由质量部重

人类全基因组测序

1 技术优势 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是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人类不同个体或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在个体或群体水平上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可全面挖掘DNA 水平的遗传变异,为筛选疾病的致病及易感基因,研究发病及遗传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全基因组测序 平台优势 HiSeq X 测序平台 读长:PE150 通量:1.8T/run 测序周期:3 天 专为人全基因组测序准备、测序周期短、通量高

生物信息分析 技术路线 技术参数 样品要求 样本类型:DNA 样品 样本总量:≥1.0 μg DNA (提取自新鲜及冻存样本) ≥1.5 μg DNA (提取自FFPE 样本)样品浓度:≥ 20 ng/μl 测序平台及策略HiSeq X PE150 测序深度 肿瘤:癌组织(50X),癌旁组织/血液样本(30X)遗传病:30~50 X 项目周期37天

3 案例解析 该研究选取3个家系中6个患者和1个正常个体,首先使用基因芯片寻找纯合突变位点,然后对其中无亲缘关系的2例患者采用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在2例患者非编码区域均发现相同的变异,10号染色体PTF1A 末端发生一个点突变(chr10:23508437 A>G),且变异在患病人群和细胞试验中均得到了验证。研究解释了生长发育启动子隐性变异是罕见孟德尔遗传病的常见致病原因,同时说明许多疾病的致病突变也可能位于非编码区。 图1 检出的变异信息 智力障碍是影响新生儿心智发育的一类疾病。这项研究选取50个经过基因芯片和全外显子测序未确诊致病因子的trio 家系,全基因组测序检出84个de novo SNVs 和8个de novo CNVs,及一些结构变异(如VPS13B、STAG1、IQSEC2-TENM3),检出率为42%。揭示编码区的de novo SNVs 和de novo CNVs 是导致智力障碍的主要因素,全基因组测序可以作为可靠的遗传性检测应用工具。 案例一 单基因病研究——全基因组测序鉴定PTF1A末端增强子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导致胰腺 发育不全[1] 案例二 复杂疾病研究——全基因组测序解析智力障碍的主要致病因素[2] 图2 PTF1A 的家系图谱

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宏基因组测序 目的 研究藻类物种的分类,研究与特定环境与相关的代谢通路,以及通过不同样品的比较研究微生物内部,微生物与环境,与宿主的关系。技术简介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或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

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原理(简介)

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原理简介 【写在前面的话】:首先,这一篇博文中的内容并非原创,而是对多篇文献中内容的直接摘录,有些图片和资料还来自身边的同事(在此深表谢意!),再夹杂自己的零星想法,写在这里分享与大家,同时也是为了方便自己日后若有需要能够方便获得,文章比较长。 摘要:从1977年第一代DNA测序技术(Sanger法)1,发展至今三十多年时间,测序技术已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测序读长从长到短,再从短到长。虽然就当前形势看来第二代短读长测序技术在全球测序市场上仍然占有着绝对的优势位置,但第三和第四代测序技术也已在这一两年的时间中快速发展着。测序技术的每一次变革,也都对基因组研究,疾病医疗研究,药物研发,育种等领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里我主要对当前的测序技术以及它们的测序原理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图1: 测序技 术的发 展历程 生命体 遗传信 息的快 速获得 对于生 命科学 的研究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上(图1)所描述的是自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建立DNA双螺旋结构以来,整个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测序技术 第一代DNA测序技术用的是1975年由桑格(Sanger)和考尔森(Coulson)开创的链终止法或者是1976-1977年由马克西姆(Maxam)和吉尔伯特(Gilbert)发明的化学法(链降解). 并在1977年,桑格测定了第一个基因组序列,是噬菌体X174的,全长5375个碱基1。自此,人类获得了窥探生命遗传差异本质的能力,并以此为开端步入基因组学时代。研究人员在Sanger法的多年实践之中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在2001年,完成的首个人类基因组图谱就是以改进了的Sanger法为其测序基础,Sanger法核心原理是:由于ddNTP的2’和3’都不含羟基,其在DNA的合成过程中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可以用来中断DNA合成反应,在4个DNA合成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一定比例带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dNTP(分为:ddATP,ddCTP,ddGTP和ddTTP),通过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后可以根据电泳带的位置确定待测分子的DNA序列(图2)。这个网址为sanger测序法制作了一个小短片,形象而生动。

(完整word版)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宏基因组测序 目的 研究藻类物种的分类,研究与特定环境与相关的代谢通路,以及通过不同样品的比较研究微生物内部,微生物与环境,与宿主的关系。技术简介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或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

宏基因组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 环境中超过99%的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很多致力于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的努力由于培养方法的限制而受到制约,为了克服由培养技术所带来的困难和限制,多种以DNA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已经被开发。 目前16s rDNA测序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微生物的群落及种类信息,但是在种群中不同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其携带的基因组信息基本不能体现出来。相比之下,宏基因组是一种新的,可用于快速分析微生物复杂基因组的方法,它提取环境中的全基因组DNA,构建DNA文库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不仅能够获得环境中微生物的组成及丰度信息,还可以通过相关功能及代谢通路注释,获得这些微生物全面的微生物基因组信息,以及在环境中可能的功能。 技术参数 样品准备测序策略推荐数据周期 3ug DNA 300bp DNA文库 HiSeq PE150测序 一般测序数据量:5Gb clean data 大测序数据量:10Gb clean data 40个工作日 建库方法技术流程

技术特点 (1)无需分离培养,直接提取样本DNA测序; (2)群落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组成、相互协作关系等多种分析; (3)高效、高通量,一次性获取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组成等信息。 部分结果展示 进化树分析OTU维恩图 抗生素类型统计图 案例解析 排泄物微生物宏基因组可作为结直肠癌标志物 为了评估利用排泄物诊断结直肠癌的可行性,作者对来自于中国的74个结直肠癌患者和54个健康人的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发现除了已经证实的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和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stomatis)之外,微小微单胞菌(Parvimonas micra)和口臭致病菌(Solobacterium moorei)也与结直肠癌具有显著相关性。作者随后选择了20个微生物基因标志物,通过q-PCR发现,来自于具核梭杆菌的丁酰coA脱氢酶和来自于微小微单胞菌的RNA聚合酶亚基β在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的基因组中高度表达;利用这两个基因可以准确区分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和健康人群。这项研究为通过排泄物中微生物的宏基因组标志物对结直肠癌进行无创早期诊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流程-代码文件

差异位点分析流程步骤分解 数据准备: mkdir 1.QC cd 1.QC ln -s /root/mdna-data/reseq/1.QC/*.fastq . Ls cd .. mkdir 2.mapping cd 2.mapping ln -s /root/mdna-data/reseq/2.mapping/ref.fasta . 步骤1:参考基因建索引 cd 2.mapping ##bwa建索引: bwa index ref.fasta Expected Result:得到一系列BWA 进行alignment 需要的文件。 ##samtools建索引: samtools faidx ref.fasta Expected Result:生成refgene.fasta.fai。每行都是fasta 文件中每条contig 的record,每条record 由contig name, size, location, basesPerLine 和bytesPerLine 组成。 ##生成字典: java -jar /root/mdna_software/picard-tools-1.102/CreateSequenceDictionary.jar R=ref.fasta O=ref.dict Expected Result:生成refgene.dict。描述fasta 文件内容,类似SAM header 格式。 步骤2:bwa比对 ##用bwa作比对: nohup bwa aln -e 3 -i 10 -t 1 -R 100 -q 20 ref.fasta ../1.QC/test_trim1.fastq -f 1.sai & nohup bwa aln -e 3 -i 10 -t 1 -R 100 -q 20 ref.fasta ../1.QC/test_trim2.fastq -f 2.sai & nohup bwa aln -e 3 -i 10 -t 1 -R 100 -q 20 ref.fasta ../1.QC/test_trim_unpaired.fastq -f s.sai & jobs

项目介绍及工艺流程

项目介绍及生产工艺流程 1电站简介 本电站规划总量50MWp,一次建成,共设置50个光伏发电单元,每个光伏发电单元产生直流电源通过一组逆变器(2台)及一台箱式变压器逆变升压至一回35kV集电线路,50个光伏发电单元通过5回35kV集电线路汇集到1回35kV母线上,经主变压器(1台)升压至110kV,再以一回110kV线路并网。 (1)项目名称:中电投沧州渤海新区5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 (2)项目性质:该工程属光伏发电新建项目。 (3)建设规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0MWp。 2生产工艺系统 2.1光伏发电工艺简介 太阳能通过光伏组件转化为直流电能,再通过并网型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正弦波交流电,经箱式变压器升压至35kV后经集电线路汇入变电站35kV母线,再经主变升压至110kV后,由1回110kV线路T接至徐郭Ⅲ线(徐庄站-郭庄站)。 光伏发电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2.2光伏发电单元 光伏发电单元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至箱式变压器之间的所有电气设备,其中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组件、直流汇流箱、(直、交流)电缆、逆变器、升压变压器及相应的配电监控单元等组成。 每1MW为一个光伏发电单元,每个光伏发电单元由4280块245W多晶硅组件构成,容量1048.6kWp,整个光伏电站有50个上述单元组成。 2.2.1光伏组件 该工程选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参数见下表所示。 表2-1 光伏组件技术性能一览表

2.2.2光伏阵列的设置 本工程光伏阵列采用固定式安装方式,基础采用 250mmx250mm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固定式支架朝正南方向放置,光伏组件的倾角为33°。 (1)光伏电池组件阵列间距 本工程每个光伏阵列由40块组件构成,每个阵列长20180mm,宽2684mm。阵列东西向间距为220mm,每2个阵列间设置820mm 宽通道,阵列南北向间距5.2m。一个完整的光伏发电单元由107个上述阵列组成。 (2)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串、并联 每个光伏发电单元由214串组串(每20块组件组成1个光伏组串组成),容量为1048.6kWp;每个光伏发电单元配备14个汇流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