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VIP专享】

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VIP专享】
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VIP专享】

一、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一)学习资源的分类

我们可以把学习资源分为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学习环境。教学材料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直接作用的客体,具体指符合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经筛选的可用于教学、促进学习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支持系统主要指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包括学习能量的支持、设备的支持、信息的支持、人员的支持等等。学习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流效果。

(二)学习资源的开发

首先应该进行学习资源的统筹规划。为了更加有效地建设学习资源,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性等方面起到强有力的保证,并充分发挥教育行政管理的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对学习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从资源的技术开发角度,提出一些最低的技术要求;二是从用户方便使用素材的角度,需要对素材标注一些属

性,并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规范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

三是从管理的角度,提出资源库的长期发展与维护目标,规划学科资源的组织结构,强化课堂学习资源的开发,并

提出素材的管理系统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

其次是组织开发队伍。合理的开发队伍至少应包括项目管理者、学科专家和教师、技术人员。项目管理者应该是

一名教育专家,具有比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开阔的视野、对于各个领域均有涉猎,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一定的资

源库开发经验。

第三是设计与开发。学科群资源网站的建设常常采取“地区教研室、责任学校、责任教师”三结合共同构建的模式。具体做法是,由地区教研室牵头组织资源建设课题组,由学

科教研人员担任项目主持人组织教师提供素材资源,并进

一步组织相应学科中的骨干力量对搜集的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制成网页。

第四是测试、评价与修改。学习资源开发完成之后,全

部工作还没有结束,还需要进行测试、评价与修改核定,

以确保以后工作良好进行。

经过细心的测试和评价后,需要根据问题对资源进行修改

完善。经确任基本符合要求后,这个资源才能使用。资源

投入使用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维护。

(三)学习资源的应用

学习资源的应用既包括硬件,如各种媒体资源的应用,也包括各种软件资源的应用,具体的应用方法将在后面章节中作详细介绍。一些问题,学习资源也需要不断的丰富,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进行修改完善。

二、学习过程的设计与组织

这里所指的学习过程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两个过程。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主题或问题解决有关材料、声像资料,分析和利用材料总结出一定的观点或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当前的教学改革提倡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继而培养其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是一种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方法。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可以将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需

要时还可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协商、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实现学习目标。学习中的协作活动除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外,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间的沟通能力和对个体差异的包容能力.

三、以教育最优化为目标

教育是理性的实践活动,而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因此,应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为了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交互系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充分发挥传统学习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型学习方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超时空性学习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较方便地获取所需的资料。

2.多元选择性不同学习者学习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人,也可做出多元选择。

3.学习创新性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获取过程,而是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使学习逐渐与研究、运用和管理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素。

4.个别适应性学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根据实际获取、加工、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认真研究和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尤其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因此,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着力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培育对外经济发展新优势,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带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

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紧急稳妥推动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愈发展,人民民主愈发展。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必须更高的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 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的是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胡锦涛反复强调,这些制度集中体现

教育技术学理论考试重点复习版

第一讲教育技术学概述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手段/工具和方式/方法的总和。教育技术本质是科学知识或其它系统知识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教育技术学: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的类型1.物化形态的技术(有形技术)2.智能形态的技术(观念技术)。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第二讲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对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综合处理的技术。 媒体的分类(1)感觉媒体。(2)表示媒体。(3)表现媒体。(4)存储媒体。(5)传输媒体。 多媒体素材的类型1)文本素材。常见格式为doc、txt、rtf等2)图像素材。3)音频素材。4)视频材料。对于人眼来说,若每秒钟播放24帧到30帧就能够产生平滑连续的画面效果。5)动画素材。动画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通常8帧/秒以上),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感觉,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模拟。 第三讲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国际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1)直观教学(17世纪-19世纪末)夸美纽斯《世界图解》,直观形象;(2)视觉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霍本,利用视觉材料作辅助,以使学习经验较为具体化 (3)视听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主要技术史有声电影、广播、电视、录像等技术。(4)教育传播系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芬恩;(5)教育技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第四讲没有 第五讲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学习理论课分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苛勒、布鲁纳、奥苏伯尔和加涅等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三大原理。(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是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关于“如何教”的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基于行为训练的教学1.示范-模仿教学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程序:(1)定向。(2)参与性练习。(3)自主练习。(4)迁移。2.程序教学法。程序教学的五条基本原则: a小步子原则: b积极反应原则: c及时强化(反馈)原则: d自定步调原则: e低错误率原则: 基于知识传递的教学 1.加涅“九大教学事件”(1)引起学习注意。(2)明确学习目标. (3)回忆相关旧知。(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提供信息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9)强化保持与迁移。2.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1)预备;(2)呈现;(3)联系;(4)统合; (5)应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1.杜威的“五步教学法”(1)困难(2)问题(3)假设(4)验证(5)结论2.发现教学法。 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七大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呢?

第二章工程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章工程的本质与特征 一、工程的本质 工程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工程是围绕着一个新的存在物的各种工程要素的集成过程、集成方式和集成模式的统一。简而言之,工程就是工程要素的集成过程。这种集成方 式和过程是工程与科学和技术相区别的一个本质特点。 工程要素的集成主要包括科技要素与非科技要素,工程是科技要素 和非科技要素的统一体,这两类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中科技要素构 成了工程的内核,非科技要素构成了工程的边界,包括资源环境、文化政 治和经济社会等各种要素。 (一)技术要素的集成 1. 从要素的角度,技术是工程的基本组成 技术一般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 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所创造的一些产品,比如机器、硬件或工具器皿等等通常也可以叫做技术。一项工程活动中,往往包含了多种技术,或者说,若干技术的组合便构成了工程的基本状态,技术是工程活动的基本要素。 技术作为工程的要素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局部性。技术总是工程中的一个子项或个别部分。除了技术之外,工程的实施还受很多非技术因素的影响。第二,多样性。工程中诸多技术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功能。第三,不可分割性。不同的技术作为工程构成的基本单元,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不可分割的集成形态构成工程整体。 2、从过程的角度,工程是技术的集成和物化 技术能力一旦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过程、形成新的存在物的时候,就形成了工程。或者说当若干技术从观念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化时,这就伴随着工程活动。所以,我们说工程总是与“物”的建造联系在一起,它必须要形成新的存在物。 比方说,建筑师在没有实施建筑之前,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建筑技术,一旦当他将图纸、规划付诸实施,进行实际的建筑活动,那么这就是一项工程活动。当我们说生物技术的时候,它往往指的是各种方法、技能的体系,当我们说生物工程的时候,往往指的是通过各种生物技术的集成而构造一个新的存在物(比如一个目的基因片段)的过程。 工程作为技术的集成则具有以下特征:(1)统一性。工程是技术及其相互关联中产生的整体。(2)协同性。(结构元素各自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个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导致事物向积极方向发展。)工程至少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复合而成,不同技术之间具有相互协同关系。(3)相对稳定性。工程都是技术的有序、有效集成,不是简单加合,其结构和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非技术要素的集成

第九章 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第一节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一、技术的本质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狄德罗认为,技术是为了同一目的而共同协作完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 美国学者R·B·费希尔认为:“人们使用各种手段来为人类的生存和舒适提供物质对象,这些手段的总和就叫技术。” 认为技术是“满足整个公共需要的物质工具、知识和技能的集合。”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一)、技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

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二)、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1、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2、目的不同 科学:属于认识范畴,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 技术:实践范畴,回答“做什么”、“如何做”,建立相应的操作体系 3、可预见性程度不同 科学不可预见,技术可以预见 4、评价标准不同 科学: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扩大科学知识的储备 技术:能否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 (三)、技术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

1、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 2、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 “理性何等强大,就何等狡猾。理性的狡猾总是在于它的间接活动,这种间接活动让对象按照它们本身的性质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它自己并不直接参与这个过程,而只是实现自己的目的。” 3、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演化,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 “手的专业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的具有改造作用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完全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思维导图)

经验之塔不仅是视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之一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现代教学理论 视听教学理论 传播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教学理论 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 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理论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的教改实验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范例教学模式 知识构建理论 视感知规律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心理 视觉的光谱灵敏度视觉范围彩色视觉听感知规律 经验之塔理论 传播的概念与类型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教育传播 系统论 控制论信息论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关于构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构建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构建 新信息和本身的信息 学习者以自己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构建主义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教学在构建主义教学中广为采用,这位基于网络的写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联通主义的基本观点 学习就是联通-知识网络的形成与优化 连接管道比管道里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内容是不断变化的 新构建主义的核心思想与理论体系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联通主义解释了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发生的机制,学习者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如何获得最新的知识 核心思想:实现知识创新 理论体系:选择原则和零存整取与经典构建主义的异同 相同点 强调真实情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写作与会话的关键作用 认为学习是意义构建的过程 认为知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不同点 考虑了网络时代学习的新特征: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学习零散不系统强调网络时代会搜索就会学习 注重“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 强调学习创新观 积极反应原则-以问题形式教学 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问题情境假设与检验整合与应用 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的掌握标准 掌握学习的程序 诊断性评价实施集体教学 形成性测验二次教学下一单元学习 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内容 知识的整合协调应用 根据儿童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利于儿童发展要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 5条教学原则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任务-内容-形式-方法 运用范例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 掌握规律的阶段 掌握一般性的时间经验或生活经验 教学原则 真实的观点、现实的问题 多样化的观点 持续改进的观点 观点的概括和深化 学习是积极的认知者 社区知识与协同认知责任 民主化的知识 对等的知识发展 无处不在的知识构建 知识构建对话 权威资料的构建性使用 嵌入活动的形成性评价 分辨率视觉暂留心理趋合画面均衡视觉重心视觉心理与构图 线条色彩 明暗视觉节奏人耳的听觉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 人耳的隐蔽效应鸡尾酒会效应 颤音效应哈斯效应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双耳效应 耳廓效应 经验之塔的主要内容 底层(做的经验) 中层(观察的经验) 顶层(抽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摩演示学习旅行 参观展览电影和电视 广播录音和静态图像 视觉符号 言语符号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教学活动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经验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为具体直观,也能为抽象活动创造条件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学媒体和视听经验,较上层的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容易理解的具体、形象的经验,它又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弥补下层的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传播的概念 传播的类型 转播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 人际传播 沟通 调节 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 网络传播 传播的数字化传播的互动性传播的快捷定传播的大容量检索的便利性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传播的开放性传播的选择性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控制分析(who)内容分析(say what) 媒体分析(in which channel) 受众分析(to whom) 效果分析(with what effect) 信源-编码-信道(干扰)-译码-信宿-反馈-信源 一个优秀的传播者,将经常注意受传者的反应,修正传播内容,使之更加适合受传者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等,以加强传播效果 贝罗传播模式 信源和编码者 传播技能 态度 知识水平社会系统文化背景 受传者与译码者 信息 符号内容 处理 通道 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影响课堂教学的6大因素 教学系统怎样施教(B) 用什么教材施教(L) 用什么教学媒体施教(M) 对谁施教(P) 在什么情况(环境)下施教(S) 为什么(目的)施教(Z) 教育传播要素 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通道和媒体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 自学传播个别传播 课堂传播远程传播教育传播过程 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选择教育传播媒体 通道传送 接受与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 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整体,且又都自称系统,互为系统,每个系统都是在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并能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保持一种有序的状态 系统论促使我们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来考察教育教学过程与现象,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一个有效的教育教学系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反馈控制系统 如何对教育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如何分析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播特点与规律,这就是教育技术关注的问题。信息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方法。 反馈原理 有序原理 根据有序原理,在研究与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时,应注意教学系统 与环境的关系,重视对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加以注意和选择,更要特别重视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组织,以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功能 整体原理 整体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时,要具有整体意识,不仅要注意发挥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注意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所形成结构的功能,达到教育教学系统的优化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素是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要素。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

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试卷答案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玉溪师范学院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 (试卷编号:A ) 120 考试方式: 考试考查 闭卷开卷仅理论部分其他 ) 学院: 专业: 班 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考试地点: 考试时间: 月 日 时 分 单项选择题,多选无效!请把答案填到答题卡上,试卷上无效! 1. 根据AECT05定义,教育技术学的三个研究范畴不包括( )。 A .创造 B .管理 C .应用 D .评价 2. 认知主义心理学流派认为学习是( )。 A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 B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C .学习是刺激——反应——强化 D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3. 建立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 )。 A .加涅 B .斯金纳 C .华生 D .皮亚杰 4. ABCD 法设置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是指( )。 A .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B .对象、结果、条件、程度 C .对象、结果、条件、标准 D .对象、行为、条件、结果 5. 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教育家是( )。 A .加涅 B .奥苏贝尔 C .布鲁纳 D .布卢姆 6. 教育评价的功能不包括( )。 A .激励功能 B .诊断功能 C .调节功能 D .排名功能 7. “个体的知识既不是预先生成的,也不是完全来自经验,而是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活动中。”,这反映的是( )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建构主义 D. 人本主义 8. 教育技术的范畴涉及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协同作用的 B. 线性的 C. 顺序排列的 D. 互为倒置的 9.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突出强调的是( )。 A. 学生的“学” B. 教师的“主导”作用 C. “学教并重” D. 自主学习设计 10. 关于学习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B. 各种学习理论的主要差异在于对学习本质的不同理解 C. 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D. 各种学习理论都非常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11. 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 A. 布卢姆 B. 布鲁纳 C. 加涅 D. 奥苏贝尔 12.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 )。 A. 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三个环节 B. 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三个环节 C. 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评价反思等三个环节 D. 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三个环节 13. “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持这一观点的学习理论流派是( )。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建构主义 D. 人本主义 14.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 A .学习理论 B .教学理论 C .系统理论 D .艺术理论 15. 关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下面陈述错误的是( )。 A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科 B .教育技术学是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C .教育技术学是技术学科 D .教育技术学是应用学科 16. 从资源教学应用的角度来看,教育技术学历史演变的阶段是( )。 A .视觉教学——直观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学 B .直观教学——视觉教学——视听传播——视听教学——教育技术学 C .直观教学——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学 D .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直观教学——教育技术学 17. 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建立程序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皮亚杰 B .华生 C .弗洛依德 D .斯金纳 18. 评价教学媒体材料的基本标准不包括( )。 A .教育性 B .新颖性 C .技术性 D .艺术性 19.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目标,其典型特征是( )。 请考生注意:答题时不要超过“装订线”,否则后果自负。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一、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一)学习资源的分类 我们可以把学习资源分为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学习环境。教学材料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直接作用的客体,具体指符合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经筛选的可用于教学、促进学习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支持系统主要指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包括学习能量的支持、设备的支持、信息的支持、人员的支持等等。学习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流效果。 (二)学习资源的开发 首先应该进行学习资源的统筹规划。为了更加有效地建设学习资源,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性等方面起到强有力的保证,并充分发挥教育行政管理的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对学习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从资源的技术开发角度,提出一些最低的技术要求;二是从用户方便使用素材的角度,需要对素材标注一些属

性,并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规范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 三是从管理的角度,提出资源库的长期发展与维护目标,规划学科资源的组织结构,强化课堂学习资源的开发,并提出素材的管理系统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 其次是组织开发队伍。合理的开发队伍至少应包括项目管理者、学科专家和教师、技术人员。项目管理者应该是一名教育专家,具有比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开阔的视野、对于各个领域均有涉猎,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一定的资源库开发经验。 第三是设计与开发。学科群资源网站的建设常常采取“地区教研室、责任学校、责任教师”三结合共同构建的模式。具体做法是,由地区教研室牵头组织资源建设课题组,由学科教研人员担任项目主持人组织教师提供素材资源,并进一步组织相应学科中的骨干力量对搜集的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制成网页。 第四是测试、评价与修改。学习资源开发完成之后,全部工作还没有结束,还需要进行测试、评价与修改核定,以确保以后工作良好进行。 经过细心的测试和评价后,需要根据问题对资源进行修改完善。经确任基本符合要求后,这个资源才能使用。资源投入使用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维护。 (三)学习资源的应用

谈谈你对教育技术的理解

教育技术是指应用各种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我觉得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的结合也很重要。 教育技术的内容包括设计、开发、管理、应用和评价五个方面,凡是对教与学的过程和相关资源所进行的设计、开发、管理、应用和评价的工作都属于教育技术工作。 总之来讲,教育技术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就是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来逐步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在现阶段就是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很好的结合起来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对于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我们必须熟练掌握,而且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需要保留和提高,如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是我们要思考的和研究的。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新的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涌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化学教学也不例外,这种信息、技术的引入,为传统教学注入了一种活性催化剂,促进了教学技术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 在课堂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首先应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学过程,针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提什么问题,讲解分析的内容都编定。做成多媒体课件,还必须把握时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入新课 (2)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3)运用多媒体省时、省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勃勃生机,它通过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有了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教师的创新和学生兴趣都会得到更多的激发,不但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课程内容得到扩展和深化,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应符合一定的教学设计原则,确定好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详略得当安排,使计算机多媒体真正有效的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教育技术就是教职工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是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的体现再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到电子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智能形态的技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上述论述加以简化,可得出教育技术的本质定义的描述: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与方法的总称。 浅谈对教育技术的理解 现代教育应体现在“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之上,我国的教育事业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教育,发展到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成为现实,也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同时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的质量及其教学中的效果如何,自然成了这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在被学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个便于学生学习的理想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已能够满足远程教学所要求的图片、音频、视频传输质量和传输速度,加上备种通信手段,如机烦会议系统、音频、文字会议系统、E-Mail、WWW等,使远程教学的实施更加成熟。特别是WWW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在线学习是一个更为系统化、更有组织的学习过程。通过利用辽新技术,我们能够以电子的方式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计算机程序等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结构化,教师可以快速容易地组织教学资源,学生能够随时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共享非常广泛丰富的各种资源,而且能够彼此协作、进行适应个别化的学习,同时网上远程教学还可以满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渊交流。通

科学发展观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基本原理 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选择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各个领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通过对八个方面特征的现象描述和本质揭示,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说明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向我们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新的挑战,着力解决新形势下更加凸显出来的问题,推动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正是在科学分析和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不同领域和层面,深刻论述过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形成了关于发展问题系统而丰富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推进,从根本上说,都是在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繁荣、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高度,既坚持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更加突出地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强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注重统筹兼顾、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科学发展观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

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信息科学的知识和技术,是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化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而学习理论是教育科学中最核心的理论,它是指导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对教育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二十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B.F. Skinner)。在斯金纳看来,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因而他一直以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认为,通过对行为的研究,可以获得对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进行分析的方法,从而影响和预测有机体(包括人和动物)的行为。斯金纳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并把它们应用于人类学习的研究,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总结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如小步子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形成了程序教学理论。图2-2-1显示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图2-2-1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行为主义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 第一,小步子原则。行为主义强调将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程序化教材。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小步子教学原则。小步子原则要求对学习内容分割适当,对单元划分的大小要由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确定(不是步子分割越小越好,否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第二,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做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特别要注意对学生所作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及时强化,以提高其操作能力。 第三,自定步调原则。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必须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学生在以适宜速度进行学习的同时,通过不停地强化得到了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很多时候,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来设计适当的步调。 解释 提问 回答 确认 (刺激) (反应) (强化) 正答 错答 下一步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库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库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 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促进和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4、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其哲学依据是群众是社会实 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6、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 保证,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9、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0、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11、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2、中央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的总体目标是统一认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创新机制的总体目标。 13、我们讲发展是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1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6、中央关于“五个统筹”的思想,是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联系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