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公共组织管理

第二章公共组织管理

一、公共组织概述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一致性目标的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共同心理意识,依照一定的原则和一定的方式所构建起来的、相互协作并具有一定边界的社会群体。

2、公共组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3、公共组织的特征

(1)公共组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2)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3)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4)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监督。(5)公共组织的政治性倾向以及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6)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及责任的多元化。

4、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组织人员(3)物质因素(4)职能范围(5)机构设置

(6)职位设置(7)权责体系(8)规章制度(9)技术和信息

二、公共组织结构与设计

1、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

2、公共组织结构的特点

(1)结构的复杂性。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横向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关系以及纵向各层级之间的协调、沟通和控制。横向的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程度、专业方向和技能、工作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化程度。二是由此产生的组织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差异程度。纵向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公共组织结构中纵向各层级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的复杂程度。

(2)结构的规范性。是指公共组织中的各项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3)公共组织结构的开放性。以实现的公共组织系统的新陈代谢。

(4)公共组织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公共权力发挥作用的基础。

(5)集权与分权。是指权力或决策集中在公共组织中哪一层级上的差异。集权与分权主要看两个因素:一是强调权力在公共组织内部层级的配置。二是对活动的评估,评估过程包括确定工作做得是否恰当、良好或及时评价。如果评估是由组织的高层人员进行的就是集权,反之,就是分权。

(6)职权与权力。职权时管理职务所赋予可以发号施令且可预算命令会被遵守的权力。它与组织中的职位有关,而与管理者的个人特质无关。

3、公共组织结构的功能(特征)通常表现在整合、沟通、激励和效率上。

4、公共组织结构类型

(1)直线式组织结构。优点: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每个层级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都是垂直的并直接连续,传递途径单一,传递速度快。缺点:基层的自主性小,各职位的工作程序固定,容易导致僵化。适用于规模不大,组织内部关系简单的公共组织。

(2)职能式组织结构。是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上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构。优点:分工明确,专业化分工。缺点:多头领导,容易出现政出多门的情况,并且领导部门之间沟通不畅,造成协调缺乏、执行混乱。

(3)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一般有两套系统:一套是按照命令统一原则组织的指挥系统。二套是按照专业化原则组织的管理职能系统。实行领导首长统一领导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结构组织形式。优点:综合了另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既具有直线式组织结构统一指挥、职责清晰、秩序井然、效率较高、组织稳定的优点,又具有职能式组织结构专业化分工、适应性强的优点。缺点: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沟通上的障碍,甚至发生冲突,使管理工作陷入混乱。

(4)矩阵式组织结构。加强了各个有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克服了直线职能式结构各个部门相互脱节的缺陷,灵活性强。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潜能和人才的培养。

5、公共组织设计(公共组织内部设计):就是对组织的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各要素之间清晰有序,使组织运转更有效率。其着眼点和基本问题是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合理配置。

6、公共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1)公共组织的职能设计。就是根据公共组织的目标,对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进行总体设计,确定各项管理职能并层层分解。职能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职能的设计、关键职能设计、职能的分解三个方面的内容。

(2)公共组织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设计。管理幅度是指在公共组织中,一个领导者直接管理的下级人员的数目。在进行公共组织管理幅度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四方面因素:管理工作的性质;组织的领导者及组织成员的素质状况;计划与控制的明确性与难易程度;上下级之间的职权。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结构上所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目。在公共组织设计中要注意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3)公共组织的部门设计。就是根据公共组织的任务职能和职能的关系,从横向的角度把公共组织的具体任务和职责配置给特定的组织单位,使组织职能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之中。

(4)公共组织的职权设计。设计的关键是集权与分权的问题。

(5)公共组织的职位设计。组织的职位体现为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组织职位及其相互关系的设置。组织的职位设计要考虑到组织职位的复杂性,(要使组织职位有明确的任务和职责,有合理的广度和深度,)有特定的规范。

(6)公共组织的管理规范设计。即组织的规章制度的设计,包括各种管理条例、章程、制度、标准、办法、守则等各项制度。

7、影响公共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1)环境因素(动荡而简单、动荡而复杂、平稳而简单、平稳而复杂)(2)组织战略(3)组织规模8、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1)公益目标原则(2)法制原则(3)效率原则(4)以人为本原则

(5)适应环境原则(6)科学决策原则

三、公共组织的运行管理

1、公共组织纵向的权力来源:(1)公共组织高层管理者的权力来源:正式的职位;控制大量资源;掌握更多的信息;处于组织的中心位置。(2)中层管理者的权力来源:取决于组织设计时相对应的岗位所确定的职权,也与组织当前所关注的领域有关。(3)低层员工的权力来源:一是本身具有的专业技术以及换人的程度;二是在工作中表现的努力程度及兴趣的大小。授权:有助于提高组织效能,增强下属工作积极性。

2、影响公共组织沟通的因素:(1)个人因素(2)组织因素(3)语言因素(4)信息流量因素

3、公共组织的协调管理:是指公共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公共组织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及各项管理工作之间进行连续性规范与调节的过程。

4、公共组织协调管理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逐级有序原则(3)动态性原则(4)互相尊重原则(5)互赢原则(6)灵活变通原则

5、公共组织协调管理的作用:

(1)公共组织的协调管理有利于提高公共组织的整体效能。

(2)公共组织的有效协调,将有利于增强公共组织的协作力和整合力。

(3)公共组织的有效协调,可以增强公共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

(4)协调是管理者正确履行职能,行使管理权力的重要保证。

6、公共组织协调的方式:会议式、命令式、合作式、折中式、克制式、冷处理式

四、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1、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公共组织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组织文化等,以便能够在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取得更好的组织绩效的过程。

2、组织的生命周期:进取阶段、集体阶段、正式化阶段、结构复杂和调整阶段。

3、公共组织变革的方式:渐进式变革、突变式变革、计划式变革。

4、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

(1)公共组织体制变革:一是公共组织职能重心的变革;二是公共组织职能方式的变革;三是公共组织职能关系的变革。(2)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一是合理调整控制幅度;二是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形式;三是合理调整权力结构。(3)公共组织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的变革。网络结束的高速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工具,简化了办事程序和效率,使传统的公共管理走向开放、互动、协商式管理。

5、公共组织发展:是指公共组织人员在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全面应用管理科学的知识与技术,有计划地变革与发展公共组织的战略、结构、技术、人员和文化等,以提高公共组织效能的过程。

6、公共组织发展复杂性的表现

(1)各种行为者都有途径获得各种权威,式的组织发展工作面临一个相当复杂的由潜在支持者和反对者所构成的集合。(2)不同利益和回报结构也使得问题复杂化。

(3)由于相互竞争的同盟关系存在,使行政管理的上下级关系遭到削弱,从而使长期坚持组织发展工

作的实施更为困难。(4)公务员和受政治使命的管理人员之间的薄弱关系也会产生类似的权威扩散问题。(5)政治系统所强调的问题一直在行政机构的几个目标之间来回变动。

7、影响组织发展变化的因素:(1)经济因素(2)劳动力因素(3)技术因素(4)组织因素

第二章公共组织

第二章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为重点标注 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含义 ★1873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将组织一词引入了社会科学领域 ★组织有哪些共性 第一,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 第二,组织有着某种特定的目标; 第三,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 第四,组织有其内在的精神意识,这种精神意识并非自发形成,而是有意养成的,最终系统化为组织文化; 第五,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 ★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组织目标与组织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组织目标被许多学者作为对组织进行系统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公共组织的定义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狭义公共组织仅指国家机关。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了解) (1)人员;(2)目标;(3)职能;(4)机构;(5)职位;(6)职权;(7)权责;(8)规章制度;(9)团体意识;(10)组织设计;(11)支持硬件;(12)技术和信息。 三、公共组织的类型 ★公共组织的类型的分类 主要有三种分类: 根据组织权限范围大小分:中央公共组织和地方公共组织;根据组织公共程度高低分为:政府组织和第三部门组织;根据管理公共事务的不同分为:管理文化、科技、教育、国防、公安、外交等事务的各种组织。 ★(1)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对公共住址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总体上,公共组织大体可分为: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等六种。 ★(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①强制型公共组织。这类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部门。 ②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如仲裁委、消协等③非强制型组织。多是非营利性组织,学校、研究所、基金会等。 (3)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①古典模型②官僚模型③第三部门行政模型 古典模型的特点: 古利克和厄威克的《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提出了古典模型八项标准:坚持统一指挥;使用专业人员,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协作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1、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 2、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 3、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4、任何上级仅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即存在“控制范围”。 5、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

第二章 公共组织管理

第二章公共组织管理 一、公共组织概述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一致性目标的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共同心理意识,依照一定的原则和一定的方式所构建起来的、相互协作并具有一定边界的社会群体。 2、公共组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3、公共组织的特征 (1)公共组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2)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3)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4)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监督。(5)公共组织的政治性倾向以及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6)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及责任的多元化。 4、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组织人员(3)物质因素(4)职能范围(5)机构设置 (6)职位设置(7)权责体系(8)规章制度(9)技术和信息 二、公共组织结构与设计 1、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 2、公共组织结构的特点 (1)结构的复杂性。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横向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关系以及纵向各层级之间的协调、沟通和控制。横向的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程度、专业方向和技能、工作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化程度。二是由此产生的组织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差异程度。纵向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公共组织结构中纵向各层级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的复杂程度。 (2)结构的规范性。是指公共组织中的各项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3)公共组织结构的开放性。以实现的公共组织系统的新陈代谢。 (4)公共组织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公共权力发挥作用的基础。 (5)集权与分权。是指权力或决策集中在公共组织中哪一层级上的差异。集权与分权主要看两个因素:一是强调权力在公共组织内部层级的配置。二是对活动的评估,评估过程包括确定工作做得是否恰当、良好或及时评价。如果评估是由组织的高层人员进行的就是集权,反之,就是分权。 (6)职权与权力。职权时管理职务所赋予可以发号施令且可预算命令会被遵守的权力。它与组织中的职位有关,而与管理者的个人特质无关。 3、公共组织结构的功能(特征)通常表现在整合、沟通、激励和效率上。 4、公共组织结构类型 (1)直线式组织结构。优点: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每个层级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都是垂直的并直接连续,传递途径单一,传递速度快。缺点:基层的自主性小,各职位的工作程序固定,容易导致僵化。适用于规模不大,组织内部关系简单的公共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章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 (一)主体的概念 要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问题,必须首先揭示主体概念的科学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主体是能动地从事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是能将自身之外的客体自觉地作为实践和认识的对象,并在对象身上展示自身内在本质力量的人。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主体问题的基本观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起主导、支配和决定公共事业发展方向和性质的组织。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对它的研究现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界定还比较模糊,因此在对其主体的界定问题上也还存在较大的分歧。 (二)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探讨 第三部门是公共管理主体的观点,在国外没有公共事业管理这一概念,但国外在政府和市场之间有一个中间层,活跃在这一领域并起主导作用的是第三部门。第三部门自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开始出现后,就以极快的速度超前发展。在国外由于第三部门具有比政府公共部门更灵活、更好的创新机制和更为广泛的参与基础,所以它能够使公民的参与需要得到满足,环节社会突出问题的压力,并起到制度创新的作用,还能解决一些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避免“政府失灵”现象的产生。同时由于第三部门具有非营利性、社会志愿的特点,所以它能够通过社会福利服务这种利他行动来促进社会伦理的完善,增进社会的信任基础,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避免“市场失灵”现象的产生。第三部门的活动既不基于一种强制性的规范,也不以交换服务或商品来获得利润,其显著特征是非营利性、志愿性和专业性。第三部门的兴起,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它传导政府政策,另一方面又反映民众的诉求。第三部门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的二元结构,使社会朝着“国家-市场-志愿组织”的三元结构发展,显示了其强大的社会功能,因而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公共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的观点,国内部分学者认为,现代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系统。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体系中最为基本的组织,也是整个管理主体系统的核心。在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中,还包括非政府组织。这里的非政府组织指依靠社会权力,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的非官方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也就是社会众多管理层中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的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应该承认,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说,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观点拥有更多的现实依据,因为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政企事一体的管理体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政府的改革提上日程,首先是政企分开,广泛建立各种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不再一统天下。事业单位的改革虽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到目前为止,政事仍未完全分开。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总体来说政府还是在相当程度上介入了一些它本该退出的领域。但从长远来看,政府的职责是进行行政管理,政府同时进行公共事业管理只能使政府不能专心提供公共物品,而且它在提供准公共物品方面是低效率的。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随着各国的深入,政府会逐渐淡出,因此认为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的观点。公共事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公共事业组织活动既可促进经济发展,又可对政府的有效运作起积极作用。在公共事业组织活跃的社会中,国家和市场都能更有效地运作。所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共事业组织是一种最适合提供和管理准公共物品的组织形式,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

(精华版)朱立言-公共管理概论

公共管理学概论 绪论 公共管理通常可以理解为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或理解为公共组织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它是在传统公共行政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其主要或核心部分仍然是政府管理活动。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这一定义具有如下基本含义: (l)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管理者可以是以个人形式存在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也可以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管理的环境条件即指管理者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外部环境条件主要是指管理者所管理的组织和成员所面对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内部环境条件是管理者所管理的组织内部的状况,包括组织性质、组织制度、人员状况、组织技术水平、组织文化等。 (3) 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的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的意义上,一方面,管理是管理者有目的和有意识的活动;另一方面,管理的主要作用对象是被管理者。就这些方面而言,管理是管理者主观见之于被管理者客观的活动,是典型的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管理具有两重性:一是它的自然属性,反映其共性。二是它的社会属性,反映其个性。 二、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基本活动及其功能。 就我国的管理实践,尤其是公共管理的实践来看,可以把管理的职能主要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的活动。计划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首要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计划职能的特点主要有:预先性;预测性;评价性;调整性。 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的特点和原则,通过组织设计,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并使之有效运行,以实现目标的活动。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组织职能的特点有:合理性;有序性;规范性。 3.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就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目标和任务,动员和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贡献力量和积极行动的活动。领导职能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管理的核心环节。 领导职能的一般特点主要有:权威性;主导性;决断性;公正性;协调性;规范性。 4.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对组织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控制职能是管理过程的监视器和调节器。 三、管理的类型 本书把现代社会的管理划分为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也称之为私人管理)两大类型。 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的方面是与工商管理存在着差别的。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

公共组织学

第一章绪论 一、公共组织的涵义 广义的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 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学校、医院、教 会、军队和政党等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 组织和社会团体。 狭义的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如卫生防疫站,房产交易所等。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人员。 2、物质因素。 3、职能目标。 4、机构设置。 5、职位设置。 6、权责划分。 7、法制规范。 8、技术和信息 三、公共组织的特征 1、公共性 2、政治性 3、法治性 4、权威性 5、广泛性 6、独占性 四、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 (一)管理途径 管理途径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公共组织的: 1、4E途径:Economic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Equity 2、管理七职能说,古德曼POSDCORB说(Planning Organizing Staffing Directing Coordinating Reporting Budgeting (二)政治途径 1、多元主义(Pluralism) 2、自主性(Autonomy) 3、与立法机构的联系(The Legislative Connection) 4、分权(Decentralization) (三)法律途径 1、独立性(Independence) 2、委员会形式(The Commission Format) 3、替代性争端解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ADR)(四)政策途径 1、公共治理构成一个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不断循环的政策周期。 2、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是不可分的。 3、分权的政策执行比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更有效。 4、政策周期主要是政治过程,而不是管理效率。 5、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网络比科层组织效率更高。(五)文化途径 从文化途径来研究公共组织,强调人的主观方面的 改变,如人的价值、态度、思维倾向、心理转变、 深层次等概念,这些改变都需经过深层次的学习和 改造,而这种学习和改造必须放在一种有利于这种 改造的组织结构内才有可能成功。 (六)网络途径 网络是两个或更多的组织,为了解决共同问题而建 立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种联合。公共部门网络是一种 相互依存的结构。公共部门应重视网络,网络治理 已成为公共部门治理的核心任务。 ?政策网络是一种用来分析政策参与过程中利益集团与政府关系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强调在政策过程 中,除了存在着政府机构和官僚的关系以外,还存 在着其它相关利益行动者及其关系, 在这个概念 中,政策网络内的行动者包括行政人员、国会议员、 学者专家、利益团体等与该政策有利益关系的个人 或团体,这些个别行动者或团体因为法定权威、资 金、信息、专业技术与知识等资源的相互依赖,而 结合成行动联盟或者利益共同体。 ?因此,政策网络是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的制度化的互动模式。他们对关心的议题进行对话 和协商,使得参与者的政策偏好或政策诉求得到重 视,以便增加彼此的政策利益。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事业管理第二章课后习题

公共事业管理第二章课后习题 第二章 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复习思考题 1.政府组织有何特征和体制优势? 现代意义的政府组织一般指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首先,政府是由社会公共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具有公共的性质。即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其次,强制性是政府公共权力得以成立并运行的基本保证,因而作为拥有公共权力的政府,其行为的强制性特征总是显而易见的。再次,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组织,其功能涉及社会的所有领域和所有个体,因而具有普遍性。再是执行性。执行性是指政府组织执行立法机构制定的各项法律,根据立法机构的授权,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管理科教文卫体等公共事务。最后是规范性。 政府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的总和。政府虽不是万能的,不能包办一切,但在社会事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一,政府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第二,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第三,政府能够较好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第四,政府能够依靠其强制性的特点保护自然

资源和生态环境。第五,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可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汲取能力、社会动员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应对紧急事件。 2.政府失灵有哪些具体表现? 第一,由于政府的主观发展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差距,民众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有些情况下政府的努力同民众的努力相抵触。导致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第二,政府的权利集中化趋势、体制僵化和官僚化趋势往往导致政府体制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和突出问题反应迟钝。第三,政府活动易滋生寻租行为,出现不公正现象,造成其在经济上的特权,阻碍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第四,政府在解决垄断和外部性问题时难免对市场机制造成破坏,因而产生新的问题。此外,政府的调节功能是有限的。 3. 事业组织有何优势和局限性? 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首先,由于其自治性的特征觉定了其相对独立性的优势。公共事业组织不依附任何单位和组织,且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它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也是独立的。第二,公共事业组织要受不得分配盈利的约束。因而具有非营利性的优势。第三,公共事业组织作为一种超越国家主义和市场主义的社会机制,由于具有非盈利性属性,它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优势。第四,公共事业组织具有

公共组织学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公共组织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地域社会中, 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取向, 拥有法定的或者授予的公共权力, 承担相应公共责任的所有组织实体。 二.简答:如何理解公共组织? 第一, 公共组织以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 责。 第二, 公共组织在组织生产和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 不以营利 为目的。 第三, 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 第四, 公共组织具有特定的地域性。 三、简答或多选: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第一, 公共职能目标。第二, 以公共价值观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文化。 第三, 机构设置。第四, 权责体系。第五, 运行程序。第六, 法制规范。 第七, 公共组织人员构成。 四、简答或多选:公共组织的特点 第一, 服务性。第二, 公益性。第三, 社会性。第四, 职能性。 第五, 法制性。第六, 适应性。第七, 独占性。 五、多选:公共组织的类型 1. 中国共产党组织 2. 人民政协组织 3. 国家机关组织 4. 事业单位组织 5. 非政府公共组织 六、名词解释:事业单位组织, 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七、单选:非政府公共组织一般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 八、简答:公共组织学的研究意义 第一, 研究公共组织学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公共组织理论体系的需要。 第二, 研究公共组织学是我国公共管理实践发展提出的要求。 第三, 研究公共组织学是推动公共组织发展的需要。 九、多选:公共组织学是一门与管理学、组织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行政组织学、组织行为学等有密切联系的学科。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一、简答或多选:科学管理的原理和原则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工作定额原理 2. 标准化原理 3. 管理职能专门化原理 4. 劳资双方密切合作原则 5. 例外原则 二、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 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 管理, 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三、单选:等级系列原则, 即一个工长管理15 个工人, 4 个工长划归为一个大工长管理, 4 个大工长又划归一个更大的领导者管理, 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等级系列,组织就是按这种几何级数发展的。 四、多选:韦伯把权威分为三种类型: (1 ) 合理型权威( 法定权威)。(2 ) 传统型权威。(3 ) 魅力型权威。 五、简答:韦伯认为, 理想的科层( 官僚)制具有以下特征: (1 ) 有明确合理的职能分工; (2 ) 有明确的职务等级序列;(3 )有明确可行的规章制度; (4 )有明确正规的书面文件和档案制度; ( 5 )有非人格化的组织管理; ( 6) 有专业的培训机构。

公共组织学复习要点

公 共 组 织 学 ZZY&LM 倾情制作 1 第一章 导 论 一、组 织:是具有一致性目标的人们依照一定的原则所建构起来相互协作的,并具有一定边界的社会群体。 二、组织的三要素: 人、目标、结构。 三、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低于社会中,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取向,拥有法定的或者授予的公共权力,承担相应公共责任的所有组织实体。 四、公共组织的特点: 1)、服务性 2)、公益性 3)、社会性 4)、职能型 5)、法制性 6)、适应性 7)、独占性 五、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区别: 1)公共组织行使公共权力 2)公共组织管理的事务都是公共事务 3)公共组织的目标是谋求公共利益 4)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具有保持国家有效运转的政治功能 5)公共组织具有教育和诱导的功能 6)公共组织规模很大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一、传统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的局限性: 1)、漠视人的存在和需要,不注意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只重视组织体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职能权责等静态结构的研究,忽视了对组织动态和发展层面的研究; 3)、只注重研究组织内部的问题,即把组织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来对待,忽略了周围环境对组织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 二、泰勒的“心理革命”是指,以及你是如何理解的?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在实质上包含着要求工人和雇主双方都要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由于雇主想的是降低成本,工人要的是提高报酬,而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才都使双方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劳资双方必须不再互相敌视,必须变相互指责、怀疑、对抗为相互信任、密切合作,这就需要双方都要进行“心理革命”。如果劳资双方“肩并肩地向同一方向迈进时,通过他们的共同的努力所创造的剩余额将多得简直令人目瞪口呆”,但如果“没有双方的这种全面的心理革命,科学管理就不能存在”。在那个时代,泰罗看到了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相互配合、紧密协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很有远见的,也是对当时劳资双方矛盾尖锐对立的一种真实回应,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三、X 、Y 理论的理论前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五个层次依次为:(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交往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生态组织理论: 弗雷德·雷格斯在1961年出版的《行政生态学》这本代表性著作中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 1)、融合型:传统农业社会的行政组织形态。 2)、衍射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形态。 3)、棱柱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行政组织形态 棱柱型行政模式的三个特征:异质性或异种性并存、形式主义、重叠性。 影响一个国家公共行政的生态要素最主要的有五种: 1)经济要素 2)社会要素 3)沟通网络 4)符号系统 5)政治架构 五、卢桑斯的权变管理理论的权变关系 卢桑斯从权变管理的结构入手,提出权变管理是一个观念性的结构,这个结构有三个主要部分:环境变数、 管理变数和权变关系。 权变关系可表达为:M (管理因变数)= f(F)(环境自变数)。这种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权变管理的核心,它可以被理解为“如果-就”的模式,即如果某种环境存在或改变,组织就应采用相应的管理 理论、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这样才能达到组织的目标。 第三章 公共组织结构 一、公共组织结构:公共组织结构,简单地说就是指 公共组织内部各构成要素的排列组合形式,是公共组织 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表现为公共组 织各部分之间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 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它决定工作 任务如何分配,如何进行分工协作,它是执行公共管理职能的基本体制。公共组织结构在整个公共管理系统中 起框架支撑作用,管理系统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都要通过它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公共组织结构的一般类型的结构特点以及优缺点: 根据权力或者职能的分配方式,一般的公共组织结 构主要有直线式结构、职能式结构、直线—职能式结构、矩阵式结构、事业部式结构等几种类型: 1、直线式公共组织结构 结构特点:(1)各级机构和人员沿着一条垂直线分属于不同的层级,每个机构和人员都只有一个直接上司。他 们之间的关系是指挥和服从、命令和执行的关系。(2)同一层次的机构和人员之间不发生任何领导关系,有关信息沿着垂直线上下传递。组织职位按照垂直系统直线 排列,(3)各级主管对自己的下级拥有直接的指挥权, 职权和命令从上而下纵向贯穿于组织之中。 直线式结构的优点是:(1)线条清楚,单一领导,结构简单,关系清晰,上下级权责明确;(2)政令统一,行动迅速,决策快,效率高。(3)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确保指挥控制的有效性。 直线式结构的缺点是:(1)缺乏专业化的分工管理,下级一切问题都须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领导工作繁重,容易陷入日常事务之中,难以集中时间精力思考研究规划重大问题。 (2)由于权力集中,且受专业、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也难以保证领导、决策、指挥不出现失误。 (3)由于信息只沿上下直线传递,对左右协调、沟通也不利。当同层次的单位之间需要合作时,常常十分困难。最后,由于这种组织结构是比较典型的传统的金字 塔式等级结构,容易使下属产生依赖心,引起心里反感。 2、职能式结构 职能式公共组织结构的特点是: (1)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按专业分工设置若干职能 部门, (2)各职能部门直接对上级领导负责,并在其业务范围内对下级有指挥、协调、监督、控制的权力。 优点: (1)实行专业化分工,各级管理者分工明确,可以利 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技能,有效地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提高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负担,使其能集中精力考虑本组织的战略问题,处理本组织中重大的问题。它适应了现代公共管理活动复杂化的要求。 缺点: (1)容易造成多头领导或者多重领导,出现政出多门、

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复习资料

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复习资料 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1、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公共机构,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要求,对设及公众利益的各种公共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 2、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 3、公共管理的方式方法分为:实质方法和技术方法。 4、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简答) 答:1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创造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3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根据世界世贸组织的规则,切实实行权利,认真履行义务。4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5、政府职能的错位,主要是指在政府职能的分工定位上存在交叉和混淆的情况。 6、政务职能的缺位,主要是指本来应当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真空”。 7、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原则(简答) 答:(1)遵循政府职能的和市场功能协调互补的原则;(2)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3)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8、政府理念的转变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先导。 9、依法行政的原则(简答):(1)职权法定原则;(2)日法律保留原则;(3)法律优先原则;(4)比例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 第二章:公共组织管理 10、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已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看,则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11、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12、矩阵结构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

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 13、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 14、在我国,行政组织中的横向结构服从于纵向结构。 15、我国行政组织实行“首长负责制”,从国务院总理到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都是相应级别行政组织的首长。 第三章:公共政策 16、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政策主体制定的、调整全社会利益关系并具有鲜明的目标或方向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条例、法令、措施、办法等等的总称。 17、并非只有错误的政策才具有负导向功能,一些正确的政策也可能产生负导向功能。 18、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治的本质特征。 19、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是政治主体中的核心力量。 20、公共政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1、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诱导手段。 22、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简答) (1)注重政策宣传;(2)重视政策实验;(3)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统一;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 第四章:公共经济管理 23、我们将市场经济的经济主体分为企业、居民、政府、金融机构和国外机构等五大类。 24、什么是市场失灵?答:1、市场解决不了总量问题;2、外部效应;3、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4、市场无法自发的消除垄断;5、市场不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6、市场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25、行业管制是要求政府出面,一方面防止过度竞争和垄断,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全面的服务。 26、公共产品的两大特征:一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另一个是消费

公共管理基础导论第二章复习材料

第二章公共组织 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 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3、组织目标是对组织进行系统研究的逻辑起点。 4、公共组织的分类:按职权范围大小分为中央公共组织和地方公共组织;按组 织公共程度高低分为政府组织和第三组织部门;按管理公共事务的不同分为管理文化、科技、教育、国防、公安、外交等事物的不同。 5、公共组织的三种主要分类:按财务—会计标准;按公共职权力标准;按权威 与等级结构标准。 6、对公共组织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 7、按照公共权力强制性大小,公共组织可分为三种类型:强制型、半强制型、 非强制型。 8、按照权威与等级标准分为三种模型:古典模型、官僚模型、第三部门行政模 型,这三种模型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涉及组织的权威与等级结构,只是各自的着重点不太一致。 9、公共组织大体可以分为六类: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 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10、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这一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 11、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协作是组织的根本要素。

12、官僚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他认为官僚模型是最符合复杂组织的形式。官僚模型在20世纪50年代后的美国得到了充分运用。 13、公共组织理论认为,结构是组织实现其目标的基本管理工具,是组织躯体的骨架,他可表现为工作分工的几何图式及其等级上的排列。 14、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 15、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 16、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关系。在人员固定的前提下,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 17、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的组织结构,其形态类似底宽上窄的“金字塔”,因此这种形态的组织结构被称为“尖形结构”。 18、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其形态扁平,称为“扁形结构”。 19、矩阵结构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矩阵结构既保持了组织成员构成的稳定性,又有助于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综合优势,组织效率相对较高。如各种工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等。 20、旁系组织结构中,旁系组织成员在完成旁系组织任务时,并不与自己本职工作完全脱离,是“不脱产”或“半脱产”的。如经济学会、行政学会、专业技术职称等级评审委员会、高校的学术委员会。 21、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脑执掌的组织体制。 22、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

《公共管理学》学习资料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发展

第2章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发展 关键概念 回应P途径民营化小而美公共管理社会公平工具取向管理主义参与B途径代表性新治理公共事务规范取向绩效评估政策管理政府再造新公共管理社会责任感公私部门合作威尔逊—韦伯官僚典范新保守主义企业型政府后官僚典范公共管理典范公共部门的管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公共管理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简要介绍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3.公共管理的价值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简述公共管理典范的运作框架。 5.公共管理的涵义及其特征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6.简述著名专家学者对公共管理的不同界定。 7.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8.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9.简要介绍英国新保守主义公共管理。 10.简要介绍美国以绩效评估为核心的新治理。 11.何谓新公共管理? 12.简述公共管理改革的三种不同模式。 进一步阅读材料 强化公共管理理念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一、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运动” 关于西方学者对公共管理的看法上的分歧暂且不谈,仅就中国学界的研究来说,我国早期历史文献中的“行政”是指管理国家政务。当20世纪80年代行政学在中国恢复时,学者们提出:行政管理是伴随着国家而出现的,有政府才有行政管理。行政是行使国家权力的管理活动,凡不属于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便不属于行政。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把行政确定为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不仅更符合汉语中行政概念的本意,而且也符合我国宪法对行政概念的界定。长期以来,我国学界主流观点是把“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简称行政,是政府依法对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这一含义表明:行政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其他社会组织”,“公共行政学又叫行政学、政府管理学”。 80年代前后的西方行政改革,使得公共管理主体的“划分很难有明确的界限,因为我们对公共服务概念的理解大大地扩展了。公共服务不仅包括政府的三

公共管理学复习思考题

公共管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一、公共管理者的技能(已考) 1、技术性技能 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 2、人际关系技能 对外要与有关的组织和人员进行联系、接触;对内要练习上下级,特别是要善于激励诱导下属人员的积极性。 3、概念化技能 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的能力 4、诊断技能 指针对特定的情境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也就是分析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 5、沟通技能 指管理者具有收集和发送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书写、口头与肢体语言的媒介,有效与明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亦能较快、正确地解读他人的信息,从而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 二、有效的公共管理者的七个基本特质 1、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 2、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 4、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 5、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 6、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 7、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善于分析与思考 第三章公共部门的角色 一、社会为什么需要公共部门(14已考略) 市场机制事实上无法单独地发挥全部经济作用,在某些方面需要

公共政策的指导、修正和补充。 二、何谓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市场失灵是指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主要表现为: 1、公共产品的供给 2、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3、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4、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5、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 三、市场经济下政府的一般职能(已考) 1、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 2、组织各种各样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 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4、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 5、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 6、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 7、宏观经济的稳定 四、何谓政府治理工具?政府治理工具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已考) 政府治理工具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途径和机制。 施耐德和英格认为政策工具包括:权威、诱因、能力建立、象征劝勉以及学习。 莫舍将政策工具分为经费工具和非经费工具。 林德和彼得斯认为政府治理的主要工具包括:命令条款、财政补助、管制规定、征税、劝诫、权威、契约。 五、何谓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有哪些典型表现?政府失灵的原因有哪些(不完全市场、不充分信息,具体太多感觉不可能考)? 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情形。

吉大《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课堂笔记

吉大《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体课堂笔记 本章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掌握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相关知识,全球治理下的国际组织相关内容。 在公共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谁来管理,谁实施管理,这实际上涉及的就是公共管理的主体问题。与传统公共行政不同,公共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主体管理体系。也就是说,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政府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主体,政府以外的其他公共组织和社会力量也都逐渐被纳入到了公共管理的主体范畴之中。它们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公共管理活动注入了崭新的生命力。本章将介绍作为公共管理重要主体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我们将从它们的一般理论入手,进而分析它们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公共管理的主体:呈多元互动的发展趋势 1.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形成的背景 从政府一元化主体垄断管理向多元化主体合作共治的转变,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总得来看,这主要源于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危机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崛起。 (1)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危机 20世纪70年代以后,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这意味着传统公共行政中政府一元化管理模式的失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与凯恩斯主义时期全能政府的建立是分不开的。 20世纪30年代之前,在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的主导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机制,政府只相当于“守夜人”的角色,它的作用仅限于保护社会免受外敌侵犯;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成员的强制,实现社会公正;建设和保护公共设施。但是,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人们也发现市场并不是万能的,而是存在着失灵现象。外部性、垄断、不正当竞争、宏观经济失衡、分配不公等弊端通过市场本身无法解决,从而导致了失业、贫富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市场的神话最终被1929—1933年出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所打破,这场危机把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暴露无遗。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对自由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主张建立一套与不同的国家干预理论,通过增强政府干预、采取赤字财政、公共工程、福利政策、政府采购的办法来刺激需求,从而扩大有效供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国家得到了普遍认可。由于许多国家面临战争造成的严重困难,迫切需要依靠高度集权的政府来恢复社会经济秩序,因而普遍推行了政府干预政策。这些政策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保证了战后近30年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但与此同时,这也将政府干预推向了极点。政府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有限政府”转变成了“全能政府”,其行政权力日益增加,管理职能也无限扩大。在公共管理领域,这种全能政府的管理也发挥着重要影响,政府几乎垄断了对所有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他的组织和个人全部被排斥在外,进而形成了政府一元化的管理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严重的经济“滞胀”,政府一元化的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政府部门效率低下、机构臃肿、政策失败、寻租和腐败、财政入不敷出等问题越发突出。因此,人们逐渐意识到,如同市场一样,政府本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这使得政府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因此,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西方国家政府纷纷走上了改革之路。其主要措施有:缩小政府的职能范围,政府由“划桨”向“掌舵”转变,在此基础上重塑政府,改革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场改革运动很快波及全世界,引发了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即新公共管理运动。总得来看,这场运动所采取的各项政府改革举措,必然会使政府体制之外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作用空间得到不断拓展,这无疑促进了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 (2)非政府组织的崛起 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过程,不仅是政府下放部分公共权力和职能的过程,而且也是市场和社会积极参与

最新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最新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题: 1.计划的含义及计划的特征 在公共管理中把计划称作公共计划,所谓的公共计划就是公共组织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他是使组织中各种活动有条不紊进行的保证。计划是未来行动的实现安排,使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任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计划的最终目的都是促使组织的总体目标及各个阶段的目标能够实现。 计划的特征:(1)目的性(2)未来性(3)普遍性(4)风险与不确定性 2.公共决策的含义及特点 公共决策是公共组织为实现公共管理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所做的选择和调整的过程。 公共决策的特点:(1)主体的确定性(2)内容的广泛性(3)范围的全局性(4)依据的法律性和约束的普遍性 3.公共决策体制的含义及特点 公共决策体制指的是负责决策的机构和人员形成的组织体系。公共组织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或正在发生的问题作出决策,并转化为相关的公共项目,通过调动各种组织机构,调配各种社会资源,运用各种功能手段,达到解决问题、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目的。 公共决策体制的特点 (1)决策制定和决策执行分开。 (2)决策研究与决策行动分开。 (3)决策系统与信息系统相结合。 (4)分工与合作密切结合。 4.公共组织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被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和非盈利组织。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12个方面。(1)组织人员(2)组织目标(3)职能范围(4)机构设置(5)职位设置(6)权力与职权(7)权责划分(8)规章制度(9)团体意识(10)组织设计(11)支持硬件(12)技术和信息 选择题: 1.公共部门管理流程包括() A.计划 B.决策 C.组织 D.领导 E.执行 2.公共部门行政执行过程包括() A.执行计划 B.执行准备 C.执行实施 D.执行监控 3.公共行政部门执行原则() A.强制性原则 B.准确性原则 C.迅速性原则 D.固定性原则 4.公共部门领导风格有() A.独裁式领导 B.民主式领导 C.授权式领导 D.参与型领导 1.ABCDE

张成福版公共管理学章节重点

张成福版公共管理学章 节重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意义 1、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过程。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不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区别) ⑴对经济和效率标准认同的工具取向,以替代公平、回应或政治特色。公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强调是管理,公共行政追求的是公平,强调的是行政。⑵公共管理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以替代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与民主的冲突。⑶对中层管理者的使用关注,以取代政治或政策精英的观点。 二、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1、公共政策的途径(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导源于20世纪70年代,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强调具有政策制定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的、非量化的,以实物为基础的规范取向;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三、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⑴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在本质上是国家的行动,不可避免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私部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政治权威,但这种权威是是市场的权威或经济权威。 ⑵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是在国家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而私人部门管理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⑶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就公共利益而言,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人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⑷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政府部门可以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行政行为,但受到法的支配,而私人管理更多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 ⑸政府与市场 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之处就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 ⑹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部门政府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私人部门的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考虑,通常不顾及或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四、新公共管理 胡德归纳新公共管理的七个要点 ⑴公共管理者管理并承担责任⑵管理目标必须明确,绩效目标能被确立并加以衡量⑶强调产出控制,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⑷转向部门分权⑸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成本及提高服务品质 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一、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⑴技术性技能 ⑵人际关系技能 ⑶概念化技能 ⑷诊断技能 ⑸沟通技能 二、有效的公共管理者 1、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 2、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