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个人决策到全球经济政策。在经济学的学习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本文中,我们将回答经济学第二章的一些习题,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

1. 什么是机会成本?为什么说机会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当我们做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换句话说,机会成本是我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例如,当我们决定上大学时,我们必须放弃工作的机会,这个机会的成本就是我们在大学期间可能获得的工资收入。机会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因为它通常不会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但它对我们的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什么是边际效益?为什么边际效益递减?

边际效益是指当我们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某种资源时,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损失。例如,当我们吃饭时,每多吃一口食物所带来的满足感就是边际效益。边际效益递减的原因是因为随着我们使用更多的资源,其额外收益逐渐减少。例如,当我们吃饭时,前几口食物的满足感可能非常大,但随着我们吃得越多,每多吃一口的满足感就会逐渐减少。

3. 什么是比较优势?为什么国际贸易可以使所有国家受益?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通过比较优势,各国可以专注于他们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国际贸易可以使所有国家受益的原

因是因为它使得各国能够通过贸易获得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扩大了消费者

的选择范围。此外,国际贸易还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使得各国能够更好

地利用资源。

4. 什么是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下降斜率表示什么?

需求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这意味着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

数量会减少。需求曲线的下降斜率表示价格和需求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价格

上升会导致需求下降,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增加。这是因为当价格上升时,消

费者会寻找替代品或减少购买量,而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购买量。

5. 什么是供给曲线?供给曲线的上升斜率表示什么?

供给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这意味着当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

数量会增加。供给曲线的上升斜率表示价格和供给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价格

上升会导致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会导致供给减少。这是因为当价格上升时,生

产者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而当价格下降时,生产者的利润减少,从而减少供给。

通过回答以上习题,我们对经济学第二章的一些重要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经济学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解答习题,我们可以更

好地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工具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希望本文对你的经济学

学习有所帮助。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计算题 1.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5Q,供给函数为P=40+10Q。(1)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由于消费者收入上升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15,则求新的需求函数;(3)由于技术进步导致对商品的供给增加15,则求新的供给函数;(4)求供求变化后新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5)将(4)与(1)比较,并说明结果。 2.某市的房租控制机构发现,住房的总需求是Qd=100—5P,其中数量Qd以万间套房为单位,而价格P(即平均月租金率)则以数百美元为单位。该机构还注意到,P较低时,Qd的增加是因为有更多的三口之家迁入该市,且需要住房。该市房地产经纪人委员会估算住房的供给函数为Qs=50+5P。(1)如果该机构与委员会在需求和供给上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自由市场的价格是多少(2)如果该机构设定一个100美元的最高平均月租金,且所有未找到住房的人都离开该市,那么城市人口将怎样变动(3)假定该机构迎合委员会的愿望,对所有住房都设定900 美元的月租金。如果套房上市方面的任何长期性增长,其中的50%来自新建筑,那么需要新造多少住房 3.在某商品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消费者,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均为Qd=12-2P;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Qs=20P。(1)推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2)求该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3)假设政府对售出的每单位商品征收2美元的销售税,而且1000名销售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影响实际上是谁支付了税款政府征收的税额为多少(4)假设政府对产出的每单位商品给予1美元的补贴,而且1000名生产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又有什么影响该商品的消费者能从中获益吗 4.某君对商品x的需求函数为P=100-,求P=60和P=4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5.假定需求函数Qd=500一lOOP,试求:(1)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弧弹性;(2)分别求出价格为2元和4元时的点弹性。 6.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2P,供给函数为Qs=10+4P,试求:(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2)均衡点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7.甲地到乙地的汽车票价为10元,火车的乘客为12万人,如果火车乘客与汽车票价的交叉弹性为,试问当汽车票价从10元下降至元时,乘座火车的人数将会有什么变化 8.假定猪肉市场存在着蛛网周期,供给和需求函数分别是:Qst=-10+3Pt-1,Qdt=30-2Pt,并且在初始状态时产量为20,问第二年的市场价格是多少均衡价格是多少这个均衡能达到吗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需求供给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B ) A、鸡蛋价格上升 B、良好的天气情况 C、牛奶价格上升 D、收入上升 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项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D )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消费者偏好变化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 D、商品价格变化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上升,将导致() A、汽车需求量的增加 B、汽车供给量的增加 C、汽车需求的增加 D、汽车供给的减少 4、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C )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 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6、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 A、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B、大量积压 C、黑市交易 D、A和C 7、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消费者的购买量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弹性不能确定 8、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5%,引起了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2%,则这两种商品是 A、互补品 B、替代品 C、独立商品 D、正常商品 9、某种需求弹性等于0的商品,若政府对每单位商品征收10元的税收,则可以预料该商品的价格将上升() A、小于10元 B、等于10元 C、大于10元 D、不可确定 10、如果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0但小于1() A. 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花费的增长大于收入的增长 B. 这种商品叫低档商品 C. 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花费与收入等比例增长 D. 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花费的增长小于收入的增长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SNA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变量实际变量净出口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绿色GDP 2.试述六大经济总量包括哪些项目?各个经济量之间有何关系? 4.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5.简述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以及四部门经济具体如何循环的? 6.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GNP、NNP、NI、PI和PDI这六个经济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7.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8.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9.经济国民经济核算时要遵循社么样的平衡原则。 10.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例介绍SNA的基本内容。 11.试用收入法说明GDP的构成。 11.如何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产出等于支出两个等式? 12.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82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400亿美元,消费是7600亿美元,贸易赤字是200亿美元。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13.假定某国各项经济指标如下: 消费支出:3000亿;总投资:2000亿;政府支出:900亿;进口:300亿;出口:150亿;工资:4200亿;间接税未知;利息:200亿,租金:250亿;利润:400亿;折旧:100亿;非企业收入:400亿‘ 根据所给资料进行: (1)用支出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2)该国间接税为多少? (3)该国国内生产净值为多少? 1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出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1.名词解释 (1)SNA: 即国民账户体系。是西方国家首先发明用来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考察和统一核算的制度,由一套逻辑严密一致的宏观经济账户、表式组成。这些账户和表式符合一套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定义、惯例、分类和核算规则。 (2)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

微观经济学第2章 习题及解答

·习题解答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假如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某种蘑菇会致癌,则这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卫生组织发布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人们减少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因此其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移。 2.预计某产品的价格会下降,则该产品的供给将会减少。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当预计某产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在价格下降前尽量多地生产产品,因此该产品的供给会增加。 3.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现金补贴,会使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现金补贴,会使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这与生产者生产成本减少或生产技术改善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是一样的。 4.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相同的概念。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二者是两个紧密联系却又不相同的概念。需求曲线在某点的斜率为dP/ dQ,而需求的点弹性不仅取决于斜率的倒数值dQ/dP,还取决于P/Q。 5.假如某城市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则为了增加运输的收入,运输价格应该降低。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说明运输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富有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因此要增加收入必须降价。 6.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会使供给量减少。但当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降低价格不一定会使供给量减少。 二、选择正确答案 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为常数。 A.个人收入 B.其余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2.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常数。 A.土壤的肥沃程度 B.技术水平 C.棉花的种植面积 D.棉花的价格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4.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5.如果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解答

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 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3.国民收入的决定; 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 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 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 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 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 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 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 d.以上均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 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 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 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sY d(S0<0,0

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个人决策到全球经济政策。在经济学的学习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本文中,我们将回答经济学第二章的一些习题,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 1. 什么是机会成本?为什么说机会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当我们做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换句话说,机会成本是我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例如,当我们决定上大学时,我们必须放弃工作的机会,这个机会的成本就是我们在大学期间可能获得的工资收入。机会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因为它通常不会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但它对我们的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什么是边际效益?为什么边际效益递减? 边际效益是指当我们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某种资源时,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损失。例如,当我们吃饭时,每多吃一口食物所带来的满足感就是边际效益。边际效益递减的原因是因为随着我们使用更多的资源,其额外收益逐渐减少。例如,当我们吃饭时,前几口食物的满足感可能非常大,但随着我们吃得越多,每多吃一口的满足感就会逐渐减少。 3. 什么是比较优势?为什么国际贸易可以使所有国家受益?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通过比较优势,各国可以专注于他们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国际贸易可以使所有国家受益的原

因是因为它使得各国能够通过贸易获得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扩大了消费者 的选择范围。此外,国际贸易还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使得各国能够更好 地利用资源。 4. 什么是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下降斜率表示什么? 需求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这意味着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 数量会减少。需求曲线的下降斜率表示价格和需求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价格 上升会导致需求下降,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增加。这是因为当价格上升时,消 费者会寻找替代品或减少购买量,而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购买量。 5. 什么是供给曲线?供给曲线的上升斜率表示什么? 供给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这意味着当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 数量会增加。供给曲线的上升斜率表示价格和供给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价格 上升会导致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会导致供给减少。这是因为当价格上升时,生 产者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而当价格下降时,生产者的利润减少,从而减少供给。 通过回答以上习题,我们对经济学第二章的一些重要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经济学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解答习题,我们可以更 好地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工具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希望本文对你的经济学 学习有所帮助。

经济学基础2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即问即答】提示:文物、古董是因为其稀有性。 【即问即答】提示:墓地、骨灰盒等物品的需求曲线垂直。 【即问即答】提示:土地、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 【即问即答】提示:均衡价格是6,均衡数量是7。 【案例讨论】技术进步与计算机供给 提示:厂商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打价格战。 一、选择题 1.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同方向变动,称这两种商品是() A 独立无关的商品 B 替代品 C 互补品 D 劣等品 2.使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发生变动的因素不包括() A 个人收入 B 商品本身价格 C 相关商品价格 D 个人偏好 3.下列情况发生时,构成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向左方平移的原因是() A 食品卫生部门发布消费警示,称食用这种蘑菇易中毒 B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 C 种植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 D 另一种食用蘑菇的价格上涨 4.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 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需求量增加 D 需求量减少 5.如果商品甲和商品乙是互补商品,则甲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 甲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甲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乙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乙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6.均衡价格随着() A 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 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 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7.市场上某产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 A 产品价格超过均衡价格 C 该产品是优质产品 C 该产品供不应求 D 该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8.如果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一桥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 A不相同 B 相同 C 根据切点位置而定 D 无法判断 9.薄利多销适用于() A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 B 供给富有弹性的商品 C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D 供给缺乏弹性的商品 10.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数量是()

经济学第二章课堂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计算题 1.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 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 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 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 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5+5P 得P e=5.5 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 Q e=50-5×5.5=2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 Q e=-5+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如图2—3所示。 图2—3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2—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 s=-10+5P和需求函数Q 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 e=6,且当P e=6时,有Q d=Q s=Q e=20;同时,均衡数量Q e=20,且当Q e=20时,有P d =P s=P e=6。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生变量分别为P e=6和Q e=20。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50-5P ,供给函数为Qs=-10+5p。(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 )(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5)利用(1)(2 )(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 (1)将需求函数Qd = 50-5P和供给函数Q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d = Qs ,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 代入需求函数Qd =50-5p ,得: Qe=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 和原供给函数 Qs=-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s ,有: 60-5P=-10+5P 得Pe=7 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d方程,得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 , Qe=25 (图略) (3) 将原需求函数Qd =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5+5p , 代入均衡条件Qd =Qe ,有: 50-5P=-5+5P得Pe= 5.5 以均衡价格Pe= 5.5 代入Qd =50-5p ,得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 Qe=22.5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中,均衡点 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10+5P 和需求函数Q=50-5P表示,均衡点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6 且当P =6 时,有Q= Q d= Qe =20 ,同时,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1. 下列各事件对x 商品的需求有何影响? (1) x 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 (2) 生产x 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3) y 商品是x 商品的替代品,y 商品的价格下降了。 (4)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解答:(1)x 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 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 生产x 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对x 商品的需求没有直接影 响,需求曲线不变,但是工人的工资增加,增加了生产成本,使 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 升,均衡数量减少。 (3) y商品是x 商品的替代品,y 商品的价格下降了,x 商品相对贵 了,消费者用y 商品替代x 商品,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 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 若消费者消费的是正常商品,消费者的收入增 加了,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 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若消费者消费的是 劣商品(抵挡商品),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

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 下列各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 (1) 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 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 政府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实施优惠政策。 (4) 棉花价格上升。 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 (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解答:( 1)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因为恶劣气候导致的棉花歉收在棉花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使棉花的供给数量减少,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2)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因为化肥价格上升使得棉花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农户都会缩小棉花种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下降, 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3)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因为政府对种植棉花农户的优政策将激励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在任价格水平下,户都会大棉花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増加,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货币 5、价格标准 6、货币流通规律 二、选择题 1、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 A 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 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 D 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因而不是商品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 C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 3、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这表明() A 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 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C 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 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4、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中()

A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B 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C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D 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5、商品价格的变化同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是() A 成正比例的 B 成反比例的 C 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D 无关的 6、商品价值量与下列因素的关系() A 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 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D 与使用价值成正比 7、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一定的商品所有者。这一观点说明商品生产者进行商品生产时,必须() A 重视商品的产量和质量 B 使自己生产的商品能成为货币 C 使自己的商品能实现其价值 D 让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 8、对货币的正确认识有() A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C 货币和商品交换同时产生,用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D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9、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 A 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 一、判断并改错 ()1.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可存在于任何经济条件下。 ()2.补贴和关税政策属于支出增减型政策,而汇率政策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 ()3.直接管制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 ()4.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5.弹性论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法。 ()6.吸收论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 ()7.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应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8.“丁伯根法则”指出财政政策解决内部问题,货币政策解决外部问题比较有效。 二、单项选择题 1.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是() A、进出口商品价格对其供求数量变化的反应程度 B、供给对需求的反应程度 C、进出口商品供求数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D、需求对供给的反应程度 2.当一国同时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时,应采用() A、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B、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C、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D、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3.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是由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A、James Meade B、Robert Mundell C、Johnson D、Swan 4.()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可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矛盾。 A、James Meade B、Robert Mundell C、Johnson D、Swan 三、多项选择题

1.一国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有()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外汇缓冲政策 D、汇率政策 E、直接管制 2.支出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 A、汇率政策 B、政府出口补贴 C、关税政策 D、直接管制 E、货币政策 四、填空 1.正确的政策搭配是国际收支成功调节核心。 2.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3.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调节政策可分为支出增减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 4.试根据蒙代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原理填空: 区间经济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1 失业、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逆差扩张紧缩 2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紧缩 3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扩张 4 失业、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顺差扩张扩张 5.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 五、概念 米德冲突 丁伯根准则 马歇尔—勒纳条件 J曲线效应 国际收支均衡

微观经济学沈炳珍第二章 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不变( D ) A.个人收入 B.其余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预期某物品价格要上升,则该物品的当前需求会( B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3.如果商品X和商品Y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D ) A.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 )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5.若X和Y两产品的交叉弹性是-2.3,则( D ) A.X和Y是替代品 B.X和Y是正常商品 C.X和Y是低档商品 D.X和Y是互补品 6.如果某商品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则该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 C ) A.该商品销售收入增加 B.该商品销售收入不变 C.该商品销售收入下降 D.该商品销售收入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的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A)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 8.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决定按销售量向卖者征税,假如政府希望税收负担全部落在买者身上,并尽可能不影响交易量,那么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C ) A.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均大于零 B.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零小于无穷,供给的价格弹性等于零 C.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零,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零小于无穷 D.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供给的价格弹性等于零 9.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C )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多余的农产品 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

经济学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供求理论 一、关键概念 需求需求法那么吉芬商品供给供给规律均衡价格限制价格支持价格点弹性弧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二、单项选择 1. 需求的概念是指购置者:A 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购置的商品量 B 实现最大满足量所需要购置的商品量 C 在市场上能购置的商品量 D 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出售的商品量 2.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A 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置限制 B 谷物价格上升 C 谷物价格下降 D 谷物贸易量增加 3. 假设供求力量自由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鼓励生产者增加生产这种商品,同时使消费者减少消费这种商品 B 价格衡量商品的相对稀缺性 C 价格提供了更有效使用稀缺资源的动力 D 价格传达了决定性的经济信息 E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鼓励生产者减少生产这种商品,同时使消费者增加消费这种商品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 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需求量增加 D 需求量减少 5.消费者收入减少一般会导致:A 需求曲线左移 B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C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D 需求曲线右移 1-5 EBACA 6.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 D 需求曲线左移 7.互补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增加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 D 需求曲线左移 8.成功的商品广告会:A 使该商品需求曲线左移 B 使该商品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C 使该商品需求曲线右移 D 使该商品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9.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A 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B 需求变动 C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D 以上都对 10.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2,价格由1美元上升至1.02美元会导致需求量:A 上升4% B上升2% C 下降4% D 下降2% 6-10 BDCCC 11.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收入下降,这意味着:A 商品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B 商品需求富于价格弹性 C 商品需求具有单位价格弹性 D 商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12.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富于价格弹性,总收入将:A 维持不变,无论价格向哪个方向变动 B 减少,如果价格下降 C 增加,如果价格上升 D 增加,如果价格下降 13.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哪怕只是上升一点点,需求量就会下降为零,那么商品需求:A 具有完全价格弹性 B 富于价格弹性 C 缺乏价格弹性 D 完全无弹性 14. 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A 长期而言高于短期 B 长期而言低于短期C短期而言高于长期 D 短期而言为零 15.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供给量根本没有增加,那么这种商品在这个价格幅度的供给:A 富于价格弹性 B 完全无价格弹性 C 具有单位价格弹性 D 缺乏价格弹性11-15 ADAAB 16.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A 长期而言高于短期 B 长期而言低于短期C短期而言高于长期 D 短期而言为零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解: (1)将需求函数Q d = 50-5P 和供给函数Q 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 s ,有: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 Q d =50-5p ,得: Qe=50-5×6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Q s =-10+5P ,得:Qe=-10+5×6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 =60-5p 和原供给函数Q s =-10+5P, 代入均 衡条件Q d = Q s 有: 60-5P=-10+5P 解得Pe =7 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 d =60-5p ,得 Qe=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s =-10+5P, 得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Qe=25 (3)将原需求函数Q d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 =-5+5p ,代入均衡 条件Q d =Q s ,有: 50-5P=-5+5P 得 P e =5.5 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 d =50-5p, 得Qe=50-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图略。 (4)(5)略 2.解: (1)根据中点公式计算,e d =1.5 (2)由于当P=2时,Q d =500-100*2=300, 所以,有: 22 .(100)3003 d dQ P dP Q e =- =--*= (3)作图,在a 点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e d =GB/OG=2/3或者e d =FO/AF=2/3 显然,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d =2/3 3解: (1) 根据中点公式 求得:4 3 s e = (2) 由于当P=3时,Qs=-2+2×3=4,所以 3 .2 1.54 s dQ P dP Q e = =⨯= (3) 作图,在a 点即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e s =AB/OB=1.5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 ) A. 右下方 B.右上方 C. 左下方 D.左上方 2.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 ) A.药品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 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3.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4.下列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 ) A人们的偏好和爱好 B产品的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 D. 相关产品的价格 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难以确定 6.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难以确定 7.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难以确定 8.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 A.都是由于一种原因引起的 B.需求的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 C.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一种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因素引起的 D.是一回事 9.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 )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价格提高 D.价格下降 10.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A) 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需求量的减少 D.价格下降 11.在同一条曲线上,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动到B点是( ) A.需求的变动 B.收入的变动 C.偏好的改变 D.需求量的变动 12.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 ) A.因价格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B.因供给曲线发生了位移,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C.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动 D.因社会经济因素发生变动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 13.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 A.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他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14.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 ) A. 右下方 B. 右上方 C. 左下方 D. 左上方 15.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 ) A.鸡蛋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B.人们对鸡蛋偏好的增加 C.鸡蛋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 D.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16.如某商品供给曲线斜率为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 ) A.供给增加 B.供给减少 C.供给量增加 D.供给量减少 17.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 )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 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 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 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 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 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5+5P 得P e=5.5 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 Q e=50-5×5.5=2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 Q e=-5+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如图2—3所示。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确定 本单元所涉与到的主要学问点: 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 2.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税收函数, 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 3.国民收入的确定; 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 单项选择 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冲突; b.工资与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与时作出反映; 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与就业; 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与价格总是对非均衡与时作出反应; 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 c.总供应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 d.以上均是。 3.假如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削减收入而削减储蓄; 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 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缘由使储蓄增加; 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缘由使储蓄削减。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储蓄等于支配投资;d.消费等于支配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

增。 7.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理论认为( D )。 a.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 b.储蓄与投资都是收入的函数; 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 d.储蓄与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8.总产出固定并且国民储蓄与利息率无关时,税收的增加将(D ) a.使垂真的储蓄曲线向左移动;b.削减投资; c.增加消费;d.削减均衡利率并增加投资。 9.三部门经济中的公共储蓄等于(B )。 a.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减去政府购买; b.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减去政府支出; c.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加上政府支出; d.政府预算赤字。 10.收入达到均衡水平常(D )。 a.非意愿存货量为零;b.支配支出等于实际支出; c.GDP不会发生变更;d.以上都对。 11.下列哪项经济政策会导致收入水平有最大增长(C )。 a.税收削减50亿元;b.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c.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d.政府转移支付增加50亿元。 12.收入超过支出,公司将削减生产,因为非支配存货量为( A )。 a.正;b.负;c.零;d.不确定。 13.存在资源闲置的条件下,假如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D )。 a.削减,但其削减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b.削减,但其削减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但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但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