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教育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招教考试教育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招教考试教育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非独立性: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

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2、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出现了专门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阶级性:劳心者治人…….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对立

学校教育趋向于分化和知识化

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3、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等级性

4、古代东西方社会: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主导地位)

5、现代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他才能,兴趣和爱好都有直接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劳动能力

对人的道德性格也有影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就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社会先进文化的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

才的摇篮,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6、人的素质的基本特性:基本性(水平的高低,结构的完整与否,程度的发挥如何)、稳定性、内隐性、个体性

7、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决定教育的性质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决定受教育权

决定教育目的(特别是政治制度)

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决定教育的体制

影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8、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制约:

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手段

制约着学校专业的设置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9、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制约:

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

能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手段

能够影响教育技术

10、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文化对教育有价值定向作用

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设置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

1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平行性

12、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教育是增强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基础因素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是实现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领域

13、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性作用

14、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5、教育的科技功能: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功能

教育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16、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能传承文化(传递、保存、活化)

教育能改造文化(选择、整理、提升文化)

教育能传播、交流、融合文化

教育能更新和创造文化

17、教育的人口功能:

减少数量控制增长

改善质量提高素质

使人口趋向合理化

促进人口迁移

18、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社会实践、能动性

19、内法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顿

外烁论:荀子、洛克、华生

多因素作用论、辐合论(肯定先天和后天,但二者不可替代)

施泰伦:发展等于遗传的环境之和;吴士伟: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之积

20、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21、遗传(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但不决定发展:王安石《伤仲永》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

22、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可可能变为现实

环境推动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制约着速度和水平

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23、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活动

有专门的教师,效果好

能控制和协调学生多方面的因素

24、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对个体发展做出了社会性规范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潜能,发展个性的功能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2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循序渐进个、不陵节而施)、阶段性(不一刀切、一锅煮、成人化;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不平衡性(关键期)、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26、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身心特征、同伴群体影响、师生交互作用、家庭的社会经

济地位(最重要)、社区影响

27、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调适性

28、教育方针的特性:现实性、阶段性、全局性、变动性

29、学会学习的教育目的:学会认知、做事、共同生活、生存

30、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统一(根本特性)

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坚持脑力和体力的发展(总要求)

培养独立个性,强调个性发展,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质量标准)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31、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

就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根本途径

3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协调

33、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客观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历史发展;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

人的身心发展(客观依据)

人们的教育理想(主观依据)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指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道德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根本途径

34、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注重个别方面教育忽视全面教育

有赖于社会的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灵活开放的体制,加大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力度,推进高考改革,深化中等教育改革,合理配置课程资源)、中小学本身也要积极在进行改革

35、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任务:身体、心理、社会素质

要义: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合作性、未来性

36、素质教育的内涵: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7、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改变教育观念

转变学生观

加大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

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8、建立学制的依据: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人口发展状况

文化传统

本国的历史学制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39、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高等教育大众化

中等教育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界限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国际教育交流加强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日趋淡化

40、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调整中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路线

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41、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是主体性、发展性、完整性、个性化的人

42、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主体性参与课堂,获得体验并成功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43、创建新型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

44、师生关系的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社会功能

45、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延续中起着纽带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人潜能的开发展,促进个体的发展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建设者,起着主导的作用

46、师生关系的的作用?

良好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良好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育教学的保障

良好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47、教师的职业形象?

道德形象(基本)、文化形象(核心,才高八斗……)、人格形象(亲疏的首要因素)48、教师的职业特点?:最大特点是多样性

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解决人生方向和进行思想道德灌输

授业解惑角色

示范者角色(规范、垂范、模范、示范)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角色:强硬专断、仁慈专断、放任自流、民主管

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知己角色

学者、学习者、研究者角色

49、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劳动对象、过程、任务、性质、手段的复杂性;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法上的不断更新;教育机智(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教育机智的培养:加强理论知识,不仅是知识方面还有反思和批判

反思能力;加强实践锻炼获得直接经验和体验;有意营造情境自觉整理由事实得到并

升华的思想】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时间)和广延性(空间)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培养周期长)和间接性(以学生为中介)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自身可以成为榜样)和示范性(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身体力行;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国家发展)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50、教师的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师爱是接纳

学生的基础教好学生的前提;师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师爱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动力;师爱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朗和群)(教师热爱学生要做到: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全面关怀学生;关怀全体学生;宽容理解学生;解放学生;对

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对待团体: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宽以待人);对待自己:为人师表(高度自觉,自我监控)

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学科的发展脉络、方法论、知识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丰富的实践知识

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形象生动具

有启发性;教态和语言结合)

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关系;健康的人格

5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专业理想的建立

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人格

专业自我形成

5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在职培训、入职培训、自我教育、跨校合作、交流座谈会

5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非关注阶段(大学)、虚拟关注阶段(实习期)、生存关注阶段(理论和实践的磨合期)、任务关注阶段(改变方法,接纳工作)、自我更新阶段(鼓励学生建构,开展

个人实践)

5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教师教育专业素养(先进的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

能力);教师人格特征;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55、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客观):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

教师个人实现专业化的主观努力: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56、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和成人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学生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潜能;学生是需要发展的人;学生有获得成人关怀的需要

57、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在可能性;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发展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58、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59、师生关系的内容?

师生关系在内容是是授受的关系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

60、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教师方面: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

学生方面:学生对老师的认识

环境方面:课堂组织环境和人际环境

61、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学生观;提高自身的素质;热爱尊重公平对待学生;发扬教育民主;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学生方面: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

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风教育

62、我国新型师生关系?

人际关系:尊师爱生;社会关系:民主平等;教学关系:教学相长;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63、教师的职业发展历史?

非职业化阶段(庠、学在官府)、职业化阶段(私学)、专门化阶段(法国基督教兄

弟会、圣宣怀南洋公学)、专业化阶段(量变到质变)

64、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

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贴近社会生活

课程内容的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特点相适应

65、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和成分?

要素:认知、道德、审美、健身经验要素

成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

66、课程在学校教育的中的作用与意义?

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课程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是评价教育教学的依据和标准

67、课程的类型?

按固有属性:学科课程(六艺、七艺)【优点:有利于系统传授知识、有利于学生了

解该学科大发展、有利于教学评价、有利于保证尖端人才的培养;缺点:不能满足学

生的需要、与现实脱离、知识传授偏重于授受】和活动课程(杜威,学生的主题性经验,获得感性认识和直接体验)【优点:乡土性、综合性、经验性、伸缩性、心理学化;缺点:不利于知识系统传授、导致活动主义、对教师的要求高】

按组织形式: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融合课程、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

按学生的需要:必修课程(国家和地方)、选修课程(校本)

按设计开发管理:国家课程(强制性)、地方课程(满足地方发展)、校本课程(学

校办学特色)

按课程的任务:基础性(读写算)、拓展型(迁移)、研究性(探究)

按表现形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杰克逊《班级生活》、观念性、物质性、制度性、心理性隐性)【计划性是区分显隐的标志】

68、制约课程的因素?

一定时期社会发展水平及提供的可能性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课程理论

69、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杜威):经验论: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合改造;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主动作业论;课程心理发展顺序论【优点:满足学生的兴趣,有灵活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认识;缺点:过分夸大学生个人经验,忽视了知识和社会任务】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以结构主义主义心理学为核心,学科结构为中心。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巴格莱):共同要素,学科课程是传授知识的最佳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以学科为中心【优点:利于系统传授知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受到传统支持、易于评价;缺点:把知识割裂、忽视儿童兴趣、不利于因材施教、内容反复】

社会主义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社会问题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为重点【优点:重视各方面的联系和综合;缺点:忽视其他因素】

70、课程目标的分类?

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性目标取向(泰勒、布鲁姆)、表现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

7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学习者的需要(基本依据)、当代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知识的发展(基本来源)

72、新课改为什么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课程价值趋向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教学实施

课程管理从刚性到弹性

73、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

课程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排、学周安排

74、课程标准的意义?

国家:公民素质有了标准;学校:素质教育有了依托;教材:多元化;教学:方式有了革新;教师:自主权有了保障;学生:减轻负担

75、课程标准的功能?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76、教科书的作用?

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教学的依据;分析学科目标任务;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

77、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内容的基础性和适用性;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的统一;教课书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纵联系

78、新课程结构的内容?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农村中学的课程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

79、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

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主体是教师不是专家

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善于利用现场资源(基础)

个性化(价值)

国家课程的补充(性质)

同一目标的追求(开发运作)

80、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课程本身的特征

学校特征

学区特征

校外环境

81、课程实施的取向?

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8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泰勒,确定目标是关键)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从预期到实际

CIPP评价模式(斯塔尔比姆):背景、输入、过程、输出

CSE评价模式(斯太克提出,古巴林肯发展):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3、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重视综合评价,强调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重视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过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重视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8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经济性原则、共享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85、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念?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学生既是消费者又是开发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利用课程资源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86、现代教学管的演变趋势?

从重视教法到重视学法;从重视认知到重视发展;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从重视教学过程到重视学习过程;从重视继承到重视创新;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

87、教学过程的结构?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感知和理解教材是中心环节);巩固知识(必要环节);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88、教学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89、教师评价学生的优越性?

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差异的情况下,将教学从对立拉向统一

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统一

评价客观符合学生实际

用评价调节教学发挥的功效

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90、教学的一般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人格,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91、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对象的间接性和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

高效性;有领导的认识;认识的交往性和实践性;认识的教育性和发展性

9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性规律):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

要特点;间接经验的掌握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贯彻:防止只重知识忽视实践,反之。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

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合作、平等、民主、和谐

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贯彻:只重教师,反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发展性规律):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知识是认识客观世界,智力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互

统一促进的(存在同一活动中,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以知识为重要条件);要使掌握的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内容要有规律;量不宜过多;启

发教学;因材施教);贯彻:形式教育论(思维,洛克,佩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知识,赫尔巴特,斯宾塞)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知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品德的形成为积极

主动学习知识提供了动力;贯彻:脱离知识只重品德,反之。

93、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教书和育人结合,体现了根本方向)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量力行原则

94、注入式与启发式的区别?

理论基础不同;目的任务不同;学生观不同;信息传递不同;师生心里相容度不同

95、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发现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96、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和特点;每节课重难点;学生年特征;教学设备时间条件;教师的业务水平经验个性

97、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和优缺点?

特点:以班为单位,人数固定;按课教学;按时教学

优点: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以课为单位,保证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充分发挥了教

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教育作用;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学

管理检查和评价

缺点: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操作能力;不利于

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内容方法不够多样化;以课为单位割裂了内

容的整体性

98、当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重点?

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单位趋向合理化

改进班级授课制,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多样化作为排列,增强课堂的交流与互动

探索个别教学

99、教师备课的要求?

三方面做工作:钻研教材(懂透化)、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三方面计划:学年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100、一节好课的标准?

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101、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适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02、布置作业的要求?

有目的、有重点,内容符合新课标要求

考虑学生不同的能力需求

分量适度,难度适宜

形式多样

规定完成时间

反馈及时清晰合理

有典型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创造性思维

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10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04、教学评价的功能?

诊断教育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查教学效果

105、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教育性、发展性、指导性原则

106、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创设适合的教育环境

从关注总结性到关注过程性评价

从一元到多元,从被动到主动

方式方法综合,全方位,多层次

107、德育的功能?

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个体功能(生存、发展、享用)

108、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

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状况

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民族文化和道德传统

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09、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

德育目标、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德育所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文化传统

110、当代国外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皮亚杰、布鲁纳;以问题为中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抛锚式教学(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

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基础性、基本性、范例性、四个统一)

111、我国的主要教学模式?

自学指导式、目标导控式、传递接受式、问题探究式(适用于数理学科)、情境陶冶式、示范模仿式(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112、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

测量道德判断力发展水平

促进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提高道德敏感性

提高行动抉择能力

提高道德认识

113、德育的性质?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

历史性、社会性、民族性和阶级性、继承性

114、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

政治、思想、道德:爱国主义教育(永恒主题)、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社会公德与人道主义教育、自觉自律教育、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心理健康:(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

115、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

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公民道德与法制观念教育、人生观世界观和理想基础教育

116、德育过程的规律?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思想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

德育过程是组合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过程,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

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117、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具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目标符合新时期的要求;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客观的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学生的思想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知行统一原则: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认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加深认识养成好习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坚持知行统一;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关键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测量复习提要 考试形式:半开卷;开卷范围:手写A4纸一张。 第一章:掌握以下内容(不是名词解释)测量学、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平面直角坐标、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测量工作的程序、及遵循的原则、测量的任务、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二章:高程测量的种类、水准原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点的表示方法、水准路线的种类、水准测量方法{记录(2种)、计算、检核}、水准测量测站的检核方法、闭合、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及精度要求、转点的作用。 第三章:水平角、竖直角测角原理、经纬仪的操作、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及精度要求、竖直角仰、俯角代表的意义、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第四章:测量工作所指距离的内容、直线定线定义及操作、钢尺量距方法、精度要求及计算方法。 第五章:直线定向内容、直线的基本方向、方位角的内容及取值范围、正反方位角的关系、方位角与象限角关系。方位角的计算。 第六章:误差产生原因、分类,评定精度的方法、算术平均数与真值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控制、控制测量、控制网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导线布设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内容,闭合、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及各自的精度要求,坐标正算、坐标反算。跨河流水准测量内容、三角高程测量的适应范围。 第八章:地形图涵盖内容、比例尺、纸上与地面距离的互换计算、地物的表示方法(4种)、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会看典型的地貌、理解等高线的特征。测图前要做哪几项准备工作、视距测量公式、碎步测量测站上要做的工作、地形测量的记录、计算以及测量的原理。地形图的运用(掌握第项) 第九章:拨角法放线其转向角的计算及正负角的意义,纵、横断面图涵盖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圆曲线及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主点测设及里程计算,用偏角法测设2种曲线如何进行碎步测量(内、外业)。 第十一章: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角、高程、点位、坡度)先内业如何计算,后外业如何观测。 桥墩、桥台中心点(直线)测设的内业 抓住教材、作业及回忆实习整个过程(内、外业)去复习。 析 1.水准面:将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或与其平行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2.大地体:由地球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3.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旋转椭球体相应的规则曲面。4.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5.相对高程:地面点沿其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的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6.高差:地面两点间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

最新河南特岗招教考试大题知识点总结

河南特岗招教考试大题知识点总结 一、教师任务: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a.依法执教,严谨治教;b.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a.相互支持、相互配合;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c.弘扬正气,摒弃陋习);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a.高度自觉,自我监控;b.身教重于言教);(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机关系;4.健康的人格。 三、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四、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学生是责权主体)。 五、师生关系类型:1.专制型师生关系;2.放任型师生关系;3.民主型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六、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七、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一)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二)学生应作的努力:1.正确认识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2.正确认识老师,积极与老师沟通;(三)最后还应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学风教育等方面努力。 八、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热点;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九、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 十.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4.实践活动法;(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五)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资料整理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育是 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 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四部 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②《论 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 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 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授课 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

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P153、 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 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 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10.特拉普(德,教育家)——最早的教育学教授。1779年,哈勒大学。P22 11.裴斯泰洛奇(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林哈德与葛笃德》 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P22 ②要素教育论是他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里所谓的教育学,指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2 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 4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教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5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632年,著名的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在《大教学论》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等,这些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的作用;方法上重视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他的理论在教育史中被称为“传统教育派”。 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开创了另一个教育流派“现代教育派” 。杜威在师生关系上,认为应以儿童为中心,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做中学,即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另外,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 7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当属克鲁斯卡娅。其代表作为《国民教育及民主制度》。凯洛夫的《教育学》。 我国的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它是一本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教学及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五条全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倡导“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德国.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9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 第一节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课10.7 软件测试概述 一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它是否满 足规定的需求,或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二软件测试的分类 1.按照开发阶段划分 a)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检查每个程序单元嫩否正确实现详细设计说明中的 模块功能等。 b)集成测试:组装测试,将所有的程序模块进行有序、递增的测试,检验 程序单元或部件的接口关系 c)系统测试:检查完整的程序系统能否和系统(包括硬件、外设和网络、系统 软件、支持平台等)正确配置、连接,并满足用户需求。 d)确认测试:证实软件是否满足特定于其用途的需求,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说 明书的规定。 e)验收测试:按项目任务或合同,供需双方签订的验收依据文档进行的对整 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决定是否接受或拒收系统。 2.按照测试技术划分白盒测试: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检查是否所有的结构及逻辑都是正确的,检查软件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 结构测试 黑盒测试:通过软件的外部表现来发现错误,是在程序界面处进行测试,只是检查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实现。

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3 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开发方测用户测试第三方测试 4 是否使备测软件运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课后作业:1. 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 (1)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调试是为证明软件开发的正确性。(2)测试以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一般是以不可知的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 (3)测试是有计划的,需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是不受时间约束的。 (4)测试经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过程。(5)测试的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的执行往往要求开发人员进行必要推理以至知觉的"飞跃" 。 (6)测试经常是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条件下完成的;调试必须由了解详细设计的开发人员完成。 (7)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以由工具支持;调式时,开发人员能利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2.对软件测试的理解? 软件测试就是说要去根据客户的要求完善它. 即要把这个软件还没有符合的或者是和客户要求不一样的,或者是客户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部分找出来。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记忆口诀

记忆口诀,教育综合知识轻松 学 ?常用徳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 )教育得一致性与连贯性 (5)因材施教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7)长善救失 (8)灵活施教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记忆口诀1 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 ?导向性原则得贯彻要求13 (1)坚定正确得政治方向。 (2)德育U标必须符合新时期得方针政策与总任务得要求。 (3)要把德育得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记忆口诀2 政治U标要实现?疏导原则得贯彻要求 (1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记忆口诀3 手表(表扬)因(因势利导)为很正(正面教育)'所以被盗(讲道理)了。 ??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得贯彻要求 (1)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与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认真执行。 记忆口诀4 提要求:尊(尊重)旨(执行)。

?长善救失原则得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瞧待学生。 (2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记忆口诀5 一(一分为二)个人发(发扬)自(自我教育)肺腑。?说服法得基本要求 13⑴明确U得性 (2)S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记忆口诀6 木(山织时代 ?一堂好课得标准⑴U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 5 )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记忆口诀7 标点内方表演(严)热烈 ?直观性教学原则得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记忆口诀8 植(直观)入宣(选择)讲(讲解)语(语言)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doc

绪论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阶段: 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外国最早的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独立形态阶段: ①1623年,培根,将教育学独立为一门学科 ②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育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论述班级授课制度。 ③卢梭,《爱弥尔》 ④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①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认为,人的经验的获得必须遵循连续性原则和相互作用原则。 ②凯洛夫,《教育学》,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③杨贤江,《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赞科夫,《论教育和发展的问题》《教育与发展》 4、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的三个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教师,教材,知识 杜威,现代教育学派,学生,活动,经验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①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在教学和教导上互动,对受教育者体、智、德、美、行(实践智慧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主要指教师。 ②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教育者在教学与教导上互动,以其自身在语言,知识,智慧,学业,品德,审美和体魄等方面获得发展的人,主要指学生。 ③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单学习前人的枳累的经验,它主要是根据教育目的和青少年学生发展的特点选编的、最具教育价值的科学文化知识,一般体现为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 ④教育活动方式: 赵日活动方式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内容所选用的交互活动方式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教育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教育的质的特点: ①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 ③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的概念 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 2、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①遗传素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DOC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 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1.测量的定义 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 (1)测量的量具 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2)测量的单位 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 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但教育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指定的相对零点。 3.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 教育测量的定义 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

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有哪些?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P27 答: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容和手段。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容。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①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②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③学校文化。Ⅰ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Ⅱ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Ⅲ学校制度文化(规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 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P89 答:①顺序性,遵循有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有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分阶段教学。③不平衡性,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④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⑤个别差异性,要注意对个体实施因材施教。 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方面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素质教育的基本涵: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社会政治制度。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3、人口发展状况。4、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5、本国学制发展历史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纲要及工作方针: 教师的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精神。④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①政治理论素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

招教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考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1、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啥?2、什么是测试计划?都包括啥?什么是测试方案,什么是测试策略?测试方案包含哪些内容?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测试用例内容有哪些?3、测试用例为什么需要分级,如何分级别?测试用例需要哪些人来评审?评审的目的是什么?好的测试用例关键点是什么?不能发现BUG的测试用例不是好的测试用例吗?4、测试分为哪几个阶段?5、软件测试类型都有哪些?你进行过哪些测试,擅长什么?6、软件缺陷等级划分7、缺陷生命周期8、测试生命周期9、为什么要进行交叉测试?10、α、β测试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11、什么是驱动模块、桩模块12、什么是白盒测试,有几种方法13、测试结束标准14、测试报告包含哪些内容?15、项目中的需求,测试可以和客户沟通吗?不确定的需求怎么解决?16、你认为测试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开发犯低级错误怎么办?开发说不是bug怎么办?你为什么能够做测试这一行?你的职业规划?17、如何测试纸杯二、接口测试1、什么是API?什么是API测试?2、常见的API 测试点有哪些?API测试中使用的一些常用协议?用于API测试的工具?最常用的API文档模板?3、API和Web服务之间的区别?4、什么是Soap?什么是Rest API?SOAP和REST的区别?5、API常见测试有哪些?API测试有哪些优势?API测试中验证哪些内容?6、API测试、单元测试和UI测试之间的区别?7、API测试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8、执行API测试时我们一般会发现哪些BUG类型呢?9、接口测试用例的编写要点有哪些?10、列举一些最常用的HTTP方法?常见的响应状态码及意义11、可以使用GET请求而不是POST请求来创建资源吗?POST和GET有什么区别?12、PUT和POST方法有什么区别?13、接口产生的垃圾数据如何清理?测试的数据你放在哪?14、你们怎么做的参数化?15、接口测试的步骤有哪些?API测试设计的原理是?16、异步接口怎么测试?17、请详细阐述接口测试和UI测试在测试活动中是如何协同测试的?18、怎么设计接口测试用例?19、下个接口请求参数依赖上个接口的返回数据?依赖于登录的接口如何处理?依赖于第三方数据的接口如何进行测试?20、不可逆的操作,如何处理,比如删除一个订单这种接口如何测试21、json和字典dict的区别?三、性能测试1、性能测试包含了哪些软件测试(至少举出3种)?2、请问什么是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3、在给定的测试环境下进行,考虑被测系统的业务压力量和典型场景?4、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执行性能测试?5、简述性能测试的步骤。6、你如何识别性能瓶颈?7、性能测试时,是不是必须进行参数化?为什么要创建参数?LoadRunner中如何创建参数?8、你如何设计负载?标准是什么?9、解释5个常用的性能指标的名称与具体含义。10、描述不同的角色(用户、产品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各自关注的软件性能要点。11、请分别针对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2、请问您是如何得到性能测试需求?怎样针对需求设计、分析是否达到需求?13、描述你的性能测试流程四、安全测试1、HTTP接口测试和Web Service接口测试区别是什么?2、HTTPS的优点和缺点?HTTPS的工作原理?HTTPS和HTTP的区别?什么是http代理服务器,有什么用?HTTPS在哪一层, 会话层在第几层?3、简述TCP/I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为什么TCP建立连接协议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握手呢?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4、TCP和UDP有

招教考试案例知识点总结

第一板块:新课改 (一)新的教育观----素质教育 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大类,10小条)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十全十美、陵节而施,一刀切、说学生没有出息(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其他方面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育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一套方法培养全部学生、学生是学习机器、你已经是大人了,怎么能犯错呢!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完整性格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能动性)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教师不允许学生发问质疑、不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就是被管理者、我让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三)教师观 (1)教师角色变化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核心特征) (①教师是学生学 习能力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②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变化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1.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智力发展,发育缓慢,成绩不良有过错,被孤立的,有严 重缺点,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2.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辱骂,训斥嘲笑羞辱,随意当众批评,冷落学生

招教考试知识点

招教考试知识点 【篇一:招教考试知识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 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 (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 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 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 (提示:黑体部分为特别关注的知识点,红色部分为增加内容。) 绪论 识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领会: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雄辩术原理》等。《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形成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识记: 一、教育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主张: 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其基本错误识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主要观点是:a教育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社会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c、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语言与交往的发展也与劳动密集相关;d、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e、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二、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按社会生产关系分为: 1、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水平很低;教育未独立,是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2、奴隶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学校和教师;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斯巴达的教育以军事教育为代表。 3、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特点是其封建的等级性。 西方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是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内容是神学,目的是培养僧侣;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七技”,目的是培养武士。 4、资本主义教育 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班级授课制。 5、社会主义教育 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可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和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识记与领会: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考试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6*3=18)+选择题(18*1=18)+判断题(10*1=10)+简答题(34分)+综合题(20分) 1. (室)土工试验:包括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土的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粘土矿物分析等等。原位测试:在保持岩土体天然结构、天然含水率以及天然应力状态的条件下,测试岩土体在原有位置的工程性质的测试手段。 2. 原位测试与室土工试验的比较: 原位测试:一、实验对象面:1,测定土体围大,能反映宏观微观结构对土性的影响,代表性好;2,对难以取样的土体仍能实验;3,对实验土层不扰动;4,能给出连续的土性变化剖图;5,土体边界条件不明显。二、应力条件面:1,基本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应力试验;2,应力路径和排水条件不能控制;3,应力条件有局限性三、应变条件:1,应变场不均与;2,应变速率一般大于实际工程条件下的应变速率四、岩土参数:多建立在经验公式上五、实验期:期短,效率高 室试验:一:1,与原位相反;二,排水条件、应力路径、应力条件都可以模拟控制;三、应变场均匀,应变速率可控制;四、可直接测定;五:期长,效率低 1. 载荷试验:在现场用一个刚性承压板逐级加荷,测定天然地基、单桩或复合地基的沉降随荷载的变化,借以确定它们承载能力的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土,包括各种填土和含碎的

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埋深等于或大于3.0m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土;螺旋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 2.载荷试验目的:(1)确定地基土的比例界限压力、极限压力,为评定地基上的承载力提供依据(2)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3)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4)确定地基土的基床系数 3.原理:典型的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分为三个阶段:直线变形阶段:P-S呈线性关系,此线性段的最大压力称为此时的界限P0 。在直线变形阶段,受荷土体中任意点产生的剪应力小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土的变形主要由土中空隙的压缩而引起,土体变形主要是竖向压缩,并随时间逐渐趋于稳定。剪切变形阶段:当载荷大于P0而小于极限压力Pu,P-S变为曲线关系,且斜率逐渐变大。在剪切变形阶段,P-S曲线的斜率随压力P的增大而增大,土体除了产生竖向压缩变形之外,在承压板的边缘已有小围土体承受的剪应力达到了或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并开始向围土体发展。处于该阶段土体的变形由土体的竖向压缩和土粒的剪切应变共同引起的。破坏阶段:当载荷大小大于Pu时,即使荷载维持不变,沉降也会持续或急剧增大,始终达不到稳定标准。在破坏阶段,即使荷载不再增加,承压板仍会不断下沉,土体部开始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在承压板围土体发生隆起及环状或放射状裂隙,此时在滑动土体的剪切面上各点的剪应力均达到或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 4.实验技术、步骤:试坑的尺寸及要求: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