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三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三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学习质量评估

地理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城市工业园区,建设了很多工业大厦,许多大型机器的组装、生产可以上到10楼以上进行,人们把这种发展模式称为工业上楼。该园区内工业大厦中的厂房建筑总面积占70%,研发面积占18.5%,服务配套设施面积占11.5%,工业园区也相应建设了园区绿化景观带和企业服务中心;从产业构成来看,电子信息占37%,智能制造装备占33%,大数据、新材料占14%,其他行业约占16%。据此完成1~2题。

1.“工业上楼”主要反映出该城市

A.劳动人口短缺B.土地利用紧张

C.城市环境改善D.交通拥堵严重

2.“工业上楼”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影响是

A.加强沟通与协作B.降低劳动力成本

C.扩大销售市场D.延长生产链

人口的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济南某中学地理小组通过查阅文献,绘制了山东省农村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乡村就业人口、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统计表(表1)。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农村户籍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之差的主要原因是

A.婚姻外迁B.外出务工

C.求学外迁D.农村环境变化

4.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乡村地区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B.农业产值下降

C.乡镇企业发展

D.环境承载力下降

图1和图2为我国沿海某城市拆迁片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图。此次规划,充分发掘规划区自身优势,综合考虑规划区与周边关系,对规划区进行空间整合与合理布局,优化规划区的城市功能。据此完成5~6题。

5.该片区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是想突出

A.商业功能B.居住功能C.生产功能D.休闲功能

6.若一年轻夫妇想在该片区购买住房,主要考虑孩子上学和生活便利,最适宜区位在A.a B.b C.c D.d

单轨铁路是铁路的一种,特点是使用的轨道只有一条,而非传统铁路的两条平衡路轨。单轨铁路爬行能力超强,路轨多为高架,主要应用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用来运载乘客。据此完成7~8题。

7.与地铁相比,单轨铁路

A.建设成本高B.通行连续性差

C.建设工期短D.主要用于城际交通

8.重庆是我国最早开通单轨铁路的城市,主要是该城市

A.人口规模大B.地形较复杂

C.云雾天气多D.地质灾害多

2020年来临之际,一位船员在航行过程中打开手机中某网络应用程序,来确定此时的太阳方位(图3),手机显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时刻,该船员的影子朝向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10.此时该船大致位于图4中的

A.甲B.乙C.丙D.丁

潮间带是指从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位置至潮水退到最低处露出水面的范围。某地质研究团队调查发现图示区域及其周边地区为一组厚度达1800余米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地层。该区域因周期性地受海水淹没,侵蚀、淤积变化复杂,形成不同特征的沉积岩。图5为研究区内地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据图判断该地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

A.乙早于甲B.丙早于乙C.丙早于丁D.丁早于甲

12.该区域内有岩层重复出现,据此可推测该时段

A.沉积环境有变化

B.地壳间歇抬升

C.岩浆周期性活动

D.河流输沙量变化

某研究小组在对我国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地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和相关信息(图6)。据此完成13~15题。

13.该山地可能位于

A.吉林B.宁夏C.浙江D.海南

14.该山自然带中生物资源种类可能最丰富的地带是

A.I B.ⅡC.ⅢD.Ⅳ

15.在山顶处分布矮林主要是因为

A.气温低和风速大B.降水少和坡度缓

C.光照强和土层薄D.肥力高和温差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荒地和牧草地多,森林覆盖率仅2.7%,植树成活及生长困难,可偏偏适宜种植冬枣,特别是在被誉为“中国冬枣之乡”的滨州沾化地区。冬枣属于温带落叶果树,喜温喜光,耐寒耐旱,对土质的适应性强,尤喜土质较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或沙壤土,全国多地均有种植。沾化冬枣皮薄肉脆,色泽光亮,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被誉为“百果之王”;但不易储存,保鲜时效短(0℃保鲜18天左右),一般在10月中下旬成熟上市。上世纪80年代,沾化县开始大面积栽植冬枣,冬枣产量大幅增加,全国多地也纷纷引种。2008年以来,沾化冬枣已向新加坡、泰国、阿联酋等国家出口496.4万斤,创汇214.38万美元,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要的出口林果产品。2011年5月27日,“沾化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沾化政府开始控制冬枣的种植规模。

(1)黄河三角洲植树成活及生长困难,可偏偏适宜种植冬枣。分析冬枣适宜在沾化地区生长且品质优良的原因。(6分)

(2)相比于国内销售,说明沾化冬枣出口国外的原因。(4分)

(3)推测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的原因。(4分)

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且区域性特点明显。一般年份,梅雨期持续20多天。每年的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不相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相同。图9为某年6月26日9时东亚局地梅雨天气形势图。

(1)判断图中高压中心的数量,并说明高压中心分布与锋面的位置关系。(4分)

(2)说明图中P气压系统移动对东亚梅雨期长短的影响。(4分)

(3)分析图示天气状况对日本南部游客出行的不利影响。(4分)

山西蔡家川流域为黄土高原典型的小流域。某地理研学小组选择该地最有代表性的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作为观测样地,探讨不同植被状况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期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表3为该小组观测的两种类型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据。

表3 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据

(1)一般认为在水土流失地区植树造林可增加土壤含水量,请对此加以解释。(4分)

(2)据表3信息,补充完成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折线图。(绘图可用2B铅笔作答)(6分)

(3)针对人工刺槐林地与深层土壤含水量的矛盾,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2019年9~11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图11)考察。远远望去,一束由三根白色大管子组成的输水管从远处的山口直逼下来,把斯诺依河的水从山脉东侧通过引水管道调到西侧的吉利河(图12),流入墨累河流域。李老师介绍,对于被海洋和干旱围困的澳大利亚人来说,他们的生命与这条河流所输送的淡水紧密交织。澳大利亚人对墨累河的治理从18世纪末就开始了,100多年来,墨累河的治理经过了“壮举”与“反思”的过程。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墨累河流域范围虽然只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14%,却养育着全国11%的人口和42%的农场,灌溉着占全国总产量75%的作物和牧草。

(1)与斯诺依河和吉利河沿岸居民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此时是两条河流流量较大的季节。说明此时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3分)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墨累河流域水源开发调用,当时人们只考虑到了河水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却忽略了环境效益。分析调水对斯诺依河流域生态的不良影响。(6分)

(3)与墨累河流域水务局人员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调水工程使墨累河流域每年增加了30亿澳元的灌溉农业产值。然而,墨累河却出现了含盐度高的水质问题。请你为治理墨累河灌溉农业区含盐度高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高三年级学习质量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14 分) ⑴生长期热量充足,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

含量高⑵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发展;国内纷纷种植,产量猛增,销售压力大,出口可扩大市场。(4 分) ⑶控制产量,提高品质;调整农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4 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17.(12 分)

⑴3 个。高压中心位于锋面两侧。(4 分)

⑵P 气压系统北移速度快,梅雨期较短;北移速度慢,梅雨期较长。(4 分) ⑶阴雨连绵;空气潮湿;道路湿滑;有洪水危险等。(4 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18.(14 分) ⑴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率提高,减少土壤水分蒸发。(4 分) ⑵(6 分,横坐标标识正确 2 分,图例正确 2 分,土壤含水量点位及连线正确 2 分。) ⑶适当降低人工林密度;种植耗水量小、耐旱的树种;采取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等方式。(4 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19.(15 分)

⑴积雪融水和春季雨水。(3 分,答对 1 点得 2 分,答对 2 点得满分)

⑵斯诺依河水量减少,河流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河口地区海水倒灌或入侵,加重土地的盐碱化,地下水咸化;三角洲被侵蚀。(6 分)

⑶将盐分高的地下水抽至地面,与灌溉后盐分高的水一起送入荒漠中;由附近水库放水稀释盐度较高的河段;在河口建挡潮闸,防止枯水季节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栽种耐盐碱的植物;改良土壤。(6 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