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3蜗牛(二)优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3蜗牛(二)优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3蜗牛(二)优质教案

“蜗牛”(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蜗牛”这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吃食和饲养方面的情况,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他们自从学爬、学走、学讲时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通过模仿和自己反馈的机智学会了不少东西。因此,在观察蜗牛时,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看作一张白纸。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主动探究事物。这样,获取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鲜明、丰富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因此,开好这个头,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重在让学生经历按一定顺序去观察的过程,不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只要是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只要没有错误,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让学生通过活动建构自己的关于蜗牛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三、活动准备

每个小组课外捕捉若干蜗牛,每人准备好放大镜,一组一张白纸,一张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葱头等

四、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布置教室:(1)大屏幕显示一个画有蜗牛的像框。(2)每组桌上的水槽中都放着几只蜗牛。)老师: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槽,大家刚才一定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小动物,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

学生:蜗牛。

老师:你们喜欢蜗牛吗?

老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蜗牛的知识。

[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环境,让学生看到蜗牛这一实物,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创设直观情境,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兴趣

老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关于蜗牛的动画故事。

学生看动画片(动画片中介绍了蜗牛的种类、生活习性、颜色等特点。)

老师:谁来说一说,你从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哪些关于蜗牛的知识?

学生:回答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

老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了这么多的知识。

[放关于蜗牛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对蜗牛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从而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记忆能力与观察能力。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设置疑问,启发探究

老师:接下来,我请同学们思考,除了刚才画面中了解的蜗牛的知识,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知识?同学们提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鼓励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进行探究,并把他们最关

心的问题列到黑板上。如:外形、运动、饲养。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兴趣的激励下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从而使学生

由被动转向主体,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充分体现。]

(四)深入探究,学生解疑

(1)首先观察蜗牛的外形,这个时候我做了一些提示,如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然后采用四人小组的形式,让学生用手中的放大镜进行观察。观察完后,四人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代表全班进行交流。

[在这一环节,我创设自主探究的条件,采用四人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观察分析,互相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同学们观察到了蜗牛的壳、眼睛、触角外,还有很多新的发现。

接下来是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观察前,我提出问题并出示观察

要求。如:

(1)蜗牛靠身体的哪个部位来爬的?

(2)怎样爬?

(3)爬的快慢怎样?

并要求学生放声读一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明白主要观察什么,从哪些方面观察,观察时我引导了一句:“观察时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把蜗牛放在刀刃上、尺子上、铅笔上、文具盒上等。

[这一环节的特点是,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观察具有目的性。]

接下来是研究蜗牛的吃食和饲养,我只是给学生们进行引导,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到下课铃响的时候,我们的研究还没有进行完。我向同学们征求意见,怎样弥补这个缺憾呢?有的说接着上、接着研究;有的说下节课研究;有的说回家自己研究。因为下节课是别的学科的课,最后我们统一了意见,带着疑问回家后进行研究。下节课带着研究成果再共同进行交流。

我认为科学课的研究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应向课外、校外进行延伸,从而使知识得到扩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把“学会”变成“会学”是本课教学的真正目的。要让同学们通过学习观察蜗牛后,掌握观察动物的几个基本方面。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既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又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年级科学上册 蜗牛(一)教案 教科版

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蜗牛(一)-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第二课蜗牛(一)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不是蜗牛的食物有() A、蔬菜 B、杂草 C、小虫 D、瓜果皮 答案:C 解析:解答:蜗牛的食物虽然非常丰富,但小虫却不是它的食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食物的识记。 2. 下列做法不是饲养蜗牛的方法是() A、在饲养箱里铺上一层细沙 B、铺上一层超市的土壤 C、放进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 D、蜗牛是靠口来摄食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蜗牛的饲养,应该给蜗牛制造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饲养蜗牛的方法的识记。 3. 我们熟悉的蜗牛用()来爬行。 A、壳 B、尾 C、腹足 D、触角 答案:C 解析:解答:蜗牛的运动是靠腹足来进行的,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爬行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用什么来运动进行识记。 4. 下列动物中不是蜗牛天敌有() A、鸡 B、蝉 C、鸭 D、鸟 答案:B 解析:解答:蜗牛是鸡、鸭、鸟等小动物的食物,蜗牛本身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天敌的识记。 5.下列选项中不是现在世界各地作为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是() A、华蜗牛 B、散大蜗牛 C、白玉蜗牛 D、玛瑙蜗牛 答案:C 解析:解答:蜗牛的种类很多,华蜗牛、散大蜗牛、玛瑙蜗牛都是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可食用性的识记。 二、判断题 6. 蜗牛的生存能力很差,对冷、热、饥饿、干旱的忍耐性很差。()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蜗牛的生存能力很强,对冷、热、饥饿、干旱的忍耐性很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生存能力进行识记。 7. 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蜗牛(一)》

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来源:学。科。网]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来源: .Com]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小学三年级科学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我以“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建立对蜗牛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对蜗牛有一些模糊地认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本课是他们开始观察动物的第一课,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观察活动,但观察比较随意,缺乏目的性。 三、教材内容 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历经观察植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使学生认识蜗牛身体的特点,经历细心地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 在有序观察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对蜗牛身体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六、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七、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2-3只蜗牛、放大镜、培养皿、观察记录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新鲜蔬菜 八、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以“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猜想—合作观察—交流发现—总结”为主线,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九、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1、课件出示谜题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说它是头牛,不会拉犁走,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小动物,猜猜看。揭谜底蜗牛 2、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对蜗牛的身体你都知道吗? 3、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蜗牛,好吗? 揭题观察蜗牛 二、蜗牛身体的观察 1、观察蜗牛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你估计你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怎么解决? (蜗牛躲在壳里不出来、想观察蜗牛的腹部看不清楚、蜗牛太小看不清楚) 2、现在你准备怎样观察蜗牛的身体?(用放大镜,看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等是怎么样?) 3、观察蜗牛可以从蜗牛软的一部分开始,你打算用怎么样的顺序进行呢? (指导学生按头、腹、尾的顺序进行观察,了解有序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得更多,更仔细。) 4、出示观察要求 (1)小组合作,可用放大镜观察 (2)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仔细观察蜗牛的头部有什么? (3)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5、观察要求有了,观察目标有了,我们的观察活动可以开始了。 6、学生分组观察蜗牛,教师下组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观察收获。 7、完成的小组用玻璃盖把蜗牛暂时盖住。 8、汇报交流 (1)、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的特征你们发现了没有? (2)、请几个小组上台汇报一下?发现了几条就汇报几条,汇报的时候,我们比哪一组的同学听的最认真。(学生汇报) (3)、别的小组有新的发现继续展示。 三、蜗牛壳的观察 1、根据小组汇报情况引申出来蜗牛还有一个壳。

三年级科学上册__蜗牛(二)教案_教科版

蜗牛(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解结合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教学准备】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教师讲授:蜗牛睡觉休眠了,它会用黏液膜封住壳口,不再活动。问2: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学生回答:轻轻摩擦、轻敲、浇水……解决:将蜗牛放入水中,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努力爬出水面。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多媒体展示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如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 5.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结合蜗牛的身体特征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并提出新的问题,蜗牛能长时间放在水里吗? 四、继续观察蜗牛(多媒体展示,观看视频材料) 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5、蚂蚁 6、金鱼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 7、动物的共同特点 学我们周围的材料 设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计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编写人员: 4、它们吸水吗第一单元: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丁晓霖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第二单元: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桥学校易孝文 6、砖和陶瓷第三单元:浙江慈溪市浒山街道西门小学俞利平谢梦璐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第四单元: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吴晓水和空气 2007年9月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7、空气有重量吗 植物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1、我看到了什么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丁晓霖2、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

3、大树和小草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 4、观察水生植物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植物的叶、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52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7、植物的共同特点、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动物【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1、寻访小动物【教学过程】 2、蜗牛(一)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3、蜗牛(二)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4、蚯蚓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 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哪些呢,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蜗牛(一)_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第二课蜗牛(一) 同步训练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一、选择题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

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 下列选项不是蜗牛的食物有()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蜗牛(一)》教科版

《蜗牛(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本课观察活动的开展,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 学情分析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因此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活动,在本课的学习中,还将发展学生观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经历探究蜗牛的科学观察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难点: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评价任务 1.观察并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及运动方式。 2.学会饲养蜗牛并能坚持饲养观察蜗牛的生活。 教学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2~3只蜗牛、1个放大镜、1条树枝、1条线、1块玻璃、1个饲养箱。 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1.《寻访小动物》一课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去“寻访”了校园里各种小动物,这种动物你们见过吗?(教师出示自己饲养的蜗牛) 2.这是老师在田野里抓来饲养的小动物蜗牛,你想去观察一下吗?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如何记录? 3.想知道老师是怎样饲养蜗牛的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用你的观察记录到老师这儿换一个“小锦囊”(蜗牛的饲养方法)。 4.用两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尝试记录,写一篇科学日记。 【设计意图: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观察自然状态下真实的蜗牛,饲养真实蜗牛,真实的观察、如实的记录描述,使教学具有真实感,使学生具有真实体验。为接下科学概念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引入 1.谜语导入: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走,别说它的力气小,能够背起屋子走。(打一动物)。(蜗牛)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曾经看到过的蜗牛:我们在课前已经用两周的时间观察和饲养蜗牛了,你能画一只蜗牛吗? 3.观察蜗牛、饲养蜗牛你有哪些发现?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蜗牛、汇报发现,暴露学生前概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案教学设计.doc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 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 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知道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知道蜗牛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知道一些有关蜗牛的品种、繁殖等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在探究蜗牛特征方面的兴趣。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捉蜗牛,观察蜗牛。 (一)、导入: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评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下面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你认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绿化) 4、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捉蜗牛,至少4只。 5、捉蜗牛。 6、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想想这是为什么? 【评析】在捉蜗牛前,让学生对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研讨和准备,为以后类似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7、仔细观察蜗牛长的什么样?老师这里有放大镜和玻璃片,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上来拿。如果蜗牛躲在壳里可以放到水里浸一会儿,再拿出来。 (1)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3)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4)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观察它是用什么爬行的?(告诉学生,这叫腹足)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编成儿歌或顺口溜。 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蜗牛(一)》说课稿

科学《蜗牛(一)》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蜗牛(一)》。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本课观察活动的开展,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 二、说学情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因此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活动,在本课的学习中,还将发展学生观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经历探究蜗牛的科学观察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难点: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和蝗虫(1)》教学设计一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和蝗虫(1)》教学设计一_小学自然教 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单眼与复眼)、触角、嘴(口器);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七、小结。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3蜗牛(二)优质教案

“蜗牛”(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蜗牛”这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吃食和饲养方面的情况,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他们自从学爬、学走、学讲时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通过模仿和自己反馈的机智学会了不少东西。因此,在观察蜗牛时,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看作一张白纸。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主动探究事物。这样,获取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鲜明、丰富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因此,开好这个头,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重在让学生经历按一定顺序去观察的过程,不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只要是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只要没有错误,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让学生通过活动建构自己的关于蜗牛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三、活动准备 每个小组课外捕捉若干蜗牛,每人准备好放大镜,一组一张白纸,一张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葱头等 四、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布置教室:(1)大屏幕显示一个画有蜗牛的像框。(2)每组桌上的水槽中都放着几只蜗牛。)老师: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槽,大家刚才一定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小动物,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儿歌吗?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一段儿歌视频,看看儿歌的主人公是谁?(播放视频)同学们知道歌曲的主人公是谁了吗?对,蜗牛。蜗牛可爱吗?(课件展示蜗牛图片)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更全面的了解一下---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自己试着分析蜗牛的身体构造。

学生观察、分析、小组内交流补充。 (2)、教师展示蜗牛身体构造图,全班进一步交流探讨。 (3)、学生试着画蜗牛简图。(师随后示意纠正) (4)、全班交流展示。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小组讨论)。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利用课件图片进行说明、体会。 2、蜗牛那么小、行动那么慢,我们是不是可以随意伤害它呢?它有什么贡献呢? 利用课件展示蜗牛的价值,比如药用方面、食用方面。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二)教案

蜗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教学准备】分组:2-3 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 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 关注: 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

到的。 5.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 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 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 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 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 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 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 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 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用心爱心专心 1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 蜗牛(二)

⒊蜗牛(二) 教学内容:⒊蜗牛(二)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 科学词汇:休眠,气孔,排泄,繁殖 (二)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细致观察,发现细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蜗牛,有孔的菜叶 学具:蜗牛,放大镜,杯子,水,菜叶等各种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回顾蜗牛的身体特征,运动特点。 二、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经过一周的饲养,同学们一定有了更多的发现,让我们交流一下在饲养蜗牛时的发现和遇到的困难。 2、学生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和经验。 教师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摘录重点进行板书。 蜗牛吃黄瓜,傍晚活动很活跃,有时候“睡觉了”等。 3、探讨解决如何唤醒蜗牛的问题。 ①提问:我们也曾发现,想观察蜗牛时,可它却躲在壳里睡觉,怎么让它醒过来活动以便于我们观察?谁有此方面的经验? ②学生介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会有很多方法解决,如摩擦、敲打、热水烫等。在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出现用伤害蜗牛的手段来解决困难,因此教科书提供了放入水中让蜗牛醒来的方法。 ③教师小结:放入常温冷水中几分钟,可唤醒蜗牛。因为蜗牛是用肺呼吸的,尽管它休眠了,但还在呼吸。当我们把它放入水中之后,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且努力爬出水面。 ④今天带来的蜗牛,如果正在休眠,请尝试一下用此方法唤醒它。 学生实践操作:唤醒蜗牛。 三、观察蜗牛吃食 1、你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你发现它爱吃什么食物?它是怎样吃食物的? 2、学生交流饲养过程中关于“蜗牛进食”的发现。 3、讨论:蜗牛长牙齿吗? 4、提供放大镜,要求将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观察它怎样吃菜叶。 5、蜗牛除了爱吃菜叶,还吃其他食物吗?用什么办法来了解蜗牛的食物有哪些? ①学生讨论: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②归纳小结;在一只蜗牛的周围,等距离地放着菜叶、苹果、梨、橘子、面包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 ③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四、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在蜗牛吃食时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2、学生交流,发现蜗牛排泄粪便。 3、指导再次细致观察,从什么地方排泄?如何排泄?粪便是怎么样的? 4、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蜗牛的吃食和排粪便是它的生命活动中很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蜗牛才能生存和生长。 5、你有观察到蜗牛的呼吸吗?你们能找到蜗牛的呼吸孔吗? 观察指导: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每间隔10多秒钟,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五、继续观察蜗牛 1、对于蜗牛,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2、学生讲述。 3、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关于蜗牛的秘密,需要你在继续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去观察,去发现。 4、布置课外任务:继续饲养蜗牛,进行观察,更深入地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板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一)》教案——第1课时

《蜗牛》(一)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蜗牛的身体和壳 2.知道蜗牛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学难点 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教学准备 放大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2.由此引入课题:蜗牛 3.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 二、新授 1.同学们,说说你们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 2.观察蜗牛的身体 (1)(发给学生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 (观察蜗牛)(板书:观察) (2)我们怎样观察? (尝试按一定顺序) 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

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出示蜗牛的身体的课件) 3.观察蜗牛的壳 (1)观察过蜗牛的壳吗?有什么特点?怎么描述蜗牛的壳? (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3)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 (4)螺线的展开方向是怎样的? (5)自然界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展开疑问:蜗牛的外形有何特点?身体有几部分组成? 生A:我观察过蜗牛的壳,蜗牛的壳一圈代表一岁。 生B:我也观察过蜗牛的壳,而且我知道蜗牛的心、肺以及很多重要的器官都在这个壳里面,壳是保护它们的。 生C:我知道如果蜗牛的壳坏掉了,那么这个蜗牛就不会再活很长时间了。 …… 呀!同学们真棒!对蜗牛的壳了解到这么多!那么对于蜗牛的身体,你又观察到了多少呢? 组内合作讨论并汇报 生D:我观察到了蜗牛有两对触角,其中眼睛长在比较长的那对触角上面。而且它的皮肤是带粘性的。 生E:我看到了蜗牛的口,蜗牛的口里有好多牙齿,而且它的嘴是带锯齿形状的。 生F:蜗牛有腹足,我看到蜗牛在向前爬行的时候是靠腹足运动的。 …… 师总结:同学们真棒!观察到了这么多。老师再来补充一下。蜗牛的身体分为头部、腹部和尾部三部分。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长,后面一对比较短,长的触角上面有眼睛。而且背上有一个坚硬的壳。蜗牛是靠呼吸孔呼吸的。蜗牛的足是腹足,齿是舌齿,它们利用腹足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并会留下粘液的痕迹。 4.同学们课下自己仔细的观察 三、练习 1.判断题 (1)蜗牛的足是腹足,齿是舌齿()

蜗牛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蜗牛教科版三年级科学 上册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蜗牛”(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蜗牛”这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吃食和饲养方面的情况,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他们自从学爬、学走、学讲时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通过模仿和自己反馈的机智学会了不少东西。因此,在观察蜗牛时,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看作一张白纸。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主动探究事物。这样,获取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鲜明、丰富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因此,开好这个头,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重在让学生经历按一定顺序去观察的过程,不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只要是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只要没有错误,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让学生通过活动建构自己的关于蜗牛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三、活动准备 每个小组课外捕捉若干蜗牛,每人准备好放大镜,一组一张白纸,一张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葱头等 四、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布置教室:(1)大屏幕显示一个画有蜗牛的像框。(2)每组桌上的水槽中都放着几只蜗牛。) 老师: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槽,大家刚才一定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小动物,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 学生:蜗牛。 老师:你们喜欢蜗牛吗 老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蜗牛的知识。 [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环境,让学生看到蜗牛这一实物,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创设直观情境,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兴趣 老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关于蜗牛的动画故事。 学生看动画片(动画片中介绍了蜗牛的种类、生活习性、颜色等特点。) 老师:谁来说一说,你从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哪些关于蜗牛的知识 学生:回答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 老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了这么多的知识。

三年级科学上册 2_2《蜗牛一》教案 (新版)教科版

2.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经历对蜗牛进行细节、痕迹观察的过程;对蜗牛壳的观察、比较、描述的过程;对蜗牛 运动的观察、研究、设计方案的过程。 3、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蜗牛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继续观察与研究蜗牛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蜗牛的生活环境 课前及早安排到周围寻找蜗牛,以备上课研究。 1、教师提醒学生交流在哪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环境有什么特点,以及对蜗牛的 其他方面的了解。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对于蜗牛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哪几个部分?(学生边说边指一指)

2、我们要观察蜗牛的身体,你准备怎样观察?你打算用怎样的顺序进行呢? 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3、出示观察要求: (1)用放大镜观察 (2)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仔细观察蜗牛的头部有什么? (3)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可以用画图的方式。 4、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5、交流汇报,整理观察情况。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一)观察蜗牛的爬行 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用放大镜观察一下它靠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怎样爬行的?见过蜗牛在小棒上、面线上怎样爬行吗?在观察室你还有什么发现? 1、分组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情况,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问题。 2、汇报交流 (1)蜗牛靠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腹足 (2)描述爬行的特征:一伸一缩,你能不能学一学蜗牛爬行呢? (3)蜗牛的身体在我们大声喊叫(或轻轻触动)时会缩进壳内,为什么?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二)观察蜗牛爬行的痕迹 1.我们来看看玻璃上有什么? 2.这些亮亮的东西怎么来的? 3.推测一下,黏液起什么作用? 4.你能把我牛扒过的路画下来吗? 四、饲养蜗牛 1、学生观看教科书28页下方饲养蜗牛的方法,教师介绍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