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与应用

三线共面)

2016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读

2016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 1.(2016镇江)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答案】D 2.(2016黄冈)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产生的是()A.小孔成像 B.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文字变大了 D.水池的池底看起来比实际要浅 【答案】B 3.(2016乌鲁木齐)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答案】A 4.(2016鄂州)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A.茂密树林底下常能看到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B.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答案】C 5. (2016龙东)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手影 B.对着镜子画脸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答案】A 6. (2016东营)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B 7. (2016吉林)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答案】A 8. (2016绥化)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束光穿透玻璃 B.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 【答案】C 9.(2016宿迁)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答案】B

光的传播与反射

光的传播与反射 一、 知识点睛 1.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_______________。 2.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 、 、 。 (1)日食的形成原理: 月球转到了______和______之间,且处于_____________;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使地球上的某个区域没有太阳光到达,出现日食。 1区域:_________;2区域:_________;3区域:_______。 (2)月食的形成原理: 当地球转到了______和_____之间,且处于___________; 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使月球上的某个区域有能反射太阳光,出现月食。 月球位于1区域:_______;月球位于1、2区域之间:________。 (3)小孔成像的原理: 小孔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与小孔的形状____。 物距<像距,成_______的像;反之,成_______的像。 3.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 像距 物距

4. 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光的反射光路图中的七要素: 、 、 、 、 、 、 。 6.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将一束光射入一杯白糖水中,发现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 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你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 如图是某中学两根旗杆在路灯照射下的影子,请画出第三根旗杆的影子。 3. 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立一根杆,地面上 OA 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子,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 ,如图所示。则AB 箭头所指的方向是______(选填“东”或“西”)。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发生月食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 B . 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月球挡住 C . 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在中间 D . 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 5. 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日环食”奇景,图甲是厦门天文爱好者拍摄 的一张日环食照片。请在图乙中画出人在其中能观察到日环食的阴影区,并在该影区内写入字母“HS ”。 6.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 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 蜡烛的正立像 B . 蜡烛的倒立像 C . 三角形光斑 第1题图 第3题图

初二物理经典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基本概念: 一点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用“O”表示。 三线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 线表示如图ON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如图AO。 反射光线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两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i”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r”。 1、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 2、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3、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上图中: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4、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实验次序 角 i 角 r 第一次4 5o 45o 第二次6 0o 60o (4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让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它被反射后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如下图所示: 要点诠释: 1、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证明三线共面;通过测量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对称,并且对称还意味着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定律是用来确定反射光线位置的,对应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3、如果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入射角为0o,反射角为0o,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重合。 要点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光线照到平滑的表面上(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这时入射光平行,反射光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2、漫反射:光线照到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光的全反射

光的全反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能判断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全反射,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比较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全反射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通过互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全反射现象;难点是临界角概念和全反射条件。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实验为主线,通过一个带有魔术色彩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再通过两个演示实验的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揭示全反射的现象与产生条件,另外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使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最后通过全反射的应用介绍,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主要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演示一:用细铁丝穿过单摆小金属球,使其一端伸出作为把手,然后捏住把手,用蜡烛火焰的内焰将金属球熏黑,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亮了。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当老师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刚才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 2、新课教学 2.1实验探究 演示二:实验1: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圆面(如图1)。 实验2: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直边的圆心O(如图2)。 图1 图2 教师演示两遍实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实验1现象:①当光沿着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时,一部分光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一部分光反射回玻璃砖内。 ②逐渐增大入射角,看到折射光远离法线,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 ③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第七讲光的传播和反射

课前一刻钟(7)——光的传播和反射 1、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按成因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如太阳,蜡烛, 萤火虫,水母等。按发光原理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比如说,太阳是自然光源,蜡烛则是人造光源,但太阳和蜡烛都是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都是热光源,冷光源则有萤火虫,水母等。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常见的光的传播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瞄准等。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这个值。空气中传播速度近似为c=3×108m/s ,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c ,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23c 。 思考: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 答案:不需要,因为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例题: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太阳 B 、月亮 C 、萤火虫 D 、电灯 答案:B 解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其他光源发出的光,因为月亮是通过发射太阳的光才发光的,它本身不能发光。 2、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传播现象。

注意:光发生反射时,是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并且只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而且光速不变。人看到物体的原理: (1)能够看到本身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射入人的眼睛,形成视觉。如太阳,小灯泡。 (2)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能够使光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入人的眼睛形成视觉。如墙壁,杯子等。 光的反射规律: a.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b.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c.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反射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但是墙壁,植物等,表面会发生漫 反射。

光的传播与反射.

二、《光的反射》拔高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定律,某同学的叙述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B、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D、入射角为θ,反射角也为θ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B、发生漫反射时就不遵守反射定律了 C、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反射光的速度小于入射光的速度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光的反射现象中,若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B、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是90° C、通过平面镜,甲同学能看到乙同学,那么乙也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甲 D、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4、若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到一平面镜上,这时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夹角是() A、0° B、90° C、45° D、180° 5、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80°,则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是() A、40° B、50° C、80° D、130° 6、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55°,保持入射光线不动,绕入射点转动面镜,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A、50° B、70° C、90° D、130° 7、如下左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MN的夹角是30°,如果保持入射光线不动,使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A、增大20°B、增大10°C、减小20°D、减小10°

8、如上中图所示,两平面镜A和B相交成角a,若入射光线跟B镜面平行,经镜面反射后,射出的光线与A平行,则角a为() A、30° B、60° C、45° D、90° 9、如上右图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一束光线AO射到平面镜M上,要使最后反射回去的光线与AO重合,但方向与AO相反,那么光线AO与平面镜M的夹角应是() A、15° B、30° C、45° D、60° 二、作图题 10、在下图中,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平面镜的位置。 11、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若要用镜子将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的深井里,镜面应与水平成多大角度?请在下图中画出其光路图。 三、境空题 12、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是如果把镜面转动30°角,这时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13、我国有一部古书《淮南万毕术》,书中记有这样一段文字:“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原理来观察周围景物,且类似于__________的装置。

光的反射练习题和答案

光的反射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A.60°B.30°C.120°D.150° θ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3)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转动 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 θθθ D C.2.B/2.0 .A(4)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5)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两种反射同时产生D C.不发生反射A.镜面反射B.漫反射 )是(倒影”,则“倒影”(6)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倒立的虚像D.正立的虚像 B .倒立的实像 C A.正立的实像 (7)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D (8)一条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 A.入射角为45°B.入射角为90°C.反射角为45° D.入射光线垂直物体表面 手电筒的光正对)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9 )着平面镜照射,如右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第3讲: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

第三讲: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 一、选择题 1、(2012湖南株洲)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解释的是() A.雨后彩虹 B .水中“月亮” C.墙上手影 D.海市蜃楼 2、(2012浙江宁波)在下列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 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B.笔在水中偏折 C.用放大镜看字 D .太阳光下鸽子的影子 3、(2012四川成都)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 射现象的是() A. 三棱镜分解白光 B. 笔在水面处“折断” C. 水面上山的“倒影” D. 手影游戏 4、(2012福建福州)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 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5、(2012山东德州)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光学器件在生 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符合成像规律的是() A.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投影仪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C.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D.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6、(2012湖北襄阳)下列形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是() 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7.(2012江西)如图7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 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8、(2012福建福州)如图3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 300角,则:() A.入射角是30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0 C.反射角是600 D.入射角增大50,反射角增大100 9、(2012江苏无锡)小明用如图所示 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 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 操作是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10.(2012上海)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基色光之一的是 () A. 红光 B. 橙光 C.黄光 D. 紫光 11、(2012山西)2012年5月21日, 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我国东南 沿海的上空,如图所示,下列所述现象 中与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A.拱桥倒影 B.海市蜃楼幻影 C.立竿见影 D.毕业合影 12、(2012广东省)广告公司在拍摄水 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 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 看到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13、(2012江苏泰州)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 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 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14、(2012江苏淮安)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 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 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 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15、(2012湖北黄石)一个半径为5m 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 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高处吊 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 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则他要看到 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边的距离 不能超过( ) A.1m B.2m C.3m D.4m 16、(2012湖南益阳,第2题)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同 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1中,能正确表示其传播方向的是 () 17、(2012山东日照)如图 3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 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 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 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比 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 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 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18、下图“T” 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19、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 下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A.3:40B.4:20 C.8:20 D.9:40 20、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 塔”是() A、白塔的影子 B、白塔的实像 C、比白塔略大的虚像 D、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21、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要相距5m远, 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 面镜的距离应是() A.1m B.2m C.3m D.4m 21、(2012宁夏)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 B.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D.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 22.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 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 23、(2012浙江嘉兴)今年6月6日,天空再次上演了金星 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 慢移动。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原 A B C D 图1

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一、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

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X°,反射光旋转2X°)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0°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确定入(反)射点;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光的传播与反射

光的传播与反射(讲义) 一、知识点睛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_______________。 2.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1)日食的形成原理: 月球转到了______和______之间,且处于_____________;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使地球上的某个区域没有太阳光到达,出现日食。 1区域:_________;2区域:_________;3区域:_______。 (2)月食的形成原理: 当地球转到了______和_____之间,且处于___________; 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使月球上的某个区域有能反射太阳光,出现月食。 月球位于1区域:_______;月球位于1、2区域之间:________。 (3)小孔成像的原理: 物距 像距 小孔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与小孔的形状____。 物距<像距,成_______的像;反之,成_______的像。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4.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的反射光路图中的七要素: 、、、、、、。 6.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将一束光射入一杯白糖水中,发现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 如图所示,你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 3. 4. 5. 6. 7. 。 8. 如图是某中学两根旗杆在路灯照射下的影子,请画出第三根旗杆的影子。 9. 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立一根杆,地面上OA 是这根杆 在阳光下的影子,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 ,如图所示。则AB 箭头所指的方向是______(选填“东”或“西”)。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发生月食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 B . 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月球挡住 C . 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在中间 D . 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 11. 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日环食”奇景,图甲是厦门天文 爱好者拍摄的一张日环食照片。请在图乙中画出人在其中能观察到日环食的阴影区,并在该影区内写入字母“HS ”。 12.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 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 蜡烛的正立像 B . 蜡烛的倒立像 C . 三角形光斑 D . 圆形光斑 13.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 第3题图 第1题图

光的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 1.(2016镇江)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答案】D 2.(2016黄冈)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产生的是()A.小孔成像 B.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文字变大了 D.水池的池底看起来比实际要浅 【答案】B 3.(2016乌鲁木齐)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答案】A 4.(2016鄂州)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A.茂密树林底下常能看到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B.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答案】C 5. (2016龙东)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手影 B.对着镜子画脸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答案】A 6. (2016东营)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B 7. (2016吉林)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答案】A 8. (2016绥化)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束光穿透玻璃 B.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 【答案】C 9.(2016宿迁)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答案】B 10.(2016安顺)“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 【答案】C 11.(2016徐州)小明要制作如图所示的简易潜望镜,他需要下列器材中的 () A.凸面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答案】B 12.(2016大庆)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光的反射B.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答案】B 13. (2016湘西州)炎热的夏天人们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这“树荫”形成的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答案】A 14. (2016呼和浩特)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 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 C.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第1课时 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1课时 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 ; 备课笔记

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O):从光源投射到反射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1.射到物体表面的光,并不是全部被反射回去,只有部分被反射,还有一部分被吸收. 2.我们看见物体的亮与暗是由反射到我们眼睛的光的多少决定的.反射到眼睛的光越多,物体看起来越亮,反之则越暗.

甲乙丙 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③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④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的实验装置.步骤如下: a.将一张16 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 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应注意以下四点: ①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是因果关系,故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②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由于反射角由入射角来决定,所以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出.

甲乙丙 1.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是多大 角和反射角.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如何射出?画图表示出来解:反射角是60°.画图如图(1)所示.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光如图( 解: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规律实验教案.(优选)

海 子 街 中 学 物 理 教 师 集 体 备 课 实 验 教 案 实验课题: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规律参与教师:刘娇叶晓燕顾云

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规律 实验指导 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定律内容,体验和感受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 探究规律,理解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发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实验器材 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我们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4).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表格 次数入射角i 反射角r 1 30°30° 2 60°60° 3 45°45° 五、误差分析 描光线的径迹时,因为纸竖直放置,没有依靠,画的线的歪斜,影响到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大一些,量角器读数有误差。 实验结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第二章 光现象、光的传播、颜色、光的反射06

学 科 物理 版 本 人教实验版 期 数 006 年 级 初二 编稿老师 刘斌 审稿教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二章 光现象、光的传播、颜色、光的反射 1. 光的传播 (1)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成自然和人造两类。如:太阳、萤火虫、水母、蜡烛、灯。 (2)光是怎样传播的呢?光可以在真空、透明且均匀的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器,其方向恒定。 (3)光的传播速度有多大呢?在真空中的速度是8 103?=c 米/秒,绕地球七圈半/秒。在水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关系是:c v 4/3=;c v 3/2= 2. 颜色 (1)光的组成。 实验: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结果:白光是由上述七色光组成。 激光笔发出的光是单色光,所以,经过三棱镜时没有发生分解现象。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这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光的色彩可由这三原色组成。 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组成“白色” (3)光的颜色跟颜料的颜色是不同的。 实验:分别用红色、蓝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的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纸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43. 光的反射 (1(2(3

[例1] 分析: 30 面旋转? AOB ∠30 = 答案: 说明: 镜面的。 1. 在天高气爽的秋夜,为什么星光闪烁不定? 解释:星光闪烁并不是星星本身所发的光在闪动,而是由于大气层的疏密不均匀且经常变化,因而从远处发来的星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光就不是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方向时时发生变化,使光线摇摆不定,所以看到的星光在不停的闪烁。 点评:判断光能否沿直线传播必从光的传播条件来断定,光可以在真空、透明且均匀的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在商店里买布时,特别是花布,为了看准颜色,往往把布拿到太阳光下观察,而不是在日光灯下看,这是什么? 解释:因为太阳光中的色光最全,而且各种色光的强度也比较均匀,照在花布上,反

案例:全反射

案例:全反射 该案例是人教版教材选修3-4中第十三章《光》的第七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通过本节内容总结性地应用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知识,进一步从本质上理解和应用折射定律和折射率,有效体会和熟练应用光路可逆解决光的传播问题;启下——可指导性地研究和学习“棱镜”。同时,本节内容与生产和科技应用联系紧密,是实现课堂知识学习走向课外、走向生产、走向科技的重要教学内容。整节课主要侧重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全反射现象、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全反射现象,如海市蜃楼现象、生活中熟悉的应用,例如望远镜和光导纤维等,故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环境下开展教学是非常适合的,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全反射现象有关的内容。通过不同介质中折射现象的分析和全反射现象视频的观看使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设计者:郭勇,清原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中学二级 学生:清原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二(10)班,58人 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 教学设计指导者:李东风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中学高级教师 杨薇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从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研究,是高中物理光现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全反射现象、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及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全反射现象的研究,既是对反射和折射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又为“棱镜”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知识的特点 本节讲述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光

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 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 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 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 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 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 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 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 撰稿:史会娜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一点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用“O”表示。 , 三线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如图ON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如图AO。 反射光线 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两角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i”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r”。 1、、 2、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 3、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4、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上图中: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5、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6、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 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实验次 序 角 i 角 r 第一次 ~ 45 o 45 o 第二次60 o 60 o (4)结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让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它被反射后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如下图所示:

光的反射、折射、衍射

光的反射、折射、衍射 光的传播可以归结为三个实验定律: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非均匀介质种光线将因折射而弯曲,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大气中,比如海市蜃楼现象,就是由于光线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中折射而引起的。 【费马定律】:当一束光线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时,由介质1投射到与介质2的分界面上时,在一般情况下将分解成两束光线:反射(reflection)光线和折射(refraction)光线。 光线的反射 光线的反射取决于物体的表面性质。 如果物体表面(反射面)是均匀的,类似镜面一样(称为理想的反射面),那么就是全反射,将遵循下列的反射定律,也称“镜面反射”。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界面法线在同一平面里,所形成的夹角分别称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 【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 i' 对于理想的反射面而言,镜面表面亮度取决于视点,观察角度不同,表面亮度也不同。

当反射面不均匀时,将发生漫反射。其特点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不满足反射定律。 一个理想的漫射面将入射光线在各个方向做均匀反射,其亮度与视点无关,是个常量。 光线的折射 一些透明/半透明物体允许光线全部/部分地穿透它们,这种光线称为透射光线。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比如空气)以某个角度(垂直情形除外)入射到另外一种具有不同光学性质的介质(比如玻璃镜片)中时,其界面方向会改变,就是会产生光线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光线折射满足下列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与两个角度无关,仅取决于两种不同介质的性质和光的波长,【折射定律】:n1 sin i = n2 sin r 任何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称为该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Index of refraction)。对于一般光学玻璃,可以近似地认为以空气的折射率来代替绝对折射率。公式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当n1 = -n2时,折射定律就是变成反射定律了,所以反射定律可以看成是折射定律的特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